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 學生宿舍樓、 圍墻工程大梁模板專項施工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714707
2023-07-20
23頁
202.24KB
1、目 錄一、 工程概況2二、 編制依據2三、 施工前準備2( 一) 、 材料2( 二) 、 施工條件3四、 施工工藝3( 一) 、 構造做法( 詳見第6頁的模板設計一覽表) 3( 二) 、 施工工藝4( 三) 、 質量標準7( 四) 、 模板拆除質量應符合的規定8五、 支模監測8六、 梁板支模計算書9 大梁模板專項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況工程名稱: 教學、 學生宿舍樓、 圍墻工程工程內容: 地下1層, 地上8層、 建筑面積: 23161平方米; 二、 編制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 ( ) ;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 JGJ162- ) ; 木結構設計規范GB5002、05- ;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 ) 建筑施工手冊( 第三版)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建筑施工工藝標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廣州市建筑總公司編) ; 羊城科技專修學院教學樓工程建筑結構施工圖; 廣東省建設工程高支撐模板系統施工安全管理辦法粵建監字【1998】027號; 省、 市建委對高支模的有關規定; 三、 施工前準備( 一) 、 材料根據現有實際情況選擇高支模施工的使用材料如下1、 樓面模板、 梁側模和底模模板采用18mm厚夾板; 2、 梁底、 側模板的豎直枋木采用80mm80mm枋木; 3、 梁底托梁采用80mm80mm枋木或3.0厚48雙鋼管; 4、 樓面模板3、底采用80mm80mm枋木; 5、 梁、 樓面支頂采用3.0厚48鋼管腳手架、 可調式U型上托盤和可調式或固定底座; 6、 剪刀撐、 縱橫水平拉桿采用3.0厚48鋼管。鋼材采用Q235。 ( 二) 、 施工條件1、 模板涂刷脫模劑, 并分規格堆放, 根據圖紙要求, 放好軸線和模板邊線, 定好水平控制標高。2、 柱混凝土澆筑完畢。3、 根據模板方案、 圖紙要求和工藝標準, 向班組進行安全、 技術交底。4、 鋼管支撐地基應平整夯實, 并滿足承載力要求, 應有可靠的排水措施, 防止積水浸泡地基。5、 模板安裝前, 先檢查模板、 構配件質量, 不符質量標準的不得投入使用。四、 施工工藝( 一) 、 構4、造做法1、 5002500mm( 300*2500mm梁按此做法) 梁側模板豎枋間距300mm, 梁底橫枋間距300mm, 梁垂直方向對拉螺栓設4道, 對拉螺栓直徑14mm, 對拉螺栓垂直方向距離在梁底上分別為390mm、 780mm、 1170mm、 1560mm以及1950mm, 對拉螺栓水平方向距離600mm, 用孖鋼管作為橫楞, 用蝴蝶扣及對拉螺栓聯結。托梁采用3.0厚48雙鋼管, 托梁縱距450mm, 橫距為500mm, 鋼管立桿縱向間距450mm, 橫間距為500mm( 2支一排) , 立桿須與縱橫水平桿用鋼扣連接。鋼管底座墊80mm80mm孖枋木。2、 鋼管支頂底部用可調式底座或5、固定底座, 支頂上部用U型可調節螺桿調節支頂, 螺桿伸出長度不超過200mm。3、 縱橫水平拉桿設置在鋼管支頂底部上0.20m處縱橫設置水平拉桿, 用48鋼管拉結, 以后縱橫水平拉桿按不大于1500mm高設置一道; 當支模高度8米, 20米時, 在支架最頂步距一步水平拉桿中間加設一道水平拉桿; 水平桿端頭有混凝土梁、 柱的應與混凝土梁、 柱頂緊; 同時每隔兩步水平拉桿與柱抱箍。水平拉桿接長用扣件與立桿扣緊, 接口應錯開。為加強高支模的整體剛度, 在進行高支模施工時, 水平拉桿應與高支模范圍相鄰的以下一層的模板支頂作有效拉結, 要求拉結不少于兩榀門式架或兩根鋼管立桿。