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灰土試驗段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4252
2023-07-10
13頁
107KB
1、新建大準至朔黃鐵路聯絡線 三七灰土換填試驗段施工方案報審表施工合同段: 編號: 致 北京鐵城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神華準池鐵路監理站 (監理部):我單位已編制完成 三七灰土換填 工程的試驗段施工方案,并經我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請予以審核、批準。附:試樁方案施 工 單 位 項目經理部(章) 負 責 人 日 期 專業監理工程師意見:專業監理工程師 日 期 總監審批意見:監 理 部 (章) 總監理工程師: 日 期 目錄三七灰土換填試驗段施工方案報審表1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2.1、工程概況12.2、工程地質情況1三、試驗段的內容及目的1四、施工機械及檢測設備2五、試驗段的意義3六、試驗段施工2、前的準備工作3七、實驗段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41、基坑開挖42、施工放樣53、備料54、土料和石灰的拌和55、攤鋪整平66、碾壓或夯實67、養護68、整平驗收6八、試驗數據收集整理7九、質量保證措施7十、安全保證措施8十一、環境保護措施8工藝性實驗成果總結10一、實驗過程10二、試驗成果總結10三七灰土換填工藝性試驗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1 鐵路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程 TB10106-20XX1.2 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20XX)1.3 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4-20XX)1.4 客貨共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 203-20XX1.5 客貨共線鐵路路基3、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 202-20XX1.6 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XX)1.7 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 10301-20XX1.8 鐵路橋涵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 10303-20XX1.9 涵洞的施工設計文件及圖紙資料1.10 本標段現場調查的相關資料二、工程概況2.1、工程概況本項目中黃土分布較廣,部分涵洞基礎置于砂質黃土上,呈灰黃色夾褐色,土質均勻,堅硬,屬級普通土,具有級(輕微)非自重濕陷性,土質基本承載力150kPa。按設計要求采用三七灰土換填加固地基。三七灰土換填施工簡便、經濟、工效高等優點,因而適用范圍較廣,且能達到消除黃土濕陷提高地4、基承載力的目的2.2、工程地質情況本標段位于黃土平緩地區,邱坡植被較茂密,以楊樹、灌木及農作物為主,地面高程一般在1398.9m至1402.09m之間。工點范圍內地層為第四系上更新統洪風積層砂質黃土。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g,相當于地震基本烈度VII度,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分區為三區。土壤最大凍結深度1.69m,工點內的特殊巖土主要為濕陷性黃土。三、試驗段的內容及目的本次三七灰土換填試驗段設在DK70+550 1-3.0m 蓋板涵和DK66+270 1-6m蓋板涵 處進行。其中DK70+550 涵洞基底換填采用平板振動夯夯實,DK66+270涵洞基底換填采用20t壓路機碾壓。基坑開挖完畢,自5、檢基底幾何尺寸、標高誤差、基底土質及地基承載力均合格后,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并簽證后,立即進行夯實地基至設計標高,準備三七灰土換填。