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方回填-路基試驗段專項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4650
2023-07-10
15頁
33.50KB
1、路基回填試驗段專項施工方案原先設計圖紙中路基回填段試驗段為通港東路K0+700K0+850,現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經建設單位、設計院、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多方協商,為盡快打開回填區工作面,加快施工進度,綜合各種因素,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決定把試驗段變更為海景路K2+900K3+050.一、編制依據:1、洞頭縣洞頭狀元南片回填工程(駁岸、市政道路軟基處理部分)及招標文件、有關技術文件、設計圖紙、招標答疑、施工組織設計。2、溫州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洞頭縣狀元南片市政道路工程地質勘察報告3、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XX)4、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格柵(JT/T48020XX)5、城鎮2、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 120XX)6、從現場踏勘、調查、咨詢獲得的有關資料.7、現擁有的技術成果、技術裝備、管理水平、施工工藝水平,以及多年積累的土石方工程和現場工程施工經驗。二、開展路基填筑試驗段施工的目的(一)路基填筑試驗段施工段工程概況1、路基試驗段選擇位置為:海景路K2+900K3+050,長150米,做石方填筑試驗。2、該段地質(z18孔、z23孔)情況為:(1)淤泥質粘土層,層厚1.4米:(2)淤泥層,層厚12米:(3)粘土層,層厚8。2米:(4)粘土層未穿透:各層土質力學、物理指標具體祥地質勘查報告。最大填筑高度5。84米.(二)進行路基填筑試驗段的目的1、通過試驗3、,檢驗設計邊坡坡比的合理性,嘗試進行進一步優化,以及邊坡穩定觀測控制臨界值的合理性。2、通過試驗,摸索并總結圍墾區路基填筑施工中進行回填所需明確的路堤回填的松鋪厚度、壓實機械型號及組合、壓實速度及壓實遍數、沉降差等施工工藝參數。3、摸索并總結如何依據招標文件、設計施工圖、質量標準以及部頒質量標準進行規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質量控制手段。4、通過本試驗段施工,收集相關數據,指導全面路基工程施工并達到技術質量標準。三、試驗段施工組織和施工安排(一)試驗段施工主要機械配置表主要機械配置表設備名稱型號數量推土機TY220型2壓路機YZ18、YZ204平地機PY1602自卸車6(二)試驗段施工計劃起訖時間:4、20XX年9月25日20XX年12月25日。(三) 施工準備: 1.技術準備: A、試驗室標準試驗成果匯總表(包括填料的擊實試驗、CBR、吸水率、比重、顆粒分析以及不同含石量下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等); B、測量全套資料(采用導線點測量記錄、導線點、水準點加密橫斷復測資料)。 2、現場準備: A、試驗段相應人員組織安排將于9月份到位,試驗段的協調工作己做好; B、試驗段施工機械將于9月份到位。C、試驗段土工布、土工格柵等材料將于9月份進場,進場后及時進行現場見證取樣送試驗室復試. D、沉降板、位移樁將于9月份按設計圖紙現場制作。 E、相思岙石料礦開采區道路正在修筑,計劃將于9月底修好.通往5、試驗段的施工便道經加寬、平整,施工車輛即可通行,人員及機械設備可直接進場作業。四、施工方案 試驗路段總體施工方案: 1、試驗段總體試驗方案分兩部分:一為邊坡坡率試驗,二為碾壓試驗.兩種試驗交叉。邊坡坡率試驗將試驗段整體分為三段,分別采用三種邊坡坡率進行填筑:K2+900K2+950段采用1:1坡率、K2+950K3+000段采用1:1。25坡率、K3+000K3+050段采用1:1。5坡率。各段路基回填的速率需按照路基穩定和沉降觀測控制值進行回填控制,最終明確各種坡率回填的可行性和相應適用的條件。碾壓試驗采用分層碾壓,各分層填筑時采用的試驗參數及試驗個數如下:碾壓速度,個數取3個:層厚,個數取6、2個:碾壓遍數,個數取3個。參數的組合方式采用循環法每種參數均與其他所有參數進行相互組合,如有相應類似工程可借鑒時可采用部分循環法,即取其中幾種參數進行相互輪流組合。路堤壓實質量采用“灌水法”對壓實干密度進行檢測,明確相對應的沉降差和施工工藝。