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夯、強夯置換及振動碾壓工程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11180
2023-07-17
15頁
323.47KB
1、強夯、強夯置換及振動碾壓施工方案一、施工概述強夯法,又稱動力固結法,即利用重錘高落產生的巨大沖擊能,使土體產生強制壓密而減小壓縮性、提高強度的一種地基加固方法;與強夯法有所不同的是,強夯置換法是利用重錘高落差產生的高沖擊能將碎石、片石、礦渣等性能較好的材料強力擠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個一個的粒料墩,墩與墩間土形成復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小沉降。本標段中,設計采用強夯法處理的包括:現有由開山石料回填的陸域Q區,碼頭后方回填區域A區,堆載預壓S1區和S2區,以及真空聯合堆載W區,其中,S1區、S2區和W區的強夯為待定項目;D區在真空聯合堆載預壓結束后,采用強夯置換法處理。兩種方法相應的處理2、面積分別為528691m2(包含待定項目),和34488m2;具體分區情況見附圖1(附圖1-1:I標段地基處理平面布置示意圖)。本標段強夯施工具有處理范圍廣,夯能類型多、夯能較高以及夯點布置多樣等特點。由于施工區域未來交叉作業多,對安全防護和工序協調的要求很高,因此必須全面統籌,在確保本分項施工質量和安全的同時,也要確保周邊分項作業人員和結構的安全。考慮到本工程北端靠惠澳大道一側邊界架設有高壓線,為保證施工安全,從場地北側邊線往南15m寬的條帶R區(平面位置如附圖1所示)采用振動碾壓法進行處理,處理面積為9276m2;碼頭現澆砼胸墻后緣至距碼頭前沿25m以內的范圍也采用振動碾壓法進行處理。碾壓3、按設計方案分層進行,每層厚度滿足設計要求。在強夯施工平面順序上,首先進行Q1區的山體開挖,并同時進行Q1區、Q2區、Q3區、Q4區、Q5區、Q8區以及Q6區等現有施工區域的開挖整平施工,整平至強夯起始標高,然后安排強夯施工。Q5區強夯施工時,在現有前導標周圍25m范圍的區域,須拆除后方可進行強夯施工;Q8區在S2區堆載預壓施工前進行強夯施工,以及Q6區靠近一期通用碼頭側部分的T02塊的強夯施工。接下來,進行Q6區沿吹填區周邊區域的強夯施工,該區域施工趕在W區淺層預處理開工前完成,可有效利用交叉施工時間縮短工期,避免強夯振動對真空預壓密封效果、堆載邊坡穩定性的影響;Q7區在拋石擠淤或推填開山土石4、成陸后進行強夯施工,R1R3區振動碾壓施工可與Q區強夯施工交叉同步作業;強夯置換D區在真空聯合堆載預壓施工結束后開始。Q5區和Q6區的強夯夯擊能為10000kNm,屬高能強夯施工,因此,配備進口的三臺140T履帶式起重機(美國曼尼托克制造)作強夯機,承擔施工任務。施工時,夯擊能、夯點間距等參數由現場試夯確定。各分區面積、起夯標高和夯擊能等參數可見表1-1:表1-1:分區面積、起夯面標高及夯擊能分塊號面積(m2)起夯標高夯擊能(kNm)備注 Q122201+6.6m5000Q214032+6.4m5000拋石擠淤后強夯Q35870+5.8m5000Q439995+5.3m5000Q511704+5、3.8m10000Q662691+3.8m10000Q7314+6.4m1500拋石擠淤后強夯Q875+3.8m3000A15610+3.8m600清淤回填后強夯A222573+3.8m3000清淤回填后強夯A36362+3.8m600清淤回填后強夯A414425+3.8m3000清淤回填后強夯A514503+3.8m5000清淤回填后強夯S1、S2及試驗區66646+3.8m3000卸載后強夯W區241690+3.8m3000卸載后強夯二、設計標準1、使用荷載:重箱堆場區為50kPa,其余區域為30kPa;2、交工標高:碼頭前沿線后33m范圍內的交工標高為+3.23m;碼頭前沿線后3370m6、范圍內的交工標高為+3.15m;碼頭前沿線后70375.5m范圍內的交工標高為+3.35m;其余區域按照約1%的坡度從+3.35m向北起坡;詳情見圖1-2:I標段地基處理交地標高圖。