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項目道路工程強夯、強夯置換施工方案(2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16408
2023-07-26
27頁
202.21KB
1、xx城基礎設施項目道路工程強夯、強夯置換施工方案批準:審核:編制:中水電xx城基礎設施項目總承包部五月二十二日目錄1、編制依據12、編制原則13、工程概況24、施工組織55、施工平面布置66、工期計劃及措施77、資源配置計劃98、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129、質量、安全、環境控制措施26強夯、強夯置換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1、煙臺xx城基礎設施項目xx路施工圖紙;1.2、招投標文獻及施工協議;1.3、自然條件調查及施工資源調查資料;1.4、復合地基技術規范(GB/T 50783-2023);1.5、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23);1.6、公路工程質量檢查評估標準(JTG F802、/1-2023);1.7、城鄉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23);1.8、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細則(JTG/T D31-02-2023)1.9、我公司施工類似工程施工經驗。2、編制原則2.1、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特點,合理進行施工平面布置,節約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質量。2.2、進行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順序及施工機械。2.3、符合環境保護、文明施工規定。2.4、解決好本地村道的交通維護與轉換。3、工程概況xx城規劃總用地17.88平方公里。根據施工圖設計,軟基解決采用強夯及強夯置換進行解決,其中:xx東路強夯置換解決范圍為K0+260710段,解決路線3、長度450m;強夯解決范圍為K0+710K2+000,拋石擠淤+強夯解決范圍為K2+000K2+346,解決路線長度1636m。金城路拋石擠淤+強夯解決范圍為K1+680K1+974.6解決路線長度295m強夯點正方形布設,錘直徑1.5m,夯點間距3m,單擊夯擊能2023KN.m,拋石擠淤+強夯單擊夯擊能3000KN.m;強夯置換正方形布設,樁直徑1.5m,間距3m。施工墊層為塊石,待施工完畢后,在砂墊層上鋪一層50cm的碎石墊層,第一層先鋪筑30cm厚,然后鋪一層土工格柵,再在其上鋪一層20cm碎石墊層。圖3.1強夯置換法橫斷面圖 圖3.2強夯橫斷面圖 圖3.3拋石+強夯橫斷面圖3.2、重要4、工程量根據施工圖設計,強夯、強夯置換的重要工程量見下表。表3-1重要工程量表序號工程項目單位數量備注1強夯置換片石墩m96582強夯置換m2232643置換片石m3根據現場試夯擬定4拋石擠淤m3351695砂墊層m3以現場計量為準6強夯m21000727碎石墊層m31285688土工格柵m2198109清除表土m3以現場計量為準10挖除塘埂m33204911攔水埂m3以現場計量為準12抽水臺時以現場計量為準4、施工組織根據施工任務的安排,為保證施工任務在工期內保質保量完畢,我部擬派譴經驗豐富、施工組織技術能力強的管理、技術人員組成項目組織機構,并安排相應施工能力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任務的生產,具5、體見組織機構圖。圖4.1組織機構圖工區經理技術負責人生產副經理工程部質安部合約部綜合部測 量 組試 驗 室機 材 部財 務 部便道施工隊 軟基作業隊 5、施工平面布置為保證安全文明施工,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圖,對現場進行統籌安排,合理安排工作區和生活區。強夯用石堆放做到科學合理,整齊有序,既要考慮到運送車輛出入便利,又不能妨礙機械施工。