若鋼管立桿水平拉桿垂直方向位6、于框架梁位置, 必須與框架梁穩固頂緊。4、 縱、 橫向剪刀撐設置高支模支頂周邊和高支模范圍內縱橫每隔9.0米設置豎向剪刀撐, 剪刀撐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 用鋼管拉結, 斜桿與地面傾角為45 o60o, 并與地面頂緊, 剪刀撐與鋼管立桿有效連接。 5、 水平剪刀撐設置在豎向剪刀撐部位的頂部、 中部及掃地桿處設置水平剪刀撐。 (剪刀撐設置的具體位置詳圖示)6、 凡高支模范圍內邊梁模板安裝位置, 排柵應及時安裝, 以作為高支模搭設的操作平臺及安全護欄, 高度超過10米的要拉兜底安全網。在高支模頂架上端設置安全防護操作平臺, 施工操作平臺需采用18厚夾板鋪設; 高支模施工安全防護措技術采用鋼管塔設施工7、平臺。施工操作平臺需采用18厚夾板鋪設。7、 立桿基礎相應做法: 立桿基礎: 立桿支承于地下室底板面8、 砼澆筑時, 必須分層澆筑, 第層不得超過1000MM, 待一定時間收水后再進行上層澆筑。9、 由于本工程的高支模立桿支承于地下室底板面, 因此較安全。模板的設計: 500*2500mm梁( 300*2500mm的梁按此做法) 。1. 支頂材料間距采用3.0厚48鋼管支頂,縱向間距為450mm,橫向間距為500mm(2根一排);2. 主次龍骨規格、 間距梁底橫枋采用80mm*80mm枋木, 間距225mm, 托梁采用3.0厚48雙鋼管, 跨距450mm; 3. 梁側模豎肋規格材料梁側模板堅枋8、間距300mm, 采用80*80mm枋木, 對拉螺栓設5道, 直徑14mm, 水平方向距離600mm; 4. 模板材料、 規格梁側、 梁底模板18mm厚夾板5. 水平桿、 剪力撐設置( 采用48*3.0鋼管) 在鋼管支頂底部上0.20m處縱橫設置水平拉桿, 用48鋼管拉結, 以后縱橫水平拉桿每1500mm高設置一道; 當支模高度8米, 20米時, 在支架最頂步距一步水平拉桿中間加設一道水平拉桿; 水平拉桿端頭伸出扣件邊緣長度不應少于100, 水平拉桿端頭有混凝土梁、 柱的應與混凝土梁、 柱頂緊。在進行高支模施工時, 水平拉桿應分別與高支模范圍相鄰的各層梁板的模板支頂作有效拉結, 要求拉結不少于9、兩榀門式架( 或兩根鋼管立桿) 。6、 剪刀撐的設置( 采用483.0鋼管) 高支模支頂周邊和高支模范圍內縱橫每隔不大于9.0m設豎向剪刀撐, 剪刀撐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 用鋼管拉結, 斜桿與地面傾角為45 o60o, 并與地面頂緊, 剪刀撐與鋼管立桿有效連接。水平拉桿端頭有混凝土梁的應與混凝土梁頂緊。在( 鋼管支頂) 的豎向剪刀撐部位的頂部、 中間以及掃地桿處設置水平剪刀撐。( 二) 、 施工工藝1、 模板安裝(1) 先在樓面上彈出軸線、 梁位置線按施工方案標出立桿安裝位置, 然后在柱子上彈出軸線、 梁位置和水平線, 裝柱頭模板。( 2) 根據模板的施工圖架設支撐和木楞。支架排列要考慮設置施10、工通道。 (3)鋼管立桿須設置底座, 立桿垂直度容許偏差為全高不大于1/600及20mm, 上下層支柱應在同一豎向中心線上。各層支柱間的水平拉桿和剪刀撐與立柱要有效連接。 (4)通線調節鋼管立桿的高度, 將托梁找平, 架設托梁及梁底枋木。(5) 梁底模板: 按設計標高調整支柱的標高, 然后安裝梁底模板, 并拉線找平。當梁底板跨度大于及等于4m時, 跨中梁底處應按要求起拱, 起拱高度為梁跨度的1.5。主次梁交接時, 先主梁起拱, 后次梁起拱。 (6) 梁側模板: 先安裝梁底模板, 待安裝完鋼筋后再安裝梁側模板、 壓腳板( 枋) 、 斜撐、 對拉螺絲等。 (7)樓面模板鋪完后, 應認真檢查支撐是否11、牢固, 模板梁內、 板面應清掃干凈。模板應拼縫平整嚴密,拼縫位置下面必須要有次龍骨支撐并釘牢.拼縫處內貼膠帶,防止漏漿. (8)在混凝土板面安裝鋼管立桿時, 應對上部混凝土結構承載力強度的驗算, 然后安裝可調底座及鋼管立桿、 水平拉桿、 剪刀撐, 在混凝土面直接安裝可調底座時, 要在根部設置兩個方向的水平拉結桿, 以防止立桿根部移動。可調底座的調節螺桿伸出長度不超過200。(9)在樓層特別高的樓層層間安裝鋼管立桿時, 立桿要同時安裝水平拉桿、 剪刀撐, 并采用扣件與鋼管立桿扣牢。鋼管上部安裝的可調托座要牢固承托上部托梁。