注:碼頭前沿線后70m范圍內的交工標高指地基處理后并經碾壓平整后的交工標高;其余區域的交工標高包含了地基處理后預留的5cm碾壓沉降量。3、地基承載力:排水預壓區:包括S1/S2堆載預壓區和真空聯合堆載預壓W區,強夯置換D區,及Q3區和Q4區(設計變更調整后),地基處理后交工標高處荷載試驗要求承載力120kPa;除Q3區和Q4區外的其它強夯Q區,地基處理后交工標高處荷載試驗要求承載力200kPa;4、殘余沉降:使用期7、50年內工后殘余沉降量25cm。三、工程量統計表 強夯、強夯置換以及振動碾壓的工程量見表3-1表3-5:表3-1 1#泊位強夯工程量序號工程項目名稱單位數量施工技術參數1場地內碼頭等障礙物拆除項12600kNm強夯m25610普夯600kNm ,普夯1遍,每點2擊;31500 kNm強夯m2314普夯1000kNm ,普夯1遍,每點2擊。43000 kNm強夯m222648普夯1000kNm ,普夯1遍,每點2擊。55000 kNm強夯m282098普夯1000kNm ,普夯1遍,每點2擊。610000 kNm強夯m274395普夯1000kNm ,普夯1遍,每點2擊。表3-2 2#泊位強夯工8、程量序號工程項目或費用名稱單位數量施工技術參數1600kNm強夯m26362普夯600kNm ,普夯1遍,每點2擊。23000 kNm強夯m214425普夯1000kNm ,普夯1遍,每點2擊。35000 kNm強夯m214503普夯1000kNm ,普夯1遍,每點2擊。表3-3 強夯置換D區工程量序號工程項目或費用名稱單位數量施工技術參數1W1W6塊與拋石區之間的三角區4000kNm強夯置換m219541每100m2夯點數25以內,每點夯點數15;普夯1000kNm ,普夯1遍,每點2擊。2W7W9塊與護岸圍堰之間三角區4000kNm強夯置換m214947每100m2夯點數25以內,每點夯點9、數15;普夯1000kNm ,普夯1遍,每點2擊。表3-4 排水預壓卸載后預留強夯工程量序號工程項目或費用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S1區、S2區卸載后預留3000kNm強夯m266646夯擊能3000kNm,每點夯5擊每100m2夯點數9以內,暫列2真空聯合堆載W區卸載后預留3000kNm強夯m2241690夯擊能3000kNm,每點夯5擊每100m2夯點數9以內,暫列表3-5 振動碾壓工程量序號工程項目或費用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R區振動碾壓m29276碾壓5至8遍,直到不見明顯輪跡為止21#泊位后方25m范圍分二層普通碾壓m28333碾壓5至8遍,直到不見明顯輪跡為止31#泊位后方2527m范圍普通10、碾壓m218203碾壓5至8遍,直到不見明顯輪跡為止42#泊位后方25m范圍分二層普通碾壓m28147碾壓5至8遍,直到不見明顯輪跡為止52#泊位后方2570m范圍普通碾壓m217798碾壓5至8遍,直到不見明顯輪跡為止四、強夯及強夯置換施工方法4.1 場地整平施工前,按上述強夯施工平面順序分塊對整個場地進行開挖整平,并做好測量放線等準備工作;測量后,將相應結果報表連同強夯施工主要設備、人員配備表及相關證書和證件提交業主和監理審核。各區起夯標高見表1-1。4.2施工測量根據統一建立的、經過業主和監理復核的施工區平面控制網及高程控制網,測放各區塊的邊界線;繪制夯布置圖、相關報表提交給業主和監理審11、核。4.3 試夯根據現場場地條件,對3000kNm、5000 kNm和10000kNm三種點夯夯能各選擇一塊21m21m的有代表性區域進行試夯,以驗證設計提供的包括夯擊能、點夯擊數、點夯間距、和一二遍夯停歇時間等施工技術參數,具體試夯地點經工程各方一致確定。強夯及強夯置換試夯區的監測及檢驗,由檢測單位做出試夯大綱,經業主及監理確認后,將試夯施工參數作為大面積施工參數推廣。試夯要求:試夯前將地下水位降至起夯標高2.0m深度以下;在夯擊前和夯擊后測量夯點處和夯點周圍的地面標高;強夯工藝設計定為二遍點夯、一遍滿夯。