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夯與CFG施工組織設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6426
2023-07-10
14頁
90KB
1、一、工程概況建筑物名稱:帶鋼改造配套工程高線地基處理項目;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建筑物地理位置:二、工程地質情況表2。31 地 層 巖 性 主 要 特 征 一 覽 表地質年代與成 因地層編號巖土名稱巖性特征層厚(m)層頂高程(m)分布特征Q4ml素填土雜色,濕飽和,松散,主要由山皮土混塊石、碎石組成,最大徑50cm.局部為雜填土含較多雜物0。510.043。37 44.81大范圍分布Q4ml1素填土褐黃色,濕,松散,主要由粉質粘土混泥巖砂巖碎屑等組成,局部含少量塊石、碎石等0。710。336.043。4大范圍分布Q4al粉質黏土淺黃色,可塑,無搖振反應,切面光滑,有光澤,塑性高,韌性好2、,干強度高。0.810.339.2 42.8場地北側Q3dl+el粉質黏土紅褐色,可塑硬塑,無搖振反應,切面光滑,有光澤,塑性高,韌性好,干強度高。局部含泥巖、砂巖風化碎屑.0。85.530.7 43。7場地北側P泥 巖(砂巖)淺黃色-褐黃色,水平層理發育,泥質膠結,遇水軟化,含高嶺土及水云母,重結晶不明顯,屬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級。局部為砂巖、泥灰巖。破碎帶較發育,局部見土洞、空洞及小斷層。未揭穿未揭穿普遍分布三、地基處理設計方案1、設計依據根據帶鋼(雙高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XX、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79-20XX、施工圖設計 等有關要求本工程3、樁基參數如下:樁型CFG樁徑400mm樁體強度C25樁長見圖樁間距101.8m充盈系數1.2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80kpa其它有關參數及施工技術要求詳見施工圖。2、單擊夯擊能的選擇因處理范圍內雜填土層厚度最大按7。0米,要求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不小于120kpa,參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XX),確定點夯單擊夯擊能均為2000kN.m。3、夯點的夯擊次數夯點單點夯擊次數擬定為46擊,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1)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80mm;2)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提錘困難。4、夯擊遍數及施工順序根據本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所需處理深度,對本場地強夯施工夯擊遍數確定如下:采用點夯14、遍,待夯點施工完成后將夯點的夯坑推平后再施工滿夯;施工順序可從一側向另一側逐點夯擊。5、點夯與滿夯施工時間間隔根據本場地條件,由于本場地需處理深度范圍汗水較大且已見明水,固點夯與滿夯的間隔時間根據現場情況待定.6、夯點位置及夯點間距根據本工程場地平面形狀及所需處理深度,在強夯加固處理邊界范圍內夯點采用正方形布置,夯擊點間距詳見夯點平面布置圖.四、地基處理施工方案1、施工技術準備1)收集準備本工程適用的國家及地方規范規程,收集與本工程條件類似的工程資料.2)組織項目施工技術、管理人員學習國家及地方規范規程相關條文,了解各項參數指標和有關施工強制性規定。3)組織項目技術人員熟悉圖紙,了解工程情況和5、工程施工內容,理解施工圖各種設計技術要求和各項指標.4)組織全體施工人員熟悉本工程各項操作規程,了解以往類似工程施工情況,學習以往工程施工經驗。5)分部、分項編寫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為進場正式施工做好指導性技術文件。2、 施工人員準備 1)根據工程需要制定各工序勞動用工計劃,按各工序、各崗位進行用人計劃統計,確定全體施工人員數量.2)通過公司總工辦和人事部門,遵照“擇優選用”的原則,選擇能力強的施工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組成項目部。3)確定各工種工人用人用工數量,確定人員名單,組織工人進行技能操作和安全培訓,為隨時進入施工現場做好準備。