根據施工工藝及現場條件,強夯、強夯置換墩施工平面布置進行合理規劃,涉及施工現場臨時營地、臨時用電、材料存放等。5.1、臨時工棚臨時工棚重要供現場作業隊生活用,統一采用集裝箱來作生活區,所用的每個集裝箱必須在規格、外觀顔色上保持一致,現場擺放必須井然有序,與路基平行,6、根據場地情況形成按一字排放或門字排放。為保證現場環境整潔、干凈,現場設立移動式廁所及環衛垃圾桶若干個。5.2、臨時用電規劃本工程施工現場重要用電的設備是水塘抽水用到電動單級離心清水泵,其為自帶柴油發電機;此外臨時工棚的用電,采用柴油發電機發電來做生活用電。5.3、生活用水規劃生活區的生活用水采用購買純凈的桶裝水。5.4、材料堆放施工現場的重要材料為片石及碎石,材料隨著工程進展及時補給,材料堆放根據作業點進行堆放,堆放應以施工方便為原則,方便裝載車裝料,運距最短,并在堆放點立上材料標記牌,寫明產地、規格、技術性能等相關指標。6、工期計劃及措施根據年度進度計劃規定,本工程施工安排在2023年6月17、日開工,工期70天,于2023年8月9日竣工 (具體見:強夯、強夯置換施工進度計劃橫道圖)。為保證在下達的計劃工期內保質保量完畢施工任務,通過精心組織、綜合考慮,擬采用如下措施保證計劃的實行:6.1、組織措施成立合理的項目組織機構,充足發揮項目管理的各項功能,根據施工任務的特性,合理安排主管現場施工人員進行該項任務的施工。從公司調入有類似工程施工經驗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施工隊伍投入的人員、機械設備必須滿足施工生產任務的需要,進場前應根據計劃工期及施工任務量的合理計算,計算需投入各項資源。6.2、技術措施開工前,項目部必須建立完整的技術管理體系,由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領導質安部、工程部、實驗室、8、測量組形成完整的體系,各部門之間互相配合,各盡其職。按照技術管理體系規定,開工前應進行相關的技術準備工作:6.2.1、進行施工圖紙的會審,由技術負責人組織對施工圖紙進行會審,并形成圖紙會審記錄,對會審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上報有關單位進行解決。6.2.2、進行專項方案的編制,由負責該項施工任務的專業工程師進行編制,經技術負責人審核后向上一級報批,施工方法的擬定、施工機械的選擇、施工順序的安排是施工方案的核心,所以必須選擇技術上合理、成本上最優、又能保證工期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6.2.3、分項工程任務開工前,技術負責人應組織對施工現場負責人、承包該項施工任務的全體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簽字形成書面9、保存記錄。6.2.4、材料選擇,材料人員應提前告知實驗室進行材料抽樣實驗,材料員應會同實驗人員一同到供料現場進行取樣實驗,經檢查合格后方可選擇材料;此外對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實驗室應執行嚴格的進場檢查制度,經檢查不合格的材料嚴禁進入施工現場。6.2.5、開工前,測量人員應嚴格執行測量程序,測量放樣應符合相關測量精度規定。6.3、經濟措施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必須有充足的資金,保證施工順利進行;建立獎罰制度,促進施工隊伍的積極性,加快施工進度,保證工程質量。7、資源配置計劃7.1、施工機械配置7.1.1設備選型a、強夯錘根據設計規定,強夯置換單擊夯擊能規定20234000KNm,滿夯夯擊能10010、02023KNm,擬采用直徑1.5m、錘重20t的夯錘用于本工程強夯置換墩施工;強夯解決點夯夯擊能20233000KNm,滿夯夯擊能1000 KNm,擬采用直徑2.0m、錘重20t的夯錘用于本工程的施工。b、施工機械強夯機械宜采用帶有自動脫鉤裝置的強夯機,本工程擬投入撫挖QUY50B液壓履帶式強夯機4臺用于強夯置換墩施工,自重50噸,單股拉力10噸,最大夯擊能4000kn.m;此外投入宇通YTQH259液壓履帶式強夯機4臺用于強夯施工,其重要性能參數見下表。