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水系專項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11294
2023-07-17
30頁
9.33MB
1、天津市濱海新區水系專項規劃(2021-2035 年)文本 天津市濱海新區水務局 2023 年 6 月 目錄目錄 第一章 總則.1 第二章 水系現狀.4 第三章 水系格局.5 第四章 排澇規劃.6 第五章 水系連通循環規劃.13 第六章 智慧水務.16 第七章 規劃保障.17 第八章 附則.18 第九章 附表.19 1 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規劃作用規劃作用 為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筑牢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加強水系保護與利用,推動城市韌性安全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為國土空間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特編制本規劃。第二條第二條 規劃依據規劃依據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天津市實施辦法;天津市河道管理條例;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標準(GB 50288-2018);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 50318-2017);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 50014-2021);天津市平原地區農田排澇水文手冊(2002年,天津市水務局);2 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征求意見稿);天津市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2018-2035 年);天津市排水專項規劃(2020-2033、5 年);天津市河湖岸線保護和利用規劃;天津市濱海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征求意見稿);天津市濱海新區河湖藍線劃定規劃;濱海新區水利工程管理與保護范圍劃定成果;濱海新區排水專項規劃(2020-2035 年);濱海新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2030 年)(修編版);天津市濱海新區防潮規劃(2021-2035 年)(征求意見稿);濱海新區水資源利用專項規劃(2020-2035 年)(征求意見稿)。第三條第三條 指導指導思想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觀,深入打4、好“碧水保衛戰”,延續濱海新區水脈特征,貫通匯排通道,守護區域安全,實現水動、水清,搭建智慧水務系統,統籌提升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構建水城相融的生態格局。3 第四條第四條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 提升防汛防澇能力。加強河道治理養護,加快相關水利設施建設,至 2035 年,規劃建設區*內澇防治標準達到 20-50 年一遇。保護湖庫、河道等天然調蓄空間,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現蓄排并舉。加強水系連通循環。優化水資源結構,加強水資源調度,促進水系連通循環,改善河湖水環境、水生態質量。第五條第五條 規劃范圍與規劃期限規劃范圍與規劃期限 規劃范圍為濱海新區行政轄區陸域國土空間和毗鄰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5、區西區、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渤龍湖科技園。規劃重點為濱海新區 46 條區管二級河道和 3 座區管水庫,同時與市管河道、街鎮及功能區河道進行匯排銜接,承上啟下。規劃基準年為 2021 年,規劃水平年為 2035 年,近期為 2021-2025年,遠期為 2025-2035 年。*:規劃建設區包括城鎮集中建設區、其他建設區、村莊建設區。4 第二章第二章 水系現狀水系現狀 第六條第六條 水系情況水系情況 濱海新區地處海河流域下游,境內自然河流與人工河道縱橫交織,水系較為發達。