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床表層以下路堤填筑連續壓實試驗段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13707
2023-07-20
16頁
159.40KB
1、新建鐵路xx鐵路客運專線(xx段)站前工程TJ-10標段基床表層以下路堤填筑連續壓實試驗段施工方案編制:審核:批準:目 錄1、工程概述11.1、工程概況11.2、設計概況11.3、編制依據11.4、試驗段的設置21.5、試驗段的試驗目的和內容22、施工計劃及組織安排42.1、施工計劃42.2、組織機構42.3、試驗段施工準備42.4、填料制備52.5、填料要求53、主要施工方案53.1、施工工藝流程53.2、路基試驗段的施工準備74、施工方法及措施84.1、測量放樣84.2、基底沉降板的埋設84.3、卸土控制84.4、攤鋪整平94.5、灑水晾曬94.6、路基碾壓94.7、壓實檢測94.8、續壓2、檢測104.9、數據分析104.10、后續試驗104.11、數據采集104.12、數據整理分析104.13、兩側區域填料的相關試驗數據確定105、主要施工機械設置配置116、關鍵工序及質量控制116.1、試驗成果書116.2、試驗段注意事項116.3、質量保證措施127、安全及環保要求157.1、建立安全保證體系157.2、分析安全難點, 確保安全管理重點157.3、安全管理措施15基床表層以下路堤填筑連續壓實試驗段施工方案為確保路堤填筑質量,為后續施工提供可靠的施工工藝參數,確定適合本地區填料施工的最佳方案,指導以后大面積路堤填筑施工,特編制本試驗段方案。1、工程概述1.1、工程概況xx大橋3、工程局xx客專xx段TJ-10標二工區起止里程為DK592+400DK605+320.95,正線全長12.92km。其中,路基為6.056 km,分別為區間路基DK592+840DK593+917.83段1.077km,DK597+738.46DK600+213.5段2.475km,DK600+271.7DK601+608.3段1.336km,DK601+648.1DK602+815.5段1.167km。1.2、設計概況本工區路基主要為路堤填筑施工,長度為6.055km。基床厚度為2.7m,上部設置砼基床,頂寬8.9m,基床依次為0.5m厚的C35砼,0.98m厚的C20砼,0.67m厚摻5%4、水泥級配碎石,0.55m厚的A、B組土基床底層,基床以下填筑A、B、C組土。本工區路基屬于季節性凍土帶,最大凍深為1.48m。地質條件以粉土、粉質黏土安山巖為主,地質承載力較好,路基基底采用換填處理措施。路基標準斷面如下圖1所示。圖1 路基標準斷面圖1.3、編制依據(1)鐵路路基填筑工程連續壓實控制技術規程(TB10108-20XX);(2)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1-20XX);(3)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XX241號);(4)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XX (5)設計文件及20XX路聯設計連續單1.4、試驗段的設置根據本工區目前5、取土場、現有交通、水電情況等綜合分析比較,擬將DK601+303.47DK601+541.68段路基作為基床表層以下路堤填筑連續壓實試驗段,全長238.21m,計劃填筑3層,施工時間為20XX年6月10日-20XX年6月15日。1.5、試驗段的試驗目的和內容1.5.1、試驗目的確定相同壓實機械,在同類填料的前提下,分不同厚度進行碾壓,確定施工過程中填料含水率的控制范圍、適宜的松鋪厚度、碾壓遍數及施工工藝、施工組織、施工機械,在達到各項設計要求的同時,選定最佳的機械配套和施工組織,從而指導下步路堤填筑施工。在延用傳統路基檢測工藝保證路基施工質量的同時,為避免常規路基檢測的費時費力,在路基連續壓實6、施工各部位的全寬度內進行工藝實驗,在原有的常規填筑工藝基礎上,確定合理的VCV目標值和壓實遍數,針對不同填料類型、填層高度、壓實機械及不同工況對VCV值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摸索總結,并不斷進行目標值調整,最大程度優化路基填筑的高效性和經濟性,同時保證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1.5.2、試驗范圍本次試驗包含基床以下路堤及基底換填本體核心區域和兩側區域施工工藝(含檢測手段)。試驗段核心區及兩側填料,試驗室進行有代表性取樣,并進行天然兩側密實度、含水量、顆粒分析、有機質含量和重型擊實試驗,確定出土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通過上述實驗確定填料分類,再確定填料安排。