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道路沉降的施工方案(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3482
2023-07-10
4頁
17KB
1、小區道路沉降的施工方案小區路面沉陷不僅影響路面平整度,降低行車舒適性,而且削弱路面的整體強度,誘發各種病害,如網裂等。在雨天,路面沉陷區域排水不暢,甚至積水,從而導致車輛飄滑,影響車輛行車安全,因此,對車轍和路面沉陷盡快加以處治,恢復道路服務性能.一、施工準備1、對沉降處進行道路圍檔,交通警示,通過道路路面結構層的破除,摸清路面下實際情況,做好原因分析和人員、機械組織.2、考慮周邊交通情況,增加沉降路路基密實度,采用鋼筋混凝土路面,加強路面強度和剛度。3、將瀝青混凝土面層清除,同監理、業主共同現場認定,不用處理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將面板清掃干凈,噴灑石油瀝青,鋪設玻纖土工格柵一層后,再次噴灑一層2、石油瀝青粘結油,然后鋪筑粗粒式瀝青混凝土與原有瀝青混凝土路面頂面高程一致。4、如發現水泥混凝土面板發生破損現象,將松動或松散混凝土面板清除.確定基底強度,挖出到基底并滿足承載力要求時,用塊石回填做基層材料,澆注加早強劑的水泥混凝土面板。養生達到強度要求時,噴灑石油瀝青及土工格柵,再次噴灑石油瀝青后,鋪筑4cmAC25粗粒式瀝青混凝土找平。二、僅面層有坑槽時的修理辦法:路面的基層完好,僅面層有坑槽時,應按下列方法修理:1、測定破壞部分的范圍和深度,按“圓洞方補”原則。劃出大致與路中心線平行或垂直的挖槽修補輪廓線(正方形或長方形);若采用瀝青混合料預制快修補,則應劃出尺寸等于預制塊倍數的輪廓線。23、開槽應開鑿到穩定部分槽壁要垂直,并將槽底、槽壁消除干凈.3、在干凈的槽底、槽壁薄刷一層粘結瀝青.隨即填鋪備好的瀝青混合料或選用尺寸、形狀相匹配的瀝青混合料預制塊鋪平,并用細粒式瀝青混合料填塞預制塊四周接縫烙平壓實;新填鋪部分應略高于原路面(高出量應根據坑槽深淺、用料粗細及壓實程度而定),待行車壓實穩定后保持與原路面相平.4、填補用混合料級配類型,宜與原路面結構、層次相一致。制備工藝可根據實際條件采用熱拌法、冷拌法(熱油冷料拌和)或用乳化瀝青碎石混合料、袋裝預拌乳化瀝青混合料等,視坑槽深度采用單層或雙層填補.三、密集分布的坑槽的修理辦法:對于分布密集的坑槽等處治工作可采用冷銑刨熱攤鋪的方法加以4、修復。具體步驟如下:1、路面病害調查及處治方案確定施工之前要對路面病害段、樁號、路面標高、寬度、病害范圍、轉彎半徑、超高超寬、縱坡橫坡、路面結構、瀝青混凝土級配、原材料產地和型號規格等作全面的了解和詳細的記錄,并嚴格按照這些數據指導施工。2、路面勘測對路面病害段落進行測量,通過測點高程的比較來確定補修的面積、銑刨的面積和銑刨深度。路面修補范圍的四邊要平行或垂直行車方向,同時要盡可能把縱縫留在標線處或路邊.3、路面銑刨作業路面銑刨。作業包括切邊、銑刨、銑刨廢料運輸、刨邊角、清掃余渣、銑刨面復查等工序。在確定修補面積后,技術人員要把銑刨面積用粉筆畫出來,然后用切割機將修補面積邊線切出來,切縫深度一5、般要保證4cm左右。切邊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坑槽槽壁垂直、槽邊整齊。切邊完成后,依據工程技術人員提供的銑刨面積和銑刨深度沿行車方向逐刀地進行銑刨,一般來說銑刨的深度為34cm,但如果坑槽中有松散物或藏水,則應加大刨鏡深度,直至徹底露出堅實底層為止。對于未銑刨但需加鋪的路面,銑刨機要在來回行駛過程中將其拉毛,拉毛痕跡深度為35mm.銑刨機銑刨時,產生的廢料通過傳輸皮帶裝上運輸車輛,運到固定點進行存放,以備再生利用。銑刨完成后,還需用綜合養護車(液壓鋪或人工)將銑刨機人(提)刀的斜邊與切割機切縫間的少部分殘留路面清除掉,然后人工將坑槽內殘留雜物清掃干凈.最后要對銑刨面進行檢查和測量,查看銳刨面是否平整6、,松散物是否都銑刨掉,槽壁是否整齊垂直,測量銑刨深度是否合適,記錄銑刨后各測點的高程,檢查是否合格。4、噴灑乳化瀝青用瀝青撒布車將乳化瀝青噴灑于整個攤鋪面和槽壁接口上,乳化瀝青選用快裂式陽離子乳化瀝青,破乳后即可進行攤鋪作業。5、瀝青混合料攤鋪:瀝青混合料的攤鋪包括以下幾道工序:放樣-上料攤鋪初期養護。6、在雨雪連綿的寒冷時節,為控制坑槽擴展,可采用現有路面材料臨時填補坑槽,待天氣好轉后再按規范要求修復。四、注意事項1、嚴格控制填土含水量,施工時要高于最佳含水量12%。壓實施工時,土方含水量應盡量接近最佳含水量,避免出現壓實時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土粒間的潤滑作用不足,即壓力不足以克服土粒間的7、摩擦力土中的空氣不能排除、土粒間無法靠擾,因而難以達到最大密實度;如果大于最佳含水量,又會產生由于水分過多,土粒被水膜包圍而分散得過遠,不能達到最大密實度.2、加強路基邊部壓實在土方路堤的填筑過程中,往往由于路基邊部壓實困難,而忽略了邊部壓實工作,為保證邊部壓實強度,需采用J型手扶式振動夯,從而保證路基的整體穩定性。3、注意不良地質段的施工對于不良地質地段一定要清理軟弱層,設計給定不足部分也要清理,然后換填透水性材料,低填方路段要注意滿足路基工作區的要求,有必要時要設置砂礫隔離層、路基深度、寬度高度都必須到位,不留絲毫隱患。嚴格按照設計的各種地基加固處理措施方案和規范要求進行施工,對于設計方案與實際不符要及時找設計單位提出變更設計,避免在地基處理方面因設計與施工造成的路基沉降.4、注意挖方段、填挖交界處施工針對這些段必須采用透水性材料換填80cm,充分壓實,在填挖交界處要加長、換填長度、逐步過渡、不要形成突變使荷載應力分布均勻,并且兩側邊溝排水要引至溝底,避免路堤的浸濕。另外就是通過剛性基礎、半剛性基礎、柔性基礎的過渡來消除不均勻沉降,但需要增加造價及工程量,這種方法是事后處理方法,一般不宜采用.結語:路基沉降是影響路基路面強度和穩定性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們應從設計方法與施工兩個方面著手,分析路基沉降造成的原因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以避免及減小路基沉降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