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放線及工程定位專項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3248
2023-07-10
9頁
171.50KB
1、1.編制依據1。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XX)1.2 607014設備及工裝夾具、模具自主研制技術改造項目施工圖紙1。3607014設備及工裝夾具、模具自主研制技術改造項目設計方案2.工程概況607014設備及工裝夾具、模具自主研制技術改造項目位于恩歐凱(無錫)防振橡膠有限公司內,東側為廠內圍墻邊主干道、南側與二工廠一路之隔、西側為材料倉庫、北側為成品倉庫,總建筑面積為760。2m2,結構形式為框架填充墻、地基一半坐落于消防水池上,另一半為250mm厚C20素混凝土條型基礎(1。8m4。8m)。地上結構:一層框架填充墻結構,建筑檐高為5。4m(鋼筋混凝土坡屋面),總建設面積為760。2、2m2。室內外高差0.15m,局部為二層工具間,屋面為鋼筋砼上人屋面(外墻1.85m設備外鋼梯),車間地坪為環氧地坪,衛生間、工具間吊頂。3.施工準備3.1場地準備本工程施工時現場地勢基本平擔,定位測量施工前先進行場地平整、清除障礙物后并可進行施工定位放線工作.3。2測量儀器準備根據本工程的規模、質量要求、施工進度確定所用的測量儀器,所有測量器具必須經專業法定檢測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時應嚴格遵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XX)要求操作、保管及維護,并設立測量設備臺帳.測量儀器配備一覽表序號測量儀器名稱型號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光學經緯儀DT 402L臺12自動安平水準儀DSA 3203、臺13鋼卷尺30m把145mm把15塔尺5m把13。3 技術準備3.3。1施測組織1)本項目部特派專業測量人員進行測量,根據設計方案中的總平面布置圖提供的坐標點進行施測,并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施測的工作進度逐日安排,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計劃進行安排。2)測量人員及組成:測量負責人: 1名;測量技術員: 1名;測量員: 2名.3.3.2 技術要求1)所有參加施工測量人員、驗線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施工放線人員要固定,不能隨便更換,如有特殊需要必須由現場技術負責人同意后負責調換,以保證工程正常施工。2)測量人員必須熟悉圖紙,了解設計意圖,學習測量規范4、,充分掌握軸線、尺寸、標高和現場條件,對各設計圖紙的有關尺寸及測設數據應仔細校對,必要時將圖紙上主要尺寸摘抄于施測記錄本上,以便隨時查找使用. 3)測量人員測量前必須到現場踏勘,全面了解現場情況,復核測量控制點及水準點,保證測設工作的正常進行,提前編制施工測量方案。4)測量人員必須按照施工進度計劃要求,施測方案,測設方法,測設數據計算和繪制測設草圖,以此來保證工程各部位按圖施工。3。3。3施測原則1)認真學習執行國家法令,政策與法規。明確一切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2)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細部軸線的定位放線。3)必須嚴格審核5、測量原始依據的正確性,堅持“現場測量放線”與“內業測量計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4)測法要科學、簡捷,儀器選用要恰當,使用要精心,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5)定位工作必須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6)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4。主要施工測量方法4.1坐標及高程引入4。1.1坐標點、水準點引測依據根據設計方案提供的坐標點,得知場外坐標控制點和水準控制點見下表:建筑物定位主軸線交匯點樓號縱坐標(X)橫坐標(Y)模具車間48518.33587512.263模具車間48506.34787539.982模具車間48484。596、487530。574模具車間48496。58287502。