( 10) 高支模支頂周邊和高支模范圍內縱橫每隔不大于9.0m設豎向剪刀撐12、, 剪刀撐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 用鋼管拉結, 在縱橫向相鄰的兩豎向剪刀撐之間設置之字斜撐, 斜桿與地面傾角為4560o, 并與地面頂緊, 剪刀撐、 之字斜撐與鋼管立桿有效連接。水平拉桿端頭有混凝土梁、 柱的應與混凝土梁、 柱頂緊, 或者每隔兩步水平拉桿與柱抱箍。( 11) 在豎向剪刀撐部位的頂部、 中間以及掃地桿處設置水平剪刀撐。2、 模板拆除( 1) 模板拆除要求1) 模板拆除措施應經技術主管部門或負責人批準, 拆除模板的時間可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執行。2) 當混凝土未達到規定強度或已達到設計規定強度, 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設計荷載時, 必須經過13、計算和技術主管確認其強度能足夠承受此荷載后, 方可拆除。3) 拆模前應檢查所使用的工具有效和可靠, 扳手等工具必須裝入工具袋或系在身上, 并應檢查拆模場所范圍內的安全措施。4) 模板的拆除工作應設專人指揮。作業區應設置圍欄, 其內不得有其它工種作業, 并應設專人負責監護。拆下的模板、 零配件嚴禁拋拋擲。5) 拆模的順序和方法應該按模板的設計規定進行。當設計無規定事, 可采取先支的后拆、 后支的先拆、 先拆非承重模板、 后拆承重模板, 并應從上而下進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拋扔, 應按規定地點堆放。6) 多人同時操作時, 應明確分工、 統一信號或行動, 應具有足夠的操作面, 人員應站在安全處。7)14、 高處拆模板時, 應符合有關高處作業的規定。嚴禁使用大錘和撬棍, 操作層上臨時拆下的模板堆放不能超過3層。8) 在提前拆除互相搭連并涉及其它后拆模板的支撐時應補設臨時支撐。拆模時, 應逐快拆卸, 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9) 拆模如遇到中途停歇, 應將已拆松動、 懸空、 浮吊的模板或支架進行臨時支撐牢固或相互連接穩固。對活動部件必須一次拆除。10) 已拆除了模板的機構, 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涉及強度值后方可承受全部設計荷載。若在未達到設計強度之前, 需在結構上加置施工荷載時, 應另行核算, 強度不足時, 應加設臨時支撐。11) 遇6級或6級以上大風時, 應暫停室外的高處作業。雨后應先清掃施工現場積水15、, 方可進行工作。12) 拆除有洞口模板時, 應采取防止操作人員墜落的措施洞口模板拆除后, 應按國家現行標準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的有關規定及時進行防護。( 2) 支架立柱拆除1) 當拆除模板時, 應在其下面臨時搭設防護支架, 使所拆模板先落在臨時防護支架上。2) 當立柱的水平拉桿超出2層時, 應首先拆除2層以上的拉桿。當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桿時, 應和拆除立柱同時進行。3) 當拆除大于6m跨度的梁下立柱時, 應先從跨中開始, 對稱地分別向兩端拆除。拆除時, 嚴禁采用連梁底板向旁側一片拉倒的拆除方法。4) 對于多層樓板模板的立柱, 當上層及以上樓板正在澆筑混凝土時, 下層樓板立柱16、的拆除, 應根據下層樓板結構混凝土強度的實際情況。5) 拆除平臺、 樓板下的立柱時, 作業人員應站在安全處。6) 對已拆下的模板、 立柱及其它零配件應及時運到指定的地點。( 3) 普通模板拆除1) 拆除柱模板柱模板拆除應分別采用分散和分片2種方法。分散拆除的順序應為: 拆除拉桿或斜撐、 自上而下拆除柱楞或橫楞拆除豎楞, 自上而下拆除配件及模板、 運走分類堆放、 清理、 拔釘、 鋼模維修、 刷防銹油或脫模劑、 入庫備用。分片拆除順序應為: 拆除全部支撐系統、 自上而下拆除柱箍筋及橫楞拆掉柱角U形卡、 分2片或4片拆除模板、 原地清理、 刷防銹油或脫模劑、 分片運至新支模地點備用。 柱子拆下的模板17、及配件不得向地面拋擲。