表7.1宇通YTQH259液壓履帶式強夯機性能參數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參數備注1夯能級t.m250帶門架可達5002允許夯錘重量t20地面吸11、附系數2.03底盤輪距mm46904底盤寬度mm3360(4100)括號內為展開后寬度5履帶板寬度mm7606臂架長度m16-22(25)括號內為帶門架時長度7工作角度60-778最大提高高度m22.8(25.7)頂部滑輪中心距地9作業半徑m10提高拉力t7-911提高速度m/min0-11212回轉速度r/min0-2.713行走速度km/h0-1.314爬坡能力%4015發動機功率kW125康明斯6BTAA5.9-C17016發動機額定轉速r/min220017整機重量t47基本臂+30噸吊鉤18配重重量t1319主機重量t27.5運送狀態20主機尺寸(長X寬X高)mm6635X3360X12、3200運送狀態21接地比壓MPa0.0627.1.2、重要機械設備表根據年度進度計劃,我部擬投入以下重要機械設備用于本工程的施工。表7.2重要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功率單位數量1強夯機撫挖QUY50B、4000kn.m125KW臺42強夯機宇通YTQH259、2500kn.m125KW臺43電動單級離心清水泵200臺44夯錘20T個45夯錘20T個46履帶式推土機135KW臺57履帶式單斗挖掘機(液壓)pc200SE-6/1.25m3114臺48自卸汽車15t臺109全站儀索佳臺套110振動壓路機15t臺111GPS中海達臺套112水準儀索佳臺套17.2、人員配置根據施工強度的大小,13、我部擬投入以下人員用于砂樁解決的施工。表7.3 重要施工管理人員表職務姓名電話項目總工申志平現場負責人王武質量負責人吳繼盛安全負責人王惠平質檢員劉亞威實驗員路賓迎安全員陳炳雙施工員王堅、陳列元/測量工程師梁相杰表7.11重要勞動力一覽表班 組人數備 注強夯司機162班倒,每臺機配2人指揮工82班倒,每臺機配1人測量工2普工2機械手22后勤班28、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8.1、施工方法的擬定 根據施工任務,施工墊層在清表、挖除壩埂、回填水塘后進行;當表層淤泥厚度大于1m的水塘應先進行拋石擠淤高出淤頂標高50cm后進行。墊層料、回填料集中采購,運至現場后根據放樣范圍及標高采用推土機推平,然后用壓路機碾14、壓成型;強夯置換墩采用撫挖QUY50B液壓履帶式強夯機施工,采用20t、直徑1.5m的夯錘;此外投入宇通YTQH259液壓履帶式強夯機2臺用于強夯施工,采用20t、直徑2.0m的夯錘;碎石墊層采用推土機攤平;土工格柵采用人工鋪設、錨固、連接成型。8.2、施工順序的安排工序之間采用平行流水作業組織施工,完畢一段施工墊層后緊接著進行強夯的施工,施工結束后根據設計規定適時安排檢測,檢測合格后隨即進行碎石墊層、砂墊層、土工格柵的施工。8.3、施工工藝8.3.1強夯施工工藝圖8.1強夯施工工藝流程圖拋石擠淤(1)、施工準備a、平整場地根據設計圖紙的解決范圍,對沿線的表土進行挖除、砍樹挖根,對沿線水塘、溝15、渠等低洼地段進行回填,回填采用外購石渣,運距20km,履帶式推土機(135kw)推平回填至原地面標高。b、測量放樣根據施工圖軟基解決設計,測量人員進行邊樁的放樣,并做好明顯標記,還需在路基邊線埋設預先制作好的百米里程樁。c、實驗室準備工作開工前,由實驗室人員對工程所需的材料進行進場檢查,合格后方可進場使用。d、施工隊伍的準備組織合適的本公司施工隊伍進行本工程的施工,相關機械設備進場的準備,檢查機械設備的性能是否完好,機械設備是否可以滿足施工生產的需求。進行進場機械設備的報驗,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證。e、填料的準備提前做好填料的供應準備,以滿足生產需要。(2) 、拋石擠淤施工xx東路K2+016、00-420段、金輝路K1+680-974.6段淤泥淤積嚴重,厚度較厚,呈流塑狀,設計為拋石擠淤法施工,拋石擠淤高出淤頂標高50cm 。a、拋填、擠淤施工拋石采用材料其尺寸小于30cm的不超過20%并不得選用風化巖石;拋石采用挖掘機進行,方法為進占法。一方面由挖掘機在作業半徑內均勻拋第一層毛石,完畢后,挖掘機來回走動進行碾壓,待塊石沉入與基底齊平后,可進行第二層拋石。完畢后用同樣方法進行碾壓,若塊石無明顯沉降,可向前延伸進行下一段施工,若塊石沉降量仍較大,則需再拋一層塊石進行碾壓,直至塊石沉降量較小為止,拋石露出水面或軟土面50cm后,應用較小石塊填平、碾壓密實。