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工程防雷接地專項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12182
2023-07-19
16頁
121.85KB
1、目 錄第一章 項目概況1第二章 技術標準和規范1第三章 防雷概述2第四章 雷電對電氣設備的影響24.1 直擊雷24.2 雷電波侵入34.3 電磁感應34.4 地電位反擊34.5 開關過電壓3第五章 項目內容及規定45.1 光伏方陣及箱變接防雷接地工程45.2 光伏方陣接地系統45.3 接地材料規定4第六章 設計方案46.1 防雷類別及電子信息系統雷電防護等級46.2 光伏方陣及箱變防雷接地設計方案46.2.1 防直擊雷設計46.2.2 防閃電涌設計46.2.3 接地等電位連接56.2.4 光伏發電系統的相關設備浪涌過電壓保護示意圖56.3 光伏場區防直擊雷方案56.4 光伏場區防直擊雷措施662、.5 光伏場區防雷接地方案66.6 光伏場區防雷接地具體措施86.7 光伏場區環形閉合地網的接地電阻計算9第七章 施工方法11第八章 工期及資源配置13第一章 項目概況本項目位于光伏電站位于,地形較開闊,坡度在 525不等之間,海拔高程伏電站場址所在區域是云南省太陽能資源可開發區域之一,年太陽總輻射為5328.0MJ/m2a,年日照時數為 2111.3hr,根據太陽能資源評估方法(QX/T 892023)鑒定其太陽能資源屬于很豐富地區,資源具有較好的開發條件。太陽總輻射值最高月與最低月之比為 1.68,年內月太陽總輻射值變化基本平穩,工程開發運用價值較高,有助于太陽能能源的穩定輸出。場址所在區3、域降雪天氣很少,無沙塵天氣,氣溫年內變化不大,目的區域內風速不大,氣候條件有助于太陽能資源開發。全站光伏方陣電能經逆變升壓至35kV后送入110kV升壓站,匯集并網光伏電站電力后,以1回110kV線路接入220kV沙林變電站。第二章 技術標準和規范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技術規范中引用而構成本規范的條文。1、GB/T19001-2023 質量管理體系2、GB/T17949.1-2023 接地系統的土壤電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電位測量導則 第1部分:常規測量3、GB/T21431-2023 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4、GB/T24001-2023 環境管理體系5、GB/T28001-204、23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6、GB50057-2023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7、GB50150-2023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 交接實驗標準8、GB50169-2023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9、GB50300-2023 建筑工程施工驗收統一標準10、DL/T620-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11、DL/T621-1997 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12、DL/T475-2023 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測量導則13、JB617-2023 接地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工藝標準14、GB/21698-2023復合接地體技術條件15、國家電網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16、國家電5、力公司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規定第三章 防雷概述 雷電是一種常見且非常壯觀的自然現象,它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導致巨大的危害,1987年聯合國擬定的“國際減災十年中雷電為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十種災害之一。