2、試驗段施工步驟要求:(1)、首先對路基填筑材料按每5000 m3或在土質變化時取樣進行填料的擊實試驗、CBR值、吸水率、比重、顆粒分析以及不同含石量下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等指標檢測(此項工作在試驗段選定時開始準備)。(2)、建設施工便道,對墾區路堤回填范圍內進行排水及表層清理后,用全站儀重新進行放樣,確立分層回填邊線和中線位置.實施土工布,然后對7、1m厚度的細料礦渣(d15cm)進行拋填。中間加鋪一層土工格柵。 A、土工合成材料施工:a、土工合成材料應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的規定.并應有足夠的抗拉強度,對土工織物還應有較高的刺破強度、頂破強度和握持強度等。b、根據土工合成材料的單幅寬度,在平整好的下承層上按路堤底寬全斷面鋪設,鋪設時應拉平直順,緊貼下承層,不得出現扭曲、褶皺、重疊現象.c、鋪設土工合成材料,應在路堤每邊各留2米的錨固長度,回折覆裹在壓實的填料面上,平整順適,外側用路基填料覆蓋,以免人為破壞。d、采用搭接法連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50cm;采用縫接法時,縫接寬度應不小于5cm。e、現場施工中發現土工合成材料有破損時8、必須立即修補好。B、土工合成材料上層施工:a、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完成后,采用后卸式卡車沿鋪設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兩側傾斜填料,以形成運土的交通要道,并將土工合成材料張緊。填料不允許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面,必須卸在已攤鋪完畢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以不大于1m為宜,以避免造成局部承載力不足.卸土后立即進行攤鋪,以免出現局部下陷.b、第一層填料采用推土機或輕型壓路機具進行壓實;只有當已填筑壓實的填筑壓實的墊層厚度大于60cm后,才能采用重型壓路機壓實。(3)、路基填高1m部分回填要求:首先根據每側施工超寬50 cm,各填料分層控制厚度(土石混填層厚不宜超過40 cm,石質填料不宜超過40 cm)。根據汽車9、裝載容量大致計算出每堆土回填面積,并用石灰作出方格記號,派專人指揮倒車。汽車將土運至填筑路段后,在專人的指揮下按規定間距卸料.然后采用推土機進行推平,再用平地機進行精平,再由測量人員恢復邊樁和中樁,測出斷面標高(選擇5點)作為原始實測松鋪厚度,之后進行碾壓。(4)、推平、碾壓時的方法和要求;本工程主要采用振動壓路機YZ18和YZ20進行組合碾壓施工,碾壓時,振動壓路機從低到高,從邊到中,適當重疊碾壓。為防止漏壓,碾壓時橫向接頭的輪跡重疊寬度為15cm25cm,每塊連接處的重疊碾壓寬度為lm1.5m,碾壓時振動壓路機不能碰撞高程控制樁,壓路機碾壓不到的地方采用打夯機夯實. 碾壓時先輕后重,速度適10、中。先用壓路機預壓一遍,以提高壓實層上部的壓實度,然后用推土機修平后再碾壓,以防止高低不平影響碾壓效果.為保證碾壓的均勻性,碾壓速度不能太快,先快后慢,行駛速度控制在2km/h以內. 碾壓遍數需根據壓實度要求、分層厚度、回填土的土質含水量、碾壓機械等情況來確定,一般為68遍.可在施工初期通過碾壓試驗段來確定,并作為以后碾壓施工的依據。 碾壓到規定遍數后,工地試驗人員及時檢查土的壓實度,若尚未達到壓實度要求,需要繼續碾壓,直至達到規定的壓實度并經監理工程師認可才能填筑上層土方。 碾壓時施工人員隨時觀察土石方的碾壓情況,若在碾壓過程中出現受壓下陷、去壓回彈等不正常現象,停止碾壓,待經處理后再重新碾11、壓。 土方:推土機(TY220型)推平壓路機(YZ18 、YZ20型)靜壓-平地機(PYl60型)整平壓路機(YZ18 、YZ20型)振壓壓路機(YZ18、YZ20型)靜壓收光; 土石混填:推土機(D85型)推平壓路機(YZ18、YZ20型)靜壓-平地機(PY180型)整平壓路機(YZ18、YZ20型)振壓壓路機(YZ18、YZ20型)靜壓收光; 石方:機械破碎改小石料粒徑推土機(D85型)推平-壓路機(YZ18、YZ20型)靜壓、振壓各一遍-羊足碾碾壓平地機(PY180、YZ20型)整平壓路機(YZ18 、YZ20型)振壓一遍、靜壓一遍收光. 碾壓時應遵循先兩側、后中間、先慢后快、先輕后重、12、先靜壓后振動,最后光面碾壓的原則.一般在碾壓三遍后開始每壓完一遍就按規定要求進行檢測壓實度.碾壓完畢,壓實度合格后,測量人員再次恢復邊樁和中樁,測出斷面標高(選擇5點),得出實際壓實厚度值,明確各分層的沉降差。在填筑時還應根據試驗指標進行不同的組合進行分層碾壓,詳實記錄碾壓過程.