流經區內的市管河道及重要其他河道共 8 條,即海河干流、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薊運河、獨流減河、子牙新河、馬廠減河和大沽排6、水河,各河道除具有行洪功能外,還兼有排澇或蓄水、景觀等功能;區管二級河道共 46 條,總長度約為 358 公里;區管水庫共 3 座,總庫容約為 9133 萬 m3。區內澇水主要由城鎮雨水管網系統收集,排入河道,再經河口泵站排入更高一級河道或直接入海。第七條第七條 存在問題存在問題 1.排澇標準偏低,排澇設施老化 部分現狀排澇設施老舊,建設標準偏低,運行效率下降,無法保障濱海新區汛期排澇安全要求、后續建設發展需要,和天津市相關上位規劃的要求。2.水質達標不穩定,存在污染問題 排水設施建設不健全,城市雨污合流水、村莊養殖廢水、農村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初期雨水進入河道,影響水生態環境。3.水系連通不7、暢,生態水量不足 部分河道連通不暢,局部河段存在淤積情況。北部澇水多年棄之入海,南部生態水量不足。庫、湖等調蓄空間未得到充分利用。5 第三章第三章 水系格局水系格局 第八條第八條 水系格局水系格局 從系統性思維出發,構建“海、河、湖、塘、鹽田、濕地”生命共同體;從現狀水系肌理出發,形成“五廊道一縱貫,三湖庫五網絡”的水系總體格局,實現河流、湖泊水庫、坑塘、鹽田和濕地等各類水域之間的水源互補、澇水調蓄、水量均衡和水質調節?!拔謇鹊馈睘樗E運河、永定新河和潮白新河、海河和大沽排水河、獨流減河、南四河(青靜黃排水渠、子牙新河、北排河和滄浪渠)。“一縱貫”為北水南調體系?!叭臁睘辄S港一庫、二庫和北塘8、水庫片區,官港湖片區,北大港水庫片區?!拔寰W絡”為漢沽片區、海河北片區、海河南片區、大港片區和油田片區。6 第四章第四章 排澇規劃排澇規劃 第九條第九條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 排蓄結合。在充分利用河流、湖泊水庫、坑塘、鹽田和濕地等存蓄澇水的基礎上,近海區域的多余澇水直接由泵站強排入海;其他區域的多余澇水經海河等入海河道排海。第十條第十條 規劃標準規劃標準 1.內澇防治標準內澇防治標準 濱城核心區規劃建設區:50 年;其他規劃建設區:20 年;生態、農田等其他區域:10 年。2.澇水量計算標準澇水量計算標準 規劃建設區采用平均排除法進行計算,公式如下:=86.4 式中:Q設計排澇流量(m3/s);q9、d設計排澇模數(m3/skm2);F排澇小區中城區及規劃城區面積(km2);R設計暴雨產生的徑流深(mm),依據相應重現期設計暴雨結果計算;7 T排澇歷時(天),采用 24 小時暴雨 24 小時排除,T=1 天。生態、農田等其他區域按機排區澇水流量計算,公式如下:=式中:Q設計排澇流量(m3/s);qd設計排澇模數(m3/skm2);F排澇小區中控制排水面積(km2);其中設計排澇模數采用天津市平原地區農田除澇水文手冊各分區設計機排排水模數成果,按排水面積內插計算。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排澇排澇分區分區規劃規劃 結合濱海新區國土空間格局,以及入海河道、大型水面的分布,將新區劃分為 11 個排澇分區10、和 3 個調蓄區,即付莊排干排澇分區、薊運河排澇分區、潮白新河排澇分區、永定新河排澇分區、海河排澇分區、大沽排水河排澇分區、獨流減河排澇分區、荒地排河排澇分區、青靜黃排水渠排澇分區、子牙新河滄浪渠排澇分區、渤海直排區、漢沽鹽田調蓄區、塘沽鹽田調蓄區以及官港湖調蓄區。1.付莊排干排澇分區付莊排干排澇分區 付莊排干排澇分區北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南至蘆堂公路、漢南路,主要包括楊家泊鎮等漢沽北部區域,面積約為 67km2,排澇流量約為 42m/s,澇水經內部河道調蓄、匯集后,通過付莊排干(南排河)入海。8 2.薊運河排澇分區薊運河排澇分區 薊運河排澇分區北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南至中央大道、永定新河11、,東至漢沽鹽田、漢北路,西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主要包括漢沽街道城區、茶淀街道、寨上街道、中新天津生態城合作區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現代產業區等區域,面積約為 130km2,排澇流量約為 147m/s,澇水經內部河道調蓄、匯集后,通過薊運河入海。3.潮白新河排澇分區潮白新河排澇分區 潮白新河排澇分區北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南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主要包括潮白新河東側沿岸的北塘街道區域,面積約為11km2,排澇流量約為 5m/s,澇水直接排入潮白新河,最終經永定新河入海。