855建筑物外側高程控制點點號高程(m)點號高程(m)BMA-0.040BMB0。0004.1。2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布設平面控制網形首先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選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本工程控制坐標點布設在道路上用鋼釘釘入道路混凝土內,并用自噴漆做好測量標記。4。1。3引測坐標點、水準點,建立局域控制測量網1、坐標點從現場場地的實際情況來看,南側基槽采取溝槽開挖,現場可用場地較狹小。所以布設的控制點要求通視,便于保護施工方便.根據設7、計圖紙、施工組織設計對該模具車間進行網狀控制,兼顧0。000以上施工,確定控制控軸線如附圖。(放線示意圖等現場給出坐標點)2、水準點高程控制點根據提供的BMA、BMB二個高程控制點,采用環線閉合的方法,將外圍水準點引測至場內,向建筑物四周圍墻上引測固定高程控制點為0。000m,東側設一個,南側設四個點。根據引測結果,確定高程點布置位置并繪制水準點。4.2測量控制方法4.2。1軸線控制方法基礎部位與主體結構主要采用“軸線交會法。4。2。2高程傳遞方法基礎部位主要采取“鋼尺掛垂球法”,主體結構為“鋼尺垂直傳遞法”.4。2.3軸線及高程點放樣程序1)基礎工程測繪院提供平面控制點引測施工控軸線(定位放8、線)驗 線砼墊層標高抄測驗槽基坑標高抄測土方開挖土方開挖邊坡及標高控制條型基礎邊線監理報驗報監理驗收條基標高控制地下結構2)地下上結構4.3基礎測量放線4。3.1軸線投測1)土方開挖:由于本工程基礎土方為獨立基礎,開挖前根據控制樁放出獨立基礎外邊線,在挖出工作面后,先釘出距槽邊1米控制樁,以此控制槽的開挖尺寸和邊坡坡度。2)墊層混凝土澆筑后,根據軸線控制網將軸線投測到墊層面上,在墊層上彈出十字控制墨線,并進行校測后,計算出獨立基礎的外皮線,彈上墨線,作為鋼筋、模板支設的依據.3)基礎施工軸線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樁兩點通視直線投測法,向基礎平臺投測軸線,為防止軸線上墻、柱鋼筋、模板影響測量觀9、測,故采取軸線偏離80100cm設定施工觀測控制線。再按施工觀測控制線引放其它細部施工控制線,且每次施工觀測控制線的放樣必須獨立施測兩次,經校核無誤后方可使用。4)獨立基礎施工完畢后,將施工觀測控制線彈設到獨立基礎上,在控制線交點上設紅漆標志。4。3。2標高控制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標高的施測: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所需的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偏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10、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牢固的建筑物上,并用紅色三角作標志,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3)為了控制基槽的開挖深度,當基槽快挖到槽底設計標高時,用水準儀在槽壁上測設一些水平木樁,使木樁的上表面離槽底的標高為一固定值.為施工時方便,一般在槽壁各拐角處和槽壁每隔34米均測設一水平樁。必要時可沿水平樁上表面掛線檢查槽底標高.4)根據標高線分別控制墊層標高和獨立基礎標高,柱鋼筋綁扎好檢查無誤后,用水準儀在鋼筋上定出墻、柱標高控制線.拆模后,抄測結構1米線控制頂板高度,在此基礎上,用鋼尺作為傳遞標高的工具。4.4主體結構測量放線4。4.1樓層主控軸線傳遞控制1)在首層平面復測校核樓層施工主控軸11、線,并按照施工流水段劃分要求細分二級控制點.由于本改造項目為一層建筑,對于屋面預留洞控制線采用外控制點。在首層平面施工時留置二級控制線采用垂直線墜引入屋頂,然后再在模板上預留相應大小的洞口木盒,校核距離,用鋼尺丈量,校核垂直度,其精度誤差不超過2mm。2)根據內控主軸線進行樓內細部放樣,統一以墻中心線外側1m控制模板邊線。4。4。2樓層標高傳遞控制1)高程控制網的布置:本工程高程控制網采用水準法建立,現場共設置4個0.000水準點(絕對高程為黃海高程5。05m)。分別設在建筑物四周,點距約20米以內。 2)標高傳遞:主體上部結構施工時采用鋼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傳遞高程。首層施工完后,應在結構的外12、墻面抄測50cm交圈水平線,在該水平線上方便于向上掛尺的地方,沿建筑物的四周均勻布置四個點,做出明顯標記,作為向上傳遞基準點,這四點必須上下通視,結構無突出點為宜。