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護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副本(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6004
2023-07-10
7頁
67KB
1、基坑支護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一、 工程概況序號項目內容1工程名稱晉江市醫院遷建工程(一期)婦兒中心2工程地址晉江市世紀大道與晉光路交叉區域地塊3建設單位晉江市醫院4設計單位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5勘察單位福建省地質工程勘察院6監理單位廈門中建東北監理咨詢有限公司7施工單位福建省閩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8安全文明施工目標創建“泉州市安全文明標準化示范工地”9工程質量要求福建省優質工程“閩江杯”10總工期650日歷天本工程按二級基坑設計,支護結構使用年限為6個月。二、地質概況及工程特點1、場地地質情況:根據提供的勘察報告。2、基于本工程實際特點及地質情況,本著低成本,短工期保證邊坡穩定的原則,擬采2、用放邊坡的圍護方案,基坑內土方開挖高低差1.0m,放坡坡度取1:1.2.三、施工及設計要求(一)施工準備 1、生產準備:(1)、清除(或拆遷)工程范圍內所有障礙物(地下管道、電纜、舊基礎等);(2)、修建臨時設施工棚及堆料場,安裝水電線路,并試水試電;(3)、訂購施工需要的材料,提出規格數量和使用時間,簽訂相關購貨合同。 2、技術準備:(1)、圖紙會審。認真進行施工圖紙學習、自會審,進行設計交底和施工技術交底,編制施工預算;(2)、編制水泥攪拌樁、噴射混凝土掛網等各分項工程的作業和施工操作要點,組織施工人員學習,對專業人員進行技術培訓;(3)、根據設計總圖作好測量總控制,設置基準點,對工程進行3、定位放線;(4)、組織鋼筋放樣,落實加工訂貨。 (二)基坑側壁土方要求施工面復核工程坐標、水準基點、場地標高,并報驗。基坑側壁土方必須分層分段開挖,嚴格做到開挖一層支護一層,上層未支護完,不得開挖下一層.同時不得在大雨天開挖,施工每層開挖深度不超過1.5m,每段開挖長度不大于15m,素填土層開挖長度不大于15m,且應間隔開挖.開挖后應及時對壁面進行修整。(三)噴射混凝土 挖出的作業面修整后,放坡的及時噴射素混凝土面層(厚60、80),應盡快鋪設鋼筋網,噴射混凝土面層(厚80),噴射混凝土為1:2:2(水泥:砂:石)細石混凝土(重量比),細骨料用中粗砂,粗骨料用粒徑小于2cm碎卵石,混凝土等級不4、低于C20,水灰比為0。45,采用干式噴射工藝,空壓機風量不宜小于9 m/min 以防堵管,噴頭水壓不應小于0。15MP,為加速凝結可摻適量速凝劑.可一次噴射,也可分兩次噴射混凝土,終凝后2h應澆水養護,保持混凝土面濕潤,養護期不少于7天,噴射混凝土面層強度達到80后方可開挖下層土方。 (四)鋪設鋼絲網分層分段鋪設鋼絲網,鋼絲網應牢固固定在邊壁上, 邊壁上的鋼絲網應伸到地表面,長度為0。5m ,鋼絲搭接采用綁扎,上下段鋼絲網搭接長度應大于300mm.四、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一)施工準備測量定位放樣水泥攪拌樁施工土方開挖整平坡面土釘成孔鋼筋掛網注漿面板噴射砼養護。(二)水泥攪拌樁施工工藝及質5、量控制:1. 制樁工藝流程:鉆進/提升速度為0。50。65M/min,采用二次攪拌,二次噴漿的施工工藝。制樁工藝流程為:定位清管制漿送漿噴漿鉆進到位噴漿、攪拌提升。2. 施工參數:a. 攪拌鉆桿的轉速為60r/minb. 攪拌樁樁徑為500MM,間距400MM,搭接長度100MM。設計樁長為6M。擋墻攪拌樁水泥摻合量為18%,止水帷幕水泥摻合量為20。c. 水泥漿配合比(重量比):水泥漿中水泥水=1:0.5,灰漿機內每次投料為水泥8包(400Kg),加水200Kg。3. 成樁質量控制:a. 樁位準確:施工時復核建筑物軸線,水準基點,場地標高等。