2) 拆除梁、 板模板梁、 板模板應先拆梁側, 在拆板底模, 最后拆除梁底模, 并應分段分片進行, 嚴禁成片撬落或成片拉拆。跨度大于8m的梁式結構, 應按設計規定的程序和方式從中心沿環圈對稱向外或從跨中對稱向兩邊均勻放松模板支架立柱。拆除時, 作業人員應站在安全的地方進行操作, 嚴禁站在已拆或松動的模板上進行作業。拆除模板時, 嚴禁用鐵棍或鐵錘亂砸, 已拆下的模板妥善傳遞或用繩鉤放置地面。嚴禁作業人員站在懸臂結構邊緣敲拆下面的底模。待分片、 分段的模板全部拆除后, 方允許將模板、 支架、 零配件等按指定地點運出堆放, 并進行拔釘、 清理、 整修、 刷防銹油或脫模劑, 入庫18、備用。( 三) 、 質量標準主控項目: 1. 安裝現澆結構的上層模板及其支撐時, 下層樓板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承載能力, 立柱應鋪設墊板。2涂刷模板隔離劑時, 不得沾污鋼筋和混凝土接槎處。3.鋼管、 配件應有產品說明書及出廠合格證。 4.有彎曲、 凹腔、 裂縫、 銹蝕嚴重和焊口斷裂的鋼管不得使用。一般項目: 1模板安裝的一般要求, 觀察檢查。 (1)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 在澆筑混凝土前, 木模板應澆水濕潤, 模板內無積水; (2)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 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 (3)澆筑混凝土前, 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干凈; 2模板應平整光潔, 19、不得產生影響混凝土表明質量的, 粗糙、 麻面。觀察檢查。3.本工程現澆鋼筋混凝土粱、 板, 起拱高度為跨度的1.5。水準儀、 拉線和尺量檢查4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 預留孔和預留洞均不得遺漏, 且應安裝牢固, 其偏差符合規定。尺量檢查。5.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偏差符合規定。經緯儀、 水準儀、 2m靠尺和塞尺、 拉線和尺量檢查。6.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中規定。一般項目預埋件、 預留孔偏差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mm)3預埋管、 預留孔中心線位最(mm)3插筋中心線位置(mm)5外露長度(mm)10, 0預埋螺栓中心線位置(mm)2外露長度(mm)10, 0預留洞中心線位置(mm)10尺寸(mm20、)10, 0模板安裝允許偏差軸線位置(mm)5底模上表面標高(mm)5截面內部尺(mm)基礎10柱、 墻、 粱4, 5層高垂直度(mm)不大于5m6大于5m8相鄰兩扳表面高低差(mm)2表面平整度(mm)5( 四) 、 模板拆除質量應符合的規定主控項目底模及其支撐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或符合下表規定。檢驗方法: 檢查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試驗報告。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達到100。一般項目1、 側模拆除時的混疑土強度應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2、 模板拆除時, 不應對樓層形成沖擊荷載。拆除的模板和支撐宜分散堆放并及時清運。按拆模方案觀察檢查。六、 支模監測項目部準備在現場采用21、水平儀及經緯儀進行施工過程自我監測。1、 監測項目: 支架沉降和水平位移, 以及支承地面穩定性沉降觀測。2、 測點布設: 在 1/2跨位置, 每個監測剖面布設二個支頂水平位移監測點、 三個支頂沉降觀測點。3、 監測頻率: 模板的沉降測量由專人專職負責。在開始澆筑前測量一次, 記錄此值并以此值為初始值; 在澆筑時, 每隔30min測量一次, 并與初始值相對比, 得出沉降、 位移量。