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公路圓管涵施工方案(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4471
2023-07-10
4頁
20KB
1、圓管涵施工:1、施工準備施工前應先根據設計要求,對圓管涵進行定位放線,放出圓管涵具體位置,合理安排平面布置,應充分考慮施工期間的車輛通行情況和管線的施工方向之間的互相干擾。鋼筋砼圓管涵向有資質的砼構件預制廠按設計要求定購,并附產品質量合格證,管節在運輸、裝卸過程中,采取防撞措施,避免管節損壞。進場后,每件產品須經檢驗(或試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根據規范要求,在充分了解工程的實際情況和選擇合理經濟的溝槽橫斷面。并充分考慮冬季和雨期的施工措施,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報監理審批.1、 開挖:基坑開挖時,根據現場考察和研究了施工圖,對于基坑深度3米的地段,開挖時采用圍擋板支護,在開挖施工前,根據現場2、實際地質情況及地下水位情況確定支護等的詳細施工措施計劃報監理批準后,方可開工。兩側放好施工邊坡,以防坍方,并及時排除坑內積水。若地基地質較差,其地基允許承載力小于管基基底應力,則須進行基底處理。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開挖基坑土方,溝槽開挖的土方應隨挖隨運,合理安排。符合回填的土料應獨立定點堆放。開挖的同時溝槽應進行不間斷的排水,并隨時注意邊坡的穩定。機械挖好的槽底應做好槽底預留(1520cm)。挖到設計標高后,應及時組織驗收,并加強保護,防止撓動基底,進出水口應做適當開挖修整順接,保證排水流暢。并盡快進行下一工序施工。管涵地基承載力不得低于120kPa,八字墻等不低于150 kPa,否則應換填后分層3、充分夯實確認基底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開工。2、溝槽排水:溝槽深度3米的溝槽一般采用明溝排水,開工前,將具體設計報請監理審批.3、 基礎:進出口下均設置10cm碎石墊層,襟邊10cm.基底經驗收合格后,嚴格按設計文件及規范有關要求進行基礎回填;回填料采用砂礫石,填筑時用小型機具充分夯實,每層壓實厚度不大于15cm,壓實度達到93。涵洞基礎下鋪設砂礫墊層分兩次夯筑,先分層壓實管底以下部分,并注意預留管壁厚度。安放管節時須進行坐漿處理,坐漿為23cm.待安放管節后再填筑夯實底以上部分。4、 安管:管涵采用級預制砼管,標準管節為2。0m,預備管節1。0m,涵管采用吊車安裝就位,管口形式采用承插口管4、+橡膠圈,承接方向應順水流向,安裝時從下游開始,使接頭面向上游,每節涵管緊帖于基礎上,使涵管受力均勻,所有管節按正確軸線和坡度敷設,敷設過程中,保持管內清潔無臟物。施工時,必須注意管涵的全長與管節的配置及端墻位置的準確,對斜交管涵應首先配置兩端的斜管節,其余按1M為標準管節配置,余下不足1M的管節以0.5M正管節調整,當管節長度之和與實際涵長有微小差值時,應將差值平均分于上下游兩端,為避免放樣時的誤差,可將一端洞口端墻于管節安裝完畢后再行砌筑。5、接縫與沉降縫管節對頭拼接時,填塞縫隙的瀝青麻絮,上半圈應從外往里填,下半圈應從里往外填塞,然后在外面圈裹兩道涂滿熱瀝青的油毛氈。涵洞全長范圍內,每35、-5M設置一道沉降縫,管節沉降縫必須與基礎沉降縫一致,縫寬2-3CM,用瀝青麻絮填塞。7、涂刷瀝青隔水層用熱瀝青均勻涂刷管身外露面。8、臺背回填嚴格按設計文件及規范有關要求進行臺背回填;填筑時,應兩個涵臺同時對稱分層填筑,邊角死角部位用小型機具充分夯實,每層壓實厚度不大于15cm。5、 回填:管涵覆土深度1。01。3m(車行道),設計荷載公路1級圓管涵砼在管頂以上50cm內回填砂。壓實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和輕型壓路機壓實。兩側胸腔應同時分層上砂攤平,夯實也應同時以同一速度前進,已壓實土與壓實土之間均有一較長的過渡地段,以免管子受壓不勻而發生開裂,相鄰二層回填土的位置應錯開。管頂以上70cm范圍內6、壓實時,可以采取輕型壓路機進行壓實,防止壓實過猛使管壁開裂。在機械無法壓實的地方應用小型機械輔以人工進行壓實,壓實度必須滿足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9、附屬工程砌筑(1)砌筑基礎的第一層時,如基礎為基巖或混凝土基礎,應先將其表面進行清洗、濕潤,坐漿砌筑。砌筑工作中斷后再進行砌筑時,應將砌層表面加以清掃和濕潤。(2)砌體應采用座漿擠漿法砌筑,砌筑上層時,不應振動下層。不在已砌好的砌體上拋擲、滾動、翻轉和敲擊石塊.砌體砌筑完成后,進行勾平縫和隱縫。勾縫要結實美觀。(3)砌體砌成直線,每層大致找平,底層或底基層用較大的石塊,所有層次的鋪砌應使承重面和石塊的天然層面平行.(4)砌體達到終凝期及時養生,保持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