b、頂層碾壓 采用1臺20噸光17、輪壓路機同時進行碾壓。碾壓原則為“先壓邊沿、后壓中間,先慢后快,先靜壓、后振動”(靜壓1遍、弱振1遍、強振2遍)。第1遍靜壓,行走速度2.8Km/h;第2遍慢速弱振碾壓,速度2.8Km/h;第3、4遍進行慢速強振碾壓,行走速度為2.8 Km/h,碾壓完畢后按所布設的測點測量其高程并做好記錄。第24遍碾壓時先慢、后快,先外、后內,由弱振到強振,由外向內、縱向進退式進行。橫向接頭重疊13輪跡寬,前后相鄰兩區段間縱向重疊0.81.0m; 碾壓4遍后看路基表面是否有明顯輪跡,現場技術員跟隨壓路機隨時檢查,并做好記錄,保證無漏壓,無死角,壓實的表面做到嵌擠無松動,密實無空洞,平整無起伏。 (3)、碎石墊18、層施工a、鋪設、回填出來一段工作面后,隨即進行碎石墊層的鋪設、回填,碎石采用外購,運距20km,設專人根據作業面及填筑厚度指揮倒料,倒料應均勻,避免出現一個點堆料集中,導致推土機工作效率減少。b、推平采用履帶式推土機(135kw)推平攤開,推出的頂面應稍向外形成2%橫坡,避免場內積水。c、碾壓采用壓路機對推平的碎石墊層進行碾壓,碾壓應外側向內側進行,碾壓遍數應根據現場實驗擬定,以達成設計規定的壓實度及相關技術指標。d、質量檢查根據設計規定的質量檢查指標進行現場檢查,滿足規定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e、注意事項、材料規定應級配良好,不含植物殘體、垃圾等雜質。碎石宜采用540mm的天然級配,最大料徑19、不宜大于50mm,含泥量應不大于5%。、施工規定墊層頂面壓實度規定85%;墊層的最佳含水率應根據具體的施工方法擬定,采用碾壓法時,最佳含水率宜為8%-12%;墊層鋪筑前應對現場的溝渠、水塘進行回填,符合規定后,方可鋪填墊層;墊層應水平鋪筑,本地面起伏較大時應開挖臺階,臺階寬度宜為0.5-1.0m。(4)、試夯 、實驗段選擇 擬在K0+640660、K1+350K1+450區段各選擇一個2040m的實驗區。 、實驗區強夯參數 K0+640660段:單擊夯擊能選用2023kNm,錘徑2.0m,錘重20t,落距為10m,夯擊次數暫定為10擊,夯點的收錘標準,以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小于50mm即可;夯20、點間距為33m。滿夯夯擊能為1000kNm,落距為6.67m,錘印搭接1/4。 K1+350K1+450段:單擊夯擊能選用2023kNm,錘徑2.0m,錘重20t,落距為10m,夯擊次數暫定為10擊,夯點的收錘標準,以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小于50mm即可;夯點間距為33m。滿夯夯擊能為1000kNm,落距為6.67m,錘印搭接1/4。、強夯施工工藝清理并平整碎石;標記第一遍強夯點位置,并測量原地面高程;起重機就位,使夯錘中心對準夯點位置;測量夯前錘頂標高;將夯錘起吊到預定高度,夯錘脫落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鉤,測量錘頂標高;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導致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反復環節,按設計規定的夯21、擊次數及控制標準,完畢一個夯點的夯擊;換夯點,反復,完畢第一遍所有夯點的夯擊;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推距約為200m),并測量場地高度;在規定的間隔時間后,按以上環節逐次完畢第二遍強夯,最后用低能量滿夯,將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標高。、實驗段施工結束后數據整理根據實驗段現場施工記錄,繪制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通過關系曲線擬定正式施工時的夯擊次數,并同時滿足以下規定: 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 夯坑周邊地面不應發生過大的隆起; 不因夯坑過深發生提錘困難。(5)、第一遍夯點放樣在已測放好的邊樁內按設計圖規定進行主夯夯點的放樣,主夯夯點為隔行夯點,橫向間距3.0m,縱向間距6.22、0m,正方形布置,用鋼尺量縱橫向丈量,插入竹簽,灑上白灰,并測量場地高程。