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房左側岸坡接觸灌漿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3288
2023-07-10
10頁
96.50KB
1、1工程概況21.1 工程慨況21.2 編制依據21.3 主要施工內容22 施工總布置22.1 施工用電22.2 施工用水線路布置32.3 制、供漿系統的布置32.4 排水排污系統33 接觸灌漿施工組織設計33.1 接觸灌漿施工程序43.2 灌漿系統布置43.3 開灌前應具備的條件53.4 開始灌漿前的準備工作53.5 灌漿施工53.5.1 灌漿設備與機具53.5.2 制漿63.5.3 灌漿63.5.4 漿液變換73.5.5 灌漿結束條件73.6 特殊情況處理74 灌漿質量檢查85 質量保證措施86 資料整理及提交97 安全生產文明施工97.1 安全生產97.1.1 加強施工機械設備管理97.12、.2 加強安全用電管理97.1.3 人身安全97.2 文明施工98 主要技術供應108.1 主要施工設備108.2 施工人員配備1011工程概況1.1 工程慨況本項工程主要包括1#機組段及安裝間與基巖面邊坡的接觸灌漿,是對此部位開挖高差大于7.5m,邊坡陡于1:1的壩混凝土和斜坡基巖面之間進行接觸灌漿。1.2 編制依據依據廠房左側岸坡接觸灌漿布置圖(DHS-H5-7-0507),黃河水電站工程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要求,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程DL/T5148-20XX,招、投文件以及相關規范,對廠房左側岸坡段接觸灌漿方案進行編制。1.3 主要施工內容根據現階段施工圖紙,接觸灌漿施工主要布置見3、表1-1。 主要工程量表 表1-1 序號項目壩段名稱灌漿面積(m 2)1接觸灌漿A區152.82B區143.83C區1164D區54.45EA區236.46EB區236.47F區103.58G區889H區41.2510I區293.611J區125.212K區57.813L區34.8合計1683.952 施工總布置2.1 施工用電電源選擇安裝間壩段A塊電源接口,引至灌區部位。在線路的布置中根據施工需要設置配電箱,配電箱避開交叉施工及施工用電危險區域。2.2 施工用水線路布置施工用水:施工用水可直接從安裝間壩段供水口接入,根據施工需要,在主管路適當位置接出臨時分支管路供各工作面使用。2.3 制、供4、漿系統的布置接觸灌漿工程所需水泥采用載重汽車運抵施工現場,水泥存儲采用搭建工棚堆碼堆放,以不影響交通為原則與集中制漿站配合,就近布置在施工工作面空地上。(1)制漿站的布置制漿站利用壩前現有制漿站。制漿站制好的水泥漿通過輸漿管道輸送到灌漿泵的儲漿桶。在灌漿施工工作面附近視情況設置不小于1m3的棄漿池,棄漿池的棄漿在灌漿后及時清出,按監理要求堆放至指定位置。(2)灌漿管路各灌區灌漿前布設進漿管和回漿管引至集中制漿站。主灌漿管用1.5吋鍍鋅管,至各灌漿區的進漿管用高壓皮管,回漿管用普通皮管,閥門一律使用半球形高壓耐磨閥門,壓力表安裝油盅,以隔開漿液。2.4 排水排污系統(1)接觸灌漿在大壩混凝土面上5、施工產生的廢漿,經常用壓力水沖洗,保持作業面清潔,廢水、廢漿經自排或抽排至指定位置后,統一處理。 (2)在工作面附近視情況修建沉漿池,廢水、廢漿經沉漿池沉淀后,清水排入指定泵坑,泥漿沉積物由專人清理并裝車運至棄渣場。3 接觸灌漿施工組織設計 接觸灌漿主要施工材料如下: (1)水泥接縫觸灌漿采用永登水泥廠生產的42.5級中熱硅酸鹽袋裝水泥,水泥必須符合質量標準,灌漿現場設置水泥防雨棚,每隔15d進行一次細度檢測,有受潮結塊的水泥不得用于灌漿施工。 (2)水灌漿用水直接取自施工用水,在固結和帷幕灌漿前已檢查水質符合灌漿用水要求。 (3)外加劑灌漿過程中可能在水泥漿液中摻入穩定劑或其它外加劑。各種外6、加劑質量必須符合DL/T5148-20XX的有關規定,其最優摻量通過室內試驗和現場生產性灌漿試驗確定,所有能溶于水的外加劑均以水溶液狀態加入。3.1 接觸灌漿施工程序施工準備灌漿管灌前通氣檢查灌漿阻塞簡易壓水試驗灌漿至結束管內封堵,詳見圖3-1。施工準備跟班質量檢查與控制制漿站灌前通氣檢查灌漿泵灌漿重復堵塞與灌漿直至結束管內封堵圖3-1 接觸灌漿施工工藝流程圖3.2 灌漿系統布置 岸坡接觸灌漿根據設計按高程自下而上分層進行,每個灌區的高度根據岸坡開挖高度為7.516m,面積為34.8236.4m2,施工順序應按施工圖紙和現場監理人指示進行。 每個灌區的灌漿系統,由進漿管、回漿管、水平支管、出漿7、盒、注漿管、排氣槽、排氣管以及止漿片組成。 接觸灌區出漿盒間距為2m,排距2m,每盒擔負的灌漿面積為4m2,灌區頂部一排出漿盒距灌區頂部約0.9m。3.3 開灌前應具備的條件各灌區同時具備下列條件,并取得準灌證后,方可進行灌漿:(1) 灌區壩塊混凝土的溫度必須達到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或施工圖紙的規定的9左右。(2) 灌區壩塊混凝土齡期不得少于6個月,在采取有效措施下,也不得少于4個月。(3) 除頂層外,灌區上部應有6m厚混凝土壓重,其溫度已達到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的混凝土灌漿溫度。(4) 縫面的張開度不宜小于0.5mm。(5) 灌區密封,管路和縫面暢通。3.4 開始灌漿前的準備工作 由于左側岸坡巖8、性遇水易軟化、失水易崩解,所以開始灌漿前灌區的灌漿系統檢查采用通氣檢查,檢查內容主要有: (1) 查明灌區壩塊和壓重混凝土的溫度,測記縫面的張開度。(2) 按圖紙要求或監理人指示在縫面上安設變形觀測裝置。(3) 查明灌漿管路通暢情況,每個灌區灌漿管路均要暢通。 (4)查明灌區密封情況。 檢查過程中發現灌漿管路發生堵塞時,采用壓力水或風水聯合沖洗,力爭通開。若無效,可采用打孔、掏洞、重新安管等方法,恢復管路暢通。 當止漿片或混凝土漏水時,采取嵌縫、封堵等有效措施處理。 當灌漿管路全部堵塞無法疏通時,全面補孔。鉆孔布置和補灌措施由建設、設計和施工單位根據具體情況商定。 3.5 灌漿施工 3.5.19、 灌漿設備與機具(1)漿液攪拌桶采用原有立式攪拌桶。(2)輸漿管采用軟鋼絲加固管,并保證能承受1.5倍的最大壓力。(3)灌漿設備:采用SGB-10型灌漿泵。3.5.2 制漿制漿采用原有立式攪拌桶。制漿材料必須稱量,稱量誤差小于5%,水泥等固相材料采用重量稱量法。漿液必須攪拌均勻并測定漿液密度,純水泥漿液的攪拌時間應控制在23min,漿液在使用前須經二次過篩,從制備到用完的時間小于4h。水泥漿液一律采用集中制漿統一配制供應。3.5.3 灌漿灌漿過程中,嚴格控制灌漿壓力,灌漿壓力以不使柱狀塊發生過大位移,保證壩體安全且有足夠的開度,視灌區位置高低,暫定灌漿區壓力為0.15MPa0.20MPa(指換10、算到排氣槽處的壓力),灌區底部壓力控制在0.35MPa。如果進漿口高程與灌漿區底部基本一致時,可用管口壓力代表灌漿區底部壓力。如果高程不一致時,應折算到灌漿區底部壓力。一般頂部和底部壓力很難同時滿足,在初期灌漿時,應加強觀測研究,以確認或更正上述壓力值。以排氣管口壓力為準時,其壓力為0.2MPa0.25MPa,并控制層頂縫的增開度不超過0.4mm。經初期灌漿的觀測研究,進一步確認或修正上述壓力值,并應注意觀測和控制壩塊變形不超過規定值。 為盡快使濃漿充填接觸面,開灌時排氣管全部打開放漿,其它管間斷打開放漿。當排氣管排出最濃一級漿液時,再調節排氣管的排漿量以控制壓力,直至結束。