4.3.1強夯大面積施工前試夯:(1)收錘標準:、夯坑的壓縮量(夯沉量)最大、夯坑周圍12、隆起最小;、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數值:單擊夯能小于4000kNm時為5cm;單擊夯能為40006000kNm時為10cm;單擊夯能大于6000kNm時為20cm;、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隆起;、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2)試夯區監測及檢驗的主要內容:強夯試夯的目的是驗證設計提供的包括夯擊能、點夯擊數、點夯間距、和一二遍夯停歇時間等施工技術參數,試夯具體內容包括:、夯擊點及夯坑周圍土體變形測量:做出單點擊數與單擊(累計)夯沉量關系表(包括累計平均夯擊能),繪制“單點擊數夯沉量關系曲線圖”(NS曲線),以確定達到設計與規范要求的收錘標準下的擊數;測量夯點周圍地面隆起體積,計算場地13、平均夯沉量。、通過試夯區施工,判斷所選擇強夯機械及施工參數在該場地的適用性:檢查夯擊能(落距、錘重)是否滿足設計與規范要求;檢查填土土性;檢查夯點間距、夯擊遍數等。、孔隙水壓力監測:繪制“孔隙水壓力增量和夯擊次數關系曲線”,確定一二遍夯之間的停歇時間;將超靜孔隙水壓力消散80%所需時間作為遍夯施工的間歇時間。、夯后檢測:試夯結束后,每個試夯區做2點載荷板試驗對地基承載力進行驗證。4.3.2強夯置換大面積施工前試夯:在強夯置換區選定一塊21m21m的典型區域進行試夯,以確定最佳夯擊能、夯點間距、遍夯間歇時間等施工參數,并對夯坑填料量、地基加固效果等進行驗證。當場地較松軟時,前13擊的夯能可適當降14、低,防止夯坑過深導致起錘困難。降低后的夯能具體數值在試夯時確定。試夯結束后,做2點載荷板試驗、2孔動力觸探試驗以驗證地基加固效果。4.4各區設計施工參數各區設計施工參數詳見以下各表(表4-1表4-7),實際施工按試夯或強夯典型施工確定的施工參數實施。表4-1Q1Q4和A5塊強夯施工參數表第1遍點夯第2遍點夯滿夯夯擊能(kNm)500050001000夯點布置形式正方型布置正方型布置夯點間距7m7m在第1遍夯點間插檔7m7m按1/4錘印搭接夯點擊數13132遍夯間隔時間暫定為7天,以實際孔隙水壓力消散80%的時間為準表4-2Q5和Q6塊強夯施工參數表第1遍點夯第2遍點夯滿夯夯擊能(kNm)10015、00100001000夯點布置形式正方型布置正方型布置夯點間距10m10m在第1遍夯點間插檔10m10m按1/4錘印搭接夯點擊數13132遍夯間隔時間暫定為7天,以實際孔隙水壓力消散80%的時間為準表4-3Q7塊強夯施工參數表第1遍點夯第2遍點夯滿夯夯擊能(kNm)150015001000夯點布置形式正方型布置正方型布置夯點間距6m6m在第1遍夯點間插檔6m6m按1/4錘印搭接夯點擊數882遍夯間隔時間暫定為7天,以實際孔隙水壓力消散80%的時間為準表4-4Q8、A2、A4塊強夯施工參數表第1遍點夯第2遍點夯滿夯夯擊能(kNm)300030001000夯點布置形式正方型布置正方型布置夯點間距616、m6m在第1遍夯點間插檔6m6m按1/4錘印搭接夯點擊數10102遍夯間隔時間暫定為7天,以實際孔隙水壓力消散80%的時間為準表4-5 A1、A3塊強夯施工參數表第1遍點夯第2遍點夯滿夯夯擊能(kNm)600600600夯點布置形式正方型布置正方型布置夯點間距6m6m在第1遍夯點間插檔6m6m按1/4錘印搭接夯點擊數552遍夯間隔時間暫定為7天,以實際孔隙水壓力消散80%的時間為準表4-6強夯置換施工參數表第1遍點夯第2遍點夯滿夯夯擊能(kNm)400040001000夯點布置形式正方型布置正方型布置夯點間距4m4m在第1遍夯點間插檔4m4m按1/4錘印搭接夯點擊數15152遍夯間隔時間14天17、,以實際孔隙水壓力消散80%的時間為準表4-7 排水預壓區(堆載預壓S1/S2區、真空聯合堆載預壓W區)施工參數表第1遍點夯第2遍點夯滿夯夯擊能(kNm)300030001000夯點布置形式正方型布置正方型布置夯點間距7m7m在第1遍夯點間插檔7m7m按1/4錘印搭接夯點擊數552遍夯間隔時間7天,以實際孔隙水壓力消散80%的時間為準4.5施工流程及要求(1)強夯施工強夯施工安排在圍堰及吹填前期進行,可有效利用交叉施工時間縮短工期,避免強夯振動對真空預壓密封效果、堆載邊坡穩定性的影響。