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施工方案審批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3193
2023-07-10
14頁
104KB
1、目 錄1.工程概況12.編制依據13.施工組織框架圖14。施工安排25。施工準備及資源配備計劃36.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36。1坐標與高程的引入36.2平面布點原則46.3測量控制方法56。3.1軸線控制方法56.3。2高程傳遞方法56。3.3軸線及高程點放樣程序66.4基礎測量放線66.4.1軸線投測66。4。2標高控制76.5主體結構測量放線86。5。1樓層主控軸線傳遞控制86.5。2樓層標高傳遞控制86。6裝飾裝修工程標高控制96.6.1裝飾工程施工放線96。6。2裝修測量97.質量標準及保證措施108。沉降觀測與變形觀測109.測量復核和資料的整理1210.測量保證措施1210。1保證質2、量措施1210.2安全文明措施121。工程概況1.1、工程名稱:廊坊市開發區大學里三期工程 1。2、建設地點:四光路以南,鳳河以北,鴻坤鳳凰城以東. 1。3、建設單位:廊坊市精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設計單位:華度智通(廊坊)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監理單位:河北方舟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1.4、工程概況:廊坊市開發區大學里三期工程,東臨開發區第五供熱站,南臨鳳河、西鄰天地鳳凰城、北鄰四光路;總建筑面積約為118846.33平方米,由6棟高層(12-17#樓)、1棟小高層(2樓)、9棟別墅(311#樓)、1棟配套用房(1樓)及部分地下車庫組成。其中別墅10、11#、3、高層1217樓及小高層2#樓為地下一層,基礎埋深約為4.5米。別墅3#-9#、地下車庫為地下二層,基礎埋深約為6.5米.本項目樓棟正負零最低標高為15。000,最高為15.850;路面最低標高為14.430,最高為15。310;現狀土最低標高13.780,最高點14.22?,F狀土標高低于交付后路面標高1m左右。2。編制依據2.1 大學里三期(含樁基)工程施工圖紙和定位平面圖2.2 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20XX2。3 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 DB11/T446一20XX 2.4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 DBJ13(J)/T-14520XX2.5 建筑安裝分項工程施工工藝規程: 第三版2.64、 河北省測繪設計研究院提供的測繪成果資料2.7 施工組織設計3. 施工組織框架圖項目總工:劉凱職 稱:工程師技術負責人:肖超 生產經理: 段春輝 質檢組周訓凱工程組呂東寶資料組李歡安全組蔡彬測量組 李曉磊技術組李昌杰預算組宋湘材料組桑知工程組梁曉項目經理:羅能建 造 師:一 級職 稱:工程師防水專業分包隊伍執行經理:劉興榮建 造 師:二 級職 稱:工程師安全主管: 徐宗胤 4.施工安排根據建筑物的結構型式及現場情況和測繪工程所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樁對各棟號進行測設,每棟樓形成四邊形進行控制。根據測繪院提供的高程控制點數據,向各建筑物四周引測固定高程控制點0.000,東側一個,西側一個,兩點通視便于5、相互校核,保證精度,水準點坐于永久建筑物上,并注意保護,建筑物出0.000后引測到樓四周,每次引測要后視兩個水準點,誤差小于2mm,取平均值.所有控制點必須設專人保護,定期巡視,并且復核,使用前必須進行校核。5.施工準備及資源配備計劃5。1測量儀器準備根據本工程的規模、特點和質量要求、施工進度等確定所用的測量儀器,所有測量器具必須經專業檢測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時應嚴格遵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XX)要求進行操作、保管及維護,并設立測量設備臺帳。測量儀器一覽表序號名 稱型 號單位數量1經緯儀DJD2-PG臺32水準儀AL332臺33垂準儀DZJ3-L1臺34彎管目鏡個35鋼尺56、0M把56鋼尺5M把207鋁合金塔尺5M把68線墜0.75Kg個109拉力器100N個1010全站儀J2臺15.2技術準備5。