樁位放樣嚴格依照設計圖紙,復核后偏差不得大于10M6、M.b. 探查清除表層障礙物:埋深1.5M以下的障礙物,與設計人員商量酌情處理。c. 嚴格控制水灰比:加水應用經過核準的定量容器。外加劑嚴禁過量。d. 水泥漿必須充分拌和均勻,每次投料后攪拌時間不少于3分鐘,分次拌和連續進行,確保供應不斷;水泥漿從砂漿拌和機倒入送漿泵儲漿前,需經篩網過濾,以防出漿口堵塞,并控制儲漿桶內儲漿量,以防水泥漿供應不足而斷樁。儲漿桶內水泥漿應經常攪動以防沉甸引起不均勻。e. 設備就位平整、穩固.攪拌機垂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1%;必須見到水泥漿從噴漿口噴出并有一定壓力后,方可開始進行攪拌鉆進操作;鉆進、噴漿必須到位,并作好記錄。f. 按成樁試驗確定的壓力檔次操作擠壓7、泵,并隨時觀察送漿管的送漿情況,若有異常應查明原因,妥善處理并記錄,若發生噴漿中斷,應從地面重新開始工作。g. 應經常測量葉片的直徑,當直徑小于規定直徑500MM時,應立即更換。h. 嚴格控制樁與樁之間的搭接長度,誤差不得大于10MM。在支護擋墻縱向留有接口時,按鋸齒形留設斷面。i. 成樁過程中,出現反土或冒漿現象的,在一定深度內增加一回次攪拌噴漿。j. 為確保工程質量,保證基邊坡穩定,滿足安全要求,除前述的工藝技術措施外,還采取以下管理措施:k. 施工前對參與施工的全體職工進行技術交底,內容有工程地質情況、設計要求、質量目標、工期要求,以及本工程所要采取的施工工藝技術措施;l. 推行工序質量8、管理,建立工序質量責任制,明確各工序質量標準和質量責任;m. 質檢員按工藝流程對每道工序進行檢查把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三)、土方開挖、土釘成孔、鋼筋掛網、注漿及噴射砼施工:1土方開挖采用機械開挖,人工修整,應分層分段開挖,每層開挖深度取上下排土釘的間距.基坑邊角及余土由人工修整及清理,作業時應注意兩人間距應大于2。5m。挖土順序為由上至下,分層開挖,禁止底腳掏空挖土。上下基坑采用專設的木梯上下。2土方施工后將按設計要求選用Q235、48mm鋼管、t2。5mm;錨管連接采用對接焊接,并在接頭處各拼焊2根直徑12mm的加強筋;錨管注漿應隨打隨注,間隔時間不超過1h,采用低壓二次注漿工藝,注漿壓9、力取1。01.5Mpa。錨管應分段分層施工,水平方向分段長度不20m,可間隔施工,但但必須在錨管和噴射砼施工并養護6d后,方可開挖相鄰段土方或下一層土方。3鋼筋網為HPB235(或Q235)8,加強筋為HRB335的鐵絲網鋪設在坡面上,采用HPC6型高壓噴射機進行噴射C20砼,使面板達到設計要求。噴射混凝土料配合比按設計要求經試驗而定,速凝劑摻量亦如此.配料時嚴格控制稱量偏差。混凝土料用攪拌機或人工攪拌,人工攪拌次數應大于三次,混凝土料宜隨拌隨用,不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摻速凝劑時,不應超過20分鐘。噴混凝土作業前,應對機械設備、風、水管路及電線等進行全面檢查,受噴面有水時,應做10、好導排工作。4作業開始時,應先送風,后開機,再給料。結束時,應待料噴完后,再送風.向噴射機供料時應連續均勻,料斗保證足夠的余料,在噴頭處應滿足壓力在0.1Mpa左右,噴射時,噴射手應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面平整,呈濕潤光澤,無干斑或滑移流淌現象,噴混凝回彈率應控制在0。15之內,噴頭與受噴面應垂直,距離0.81.2m,噴射時應螺旋形有順序推進,以確保所噴混凝土質量。噴射作業可分段進行,同一分段內吐噴射順序應自下而上,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小于30mm,噴射混凝土終凝2h以后,開始養護,且養護期不得少于7天.五、基坑降、排水工程1、本工程場地開挖范圍內地下水存于雜填土及淤泥層中,屬潛水,基坑開挖底標11、高位于淤泥層中,因此,采用管井井點降水,基坑開挖前都必須經過井點降水,將基坑內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M左右,方可進行基坑開挖。