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廣場深基坑開挖支護監測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07993
2023-07-11
12頁
151.15KB
1、XX廣場C-2地塊主樓基坑變形監測方案審批:審核:編制:目 錄1 工程概況32監測目的和依據32.1 監測目的32.2 編制依據33監測內容及項目34基準點、監測點的布設與保護44.1 基準點的布設44.2 監測點的布設55監測方法及精度55.1基坑周邊環境監測55.2圍護邊坡頂部水平位移監測55.3水位監測135.4巡視監測136監測期和監測頻率96.1監測期96.2監測頻率97監測報警及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97.1監測報警97.2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158管理網絡與信息反饋158.1 管理網絡158.2 信息反饋159 監測人員的配備1610監測儀器設備及檢定要求1610.1監測儀器設備12、610.2監測儀器檢定要求1611作業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1711.1文明生產與安全生產1711.2 測量質量保障1712業主與施工單位應提供的配合要求1813監測數據報表的內容及格式181 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XX市南陽路與宋寨南街交叉口西北角,地勢較平坦,地貌單元為黃河沖洪積平原。場地為拆遷場地,形狀較規則,其他環境條件較簡單。基坑開挖深度為:主樓9.7m.基坑側壁安全等級二級。2監測目的和依據2.1 監測目的在基坑施工過程中,只有對基坑支護結構、基坑周圍的土體和相鄰的構筑物進行全面、系統的監測,才能對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3、時反饋,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應急措施,甚至調整施工工藝或修改設計參數。基坑監測的目的如下:(1)以實測變形指標指導基坑開挖和支護結構的施工。(2)確保基坑支護結構和相鄰建筑物、道路、市政管線的安全。(3)積累工程經驗,為提高基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的整體水平提供依據。2.2 編制依據(1)GB50497-20XX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2)GB50026-20XX工程測量規范(3)JGJ 8-20XX建筑變形測量規程(4)GB50007-20XX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5)JGJ120-99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3 監測內容及項目根據GB50497-20XX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等現行規范規定,結合基4、坑支護設計文件和現行有關規范要求及工程具體條件,確定拓寬改造及地下隧道工程基坑安全監測包括以下內容:(1)沉降監測:包括坡頂沉降30個,周邊道路及管線沉降12個,周邊建筑物沉降31個。(2)坡頂部水平位移:共布設30個測點。(3)地下水位:以降水單位的水位觀測井為準。(4)巡視監測。各測點具體布設位置詳見附圖14基準點、監測點的布設與保護4.1 基準點的布設依據GB50497-20XX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JGJ 8-20XX建筑變形測量規程等現行規范規定,結合本工程的具體情況做如下布設:(1)周邊環境監測的基準點應布設在3倍的基坑深度外且不少于3個穩定、可靠的點作為基準點。(2)坡頂水平5、位移基準點應布設在受施工影響較小且便于觀測的場地。4.2 監測點的布設(1)基坑周邊環境監測周邊建筑物沉降用鋼制膨脹螺栓布設或根據現場情況設點。(2)坡頂水平、豎向位移用測釘布設在坡頂4.3 監測點位的保護所有測量元器件埋設完畢后,我方會派專人看管,但由于施工現場環境復雜,點位不可避免會出現損毀現象。發現后,我方會及時修補,同時我們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并讓其賠償我方的修補損失。希望其他施工單位給予配合。5 監測方法及精度5.1豎直位移及沉降5.1.1監測方法沉降監測分為控制觀測和標志點監測兩部分。控制觀測內容包括水準基點設置和水準基點間的高程閉合觀測;標志點監測包括周期性監測、數據分析以及結6、果整理等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 8-20XX)第2.0.5條的規定,建筑變形測量的等級劃分及其精度要求應符合表2的規定。根據本工程的具體情況,確定本項沉降監測執行二級精度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8-20XX)第2.0.5條規定,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確定項目沉降監測精度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 8-20XX)第3.3.1條有關規定,本項沉降監測采用DS1級水準儀,配合銦瓦鋼尺,按水準測微法施測。