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學校老教學樓加固及改造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4934
2023-07-10
6頁
30.50KB
1、教學樓功能改造加固綜合方案一 工程概況某教學樓建于1992年,總建筑面積5630,四層磚混結構,樓(屋)蓋為預制鋼筋混凝土空心樓板結構,局部樓蓋(衛生間部位、大廳頂板部位)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基礎形式為毛石條形基礎,局部為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基礎埋深為1.50m3。05m,根據原設計圖紙,地基持力層承載力設計值為180KPa.根據建設單位設想,保持該樓原有建筑格局不變,將該樓一四層房間(衛生間、樓梯間、走廊和門庭除外)均改為倉庫,鑒于上述因素必須對該建筑物進行改造加固,加固后既要滿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滿足現行規范要求。二 結構改造加固設計依據2.1 改造加固設計委托書;2.22、 教學樓功能改造鑒定報告;2.3 國家有關設計與加固規范:2.3。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XX),2.3。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XX),2。3.3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GB5000320XX),2.3.4鋼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720XX),2。3。5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XX),2。3。6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 (CECS 25:90),三 結構改造加固范圍根據委托方提供的功能改造鑒定報告,原樓部分結構構件的強度已不滿足改造后房屋結構正常使用要求,為保證該部分構件的正常安全使用,必須對其進行加固處理,按該報告要求及我公司擬定的改造方案3、應對該樓下列部位進行加固處理:每個需要改為倉庫的房間,應對其樓面板(一三層頂板)進行加固處理;每個需要改為倉庫的房間,應對其樓面進深梁(一三層頂梁)進行抗剪加固處理;每個需要改為倉庫的房間,應對其進深梁下墻及轉角處墻(一三層墻)進行加固處理;每個需要改為倉庫的房間,應對其進深梁下墻基礎及轉角處墻基礎進行加固處理.四結構改造加固方案4.1樓面板結構加固方案對需要增加荷載的混凝土預制空心樓板,采用增設鋼梁的方法進行加固處理,主鋼梁型號為32a,次鋼梁型號為225a,次鋼梁間距應1500mm,通過該方法加固,可以減小原有樓板計算跨度,從而提高其承載力.詳細做法見加固施工圖(結5-1)、(結52)及(4、結5-4)。4。2 鋼筋混凝土進深梁及墻體加固方案樓板加固時,次鋼梁承擔的荷載通過主鋼梁傳至原有樓面進深梁或圈梁,再通過進深梁傳至梁下墻體,因此,需對進深梁及梁下墻進行加固處理。因鋼梁荷載均作用在進深梁端部,對該梁彎矩增加很小,對剪力增加較大,因此,只需對該梁進行抗剪加固處理,加固方法為,在梁下增設鋼筋混凝土附壁柱,通過增設附壁柱,既解決了進深梁的抗剪承載力不足問題,又解決了梁下墻體抗壓承載力不足的問題。詳細做法見加固施工圖(結5-1)、(結52)及(結55).4.3 基礎加固方案新增附壁柱荷載傳至基礎后,需對原有毛石條形基礎進行加固處理,加固方法為增大截面法.詳細做法見加固施工圖(結5-3)5、及(結5-5)。五。加固施工步驟及方法5。1 預制空心樓板增設鋼梁加固。5.1。