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樁人工挖孔施工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5220
2023-07-10
5頁
22.50KB
1、抗滑樁施工方案樁孔以人工開挖為主,用搖搖絞車提升出碴,鋼筋籠在鋼筋加工廠下料,施工現場加工并綁焊成型、吊裝入孔,砼由砼拌和站集中拌和,攪拌輸送車運輸。孔內無水時采用干灌、人工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孔內有水時,采用水下灌注砼的方法施工。1、測量定位采用全站儀按設計樁位進行放樣,保證樁位準確。并在樁位外設置縱、橫向十字線控制樁,確保孔口平面位置與設計樁位偏差不大于5 。待第一節護壁施工完成后將樁位控制線轉移到護壁上,用紅油漆標上標志,打入鐵釘作為挖孔依據。放好軸線后,及時報告監理驗線,復核后方可施工。2、樁井開挖(1)樁孔以人工開挖為主,開挖前應平整孔口,并做好施工區的地表截排水及防滲工作,雨季施工時2、,孔口應加筑適當高度的圍堰。(2)安裝搖搖絞車提升設備時,使吊桶的鋼絲繩中心與樁孔軸線位置一致,為挖土時粗略控制中心線。挖孔過程中,應經常檢查樁孔尺寸、平面位置和豎軸線傾斜情況,如有偏差應隨時糾正。(3)人工自上而下逐層用鎬、鍬進行,挖土次序為先中間部分,后挖周邊。每挖深1.0m 為一節,每節開挖完成后盡快施工砼護壁。挖出的土方采用手推車運到指定的位置,不得堆放在滑坡體上,防止誘發次生災害。(3)挖孔時挖成直形:每節一米,當垂直度、孔徑檢查合格后,再孔底四周挖成5cm 深的企口,以便與下一節很好連接。(4)采用間隔方式開挖,每次間隔12孔,按由淺至深、由兩側向中間的順序施工。孔口做鎖口處理,樁3、身做護壁處理.(5)開挖風化巖層時,采用風鎬鑿巖挖掘,鑿巖時應加大送風量。當遇弱風化巖層和較硬基巖風鎬難于作業時,采取水鉆掘進的方式作業。挖孔達到設計深度后,應進行孔底處理.必須做到孔底表面無松渣、泥、沉淀土.如地質復雜,應釬探了解孔底以下地質情況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否則應與監理、設計單位研究處理.3、鎖口和護壁(1)鎖口和護壁均采用C25 砼護壁,砼現場機械拌合、孔內人工澆搗。護壁每節高度與開挖進尺一致,樁孔挖掘及砼護壁兩道工序必須連續作業,不得中途停頓,以防坍孔。(2)護壁砼模板由4 塊鋼模板組成,插口連接,支模要校正直徑及圓度,護壁孔圈中心線要與樁軸線重合。(3)每節護壁可留1015cm4、間隙,待澆樁身混凝土時一起灌實,從而使護壁混凝土與樁身混凝土銜接好,增加兩者完整性。(4)第一節護壁兼作挖孔鎖口圈,高出周圍地面200mm 以上,以防地面水灌入孔內,上口厚為500mm,下口厚為200mm。鎖口處按設計加配鋼筋,護壁鋼筋應留30cm長搭接,且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為5cm.(5)護壁混凝土施工:護壁混凝土應嚴格按配合比下料攪拌,塌落度控制在79cm 為宜。為提高早期強度可適當加入早強劑,混凝土澆筑時應分層沿四周入模,用鋼釬搗實,施工前應將上節護壁底泥土清理干凈,以便連接牢固,為便于施工,可在模板頂設置鋼板制成的臨時操作平臺,供混凝土澆筑使用.(6)當護壁混凝土養護達到一定強度后,便可5、拆除模板,通常拆模時間為24 小時,再進行下一節施工.詳見挖孔樁護壁示意圖。4、出渣采用搖搖絞車提升土桶出渣,手推車運至臨時場地后集中處理。為了安全,出渣桶裝渣的高度不得超過桶總容積的2/3。5、排水樁孔開挖過程中應及時排除孔內積水,當滑體的富水性較差時,可采用坑內直接排水,即采用出渣桶將泥水一起吊出;當富水性好,水量很大時,則在孔底一側挖集水坑,用高揚程水泵排出.6、通風及照明挖孔樁施工深度超過8 米時,必須采取通風措施,改善井下的施工環境,用鼓風機連續向孔內送內,風管口要求距孔底2m 左右,孔內照明采用防爆燈炮,燈炮離孔底2m.特別注意孔內爆破完畢后,及時通風排出有害氣體。7、成孔檢查及孔6、底處理挖孔達到設計深度后,把孔底的松渣等擾動過的軟層全部清理掉;并對樁位、孔深、孔徑、垂直度(斜度)進行檢查,位置利用樁位控制點,進行檢測;孔徑、形狀和傾斜度采用外徑D 等于鉆孔樁鋼筋籠直徑,長度不小于4D-6D 的鋼筋檢孔器吊入孔內檢測;當發現有成孔不直、孔徑減小、斷面變形超過規范容許值等時進行重新修整。嵌巖深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成孔完畢應報監理檢查驗收.8、砂漿鋪底成孔報監理檢查驗收合格后,樁底用1:3的水泥砂漿鋪底,厚度為10cm。