(5)、壓實度:石方回填以灌水法和沉降差法及碾壓遍數為主。各種填料填筑時根據93、94、96分區分別控制壓實度達到93、94、96%以上。每次檢測壓實度時每2000需檢測8個點。a、灌水法測壓實度步驟:根據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05193(TO11l93),本試驗方法適用于測定粗粒土和粒徑巨粒土的密實度,試驗方法見下:13、結合填土層厚,做一個內徑600mm、外邊長800mm的基板.先將測點處的地表整平(100cm100cm),地表的浮土、石塊、雜物等應予清除,坑凹不平處用砂鋪整。用水準儀檢查地表是否水平。將基板固定,將聚乙烯塑料膜沿基板內壁及地表緊貼鋪好。記錄儲水筒重量,擰開儲水簡開關從基板上方將水緩緩注入,至剛滿不外溢為止。記錄儲水筒重量,計算基板部分的體積.在保持基板固定狀態之下,將薄膜盛裝的水倒至對該試驗不產生影響的場所,然后將薄膜揭離底板.沿基板挖直徑600mm、深度400mm(壓實層厚)的試坑,并及時將試樣裝入塑料袋內密封。將塑料薄膜沿坑底、坑壁緊密相貼地鋪好。在往薄膜形成的袋內注水時,牽住薄膜的某一14、部位,一邊拉、松,一邊注水,以使薄膜與坑壁內的空氣得以排出,從而提高薄膜與坑壁的密貼程度,能夠準確反映試坑體積,并記錄注水量。細粒與石料應分開測定含水量,并計算空隙率,如未達到要求再用壓路機碾壓2至3遍,直至符合要求為止。計算綜合毛體積密度為:Dr=100(D1/D1+D2/D2)式中:D1一小于5mm填料的表觀密度(g/cm3); D1一小于60mm填料占總質量的百分率();D2大于5mm填料的毛體積密度(g/cm3);D2一大于60mm填料占總質量的百分率()。空隙率1-PdDr式中:Pd試樣干密度(g/cm3).b、沉降差法測壓實度步驟:當土石混填路堤采用壓實沉降差法作壓實度檢測時,碾壓15、遍數不少于8遍,在第六遍結束后,即按下述要求布設鐵球,并進行第七遍壓實。第七遍結束后,即測各鐵球標高(h1),并實施第八遍壓實。結束后,再次測各球標高(h2),兩次標高差(h1h2)則為壓實沉降差,并計算沉降平均值(x)和均方差().與規定平均值和均方差比較,符合要求,即碾壓結束.若不符合要求,則再全面碾壓,再按上述方法測量壓實沉降差,直至最后一遍與前一遍壓實沉降差符合要求為止。在任何情況下沉降差平均值應小于5mm,標準差小于3mm.每個測點代表的面積不應大于100m2.鐵球要求與布設規定如下:鐵球(或厚10mmD100mm以上鐵板,中間嵌10mm半圓釘)直徑大于100mm。鐵球布設:距路基邊16、緣不大于2m,縱橫向行間距均不大于10m,成梅花形布設。每一填方施工段,應在適當位置設固定水準點一處。以作測壓實沉降之用。c、總結施工中壓實度主要由試驗確定的碾壓遍數來控制,要求現場嚴格按照規定的碾壓遍數碾壓。 在檢驗方法中,灌水法、沉降差法均可作為土石混填類路基的檢測手段,推薦大面積施工使用沉降差法檢測。個別有質疑地段,采用灌水法檢驗.在大面積施工中,本工藝流程可實施性強,對改進工程質量有明顯作用。為我公司今后該類型的施工組織和質量控制取得了可行的經驗和真實、可靠的檢測數據6、沉降和穩定監控觀測:在海景路K2+925、K2+975、K3+025處按設計圖紙要求設置沉降板和位移樁.、礦渣加載速17、率控制標準:中心地面最大沉降不超過15mm/d;坡腳水平位移速率5mm/24h。同時不還應結合沉降和位移發展趨勢對觀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填筑速率應以水平位移控制為主,超過控制標準時應立即停止填筑。觀測控制起始時間,在回填至1.6m后再進行位移、沉降觀測控制。沉降和穩定觀測軟土路基按公路路基設計規范要求進行沉降和穩定觀測。采用沉降板進行沉降觀測,采用位移觀測樁進行穩定觀測。a、觀測儀器在觀測到穩定的初始值后,方可進行路基填筑。b、施工期間,進行沉降和穩定的跟蹤觀測,觀測頻率與沉降、穩定的變形速率相適應,每填筑一層觀測一次;如果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每3d至少觀測一次。路基填筑完成后,堆載預壓期間18、觀測應視地基穩定情況而定,一般應半月觀測一次,直至預壓期結束。c、沉降板觀測儀器要求:往返水準測量精度1/d、地面位移樁觀測儀器要求:測距精度5,測角精度2e、工作標點樁、沉降板觀測標、工作基點樁、校核基點樁在觀測期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沉降、位移反分析施工單位應對觀測資料進行整理,將當天觀測的沉降、位移等原始數據記錄表、原始記錄匯總表和各種關系曲線及時整理,發現問題及時復測,繪制填筑高度-沉降曲線、填筑高度-水平位移曲線,加載到設計高度后的沉降-時間曲線。