1表面處理:對需要加固的預制樓板及相關進深梁(或圈梁)進行局部表面處理,將樓板對應次鋼梁支點部位抹灰層剔除干凈,并將進深梁(或圈梁)對應主鋼梁預埋件部位抹灰層剔除干凈,以露出混凝土表面為度.5。1。2埋設預埋件:將主鋼梁預埋件通過鉆孔植筋法固定在進深梁(或圈梁)側表面預定位置。5。1。3鋼梁下料、組裝:次鋼梁及主鋼梁按施工圖(結5-4)相關節點進行下料并組裝。鋼梁吊裝:次鋼梁與主鋼梁組裝成一體后進行整體吊裝.5.1.5鋼梁固定:主鋼梁與進深梁(或圈梁)側表面預埋件進行焊接連接。5。1。6支點安裝、緊固:次鋼梁與預制6、樓板之間支點安裝、緊固,注意:支點緊固工序需等到附壁柱及基礎施工完畢后再進行。5。1.7表面涂裝:涂刷防銹漆、防火漆,具體步驟如下:涂刷防銹底漆,防銹底漆選用溶劑型無機富鋅底漆,底漆應涂刷兩遍,涂刷防火漆,采用薄涂型防火涂料,涂層厚度為5mm。5.2 基礎增大截面法加固。5.2.1 開挖基坑:在預定位置進行基坑開挖,挖掘工具可采用鍬、鎬等,開挖至基底時,應格外小心,以減少對基底持力土層的擾動,施工時,嚴防基坑遭水浸泡。5.2.2 基礎表面處理:用笤帚將原有毛石基礎表面粘結的浮土打掃干凈,然后用適量清水將基礎表面沖洗干凈.5.2.3 基礎表面植筋:在原有毛石基礎表面,采用鉆孔植筋法植入f16拉結7、筋,鋼筋植入原有基礎深度為240mm,露出長度為200mm,鋼筋間距為300mm。5.2.4 制作及安放鋼筋籠:按施工圖(結55)中相關節點詳圖進行鋼筋籠的制作及安裝。5.2.5 澆筑混凝土: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預先在原有毛石基礎表面噴涂高標號水泥素漿一道,然后再進行基礎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5.2.6 混凝土養護:養護期間應保證環境的溫度15,并定期適量澆水養護。5.2.7 基坑回填:基坑回填時,必須分層夯實,每層土厚度為200250mm,壓實系數應大于0.94。5.2.8 地面恢復:按原有施工圖地面構造做法施工。5.3墻體增設附壁柱法加固。5.4。1樓板鑿洞:在預制樓板對應附8、壁柱位置開鑿方洞,洞大小根據附壁柱尺寸來確定;注意鑿洞時不得使用重錘、風鎬等振動較大的工具,也不得用力過猛,以免損壞原有構件;5。4。2表面處理:將進深梁及梁下墻與附壁柱連接部位抹灰層剔除干凈,以露出混凝土(或紅磚)表面為度,對于磚墻尚應剔除已松動的勾縫砂漿,磚縫剔深10mm;然后用鋼絲刷刷除梁(或墻)面灰粉,并用清水沖洗干凈,噴涂高標號水泥素漿一道;注意剔除梁(或墻)面抹灰層時不得使用重錘、風鎬等振動較大的工具,也不得用力過猛,以免損壞原有構件;墻面植筋:原有墻體與新增附壁柱采用化學植筋法連接;5。4。4制作及安放鋼筋籠:按施工圖(結5-5)中相關節點詳圖進行鋼筋籠的制作及安裝。5。4.5澆9、筑混凝土:附壁柱混凝土應采用細石混凝土,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附壁柱與新增鋼梁相交節點處,因空隙較小,為保證施工質量,應采用混凝土灌漿料進行澆筑.5。4。6混凝土養護:養護期間應保證環境的溫度15,并定期適量澆水養護。5.4。7表面裝飾:附壁柱表面及施工過程中破損的墻面、梁表面,應按原有施工圖裝修構造做法進行修補處理。六加固施工注意事項和加強措施6。1 必須由有經驗、有資質的專業隊伍進行加固施工。6.2 必須采用國家質檢合格的材料.6.3首先對進場操作工人進行加固工程的專門交底,除常規施工安全事項外,特別對加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任何異常情況應建立及時匯報反饋機制。6.4為確保施工安全、減小振動,拆除過程中和加固施工過程中不得使用重錘、風鎬等振動較大的工具,也不得用力過猛;另外,整個過程均應進行變形監控和裂縫觀察。6.5 現場巡視,作為整個加固施工過程的管理重點不容忽視。6。6 建立氣象預警系統、做好防災害天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