所有管口放漿時均測11、定漿液的密度,記錄棄漿量。當排氣管出漿不暢或被堵塞時,則在限值內提高進漿壓力,力爭達到灌漿的結束條件。若無效,則在順灌結束后立即從兩個排氣管中進行倒灌。倒灌使用最濃比級漿液,在設計規定的壓力下,縫面停止吸漿,持續10min即可結束。灌漿結束時,先關閉各管口閥門后再停機,閉漿時間不宜少于8h。同一縫面需待下一層灌區灌漿結束,并間歇10天后,方可開始上一層灌區的灌漿;若上、下層灌區均已具備灌漿條件,可以連續灌漿,但上、下層灌區灌漿間歇時間應不大于4h,否則,應間歇10天后,方可進行灌漿。同一高程的灌區相互串通采用同時灌漿方式時,采用一區一泵進行灌漿。在灌漿過程中,必須保持各灌區的灌漿壓力基本一致,12、并協調各灌區漿液的變換。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灌區相互串通時,查明情況,重新制定可靠的方案,慎重施工。同一分區的上、下層灌區相互串通采用同時灌漿方式時,先灌下層灌區,待發現上層灌區有漿液串出時,再開始用另一泵進行上層灌區的灌漿。灌漿過程中,以控制上層灌區灌漿壓力為主,調節下層灌區的灌漿壓力。下層灌區的灌漿待上層灌區開始灌注最濃比級漿液后結束。3.5.4 漿液變換 漿液水灰比采用21、11、0.61(或0.51)三個比級。一般情況下,開灌注水灰比為21,排氣管出漿后,改用1:1漿液灌注,當排氣管漿液濃度接近1:1即改用水灰比為0.61(或0.51)的漿液灌注至結束。3.5.5 灌漿結束條件當排氣管排13、漿達到或接近最濃比級漿液,且管口壓力或縫面增開度達到設計規定值,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時,持續20min,灌漿即可結束。當排氣管出漿不暢或被堵塞時,在縫面增開度限值內,盡量提高進漿壓力,力爭達到上述結束標準,若無效,則在順灌結束后,立即從兩個排氣管中進行倒灌。倒灌使用最濃比級漿液,在設計規定的壓力下,縫面停止吸漿,持續10min即可結束。灌漿結束時,先關閉各管口閥門后再停機,閉漿時間不小于8h。3.6 特殊情況處理(1)灌漿過程中發現漿液外漏,先從外部進行堵漏。若無效再采用灌漿措施,如加濃漿液、降低壓力等進行處理,但不得采用間歇灌漿法。(2)灌漿過程中發現串漿,當串漿灌區已具備灌漿條件時14、,同時灌漿。否則采用以下措施:若開灌時間不長,使用清水沖洗灌區和串區,直至灌漿區、串漿區的排氣管出水潔凈時止,待串區具備灌漿條件后再同時進行灌漿;若灌漿時間已較長且串漿輕微,可在串區通低壓水循環,直至灌區灌漿結束,串區循環回水潔凈時止。(3)灌漿過程中,當進漿管和備用進漿管均發生堵塞,則先打開所有管口放漿,然后在限值內盡量提高進漿壓力,疏通進漿管路。若無效可換用回漿管進行灌注或采取其它措施。(4)灌漿因故中斷,立即采用清水沖洗管路各灌區,保持灌漿系統通暢。恢復灌漿前,再做一次壓水檢查,若發現灌漿管路不通暢或排氣管單開出水量明顯減少,則采取補救措施。4 灌漿質量檢查質檢人員應會同監理人員進行廠房15、1#機組段及安裝間與基巖邊坡接觸灌漿的質量檢查,灌漿質量檢查應按照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DL/T5148-20XX第8.8節的有關規定執行。接觸灌漿質量檢查以分析灌漿施工記錄各成果資料為主,結合鉆孔取芯、槽檢等測試資料,綜合進行評定(詳見附表一:接觸灌漿單元工程質量評定表)并根據表中各項內容進行質量檢查,做好記錄。根據灌漿施工記錄和成果資料分析,如兩個排氣管排漿密度均達到1.5g/cm3以上,且有壓力,其中一個排氣管管口壓力已達到設計壓力的50%以上,其它情況基本符合要求,灌區灌漿質量可評為合格。接觸灌漿應選擇有代表性灌區進行鉆孔取芯和壓水實驗,檢測結果應滿足設計要求,檢查結束后,檢查16、孔應封孔填密實。