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診病房樓及附屬用房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07557
2023-07-10
16頁
291.98KB
1、一、 編制依據序號名稱編號備注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XX2.北京市工程測量技術規程DB11/T446-20XX3.本工程設計圖紙4.測繪單位提供的測量成果報告5.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二、 工程概況:2.1工程簡介:門診病房樓及附屬用房工程位于北京市xx區。建筑面積19897平方米,其中地上11197平方米,地下8700平方米。門診樓地下二層,基礎底板結構底標高主要為:東側機械停車庫區域-15.200,主樓西側人防區域-12.050;車庫地下二層設-11.060,-8.980兩個結構夾層。地上四層,建筑高度為18米。本工程設計標高0.00相當于絕對標高49.600米,室內外高差0.12、米。結構型式:筏板基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2.2各層結構標高和建筑標高:2.2.1各層結構標高位 置標 高板 厚停車庫-11.060m,-8.930m標高-11.010m300mm標高-8.930m300mm其它部分250mm地下二層頂板標高-6.000m350mm標高-6.000m250mm標高-6.100m180mm標高-6.150m180mm標高-5.250m350mm標高-6.750m250mm其他標高均為-6.000m180mm地下一層頂板標高-1.000m250mm標高-0.700m250mm標高-0.450m250mm標高-0.850m250mm標高-0.200m180mm其他3、標高均為-0.090m180mm首層頂板標高-4.080m120mm標高-4.080m180mm標高3.250m180mm標高3.700m150mm標高4.710m120mm標高4.650m150mm其他標高均為4.710m150mm二層頂板標高9.150m150mm標高9.210m120mm標高9.000m120mm標高9.150m120mm其他標高均為9.210m150mm三層頂板標高13.101m120mm其他標高13.010m150mm四層頂板標高16.800m120mm標高17.600m150mm標高17.900m180mm標高17.600m180mm其他標高16.800m150mm4、2.2.2各層建筑標高樓層位置標高地下二層(車庫標高-13.100)-13.100泵坑底標高-16.200風道-13.100溝內最低點-13.6002#,3#汽車升降梯井-15.100格欄井-8.900豎向沉淀池-13.000接觸消毒池-9.600清水池-9.600地下二層(車庫標高-11.010)-11.010吸水坑-11.700消防水池-10.850泵坑底標高-12.8502#樓梯-10.850前室-11.0101#電梯廳-10.850進風機房12.850-10.850、-13.400地下二層(車庫標高-8.930)-8.9304#樓梯-10.8504#、2#排氣豎井-10.8502#樓梯5、-8.930進風風溝-9.4503#排風豎井-8.250-13.600、-13.400地下一層-5.950風溝-2.8001#新風豎井-4.9505#新風豎井-6.0002#電梯-5.950入院手續大廳-5.950弱電機房-5.7503#電梯-5.950污水處理設備間-5.750-5.800、-6.950首層0.0001#新風豎井-0.5004#電梯-0.300擋水溝-0.550特需入口-0.700門診出入口-0.700門診大廳0.000二層4.800候診大廳4.800集體心理檢測5.100心理行為訓練室5.100三層9.3001#電梯廳9.300屋面9.210(結構板頂)四層13.1001#6、電梯廳13.100樓頂面16.800鋼梁頂12.850設備基礎17.60016.800(結構頂板)2.3流水段劃分:本工程設有兩條后澆帶,為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均衡作業,本工程的施工流水段按如下原則設置:基礎底板按照后澆帶劃分為3個施工流水段;地下部分墻體及頂板在后澆帶的基礎上增加4軸處一道縱向施工縫,按照6個流水段施工;地上部分流水段劃分同地下室頂板,即6個流水段。如圖下所示:三、 施工準備3.1 人員準備根據本工程施工測量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以及施工規范技術要求,進行人員組織安排,并對所有施測人員進行專業技術交底、安全技術培訓。