圖8.2夯點平面布置圖(6)、第一遍夯點施工施工參數:淤泥層小于1m段單擊夯擊能按2023KN.m,落距按10m,淤泥層大于1m段單擊夯擊能按3000KN.m,落距按15m。強夯機就位,夯錘置于夯點位置,測量夯前錘頂高程,作業人員離開作業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然后將夯錘緩緩起吊到預定高度,啟動自動脫鉤裝置,夯錘依靠自重加速度自由下落,對地面進行夯擊,待夯錘下落下,放下吊鉤,測量人員立即對錘頂進行高程測量,準確記錄數據,計算夯沉量,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導致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測量完后作業人員將夯錘吊環掛入吊鉤,反23、復上述動作,按試夯擬定的夯擊次數進行控制,與現場實測數據對比,直到計算的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小于50mm時停錘,完畢第一個夯點的夯擊,移機至下一夯點,反復上述環節,完畢第一遍夯點。(7)、夯坑補填料、整平完畢第一遍所有夯點的夯擊后,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并測量場地高程。(8)、第二遍夯點施工完畢第一遍夯點的施工后,第二遍的副夯點應在主夯點中間穿插布置,兩遍夯擊之間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第二遍夯擊能級與第一遍相同,反復第一遍的環節完畢第二遍夯點施工,然后將夯坑補充填料、整平,進行標高測量。(9)、滿夯施工完畢兩遍夯點施工后,最后用1000Kn.m的夯擊能滿夯,滿夯夯點采用彼此搭接1/4連續夯擊,將場表24、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高程。(10)、質量檢查在施工結束30d后,采用標準貫入實驗、靜力觸探、十字板剪切、瞬態瑞波法和鉆孔取樣實驗等方法檢查地基土強度的變化情況,評價強夯的效果。載荷實驗的頻率應按1處/2500m2,且不少于3處;其它方法的檢測頻率可適當增大。8.3.2強夯置換墩施工工藝圖8.3強夯置換墩施工工藝流程圖(1)、施工準備a、平整場地根據設計圖紙的解決范圍,對沿線的表土進行挖除、砍樹挖根,對沿線水塘、溝渠等低洼地段進行回填,回填采用外購石渣,運距20km,履帶式推土機(135kw)推平回填至原地面標高。b、測量放樣根據施工圖軟基解決設計,測量人員進行邊樁的放樣,并做好明顯標記,25、還需在路基邊線埋設預先制作好的百米里程樁。c、實驗室準備工作開工前,由實驗室人員對工程所需的材料進行進場檢查,合格后方可進場使用。d、施工隊伍的準備組織合適的本公司施工隊伍進行本工程的施工,相關機械設備進場的準備,檢查機械設備的性能是否完好,機械設備是否可以滿足施工生產的需求。e、填料的準備提前做好填料的供應準備,以滿足生產需要。塊石墊層及強夯置換樁體材料:應采用級配良好,料徑大于300mm的顆粒含量不超過30%。樁體材料的最大料徑不大于夯錘底面直徑的0.2倍,含泥量不超過10%。(2)、墊層施工a、回填出來一段工作面后,隨即進行塊石(砂)墊層的回填,塊石(砂)采用外購,運距20km,設專人根26、據作業面及填筑厚度指揮倒料,倒料應均勻,避免出現一個點堆料集中,導致推土機工作效率減少。b、推平采用履帶式推土機(135kw)推平攤開,推出的頂面應稍向外形成2%橫坡,避免場內積水。c、碾壓采用壓路機對推平的塊石(砂)墊層進行碾壓,碾壓應外側向內側進行,碾壓遍數應根據現場實驗擬定,以達成設計規定的壓實度及相關技術指標。d、質量檢查根據設計規定的質量檢查指標進行現場檢查,滿足規定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 (3)、試夯 、實驗段選擇 擬在K0+260432.5區段選擇一個3030m的實驗區。 、實驗區強夯置換參數 錘徑1.5m,錘重20t。單擊夯擊能選用2023kNm,選取300m2,落距為10m;27、單擊夯擊能選用3000kNm,選取300m2,落距為15m;單擊夯擊能選用4000kNm,選取300m2,落距為20m;夯點的收錘標準,以累計夯沉量達成設計樁長的1.5倍,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小于100mm即可;夯點間距為33m。