3 、施工機械準備1)按照工程設計情況,分析本工程地質情況和施6、工環境,精心進行設備選型,確定工程用設備型號及數量,并制定詳細的施工設備需用計劃。2)對工程設備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并預備足夠數量的易損零部件。3)所有工程施工用機械設備在進場前進行試運轉,保證機械設備狀況良好。主要設備如下表:設備名稱型號數量備注鉆機JZL606臺成孔強夯機QUY50A型履帶吊4臺強夯作業主配電箱6個供電混凝土輸送泵HBT-806臺輸送混凝土全站儀,水準儀ET02,DS3Z各一套測量裝載機ZL301臺備用4 、交通準備1)對施工現場及周圍交通狀況進行詳細考查,初步確定交通工具的選用計劃。2)根據考查情況和交通工具的計劃,組織施工設備和運輸車輛,并對運輸車輛等設備進行試運轉,7、保證其狀況良好。3)對進場路線進行考察,規劃設備和物資進場路線和置放地點,同時施工現場做好準備工作,施工設備和材料的進場做到有條不紊,井然有序.5、強夯施工順序根據所需處理的雜填土工程地質情況,強夯點的平面布置、尺寸、密集程度、方便機械移動以及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等因素,強夯施工順序如下:1)強夯施工順序采用從一側向另一側逐點夯擊。2)起重機行走和夯擊時,夯錘與起重設備之間,順向走車,橫向夯擊,上坡錘前,下坡錘后。6.CFG樁 施工工藝流程6.1建筑物定位測放樁位放點螺旋鉆機成孔壓灌超流態混凝土鉆機移位至下一樁位. 養護檢測竣工。6。2 建筑物定位測放甲方應組織主體施工單位對建筑物進行定位測放,并8、復驗。6。3 樁位放點根據施工圖及建筑物定位點對軸線及樁位進行測放,并引測,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對所實測軸線及引測點進行復檢、驗收。64 成孔完成施工前各項準備工作,開工指令下達后,采用長螺旋成孔,深度以達到設計深度為準,成孔后記錄員測量孔深并對孔底土質判斷后進行記錄,質檢員,工程技術負責人隨時抽驗.由于樁間距較小,為防止竄孔,施工中采用跳打法。6.5 商砼混凝土根據驗收規范(GB5020220XX)第5.1.4條 每50m3取一組試塊,或每天取一組試塊。6。6 成樁鉆孔至設計標高后,邊提鉆邊壓灌超流態混凝土,施工中檢查樁身混合料的配合比坍落度和提鉆速度及混凝土灌入量 ,樁頂保護層厚9、度不小于500mm. 6。7 鉆機移位本樁灌注完成后,將鉆機移至下一樁點,開始下一樁的施工.五、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工程質量目標依據計劃工期,按時乃至提前竣工,質量目標為100%合格,爭創優良工程。2、質量保證體系按項目法施工模式組織施工。其項目管理機構職能見圖51所示。公司經理總工程師主任:趙志強 項目經理安全部工程部質檢部技術部各施工機組圖5-13、質量保證措施3。1強夯3.1。1施工前應檢查夯錘重量、尺寸、落錘控制手段及被夯地基的土質。3.1。2施工中應檢查落距、夯擊遍數、夯點位置、夯擊范圍。3.1。3施工結束后,需由業主聘請專業檢測單位進行地基處理效果。含有地下水的粘性土及砂土,強夯后10、的土體強度隨間歇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本場地所處理土層內不含地下水,固檢驗強夯效果的測試工作在強夯結束后即可進行。3。1.4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準如表5-2所示。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準 表5-2項序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查方法單位數值主控項目1地基強度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2地基承載力fak120kpa按規定方法一般項目1夯錘落距mm200鋼索設標志2錘重kg100稱重3夯擊遍數及順序設計要求計數法4夯點間距mm300用鋼尺量5夯擊范圍(超出基礎范圍距離)設計要求用鋼尺量6前后兩遍間歇時間設計要求3.2 CFG樁3.2.1 施工前,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實行質量責任制,向所有的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3.211、.2 施工前必須先進行材質檢驗,配比實驗,獲得材質合格證, 材質檢測報告、配比實驗結果后按要求嚴格施工,保證樁體達到混凝土強度。