1.5.3、試驗內容第一步:確認松鋪厚7、度、碾壓遍數(固定壓路機YZ222)本試驗段填料虛鋪厚度采用35cm、40cm兩種進行工藝試驗,壓路機行進速度為2km/h。碾壓時,采用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方式,最后靜壓收光。擬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2遍,弱振1遍(檢測),靜壓1遍作為一次組合碾壓;以后每次組合增加強振1遍;直至滿足要求為止。每一次組合碾壓后按規范要求進行取樣測試,檢測項目具體詳見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壓實標準、基床底層壓實標準。 根據試驗結果,確定合理的松鋪厚度h和碾壓遍數N。第二步:試驗壓路機行進速度在第一步得到的合理松鋪厚度h的基礎上,壓路機以3km/h、 4km/h按第一步確定的合理的次序和遍數進行碾壓,測試不同行進速8、度碾壓后的地基系數K30,根據試驗結果提出合理的、經濟可行的壓路機行進速度。第三步:連續壓實的相關系數在三種壓實狀態區域內分別選取常規檢測點位,按照現行標準要求進行常規指標檢測,取得常規指標與振動壓實值的檢測數據,然后確定相關系數,形成校驗報告并指導施工段質量控制。試驗段內容如下表1所示。表1 路堤填筑試驗段試驗內容機械類型壓路機速度松鋪厚度填層壓實方法及檢測試驗碾壓不檢測每碾壓1遍按規定項目和頻次檢測22T2 km/h35cm1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n遍弱振檢測1遍,靜壓收光1遍3km/h35cm1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n遍弱振檢測1遍,靜壓收光1遍4km/h35cm1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9、n遍弱振檢測1遍,靜壓收光1遍2 km/h40cm2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n遍弱振檢測1遍,靜壓收光1遍3 km/h40cm2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n遍弱振檢測1遍,靜壓收光1遍4km/h40cm2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n遍弱振檢測1遍,靜壓收光1遍調整速度調整層厚3靜壓1遍,弱振2遍強振n遍弱振檢測1遍,靜壓收光1遍合適速度合適層厚4合適碾壓遍數,確定同種填料情況下,連續壓實的相關系數5與核心區不同填料的兩側區域按照1-4層試驗通過以上試驗選擇:(1)核心和兩側填料的合適的施工含水率(2) 核心和兩側填料合適的松鋪厚度(松鋪系數)(3)合適的壓實機械和走行速度(4) 核心和兩側填料合適的壓實10、遍數(5)合理的上料、攤鋪、平整、碾壓機械組合(合適的填筑分段長度)(6) 核心和兩側填料連續壓實試驗的相關系數(7)科學的施工組織2、施工計劃及組織安排2.1、施工計劃本工區試驗段擬計劃于20XX年6月10日開始施工,20XX年6月15日結束,試驗段施工完成3天后,提交試驗段總結報告。2.2、組織機構按照標準化管理要求本區段路基施工由路基架子隊負責施工。組織機構及人員分工如下所示。表2 組織機構及人員分工表序號組織機構負責人工作職責1工區經理胡云豐負責路基填筑施工的全面統籌安排和管理工作2技術負責人于文濤負責路基填筑施工的全面技術指導3主管工程師劉旭負責制定路基填筑連續壓實控制技術施工方案,11、現場進行技術指導,負責記錄施工過程各項參數4質量部曹輝負責路基填筑過程的質量控制和質量檢驗5安全部劉家秋負責現場施工安全防護,確保路基填筑過程機械、人員安全生產6物資設備部孫寶斌負責路基填筑所需的所有材料及時送樣和正常供應,負責機械設備及時到位和正常使用7試驗室薄慶偉負責路基填筑的各類試驗和檢測工作8測量班王磊負責路基填筑施工放樣及沉降觀測等相關工作架子隊設隊長1名,技術負責人1名,現場領工員2名,技術員2名,質量員1名,安全員1名,試驗員2名,測量員2名,材料員1名,工班長2名。其他人員共20名。2.3、試驗段施工準備本工區路基用于路基本體核心區域和兩側區域填筑所用填料均經試驗室抽樣自檢,并12、由監理工程師平行檢測合格。同時填料膨脹性已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均滿足要求。2.4、填料制備新民市梁山鎮周坨子采石場:自由膨脹率0%,蒙脫石含量6.27%;陽離子交換量105.6mmol/kg,用于核心區域填筑。宋家采石場:自由膨脹率29%,蒙脫石含量27.35%,陽離子交換量500.5mmol/kg,用于兩側區域填筑。