沿基坑四周共設降水點20個.2、管井采用168mm、壁厚不小于3。0mm的鋼管。鉆孔直徑300mm.同與水泥攪拌樁穿插施工。3、施工順序及要求3。1挖溝鋪管.挖約1。5M深的井點溝槽,然后鋪設集水總管.3.2沖孔.用自來水沖出約6M深的孔(孔底標高在基坑底以下2M左右),確保井點影響半徑內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M左右,孔徑不小于300,孔距1.6M。3。3沉設井點管填砂濾料,砂料選用中粗砂,將井點管和集水總管連接好。3。4井點系統各部位均應安裝嚴密,防止漏氣,連接集水總12、管與井點管之間的彎聯管采用軟管.3.5每根井點管沉設后應檢驗其滲水性能。井點管和孔壁之間填砂時,管口應有泥濼冒出,或向管內灌水時,能很快下滲,方為合格。3.6井點系統安裝完畢后必須及時進行試抽,并全面檢查管路接頭質量、出水及真空泵運轉情況等,如發現漏氣等現象,應立即處理,檢查合格后,井點孔口到地面下0.5-1.0M范圍內應用粘性土填實.3.7開始抽水后,每天早晚檢查兩次,發現漏氣、堵塞等現象,應及時修補。六、基坑支護結構監測及沉降觀測1.監測內容及監測目的為了保證支護結構工程順利進行及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采用動態設計、進行信息法施工,對土方開挖起到積極作用,在施工過程中,擬對下列項目進行監測。113、。1 沉降觀測沉降觀測是為了掌握在施工期間基坑周邊土體、道路管線沉降情況,通過量測各觀測點的沉降量、沉降差值和沉降速率等。如果沉降和差異沉降過大、危及建筑物及道路的安全使用時,可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或補救措施,確保基坑周邊構筑物的安全.1。2 圍護結構水平位移觀測圍護結構水平位移觀測是為了掌握基坑開挖和施工期間對周邊土體的影響情況。基坑開挖時,由于應力釋放等原因,基坑周圍的土體必然要發生變形。如果變形過大和速率過大,對支護結構安全造成影響,必須對支護結構進行加固或土方回填,或調整土方開挖的順序和速度,確保支護結構的安全,避免對周邊建筑物或構筑物造成危害。2.觀測點的布置2。1依據:福建省建專巖土工14、程有限公司提供巖施06、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福建省深基坑與建筑邊坡工程管理規定.觀測點的布置應根據設計要求,并滿足相關規范和施工要求.2。2基坑周邊沉降觀測圍護結構上的觀測點應布置在理論變形較大位置處,周邊觀測點的布置應根據建筑物的規模、形狀和結構特征并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變形情況,并結合場地和地質條件來確定.在支護外側,沿基坑周邊共設14個沉降觀測點.2.3 圍護結構水平位移觀測土體位移的監測是通過鉆機鉆孔埋設帶有導槽PVC測斜管,采用測斜儀進行觀測。測斜管應埋設在圍護結構,按施工現場實際埋深,共設14個邊坡水平位移監測點、14個深層位移監測點。沉降觀測點和水平位移點是本工程監測工作的15、重要標志,需要現場有關各方共同保護,以保證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得數據。3.監測時間及頻率 基坑開挖前,應派有專業人員負責對基坑周邊沉降、圍護結構水平位移觀測進行一次觀測,作為原始值;所使用的儀器觀測前做好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基坑開挖期間,當開挖深度大于2.0m而小于坑底標高時,測斜管觀測每周進行兩次,沉降觀測每周進行一次; 當開挖深度大于3.0m及基坑底板澆搗完畢后,測斜管每周觀測三次,沉降觀測每兩周進行二次。當開挖深度小于2m時,測斜管觀測每三天進行一次,沉降觀測每五天進行一次;地下室底板澆搗完畢后,測斜管觀測每五天進行一次,沉降觀測每周進行一次;對于地下水位的觀測,降水體系開始運轉后,每16、三天觀測一次,地下室底板澆搗完畢后,每五天觀測一次;地下室施工至0。25m或降水井停止運轉后,觀測一次即告結束.監測單位應根據變形情況對監測頻率進行適當調整,如遇到暴雨或位移較大等異常情況時,應適當加密觀測次數,具體由設計人員確定。