4.永定新河排澇分區永定新河排澇分區 永定新河排澇分區北至黃港一庫、二庫和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南至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濱快速路,東12、至津山線、永定新河,西至東金路,主要包括北塘街道,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關村科技園、西區,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洋科技園、渤龍湖科技園等區域,面積約為 193km2,排澇流量約為 232m/s,澇水經紅排河、橫溝、黑豬河、二庫東干渠、新河東干渠、楊北排河、孟港排河等調蓄、匯集后,通過永定新河入海。5.海河排澇分區海河排澇分區 海河排澇分區北至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濱快速路,南至天津大道,9 東至津山線、海濱大道、海河,西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主要包括胡家園街道,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新村街道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商務區、東區等區域,面積約為 127km2,排澇流量約為 205m/s,澇水經中13、心橋引河、黑豬河、糧油引河、新河東干渠、八米河等調蓄、匯集后,通過海河入海。6.大沽排水河排澇分區大沽排水河排澇分區 大沽排水河排澇分區北至天津大道,南至津晉高速公路,東至海濱大道,西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主要包括大沽街道、新港街道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商務區等區域,面積約為 67km2,排澇流量約為 87m/s,澇水經內部河道調蓄、匯集后,通過大沽排水河入海。7.荒地排河排澇分區荒地排河排澇分區 荒地排河排澇分區北至塘沽鹽田,南至荒地排河,東至塘沽鹽田,西至城排明渠、漢港路,主要包括古林街道、大港街道、大沽街道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區等區域,面積約為 77km2,排澇流量約為106m/s,14、澇水經城排明渠、板橋河和開發區中區內部河道等調蓄、匯集后,通過荒地排河入海。8.獨流減河排澇分區獨流減河排澇分區 獨流減河排澇分區北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南至獨流減河,東至津岐公路、城排明渠,西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主要包括中塘鎮和大港街道等區域,面積約為 63km2,排澇流量約為 81m/s,澇水經南環河、十米河、八米河等調蓄、匯集后,通過獨流減河入海。10 9.青靜黃排水渠排澇分區青靜黃排水渠排澇分區 青靜黃排水渠排澇分區北至獨流減河、北大港水庫,南至子牙新河、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部新興產業區,東至津岐公路,西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主要包括小王莊鎮、太平鎮、海濱街道等區域,面積約為 33815、km2,排澇流量約為 194m/s,同時需承接上游河北省和天津市靜海區澇水,規模約為 190m/s,總排澇流量約為 384m/s。澇水經團泊排水渠、興濟夾道等調蓄、匯集后,通過青靜黃排水渠入海。10.子牙新河滄浪渠排澇分區子牙新河滄浪渠排澇分區 子牙新河滄浪渠排澇分區北至子牙新河、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部新興產業區,南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主要包括太平鎮、古林街道、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部新興產業園等區域,面積約為 114km2,排澇流量約為 68m/s,澇水經鎮調水河(公社河)調蓄、匯集或直接排入子牙新河、北排河和滄浪渠,最終入海。11.渤海直排區渤海直排區 渤海直排區主要包括寨上街道,新港街道16、,海濱街道部分區域,中新天津生態城的中心漁港、旅游區北區、旅游區南區和臨海新城,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和南港工業區,天津港保稅區海港片區和臨港片區,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等區域,總面積約為 531km2,排澇流量約為 1024m/s,澇水經區內水系調蓄、匯集后,由泵站強排入海。