將換填區域分三區段。即左側翼墻處、涵身處、右側翼墻處。每層壓實厚度25cm。虛鋪厚度均比壓實厚度高5cm。換填時,現場記錄灰土含水量、攤鋪厚度、夯實(碾壓)遍數、壓實厚度。夯實后做灌砂法試驗,記錄壓實系數。壓實標準參照正線基床底層壓實標準:壓實系數K0.93 地基系數K30100Mpa試驗目的:為更好的控制施工質量,總結出科學合理的施工作業參數,進行試驗段實驗數據總結。通過試驗段確定本段三七灰土換填的填筑厚度、最佳含水量、夯擊遍數及各類機具的合理配置等,結合設計、規6、范要求,以此指導三七灰土換填施工。將其推廣到全線三七灰土換填施工作業中,指導全段涵洞三七灰土換填施工。1、通過試驗段,確定以下主要項目:(1)灰土的最優含水量。(2)每層攤鋪厚度及壓實厚度;(3)每層碾壓(夯實)遍數;(4)最佳的機械配套和施工組織。2、換填過程的每一層都要進行跟蹤檢測,取得必要而準確的檢測數據,做好詳細的記錄,妥善保管,作為總結和分析的依據。四、施工機械及檢測設備1、投入施工機械設備詳見表4.1表4.1 機械設備表序號名 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挖掘機320臺12裝載機50臺13壓路機20t臺14平板振動夯HCR80臺12、主要投入的測量、試驗檢測設備見下表4.2:表4.2 測量7、檢測儀器設備表序號儀器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狀態備注1全站儀GTS-332N套1合格測量放樣2自動水準儀DZS3-1臺1合格測量放樣2電子天平YD型臺1合格灌砂法3電子稱AU-15臺1合格灌砂法4輕型觸探儀10kg臺1合格地基承載力5取土環刀10cm*10cm把1合格灰土密度五、試驗段的意義1、規范要求鐵路建設投資巨大,質量要求高,為確保工程施工順利進行,避免因盲目施工而給工程帶來重大損失,在施工前應進行工藝性試驗。2、工程管理的需要通過試驗段,獲得與施工有關的技術成果數據,利用試驗段成果指導和控制全線施工;因此要求試驗段應具有代表性、準確性和真實性。六、試驗段施工前的準備工作1、人員準備根據8、試驗段需要, 項目部各相關管理部門及以架子隊隊長為主的技術、試驗、測量、材料、安全、機械人員等人員參建試驗段施工。同時我分部組建了試驗段施工領導小組,施工領導小組組長由朱宏奎擔任,副組長由梁勇、王國超、侯特立擔任,做到分工明確,協調統一。具體分工詳見下表6.1所示:表6.1 試驗段管理人員分工明細表 姓名職務負責工作備注朱宏奎總工程師試驗段施工全面工作張連友技術顧問試驗段施工技術指導王國超一分部總工試驗段施工組織安排實施梁勇二分部總工試驗段施工組織安排實施孟啟超辦公室主任后勤保障楊靜國物資部長負責材料物資供應侯特立 技術負責人負責現場技術指導,技術交底及其他技術工作安排余國寧試驗室主任負責現場9、試驗檢測及試驗數據收集付文龍測量班長負責現場測量任務劉暢施工員負責機械調動,現場施工準備及指揮喬秀石安質部長負責施工現場的施工安全2、機械準備機械設備及儀器投入見表4.14.23、試驗準備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樣進行室內標準試驗確定相關試驗參數,結果備用。檢驗方法應符合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20XX)的有關規定。4、測量準備確定涵洞基坑尺寸及高程。測量每層攤鋪及壓實厚度。5、現場準備A、試驗段相應人員組織安排均已到位、試驗段的協調工作也已做好;B、填筑前提前做好儲料準備工作,保證儲量滿足換填要求。C、檢測所需施工機械設備、機具、測量試驗儀器的性能,確保施工工作的正常七、實驗段施工方法10、及工藝流程基坑開挖施工放樣備料灰土拌合攤鋪整平碾壓或夯實養護整平驗收1、基坑開挖因黃土具有垂直節理特性故基坑開挖時按1:0.5邊坡坡率進行開挖能保證安全在開挖至基底標高時須預留510cm厚土層。然后經夯實達到設計標高。當基坑挖至設計標高以上510cm時,先自行檢測基底幾何尺寸、標高誤差、基底土質及地基承載力,自行檢測合格后,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并簽證后,立即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即夯實至設計標高,準備三七灰土換填。當基底地質與設計不符時,及時與監理工程師及設計單位聯系處理。2、施工放樣在施工現場附近引臨時水準點,每隔5m釘出中線和邊線樁,并在樁上標注出虛鋪厚度標高,拉工程線作為基準線,控制填筑高程。