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廣場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3666
2023-07-10
9頁
30.50KB
1、鎮江中科廣場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江蘇晟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XX年10月鎮江中科廣場工程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編制單位: 江蘇晟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晟宇中科廣場項目部日 期:20XX年10月大體積混凝土(筏板)澆筑施工專項方案一、工程概況:鎮江中科廣場為框架-剪力墻結構:1#樓地下1層,地上26層, 建筑面積:25113.44m2;2#樓地下1層,地上21層,建筑面積:21569.46m2;3#4#地下1層,地上32層,建筑面積:28959.48m2;5#6#樓地下1層,地上30層,建筑面積:18848.55m2;商業裙房建筑面積:16212.78,總建筑面2、積為.71m2,是一座現代化綜合性商住大樓。本工程建筑耐久年限等級為一級,按抗震設防烈度七度、防火分類為一類、耐火等級為一級。1#樓基礎墊層為C15素混凝土,地下室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6,承臺砼強度等級為C50,52.850m標高以下墻柱砼強度等級為C50,63.650m標高及以下梁板砼強度等級為C40,52.850m 74.450m標高墻柱砼強度等級為C40,74.450m標高以上墻柱砼強度等級為C30,67.250m標高及以上梁板砼強度等級為C30;2#樓基礎墊層為C15素混凝土,地下室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6,承臺砼強度等級為C50,53.750m標高以下墻柱砼強度等級為C50,53.750m3、標高以上墻柱砼強度等級為C40,梁板砼強度等級為C40;3#,4#樓基礎墊層為C15素混凝土,地下室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6,承臺梁砼強度等級為C40,41.970m標高及以下砼強度等級為C40,41.970m標高以上砼強度等級為C30;5#,6#樓基礎墊層為C15素混凝土,地下室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6,承臺梁砼強度等級為C40,44.370m標高及以下砼強度等級為C40,44.370m標高以上砼強度等級為C30;人防地下室砼強度等級為C35,抗滲等級為P6.二、工程特點及需專項方案控制內容: 由于筏板厚度設計均為0.4米,筏板局部錯臺后厚度達2.8米,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為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需制定4、此專項技術措施方案妥善控制水化熱溫度差值,合理解決溫度應力集中并避免溫度裂縫。三、施工前準備 1、材料 水泥: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水泥品種。本工程選用P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碎石:1020粒徑碎石。 砂:中砂。 水:自來水(飲用水),氣溫高時宜在水中加冰塊。 外加劑:具有緩凝作用的高效泵送劑(摻和量由試驗室試配確定)。 2、作業條件 熟悉圖紙,并按照本次編制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組織設計,對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 混凝土配合比必須已經由試驗室試配確定。 各種材料供應應滿足連續澆灌的需要,所需機具如振動器、運輸工具,澆筑前應保證可靠有效。 勞動力安排要滿足連續施工作業。 模板、鋼筋,支架、預埋件和5、預埋管道等按設計要求安裝完畢,并經隱蔽驗收檢查。 防止施工時用水、用電中斷,夜間施工需有足夠照明。 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避開雨天澆筑混凝土,必要時準備好防雨設施。 預埋設測溫裝置。 四、操作工藝(一)原材料控制 1、石子用自來水沖冼,根據環境溫度必要時用冰水降溫。 2、各種材料按設計配合比嚴格計量投料,并控制在允許偏差內。 3、按照石、水泥、砂、水泥、外加劑的次序投料, 控制攪拌時間不少于120s。 4、然后由地泵經輸送管送入筏板施工現場。