2.5、填料要求(1)路堤基床底層以下路堤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75mm。(2)路堤基床底層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60mm。3、主要施工方案3.1、施工工藝流程3.1.1、路基填筑按照“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進行施工:如下圖2所示。準備階段竣工驗收階段施工階段碾壓區段平整區段填13、土區段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整平灑水晾曬碾壓夯實路基整修檢驗簽證檢測區段圖2 “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工藝流程圖3.1.2、路基連續壓實相關性校驗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圖3 路基連續壓實相關性校驗工藝流程圖3.1.3、連續壓實過程控制工藝流程。如圖4所示。圖4 連續壓實過程控制工藝流程3.2、路基試驗段的施工準備3.2.1、測量工作根據設計院的交樁資料進行施工復測,恢復線路中心樁位,加密水準點,測量路基橫斷面,放出征地線邊樁。填前碾壓完成并經驗收達規定的壓實度后,對換填基底和路基坡腳線進行斷面測量,以確定填方工程數量并作為計量支付的依據。測量結果經監理工程師復核簽字認可即可測設路基坡腳14、線及中線。3.2.2、填料選擇和室內實驗試驗段路基路堤以下換填層核心區域選擇級配不好的含土細角礫B組料,兩側區域選擇路塹段經過加工的A、B組料,顆粒粒徑不得大于60mm;試驗段填筑土方在取土場進行取樣后,分別進行顆粒篩分、 標準擊實等試驗,試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20XX)規定進行試驗。3.2.3、技術管理準備本試驗段成立以總工為首的技術管理梯隊,組織各技術管理人員進行圖紙、設計說明、路基施工規范質量驗收標準、試驗規范和標準、設計規范、安全、環保等相關規范規定的學習和交流。做到能以一個具體的施工技術指導施工作業,能有效組織技術資料數據匯總,做出具有實質性的技術參數,以更15、好地指導今后的施工。3.2.4、試驗準備3.2.4.1、明確試驗方法,配備試驗儀器和專業人員,專職試驗員對路基檢測工藝熟知。3.2.4.2、質量檢測質量控制采用“定人、定位”的原則進行檢測,“定人”指的是同一種檢測方法始終由同一試驗員進行操作;“定位”指的是檢測點位相對固定。質量檢測在本試驗段中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加強施工過程控制,在工藝試驗的各階段進行質量檢測,確保工程質量;二是為了掌握各種試驗工藝與檢測方法之間的關系。3.2.5、施工準備試驗段范圍內便道已貫通,包括填料運輸道路均已完畢。在路基兩側設置臨時排水溝,按試驗方案配備作業人員及機械設備。經培訓符合要求后,人員方可上崗;機械設備經檢16、查驗收后,方可進場作業。根據本標段作業要求,施工人員和機械提前進場,配置相應的人員與機械。4、施工方法及措施4.1、測量放樣施工時按圖紙要求進行現場放樣,放出路基中心線、核心區和兩側區域的邊界線、兩側坡腳線,每30m釘出邊線木樁,填料的攤鋪厚度根據車載方量以劃定網格和邊樁掛線的方式來控制。工程技術人員、測量人員共同在各橫斷面處,按中線、設計左右邊線處用水準儀分別在填土前、精平后、壓實后測量填土標高,并在邊樁上標示出填土高度,拉線用以控制填筑厚度。4.2、基底沉降板的埋設為隨時掌握基底的穩定情況,按設計要求的里程部位及時設置沉降板,沉降板埋設時先將地面平整,并鋪設10cm的中粗砂,然后將沉降板放17、入,保證沉降板底板的水平及測桿的垂直,套上套管,施工時注意保護沉降觀測設備,在沉降觀測設備1m范圍內采用小型打夯機分層夯實。當填筑高度小于2m時,每兩天進行觀測一次,超過2m后,每天進行觀測,在沉降速率較大時,還應加密觀測。4.3、卸土控制為便于比較,路基試驗段第一層松鋪按35cm、第二層松鋪按40cm、第三層根據前兩層試驗參數進行調整松鋪厚度,保證壓實厚度最接近30cm。填土區段內按照網格法布料,縱向網格線間距不得大于10m。網格線間距根據運料車的車容量計算確定,采取單車一格卸料(如圖5)。布料網格面積=每車運量攤鋪厚度。卸土布料必須有專人指揮,確保卸料均勻,便于攤鋪、平整,用以控制推土機作18、業厚度。路基本體核心區域填料與兩側AB料同時進行填筑。圖5 網格法布料示意圖4.4、攤鋪整平路堤按橫斷面全寬、縱向水平分層填筑。按核心區域和兩側區域分界線從路堤兩側向中間填土。首先采用推土機進行初平,再用平地機進行精細平整,從而保證每一層的平整度及厚度均勻,掛線控制松鋪厚度。初步整平后,按分層松鋪厚度要求檢查填料的松鋪厚度,必要時應進行補料或減料。