滿夯夯擊能為1500kNm,落距為7.5m,錘印搭接1/4。、強夯施工工藝、測量夯前錘頂高程,點夯起吊到實驗預定高度,滿夯起吊高度為7.5m;、夯擊并逐擊記錄夯坑深度。當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時停夯,向坑內填料直至與坑頂平,記錄填料數量,如此反復直至滿足規定的夯擊次數及控制標準完畢一個墩體的夯擊。當夯點周邊軟土擠出影響施工時,可隨時清理并在夯點周邊鋪墊碎石,繼續施工;28、按由內而外,隔行跳打原則完畢所有夯點的施工;、點夯施工完畢后,推平場地,用低能量1500kN滿夯1遍,提錘高度7.5m,錘印搭接1/4,每點兩擊,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高程;、鋪設墊層,并分層碾壓密實。、實驗段施工結束后數據整理根據實驗段現場施工記錄,繪制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通過關系曲線擬定正式施工時的單擊夯擊能、夯擊次數、夯擊遍數、間歇時間等參數,并同時滿足以下規定: 置換樁底應達成設計置換深度(樁長度),宜穿透解決范圍內的軟土層; 累計夯沉量應為設計樁長的1.5倍;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應滿足不宜大于50mm。(4)、第一遍夯點放樣在已測放好的邊樁內按設計圖規定進行主夯夯29、點的放樣,主夯夯點為隔行夯點,橫向間距3.0m,縱向間距6.0m,正方形布置,用鋼尺量縱橫向丈量,插入竹簽,灑上白灰,并測量場地高程。圖8.2夯點平面布置圖(5)、第一遍夯點施工施工參數:單擊夯擊能、落距及夯擊次數根據試夯結果擬定。強夯機就位,夯錘置于夯點位置,測量夯前錘頂高程,作業人員離開作業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然后將夯錘緩緩起吊到預定高度,啟動自動脫鉤裝置,夯錘依靠自重加速度自由下落,對地面進行夯擊,待夯錘下落下,放下吊鉤,測量人員立即對錘頂進行高程測量,準確記錄數據,計算夯沉量。測量完后作業人員將夯錘吊環掛入吊鉤,反復上述動作,當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時停夯,向坑內填料直至與坑頂平,30、記錄填料數量,如此反復直至滿足規定的夯擊次數、累計夯沉量及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小于100mm時停錘,完畢一個墩體的夯擊。移機至下一夯點,反復上述環節,完畢第一遍夯點。當夯點周邊軟土擠出影響施工時,可隨時清理并在夯點周邊鋪墊碎石,繼續施工。(6)、夯坑補填料、整平完畢第一遍所有夯點的夯擊后,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并測量場地高程。(7)、第二遍夯點施工完畢第一遍夯點的施工后,第二遍的副夯點應在主夯點中間穿插布置,兩遍夯擊之間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第二遍夯擊能級與第一遍相同,反復第一遍的環節完畢第二遍夯點施工,然后將夯坑補充填料、整平,進行標高測量。(8)、滿夯施工完畢兩遍夯點施工后,最后用1500Kn.31、m的夯擊能滿夯,滿夯夯點采用彼此搭接1/4連續夯擊,將場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高程。(9)、質量檢查在施工結束30d后,采用荷載實驗檢查單樁承載力,抽檢頻率為總樁數的0.5%,且不少于3處,單樁承載力不低于150KN。在施工結束30天后,采用重型(N63.5)動力觸探檢測樁體的密實度和樁長,檢測頻率為總樁數的1% 2%。樁體的密實度:規定重型(N63.5)動力觸探貫入量100mm時,錘擊數不小于5擊,樁長應達成設計規定。(10)、鋪設碎石墊層質量檢查合格后,進行碎石墊層的鋪設,碎石采用外購,履帶式推土機(135kw)推平,壓路機(15t)碾壓成型。9、質量、安全、環境控制措施9.1、質量32、控制措施根據本工程的施工特點,為保證工程的質量達成相關技術標準規范的規定,我部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質量管理體系,來進行工程質量的控制,具體采用以下幾點措施。