根據實測沉降資料來推算實際工程中發生的沉降量,來進一步的驗證軟基處置的可優化性,根據實測成果對原設計選擇的等、超載強度和預壓時間的合19、理性進行修正,按工期合理確定再優化方案,確定等、超載預壓強度及卸載和路面施工時間,根據實測沉降曲線預測地基固結度,在滿足施工總工期和允許工后沉降量的前提下,確保路面結構層的施工厚度,達到路面一次鋪筑成功的目的.3、整理試驗結果施工結束后,在駐地監理工程師的認可下,將測量資料,相關試驗資料及施工段填筑時機械配備的大小、數量、類型和運輸力量均應按實際情況進行統計和整理,并加以總結,得出不同機械壓實不同填料(土石混合料、石方兩種不同填料)的適宜的松鋪厚度和相應的碾壓遍數與速度、最佳的機械配備和合理的施工組織。以及明確各種坡率回填的可行性和相應適用的條件。拿出實施性指導方案上報監理單位,申請全線路基回20、填工程開工。五、質量保證措施1、我公司現已全面執行GBT19902ISO9002質量管理標準,本分項工程將嚴格質量保證體系,確保施工生產過程均處于受控狀態。2、嚴格執行層層報驗的施工程序,滿足自檢頻率的要求,為確保路基填土高度、層次、平整度等按設計要求準確施工,在圖紙及規范規定的各區最后一層施工自檢完畢后,書面報請駐地監理組復測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與此同時,還要填報土方路基現場質量檢驗報告單,進行工程質量的自檢評定。檢驗合格后的路基在雨后施工前,要進行復壓,并報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方可填土。3、圖紙會審:施工處、工程科、質檢科參加設計文件會審,明確工程質量要求,發現設計問題及時上報,對返21、回的設計問題的答復和設計變更應立即由工程科組織上述人員進行學習、貫徹并存檔.4、技術交底:工程科向各施工隊隊長進行技術交底,施工隊長向各工種工人進行分類技術交底,使各工種工人明確職責和技術要求,加強全員質量意識,努力把好質量關。5、事前控制:施工適用圖紙、施工順序、質量要求、施工方案等應按設計要求,在各分部工程開工前上報監理工程師。6、事中控制:工作交接和質量互檢制度,各施工隊對工程質量應進行自檢,交接班時兩施工隊進行書面互檢(在施工日志里反映出來),認為上道工序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接班方有權拒絕接收,并由原施工隊立即進行返修、糾正,直至達到質量要求。接收方認為上道工序質量合格的則由雙方施工隊長在22、對方施工日志中相關欄簽字確認。7、建立資料分層審核制度:測量原始記錄的計算部分必須有第二人進行復核并簽字,以防差錯.8、各部門、各施工隊負責人、技術人員每天碰頭,研究解決工程質量中的“多發病”和“疑難病”,找出病因,提出對策付諸實施。9、虛心接受業主、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提出的指導意見,積極向各方請教,完善質保措施。六、安全保證措施 1、貫徹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教育開路,制度確保”的方針,堅決杜絕人為重大事故。嚴格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2、編制分部、分項工程技術交底書,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及時糾正任何不安全的工作條件或工作方式,確保安全施工。3、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工作時必須按規定佩戴安全帽。23、4、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進入危險工作地,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拆除設備上的安全防護裝置,非操作人員不得擅自操作機械設備。5、施工人員必須服從安全管理員的領導。七、環境保護措施1、在施工期間應始終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狀態,要設置臨時排水溝。施工表面應有橫坡,保證路基無積水。2、建立廢舊物品回收、保留和處理制度,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要在工程完工時即時清除干凈。3、施工期間,施工物料應堆放整齊。4、施工機械要防止嚴重漏油,禁止機械在運轉中產生的油污水與維修施工機械時的油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5、盡量控制機械作業所產生的噪音、廢氣等的污染.夜間作業在靠近民居處,盡量不安排有噪音、振動的工序施工,避免噪音、振動干擾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