要求每一層填筑時須形成4%的人字形橫坡。精平后,由工程技術人員、測量人員共同在各橫斷面處,按中線、設計左右邊線處用水準儀測量松鋪頂面標高,確定實際松鋪厚度。4.5、灑水晾曬填筑過程中,應隨時檢測填料含水率、松鋪厚度等相關試驗系數并做好記錄,及時調整填19、料的含水率。試驗人員現場進行填料含水率檢測,如小于最佳含水率,則適當灑水,如大于最佳含水率,則適當晾曬,確保填料在最佳含水率的2%范圍內。4.6、路基碾壓當松鋪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時開始碾壓。碾壓采用22t壓路機,壓實寬度為2170mm。碾壓遍數按下表進行,相鄰輪跡重疊不大于0.1m,相鄰兩區段縱向重疊不小于2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m,以保證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的均勻性。試驗段壓實狀態分區如下表3所示。表3 試驗段壓實狀態分區區域壓實度壓實狀態碾壓遍數AB組料80%輕度密實靜壓1遍,弱振2遍80%90%中度密實強振2遍95%重度密實強振n遍,靜壓1遍4.7、壓實檢測初壓結束后,20、進行壓實指標檢測。以壓實度K為主控指標,K30作為填土高度0.9m時檢測指標。同時,由工程技術人員、測量人員共同在各橫斷面處,按中線、設計左右邊線處用水準儀測量壓實后頂面標高,確定實際壓實厚度。(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1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每100m每填高約90cm采用K30抽樣檢驗地基系數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4.8、續壓檢測對試驗段路基進行續壓續檢,每強振二遍檢測一次,檢測方法同前。并認真記錄松鋪厚度、壓實厚度、碾壓次數、壓實質量等相關數據。4.9、數據分析詳細記錄填料類別、含水量21、機械種類、碾壓遍數、行駛速度、攤鋪厚度、不同壓實遍數后的壓實厚度及對應試驗數據。以EXCEL表格形式,對松鋪厚度及壓實厚度、碾壓遍數及強振遍數、含水率及試驗數據進行對應記錄,同時繪制關系圖。4.10、后續試驗第二層按松鋪厚度40cm施工,試驗方案同上。第三層根據松鋪系數、結合試驗參數,確定松鋪厚度,試驗方案同上,試驗檢測增加K30,進行三項指標控制。4.11、數據采集在確定了松鋪厚度、碾壓遍數和壓路機的行走速度之后,用連續壓實設備進行數據采集。輕度區:場地準備工作完成后,使用弱振檢測。壓路機應保持固定時速進行平碾,不得倒車。時速宜控制在2km/h,不應大于4km/h。然后根據振動壓實曲線,在22、曲線變化平緩的位置選1個點(原則上是每隔10m范圍取一點),每個壓實區選6個點,選取該點進行K30測試;每個點K30做1次;試驗嚴格按相關規程操作,應等待每一級加載穩定后方可進行下一級加載;同時做好所取點的VCV值記錄;中度區和重度區,同樣遵循上述流程進行取點,然后對所取的6個點進行K30測試,并做好試驗記錄;4.12、數據整理分析數據分析處理的步驟的要求如下:對檢測數據進行篩選,剔除掉異常數據后,將每個檢測點的VCV與K30檢測數據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相關性分析,如相關系數大于0.7,則相關性成立。然后根據施工質量驗收標準中規定的壓實指標最小值計算所對應的振動壓實值,即得到在這一填料類型和施工23、條件下,連續壓實檢測的控制指標VCV值。4.13、兩側區域填料的相關試驗數據確定對于非同種料源的兩側區域填料,按照1-3層的試驗流程重新確定兩側區域的碾壓遍數、松鋪厚度。5、主要施工機械設置配置試驗段主要施工機械配置如下表4所示。表4 主要機械設備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機械性能備注1挖掘機PC2102臺良好挖、裝、拌2挖掘機日立2003臺良好挖、裝、拌3推土機1404臺良好初平、穩壓4壓路機22t3臺良好碾壓5平地機PY190C3臺良好攤鋪整平6自卸汽車20T20輛良好運輸7連續壓實設備3套良好過程檢測8電子水準儀DINI121臺良好9水準尺2m銦瓦尺2把良好10鋼 尺50m2把良好124、1數顯鼓風干燥箱HG-1011臺良好12灌砂筒2002套良好13動態變形模量測定儀GTJ-Evd1臺良好14電動擊實儀JZ-2D1臺良好15平板載荷測試儀K-302臺良好16電子秤ACS-30-JZ2臺良好17電子天平TD200021臺良好18小型振動夯5臺良好6、關鍵工序及質量控制6.1、試驗成果書施工完成3日內,完成數據分析,確定經濟、合理、成熟的施工工藝,完善試驗成果書,報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本管段基床表層以下填料填筑按此方案實施。