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3777
2023-07-10
11頁
60.50KB
1、技術 條 款第一部分 基本規定1 質量測定1.1嚴格執行質量測定的操作規程(1)在每項治理措施的質量測定中,所需測定的面積、座(個)數、部位以及取樣數量等,都應分別按照該項措施質量測定的有關規定執行,不應任意減少。(2)對每項治理措施的質量測定方法,應按照該項措施質量測定的規定方法執行, 不應任意改變。對各項質量測定結果應及時準確記載,并同時注明測定的方法。(3)特殊情況下需要改變測定方法時,應論證其改用方法的可靠性,并在記載測定結果時注明改用的方法及其理由.1.2質量測定采用的儀器和工具應符合標準(1)測定質量前,應對使用的儀器和工具進行檢查,符合標準才能使用。(2)當儀器有某種誤差影響質量2、測定結果時,應在計算中消除其誤差,求得準確結果,然后記載,并注明消除誤差的情況。1。3質量測定應貫徹到施工與驗收的全過程(1)造林種草等植物措施,從總體部署、工程整地、種籽、苗木、栽植,直到完成,各道工序的質量都應及時進行測定,不合要求的及時改正。前一道工序不合要求的,不得進入下道工序施工.(2)各類工程措施,從總體部署、施工設計到清基、備料、開挖、填筑、砌石直到完成,各道工序的質量都應進行測定,不合要求的及時改正,不應只在竣工后才測定一次,避免工程隱患。(3)造林種草在施工后13年之內,應測定其成活率與保存率。各類工程措施在竣工后3年之內,應測定其經暴雨、洪水考驗的質量。1。4結合成果質量,3、確定治理成果數量(1)各項治理措施成果統計的原則是:質量不合要求的不統計其數量。質量測定應直接為成果數量統計服務。(2)在單項治理措施施工過程中,對施工單位的治理成果進行驗收時,一般應測定質量與驗收數量同時進行。梯田、林、草的面積等措施數量還應通過質量測定,在弄清其規格尺寸基礎上,才能最后確定數量。2 措施統計各項治理措施必須符合本技術條款第二部分中規定的質量要求,并經用本技術條款規定的質量測定方法確認后,才能作為治理成果,統計其數量。3 計量與支付3。1 各類治理措施的計量與支付應嚴格按照本技術條款的規定執行.任何項目的計量器具和計量方法應事先經發包人(監理人)的同意.3。2小水庫(塘壩)、4、治溝骨干工程的統計、計量與支付,可參照淤地壩(攔沙壩)規定執行。3。3 道路工程的統計、計量與支付可參照谷坊規定執行。3。4 封禁治理措施的計量與支付可參照造林、種草有關規定執行。4 材料質量4。1 苗木質量(1)本項目施工苗木質量執行下述標準(填寫標準或規范名稱、編號,將不適用的劃去):1、國家標準:2、部頒(行業)標準:3、其他標準:(2)苗木質量要求如下表:序號苗木名稱苗齡苗木等級具體要求12344.2 種籽質量(1)本項目施工種籽質量執行下述標準(填寫標準或規范名稱、編號,將不適用的劃去):1、國家標準:2、部頒(行業)標準:3、其他標準:(2)具體要求如下表:序號品 種質 量備注等級5、凈度含水率發芽率12344。3水泥、砂、石料、混凝土質量(執行標準,材料規格和材質要求,可列表說明)第二部分 施工技術與檢查驗收1 水土保持造林1.1 說明1.1.1 適用范圍本章規定適用于在有水土流失(水蝕)的荒地上及各類建設用地上實施的各類水土保持造林(喬木林和灌木林)工程。包括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和用材林)、經濟林與果園。以農林間作和果糧間作方式種植經果林可參照使用本規定.1。1.2 引用標準和規范(1)GB/T16453.21996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技術規范 荒地治理技術(2)GB/T157731995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驗收規范1。2施工1。2.1 施工時間 (1)整地工程時間1)應6、盡可能在前一年秋冬二季整地,第二年春秋二季造林.有利于容蓄雨雪,促進生土熟化。易風蝕的沙地,應隨整地隨造林。2)秋季造林,最遲應在當年春季整地;雨季和春季造林,最遲應在前一年秋季整地。 (2)造林季節 1)春季造林。春季一般應在苗木萌動前710天造林;北方應在土壤解凍達到栽植深度時抓緊造林。 2)雨季造林。雨季造林應盡量在雨季開始后的前半期造林,保證新栽植或直播的幼苗在當年有兩個月以上的生長期,以利安全越冬。