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綠化施工方案及方法(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6253
2023-07-10
9頁
18.10KB
1、景觀綠化施工方案及方法道路標準段綠化景觀設計應使綠化空間和道路交通空間相互融合,組成以道路為軸線的開闊的天際線,形成有層次的綠化景觀效果。同時要注重綠化的功能作用,強調大喬木的布設防噪音及吸塵效果。選擇植物主要有大花紫薇、黃槐、紅絨球、夾竹桃等植物。施工順序及安排1)平整場地在種植施工前須先平整場地,即先清除場地上的建筑垃圾、雜物,在該區域內進行挖、填、找平.土質太差的地塊應換土處理,換土厚度不小于40cm。平面圖中未作地形處理的綠地也應有適當緩坡(豎向坡度不小于1%),以利草坪排水。之后對場地進行分層夯實,完成場地平整,要求場地填土密實度達到80以上。對場地中原有樹木要有效保護;需要調整時,2、應經業主、設計、監理認可后進行。2)植物種植說明應視天氣和地面狀況開展培土,整地,種植,和其它軟景觀和養護工作。當地移栽苗木應有合適來源,不應對當地的生態造成破壞。挖掘苗木時根部不帶土或帶宿土(即起苗后輕抖根系保留的土壤).3)施工前準備必須按照批準的綠化工程設計及有關文件施工,施工人員應掌握設計意圖,進行工前準備。施工前,設計單位向施工單位進行設計技術交底,施工人員應按設計圖進行現場核對,如有不符,應及時提交設計單位作相應調整。熟讀圖紙、熟記規范、準備好施工器具以及花草樹木、肥料、喬木支撐物等原材料,做好施工的前期工作;選用的綠化苗木應滿足設計要求。4)種植材料和播種材料種植材料應根系發達,3、生長茁壯,無病蟲害,規格及形態應符合設計要求。苗木挖掘、包裝運輸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城市綠化和園林綠地用植物材料一木本苗CJ/T34的規定。種植標準大型喬木,有以下特征:A.距離地面樹干高120厘米測胸徑,胸徑不少于苗木表中明確的直徑。B。粗壯,筆直的樹干,最低分枝距離土壤至少210厘米。C.不同的樹種,冠形飽滿,不脫腳的苗木。從主干長出來的分枝應該是錯落有致。D.土球直徑至少40厘米,種植深度不少于35厘米。大型灌木:A.至少為一年生灌木,近地面分枝數應符合苗木表中明確的數量,沒有特別說明的至少有三個分枝。冠徑是高度的2/3。B.生長良好,根系發達。C.土壤以上部分不少于設計圖中明確的高度.D4、.土球需草繩包裹,方式按苗圃規范。矮小灌木,有如下特征:A.生長健壯,至少為一年生灌木,近地面至少有2個分枝.B。生長良好,根系發達.C.根據種類,土壤以上的高度不少于苗木表中明確的高度。針葉樹,有如下特征:A。具有發育良好的帶葉枝干和針狀呈發散型的葉.B.根系發育良好,健康。C。高度不少于圖紙明確的高度。草坪地被:鋪栽草坪用的草塊及草卷應規格一致,邊緣平直,雜草不得超過5%.草塊土層厚度宜為35cm,草卷土層厚度宜為1-3cm。草坪植生帶,厚度不宜超過1mm,種子分布應均勻,種子飽滿,發芽率應大于95%。5)植前土壤處理種植或播種前應對種植區域內的土壤性質進行化驗分析,采取相應的消毒、施肥和5、客土等措施。種植地的土壤如含有建筑廢土及其他有害成分,以及強酸性土、強堿土、鹽土、鹽堿土、重粘土、沙土等,均應根據設計規定,采用客土或采取改良土壤的技術措施。綠地應按設計要求構筑地形。對草坪種植地、花卉種植地、播種地應施足基肥,翻耕25-30cm,摟平耙細,去除雜物,平整度和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土壤調節劑。土壤調節劑應是有機物,混合的有機物應穩定并且不會分解,不會產生熱量,不含不潔物和有害于植物的物質.土壤調節劑應滿足以下條件:A.PH值介于5。0和7.5之間。B.