6.2、試驗段注意事項6.2.1、路基填筑嚴格采用方格網控制填料量,在施工攤鋪過程中要保證填料的均勻性和壓實質量。6.2.2、技術員全過程旁站,做好施工記錄25、,為試驗總結提供第一手資料。6.2.3、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圍內土方采用人工攤平及小型機具碾壓,不得采用大型機械推土及碾壓,并配備專人負責,以確保元器件不受損壞。6.2.4、核心區域和兩側區域分界線要明確,壓實順序應按先兩側后中間,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最后靜壓收光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6.2.5、通過相關性校驗試驗,確定連續壓實振動目標值VCV;6.2.6、以目標值為依據進行路基連續壓實過程控制,在任意單位區域壓實程度達到目標值前后分別進行常規檢測K30試驗進行驗證;6.2.7、經驗證路基壓實合格后,輔以常規檢測K;6.2.8、因壓實機械、填層厚度、填料類型、含水量變化等原因,可能會造成目標值V26、CV的變化,所以將隨時進行VCV調整以便最大程度符合現場實際。6.2.9、根據不同工況下調整后的目標值指導路基填筑施工,使施工過程高效、經濟。6.3、質量保證措施6.3.1、質量保證制度(1)堅持質量標準,進行質量策劃堅持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和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對路基施工的要求,嚴格執行設計文件,認真落實“試驗先行,樣板引路”,進行工藝試驗,取得可行性成果后,有序展開大面積施工,確保施工質量,避免盲目施工。對參與試驗段管理、施工人員加強質量意識教育,把質量控制放在工作的首位。制定合理的施工生產計劃,確保施工過程處于受控狀態。路堤填筑壓實質量及檢驗標準如下表5、表6、表7、27、表8所示。表5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壓實質量及檢驗標準指標壓實標準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壓實系數K0.920.92地基系數K30(Mpa/m)110130表6基床以下路堤頂面壓實寬度、橫坡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頂面路基壓實寬度不小于設計寬度沿線路縱向每100m各抽樣檢驗3個斷面尺量2頂面橫坡0.3%坡度尺量表7 基床底層壓實標準指標壓實標準化學改良土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地基系數K30(Mpa/m)130150動態變形模量Evd(MPa)4040壓實系數K0.950.950.957d飽和無側限抗壓強度qu(KPa)350(550)表28、8基床底層厚度、頂面寬度、頂面橫坡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厚度3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尺量2頂面寬度不小于設計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尺量3頂面橫坡0.3%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個斷面坡度尺量(2)建立內部質量“三檢”制度建立“項目架子隊、試驗室、工班作業層”三級質量檢查制度,項目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質量檢查由主要領導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參加,外業檢測、內業檢查分別進行。路基架子隊設立專職質檢人員,對施工過程的質量實施檢查控制,做好隱蔽工程的自檢工作。質量驗收,嚴格采取“自檢、互檢、交接檢”的三檢制度,“三檢”29、合格后,報請監理工程師驗收。加強與建設、監理、設計單位的密切配合,服從質量監督和建設、監理單位對工程質量的檢查。嚴格執行隱蔽工程檢查制度,對監理工程師和建設單位代表進行的隨時抽查和重點檢查提供必要的檢查條件,對檢查提出的質量問題,必須及時采取有效可靠地措施進行返工或返修。