4、 變形監測預警值: 梁的支架沉降位移預警值取8mm, 沉降位移允許值取10mm; 梁的支架水平位移預警值取5mm, 水平位移允許值取8mm。5、 注意事項: 對焊接鋼筋、 線錘、 標示角鋼等應做好保護, 并掛好警示22、牌, 防止人為破壞。當沉降量超出預警值時, 立即通知作業人員進行疏散, 并通知相關部門人員來處理。六、 梁板支模計算書500X2500梁模板支撐計算書(300*2500梁模板支撐按500*2500梁做法)1計算參數結構樓板厚250mm(200mm), 梁寬b=500mm, 梁高h=2500mm, 層高6.50m, 結構表面考慮隱蔽; 模板材料為: 夾板底模厚度18mm, 側模厚度18mm; 梁邊至板支撐的距離1.00m; 板彈性模量E=6000N/mm2, 木材彈性模量E=9000N/mm2, 抗彎強度fm=13.00N/mm2, 抗剪強度fv=1.40N/mm2 ; 支撐采用48鋼管:橫向間23、距500mm, 縱向間距600mm, 支架立桿的步距h=1.50m; 鋼管直徑48mm, 壁厚3.0mm, 截面積4.24cm2, 回轉半徑i=1.59cm; 鋼管重量0.0326kN/m。鋼材彈性模量 E=206000N/mm2, 抗彎強度f=205.00N/mm2,抗剪強度fv=125.00N/mm2。2梁底模驗算( 1) 梁底模及支架荷載計算荷載類型 標準值 單位 梁寬(m) 梁高(m) 系數 設計值底側模自重 0.3 kN/m2 (0.50 + 2.50 ) 1.2 = 1.08 kN/m砼自重 24.0 kN/m3 0.50 2.50 1.2 = 36.00 kN/m鋼筋荷載 1.524、 kN/m3 0.50 2.50 1.2 = 2.25 kN/m振搗砼荷載 2.0 kN/m2 0.50 1.4 = 1.4 kN/m梁底模和支架承載力計算組合 q1 = 40.73 kN/m梁底模和龍骨撓度驗算計算組合()/1.2 q2 = 32.77 kN/m( 2) 底模板驗算第一層龍骨間距L=225mm, 計算跨數5跨; 底模厚度h=18mm, 板模寬度b=400mm。W=bh2 /6=500182/6=27000mm3, I=bh3/12=500183/12=243000mm4。1) 抗彎強度驗算彎矩系數KM=-0.105Mmax=KMq1L2 =-0.10540.732252=-225、16505N.mm=-0.2165kN.m=Mmax/W=216505/27000=8.02N/mm2 梁底模抗彎強度=8.02N/mm2fm=13.00N/mm2,滿足要求。2) 抗剪強度驗算剪力系數KV=0.606Vmax=KVq1L=0.60640.73225=5554N=5.55kN=3Vmax/( 2bh) =35554/(250018)=0.93N/mm2梁底模抗剪強度=0.93N/mm2fv=1.40N/mm2,滿足要求。3) 撓度驗算q2=33.43kN/m; 撓度系數K=0.644max=Kq2L4/(100EI)=0.64432.772254/(1006000194400)26、=0.46mm=L/250=225/250=0.90mm 梁底模撓度max=0.46mm=0.90mm,滿足要求。 計算簡圖及內力圖如下圖: ( 3) 第一層龍骨驗算鋼管橫向間距L=500mm , C=400mm、 =400/500=0.80。第一層龍骨采用木枋 b=80mm, h=80mm; W=bh2/6=80802/6=85333mm3; I=bh3/12=80803/12=3413333mm4。1) 抗彎強度驗算a 、 梁傳荷載計算q=q1第一層龍骨間距/梁寬=40.73225/500=18.33kN/mMq=qcL(2-)/8=18.33400/1000500/1000(2-0.8027、)/8=0.57kN.mb 、 板傳荷載計算P板重量=1.2(板厚度25模板重)1.4活載 =1.2(0.2525+0.30)+1.42.50=11.36kN/m2板傳遞到第一層龍骨的荷載P=500/1000225/100011.36=1.278kNa =0.5(L-c)=0.5(500-400)=50000mm, Mp=Pa=0.9450.00=0.05kN.mMmax=MqMp=(0.57+0.05)106=6 0N.mm=0.62kN.m=Mmax/W=6 0/85333=7.38N/mm2 第一層龍骨抗彎強度=7.38N/mm2fm=13.00N/mm2,滿足要求。