2。1施測組織本項目部派專業測量人員成立五人測量小組,由孫云亮負責,根據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測繪工程所提供的測繪成果資料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施測,并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施測的工作進度逐日安排,由組長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計劃進行安排。 測量員: 四 名5。2。2 技術要求(1)所有參加施工的測量人員、驗線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施工放線人員要固定,不能隨便更換,如有特殊需要,必須由現場技術負責人同意后負責調換,以保證7、工程正常施工。(2)測量人員測量前必須到現場踏勘,全面了解現場情況,復核測量控制點及水準點,保證測設工作的正常進行。(3)測量人員必須熟悉圖紙,了解設計意圖,學習測量規范,充分掌握軸線、尺寸、標高和現場條件,對各設計圖紙的有關尺寸及測設數據應仔細校對,必要時將圖紙上主要尺寸摘抄于施測記錄本上,以便隨時查找使用.5.3.3施測原則(1)認真學習執行國家法令、政策與法規。明確一切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2)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細部軸線的定位放線.(3)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依據的正確性,堅持“現場測量放線”與“內業測量計算工作步步8、校核的工作方法。(4)測法要科學、簡捷,儀器選用要恰當,使用要精心,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5)定位工作必須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6)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6。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6.1坐標與高程的引入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測繪工程所提供的測繪成果資料如下A33地塊控制點成果表點名XYHG0014380959.923 39471048。331 17。293 G0024380984.777 39471337。711 17.215 G0034380996.709 39471561.745 16.564 GP0443809、729。748 39471607。023 17。076 G0054380700.249 39471357.571 17.103 GP064380671.768 39471074。693 17。142 說明:1980西安坐標系,中央子午線117,85國家高程基準施工單位: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測繪工程所工作日期:20XX年9月27 工作者:李國棟、劉羽翔6.2平面布點原則6。2.1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6。2。2布設平面控制網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6。2。3布設的控制點均引向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采用10、正倒鏡分中法投側軸線時或后視時均在觀測范圍內。6。2.4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便于恢復。6.2.5本工程總體測繪原則:由專業測繪公司提供工程定位放線的坐標成果、高程成果以及進行沉降觀測的工作,除此之外的測量工作,由施工單位自己完成.6。3測量控制方法6。3。1軸線控制方法基礎部位主要采用“軸線交會法”,主體結構主要為“內控天頂法”.6.3.2高程傳遞方法基礎部位主要采取“塔尺傳遞法”,主體結構為“鋼尺垂直傳遞法”。6.3。