自從人類進入到電氣化時代以后,雷電的破壞由重要以直擊雷擊毀人和物為主。發展到以通過金屬線與雷電波破壞電氣設備為主。隨著近年來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電氣設備特別是高精密電子設備的依賴越來越嚴重。而電子元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限度越來越高,各類電子設備的耐過電壓能力下降,遭雷電和過電壓破壞的比例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對設備與網絡的安全運營導致嚴重威脅。據記錄,全世界每年因雷6、害導致的損失高達幾十億美元以上。因此如何對高精密電子實行切實有效的防雷保護,保證系統安全可靠運營,成為當前一項緊迫的重要課題。 云南是我國雷電多發區,滇南部和滇西大部分地區屬我國高強雷暴地區、中部和東部屬于強雷暴地區;最南端的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年平均雷暴日數高達123天。云南雷電災害嚴重,據記錄,全省每年發生雷電災害事件300起以上, 僅2023年導致人員傷亡142人,經濟損失約2.85億元。全國雷電分布第四章 雷電對電氣設備的影響4.1 直擊雷 雷電直接擊在建筑物、其它物體、大地或防雷裝置上,產生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力者。就是說雷電直接擊中建筑物或暴露在空間的各種設備或大地或人身。它也許在數微7、秒之內產生數萬伏乃至數拾萬伏的高壓,產生火花放電,轉化為巨大的熱能和機械能,直接摧毀建筑物、設備,或導致火災,危及人身安全。巨大的雷電流沿引下線入地,會導致以下三種影響: 1、巨大的雷電流在數微秒時間內泄放入地,使地電位迅速抬高,導致反擊事故,危害人身和設備安全。 2、雷電流產生強大的電磁波,在電源線和信號線上感應極高的脈沖電壓。 3、雷電流流經電氣設備產生極高的熱量,導致火災或爆炸事故。 4.2 雷電波侵入 由于雷電對架空線路或金屬管道的作用,雷電波也許沿著這些管線侵入屋內危害人身安全或損害設備。雷電雖然未直接擊中建筑物或設備,但擊中與本建筑物內、外各種設備相連的管線,通過傳導的方式經電阻性8、耦合將雷電波引入,危害人身、損害設備。 4.3 電磁感應 由于雷電流迅速變化在其周邊空間產生瞬變的強電磁場,使附近導體上感應出很高的電動勢。雷擊放電時的瞬時雷擊大電流將產生強大的雷擊電磁脈沖,經感性耦合、容性耦合或電磁輻射導致線路上產生脈沖過電壓和過電流,損壞相關設備。4.4 地電位反擊 由于沒有采用等電位接地措施,由于與各種設備相關的各接地系統的沖擊接地電阻及所通過的雷擊電流存在差異,導致地電位升高和不平衡,當電位差超過設備的抗電強度時,即引起反擊,損壞設備。 4.5 開關過電壓 供電系統中的電感性和電容性負載啟動或斷開、地極短路、電源線路短路等,都有能在電源線路上產生高壓脈沖,其脈沖電壓可9、達成線電壓的3.5倍,從而損壞設備。破壞效果與雷擊類似。 由此產生的雷電過電壓對電子設備的破壞重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損壞元 器件 (1)過高的過電壓擊穿半導體結,導致永久性損壞; (2)較低而更為頻繁的過電壓雖在元器件的耐壓范圍之內,亦使器件的工作壽命大大縮短; (3)電能轉化為熱能,毀壞觸點、導線及印刷電路板,甚至導致火災; 2、設備誤動作及破壞數據文獻 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采用相應的防雷保護措施,保證系統的安全工作。 第五章 項目內容及規定5.1 光伏方陣及箱變接防雷接地工程 1、光伏方陣及箱變接地裝置接地電阻計算稿,涉及:計算依據、各種相關參數選擇、沖擊接地有效半徑計算、工頻接10、地電阻計算、沖擊接地電阻計算等; 2、 光伏方陣及箱變接地裝置接地技術方案、施工圖紙; 3、光伏方陣及箱變接地裝置接地施工。5.2 光伏方陣接地系統 1、對太陽電池方陣,設立水平接地體和垂直接地體相結合的接地裝置。將安全接地、工作接地統一為一個共用接地裝置。 2、沿太陽電池方陣四周采用505熱鍍鋅扁鋼設立一圈水平接地帶,接地體埋設深度不小于0.60.8米。光伏支架之間采用扁鋼連接后與方陣四周的水平接地體不少于2點以上連接,接地電阻值按不大于4考慮。箱式變電站接地裝置至少引出2處接地線與光伏方陣接地裝置可靠連接。 