(3)堅持圖紙審核、技術交底制度施工前,由項目部工程部組織參加試驗段施工的有關技術、質量管理人員認真熟悉審核圖紙,領會設計意圖,確保施工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根據試驗段試驗方案,編制可操作的技術交底書,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4)建立測量制度加強測量復核制,測量人員必須進行換手測量復核。架子隊成立沉降觀測組,堅持對試驗段內基底沉30、降情況進行跟蹤量測,對數據進行詳細分析,以數據指導施工進度,對路基施工進行動態施工管理。(5)建立教育、培訓、持證上崗制度組織參加本工程施工的全體工作人員學習施工規范、規則、規定和驗標,要求所有參建員工理解工程特點,熟悉施工的程序和質量要求,了解并掌握易產生質量隱患的重要工序及重要環節,定期安排技術培訓,并進行技術考核。特殊工種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執行持證上崗率100%的制度。就施工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材料、新工藝及時組織參戰人員學習,保證工程質量。6.3.2、質量保證措施進行路基試驗段施工前,項目部成立了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總工、副經理為副組長的質量管理小組。(1)充分準備:預測一切不利因31、素,充分做好勞動力、物資、機械、設備的進場,確保通過較好的準備工作,保證施工有序進行。(2)制定專項技術交底:因地制宜,根據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要求,結合現場地形、架子隊人員等具體情況,編制具體操作、實施性強的施工技術交底。(3)確定料源:路基施工填料是關鍵。按照設計對路基填料的特殊要求,對沿線路基填料進行調查,進行試驗比對分析。從填料的質量、運輸道路以及經濟性三方面綜合考慮,確定符合要求的取土場。經對選定的取土場土源進行土質取樣、篩分檢測,確定其質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4)加強檢測:以檢測為控制主線,貫穿施工全過程,以科學的檢驗檢測手段獲得真實可靠數據,全面指導施工。(5)開展標32、準化作業,嚴格執行規范要求。7、安全及環保要求7.1、建立安全保證體系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由工程技術、安全質量、設備物資和基層專職安全員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員組成安全保證體系,領導和組織實施安全工作。7.2、分析安全難點, 確保安全管理重點施工機械的使用嚴格按照機械操作規程的有關規定執行,并持證上崗,無關人員嚴禁使用。7.3、安全管理措施7.3.1、制定施工現場各類施工機械和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及安全防護標準等。7.3.2、建立嚴格的安全教育制度,堅持入場教育、堅持每周按班組召開安全工作教育會議,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安全考核,增強安全意識,避免違章指揮。使安全工作落實到每個作業人員。7.3.3、編制安33、全技術交底書,購置必備安全防護用品及設施。7.3.4、強化安全法制觀念,嚴格執行安全技術交底制度,雙方認可,堅持特殊工種持安全操作證上崗制度等。7.3.5、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安全考核,增強安全意識,避免違章指揮。7.3.6、進入作業區必須按標準戴好安全帽,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在便道入口處設有車輛出入牌,以提醒過往行人及車輛。7.3.7、推土機、挖掘機、自卸汽車、壓路機等大型機械駕駛員,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在邊坡、邊溝、高填方段作業時,應與邊緣保持一定的距離7.3.8、各機械在同一作業面施工,前后兩種機械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機械夜間進行作業時,施工段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7.3.9、各種機械、器具必須有輪有罩、有套有軸、防護裝置齊全、良好,嚴禁超負荷或帶病運轉。7.3.10、嚴禁對運行中的機械設備進行修理或保養工作。7.3.11、加強現場施工管理,每道工序應做到現場落實,加快施工進展,做到工完場地清,不留尾巴。7.3.12、所有施工標牌擺放、標識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