3軸線及高程點放樣程序(1)基礎工程:測繪院提供平面控制點(柱點)引測施工控制軸線(定位放線)驗線基坑標高抄測(復合地基褥墊層找平)11、(褥墊層驗收)驗槽混凝土墊層標高抄測放槽邊線砌筑保護墻報監理驗收底板防水及保護層施工放基礎底板、墻、地梁等線監理報驗綁扎底板鋼筋支設模板監理驗收底板施工標高控制澆筑底板混凝土地下結構底板上放線監理驗收地下結構施工。(2)地下結構:地下一層墻體鋼筋綁扎(水電預留與穿管)監理驗收支設墻體模板監理驗收墻體澆筑混凝土抄測100cm線控制標高點地下一層頂板模板支設監理驗收頂板鋼筋綁扎(水電預留與穿管)監理驗收澆筑地下一層頂板混凝土首層放線地上結構施工。(3)地上結構:首層放線監理驗收豎向鋼筋綁扎(水電預留與穿管)監理驗收墻體模板安裝監理驗收澆筑墻體混凝土抄測100cm線控制標高點支設頂板模板監理驗收綁扎12、頂板鋼筋(水電預留與穿管)監理驗收澆筑頂板混凝土二層放線循環到頂。6。4基礎測量放線軸線控制樁是工程施工的根本依據,在引樁過程中精確度應控制在2mm,控制樁應設在基槽上口,用5050800mm本樁打入地面進行加固后,再砌筑磚墻圍護并澆筑砼,并對其做好明顯的防護標識,以減少施工中外界因素對其的影響,各方向的控制樁應在一條直線上。6。4。1軸線投測(1)墊層模板安裝:根據引測到槽邊的軸線控制樁,將軸線投測到槽底,根據槽底線安裝模板。(2)墊層混凝土澆筑后,根據軸線控制網將軸線投測到墊層面上,在墊層上彈出十字控制墨線,并進行校測后,計算出基礎的外皮線,彈上墨線,作為磚砌胎模的依據。磚砌胎模距基礎的外13、皮線40mm,用于抹灰層、防水層及保護層施工.(3)基礎施工軸線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樁兩點通視直線投測法,向基礎筏板平面投測軸線。滿足精度要求后,即作為該樓層的平面控制網,以此進行各軸線的細部放線工作。(如:墻柱板的放樣,門窗洞口的放樣,梁板的放樣,外墻大角的控制線,電梯開的控制線等)為防止軸線上墻、柱鋼筋、模板影響測量觀測,故采取軸線偏離80100cm設定施工觀測控制線。再按施工觀測控制線引放其它細部施工控制線,且每次施工觀測控制線的放樣必須獨立施測兩次,經校核無誤后方可使用.(4)基礎部分電梯井、集水坑,根據其與主控線關系確定其長短邊方向的中心線對稱放樣,以便復核.(5)基礎軸線校測基14、礎施工軸線控制采用外控方法,即根據引樁將主軸線投測到基槽內。(6)首層樓面軸線校測為了保證足夠的測量精度,滿足結構施工的精度要求,主體結構采用內外控相結合的方法,即0。000以上樓層平面軸線控制主要采用內控點完成,對于外墻大角垂直度,有條件的部位(如外側大角)還將采用外控法加以控制,內控法根據施工流水段的劃分情況,每一個施工流水段內應不少于兩橫兩豎,四條軸線,以便于實現軸線間的校核。具體的測過程如下:1)主樓基礎底板砼澆筑完成后,在底板砼面上通過基坑外圍的軸線控制樁投測主控制軸線(主控制軸線是通過其一側的1m或0.5m輔助線完成的)。2)利用經緯儀對主控制軸線進行校核,并把主控制軸線校測到基礎15、底板平面上,然后對各軸線組成的平面控制網進行角度,距離測量.主要技術指標如下表所示: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二級121/15000 3)基礎底板上的主控軸線是根據首層及以上層的流水段劃分而定的,以每一個流水段做縱橫各2個方向校測控制軸線點,并對其做好保護點位為向軸線一側返1m或0。5m輔助線交匯點,作為以上各軸樓層軸線平面控制的基準點,這些點所組成的方格網即為各樓層的平面控制網,由于地下室光線暗,不便于施測,因此在首層結構施工完成后,將底板的主軸線控制點移至首層樓板上,以便于施工,主軸線控制點用2002008鋼板預埋在結構樓板砼中,在點位處鉆3mm圓孔,用紅漆嵌入孔內,便于觀測。6.416、.2標高控制高程的傳遞:在電梯坑土方開挖過程中,將標高引測到基坑肥槽外邊樁上,標高用來控制電梯坑槽底及墊層等分項工程的標高控制. 墻、柱模板支好檢查無誤后,用水準儀在模板上定出墻、柱標高線。柝模后,抄測結構1米線控制頂板高度,在此基礎上,用鋼尺作為傳遞標高的工具。6.5主體結構測量放線6.5。1樓層主控軸線傳遞控制(1)在首層平面復測校核樓層施工主控軸線,并按照施工流水段劃分要求細分二級控制點。在首層平面施工時留置二級控制線交叉內控點,預埋鋼板(2002008mm),在內控線的鋼板交點上用手提電鉆打3mm小坑并點上紅漆作為向上傳遞軸線的內控點.以后所有上層結構板均在同一位置預留80的洞口,作為17、依次向上傳遞軸線的窗口,照準點投測到作業層后,校核距離,用鋼尺丈量,校核角度,用經緯儀投測。