基坑施工完畢后一周左右,根據現場情況對基坑周邊沉降和土體側向位移及水位進行觀測一次。4。監測結果4。1每次監測成果于24小時內形成監測簡報,提供給建設單位。4。2如遇異常情況,在測量結束后0。5小時內通報給建設單位。4。3按合同完成全部監測工作提交最終監測報告.5.監控報警監控預警指標:基坑支護結構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基坑開挖深度的1/200,或其水平位移速率已連續17、三日大于3mm/d;基坑支護結構體系中有個別構件出現應力驟增、斷裂、松弛或拔出的跡象;周圍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已大于現行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規定的允許沉降差,或建筑物的傾斜速率已連續三日大于0.0001H/d,應及時向甲方報告,水位測量沒有具體規范可行,在監測點的埋設時可適當酌減,其測量結果可為深層降水井提供詳細的數據參數。6。監測儀器:水準儀:精度為0。3mm/km DNA03數字水準儀。測斜儀:精度0。02mm半自動測斜儀.七、施工機械設備施工主要機械設備計劃序號名稱數量序號名稱數量1空氣壓縮機1臺7電焊機1臺2潛水泵2臺8高壓水管200米3輸料管100米9混凝土噴射機1臺4注漿泵1臺10動18、力電纜線100米5砂漿攪拌機1臺11配電箱1只6切割機1臺八、施工用水、用電計劃1、用電計劃:采用10kV高壓經變壓器轉換為380/220V電壓供電,采用三級配電方式供電,線路采用NTS三相五線制,在變壓器出線(低壓側)總配電盤處設接地系統,且接地電阻應小于10歐。專用接地線由接地總盤接地端子引至各配電箱專用接地母排。各配電箱、盤均設置漏電斷路器,保證施工用電安全.2、施工用水計劃進水管采用D=150mm自來水管.由工地現場進水表接入,供機械、噴射砼等用水。九、支護變形預警要求及應急方案、砼面層質量檢測要求:(一)支護變形預警要求及應急方案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報警,若情況比較嚴重,19、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對基坑支護和周邊已有建筑(或構筑物)采取應急措施。(1)基坑支護結構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開挖深度的1/200,或水平位移速率已連續三天大于3mm/d;(2)基坑底部或周圍土體出現可能導致剪切破壞的跡象或其他可能影響安全的征兆,如涌土,隆起,陷落等;(3)場地周圍建筑不均勻沉降或傾斜大于規范及第1點規定的允許值;(4)場地周圍地面出現寬度大于10mm的裂縫,且裂縫尚可能發展。2、另行委托有監測資質的單位進行監測,正常施工情況下要求2天測一次,據現場要求適當增加次數,監測成果應在24小時內送達項目經理部、業主、監理等.3、現場應準備足夠的沙和砂袋,若出現緊急情況實施反壓,或用挖土機20、挖土反壓穩定坑壁,在挖到第二層以下后,場地內保證有一臺挖土機可以隨時調用,如發現開挖后,坡頂位移呈增大趨勢且不收斂,立即用挖土機挖土向坡腳回填反壓,直至位移穩定再采取加固措施而后再繼續開挖,平時備好500個編織袋,其中200個預先裝好砂,一旦發現位移增大不穩定時,可用砂袋回填.4、施工過程中隨時與設計聯系,需要設計變更及加固處理時,應根據設計單位提供方案進行加固處理。(二)砼面層質量檢測要求噴射砼面層厚度采用鉆孔檢測,鉆孔數按每100為一組,每組不少于3點;砼面層砼強度檢測,留置砼標準養護試塊,留置組數按砼試塊留置要求進行,但每天施工至少留置一組試塊。十、施工進度計劃:本工程合同期為60天、工期等要求工序要配合、安排合理,組織好流水作業。十一、機構設置本工程設項目經理部、機構組織如下圖: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財務勞工組物質設備組行政事務組生產技術組安全員質檢員材料員施工員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