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商業辦公住宅樓測量工程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09830
2023-07-14
11頁
1.49MB
1、xx小區1#樓C座測量工程施工方案目 錄1、工程概況2、施工測量3、工程測量依據及人員、儀器配置4、施工中的細部測量放樣5、施工測量保證措施一、工程概況新建xx小區C座、A座商業辦公住宅樓。建筑規范:本工程規模為l 50戶、l 8層、含3層底商物業配套辦公及商品住宅樓。總建筑面積:20XX4.20m2其中地下室結構、A座2400 m2、C座1911 m2、地下室為一4.500m、層高4.5m結構形式:該工程一層地下室、A座基槽深度為一6.78m、C座基槽深度為- 6.92m、基礎形式為筏板基礎,地下一層為剪力墻、柱組成,基礎抗壓板厚800mm、600mm、基礎梁高度2000mm、l 500mm2、抗震等級二級、防火等級一級、A座地下車庫、C座為綜合管理商業、住宅。建筑物絕對高程:本工程A座、C座室內0.000相當于絕對高程23.87m,室內外高差一0.3m。二、施工測量2.1建筑物定位依據測繪部門的測量成量表、xx小區釘樁成果圖,以及總平面圖建筑物的平面位置(見附圖)2.2平面控制測量(1)本工程的標高、軸線控制、引測較嚴。因此現場標高的引測,沉降觀察均以此為依據。(2)沉降點設置應滿足設計要求,底板澆筑時,先埋設臨時沉降觀察點,澆筑后需測量永久性沉降觀測點設在外墻,設高度1.5m左右,內墻在+0.5m左右,沉降觀測點分基礎階段和結構階段,分別進行測量。(3)軸線控制:依據測繪院提供的3、6點樓角坐標點。作為1#樓C座、A座軸線定位控制依據,進行引測兩棟樓軸線控制樁。(4)按設計要求本工程由A座、C座樓組成,基礎部分及地下車庫連為一個整體,根據現場臨建設置及施工流水段的需要,作出如下軸線控制,A座、C座樓軸線縱軸、Aa、Aj、A11、A20軸四條軸控制點,C座橫軸控制軸線為Ba軸、20Ca、IOCl、C1 1、Aa、1C19、A1 1、Cm、C5、C19軸分別作為控制基礎施工軸線依據。A座橫軸控制點為A11、A20軸控制0軸線點(見附圖)基礎階段軸線控制 這樣既保證基礎結構施工時,整個建筑物內部軸線校核,又保證了流水段施工時有縱軸及橫軸軸線控制,從而實現整體與局部圖形規方。(54、)在定位過程中依據測量規程及滿足工程實際需要,采用建筑物二級平面控制網的技術指標,單角測角中誤差12,測距相對閉合差l1500,采用經緯儀為2”,為達到技術要求,實際操作過程中,測角采用兩測回彈法,采用如下方法,以樓座的一個長方向為后視,轉90度角,把兩個短方向向外延長一個相等距離,得到兩點以次兩點作為一條基線,在這條線上做出長方向需要的控制軸線,同樣方法可以做出短方向(南北兩面)所需要的控制線,將控制軸線樁用砼澆筑牢固,分別用紅油漆標明軸線號,以便施工時更好識別,施工過程中采用儀器為北光TDJ2E光學經緯儀,使用過程中必須定期對其進行校核2-3地下結構工程軸線投測該建筑物地下一層部分軸線采用5、外控制方法既用基抗周圍的控制樁,向坑內引測,墊層線及底板線的投測要求高,投測到基坑內的軸線作一次整體閉合,它是整個結構施工的依據,由于本工程結構為剪力墻形式,所以關鍵部位的墻體及地梁在彈上軸線后必須彈出40mm的控制線,保證結構向上傳遞時在同一立面上達到施工要求的精度。具體操作時,每段軸線投測完成后必須在坑內用經緯儀及鋼尺對其進行檢核,滿足精度要求后,方可進行內部軸線的劃分。劃分原則:是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2.4首層軸線投測為保證足夠的測量精度,滿足結構的精度要求,0.000以上樓層平面控制采用內控法,根據首層以上各樓層的平面圖以及施工流水段的劃分情況,選定的內控點布設(一層至三層6、為外控點)如附圖3所示具體的測設過程如下:(1)下一層頂板澆筑時,在內控點位置埋15cm的鐵件,為做控點作準備根據基坑外圍的軸線方向投設控制軸線,預埋軸線引測點分別在三層及九層頂板設置,作為整個樓層軸線測量控制。(2)用鋼針在鐵件上沿軸線方向劃十字線,其交點既在三層頂板布設的內控點,在交點上鉆一小孔以直徑小于1mm的銅絲鑲入,并做施工期圍護,作為以上各樓層平面控制的基準點,這些點所組成的方格網既為三層以上各樓層的平面控制網。(3)在三層以上各樓層頂板施工的過程中,預先在內控點的豎向引測。(4)三層各內控點的1.0m2范圍內嚴禁堵塞,保證測量工作的順利進行,直至結構封頂。2.5地上樓層的軸線投測7、:(1) 本工程采用激光鉛直儀配合經緯儀進行豎向軸線傳遞,將激勵機制光鉛直儀加強廟在三層內控點上,接收板放在待測樓層的相應預留洞口中,對中整平鉛直儀后,打開發光電源并調整光束,直至接收板接收到的光斑變化、最亮慢慢旋傳鉛直儀,每轉90度信下來觀察光斑變化,最后接收將得到一個激光圓,當該圓直徑小于2mm時,圓心既為該控制點的接受點,然后依次 投測所需要其它控制點。