(2) 激光控制線投測方法:在首層控制點上架設激光鉛垂儀,調置儀器對中整平后啟動電源,使激光經緯儀或激光鉛垂儀發射出可見的紅色光束,投射到上層預留孔的接受耙上,查看紅色光斑點離耙心最小點,將儀器旋轉4個900畫圓,將4點連成十字,其中0點即為園心,此點即作為第二層上的一個控制點,其余控制點可用同樣的方法向上傳遞,彈出控制線。(3)根據內控主軸線進行樓內細部放樣:A。支立模板時的測量控制: 根據軸線控制點將中心線測設在靠近墻體底部的樓層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抄測出樓層+500mm或+1000mm標高線,18、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線墜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過檢查線墜與墻柱300mm控制線間距離,來校核模板的位置。B.柱、墻、梁位置線投測:投測柱中心線、十字線,墻梁中心線。然后放出墻梁邊線及300mm控制線,以及通道出入口、電梯井中心線、邊線及300mm控制線。C.懸空梁點線的投測:在梁的下一層砼樓板上測放并彈出梁位置線,以指導支模位置。在梁的兩端交點處模板上測放出梁的位置線,以指導調整梁模及綁筋位置。6.5。2樓層標高傳遞控制(1)高程控制網的布置:本工程高程控制網采用水準法建立,現場設置的水準點是依據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提供的BM5、BM6點為高程控制依據;0。000水準19、點(絕對高程為16.700米)。(2)0。000以上高程傳遞,采用鋼尺直接丈量法,每次導入誤差必須符合規范要求,否則獨立施測兩次。由于樓層總高度超過50m,故需進行二次傳遞,16層以下每層均采用首層統一高程點向上傳遞,不得逐層向上丈量,且層層校核,16層以上每層均采用16層統一高程點向上傳遞。每層高度上至少設兩個以上的水準點(設置在電梯井內或上下可貫通的墻面上),用紅色油漆標記“, 以紅“上頂線為標高基準,同一平面層的紅“”不得少于兩個,間距分布均勻并要滿足結構施工的需要,并在旁邊標注相對標高和絕對標高,其誤差控制在3mm以內。施工抄平之前,應先校核自首層傳遞上來的標高點,其相互差值應小于3m20、m,并依它們的平均點抄測水平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3mm。0.000以上結構采用在固定的豎向鋼筋上抄測結構+0.5m線以控制澆筑墻體和平臺砼標高,待墻體砼澆筑完畢后在墻面上抄測建筑+1。0m線,以便控制平臺模板標高及日后地面裝修標高,且必須校核無誤。6。6裝飾裝修工程標高控制6。6.1裝飾工程施工放線室內裝飾面施工時,平面控制仍以結構施工控制線為依據,標高控制引測建筑+1。0m標高線,要求交圈閉合,誤差在限差范圍內。外墻四大角以控制線為準,保證四大角垂直方正,經緯儀投測上下貫通,豎向垂直線供保溫涂料施工控制校核。外墻飾面施工時,21、以放樣圖為依據,以外門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貫通控制線為準,彈出方格網控制線(方格網大小以飾面保溫尺寸而定)。6。6。2裝修測量在結構施工測量中,按裝修工程的要求將所需要的控制點,線及時彈在墻板柱上,作為裝修施工的控制依據。(1)地面在四周墻上彈出+1。0m水平線,作為面層施工高程控制線,在面層施工抹灰中,要在各墻角預留5050見方的水平控制線.(2)墻體結構施工中,在墻體兩側彈出墻邊線和墻體控制線,根據墻邊線控制線進行面層施工。(3)門窗洞口 室外墻體結構完成后,用經緯儀在窗口中間或窗邊校測豎向控制線,再根據首層外墻+50cm線,用鋼尺傳遞高程并彈在墻上,室內洞口豎向控制線根據軸線關系彈出,水平22、控制線由+1.0m線向上量出保證門窗相對位置準確。(4) 樓梯根據上下層彈出墻面上的+1。0m線按踏步數量均勻分布作為樓梯控制線。(5)專業管線施工的控制在施工中嚴格控制各種管線的標高,坡度,尤其是管線的正確走向.(6) 水平線室內外每3m兩端高差小于1mm.(7)室外鉛垂線,使用經緯儀校測,兩次校測結果相差小于2mm。(8)室內鉛垂線用線墜校測,其精度高于1/3000.7.質量標準及保證措施為保證誤差在允許限差內,各種控制測量必須按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DB11/T44620XX)執行,各項誤差必須達到下列要求。 軸線豎向投測允許誤差項目允許誤差(mm)每層3總高60mH90m15各部位放線23、的允許誤差項目允許誤差(mm)外廓主軸線長L30M530ML600M1060ML90M15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標高豎向傳遞允許誤差每層3總高60mH90m158。