接觸灌漿灌區的合格率在80%以上,不合格灌區的分布不集中,接觸灌漿工程質量即可評為合格。5 質量保證措施接觸縫灌漿施工全過程中,嚴格執行設計及相關行業的規程規范要求,按照黃河水電站工程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要求以及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DL/T5148-20XX中明確的施工程序和操作規程進行施工,不斷完善施工工藝,優化灌漿參數,確保灌漿施工質量。具體措施為:(1)配備相應的灌漿設備、器具,并且在開灌前進行灌漿管路和灌漿設備檢查,灌漿前先按規范要求進行灌漿管路通氣檢查,保證管道暢通,按規范要求進行簡易壓水檢查。采用GY-型灌漿、壓水自動記錄儀進行在線監控,監控水灰比、進漿量、壓17、力,灌入水泥漿量多少。(2)采用符合要求的灌漿材料,并進行使用前的質量檢驗,不合格材料堅決不用于灌漿工程。在各儲漿桶點配備足夠數量的比重計,保證漿液穩定與均勻性。(3)灌漿施工過程中指派有經驗的質檢全程監控。(4)同時注意環境保護及污水、廢液的合理排放。6 資料整理及提交接觸灌漿結束后,根據設計和施工要求,及時整理灌漿成果,總結優化漿液配比、灌漿壓力、灌漿工藝及特殊工程問題的處理措施等。并提交如下成果資料:(1)接觸灌漿完工報告(2)灌漿施工班報記錄(3)通氣檢查記錄表(4)灌漿成果表7 安全生產文明施工7.1 安全生產7.1.1 加強施工機械設備管理(1) 施工機械設備按維修保養制度進行檢修18、保證機械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態。禁止施工機械設備帶病工作,防止機械設備發生安全事故。(2) 加強機械設備管理,做到“人、機”定位,不得擅自更換。7.1.2 加強安全用電管理(1) 合理配備用電線路和設備,禁止超負荷運行,保證用電安全。(2) 加強供電線路和用電設備檢查、維修、保養,防止發生觸電事故。(3) 禁止非電工人員私拉電線,私接電器設備。(4) 制定安全用電規章制度,加強職工安全用電常識教育。7.1.3 人身安全在施工過程中,機械操作手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杜絕違章現象的發生。注意交叉施工安全,防止在施工中物品滑落,影響施工人員安全。7.2 文明施工文明施工措施主要有:(1) 各項施工19、生產活動嚴格按照有關規程規范作業,杜絕野蠻施工和盲目施工。 (2) 施工材料分類堆放,堆碼整齊,并設標識牌;施工風、水、電管線路按規劃布置,鋪設整齊有序,固定牢靠。(3) 施工設備嚴禁亂停亂放,必須在指定地點有序停放,保證施工場內外道路暢通。(4) 工程完工后,按要求及時拆除所有安全防護設施及其它臨時設施,并將工地及周圍環境整理清潔,做到工完、料清、場地凈。8 主要技術供應8.1 主要施工設備投入接觸灌漿施工的主要設備見表8-1。 廠房左側岸坡接觸灌漿施工主要設備配備表 表8-1 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技術參數單位數量1泥漿泵BW150150 L/min臺12離心泵1000 L/min臺13空壓機V3/83m3;0.8Mpa臺14制漿機臺15灌漿泵SGB-10100L/min;10Mpa臺26清水泵Sns-50200 L/min臺17皮卡車輛18.2 施工人員配備 廠房左側岸坡接觸灌漿施工人員配備表 表8-2 工種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拌和工灌漿工電工修理工合計人數11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