(2)軸線放樣:利用光學經緯儀和50m鋼尺對待測樓層的接收點所組成的軸線矩形進行角度距離的測量。滿足精度要求后,既作為該樓層的平面控制網,以此放出各田軸線及其50cm的控制線,并用紅油漆作好明顯標識,作為該層結構向上傳遞的依據。2.6高程8、控制測量:依據測繪院為建筑物提供原始水準點高程分別引測現場內高程點為23.87m,經校核高程無誤作為施工高程控制的原始依據。考慮到工程實際需要及測量規程要求,該高程控制點采用三等水準測量技術指標,采用水準儀,每次進行往返測形成閉和線路,每次觀測時,前后視距應盡量相等,前視不應大于后視距離的兩倍,實際控制中,在離開基槽深度的四周埋設兩個永久水準點,滿足不同流水段施工的需要,兩個永久水準點布置如附圖。水準點的做法為:用1.5米長直徑25的鋼筋打入地面用混凝土深埋,并用紅磚砌跺圍護,減少外界對其點的影響,水準點做完后,由測繪完提供的原始水準點與其形成符合線路,平差求出各點的高程值,施工過程中定期對其9、進行校核。2.7地下結構高程傳遞:該工程基礎較深,從基坑外圍的水準點倒測傳遞到槽底,并且利用預留坡道,作往返測平差得出槽底標高值,并對其做好保護,控制澆筑混凝土標高采用在鋼筋上抄測該地下層的50線控制的方法,控制樓層標高采用在打好的混凝土墻體上抄測該層建筑+1.000米的控制方法。2.8首層標高基準點聯測:由于地下部分在結構上承受荷載后,會有沉降的因素,為保證地上部分的標高及樓層的凈高要求,首層標高的+1.000米線由現場引測的水準點在兩棟獨立的樓本體分別抄測兩個標高基準點,作為地上部分高程傳遞的依據,避免兩棟樓結構的不均勻沉孤造成對標高的影響。2.9樓層高程傳遞:如下圖所示:利用兩臺水準儀,10、兩根塔尺和一把50米鋼尺,依次將各段標高基準點由激光洞口傳遞至待測的樓層上,并用公式1進行計算,得該樓層的儀器的視線標高,同時以此制作本樓層統一的標高基準點,并對各點進行聯測,高差滿足2mm的樓度要求后方能使用,用紅三角進行標記。這些點即為該樓層標高的基準點,從而依次進行各項測量工作。(見附圖)H2=H1+b1+a2-a1-b2 公式(1)其中:H1=首層基準點標高值H2=待測樓層基準點標高值 a1=S1水準儀在鋼尺讀數a2=S2水準儀在在塔尺讀數 b1=S1水準儀在鋼尺讀數 b2=S2水準儀在塔尺讀數三、工程測量依據及人員、儀器配置所有測量工作嚴格按照國家工程測量規程及我公司測量工作實施細則11、的要求進行,由于本工程工期緊張,保證施工流水段的測量依據,為更好的配合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工程測量人員每人都持有上崗證,要求必須熟悉各種測量儀器的操作,能夠獨立完成各種測量放線任務,了解自己的崗位職責,責任到人,強調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便以更好的方法,更高的精度完成測量放線任務。本工程配備一臺北光TDJ2E經緯儀,兩臺S3自動安平水準儀,一臺激光鉛直儀,兩把50米鋼尺,兩把3米鋁合金塔尺,所有儀器,設備都有有效的鑒定證書,都符合計量及IS09002的要求,儀器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定期對其進行檢查,保養、并做好記錄。四、施工中細部測量放樣4.1在定位測量過程中,考慮軸線位置為剪力墻的中心線,為了更12、方便軸線的投測,將建筑物外圍控制軸線做成軸線的偏50CM和100CM線,以減少鋼筋、搭設的鋼管對測量工作的影響。4.2現場要求引測水準點保護較高,為了減少施工中外界對其的影響,將水準點留在兩倍于基坑深度的外圍,同時考慮到使用的方便,本工程的兩個常用水準點設在現場辦公區院內。4.3為了更好的控制好墻模板的位置,在軸線放樣完成后,用墨斗彈出墻體的邊線,(外墻為內邊線),同時彈上其20CM的控制線,以便檢查模板位置正確性,對于垂直度,用線墜把下面的控制線吊上來,用鋼卷尺檢查,確保墻體垂直度符合規范的要求。五、工測量保證措施5.1操作人員持證上崗,不斷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增強責任瓦,提高質量意識。5.2認真審核圖紙及相關資料,仔細核對依據資料輔助設計點位,針對具體問題制定相應的方案、措施。5.3方案、測法要科學、合理、重要的測量部位要審批測量方案后方可進行。5.4技術資料、記錄要求齊全、自檢時必須換人,一不同的方法檢查。5.5儀器設備有專人保管,堅持年檢、季檢并作好記錄,使所有儀器設備均能滿足相應的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