濕度含量是介于30%到50%。C。稠度均勻且抗流動。D。碳和氮的比例介于25和70之間。施肥A.預植肥料的比例是15:9:15:26、(氮:磷:鉀:鎂),顆粒狀勻稱散播,或是采用業主提供的相應方式。B.種植后施肥的比例是12:12:17(氮:磷:鉀),顆粒狀肥料,或是采用業主提供的相應方式。C.肥料應存放在防水密封袋中。D.肥料不應用于野花草播種區域清理地表垃圾、雜物、直徑超過50毫米的石頭和有毒的物質應清理。植被一般不能用除草劑.如果業主容許用除草劑,應選用業主批準的專營商產品。土地的耕犁當現有地是土壤不是巖石時,地面上可以用線條劃分,每條線30厘米深,各條線之間離50厘米.妨礙種植或有毒物質應挖出轉走,回填與現場相匹配的土壤以填充空隙。污染的地表面土壤如果被化學品和其他物質污染,避免影響植物的生長,應該挖除被污染土壤,并7、向下多挖30厘米,以保證余下土壤不在污染范圍之內,挖開的空地應該回填相同的種植土。整地在設計范圍內或是業主指定區域進行的整地,深度一般不少于15厘米深或按照規范取值。在耕種的地面上預埋肥料和土壤調節劑撒播厚度為5厘米。翻松及備種植場地的保護在土壤1厘米和2厘米間用叉子類的工具,如耙子等翻松土壤.A。預備場地應該防止碾壓、防腐蝕、防淤積,不能作為施工場地,道路交通或其他場地所用。B。如果預備場地已經被碾壓,腐蝕和發生了淤積,應返工。6)穴、槽的挖掘種植穴、槽的挖掘前,應向有關單位了解地下管線和隱蔽物埋設情況。種植穴、槽的定點放線應符合下列規定A. 種植穴、槽的定點放線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位置必須8、準確,標記明顯。B。 種植穴定點時應標明中心點位置。種植槽應標明邊線.C. 定點標志應標明樹種名稱(或代號)、規格。D。 喬木定點遇有障礙物影響株距時,應與設計單位取得聯系,進行適當調整。E. 規則式栽植應軸線明顯,株距相等挖種植穴、槽的大小,應根據苗木根系、土球直徑和土壤情況而定。穴、槽必須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規格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在土層干燥地區應于種植前浸穴。挖穴、槽后,應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肥。種植槽、穴挖掘注意事項:A.挖掘的底土與表土分別存放,回填時將表土填入下部,底土填入上部.B.土質不良時,應將穴徑加大1-2倍,清走雜物,換入好土。C。 綠籬等株距較小者,可挖成溝槽。7)9、種植應根據樹木的習性和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最適宜的種植時期進行種植.種植的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A。種植應按設計圖紙要求和對苗木品種、規格及種植時期進行種植。B。規則式種植應保持對稱平衡,喬木或行列種植樹木應在一條線上,左右錯位最多不超過樹干直徑一半,相鄰植株規格應合理搭配,高度、干徑、樹形近似,種植的樹木應保持直立,不得傾斜,應注意觀賞面的合理朝向。C.種植綠籬的株行距應均勻。樹形豐滿的一面應向外,按苗木高度、樹干大小搭配均勻。在苗圃修剪成型的綠籬,種植時就按圖形拼栽,深淺一致.D.種植帶土球樹木時,不易腐爛的包裝物必須拆除.E.珍貴樹種應采取樹冠噴霧、樹干保溫和樹根噴布生根激素等措施.F。種10、植時,根系必須舒展,填土應分層踏實,種植深度應與原種植線一致.竹類可比原種植深510cm。樹木種植應符合下列規定:A。樹木置入種植穴前,應先檢查種植穴大小及深度,不符合根系要求時,應修整種植穴。B.種植裸根樹木時,應將種植穴底填土呈半圓土堆,置入樹入埴土至1/3時,應輕提樹干使根系舒展,并充分接觸土壤,隨填土分層踏實。