12.漢沽漢沽鹽田鹽田調蓄區調蓄區 漢沽鹽田調蓄區北至蘆堂公路、漢南路,南至津漢快速路,其內 11 部澇水及周邊戰略預留區澇水均經濕地自然滲透、自然積存后,由內部排澇渠道及設施入海。13.塘沽塘沽鹽田鹽田調蓄區調蓄區 塘沽鹽田調蓄區北至津晉高速公路,南至上高路、輕十路,東至海濱大道,西至海景大道、港塘路,其內部澇水及周邊戰略17、預留區澇水均經濕地自然滲透、自然積存后,由內部排澇渠道及設施入海。14.官港湖調蓄區官港湖調蓄區 官港湖調蓄區北至濱海新區行政轄區界,南至港塘路,面積約為19km2,排澇流量約為為 12m/s,澇水經官港湖調蓄利用后,不再外排。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調蓄空間調蓄空間規劃規劃 1.水庫調蓄水庫調蓄 充分利用區管水庫的存蓄空間,汛期多余澇水優先排入水庫。利用黃港一庫和黃港二庫的興利庫容作為調蓄空間,最大化發揮錢圈水庫的調蓄能力。2.河道調蓄河道調蓄 充分發揮區管河道的存蓄能力,定期實施河道疏浚、配套建筑物除險加固等工程,保障標準內澇水可控、一般性澇水可用。3.城市蓄排體系城市蓄排體系 落實海綿城市建設18、理念,提升城市藍綠空間比例,豐富水網格局。12 綜合運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實現對雨水徑流的消納。發揮水系等天然海綿對雨水的調蓄作用,提升城市蓄水能力。13 第五章第五章 水系連通循環規劃水系連通循環規劃 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生態水源生態水源 在保障生活、生產的前提下,最大化滿足生態用水需求。形成當地地表水、入境水和再生水等多水源保障的生態補水格局,滿足水系定期補水和適當換水需求。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水系連通循環格局水系連通循環格局 形成“一縱線、兩循環、三連通”的水系連通循環格局?!耙豢v線”為北水南調連通體系;“兩循環”為海河北片區水系循環體系、環港水系循環體系;“三連通”為楊家泊19、水系連通體系、中塘鎮水系連通體系、南四河水系連通體系。1.北水南調連通體系北水南調連通體系 連通濱海新區南北水系,將北部汛期棄之入海的洪澇水調到生態水量不足的南部地區,實現水資源的優化利用。北水南調連通體系一期工程以潮白新河為水源,以黃港一庫泵站、東興隆泵站、新城泵站、規劃清水港泵站和官港湖南泵站為動力,將水源引入官港湖;二期工程以獨流減河為水源,以十米河泵站為動力,將水源引入官港湖。實現以官港湖為中心,南北水系暢通連貫的水系連通體系。2.海河北片區水海河北片區水系系循環體系循環體系 以黃港一庫、黃港二庫、永定新河和潮白新河為主要水源,以東 14 興隆泵站、黃港一庫、二庫泵站、潮白新河引水泵站20、黑豬河泵站和孟港排河泵站為動力,形成橫溝、中心橋北干渠、中心橋引河、兩丈河和黑豬河,以及二庫東干渠、新河東干渠、糧油引河、抗旱河和黑豬河兩個水系循環體系。循環水源最終通過中心橋引河泵站、河頭泵站和塘于路泵站排入海河。3.環港水環港水系系循環體系循環體系 以官港湖、獨流減河為水源,以板橋河、荒地排河、十米河、八米河、西排干、南環河以及城排明渠為循環路徑,以官港湖南、北泵站為引水動力,通過啟閉閘門控制水流方向,并利用十米河泵站、城排泵站將循環水外排,實現水系循環。也可利用十米河泵站從獨流減河中調取水源進行水循環。4.楊家泊楊家泊水系水系連通體系連通體系 通過東方紅泵站及東方紅排干,將薊運河與楊家21、泊水系連通。以薊運河為水源,利用東方紅泵站取水,為楊家泊灌區農業生產提供水源保障,并為付莊排干、北排干(東尹干渠)等楊家泊內水系提供補水換水水源,提升區域水環境質量。5.中塘鎮水系連通體系中塘鎮水系連通體系 當馬廠減河可用水量充足、水質條件好時,提起十米河與馬廠減河交匯處的十米河閘,引入馬廠減河水源,經十米河、八米河、洪泥河和引水渠,最終排入馬廠減河及獨流減河。6.南四河水系連通體系南四河水系連通體系 15 以北大港水庫為水源,通過渠首躍進閘和西部泵站,將水源引入鎮調水河,沿途為南四河(青靜黃排水渠、子牙新河、北排河和滄浪渠)補充生態用水,改善水環境質量,促進河口水生態系統良性修復。第十五條第22、十五條 水質保障措施水質保障措施 開展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完善農村污水設施建設,提高污水管網普及率和污水處理率;強化工業企業排水監督考核,嚴懲污水偷排直排亂排行為;加強初期雨水治理,控制面源污染;建立河道水質監測系統,科學有效維護水生態環境健康。