北京某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3192
2023-07-10
12頁
48KB
1、目 錄1. 編制依據22. 工程概況23. 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24. 測量準備工作35. 測量方法及要求3 6裝飾與安裝測量77沉降觀測點的設置78驗線工作79施工測量工作的組織與管理710質量保證措施811安全施工措施8一、編制依據:1.1.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01-21-95)1.2.工程測量規程(GB50026-93)1.3.學生活動中心建筑圖1.4.學生活動中心結構圖1.5.規劃放線測量成果1.6. 學生活動中心施工組織設計二、工程概況北京*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路*號*大學院內,工程建筑面積為4998 m 2。其中南樓地下一層,地上3層,北樓地上三層,室內地坪2、0.000標高50.1 m,基底標高南樓為-6.06m、北樓為-2.7 m。南樓為筏板基礎滿堂開挖,北樓為條型基礎,地上采用框架結構,現澆樓板。三、 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3.1定位條件依據*測繪設計研究院現場測定的建筑物定位樁和規劃放線測量成果,以及建筑物設計圖紙,確定建筑物的方位及幾何尺寸。 定位樁用紅漆標識清楚,用砼墩制作,上覆蓋鋼釘并砌磚加蓋。3.2施工測量主要內容及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網的建立,依據建筑物結構特點而布置。精度允許誤差如下:.1建筑物平面控制網 點位放樣中誤差:5mm 測角中誤差:12 邊長相對中誤差:1/15000.2水準測量 建筑場區高程控制等級定為四等,即可滿足施工要求,3、高差閉合差限差為5 (mm) (n為測站數).3基礎放線 基礎放線尺寸允許誤差: L30m時5mm 30L60m時10mm 60L90m時15mm 90L時20mm 軸線的對角線尺寸允許誤差為邊長誤差的2 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誤差為1。.4結構施工測量 軸線豎向投測每層允許誤差3mm,總高允許誤差10mm,外廓主軸線允許誤差同基礎放線。 細部軸線允許誤差2mm 墻、梁柱邊線允許誤差3mm 門窗洞口線允許誤差3mm標高豎向傳遞每層允許誤差3mm,總高允許10mm。四、測量準備工作:施工測量器具經計量單位檢測合格,與建設單位辦理交接樁手續,復檢規劃定位樁,紅線樁,水準點是否符合,對測量人員進行技4、術交底,編制測控布置網,建立測量數據庫。根據設計總平面圖與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圖,確定場地平整,確定臨時生產和生活設施位置,配合施工準備要求,及時做好臨舍工程定位放線工作。五、測量方法及要求5.1建筑物控制網的測設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的布置為矩形,詳見控制網平面圖。 本工程由建設方委托測繪設計院在現場放出樓點,其座標分別如下:1(312809.578,499165.200)2(312811.158,499204.018)3(312749.928,499209.472)4(312748.538,499175.291) 根據本工程建筑物特點,由樓點向外引測矩形平面控制網,距建筑物外廓距離為4m(地下部分5、引至槽邊),做控制樁點。校核無誤后,然后再加密布設主要軸線控制點,用往返量距法校核各控制點間距,用經緯儀校核各控制點間距,用經緯儀校核四大角角度(各測兩個測回),使之滿足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精度要求。 控制線的間距定為30m左右,0.000以上部分做永久控制樁,控制樁頂面應略低于場地高程,并埋砼樁,規格500500mm,深800mm ,中心放50100木方,以便精確放樣時準確釘釘。場地平面控制網在雨季前后各校測一次。場地高程控制網根據施工需要,由航天學院引進水準點,在場地設兩個高程控制點,相鄰點距控制在40m左右,構成閉合的控制網。具體施測方法是:以航天學院提供的BM1、BM2高程控制點,聯測各幢6、號控制點(BMA,BMB),以BM1點起始,附合到BM2,當精度合格后,按測站數平均分配誤差。5.2建筑物定位線測設建筑物平面控制網布置為矩形,共用8個控制樁,滿足施測要求。水平角觀測要求兩個測回,其測角中誤差不超過12,取兩個測回平均值為標準值。距離丈量采用標準尺量,丈量兩個測回,取平均值。5.3地基基礎施工測量(以1軸/12軸/C軸為控制線)土方開挖放線:根據軸線控制樁和邊坡開挖要求,放出土方開挖上口線,下口線,深度控制樁,指導機械開挖土方。邊坡按1:0.25放坡,下口線距結構外墻 0.5m,上口線距結構外墻 1.75m。當土方挖至設計標高以上30cm時,配合人工清槽,這時測量工作利用機械7、運土坡道,及時用水準儀將高程傳遞到基坑,高程誤差控制在3mm,利用水準控制點,在坑內加測水平控制點,間距1010m,用白線拉平指導清槽。當土方挖到設計標高時,利用鋼筋短頭做砼墊層標高樁。用經緯儀將平面控制線投測到基坑側壁上以使控制砼墊層尺寸。基礎開挖到位,按設計高程打完墊層后,做防水及保護層,驗收合格后,需進行基礎放線。.1校核軸線控制樁是否正確,有無碰動。.2在控制樁上用經緯儀向墊層上投測建筑物外廓主軸線。.3在墊層上閉合校測后,測設細部軸線。.4根據基礎圖以各軸線為準,用墨線彈出基礎施工所需的邊界線,墻寬線,柱位線,集水坑等。.5經自檢互檢合格后,填寫“預檢單”并附“樓層測量”,由測量負責8、人驗線。