3.2.3 為保證樁身質量,必須嚴格控制樁位偏差、鉆孔深度、保證樁的實際澆注混凝土用量不得小于樁孔計算體積,且保證樁身混凝土不出現縮徑、夾泥、松疏和斷樁等現象.3。2.4 隨時檢查樁機的水平度與垂直度,隨時檢查樁位準確度。3。2.5 技術質檢人員每天檢查班報記錄,及時發現問題;此外,每天進行成孔延米、成樁延米以及累計成孔延米、成樁延米、累計灌注量等統計工作,以便掌握工程施工有關數據。3。2。6 定時清理樁位平面圖,將已打樁在圖紙上做好標記,確保不漏樁位。3.2。7 在12、施工人員中確定兼職質檢員,協助技術人員一同做好質量監控工作.3。2。8 向施工人員明確工程質量標準,做到人人盡職盡責,保證質量,創優質工程.六、施工準備及施工工藝1、施工工藝流程結合場地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和現場實際情況,其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測量夯后地面高程場地平整檢測驗收場地平整平整工作面夯機就位滿夯施工區測量設備進場組裝現場平整至設計標高以上0.5m)放建筑區夯點位置強夯設備就位2000kNm點夯測量2、設備選型、施工工藝強夯施工選用QUY50A型履帶吊按下列步驟進行:1)清理并平整場地,查明有無地下管線從場地周圍穿過。2)在強夯區域內按擬選取的試夯區進行試驗性夯擊.3)根據夯點平面圖13、放線標出夯點的位置,并測量場地高程。4)設備就位,使夯錘對準夯點位置。5)測量夯前錘頂高程.6)將夯錘吊起到預定高度,待夯錘脫鉤自由下落后,測量錘頂高程,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及時將坑底整平。7)重復步驟(6),按設計規定的夯擊次數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8)再重復(4)(7),完成全部夯點的夯擊。9)用推土機推平夯坑,并測量場地高程。10)最后再進行滿夯。3、強夯施工措施與質量標準1)、強夯施工管理保證措施 a.對場區內地下情況應全面了解。b.做好施工前與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對施工圖的交底及施工的安全、技術交底. c。落實好正常開工所履行的各種審批,驗證手續。d.用14、于測量定位的全站儀,水準儀應按規定送交計量檢驗部門檢驗其本身精度,用于施工的機械設備應檢修保養完畢,并處于良好的機械性能狀態。e.測量定點應嚴格按圖紙控制軸線位置,誤差不大于5cm,利用軸線控制點用經緯儀和鋼尺施放主夯點位置,夯點位置偏差應不大于10cm。f。施工前應復核測量基線、水準點和夯點的準確性,并經過監理復核認可后,再請建設單位、設計方單位和監理單位代表會簽后認定。g。夯點確定后,做好記號。h。在吊車履帶兩頭用楔形卡或枕木穩固吊車以防止震動位移.i.夯錘中心與夯點中心要求對準,偏差不得大于10cm。j。開夯前檢測錘重和落距,以確保夯擊能符合設計要求。k。在每遍夯擊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15、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或漏夯應及時糾正。l.夯坑內夯錘傾斜差大于D/5時,應及時填平后再夯。m。每夯一擊后必須用水準儀測量夯沉量后方能起錘。n.夯坑內有積水時,應及時排除,并需要間隔一定時間后方可回填再夯。若大面積夯坑中有地下水上涌現象時,宜輔助回填拋石后,在繼續夯擊或采用其他方法輔助完成。o。當回填土濕度過大(一般在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3)時,宜風干一段時間后,再夯擊施工,以免形成“橡皮土,而影響加固效果.p。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q。施工過程中對各項參數及施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2)、質量控制標準控制要點允許偏差控制手段錘重100kg過磅檢查落距+200-20016、mm測量夯點偏差300mm抽檢3夯點夯擊次數0旁站抽檢、檢查施工紀錄夯坑周圍變形300旁站抽檢、檢查施工紀錄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50檢查施工紀錄夯后整平標高300檢查測量紀錄3)、操作技術管理強夯施工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圖提供的技術參數進行。夯擊數以試驗性夯擊中確定的夯擊數作為施工的控制數值。夯擊時,落錘應保持平穩、夯位準確,如錯位或坑底傾斜過大,應用土將坑底填平,才能進行下次夯擊.