16 第六章第六章 智慧智慧水務水務 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智慧水智慧水務務 完善智慧水務系統建設,保障排水防汛設施的高效運行管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時感知城市水務系統的運行狀態,采用可視化的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排水防汛設施,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及時分析與處理水務信息,為水務管理提供決策建議。17 第七章第七章 規劃保障規劃保23、障 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規劃管控要求規劃管控要求 本規劃中排澇系統的分區及執行標準為強制性內容。本規劃批復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規劃保證措施規劃保證措施 全面規劃,分期實施。為保障城市安全,工程規劃及建設應與城市建設發展時序相適宜。同時,根據工程建設情況可以適時調整上下游工程。科學分析,結合實際。水利設施的具體工程規模應在設計施工前,根據河道收水范圍內的匯排過程線分析結果,及實際運行調度情況確定。泵站等需獨立占地的設施應進一步深化其用地規模和四至范圍,對于分期建設的工程項目,要按遠期規模予以預留用地。泵站的選址位置可根據周邊建設時序、土地拆遷及開發情況等相關因素進行調24、整優化。重視養管,長期維護。定期對河道進行清淤、堤防檢查及加固,打通河道阻水節點,保持河道過水暢通。濱海新區內各街鎮、功能區編制其轄區內水系規劃,落實本規劃要求,明確水網格局、建設工程等相關內容。18 第八章第八章 附則附則 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本規劃成果由規劃文本、規劃說明書、規劃圖紙組成,規劃文本和規劃圖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本規劃一經審批通過便產生法律效力,本規劃解釋權歸天津市濱海新區水務局。19 第九章第九章 附附表表 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排澇排澇分區分區流量一覽表流量一覽表 排澇分區排澇分區 排澇流量(排澇流量(m/s)付莊排干排澇分區 42 薊運河排澇分區 147 25、潮白新河排澇分區 5 永定新河排澇分區 232 海河排澇分區 205 大沽排水河排澇分區 87 荒地排河排澇分區 106 獨流減河排澇分區 81 青靜黃排水渠排澇分區 194 子牙新河滄浪渠排澇分區 68 渤海直排區 1024 漢沽鹽田調蓄區/塘沽鹽田調蓄區/官港湖調蓄區 12 20 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河道河道規劃規劃一覽表一覽表 序號序號 名稱名稱 原設計流量原設計流量(m3/s)規劃流量規劃流量(m3/s)建設內容建設內容 1 二庫東干渠 10-36 30-36 擴挖 2 新河東干渠 30-47 30-60 擴挖 3 八米河 10 20-30 擴挖 4 荒地排河 21-50 21-1026、5 擴挖 5 十米河 40 40-50 擴挖 6 團泊排水渠 21 35 擴挖 7 青靜黃排水渠 36-184 190-380*擴挖 8 引水渠/30 擴挖 9 鎮調水河 2-10 20 擴挖 10 北水南調干渠 4/調線 11 板橋河-八米河連通工程/新挖*:青靜黃排水渠需承接上游河北省和天津市靜海區澇水,且河道長度較長,因此,各河段的具體規模在設計階段根據河道匯排過程線確定。21 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水利設施規劃一覽表水利設施規劃一覽表 序號序號 名稱名稱 現狀規模(現狀規模(m3/s)規劃規模(規劃規模(m3/s)建設內容建設內容 1 大神堂泵站/40 新建 2 東興隆泵站 81 9527、 擴建 3 河頭泵站 12 32 擴建 4 荒地排河排海泵站/105 新建 5 荒地排河擋潮閘 45 105 擴建 6 十米河泵站 16 50 擴建 7 中塘泵站 4 30 擴建 8 青靜黃排海泵站/180*新建 9 團泊泵站/35 新建 10 新城泵站 4.5 10 擴建 11 清水港引水泵站/10 新建 12 興劑夾道泵站/18.3 新建*:具體規模在設計階段根據河道匯排過程線確定,初步規劃為 180m3/s。天津市濱海新區水系專項規劃(2021-2035 年)圖集 天津市濱海新區水務局 2023 年 6 月 目錄目錄 圖圖 1 水系格局規劃示意圖水系格局規劃示意圖 圖圖 2 水系規劃示意圖水系規劃示意圖 圖圖 3 排澇分區規劃示意圖排澇分區規劃示意圖 圖圖 4 重點水利設施規劃示意圖重點水利設施規劃示意圖 圖圖 5 水系連通循環規劃示意圖水系連通循環規劃示意圖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6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