職務人數(名)工作職能測量負責人張 彤工程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制實施,7、施工質量措施,“三檢”制度實施,技術資料的編寫和報驗,及測量驗線工作測量放線員王 超測量放線工作配合2 人測量放線工作3.2 儀器準備對所有進場的儀器設備進行校核,確保儀器運行正常,各項參數指標合格,并由測量工程師進行儀器技術交底。為保證施工精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施工進度。編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精度要求1全站型電子速測儀GTS-102N1/2電子經緯儀BTD-2L1/3激光垂準儀DZJ31/4鋼卷尺5M215鋼卷尺50M116水準標尺5M1/7自動安平水準儀DS313mm8水準儀DS313mm9鋁合金塔尺5M11mm10經緯儀TDJ2E123.3 技術準備:1)及時與建設單位辦理測量資料交接8、手續,并對規劃定位樁、紅線樁和水準點進行復測和核準。2)對照總圖進行現場勘察,根據施工圖紙和工程結構特征確定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的形式。四、施工控制網建立4.1 平面控制網建立4.1.1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樁點,建筑物平面控制網采用直角坐標定位放樣。控制網布點根據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和待建建筑物基礎及首層平面進行。將樁位引測出基槽范圍,要求控制點盡量通視良好、便于施測、易于長期保留。4.1.2 控制網點測設:根據測繪院提供的水準點1點、2點引測出基槽范圍外5個控制點,本工程平面控制網、細部軸線樁點采用經緯儀施測,并進行校核。距離閉合采用全站儀。細部距離采用I級鋼尺測量,細部距離丈量結果加入尺長、溫9、度、傾斜、拉力等各項改正數。4.2高程控制網建立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布置高程控制網,現場共布設3個高程控制點BM1、BM2、BM3,按國家二級水準測量要求施測,高程控制點每半年檢測一次。4.3軸線控制樁測設根據測繪院所釘1點、2點,以及兩點與軸線的關系,引測軸線控制樁,精度同平面控制網。在基礎施工過程中,主要軸線控制樁設立護樁,護樁遠離施工影響范圍,確保局部控制樁在施工中損壞時能夠恢復建立。五、施工測量方法5.1 工程定位測量5.1.1 建筑物平面控制的測設:建筑物的平面定位依據為北京市測繪院提供的規劃放線測量成果,工程編號為:20XXCH3155。5.1.2 在已知角點建立測站,將10、控制線引測至原有建筑物上,并在地面上做出控制樁。5.1.3 平面控制網的精度要求:根據建筑的結構和使用特點,布網精度為二級,測角中誤差為 12,邊長相對中誤差為 1/15000。5.1.4 距離丈量方法:距離丈量采用光電測距,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測線不宜穿過發熱體上空,離地面或障礙物宜在1.3m以上,不應受到強電磁場的干擾,傾角不宜過大。 2)測距應在成像清晰和氣象良好時進行,陽光下作業時應打傘,測距不宜逆光觀測,嚴禁將儀器照準頭直對太陽或強光源。3)在氣溫較低時作業,測距儀應有一定的預熱時間,使儀器各電子部件達到正常穩定的工作狀態時方可開始測距,讀數時,信號指示器指針應在最佳回光信號范圍11、內。4)反射鏡應對準照準頭,當反射鏡背景方向有反光物體時,應在反射鏡后面遮擋黑布。5.1.5距離丈量方法:距離丈量采用I級鋼尺,丈量時必須使用彈簧秤,并進行往返測量。距離丈量的結果應考慮鋼尺尺長、溫度、拉力、傾斜等的修正,具體公式為:(考慮采用標準拉力,則拉力改正數不計)式中: L-丈量時鋼尺讀數 t0-鑒定時標準溫度 L0-實際距離 a-鋼尺線膨脹系數 L實-鋼尺實際長度 t-測量時實際溫度 L明-鋼尺名義長度 h-兩端高差5.1.6 建筑物高程控制網測設:北京市測繪院提供了三個水準點,其中水準點BM1高程為50.169m,位于鍋爐房東南角外墻面上;水準點BM2高程為50.181m,位于病房12、樓東北角外墻面上;水準點BM3高程為49.872m,位于門診樓東北角外墻面上。本工程布設3個臨時水準點,組成建筑物的高程控制網。控制網的測量采用附和測法。閉合差的要求: ,其中“L”為附和線路長度。5.1.7 測設坐標點控制樁:根據已布好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測設坐標點控制樁。測設時以兩端控制樁為準,測定該邊的控制樁,并校核各樁間距,精度同平面控制網。5.1.8 建筑物施工控制網平面圖見附圖一5.2 0、000以下結構施工測量5.2.1平面控制測量1)依據建筑物與主控外皮線尺寸關系及基礎開挖平面圖,施測出基槽開挖上口及下口線并用白灰撒出。