11、3、備料(1)用料組成灰土系用一定量的石灰與土拌合夯壓而成,其強度隨時間緩慢增長,具有一定的水穩定性和不滲水性(為原土的1013倍),灰土體積比設計為3:7。土料采用開槽土,土塊粒徑不大于15mm。石灰采用消石灰,含水量的控制是關鍵環節,灰土墊層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優含水量op2%的范圍內,最優含水量可通過擊實試驗確定。換填用的土料不能使用有機質含量較大的粘性土、地表耕植土、滲水土、凍土。土過篩后的粒徑不得大于15 mm,石灰(含灰量在95%以上)必須完全消解(一般需要48小時)消解后經過篩選,其石灰粒徑不得大于5mm,并不應夾有石灰塊或含有過多的水份。灰土的配料必須嚴格按體積比3:7配12、制,拌合均勻。顏色一致,并控制好灰土的含水量(宜13%20%),達到用手緊握成團, 兩指輕捏即碎。即“手握成團、落地開花”。拌合好的灰土不得隔日使用。(2)注意事項:A、采集土前,應先將樹木、草皮、雜土等雜物清除干凈。B、土中的超尺寸顆粒應予篩除或進行粉碎后使用。C、不得將不同土體一起采集。D、土體和白灰均應過篩,過篩后的土體粒徑不得大于15mm,石灰粒徑不得大于5mm,且不應夾有石灰塊或含有過多水分。4、土料和石灰的拌和(1)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采用現場拌合機拌合。(2)灰土的配料必須嚴格按體積比3:7進行配置。(3)灰土拌和必須均勻,顏色要一致,并控制好灰土的含水量,達到用手緊握成團、用指輕13、捏即碎為最佳,即“手握成團、落地開花”。若水分過大或不足時,應晾干或灑水濕潤,氣溫較低時,可允許撒鹽水。(4)時值冬季,土體嚴謹有凍塊兒摻入。5、攤鋪整平(1)三七灰土拌和均勻后,應立即用鏟車配合人工進行攤鋪找平,依照工程線和邊樁控制虛鋪高度。每層壓實厚度25cm。虛鋪厚度均比壓實厚度高5cm。(2)在整平過程中,嚴禁任何車輛通行,并保持無明顯的粗細集料離析現象。6、碾壓或夯實(1)DK66+270涵洞基底換填用壓路機碾壓,遵循先兩側后中間、先靜壓后振動再靜壓的操作程序,壓路機行駛速度控制在2km/h以內,碾壓分初壓(靜壓)、復壓和終壓。初壓(即靜壓)采用20t中型壓路機,關閉振動裝置,先靜壓14、一遍,起整平和穩定混合料的作用。復壓時打開振動裝置,弱振一遍,強振兩遍,當壓實密度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時復壓停止。終壓時壓路機靜壓一遍。(2)DK70+550涵洞基底換填用平板振動夯夯實時,遵循先兩側后中間,逐遍碾壓,必須做到重疊1/3以上,以防漏壓。分層分段施工時,分段接縫處應加強夯實,保證密實。上下層接縫應錯開,錯開距離不得小于50cm。同一層接縫應垂直對接,每一次壓實應壓過接縫不少于30cm。同日施工的兩工作段的銜接處,應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8cm不進行碾壓,后一段施工時,前段留下未壓部分,應再加部分灰土,并與后一段一起碾壓。7、養護三七灰土壓實后,應按規定進行養護(灑水養護)15、。8、整平驗收灰土最上一層施工完成后,應檢查高程和平整度,并修理平整。符合設計要求方可接續施工。八、試驗數據收集整理三七灰土換填為分層換填。換填時,記錄灰土含水量、攤鋪厚度、夯實(碾壓)遍數、壓實厚度。夯實后做灌砂法試驗,記錄壓實系數。九、質量保證措施1、 施工時嚴格按圖紙和施工規范進行施工。2、 施工時,嚴格控制填料質量,并選擇合適的夯擊遍數。3、 現場試驗時,認真、及時地填寫試驗過程中的各類數據,以保證試驗段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4、嚴格報表制度,對隱蔽工程檢查項目必須及時報監理工程師檢查。5、虛心接受監理單位及業主提出的指導意見,積極請教完善質保措施。6、技術要求(1)基底土質必須符合設16、計要求。(2)配料正確,拌合均勻,分層虛鋪厚度符合規定,碾壓夯實,表面無松散、翹皮。(3)分層留接茬方法正確,接茬密實、平整。7、施工注意事項(1)按設計標高尺寸挖除原地面軟質土后,按照有關標準進行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灰土填筑施工。(2)配料、拌合由試驗員現場盯班,嚴格控制灰土的比例不超出驗收標準。拌合均勻,顏色一致。(3)由現場施工員、工點技術員和安質員共同檢查接茬臺階留置情況,并報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在進行填筑。