總體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施工Q1Q8區,第2階段施工A1A5區,各區施工順序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施工時,強18、夯錘質量取1040t,底面形式為圓形,錘底面積24m2,靜接地壓力4045kPa;錘底對稱設置若干與其頂面貫通的排氣孔,孔徑約為2530cm。根據設計夯擊能和錘重,確定相應的落距h。施工過程中,如果局部場地條件較差或地下水位較高時,設置0.52.0m厚的墊層,確保施工時地下水位低于起夯面至少2m;墊層材料選用含泥量較少的卸載料。具體施工步驟如下:、測量布點按設計第一、二遍夯夯點間距,每遍夯擊前對夯點進行測放定位。放出控制點以后,用同一坐標網的不同控制點進行校核,確保夯擊準位。強夯施工前,對夯點定位,夯點采用彩色塑料袋做為明顯的標記,在每排夯點的頭尾及中間進行編號,以便記錄方便。夯點布置形式可參19、見下圖(圖4-1:夯點布置示意圖)在每遍夯擊前,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或漏夯及時糾正。圖4-1:夯點布置示意圖、點夯施工布點和整平結束后,夯機就位進行點夯施工:夯錘置于夯點位置,測量夯前錘頂標高,然后起吊到預定高度,開始脫鉤裝置,待夯錘脫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鉤,再次測量錘頂高程;重復上述步驟,按設計規定的夯擊次數和收錘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夯機移位至下一夯點作業。現場施工記錄要準確、規范,施工過程中及時檢查各項測試數據(入夯沉量、地面隆起量等),操作流程可參見圖4-2,現場實景見圖4-3。圖4-2:點夯施工操作流程圖圖4-3:點夯施工實景點夯收錘標準與試夯時收錘標準20、一致。、夯坑補料回填強夯施工時工作墊層和補料按設計要求執行,在夯擊過程中及時回填開山石料,每一遍夯擊過后推平夯坑,再進行下一趟夯擊;夯坑補料采用汽車運輸;Q1、Q3、Q4、Q5、Q6和A區夯沉補料粒徑不大于50cm;Q2和Q7區夯沉補料粒徑不大于50cm,且粒徑小于5cm的石料含量不超過總重的30%,含泥量10%。、滿夯施工點夯施工結束后,各分區進行低能量滿夯施工,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夯后場地進行整平,測量場地高程后交工。(2)強夯置換施工排水預壓區塊卸載后,強夯置換區堆載預壓卸載后的開山土石,用作強夯置換臨時施工墊層回填和置換料。墩體材料采用本區卸載開山土石,也可采用級配良好的塊石、碎石、21、礦渣等堅硬粗顆粒材料,粒徑大于30cm的顆粒含量不宜超過全重的30,含泥量10。采用異型夯錘,夯錘質量取1540t,錘體直徑1.0m,錘底接地靜壓力值應為100200kPa。根據夯擊能和錘重確定每個分區具體的落距h。強夯置換的施工流程與強夯施工流程基本一致,可參見上一部分;典型的強夯置換斷面如圖4-4所示,現場實景如圖4-5所示。圖4-4:典型強夯置換斷面圖4-5:強夯置換現場實景強夯置換收錘按下列標準控制:、墩底穿透設計要求的加固深度,且達到設計墩長;、累計夯沉量為設計墩長的1.52.0倍;、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4.6施工質量檢測施工過程中,強夯和強夯置換的質量檢測要求如下:22、(1)強夯質量檢測、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和方法見下表(表4-9)。表4-9 強夯地基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和方法表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檢驗單元格和數量單元測點檢驗方法1夯錘落距300mm鋼索設標志2錘重100kg稱重3夯點中心位置150mm抽查5%2用經緯儀、拉線和鋼尺量縱橫兩個方向4夯擊范圍(超出基礎范圍距離)設計要求用鋼尺量5前后兩遍夯間歇時間設計要求計數法6夯后整平標高+20mm-50mm每處(100m2一處)1用水準儀檢查、檢測手段和檢測標準主要檢測手段采用荷載板試驗進行檢測,要求地基容許承載力不小于200kPa;必要時可增加動力觸探試驗作為復核性檢驗手段。