3、施工完畢后,需測量每個方陣及箱變、逆變器的接地電阻、沖擊電阻。 4、接地裝置壽11、命規定達成25年以上。 5、采用的降阻材料應為低腐蝕性,對環境無污染。5.3 接地材料規定 光伏方陣及箱變接地裝置接地裝置的水平接地線采用-50x5熱鍍鋅扁鋼,引出地面及引入建筑物內的接地線采用-505熱鍍鋅扁鋼,垂直接地極規格采用505熱鍍鋅角鋼,長度L=2.5米。第六章 設計方案6.1 防雷類別及電子信息系統雷電防護等級 根據本項目重要性、使用性質、價值及發生雷電事故的也許性和后果,工程所涉及建筑物均按第二類防雷建筑物進行設計;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按B級雷電防護等級進行設計。6.2 光伏方陣及箱變防雷接地設計方案6.2.1 防直擊雷設計 按照相關防雷規范的規定,光伏方陣及箱應做直擊雷防護的設12、計,并與接地裝置相連保護建筑物避免雷擊損壞。6.2.2 防閃電涌設計 按照相關防雷規范規定,光伏陣列的電源線路和信號線路都應采用防閃電電涌措施進行防雷保護,并同時在電源進入時采用屏蔽措施。6.2.3 接地等電位連接 按照相關規范規定,光伏陣列內所有設備的金屬外殼、各類金屬管道、金屬線槽、建筑物金屬結構、防雷接地等均需等電位接地解決,并通過導線連接地裝置,消除各點之間的電位差。6.2.4 光伏發電系統的相關設備浪涌過電壓保護示意圖6.3 光伏場區防直擊雷方案光伏方陣設備重要有12個子方陣、12臺箱式變電站。設備較多,占地面積較大。12個子方陣形狀各異,極不規則,太陽電池陣列安裝在室外,當雷電發生13、時太陽電池方陣會受到直擊雷的侵入,其防護措施;根據地面光伏電場的特點,地面光伏發電場建筑和設備的防雷,參照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結合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對雷電過電壓的保護措施,通??刹捎锚毩⒈芾揍槨⒈芾讕Ш捅芾拙€作為防雷接閃器。由于獨立避雷針和避雷線這類防雷接閃器會導致對光伏組件遮擋陰影。陰影影響光伏組件發電功率甚至損壞光伏組件,故不能在光伏發電場的東、南、西邊附近和場中間部分裝置獨立避雷針和避雷線接閃器,只能在不會對光伏組件導致陰影的場地北面,裝設獨立避雷針接閃器。根據滾雷法擬定單根避雷針的保護范圍,可參照第二類防雷采用滾球半徑hr為45 m高,按計算公式:rx=式中rx光伏14、組件最高處平面上的保護半徑 h避雷針的高度,取45m hr滾球半徑,取45m hx光伏發電場中的光伏組件最高件的高度,取5m經計算45m高的單根避雷針在5m高的平面上保護范圍半徑僅為24.38m。即在場區北面沿場邊裝設多根避雷針,也保護不了整個光伏發電場內建筑物和設備,即使再增長避雷針的高度。但避雷針高度超過45m后(按第二類防雷建筑計算),避雷針的保護范圍并不與避雷針的高度成正比的增長。當避雷針高度大于或等于150m以后,其防雷保護范圍將與避雷針的高度無關。僅靠在場區北面沿場邊裝設多根避雷針也不能保護光伏發電場的所有,而裝設多根45150m的獨立避雷針也是不現實的。故不宜在光伏發電場光伏組件15、區內和東、南、西三面邊沿采用裝獨立避雷針和避雷線作接閃器來防直擊雷。6.4 光伏場區防直擊雷措施運用光伏組件的金屬邊框作接閃器進行防直擊雷;一是太陽能電池板四周鋁合金框架與支架導通連接; 二是所有支架均采用等電位連接接地后,太陽能電池板是由鋼化玻璃兩層間夾太陽電池并抽取真空, 其自身就是絕緣體,四周是鋁合金框架在直擊雷發生時,其感應電荷重要集中于鋁框架并泄入大地,從而使太陽能電池板得到保護,避免直擊雷沖擊而損壞。 以光伏組件的金屬邊框作接閃器、金屬支架作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相接,以實現防直擊雷。因地面光伏發電場的光伏組件總的高度除大型聚光型光伏組件外,其他均在距地面2.5m至5m之間。光伏發電場內16、的光伏組件遭受雷擊與設備和建筑物的高度有關,根據有關國內、外資料登記表白一個規律:建筑物和物體遭雷擊的頻率或次數,是與建筑物和物體的高度H的平方成正比??砂唇涷灩絅310-5H2進行簡樸估值1,算出年落雷次數。光伏組件在地面安裝高度,如按5m計算,N約為萬分之七點五。所以,地面光伏發電場內的建筑物和設備遭受雷擊的幾率和次數都是很低的。6.5 光伏場區防雷接地方案光伏發電場內的交流系統接地,應遵循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DL/T621的規定。