點夯完成后,平整場地,測量場地平均下沉量,然后方可進行滿夯。七、安全措施1、安全生產保證體系1)安全生產保證體系針對該工程的規模和特點,以項目經理為首,由副經理、專職安全員、專業責任工程師,各項工程的管理人員組成安全保證17、體系。認真貫徹執行安全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堅持經常性的施工安全教育、檢查及監督指導.現場負責:項目副經理安全施工負責:安保部主任安全防護 臨時用電 機械管理 消防管理 施工作業管理 環保管理 材料管理 總負責:項目經理組織安全教育新工人三級教育安全資料下發填寫教育卡上報項目經理部特種工人培訓教育培訓、下發上崗證上報安全監督部門備案班前教育技術交底三檢查班前工具檢查分項主任工程師監督檢查2)安全教育程序3)安全檢查檢查內容檢查形式參加人員考 核備 注分層安全管理定 期項目副經理月考核記錄檢查各作業隊自檢記錄分項工程定 期項目副經理會同責任工程師周考核記錄施工用電定 期項目副經理會同各作業隊責任18、人周考核記錄日檢作業人員的行為和施工作業層日 檢責任工程師會同各作業隊專職責任人日檢查記錄現場指令期限整改施工機具日 檢各作業隊自檢日檢查記錄責任工程師檢查作業隊檢查記錄2、安全生產目標制度安全目標:施工期內達到無重大傷亡事故、無災害工地,輕傷頻率控制在3之內。消防目標:杜絕火災發生,預防為主,防消結合.保衛目標:嚴防治安災害事故的發生,確保工程順利進行。1)每月召開一次安全、文明、消防、保衛的總結大會,總結上月情況,布置本月工作重點、難點及預防措施。2)每周組織一次安全、文明、消防、保衛大檢查和隱患整改。3)施工隊伍進場由經理部組織進行入場教育,簽定安全文明施工協議。4)專業工長必須進行分項19、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并在日常施工中時時提醒,經常強調,以提高和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及自我防護意識。5)專職安全員、消防保衛人員必須堅持每天巡視施工現場情況,發現問題或隱患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6)制定安全值班制度,堅持月工程進度安全碰頭會,掌握實際情況,實施安全預控。3、安全、消防、保衛技術組織措施 1)所有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戴安全帽,施工人員要配戴胸卡。2)電工等特殊工種的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配帶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3)現場所有機電設備設專人操作維修、保管,其他人不得隨意操作,經常檢查機電設備,嚴禁設備帶病運轉.4)施工場區及附近道路豎立安全標識,危險區掛設警示標牌,并派專人阻止20、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及危險區域。5)供電系統必須達到三級配電,二級保護?,F場所有機械棚要搭設嚴密,防止漏雨;機電設備要采取防雨、防淹措施;漏電接地保護裝置應靈敏有效;定期、定人檢查臨電設施的絕緣狀況,電源線是否有破損現象,發現問題做到及時處理。配電箱內必須安裝合格的漏電保護器,隨時關好電箱門。施工現場的機電設備做好零線及漏電斷電包換裝置。施工臨電所用電纜和電線要架空敷設,其絕緣保護層經常檢查是否破損漏電。6)現場臨電應編制臨電施工組織設計。7)文明施工,安全作業。八、施工計劃1、施工人員計劃工 種工程施工階段投入勞動力情況項目管理人員3人技術管理人員6人生產后勤安全管理人員1人電工1人施工人21、員50人司機20人合計81人2、施工進度計劃2.1強夯本工程施工有效工期擬定為25天(24小時作業,正常運轉,強夯正式施工開始起算強夯全部結束為止);2.2CFG樁強夯本工程施工有效工期擬定為20天(24小時作業,正常運轉,CFG樁正式施工開始起算全部結束為止);如遇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工期需順延。九 意外突發現象的應急預案9.1 若因特殊情況需要間隔壓灌是時,間隔時間不能超過1.0小時,以免產生斷樁,可采取如下措施,儲備適量的混凝土,間隔壓灌;9。2 串孔:當地層松軟或樁距小引起已施工樁串孔混凝土流失。處理措施,記錄串孔位置,在壓灌混凝土至該位置時,停止提鉆,繼續壓灌混凝土,直至串孔樁混凝土升至設計標高以上時,提升鉆桿。9.3 當由于長時停電或設備故障,造成不能連續澆注時,待恢復正常后進行復打成樁,不能復打時,進行補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