DS1級水準儀 變形監測專用銦鋼尺表2 建筑變形測量的等級及其精度要求 變形測量等級沉降觀測位移觀測適7、 用 范 圍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mm)觀測點坐標中誤差(mm)特級0.050.3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種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項目變形觀測一級0.151.0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和科研項目變形觀測二級0.503.0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和科研項目變形觀測;重要建筑物主體傾斜觀測、場地滑坡觀測三級1.5010.0低精度要求的建筑物變形觀測;一般建筑物主體傾斜觀測、場地滑坡觀測5.1.2觀測技術要求(1)應在標尺分劃線呈像清晰和穩定的條件下進行觀測。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約半小時、太陽中天前后、風力大于四級、氣溫突變時以及標尺分劃線呈像跳動而難以照準時進行觀測。晴天觀測時,應用測傘為儀器遮蔽陽光。(2)作業中8、應經常對水準儀及水準標尺的水準器和角進行檢查。當發現觀測成果出現異常情況并認為與儀器有關時,應及時進行檢驗與校正。(3)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標尺應互換位置,并應重新整治儀器。在同一測站上觀測時,不得兩次調焦。轉動儀器的傾斜螺旋和測微鼓時,其最后旋轉方向,均應為旋進。(4)對各周期觀測過程中發現的點位變動跡象、建筑物基礎和墻體裂縫等情況,應做好記錄,并畫出草圖。5.1.3 精度控制指標二級沉降監測應由表2和表3控制其觀測成果精度。表2、沉降監測成果精度控制指標(一)(單位:m)等 級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二 級502.03.00.2表3、沉降監測成果精度控制指標(二)(單位:m9、m)等級基輔分劃(黑紅面)讀數之差基輔分劃(黑紅面)所測高差之差往返較差及附合或環線閉合差單程雙測站所測高差較差檢測己測測段高差之差二級0.50.71.00.71.5由于沉降監測嚴格要求等精度監測,施測過程中要求使用同一對銦鋼尺,每次按鋼尺左側標尺讀數,按右側讀數校核;每次按照固定的路線用同一臺儀器,在相同位置設站完成監測。5.2坡頂水平位移監測采用視準線法測量時,沿欲測量的基坑邊線各設置一條視準線(圖8)。在該線的兩端設置工作基點A、B。在基線上沿基坑邊線根據需要設置監測點。根據現場條件,也可依據小角度法用經緯儀測出各測點的側向水平位移。圖8 視準線法各測點設置在基坑支護結構頂面,這樣設置可10、反映基坑支護結構側向變形。基點A、B需設置在基坑一定距離的較穩定地段。工程實踐證明,基坑角點的水平位移通常較小,這時可將基坑角點設為臨時基點C、D。在每個工況內可以用臨時基點監測,變換工況時再用基點A、B測量臨時基點C、 D的側向水平位移,最后用此結果對各測點的側向水平位移值作校正。這種方法效率較高,又能保證要求的精度。 水平位移采用DJ2級電子經緯儀。每次用盤左、盤右各測量一次,上、下半測回在同一點處測得的位移差值小于2mm,再取其平均值為本次位移值。儀器: DJ2經緯儀;5.3基坑外水位監測監測方法及儀器:可采用電測水位計。由萬能表或微安表、電極、雙導線組成,當電極接觸水面時,電源回路導通11、,即可測出水面高度。及時了解止水及降水效果及管涌、流砂等巖土工程病害發生的可能性。也可以采用分辨率不大于1mm的鋼尺測量。5.4巡視監測基坑工程監測期內,每天由有經驗的監測人員對基坑工程進行巡視檢查并做好記錄,并及時整理,如發現異常,及時通知有關單位相關人員。巡視檢查內容包括:支護結構的成型質量;基坑上頂面有無裂縫出現;墻后土體有無沉陷、裂縫和滑移;基坑有無涌土、塌方,坡面有無滑移、裂縫;基坑周圍地面堆載是否有超載情況,周邊建筑物、地下設施、道路及地表是否有裂縫出現;地下管線的現場滲漏水及電纜有無破損;基準點、測點有無破壞現象,監測元件的保護情況等。6監測期和監測頻率6.1監測期根據GB50412、97-20XX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有關規定,結合工程實際和設計要求,監測期從基坑工程施工前開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為止。6.2監測頻率檢測項目在不同狀況下的檢測頻率(見表3):表3基坑類別施工進程監測頻率二級開挖深度(m)51次/2天5101次/1天底板澆筑后時間(d)71次/2天7141次/3天14281次/5天281次/10天主體出地面后可每15天觀測一次直到回填,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向監理、業主通報,協商處理對策。 日常監測于當日向監理單位提供書面成果。7 監測報警及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7.1監測報警根據實際監測數據對工程做出險情預報是一個重大的技術問題,關系著工程安全和施工進度等多方13、面因素,必須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實際因素,在實測數據的基礎上及時作出判斷。根據GB50497-20XX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有關規定,結合XX市工程經驗,確定工程監測項目報警值分別為:基坑周邊地表沉降警戒值50mm,速率報警值連續三天3mm/d,周邊管線警戒值25mm,速率報警值2mm/d;周邊建筑物豎向位移警戒值25mm,速率報警值2mm/d,周邊地表位移警戒值50mm,速率報警值3mm/d。