光伏發電場內的光伏組件,直流匯流箱、逆變器等設備的接地,除遵循DL/T621規定規定外,特別是防雷接地,還應符合國標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相關規定。17、地面光伏發電場內應安裝以水平接地體為主、垂直接地體為輔的復合型人工接地系統。根據場地的土壤電阻率,計算出復合型接地系統總的接地電阻值。按全場光伏組件布置安裝的方式,結合場地的地形、地貌和形狀,擬定光伏發電場的復合型接地裝置的布置方式和接地裝置的形狀。根據設計院的設計規定,按照每一個發電子系統作為一個分區,建設一個小局域接地裝置,各個小局域網互相聯接,全場構成一個大的局域接地裝置。每一小局域接地裝置與另一個小局域接地裝置互聯接不得少于兩處。在各個小局域網內,以每一串光伏組件作為一個設備單元,用符合規范規定的接地扁鋼或圓鋼,將其串聯成一個整體,每串的兩端與接地裝置牢固相聯。每串光伏組件必須要有兩個18、接地點,一旦某一串組件的連線斷裂時,該串光伏組件其他部分仍然與地網相聯。當一串組件長度大于30m時,中部宜增設一點接地。一串光伏組件金屬支架串接后,僅只能作為導流雷電流和設備接地故障電流的設備接地線用,不能當作為水平接地體。由于沒有埋入地下土壤中,對大地無散流功能,自身所載的雷電流,只能分別沿金屬邊框、支架流動,只有通過接地極才干流入地中,不能沿其長度范圍內對大地迅速散流,起不到接地體的作用。應充足運用光伏發電場內的所有設備基礎內的鋼筋等作自然接地體。將光伏發電場內的地面光伏組件涉及逆變升壓變小室、變配電室、升壓站和集控室等各處小局域接地裝置相接,形成一個全場總接地裝置。根據規范規定,防雷接地19、裝置的規格如下:一類防雷:網格雙向間距8-10二類防雷:網格雙向間距15-20三類防雷:網格雙向間距25-30接地技術對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發電機單機容量的擴大、超高壓輸電及高壓直流輸電的推行使得系統電壓水平提高、接地電流不斷增大。這些都對接地裝置的安全、可靠、經濟、有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規定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直接關系到站內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因此,如何減少接地裝置電阻,從而減少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一直是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然而接地裝置安全的判斷依據在于控制地電位和控制網格電壓兩個方面。后者是基于地電位梯度考慮的,因此,對接地裝置來說,除了要減少接地電阻以利于大電流快速地流人20、地下外,還要讓地表電位盡也許均勻,以避免出現較大的電位梯度,即保證網格電位的均勻性。接地裝置不僅規定接地電阻足夠小,以保證泄流電流快速地導人大地,還規定在地表形成均勻的電位。以保證跨步電壓和接觸電壓滿足規定,當接地電阻難以滿足規定期,在地表形成均勻的電位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實際工程中,接地電阻與地表最大電位羞也并不完全相應。在土壤電阻率較低、接地裝置面積很大的情況下,雖然接地電阻值可以達成規定,但假如接地裝置設計不合理,發生大電流入地故障時,地表就也許出現較大的電位梯度,從而產生很大的接觸電壓,危及運營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假如接地裝置設計合理,使得地表電位均勻,那么當電流流經接地極時,雖然引起了接21、地極電位的升高,但是由于整個接地裝置表面電位差不大,不會產生過大的跨步電壓和接觸電壓,也就避免事故的發生。6.6 光伏場區防雷接地具體措施 光伏場區方陣設備重要有40個子方陣、40臺箱式逆變器以及40臺箱式變電站。設備較多,占地面積較大。40個子方陣形狀各異,極不規則。同時,區域內的土壤電阻率差異較大,為此我們的設計對子方陣采用不等間距布置的原理。 