(2)強夯置換檢測、允許偏差、檢驗23、數量和方法見下表(表4-10)。表4-10 強夯置換地基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和方法表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檢驗單元格和數量檢驗方法1夯錘落距300mm鋼索設標志2錘重100kg稱重3夯點中心位置150mm抽查5%用經緯儀、拉線和鋼尺量縱橫兩個方向4夯擊范圍(超出基礎范圍距離)設計要求用鋼尺量5夯擊數、兩遍夯間歇時間設計要求計數法6夯后整平標高+20mm-50mm每處(100m2一處)用水準儀檢查、檢測手段和檢測標準采用重型或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檢查置換墩體著底情況及相對密度隨深度的變化;采用單墩復合地基現場載荷試驗,以檢測承載力和變形模量等,要求地基容許承載力不小于120 kPa。五、R區及碼頭后24、方區域振動碾壓施工方法5.1施工范圍R區和碼頭現澆砼胸墻后緣至距碼頭前沿25m以內的范圍采用振動碾壓法進行處理,施工范圍見附圖1,具體工程量見表3-5。碼頭前沿線后25m70m的范圍在強夯后需碾壓整平至交工標高。5.2 施工參數R區振動碾壓激振力不小于300kN,設備自重不小于18T,碾壓58遍至不見明顯輪跡為止。1#、2#泊位碼頭前沿線后25m范圍,普通碾壓,分兩層碾壓,碾壓58遍,直至不見明顯輪跡。1#、2#泊位碼頭前沿線后25-70m范圍,普通碾壓,碾壓58遍,直至不見明顯輪跡。5.3 施工方法(1)、在振動碾壓開工前一周,將有關壓實施工中采用的碾壓方法,包括壓路機數量、型號及碾壓遍數的25、建議提交業主代表和施工監理審核。(2)、在碾壓場地上選取典型區域進行振動碾壓58遍,并測量頂面標高是否滿足設計交工標高及誤差要求。圖5-1 振動碾壓施工(3)、碾壓前對干燥得土層表面應先灑水后碾壓。通過對土體取樣試驗,測得最優含水量及最少壓實遍數,使表層土碾壓后密實度不小于93。(4)、參照典型區域標高,對其它振動碾壓區進行碾壓施工,直至無輪跡,無漏壓、無死角,碾壓均勻,并滿足設計交工標高及誤差要求。振動碾壓現場實景如右圖5-1所示。(5)、所有排水溝、壓膜溝須回填中粗砂料及夯坑補料后進行振動碾壓。(6)、在重型壓路機不易到位的邊角擬采用小型打夯機夯壓密實。六、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前查明場26、地范圍內的地下構筑物和各種地下、地表管線的位置及標高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因施工造成破壞;(2)、當地下水位較高或降雨時,夯坑坑底積水,采用挖排水溝或使用水泵抽水的辦法降低水位;做好施工期排洪工作,切實保證施工效果;(3)、施工過程中,若發現偏錘或者起錘困難,及時將坑底整平;若土質較軟導致夯坑過深,可適當填料整平后再夯,補填料可選用砂料或者與墊層相同的材料;(4)、在進行Q1、Q3和Q4塊施工時,由于靠近高壓線(10千伏),需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設置防振溝等,并在施工的過程中保證足夠的安全距離;(5)、為避免區域交界處出現漏夯,各施工分區強夯時向邊界外擴大12排夯點,各強夯區域間形成一27、定的搭接寬度;(6)、每臺強夯機配備一名專職質監員檢查、記錄施工情況,加強現場管理,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完成各項施工作業。強夯記錄表格式見附表。七、人員投入和設備使用計劃本分項施工所需人員和設備材料使用情況見表7-1和表7-2。