9.1.1、施工隊伍應調入本公司有同類工程施工經驗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作業。9.1.2、施工方案的審查工程開工前,應組織技術人員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經技術負責人審查是否合用、合理后,報監理工程師審查,由監理工程師提出修改意見,我部按修改意見進行修改,經監理工程師簽字后實行,嚴禁按未經審查的施工方案組織施工。9.1.3、施工過程質量控制(1)、碎石、塊石進場后須經檢測后方可使用,保證各項性能指標符合規范規定。(2)、開夯前應由專人檢查夯錘質量和落33、距,以保證單擊夯擊能量符合設計規定。(3)、在每一遍夯擊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或漏夯應及時糾正。(4)、兩遍夯擊之間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間隔時間應根據土中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消散時間擬定,當缺少資料時,可根據土的滲透性擬定。對于滲透性較差的黏土地基,間歇時間不應小于21d,對于粉性地基,間歇時間不少于7d,對于滲透性好的地基,間歇時間不少于3d。 (5)、全過程實行旁站監督,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和每擊的夯沉量,作好施工記錄。對強夯置換應檢查置換深度及置換片石量。并按照驗標規定的檢查數量和檢查方法對其進行檢查,保證質量滿足設計規定。 (6)、強夯置換采用細長的鑄鋼錘34、,夯錘上宜設立24個上下貫通的透氣孔。9.2、安全控制措施9.2.1、遵守機械操作規程,定期保養維護,保證機械運轉正常。9.2.2、進入施工現場須佩戴安全帽,登高作業佩帶安全帶、防滑鞋,非施工人員嚴禁進入施工現場。9.2.3、關鍵崗位持證上崗,例如施工工長、質量檢查員、吊車司機、測量人員及起重人員等。9.2.4、經常檢查起落、脫鉤裝置和鋼絲繩使用情況。9.2.5、夯錘起吊時,必須先穩錘,夯錘起吊過程中,應密切注視臂桿、門架、鵝頭的穩定情況。9.2.6、施工中要隨時注意觀測機械運營情況和周邊環境情況。9.2.7、夯機移位時,應注意起重機及支架的平穩。9.2.8、夯錘提高后不得在門架下站立穿行。935、.2.9、六級以上大風、大霧及雨雪天氣情況下,嚴禁強夯作業。9.2.10、強夯時有土塊石子等飛出,現場人員必須配戴安全帽。吊車上應安裝防護網,非施工人員不得進入現場。9.3、環境控制施工過程中統籌安排,合理組織,做好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工作。9.3.1、成立環保小組,制定環保措施,分級管理,定期檢查、監督各項環保工作的貫徹。9.3.2、對職工進行環保知識教育,樹立環保意識,積極積極地參與環保工作,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9.3.3、現場臨時生活區設垃圾桶,生活垃圾統一倒入垃圾桶,拉至指定地點廢棄;此外現場設立移動式廁所,保持整個場合干凈、整潔。9.4、雨季施工控制措施9.4.1、為保證雨季施工順利安全,成立專門雨施領導小組。9.4.2、施工現場作好排水坡度,布置排水溝、集水井,設立水泵,下雨時將夯坑內的水抽出排到指定地點。9.4.3、在場施工人員注意收聽天氣預報,遇雨嚴禁作業。9.4.4、現場合有機械棚要搭設嚴密,防止漏雨;機電設備要采用防雨、防淹措施;漏電接地保護裝置應靈敏有效,定期檢查線路的絕緣情況。9.4.5、組織機構的成員要經常檢查雨施方案的貫徹情況,各個部門責任貫徹到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解決。9.4.6、雨季施工時,特別是雷暴天氣,加強對供、配電設施及用電器材等的維護管理,防止因雷擊,漏電等發生人員傷亡或設備損壞等事故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2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