接地裝置一般式采用等間距布置,即接地導體之間的間距基本相等 而不等間距布置接地裝置的原理是考慮到接地裝置對中間部分導體的屏蔽性,接地導體的布置應是中間稀,往接地裝置四周則應布置得比中間部分密些,使所有接地導體得到充足運用,等間距布置的接地裝置和不等22、問距布置得接地裝置如圖1所示a b 圖1 等間距布置(a)和不等間距布置(b)的接地裝置 1、采用不等間距布置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充足運用接地導體等間距布置的接地裝置中每段導體的泄露電流密度數值相差很大,邊沿導體的泄露電流密度大約是中間導體的四倍左右(有時能達成十幾倍):而不等間距布置的接地裝置中,增大了中間導體的泄露電流密度分布,相應減少了邊沿導體的泄露電流密度分布,使得每段導體的泄露電流密度分布比較均勻,邊沿導體的泄露電流密度與中間導體數值相差不大。 因此,不等間距布置均壓導體可以使每段導體得到充足的運用,因此,采用不等間距布置后,各導體的電流分布均勻,能有效改善電位分布,減少接觸電23、壓和跨步電壓; (2)均勻地表面的電位分布,提高安全水平; 按等間距布置的接地裝置,地表面電位分布很不均勻,采用不等間距布置的接地裝置可均勻土壤表面的電位分布,減少表接觸電壓,提高安全水平。采用等間距布置水平接地裝置后,邊角網孔比中間網孔電位低很多,而邊角網孔則高于中心網孔電位。如使用相同量的接地體材料,采用不等間距布置時,最大與最小網孔電位值相差很小,因此采用不等間距布置的接地裝置能均勻地表面的電位分布,使各網孔電位大體相同。 (3)采用不等間距布置能節約接地材料 從前面的分析可知,在采用相同接地導體數日時,采用不等間距布置的接地裝置的接觸電壓明顯低于采用等間距布置的接地裝置,因此在采用同樣24、的安全指標時,采用不等間距布置時可以減少接地裝置的導體數,采用不等間距能減少一定的材料。 (4)根據相關規范及技術文獻的規定,光伏方陣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和工程項目所在地石林的地形和地貌,光伏電站依勢而建,我們對表面的土壤進行了測試,我們取一中間值土壤電阻率取5000m。 本方案設計光伏方陣地網為:采用505mm熱鍍鋅角鋼和404mm熱鍍鋅扁鋼在光伏場區內每十個光伏方陣沿光伏方陣的邊界根據地形布置形成一個環形接地裝置,相鄰光伏方陣接地裝置之間采用404mm熱鍍鋅扁鋼等電位連接,連接不少于2處。水平接地體在安裝過程中如遇巨石、光伏方陣基礎可繞行或將水平接地體置于巨石、基礎之下。25、 光伏方陣內部每排光伏支架之間采用-40x4熱鍍鋅扁鋼連接,前后排光伏支架首位相連,連接不少于2處。最后將全站光伏方陣接地裝置并聯為一個整體閉合型地網,在交叉處采用50502500熱鍍鋅角鋼作為垂直接地體。垂直接地體在光伏方陣的環形水平接地體上每隔5米距離設立一個。 逆變器及箱式變電站接地裝置采用505mm熱鍍鋅扁鋼與光伏方陣接地裝置可靠連接,連接不少于2處。單個光伏陣列防雷接地材料清單序號名稱型號單位數量1水平接地體505熱鍍鋅扁鋼M457.52連接扁鐵404熱鍍鋅扁鋼M5583垂直接地體5052500熱鍍鋅角鋼根704接地模塊TJ-MK塊105離子接地極LJD-1000根86.7 光伏場區26、環形閉合地網的接地電阻計算 1、復合接地體的接地電阻為: 土壤電阻率 (5000m)(中間值)S 環形地網的面積 2、接地模塊的接地電阻計算: (1)單塊接地模塊的接地電阻: a:接地模塊的長500mm b: 接地模塊的寬400mm:土壤電阻率,取5000.m (2)10接地模塊的接地電阻:10塊接地模塊并聯接地電阻 :單塊接地模塊的接地電阻 ():多塊接地模塊的數目 (10塊):多塊接地模塊的運用系數 (取0.75) 3、垂直接地極的接地電阻: (1)單根垂直接地體的接地電阻按下式計算如下:式中: 原地層的電阻率5000m 垂直接地體長度2.5md 角鋼的等效直徑 0.03m (2)70根垂27、直接地體并聯接地電阻式中:為單根垂直接地體的電阻值n 為接地體的根數 取70根 為多根接地體共用時的運用系數 取0.75 環形地網、垂直接地極,離子接地極及接地模塊并聯后的接地電阻計算如下: 經計算,以水平接地體為主垂直接地體為輔且邊沿閉合(所用606的熱鍍鋅扁鋼, L5052500熱鍍鋅角鋼數量為70根、接地模塊10塊、離子接地極8套/米)的并聯后的理論接地電阻為3.5,滿足設計規定。第七章 施工方法1、光伏方陣接地裝置的水平接地線采用-50x5熱鍍鋅扁鋼,連接支架之間的接地線采用-40x4熱鍍鋅扁鋼,垂直接地極規格采用接地極(各投標人可根據各自方案選擇接地極的規格及形式)。2、接地裝置各交28、叉點均應可靠焊接,不得有虛焊、假焊現象。焊接處應采用涂防腐漆或瀝青等防腐蝕措施。采用搭焊接時,其搭接長度應為扁鋼寬度的2倍或圓鋼直徑的6倍。接地體搭接、焊接前徹底去銹。接頭處作嚴格防腐解決。接地引線地面上、下各40cm的范圍內不得有焊接頭。焊接應平整無間斷,不應有凹凸、夾渣、氣孔、未焊透及咬邊等缺陷。所有焊縫均需涂刷防腐漆或瀝青漆作防腐解決。