表7-1:人員投入計劃序 號施工人員人 數備 注1分項主管12施工員103質檢員104安全員55測量工人56機駛工107普通工20合計61表7-2:設備、材料使用計劃序號設備、材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1美國曼尼托克履帶式起重機吊機140t臺32W200A履帶式起重機50t臺631040噸夯錘錘底面積24個941540噸異型錘錘體直徑1.0m個5D85A-1推土機162KW臺1628、PC300挖掘機1.4m3臺17徠卡TC402全站儀2+2ppm臺28NAL 132水準儀0.7mm臺29強夯補料最大粒徑500mm,含泥量10m3八、施工進度計劃開工后,首先進行Q1區和Q2區的強夯施工,122天交工;然后進行Q4區和Q6區的強夯;接下來安排其他Q區強夯作業;待Q區強夯作業完成后進行下一階段A區的強夯作業。強夯置換在卸載后開始作業。具體交工時間見表8-1,進度計劃另見“總體施工進度計劃橫道圖”。表8-1:地基處理各區交工時間表序號分塊對應的地基處理區塊交工期限1T05強夯Q1塊、Q2塊開工后122天2T02強夯Q6塊在一期通用碼頭以西、S2區南端的一小部分開工后273天3T029、4強夯Q4塊、S1區的東北角開工后273天4T06-1強夯Q3塊開工后273天5T03-1S1區的南端一部分區域開工后308天6B區B區開工后334天7T03-2S1區東側一大部分區域、及相鄰強夯Q5塊一小部分區域開工后338天8T03-3S2區、及相鄰的強夯Q5塊東側部分區域開工后408天9T01強夯Q6塊位于S1區西南端的一部分區域開工后426天10T06真空聯合堆載預壓W1W6塊、強夯Q3塊、強夯Q6位于S1區西側的一大部分區域、S1區西側部分區域、及強夯置換D塊(W1W6塊與拋石區之間的三角區)開工后945天11T07真空聯合堆載預壓W7W9塊、強夯置換D塊(W7W9塊與護岸圍堰之間的30、三角區)開工后1065天12R區與Q區施工同步進行交工時間待定總工期1065天九、施工安全、環境保證措施(1)、強夯施工前,必須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安全培訓和安全教育、質量技術交底,并簽名確認。進入現場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非施工人員嚴禁進入施工現場;(2)、施工人員必須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各崗位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本工種的有關操作規程和強夯作業的安全規定;(3)、關鍵崗位必須持證上崗;(4)、施工人員集中統一指揮,信號明確;吊車司機、推土機、裝載機司機應按信號操作;任何人員嚴禁由扒桿下方通過;(5)、吊車按性能要求使用,不得超負荷,工作一定時間后進行保養,現場準備適量枕木,以便必要時供吊車墊31、用;(6)、施工過程中經常對夯錘、脫鉤裝置、吊車臂桿、門架及索具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后方可繼續施工;(7)、施工現場應保持平整,夯坑回填時應注意壓實,防止強夯機組夯打或移車時發生顛覆等意外;(8)、大風、大霧、雨天等惡劣氣候條件下嚴禁強夯機作業,8級風以上時應放下扒桿;注意做好防臺準備工作;(9)、如若夜間施工,則需配備足夠的照明設備;(10)、夯擊第一錘時,易產生碎石飛濺等現象,現場作業人員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注意躲避,必要時需采用鋼板保護墻;注意雨天及時排水,嚴禁夯坑積水作業;現場設置醒目的安全標示和警戒帶;(11)、相鄰強夯機應保持一定距離,一般宜在50米以上;(12)、天氣炎熱時,施工人員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杜絕疲勞施工;(13)、現場臨時用電須符合相關要求,如嚴禁使用不帶接地的發電機等,防止發生觸電事故;注意防火,不得在現場使用明火,現場須配有一定數量的性能良好的滅火器;(14)、加強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防止各種油漬泄漏污染環境,有泄漏設備不準進場作業;(15)、在施工區域內設置垃圾桶,生活垃圾不能亂扔,應統一放入垃圾桶,每天送至指定地點或帶回駐地統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