干旱、半干旱地區盡量在邊陰天墑情好時造林. 3)秋季造林。秋季應在樹木停止生長后和土地封凍前抓緊造林。凍害嚴重的山區不宜秋季造林。大粒種子、帶硬殼種子和休眠期較長的種宜在秋越冬季直播造林.7、1.2.2 施工質量要求 (1)整地工程施工質量要求 1)各項整地工程的位置、尺寸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施工,不得任意改變,以保證能容蓄設計的暴雨徑流。 2)各項整地工程的填方土埂,必須分層夯實(或踩實),干容重達1。3t/m3以上,保證蓄水后不坍塌或穿洞. 3)各類整地工程施工前,應用手水準測量定線.帶狀整地工程(水平階、水平溝、窄梯田、水平犁溝等,下同)修成后,每510m 修一小土垱,高0.2m左右,防止徑流縱向集中。 (2)苗木質量要求 1)嚴格按照本合同規定的苗木規格標準起壯苗、好苗,防止病弱苗、劣苗混入。 2)起苗后應盡快栽植,盡量做到當天起苗當天栽植。如因故不能及時栽植的,應采取假8、植措施,做到疏排、深埋、踩實、適量澆水。如假植時間較長,或大苗長途運送,栽植前應將根系短期浸水復壯。 3)外地遠距離、大范圍調運苗木,應經過植物檢疫。 4)栽植前應對樹苗進行挑選。用于造林的樹苗必須發育良好,根系完整,基莖粗壯,頂芽飽滿,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5)同一地塊內栽植的樹苗,苗齡和苗木生長狀況要基本一致。 (3)植苗造林質量要求 1)在帶狀整地工程內,按照設計的株距,挖好植樹坑,一般坑徑0。30。5m,深0。30。5m.根據不同樹種和樹苗情況,以根系舒展為標準。 2)栽植經濟林果、珍貴樹種和速生豐產林,需將坑底挖松0。2m左右,施入基肥,與底土拌勻,上覆一層虛土. 3)栽植時應將樹9、苗扶直、栽正,根系舒展,深淺適宜。 4)填土時應先填表土、濕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層踩實.在墑情不好時,要澆灌透水,再覆一層虛土,以利保墑。 (4)直播造林質量要求 1)用于直播造林的種籽,應符合本合同規定的標準等級。直播前應經過精選,測定純度,并經過發芽試驗,按不同樹種的要求確定單位面積播種量. 2)穴播.人工挖穴,穴徑0。20.3m,深0.150。2m.穴內松土,清除草根、石礫,根據設計播種量均勻播種。根據樹木種子大小,覆土38cm,用腳踩實。如墑情較差,應逐穴澆水。 3)條播。結合水平犁溝整地工程,用畜力或機械在犁溝底部再松土,根據設計播種量,進行條播。播后用犁覆土510cm,隨即踩實。10、1.3 管理 (1)新造幼林要實行封育,固定專人看護,禁止放牧及其他不利幼林生長和破壞整地工程的活動. (2)各類整地工程應保持完好,每年汛后進行檢查,發現損毀及時補修。(3)松土除草(經濟林果).主要在整地工程內進行,結合對整地工程進行養護維修,注意防治鼠害。 (4)灌水施肥.幼林受旱應及時灌水保苗,經濟林、果應根據不同樹種適時灌水、施肥,保證優質高產。 (5)成活率檢查。每年冬季,對去冬今春新造幼林應逐地塊進行成活率檢查。 (6)幼林補植。成活率在%(80%)以上且分布均勻的,不需要補植;成活率在30%(80)的進行補植;成活率不到30%的,不計造林面積,重新造林.1.4 檢查驗收1.4.11、1 質量要求(1)總體布局合理,造林位置恰當,不同林種、樹種適應當地立地條件,生長良好,各類樹種的造林密度符合設計要求。(2)工程整地的形式與當地地形適應,其規格尺寸與施工質量都符合設計要求。(3)當年成活率在80以上(春季造林,秋后統計;秋季造林,第二年秋后統計),3年后的保存率在70%以上.1。4.2 質量測定(1)造林總體布局的檢查。對照水土保持造林規劃、設計圖與完成情況驗收圖、表,在工程區內全面走看一遍,檢查林種、林型、樹種是否適合立地條件并符合規劃、設計的要求,按小地名或圖班號逐片(塊)作好記載。特別注意檢查經濟林、果園的數量、位置、立地條件是否合適。(2)整地工程的測定。水平溝、水12、平階、反坡梯田、魚鱗坑等整地工程的斷面尺寸,用木尺或鋼卷尺量;工程是否水平用手水準量。在規定的抽樣范圍內,取一面坡的中軸線,在上部、中部、下部各選一條整地工程,進行測定,取其平均值,檢查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3)樹苗質量的測定.