以這幾個基準點向上拉尺到施工面上以確定女兒墻施工標高。在施工面上首先應閉合檢查四點標高的誤差,當相對標高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該層標高的后視讀數,并抄測該層50cm水平標高線。 4。5安裝工程標高控制1)主體結構施工時以該樓層鋼筋上50cm線為準。裝修時安裝以該層室內墻面50cm線為準。2)裝飾工程施工放線室內裝飾面施工時,平面控制仍以結構施工控制線為依據,標高控制引測建筑50標高線,要求交圈閉合,誤差在限差范圍內。外墻四大13、角以控制線為準,保證四大角垂直方正,經緯儀投測上下貫通,豎向垂直線.外墻飾面施工時,以放樣圖為依據,以外門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貫通控制線為準,彈出方格網控制線。4.6測量注意事項1)儀器限差符合同級別儀器限差要求.2)鋼尺量距時,對懸空和傾斜測量應在滿足限差要求的情況下考慮垂曲和傾斜改正.3)標高抄測時,采取獨立施測二次法,其限差為3mm,所有抄測應以水準點為后視。4)垂直度觀測,若采取吊垂球時應在無風的情況下,如有風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時,可將垂球置于水桶內.4。7細部放樣的要求1)用于細部測量的控制點或必須經過檢驗。2)細部測量堅持由整體到局部的原則。3)方向控制盡量使用距離較長的點。4)所有14、結構控制線必須清楚明確。5.質量標準工程測量應以中誤差作為衡量測繪精度的標準,二倍誤差作為極限誤差。為保證誤差在允許限差內,各種控制測量必須按工程測量規范執行,操作按規范進行,各項限差必須達到下列要求1)建筑物控制網允許誤差 1/15000 (邊長相對中誤差)202)豎向軸線允許偏差 每層 3mm 全高 15mm3)標高豎向傳遞允許偏差 每層 3mm 全高 15mm6。測量復核和資料的整理7。1工程定位、測量工作完成后,由監理單位和業主參加驗線,驗線方法和驗線儀器與放線時程序相同,以確保驗線工作的檢查獨立性。7.2樓層驗線 由現場質量員及專職驗線員復驗合格各樓層的放線結果后,報監理工程師抽查復15、驗。7。3記錄采用統一格式,裝訂成冊,回到內業及時整理并填寫有關表格,并由不同人員將原始記錄 及有關表格進行復核 ,對于特殊測量要有技術總結和相關說明。7。4有高差作業和重大項目的要報請相關部門或上級單位復核認可.7.5對各層放樣軸線間距離等采用鋼尺復核,達到準確無誤。7。6所有測量資料統一編號,分類裝訂成冊。7.施工管理措施8。1保證質量措施1)為保證測量工作的精度,應繪制放樣簡圖,以便現場放樣。2)對儀器及其他用具定時進行檢驗,以避免儀器誤差造成的施工放樣誤差.測量工作是一個極為繁忙的工作,任務大、精度高,因此必須按工程測量規范要求,對測量儀器、量具按規定周期進行檢定,在周期內的經緯儀與水16、準儀的主要軸線關系還應每23個月進行定期校驗.此外,還應做好測量輔助工具的配備與校驗工作。3)每次測角都應精確對中,誤差0。5mm,并采用正倒鏡取中數。4)高程傳遞水準儀應盡量架設在兩點的中間,消除視準軸不平行于水準軸的誤差。5)使用儀器時在陽光下觀測應用雨傘遮蓋,防止氣泡偏離造成誤差,雨天施測要有防雨措施6)每個測角、丈量、測水準點都應施測兩遍以上,以便校準。7)每次均應作為原始記錄登記,以便能及時查找。8。2安全技術措施1)軸線投測到邊軸時,應將軸線偏離邊軸1米以外,防止高空墜落,保證人員及儀器安全.2)每次架設儀器,螺旋松緊適度,防止儀器脫落下滑。3)較長距離搬運,應將儀器裝箱后再進行重17、新架設。4)軸線引測預留洞口200200mm預留后,除引測時均要用木板蓋嚴密,以防落物打擊傷人或踩空,并設安全警示牌。5)向上引測時,要對工地工人進行宣傳,不要從洞口向下張望,以防落物打中。6)外控引測投點時要注意臨邊防護、腳手架支撐是否安全可靠.7)遵守現場安全施工規程.8。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9.1儀器實行專人負責制,建立儀器管理臺帳,由專人保管、填寫。9。2所有儀器必須每年鑒定一次,并經常進行自檢。9.3儀器必須置于專業儀器柜內,儀器柜必須干燥、無塵土。9.4儀器使用完畢后,必須進行擦拭,并填寫使用情況表格。9。5儀器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動的車上。9。6儀器現場使用時,司儀人員不得離開儀器。使用過程中防爆曬、防雨淋,正確使用儀器,嚴格按照儀器的操作規程使用。9.7水準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準尺不得做工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