C。帶土球樹木必須帶穴底土層,而后置入種植穴,填土踏實。D。假山或巖縫間種植,應在種植土種摻入苔蘚、泥炭等保濕透氣的材料。E。大苗應按原來的陰陽面栽植,并將樹冠豐滿圓整的一面朝主要觀賞面。F.對于彎曲的樹木,經由業主或景觀師現場認可,其彎向應朝當地主導風向;如為喬木時,應彎向行內11、,并前后對齊。G。行列式種植時,應先在兩端或四角栽上標準株,然后瞄準栽植中間各株,左右錯位最多不超過樹干的一半. 落葉喬木在非種植季節種植時,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取以上技術措施:A.苗木必須提前采取疏枝、環狀斷根或者適宜季節起苗用容器假植等處理。B.苗木應進行強修剪,剪除部分側枝,保留的側枝也應疏剪或短截,并應保留原樹冠幅的三分之一,同進必須加大土球體積。C.可摘葉的應摘去部分葉片,但不得傷害幼芽。D。夏季可搭棚遮蔭、樹冠噴霧、樹干保濕,保持空氣濕潤;冬季應防風防寒.干燥季節,種植裸根樹木應采取根部噴布生根激素、增加澆水次數等措施。針葉樹可在樹冠布聚乙烯樹脂等抗蒸騰劑。對排水不良的種植穴,可在12、穴底鋪10-15cm沙礫或鋪設滲水管、盲溝,以利排水。對排水種植后澆水,支撐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A.種植后應在略大于種植穴至境的周圍,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應筑實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魚鱗形式種植.B.新植樹木應在當日澆透第一遍水,隔2-3天澆第二遍水,以后根據當地情況及時補水。C.粘性土壤,宜適量澆水,根系不發達樹種,澆水量宜較多;肉質根系樹種,澆水量宜少。D.秋季種植的樹木,澆足水后可封穴越冬.E。遇干旱天氣時,應增加澆水次數。干熱風季節,應對新發芽放葉的樹冠噴霧,宜在上午10時前和下午15時后進行。F.澆水時應防止因水流過急沖刷裸露根系或沖毀圍堰,造成跑漏水。澆水后出現土壤沉陷,13、致使樹木傾斜時,應及時扶正、培土。G。澆水滲下后,應及時用圍堰土封樹穴。在筑堰時,不得損傷根系。 植胸徑8cm以上的喬木,應設支柱固定,支撐高度為植株高度的1/3-1/2處,嚴禁打穿土球或損傷根盤。支柱應牢固,綁扎樹木處應夾墊物,綁扎后的樹干應保持直立。如受坑漕的限制,胸徑12cm以下的樹木,喬木可以單柱撐,支柱長3。0m,埋深1.0m,支柱利于盛行風向一面,全路統一。8)卉種植建植草坪前,場地整理應符合下列規定:A.翻土深度不小于40cm,并全部過篩(篩空10*10mm),以獲得疏松、精細的土壤。B.草坪適于在微酸或中性和微堿性土壤中生長,對受過污染及有害于草坪生長的土壤,應將40cm厚表土14、壤全部清運并換土.C.每畝施農家肥2500-3000kg,粉碎后撒勻,并翻入土中。D。草種重量配比:見詳圖9)說明苗木統計表中的規格注釋:A.樹高:指苗木自地面至最高生長點之間的距離。B。胸徑:指苗木自地面至1.2m處樹干的直徑.C。冠幅:指苗木地上部分的投影距離。D。分支點:指苗木自地面至第一分枝點之間的主干高度.E.規格指標:各品種規格均勻為最低標準,進場苗木實際規格不得低于該標準。F.地徑:指苗木自地面至0.1m處樹干的直徑。如苗木表中所標苗木數量與平面圖中不符,以平面圖為準。如有原因要更換苗木品種或改變苗木數量與規格,應與設計人員協調解決。圖紙未詳細之處,均按有關施工規范及工程驗收標準施工。圖中尺寸除樁號與標高外均以毫米為單位。現場施工時,所發生的工程量以現場監理工程師記錄為主.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3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