9、吊放鋼筋籠(1)鋼筋籠分二節加工制作,基本節長15m,最后一節為調整節。螺紋筋經調直后采用閃光對焊接長,按照編號截取鋼筋籠分節所需的長度。鋼筋籠孔口連接采7、用搭接焊連接,焊縫長度單面焊為10d,且同一截面鋼筋接頭不超過50。聲測管應保證不漏水。加強箍筋在專制的胎架上進行彎制。將每根樁的鋼筋籠按設計長度分節并編號,保證相鄰節段在胎架上對應配對綁扎,同一斷面的接頭數量符合設計及施工規范規定,安裝在各節鋼筋籠內的聲測管同時對應配置,相鄰節段對應接頭作好標識。鋼筋籠每隔2m設置一道加強筋。各節鋼筋籠內聲測管均預先綁扎在鋼筋籠內。待各節段鋼筋籠綁扎完成后,鋼筋籠和聲測管骨架移至胎架上對應試拼,每節鋼筋籠及聲測管骨架必須標出所在的樁號及分節號。鋼筋骨架的保護層,通過骨架周圍均勻焊接的定位鋼筋來保證。定位鋼筋按豎向每隔2m 設一道,每道沿圓周對稱布置4 個。(8、2)鋼筋籠運輸及吊放鋼筋籠用專用托架運至現場。鋼筋籠利用25t 汽車起重機吊裝就位,使用專用吊具,防止吊點處骨架變形,起吊過程中不得造成鋼筋籠產生殘余變形。鋼筋籠骨架對接時按照編號順序依次吊裝,每一根鋼筋接頭位置亦按照標識一一對應。樁身鋼筋籠安裝綁扎后應報監理進行驗收,并作好隱蔽驗收記錄。9、樁芯砼灌注(1)當成孔及鋼筋籠驗收合格后,方可開始澆灌樁芯混凝土。混凝土要滿足:混凝土配合比應嚴格按監理審批的配合比拌制。(2)如果孔內無積水,砼按無水下砼進行澆筑.砼采用串筒灌注砼,串筒灌注孔內,串筒的直徑為40cm,每節長度在1.5m 以內,上下節采用吊耳掛接,且串筒底部與孔內底部或混凝土面高度不大于9、2m。隨著砼澆筑,逐段取下串筒。(3)樁身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在攪拌站集中拌制,砼罐車運輸.混凝土采用手推車把混凝土從罐車推至井口的下料斗,然后由串筒導入距井底高約2米,每層灌注高度不得超過30cm,分層搗實直至樁頂。振搗方法由井下的操作工人每30cm 振搗一遍.串筒中間用尼龍繩吊牢防止脫落傷人。為了保證樁頂砼的質量,其表面浮漿應及時鑿除并超灌不小于20cm。(4)樁芯混凝土澆灌過程中必須一次性澆灌完成。(5)每根樁樁芯砼按規范要求留置試件。(6)當地下水上升速度參考值6mm/min時(具體測量時可求30分鐘或60分鐘的平均上升速度),即按水下砼施工。水下砼施工的要點為: a、按水下砼設計10、配合比,并經公路質檢中心認可。含砂率40左右,坍落度按照19cm設計。 b、堵、截、導水:當樁基孔壁滲透水面積較大時,先用水玻璃砂漿抹孔壁,將散水集中到一處用PVC導管沿孔壁引導,便于澆灌砼時將水引出。c、用導管法澆灌砼.導管長度以高出樁基孔口6m為宜,管底離樁基底0。3m左右。澆筑砼時導管始終埋入砼內2-4m。導管必須使用密封良好的導管,導管內徑為2530cm。根據設計樁長以及前期施工的實際情況,本工程擬用19m長鋼導管.導管上端燒鐵環用葫蘆與提升架相連,導管之間用法蘭連接,頂部用短節與漏斗連接.用與導管內徑相同大小的輕木料削成球形用細鋼絲掛于導管底部,作為先期隔水的措施.漏斗體積必須滿足以11、下計算的澆筑首批砼的要求: Vd2h1/4+D2Hc/4 h1=rwHw/rc=(106)/24=2.5m Hc=h2+h3=1+0.3=1。3m則:V0。2522。5/4+1.321.3/4=5。890.46=1。84m3 , 取2m3式中: V首批混凝土所需數量(m3);h1井孔混凝土面高度達到Hc時,導管內混凝土柱需要的高度(m), h1wHw/cHc灌注首批混凝土時所需井內混凝土面至孔底的高度(m),Hc=h2+h3;HW井孔內混凝土面以上水或泥漿深度;取6m,因地下水上升速度按6mm/min計,澆筑時間按12h計,孔底殘留水1米。D井孔直徑(m);取1。3md導管內徑(m);取0。212、5w、c水、砼容重; h2導管初次埋置深度,h21.0m;h3導管底端至孔底間隙,約為0.3m.故首批砼澆筑量2m3。隨著砼的澆灌,慢慢用葫蘆提升導管直到砼澆灌出樁頂30-50cm為止。澆灌過程中,應不斷測探砼的澆灌高度與導管底部的高差,必須始終保持砼埋設導管不小于2-5m深.澆灌末期漏斗底口高出井孔水面或樁頂的高度取:h(P0+WHW)/C=(150+102)/24=7。1m。為滿足末期澆筑砼的要求,應使用吊車將漏斗吊離井口7米以上。砼宜可用砼輸送泵輸送到漏斗內。振搗用吊車提導管上下移動搗實。 e、澆灌水下砼必須作無破損檢驗。為此先在樁基鋼筋部位布置3根47鋼管,其平面按等邊三角形布置.鋼管上下口均以薄鐵皮點焊封口,下口伸入樁底,上口冒出樁頂面4050cm,中部與鋼筋籠點焊連接。檢測方法由檢測單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