碾壓成型后專門對接茬處進行密實度檢測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分段鋪設灰土時,要嚴格執行留置接茬的規定,接茬的茬子應垂直切齊,切17、成臺階形式,臺階高度不大于0.3m,寬度不大于1.0m。(5)石灰的包裝、運輸和儲存應避免受潮變質,土料中不應含草根、雜物。(6)雨天和-10以下天氣不允許施工。(7)找平驗收:灰土最上一層完成后,應拉線檢查標高和平整度,超高處用鐵鍬鏟平,低洼處應及時補打灰土。(8)灰土地基完工后,應及時砌筑基礎,防止換填基坑受水浸濕或曬裂,否則應臨時遮蓋。十、安全保證措施 1、設立專職安全員并建立24小時旁站制度,及時糾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現的不安全苗頭。2、對施工人員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識的考核。3、工地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項宣傳欄。4、各類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無證人員或非本機人員不18、得上機操作。5、場內的電路布置要規范化,電器開關設在防雨防曬的電器箱柜內,距離地面不小于1.5m.6、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7、人工換填時,人群不宜過度集中,避免工具碰傷;8、安全用電必須符合規定,禁止私拉亂扯,禁止用花線及護套線;9、使用機械前應做認真檢查,避免機械帶病作業;10、使用打夯機必須戴好絕緣手套,穿絕緣膠鞋;11、嚴禁酒后上崗,嚴禁在施工現場嬉戲、打鬧;12、夜間施工,要有照明設施,確保燈光照明正常;13、施工人員必須服從命令聽指揮,加強紀律,按操作規程作業,出現違章事故,追查責任,賞罰分明。十一、環境保護措施1、在機械化施工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噪音、廢氣、廢水及塵埃等的污染19、,以保障人民的健康,運轉中塵埃過大時要及時灑水。2、對清理場地的表層腐植土,砍伐的荊棘叢林等廢料,要運至指定的地點進行廢棄。3、清理施工機械、設備及機械的廢水、廢油等有害物質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與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傾瀉于飲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 4、運輸車輛在運輸石灰過程中要求進行覆蓋,避免揚塵;5、施工便道在晴天及時進行灑水,避免揚塵;6、施工車輛進入村路不得鳴笛,車速不得超過40Km/h;7、對參建的施工人員經常進行教育培訓,使其樹立環保意識。工藝性實驗成果總結一、實驗過程三七灰土換填試驗于20XX年4月26日完成。機械、人員已進場,土樣化驗、測量放樣、20、三級技術交底、三級安全交底,等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基坑開挖完畢,自檢基底幾何尺寸、標高誤差、基底土質及地基承載力均合格后,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并簽證后,立即進行夯實地基至設計標高,準備三七灰土換填。三七灰土換填為分層換填。換填時,現場記錄灰土含水量、攤鋪厚度、夯實(碾壓)遍數、壓實厚度。夯實后做灌砂法試驗,記錄壓實系數。經檢測各項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檢測標準參照正線路基基床底層壓實標準)。檢測結果詳見試驗報告。 二、試驗成果總結通過現場測量、試驗、領工員三方面數據統計核算,當用壓路機碾壓時,攤鋪厚度30cm,壓實厚度25cm,碾壓45遍。當用平板振動夯夯實時,攤鋪厚度30cm,壓實厚度25cm,夯實67遍各項試驗結果均滿足圖紙及規范要求(后附 試驗結果)。綜上所述,三七灰土換填施工中各環節已經能夠很好的銜接,機械設備能滿足施工需求,施工各項指標均能滿足設計要求和驗標。通過本試驗段確定的三七灰土換填的填筑厚度、最佳含水量、夯擊遍數及各類機具的合理配置等,結合設計、規范要求,可以指導我標段三七灰土換填施工。將其推廣到全線三七灰土換填施工作業中,指導全段涵洞工程地基處理三七灰土換填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