3、光伏方陣、逆變器及箱變接地裝置采用水平接地體為主,以垂直接地極為輔組成復合接地裝置。外緣各角應做成圓弧形,圓弧的半徑宜大于均壓帶間距的一半。水平接地體和垂直接地體頂部的埋設深度距離地面不小于0.8m。垂直接地極深度不應小于2.5m。局部碰到巖石處,以挖29、到巖石為止且垂直接地極深度不應小于1.0m。4、水平接地溝槽開挖好后,要進行驗收,合格后,鋪入水平接地體,打入垂直接地極,然后進行可靠的焊接。土方開挖與回填由本協議的施工單位負責,焊接處應采用涂瀝青等防腐蝕措施。在水平接地體、黏土敷設好之后,剩余的敷設溝內需要回填的部分,要用篩過的細土分層夯實,回填不得用大石塊、碎石或建筑垃圾等雜物。5、每個方陣接地裝置施工完畢后應互相連接,并測試接地電阻。6、施工中發現地下有異物要及時報告安全負責人決定施工方法。如發現有損傷地下電纜情況要立即停止工作。7、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滿足規程規定,盡也許使電氣設備所在地點附近對地電壓分布均勻。8、鋼30、材選用優質產品,所有鋼材均選用熱鍍鋅。9、所有連接體及焊縫回填土前應經建設方指定的人員檢查合格后方可填土,在填土前要對隱蔽工程進行拍照。10、接地裝置絡及接地裝置壽命為25年。11、水平接地溝槽開挖好后,鋪入水平接地體,打入垂直接地極,然后進行可靠的焊接。12、接地裝置應符合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DL/T621-1997)的有關規定,所有不帶電運營的金屬物體,如電氣設備的底座和外殼,金屬構架和鋼筋混凝土構架,金屬圍欄和靠近帶電部分的金屬門框,電纜外皮和電線電纜穿線鋼管等均應接地。除另有規定外,對電纜外皮和穿線鋼管應做到兩端接地。13、離子接地極采用垂直方式埋設,深度為1m。連接方式為焊接,焊接規31、定如以上所述。14、接地裝置在施工時,水平接地體在安裝過程中如遇巨石、光伏方陣基礎可繞行或將水平接地體置于巨石、基礎之下。如若接地裝置在施工后,根據現場情況的變化,方陣接地電阻不能達成4以下(由于地形的復雜性和不可擬定性導致接地電阻值達不到設計規定值)可考慮增長以下措施使其接地電阻值達成設計標準4以下: 1、換土 根據公式計算: Rn 任意形狀邊沿閉合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 Re 等值(即等面積、等水平接地極總長度)方形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 S 接地裝置的總面積,m2 d 水平接地極的直徑或等效直徑,m; h 水平接地極的埋設深度,m; L0 接地裝置的外緣邊線總長度,m; L 水平接地極的32、總長度,m 經計算后得出: Rn=3.24.M4 符合設計標準。換土的同時也可使用降阻劑敷設在水平接地體與垂直接地體中,再進行回填的方式,但此方法造價略高于單純換土方法。 2、打深井加長垂直接地極長度以減少接地電阻采用深井式垂直伸長接地裝置是在水平地網的基礎上向大地縱深尋求擴大地網面積。在垂直方向加大地網尺寸,與水平地網相連,形成立體地網。此種方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地中深層接地電阻穩定,不受季節變化;(2)散流能力強,特別是對高頻雷電流作用明顯; (3)垂直接地極不易氧化。 根據等效半球體接地電阻計算法: 式中:R為所求地網設計接地電阻值;為土壤電阻率; r為深井深度 在已知土壤電阻率533、000.m時,要將接地電阻減少至4(歐姆),則,即:理論上在r199米的范圍外打多口深度為199米的深井并安裝接地體和加灌降阻劑,可將接地電阻降至4。事實上,在通過上述措施之后,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早已大大減少,大地深層的土壤電阻率也比大地表面低,所以遠不需打如此深的深井,即可將接地電阻降至4。如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值達不到設計,則在接地裝置邊沿外(距離大于深井深度)打深井用于降阻,每口井內安裝離子接地極、加灌降阻劑, 深井深度和離子接地極數量根據現場地下土壤電阻率擬定。第八章 工期及資源配置1、施工工期安排:方陣區接地施工開始于2023年5月1日,結束于2023年5月25日。2、 資源配置:根據工期及施工強度需要,初步擬定施工人員配置為40人。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