當基槽開挖接近槽底設計標高預留量時,根據地面軸線控制樁用經13、緯儀投測出坑底軸線控制線,據此放出基槽邊線和積水坑控制軸線。撒灰線時一并考慮塔吊的布置。塔吊設在西南2-3、D-E軸,東北角6-7、T-U軸。2)墊層施工完后,用經緯儀及時投測主控外皮線,校測合格后逐一測放出細部基礎邊線,以供防水施工用。防水保護層施工完后再次運用經緯儀及時投測主控外皮線及主要軸線控制線,校測合格后采用內插法測設細部軸線,引測投點誤差不應超過3mm,主要軸線控制線間誤差不應超過2mm。底板施工完成后的軸線等施測工作均重復上述操作。3)在施工過程中,每一階段平面測量完成、墻柱等豎向施工拆模后,應在墻柱等側立面投測出相應軸線上或主控線,并用紅漆標清,以供下道工序使用。5.2.2標高14、傳遞與控制1)向基槽內引測標高前對高程控制網進行復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槽內引測所需標高。2)基礎開挖距設計坑底標高1米時,測量員配合挖土機作業進行抄平,及時在基槽護壁上測設出水平標高控制樁,間距3米,允許誤差+5mm。挖至槽底時按3m3m設標高控制點,槽底標高控制點的允許誤差為10mm。3)墊層防水保護層施工前,均事先根據引測的標高基準點,抄測出足夠標高控制點,點位用88cm方形灰餅制作,梅花形布置。施工時在灰餅上拉通線嚴格控制好標高。4)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高程點不得少于3個,相互校核高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層標高基準點。該標高基準點應位于穩定位置,并作出明顯標志,標明絕對標高15、和相對標高,以便施工中使用。5)豎向構件模板拆除后,及時在其上抄測+500mm控制線,作為下道工序施工的依據。5.3 0、000以上結構施工測量5.3.1平面控制測量本工程采用內控法進行平面測量控制。1)為在以后施工中既不影響各流水段施工作業,又兼顧整體平面測量布局,在每個流水段設置4個激光投測點,投測點應系相互垂直控制線上點,此時的控制線可以是據實際施工測放需要據投測出的主要控制線而測放出的主要軸線,但其必須經過嚴格校測合格方可作控制線使用。控制點采用20020010預埋鐵板并加活動蓋板保護。首層以上各層樓板結構施工時在控制點上方預留200200方孔。激光鉛垂儀2)將內控點投測到施工樓層并閉16、合后,放出主控軸線(或其控制線)。內控點傳遞時在首層控制點上架設激光鉛垂儀,在投測層預留方孔上設有機玻璃十字絲接收靶。照準部進行水平向360回轉,當回轉圓心同接收靶某圓心軌道重合時即確定了軸線投測點位置。內控點的布設及投測如圖所示。3)依據主控軸線(或其控制線)放出各細部軸線。并以細部軸線為準測量墻、柱、梁、洞口的邊線。5.3.2標高傳遞與控制1)各層標高的傳遞起始點均以首層+500 mm控制線為準,以防止層間誤差的積累,標高傳遞時采用鋼尺沿鉛直方向懸垂,用水準儀抄測將標高傳遞至施工層。鋼尺丈量時應考慮各項改正數。2)每施工段由三處分別向上傳遞高程,以便進行互相校核。每段施工層抄平之前,先校核17、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三點之間的差小于3mm時,方可以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3)外墻面傳遞高度時,應沿一事先用經緯儀投測出的豎向直線丈量,保證尺量的垂直度,且該直線以靠近門窗洞口為宜,以方便向內引測高程。4)各樓層之間的內標高控制,以外墻傳遞的標高為基準,抄測結構+500mm線于待綁扎的暗柱主筋上,以供綁扎鋼筋使用。每一層的墻體拆模后,及時根據外墻傳遞的高程控制線抄測室內+500mm線,以備頂板支模和日后施工使用。5.4 結構工程施工測量:1)豎向構件鋼筋綁扎完畢后,在豎向主筋上測設標高點,用膠布條標注,作為澆筑混凝土的依據。測法是以首層+500mm線為準向上傳遞三個標高控制點,當校差小于3m18、m時,以其平均值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水準儀一次精平,水平線允許誤差為3mm。2)墻平面位置采用三線控制:即中線、邊線、控制線。墻體及獨立柱模板支設采用吊線墜的方法,鋼卷尺配合進行垂直度控制。3)當控制軸線投測至施工層后,應組成閉合圖形,軸線投測前,應檢測控制樁、基準點,確保其位置正確,再測設細部軸線,然后據此測設墻、柱、梁、門窗洞口等邊線。4)建筑物施工放樣,應符合下表要求:建筑物施工放樣、軸線投測和標高傳遞的允許偏差項 目內 容允許偏差(mm)各施工層上放線外廓主軸線長度L(m)30530 L601060 L901590 L20細部軸線2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軸線豎向投測每層19、3總高H(m)30530H 6010標高豎向傳遞每層3總高H(m)30530H 60105)外墻窗洞口模板支設完畢后,用水平儀復合洞口標高,確保窗洞口在同一標高。