2) 抗剪強度驗算V28、max=0.5q梁寬/P=0.518.33500/1000+1.278=5.86kN=3Vmax/( 2bh) =35.861000/(28080)=1.37N/mm2第一層龍骨抗剪強度=1.37N/mm2fv=1.40N/mm2,滿足要求。3) 撓度驗算q=q2第一層龍骨間距/梁寬=32.77225/500=14.75N/mmq=qcL3(8-423)/(384EI) =14.754005003(8 - 4 0.802+0.803)/(38490003413333)=0.37mmp=PaL2(3-4(a/L)2)/(24EI) =1.2781000505002(3 - 40.102)/(2429、90003413333)=0.06mmmax=qp=0.37+0.05=0.42mm =L/250=500/250=2.00mm 第一層龍骨撓度max=0.42mm=2.00mm,滿足要求。 計算簡圖及內力圖如下圖: ( 4) 第二層龍骨驗算鋼管縱向間距600mm, 計算跨數5跨; 第二層龍骨采用雙鋼管, 483.0; W=8980.00mm3, I=215600.00mm4 , A=4.24cm2; 1) 抗彎強度驗算P=V=1/2q梁寬P=0.518.33500/1000+1.278=5860N=5.86kN彎矩系數KM=0.291Mmax=KmPL=0.2915.861000600=1030、23156N.mm=1.02kN.m =Mmax/W=988236/8980=113.94N/mm2 第二層龍骨抗彎強度=113.94N/mm2f=205.00N/mm2,滿足要求。2) 抗剪強度驗算剪力系數KV=1.608Vmax=KVP=1.6085.86=9.42kN =3Vmax/(2bh)=39.421000 /(22424.00)=16.66N/mm2 第二層龍骨抗剪強度=16.66N/mm2fv=125.00N/mm2,滿足要求。3) 撓度強度驗算撓度系數K=2.469P=V=1/2q梁寬P板傳=0.514.75500/1000+1.278=4.97kNmax= KPL3/( 131、00EI) =2.4694.9710006003/(100206000215600)=0.58mm=L/250=600/250=2.40mm 第二層龍骨撓度max=0.58mm=2.40mm,滿足要求。計算簡圖及內力圖如下圖: 3.支撐強度驗算(1)荷載計算傳至每根鋼管立柱最大支座力的系數為3.000每根鋼管承載NQK1 =3.0004720=14159N 每根鋼管承載活荷載( 1.0kN/m2) :NQK2 =1.40.500.601000=420N每根鋼管承載荷載NQK =NQK1NQK2 =14159+420=14579N 鋼管重量0.0326kN/m,立桿重量=0.032610.51032、00=342N水平拉桿8層,拉桿重量=81.100.0326=287N扣件單位重量14.60 N/個,扣件重量=14.608=117N支架重量NGk=立桿重量+水平拉桿重量+扣件重量=342+287+117=746N鋼管軸向力N1.2NGK+NQK=1.2746+14579=15474N(2)鋼管立桿長細比驗算L0=h=1.50m,鋼管的i=1.59cm,=L0/i=150.00/1.59=94.34鋼管立桿長細比94.34150,滿足要求。(3)鋼管立桿穩定性驗算 =0.634,P=N/(A)=15474/(0.634424.00)=57.56N/mm2 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57.56N/mm33、2205.00N/mm2,滿足要求。 4.立桿基地承載力驗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必須符合下式要求:Pfg P=N/A=15.47/0.20=77.35kN/m2 fg=kcfgk=1.00100.00=100.00kN/m2 立桿基礎地面的平均壓力P=77.35kN/m2100.00kN/m2,滿足要求。5.