(二) 筏板混凝土澆筑順序 筏板混凝土從一邊端角部開始澆筑,沿長向逐漸后退,采用斜面分層的澆筑方法:振搗工作應從澆筑層的底層開始,逐漸上移,以保證分層混凝土之6、間的施工質量。澆筑過程中以泵送為主,塔吊輔助用料斗澆筑空余部位,防止冷縫產生。(三)施工方法1、底板澆筑方法采用斜面分層法,每層厚度不超過400mm。澆筑時泵管不定點位移,薄層澆筑,循序推進,分次到頂。覆蓋已澆混凝土的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的終凝時間。在保證混凝土不出現冷縫的前提下,利用軟管左右移動,作扇形狀散布混凝土,盡量使入模混凝土散布面積最大,以增加散熱與熱量交換,同時,應注意防止冷縫的產生。2、澆筑時,泵管出口設置3-4個振搗棒。使混凝土自然緩慢流動,然后全面振搗。振搗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以進入下一層混凝土50mm為宜,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搗過程中,宜將振動棒上下略有抽動,以使上下振動均勻。每7、點振搗時間一般以2030s為宜,但還應視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以確保混凝土振搗密實。3、塔吊用吊斗吊運混凝土對泵管暫時未能覆蓋的地方進行澆筑,防止冷縫產生,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米,以防產生石子堆積,影響質量。4、在澆筑電梯井及集水坑深厚大體積結構中,遇有面積較大的模板底殼時,可在底模板上預先留置澆筑振搗孔,以利澆搗和排氣,以防在其下部的倒三角區域由于澆搗不密實而形成空隙,澆筑后再用模板將孔補嚴密。5、混凝土分層澆筑,每層厚度不宜超過3040,相鄰兩層澆筑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h6、泵送混凝土之前,應先壓水洗管,再壓送水泥砂漿兩盤,為順利泵8、送創造條件。7、泌水處理: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泌水較多,要派專人及時將積水清出。8、表面處理:混凝土表面處理在澆筑后約23小時左右進行,初步按標高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鐵筒碾壓數遍,用木模抹壓,待混凝土收水后,再二次用木抹搓平,以閉合收水裂縫,然后表面蓄水或覆蓋塑料薄膜和草簾養護。9、為了能及時將底板內積水抽出,及將來后澆帶內清理,混凝土墊層施工時,在后澆帶兩側設集水井。(四)混凝土的養護1、為保證混凝土內部與混凝土表面溫差小于25,混凝土降溫速率小于1.5/d 及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之差小于25,筏板混凝土計劃采用覆膜法和蓄水保溫法對表面進行養護。2、養護應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12h內開始;養9、護時間約為14d。 3、筏板混凝土在終凝后先蓋一層塑料布,在終凝3-4小時后即灑水養護,如出現混凝土表面溫度和環境溫度對比差值或混凝土內外溫差25時,將采用蓄水養護,養護水的厚度計劃采用100mm。4、根據測溫報告的數據隨時采取措施,使混凝土內外溫差和混凝土降溫速度都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5、蓄水養護厚度的計算: 蓄水法進行溫度控制系在混凝土終凝后,在結構表面蓄以一定高度的水,利用水的隔熱保溫效果(25水導熱系數i0.61W/m.K),在一定時間(710d)內,控制混凝土表面與內部中心溫度之間的差值在25 以內,使混凝土的齡期強度大于混凝土收縮應力,從而達到控制裂縫的目的。 計算是根據熱交換原理10、,每1 m3 混凝土在規定時間內,內部中心溫度降到表面溫度時放出的熱量,等于混凝土結構物在此養護期間散失到大氣中的熱量,因而混凝土表面所需的熱阻系數可按下式計算:式中R 混凝土表面的熱阻系數(k/W); X 混凝土維持到預定溫度的延續時間(h); M 混凝土結構物的系數(1/m); Tmax 混凝土的中心溫度(); Tb 混凝土表面溫度(); K 傳熱系數的修正值,可取1.3; 700 混凝土的熱容量,即比熱與密度之乘積(kJ/m3K); To 混凝土澆筑、振搗完畢開始養護的溫度(); Mc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Q(t) 混凝土在規定齡期內水泥的水化熱(kJ/kg)。 