用鋼卷尺測定樹苗的高度、根徑,檢查是否符合設計的樹齡要求。并檢查樹根是否完好、枝梢是否新鮮,判斷其栽植后能否保證成活。(4)株行距和造林密度的測定.一般水土保持林取10m10m樣方,果園和造林密度較小的經濟林取30m30m樣方,用皮尺量其株行距,同時清點樣方內的造林株數,由此推算每公頃的造林株數.株距在同一水平線上量兩樹的根部;陡坡行距取水平距離。(5)造林成活率與保存13、率的測定。造林一年后和三年后,分別測定其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分林種、林型,在規定的抽樣范圍內,取樣方30m30m,檢查造林株數、成活株數與保存株數。采取成活株數除以造林株數,算得成活率(),保存株數除以造林株數算得保存率(%)。1.4.3措施統計(1)當年完成的造林,統計其開展面積;3年后經過核實統計其保存面積。歷年的開展面積和保存面積應分別累計.(2)不同的樹種(喬木、灌木、經濟林、果園等)分別統計。(3)有工程整地的面積與無工程整地的面積分別統計.1.5計量與支付(1)造林工程采用施工圖紙結合現場抽樣檢查的方法進行計量,根據抽樣檢查確定造林工程面積和數量,并按工程量清單所列的單價進行支付。(14、2)工程單價中包括苗木假植、栽植、撫育管理等費用。苗木(種子)費用單獨支付.(3)造林整地工程中的坡面土石方開挖和筑埂的計量和支付,應按不同整地工程規格以及施工圖紙所示不同區域分別列項,采用現場量測或施工圖紙等方法、以m3為單位進行計量,按工程量清單中相應項目的單價進行計量和支付。2 水土保持種草2.1 說明2。1。1 適用范圍(1)本章規定適用于在有水土流失的荒地上及各類建設用地上實施的水土保持種草工程(不包括種草皮).(2)本規定適用于水力侵蝕地區的35年以上多年生人工草地。對保水保土耕作法中草田輪作的種草部分,可參照本規定執行。2。1.2 引用標準和規范(1)GB/T16453。219915、6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技術規范 荒地治理技術(2)GB/T157731995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驗收規范2。2 施 工2.2。1 精細整地(1)播種前需進行耕翻,深20cm左右,坡地沿等高線,并按條播的行距,作成水平犁溝,有利于保水保土。(2)干旱、半干旱地區,翻耕后應及時耙耱保墑.有條件的可采取與造林相似的工程整地。前一年先修水平階(反坡梯田)等工程,秋冬容雨雪,第二年種草.2.2。2 種籽處理 (1)去雜,精選優質種籽. (2)浸種、消毒、去芒、磨擦(輕度擦破種皮),有利種籽出苗,防止病蟲害和鼠害. (3)有條件的播種時可采適量肥料拌種,有利幼苗生長。2。2.3 播 期 (1)不同草類在不16、同立地條件下各有不同的最佳播期,一般可根據當地實踐經驗確定。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應通過試驗(在春夏之間23月時期內,每510天播種一次),分別觀察出苗和生長情況,確定最佳播期。 (2)春播需地面溫度回升到12以上,土壤墑情較好時進行。地下根莖埋植應在春季解凍后、植物萌芽前進行. (3)春旱不宜播種的地方,可以夏播;選擇雨季來臨和透雨后進行。地下根莖插播應在抽穗以前進行. (4)秋播不宜太晚,要求出苗后能有一個月左右的生長期,以利越冬。2。2。4 播種深度 (1)大粒種籽要深些(34cm),小粒種籽可淺些(12cm)。 (2)禾本科草類種籽要深些,豆科草類種籽可淺些. (3)土壤墑情差的要深些,土17、壤墑情好的可淺些。 (4)土質沙性大的可深些,土質粘重的可淺些。 (5)無論哪種情況,播后都需要填壓。2.3管理播種后和幼苗期間,需進行以下田間管理工作.(1)松土、補種。播種后地面板結的,應及時松土,以利出苗。齊苗后,對缺苗斷壟地方及時補種或移植。 (2)中耕除草。齊苗后一個月左右,中耕松土,抗旱保墑。有條件的可適時灌水、施肥. (3)專人看管,防止人畜踐踏.發現病蟲害,及時進行防治。 (4)每年汛后和每次較大暴雨后,應派專人檢查,發現整地工程損毀或其他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2。4 檢查驗收2.4。1 質量要求 (1)種草位置分布合理,符合各類草種的所需的立地條件,種草密度符合設計要求。 