側模板驗算( 1) 荷載計算1) 新澆砼的側壓力F1 =0.22200/( T+15) 1 2V1/2 =0.2224.004.441.201.152.000.5=45.75kN/m2(=24.0 1=1.20 2=1.15 V=2.0 T=30.0)F2=H=24梁高=242.50=34、60.00kN/m2F1、 F2兩者取小值F=45.75kN/m2, 有效壓頭高度=F/=1.91m。2)荷載計算荷載類型 標準值 單位 分項系數 設計值 單位新澆混凝土的側壓力F 45.75 kN/m2 G=1.2 54.90 kN/m2振搗混凝土產生的荷載Q2K 4.00 kN/m2Q=1.4 5.60 kN/m2梁側模和側肋強度荷載組合+ 73.50 kN/m2梁底模和側肋撓度驗算計算荷載/1.233.94 kN/m2( 2) 側模板強度驗算取豎肋間距L=300mm, 計算跨數5跨; 木模板厚度h=18mm; W=bh2/6=2250182/6=121500mm3, I=bh3/12=235、250183/12=1093500mm4。1) 抗彎強度驗算彎矩系數KM=-0.105q=73.50(2500-250)/1000=165.38kN/m=165.38N/mmMmax=KMqL2=-0.105165.383002=-1562841N.mm=-1.56kN.m=Mmax/W=1562841/121500=12.86N/mm2 側模抗彎強度=12.86N/mm2fm=13.00N/mm2,滿足要求。2) 抗剪強度驗算抗剪系數KV=0.606Vmax=KVqL=0.606165.38300/1000=30.07kN =3Vmax/( 2bh) =330.071000/(218225036、)=1.11N/mm2 側模抗剪強度=1.11N/mm2fv=1.40N/mm2,滿足要求。3) 撓度驗算q, =33.94(2500-250)/1000=76.365kN/m=76.365N/mm, 撓度系數K=0.644撓度max=Kq, L4/100EI=0.64476.3653004/(10060001142100)=0.46mm=L/250=300/250=1.20mm側模撓度max=0.46mm=1.20mm,滿足要求。計算簡圖及內力圖如下圖: ( 3) 對拉螺栓計算Fs=0.95(GF+QQ2k) =0.9560.50=57.48kN/m2;設5排對拉螺栓, 螺栓橫向間距a=6037、0mm=0.60m, 豎向間距b=(2500-150)/6=392mm=0.39m, N=abFs=0.600.3957.48=13.45kN; 對拉螺栓14,容許拉力Ntb=17.80kN對拉螺栓受力13.45kN容許拉力17.80kN,滿足要求。( 4) 側肋強度驗算計算跨度470mm; 跨數5跨。木枋尺寸 b=80mm, h=80mm; W=bh2 /6=80802/6=85333mm3, I=bh3/12=80803/12=3413333mm4 。1) 抗彎強度驗算q=60.50300/1000=18.15N/mm; 彎矩系數KM=-0.105Mmax=KMqL2=-0.10518.138、54702=-420980N.mm=-0.42kN.m=Mmax/W=420980/85333=4.93N/mm2 側肋抗彎強度=4.93N/mm2fm=13.00N/mm2,滿足要求。2) 抗剪強度驗算剪力系數KV=0.606Vmax=KV qL =0.60618.15470/1000=5.17kN =3Vmax/( 2bh) =35.171000/(28080)=1.21N/mm2 側肋抗剪強度=1.21N/mm2fv=1.40N/mm2,滿足要求。3) 撓度驗算q, =45.75300/1000=13.73N/mm; 撓度系數K=0.644撓度max=Kq, L4/100EI=0.64413.734704/(10090003413333)=0.14mm=L/250=470/250=1.88mm 側肋撓度max=0.14mm=1.88mm,滿足要求。 計算簡圖及內力圖如下圖: 6.計算結果 第一層龍骨8080mm木枋225mm, 第二層龍骨雙鋼管483.0500mm; 鋼管縱向600mm, 鋼管橫向500mm, 底模厚度18mm; 豎肋8080mm木枋300mm, 對拉螺栓5排14,橫向間距600mm, 采用雙鋼管作為橫檁, 用蝴蝶扣與對拉螺栓聯結,側模厚度18mm。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