7.2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當監測單位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口頭(或電話)通知業主及監理單位,并于24h內提供書面監測結果。并要對異常點位加密監測,測量數據于監測后立即口頭(或電話)通知業主及14、監理單位,并于12h內提供書面報表。8管理網絡及信息反饋8.1 管理網絡及人員組成本公司有關施工監測項目的管理網絡如下: 監測項目部總經理總工程師監測部技術部設備部安全,環境控制部安全環保負責人技術負責人作業人員儀器,設備8.2 信息反饋(1)日報表反饋方式監測數據經整理后當日以“日報表”的形式上報委托方;當實測數據達到(或超過)“報警值”時,即刻向委托方口頭報警,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施工和周圍環境的安全,項目部則以最快方式提交“日報表”,在日報表上對超限數據會以明顯的示警標記提示,并提交報警通知單。(2)信息反饋機制(3)最終報告觀測最終結束后,我方提交下列成果:基準點,監測點的綜合平面15、布置圖;水平位移、沉降曲線圖;平均水平位移、平均沉降與施工進度關系曲線圖;監測結果分析報告。9監測人員的配備施工管理人員組織機構(見表4)表4姓名職務主要職責技術負責人負責監測方案制訂、審核監測報表現場負責人負責檢測方案實施,監測數據整理與上報技術員負責測量數據的采集技術員負責測量數據的采集10 監測儀器設備及檢定要求10.1監測儀器設備 儀器設備一覽表(見表5)表5序號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數量產地制造年份用于施工部位備注1經緯儀激光1中國20XX水平位移2精密水準儀DSZ2+FS11中國20XX沉降3皮尺1中國20XX水位觀測4數碼相機1中國20XX巡視5電腦、打印機1中國20XX資料610.216、監測儀器檢定要求根據GB50497-20XX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有關規定,監測儀器、設備和元器件符合下列規定:(1)滿足觀測精度和量程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經過校準或標定,且校核記錄和標定資料齊全,并在規定的校準有效期內使用。 (3)監測過程中應定期進行監測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檢測以及監測元件的檢查。11 作業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11.1文明生產與安全生產 從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安全措施、安全保護等方面按有關規定,認真做好文明施工,做到“文明生產”與“安全生產”。(1)對參與測量的所有人員經常進行施工安全教育,并有現場負責人負責安全工作;(2)特殊工種持證上崗,嚴格執17、行安全生產責任制,上崗前不喝酒,進入施工現場穿戴必須符合安全要求,認真做好安全防范;(3)夜間測量必須保持照明充足,電路按有關規定設置,電器設備運行前必須檢查性能是否完好,同時注意用電安全;(4)做好施工現場的衛生工作;(5)遵守環保、綠化、衛生、治安、市政等有關方面的規定,不對施工現場周邊產生環境污染。11.2 測量質量保障(1)在工程基坑開挖監測工程中嚴格遵守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的有關規范標準的要求,確保質量。(2)派熟悉儀器使用方法和性能的測試人員進場,并嚴格按照相應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3)進場前做好儀器設備的標定工作,各監測項目在基坑開挖前應測得初始值,且初始值的測試不得少于兩次。基18、坑開挖施工前提供以下資料給各有關單位:監測項目各測試點的平面布置圖;各監測項目所采用的各測試儀器的型號、規格及測試儀器和元件的標定資料。(4)監測人員進場后要服從工程總進度需要。(5)監測人員必須對數據的準確性負責,測試完畢后應簽字備查。(6)監測數據應及時校核,如有異常應查找原因,及時采取措施。12 業主與施工單位應提供的配合要求(1)工地現場必須做到三通一平;(2)協調環境監測點的保護;13 監測數據報表的內容及格式豎向/水平位移監測日報表第 次第 頁 共 頁工程名稱: 報表編號: 天氣:晴觀測者: 計算者: 校核者: 測試日期: 年 月 日點號豎向位移量點號豎向位移量備 注本次 測試值(19、mm) 單次 變化(mm)累計 變化量(mm)變化 速率(mm/d)本次 測試值(mm) 單次 變化(mm)累計 變化量(mm)變化 速率(mm/d)工況當日監測的簡要分析及判斷性結論:項目負責人:監測單位:巡視監測日報表樣表()監測日報表第頁共頁第次工程名稱:報表編號:觀測者:觀測日期:年月日時分類巡視檢查內容巡視檢查結果備注自然條件氣溫雨量風級水位支護結構支護結構成型質量冠梁、支撐、圍檁裂縫支撐、立柱變形止水帷幕開裂、滲漏墻后土體沉陷、裂縫及滑移基坑涌土、流砂、管涌施工工況土質情況基坑開挖分段長度及分層厚度地表水、地下水狀況基坑降水、回灌設施運轉情況基坑周邊地面堆載情況周邊環境地下管道破損、泄漏情況周邊建(構)筑物裂縫周邊道路(地面)裂縫、沉陷鄰近施工情況監測設施基準點、測點完好狀況觀測工作條件監測元件完好情況觀測部位示意圖項目負責人:監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