由11、于筏板最大厚度2.8m,一次澆筑的混凝土厚度最大,為保證筏板混凝土澆筑后的溫度控制,故以該處筏板作為計算點,以局部筏板長25.3m,寬11.9m,厚2.8m考慮,溫度控制的時間以10d計,要求保持混凝土內部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控制在20 范圍內,則: X=10*24=240hM=F/V=(11.9*2.8+15*2.8+6.7*2.8+11.9*15+10.9*11.9)/(11.9*15*2.8+10.9*11.9*2.8)=0.47(1/m)Tmax-Tb=20取Mc=440 kg/m3,Q(t)377kJ/kg.K,則R=X*M*Tmax-Tb*K/(700*Tmax-Tb+0.28*12、Mc*Q(t)=240*0.83*20*1.3/(700*20+0.28*440*377)= 0.086K/W計算混凝土的表面蓄水深度:hw=R*w式中 hw 混凝土表面的蓄水深度(m); R 混凝土表面的熱阻系數(k/W); w 25水的導熱系數,取0.61W/mK。 hw=R *w =0.086*0.61=0.052,取10cm。 考慮水的流動損失及降溫速率,蓄水深度保持為10cm,使得筏板混凝土內外溫度溫差小于25符合要求。(五)混凝土的測溫1、測溫意義 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其面積大、厚度厚、強度等級高,內部水泥水化熱高且又不容易散失,導致混凝土內部與外部溫差變大,溫度應力也相應變大13、,如不加以控制必然造成混凝土的開裂。因此,通過測溫工作了解到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并根據測溫結果指導混凝土外部的保溫、保濕等工作以減小混凝土內外溫差,對保證混凝土的后期質量和控制混凝土的裂縫有重要的意義。2、測溫管理制度 必須設置專職測溫工及技術管理人員,測溫工應將當日測溫表項目填寫完整并簽名后,及時交給技術管理人員,一方面使管理層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層應及時對有代表性的孔位(本工程不得少于六個孔)掌握測溫記錄值,繪制該孔位的中部溫度和上部溫度變化曲線。以便準確推算溫度變化趨勢和檢查測溫記錄的真實性,以及確認是否增加覆蓋或采取其它措施。在混凝土澆筑時隨時用測溫探桿測出混凝土的入模14、溫度。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N/2時,開始對預埋的測溫探頭進行測試讀數。測溫要求如下: 1-7天 每4小時測溫一次 8-14天 每8小時測溫一次當溫差小于25時,可停止測溫。測試結果按不同澆筑區填寫,每天早上9:00和下午5:00將測試結果交技術人員簽閱。3、測溫點的布置 為保證測溫點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本工程中筏板混凝土測溫孔平面按150/孔布置,混凝土測溫孔布置見后,測溫孔做法及測溫部位見附圖。在底板鋼筋綁扎完畢,混凝土澆筑之前,進行測溫管的預埋,預埋時避開墻柱筋。測溫管由2根長短不一的直徑15PVC管組成,測溫管的長度分別為筏板高度一半(如筏板高度為1.7米,則該測溫管埋深為0.85米)和15、0.4m,埋入混凝土分別為筏板高度一半和0.1m,露出混凝土面0.3m。測溫管一端用封口膠封嚴,另一端用密封堵頭封閉,避免混凝土澆搗時水泥漿灌入管內。密封端向下伸入基礎中。測溫管與筏板拉筋綁扎連接牢固,防止澆混凝土時脫落或傾斜。4、測溫的方法 混凝土澆筑后,即向測溫管中裝入自來水,每隔一定時間用棒式溫度計伸入管中,即可知該測溫管下部混凝土溫度。將不同深度管中所測溫度相比較,即能得知該處混凝土上下點的溫差。從而能控制混凝土養護溫度,確保筏板混凝土工程質量。 為保證棒式溫度計的測溫精度,應注意以下幾點:(1)測溫管的埋設長度宜比需測點深50100,測溫管必須加塞,防止外界氣溫影響。(2)測溫管內應16、灌水,灌水深度為100150;若孔內灌滿水,所測得的溫度接近管全長范圍的平均溫度。(3)棒式溫度計讀數時要快,特別在混凝土溫度與氣溫相差較大和用酒精溫度計測溫時更應注意。(4)采用預留測溫孔洞方法測溫時,一個測溫孔只能反映一個點的數據。不應采取通過沿孔洞高度變動溫度計的方法來測豎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溫度。主要量測2個溫差,一是混凝土中心與表面的溫差,可通過同一測溫點的2支不同長度測溫管進行量測;二是混凝土表面與大氣的溫差,可用短的測溫管與空氣中的溫度對比而獲得,要控制以上2個溫差小于25。5、溫差控制措施 當量測的溫差大于25時,因大氣溫度與混凝土的中心溫度是無法調節的,故只能通過覆蓋混凝土表面塑料薄膜和增加蓄水厚度來調節其表面溫度以達到調節溫差的目的,當增加蓄水的厚度仍不能滿足要求時,要覆蓋草衫進行溫差調節。五、混凝土質量驗收標準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驗收規范(GB5020420XX)執行。 江蘇晟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晟宇建筑中科廣場項目部 20XX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