用經緯儀從外部對其位置進行復合,確保窗洞口上下垂直對應。6)結構施工中測設的軸線與標高線,均應以墨線標定,線跡應清晰明確,墨線寬度應小于1mm。5.5 裝修工程施工測量平面控制線以結構施工時所放各軸線(或控制線)為準進行各細部放線。樓層軸線已模糊不清楚的須重新引測各主控軸線,閉合后再進行細部放線。5.5.1 地面工程的施工測量1) 標高的傳遞方式采用在窗洞口處進行傳遞。2) 測設500mm水平控制線:500mm水平控制線的測設允許誤差20、應符合測表1的要求。室內的500mm水平線是控制地面標高、門窗安裝等項目的重要依據,在彈墨線時應注意墨線的寬度不得大于 1 mm,防止誤差擴大。測表一項 目精 度 要 求水平線(室內、室外)1、 每3 m兩端高差小于1 mm。2 、同一條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為3 mm。鉛垂線室外經緯儀兩次投測校差小于2 mm室內高于1/30005.5.2 門窗安裝施工測量1)從建筑最頂層找出外窗口的邊線,用線墜將邊線向下引測,并采用經緯儀進行校核以保證精度。其精度應符合測表1的要求。2) 門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內500mm水平控制線確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標高,并彈線找直。各門口應從水平控制線測設門口上皮標高并拉通21、線,保證所有的門在同一水平線上。其精度應符合測表1的要求。5.5.3 吊頂工程的施工測量:根據已彈出的500 mm樓層水平控制線,用鋼尺量至吊頂的設計標高,并在四周的墻上彈出水平控制線。在頂板結構下表面和四周墻上的吊頂水平控制線上彈出龍骨的分檔線。六、沉降觀測按照北京市有關規范要求,需要進行建筑物的沉降觀測,該工作應由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的測量單位進行施工過程中及竣工后的沉降觀測工作。測量單位應按設計圖紙要求和有關規范規定,設置沉降觀測點,繪制沉降觀測點布置圖,按國家有關規定定期進行沉降觀測。沉降觀測報告須附觀測點沉降量與時間、荷載關系曲線圖和沉降觀測技術報告,觀測記錄和報告要真實準確。6.1 22、建筑物沉降觀測1) 建筑物的沉降觀測由具有資質的專業隊伍負責。并編制具體的沉降觀測施工方案。2)沉降觀測點測量可按級精密水準測量的有關技術要求施測。3)建立沉降觀測高程控制網:其中一點應與北京市一等水準點連測,作為該水準網的高程起算。控制網等級為二級。4)沉降觀測點布設應能充分體現建筑物的沉降情況。5)測量使用的儀器應滿足精度要求,施測時盡量前后視等距,以減小誤差。6)沉降觀測時間:首層施工前應進行第一次觀測,以后每施工兩層觀測一次。結構封頂后第一年觀測4次,第二年觀測3次,即封頂后觀測7次。7)觀測完畢后應提供一套完備的技術資料。6.2 塔吊、外用施工電梯沉降觀測1)塔吊及外用施工電梯的觀測23、由項目測量員負責。2)安裝完成投入使用前在塔身上設置原始觀測點,進行第一次觀測,做好記錄。3)每次大雨后均要觀測。4) 沉降值發生較大變化應及時向技術員反映,技術員與機械租賃公司管理人員聯系,采取措施。七、施工測量安全及測量儀器管理7.1 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并系好安全帽帶。7.2在基坑邊投放基礎軸線時,確保架設的全站儀穩定性。7.3操作人員不得從軸線洞口上仰視,以免掉物傷人。7.4軸線投測完畢,須將洞上防護蓋板復位。7.5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7.6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7.7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放情況,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7.8 所用線墜不能置于不穩定處,以防受碰被晃掉落傷人。7.9 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7.10測量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7.11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7.12 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附圖一 建筑物施工控制網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