驗線合格后,報請監理驗線。.6在澆筑底板砼前,在豎向鋼筋上用紅漆作好結構50cm線標志,控制施工高程。5.4主體結構的施工測量主體結構施工測量前的準備工作基礎施工完成,應對所有控制樁進行校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對各軸線控制樁做好后備樁,使用經緯儀兩個測回,正倒鏡取中數,投測軸線控制線,并用鋼尺校核。當滿足要求時,放出軸線、墻地線、墻體控制線、柱位線、洞口線。樓層結構測量放線 (以1軸/12軸/C軸為控制線).1檢查軸線控制樁或借線點是否正確或被碰動。.2用經緯儀向底板投測建筑物外廓軸線和其它主要通軸,閉合校測后,測設細部軸線。.3用測設好的軸線,用墨線彈出墻邊、柱邊線、門窗位置線及暗9、柱、暗梁線,以及它們的側向30cm控制線。.4經自檢、互檢和測量負責人驗線后請監理驗線。豎向控制首層放線驗收后,將控制軸線引測至結構外立面上,作為各施工主軸線豎向投測的基準。根據本工程建筑物外形及場地情況,豎向投測采用側向借線法和吊線墜法結合投測。.1側向借線法將建筑物主軸線向外側平移,滿足通視即可。將經緯儀安置在借線點上,以首層借線點為準向上投測,并指揮施工層上的測量人員,垂直儀器視線橫向移動尺桿,以視線為準向內測出借線尺寸,則可在樓板上定出軸線位置。.2吊線墜法用特制線墜以首層地面處結構立面上的軸線標志為準,逐層向上懸吊引測軸線。吊線采用細鋼絲,上端固定牢,線間無障礙,視線垂直結構立面,防10、止震動和側風。每層放一次通線向上傳遞,以作校核。高程傳遞.1用水準儀根據統一的0.000水平線,在各傳遞點準確地測出相同的起始高程線。.2用鋼尺沿豎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層,并劃出整數水平線,各層的高程線均由起始高程線向上直接量取。.3在水準儀安置在施工層,校測由下面傳遞上來的各水平線,較差應在3以內,在各層抄平時,應后視兩條水平線以作校核。.4在各施工層高程測出后,應根據誤差情況,通知施工人員對層高進行控制,在每層高度誤差不超限的前提下,防止總高度的誤差超限。.5在每層樓板施工完畢后,在豎向墻筋上用紅漆作結構50高度控制標志。.6每層墻體施工完畢后,在墻體上用墨線彈出建筑50高度控制線和頂板底11、下方20控制線。5.5.測量質量控制測量工作是項目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測量工作準確性,直接影響工程的使用功能及順利交驗,同時也是項目創優工作的必要保證。測量工作遵循“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外業施工測量和內業計算要作到步步校核。所有的歸檔的資料和需交付的測繪產品,必須經過作業人員的自檢、工程主持人檢驗和項目部最終檢驗六、裝飾與安裝測量 對于裝飾與安裝工程,要密切配合各專業施工人員,結合各專業施工圖紙,利用樓層平面控制線和高程控制線,準確地標定設備、設施和管線具體位置,經專業施工人員和質檢人員檢驗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工序。七、沉降觀測點的設置。 無八、驗線工作嚴格12、執行放線后的驗線工作。驗線工作應主動,在施工的各主要階段前,均應對施工測量工作提前出預防性的要求,放線完畢后,應有及時采用原始、正確、有效的依據,嚴密地進行驗線工作,并在驗線合格后填報“測量放線報驗單”提請監理驗線。驗線的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嚴格執行獨立不相干原則。驗線本身就先行閉合(或附合)校核,觀測誤差必須小于限差,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正。發現放線精度不合格時,要及時通知放線人員,監督其重測。作好施工測量現場記錄,記錄下每次測量的時間、部位、方法及主要數據,以便備查。九、施工測量工作的組織與管理9.1施工測量管理及放線人員,必須制定出可操作的管理職責和崗位職責,做到持證上崗13、,嚴格各項操作規程。9.2根據統一的施工安排制定相應的測量工作進度計劃。9.3加強對測量儀器和量具的管理,由專人進行保管和使用。9.4測量儀器按周期進行檢定,保存好檢定合格證書。在檢定周期內,還要經常對測量儀器的主要軸線關系進行檢校,保證測量精度滿足設計要求。定期對儀器進行必要的維護,保持清潔,及時擦試,保護好目鏡和物鏡,做好防震、防潮、防曬措施。9.4本工程按施工需要,設置項目部測量負責人與各幢號放線員兩級管理體制。項目部驗線員1名,放線員2名,共同負責本工程施工測量工作,在項目部技術負責人領導下工作,由技術負責人不定期抽查放線工作。9.5本工程配置ET-02/05電子經緯儀一臺,NTS-214、02/205全站儀DS3水準儀二臺,以及其它必要的量具及配屬設備和工具。測量儀器和工具由專人負責保管,采用簽字領用制度。十、質量保證措施10.1在測量工作的重要部位,應繪制大樣簡圖,以便現場放樣。10.2對儀器及其他用具定時進行檢驗,以避免儀器誤差造成的施工放樣誤差。10.3每次測角都應準確對中,誤差并采用正倒鏡取中數(消除2C)為誤差。10.4高程傳遞水準儀盡量架在兩點中間,以消除視準軸不平行于水準軸的誤差。10.5使用儀器時在陽光下觀測應用雨傘遮蓋,防止氣泡偏離造成誤差。10.6每個測角、丈量,測水準點都都施測兩遍以上,以便校準。10.7每次均應作原始記錄登記,以便能及時查找。十一、安全施工措施:11.1軸線投測到邊軸時,應將軸線偏離邊1米以上,防止高空墜落,保證人員及儀器安全。11.2每次架設儀器,螺旋松緊適度,防止儀器脫落下滑。11.3較長距離搬運應將儀器裝箱后再重新架設。11.4遵守現場安全施工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