沉降觀測與變形觀測應設計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觀測,沉降觀測應從澆筑基礎開始,在施工期間和使用期間進行連續、長期觀測,至沉降基本穩定(1mm/100d)為止。本工程沉降觀測由業主委托相應資質的測量單位進行。8。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觀測以建設單位聘請的有資質的測繪院施測數據為準.要求“三定及定人、定點、定儀器。8。1.1應設計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觀測 ,要求在整個施工期間至沉降基本穩定停止進行觀測。8.124、。2本建筑物施工時沉降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進行,觀測精度如下表:沉降觀測精度參考表等級標高中誤差mm相鄰高差中誤差mm觀測方法往返校差附和或環線閉合差mm二等0.50.3二等水準測量03n1/2(n為測站數)8.1。3沉降觀測點設置:根據設計要求布設沉降觀測點,用于沉降觀測的水準點必須設在便于保護的地方.8。1。4基礎結構施工完工后在地正下室外墻室外地面以上處布設觀測點,并及時進行觀測.高層建筑施工期間每增加24層應觀測一次,直至結構封頂。8。1.5結構封頂至工程竣工期間,均勻沉降且連續三個月內平均沉降量不超過1mm時,每三個月觀測一次;連續二次每三個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2mm時,每六個月觀測一次25、;交工前觀測一次;交工后應每六個月觀測一次,至沉降基本穩定(1mm/100d)為止。8。1。6觀測資料及時整理,并與土建施工技術人員一同進行分析成果。8。2邊坡的位移觀測邊坡沉降觀測由專業分包隊伍進行觀測.8。2。1在基坑開挖后,在邊坡上布設變形點(變形點間隔10米左右)。并在邊坡基坑一側500mm左右設置平面控制點線(即一點為置儀點,一點為后視點),用經緯儀視準線法,以各變形點的角度變化為依據進行觀測,判加別其變形位移量。8。2.2基坑外觀測用點必須設置在永久性固定位置,且應深埋于凍土層下0.5m。8。2。3變形點觀測頻率為每月三次,雨、雪后加測一次,直至地下工程完工到回填土完成為止。8.226、。4做好變形觀測數據資料的整理,及時分析和處理成果.9.測量復核和資料的整理9.1工程定位、測量工作完成后,由監理單位和業主參加驗線,驗線方法和驗線儀器與放線時程序相同,以確保驗線工作的檢查獨立性。9。2樓層驗線 由現場質量員及專職驗線員復驗合格各樓層的放線結果后,報監理工程師抽查復驗.9.3外業記錄采用統一格式,裝訂成冊,回到內業及時整理并填寫有關表格,并由不同人員將原始記錄及有關表格進行復核 ,對于特殊測量要有技術總結和相關說明。9。4有高差作業和重大項目的要報請相關部門或上級單位復核認可。9。5對各層放樣軸線間距離等采用鋼尺復核,達到準確無誤。9.6所有測量資料統一編號,分類裝訂成冊。127、0.測量保證措施10。1保證質量措施10.1.1為保證測量工作的精度,應繪制放樣簡圖,以便現場放樣。10。1。2對儀器及其他用具定時進行檢驗,以避免儀器誤差造成的施工放樣誤差。測量工作是一個極為繁忙的工作,任務大、精度高,因此必須按工程測量規范要求,對測量儀器、量具按規定周期進行檢定,在周期內的經緯儀與水準儀的主要軸線關系還應每23個月進行定期校驗.此外,還應做好測量輔助工具的配備與校驗工作。10。1.3每次測角都應精確對中,誤差0.5mm,并采用正倒鏡取中數。10。1.4高程傳遞水準儀應盡量架設在兩點的中間,消除視準軸不平行于水準軸的誤差。10.1。5使用儀器時在陽光下觀測應用雨傘遮蓋,防止28、氣泡偏離造成誤差,雨天施測要有防雨措施10.1.6每個測角、丈量、測水準點都應施測兩遍以上,以便校準。10.1.7每次均應作為原始記錄登記,以便能及時查找。10。2安全文明措施10.2。1軸線投測到邊軸時,應將軸線偏離邊軸1米以外,防止高空墜落,保證人員及儀器安全。10。2.2每次架設儀器,螺旋松緊適度,防止儀器脫落下滑。10。2。3較長距離搬運,應將儀器裝箱后再進行重新架設。10。2。4軸線引測預留洞口200200mm預留后,除引測時均要用木板蓋嚴密,以防落物打擊傷人或踩空,并設安全警示牌。10。2。5向上引測時,要對工地工人進行宣傳,不要從洞口向下張望,以防落物打中。10.2.6外控引測投點時要注意臨邊防護、腳手架支撐是否安全可靠。10.2.7遵守現場安全施工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