18、(2)草種保土能力強、經濟價值較高.當年出苗率與成活率在80%以上,保修期末保存率%(70%)以上。2.4。2 質量測定 (1)種草總體布局的檢查。對照水土保持種草規劃設計圖與完成情況驗收圖、表,在種草工程區內現場逐片觀察,按小地名(或小班號)分別作好記載。 (2)整地情況的測定.根據規定的抽樣范圍,在一面坡的中軸線上取上、中、下三處,用木尺或鋼卷尺測定整地翻土深度,并觀察其耙耱碎土情況,看是否達到“精細整地要求。 (3)種草出苗與生長情況的測定。在規定抽樣范圍內,取2m2m樣方,測定其出苗與生長情況。用目測清點其出苗株數,以每平方米面積上有苗30株為合格。草長成后,在同樣尺寸的樣方上,用木尺19、或鋼卷尺測定其自然草層高度,并目測其垂直投影對地面的蓋度(%)。2。4.3措施統計(1)對荒坡與退耕地上長期性種草和草田輪作中的牧草與休閑地上種綠肥等短期性種草,應分別統計。(2)長期性種草,當年統計其開展面積,35年后經過核實統計其保存面積,其開展面積與保存面積應分別累計;短期性種草,只統計其當年開展面積,不應累計.2。4 計量與支付(1)種草工程采用施工圖紙結合現場抽樣檢查的方法進行計量,根據抽樣檢查結果確定種草工程的面積和數量,并按工程量清單所列的單價進行支付. (2)工程單價中包括撫育管理等費用。種子費用單獨支付.3 封禁治理3.1 說明3。1。1 適用范圍本章規定適用于在有水土流失的20、荒地與殘林、疏林地采取的封山育林措施;在草場退化導致水土流失的天然草地采取的封坡育草措施.3。1。2 引用標準和規范(1)GB/T16453。21996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技術規范 荒地治理技術(2)GB/T157731995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驗收規范3.2 施工管理3。2。1 明示封育治理范圍 在封育治理區四周,就地取材,采用各種形式在顯著位置明示封育范圍(如標志牌或標語、壘石涂白灰、木樁或樹枝圍欄等).3。2.2 成立管護組織,固定專人看管3.2.3 制定護林護草鄉規民約,廣泛張貼宣傳 鄉規民約的主要內容包括:封禁制度(時間、辦法)、開放條件(輪封輪牧)、管護人員、村民的責任、權利和義務21、,獎勵、處罰辦法等。特別要嚴禁毀林、毀草、陡坡墾荒等違法行為.3.2.4 育苗補植、補播(1)在殘林、疏林地育苗補植,平茬復壯,修枝疏伐,加快植被恢復。 (2)在嚴重退化、產草量低的天然草場,補播牧草種籽,更新草種,有條件的引水灌溉,促進生長。(3)定期檢查林草生長狀況,加強病蟲害防治。3。3 檢查驗收3。3。1 質量要求 (1)當年開展時應達到以下要求:1)封禁區四周有明顯的標志,有專人專管,有合理的封禁規劃和計劃;2)有明確的封禁制度和相應的鄉規民約,并在顯著位置明示;3)封山育林結合了補植、平茬復壯、修枝疏伐等撫育措施;封坡育草結合了補播、灌水等管理措施。(2)封禁35年后應達到以下要求22、:1)封禁期內嚴格按規劃、計劃和有關制度實施,無破壞林草事件發生;2)林、草郁閉度達80以上,水土流失顯著減輕.3.3。2 質量測定(1)封禁措施檢查。對照封禁規劃設計圖與完成驗收情況圖表,圍繞封封禁四周走一遍,檢查封禁周圍是否有明確的界限或明示物,是否有專人管理,其職責和工作條件是否落實。 (2)封禁制度檢查。對照封禁制度和鄉規民約,在封禁區現場觀察封禁和輪封輪牧執行情況,檢查是否有違反制度、破壞林草材料現象. (3)撫育管理措施檢查。進入封育區現場觀察,是否按規劃設計要求進行了補植、修枝、疏伐等撫育措施;封坡育草是否按規劃設計要求進行了補播、灌水等措施。 (4)封山育林效果測定。在規定的抽樣范圍內,取20m20m的樣方,清點原有殘林株數和新生幼林株數,并各選10株老樹和新樹,分別用鋼卷尺或木尺測定其株高、冠幅,用卡尺測定其根(胸)徑,推算其對地面的覆蓋度()。 (5)封坡育草效果測定.在規定的抽樣范圍內,取2m2m的樣方,觀察其草叢結構,并測定其牧草質量、生物產量與對地面的蓋度。3.3.3措施統計(1)封山育林與封坡育草的開展面積與保存面積應分別統計。(2)當年采取的封禁措施,經檢查驗收合格,統計其開展面積;35年后,林、草達到封育治理成果要求的,統計其保存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