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版)(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19189
2023-08-04
43頁
17.12MB
1、1東鄉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東鄉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GENERAL TERRITORIAL AND SPATIAL PLAN OF DONG XIANG AUTONOMOUS COUNTY(20212021-20352035年)年)公眾征求意見版公眾征求意見版2前言前言東鄉族自治縣位于甘肅省中部,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面,中部黃土溝壑,三面黃河、大夏河、洮河、巴謝河環繞,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是絲綢古道南路上的重要通道。全縣總面積1511平方公里,人口29萬人,是我國唯一以東鄉族為主體的自治縣。“十三五”期間東鄉人民秉承“東鄉精神”砥礪前行,自強不息奪取脫貧攻堅決定性勝利、全面建成小2、康社會。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新征程的起點上,東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秉承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期間重要講話精神,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蘭西城市群發展機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融入甘肅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和“四強行動”,統籌謀劃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是全域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3、基本依據。并對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具有指導約束作用。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操作導向相結合,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基礎,以主體功能區戰略為引領,確保糧食安全、筑牢生態安全、統籌發展安全,科學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系統配置各類空間要素,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弘揚歷史文化,提升國土空間品質,提高空間治理水平,推動形成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促進東鄉縣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規劃堅持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原則,堅持科學規劃、民主決策方法,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編制符4、合東鄉族自治縣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的國土空間規劃。3規劃概況規劃概況規劃范圍與層次縣域范圍:行政區劃面積1511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總面積2.97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4目錄目錄0101明定位明定位0202融區域融區域0303筑格局筑格局0808保實施保實施0707強基礎強基礎0606優核心優核心0505弘文化弘文化0404協城鄉協城鄉5落實國省戰略,明確東鄉戰略定位落實國省戰略,明確東鄉戰略定位明定位明定位6發展定位發展定位明定位明定位7發展戰略發展戰略1、立足生態優先,加強生態建設與耕地保護3、構建區內三核引領,區外協同聯動發展格局5、增強城鎮5、綜合承載力,創造城鄉高品質生活明定位明定位2、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4、健全服務設施,助推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城市性質城市性質全國唯一的東鄉族自治縣政府所在地,蘭州都市圈節點城市,臨夏州東部重要的商貿服務中心,全縣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充滿活力的品質宜居山城。8積極融入蘭州都市圈、蘭西城市群積極融入蘭州都市圈、蘭西城市群 共育水源,共建生態安全屏障 落實區域戰略,融入蘭州都市圈 落實市縣一體化,實現設施共建共享融區域融區域9共育水源,共育水源,共建生態安全屏障共建生態安全屏障融區域融區域10落實區域戰略,落實區域戰略,融入蘭州都市圈融入蘭州都市圈融區域融區域東鄉16、1落實市縣一體化,落實市縣一體化,實現設施共建共享實現設施共建共享融區域融區域12強化底線約束,構筑國土空間格局強化底線約束,構筑國土空間格局筑格局筑格局13構建全域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構建全域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筑格局筑格局一核一核四帶四帶三心三心多點多點14統籌生態資源保護統籌生態資源保護筑格局筑格局一核一核三廊三廊四區四區多點多點15統籌生態資源保護統籌生態資源保護筑格局筑格局山體山體資源資源森林森林資源資源耕地耕地資源資源河湖河湖水系水系濕地濕地資源資源16現代特色農業空間布局現代特色農業空間布局筑格局筑格局三三帶帶四四區區多園多園17打造量足質優的農業空間打造量足質優的農業空間筑格局筑格局17、8構筑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構筑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筑格局筑格局12319三線統籌劃定與管控三線統籌劃定與管控筑格局筑格局330.67133.9715.7620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筑格局筑格局21促進鄉村振興,建設高質量發展城鎮促進鄉村振興,建設高質量發展城鎮協城鄉協城鄉22提升輻射能力,建設美麗鄉村提升輻射能力,建設美麗鄉村協城鄉協城鄉1223提升輻射能力,建設美麗鄉村提升輻射能力,建設美麗鄉村協城鄉協城鄉575232311624建立城鎮體系,推動均衡發展建立城鎮體系,推動均衡發展協城鄉協城鄉351725聚焦優勢產業,產城融合發展聚焦優勢產業,產城融合發展協城鄉協城鄉四帶六片區8、26工業空間聚焦優勢產業,產城融合發展聚焦優勢產業,產城融合發展協城鄉協城鄉工業空間工業空間27聚焦優勢產業,產城融合發展聚焦優勢產業,產城融合發展協城鄉協城鄉28傳承歷史文化,彰顯國土風貌魅力傳承歷史文化,彰顯國土風貌魅力 塑造全域特色魅力空間格局塑造全域特色魅力空間格局 構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構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弘文化弘文化29弘文化弘文化塑造全域特色魅力空間格局塑造全域特色魅力空間格局30構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構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弘文化弘文化 物質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單位:1 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傳統村落:傳統村落1 處。非物質9、文化遺產國家級2 項,省級2 項,州級9 項,縣級15 項。特色民俗文化民俗服飾、制作工藝、特色建筑、特色美食、民間藝術等。31優化中心城區布局,建設高品質生活空間優化中心城區布局,建設高品質生活空間優核心優核心32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優核心優核心“一心四區,一軸一帶”33打造生態、宜居的公共空間體系打造生態、宜居的公共空間體系“山體防護,廊道泄洪,中心蓄綠”的生態格局優核心優核心“區域公園+城市公園”的公園空間格局34細化城市風貌管控引導細化城市風貌管控引導優核心優核心35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優核心優核心36完善基礎設施,培育高效聯通樞紐完善基礎設施,培育高效10、聯通樞紐強基礎強基礎37全面疏通內外交通全面疏通內外交通強基礎強基礎38共享優質基礎設施共享優質基礎設施強基礎強基礎39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強基礎強基礎東鄉縣水源為劉家峽水庫水源和牙塘水庫水源,備用水源為洮河淺層地表水。規劃全域8處水廠。中心城區水源取自劉家峽水庫,由中西部人水廠和董嶺水廠供給。完善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供水工程規劃規劃采用“集中+分散”的模式進行污水的處理,完善提升鎖南鎮、達板鎮污、河灘鎮污水處理廠,規劃建設完成果園鎮、唐汪鎮污水處理廠。排水工程規劃規劃建設沿洮河經濟帶110千伏變電站、河灘110千伏外部供電、農網改造升級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等工程。推進200 兆瓦集11、中式光伏電站,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電力工程規劃城鎮地區推進“煤改氣”,并逐步采用清潔能源供熱體系;農村地區因地制宜采用清潔電力采暖、太陽能采暖、地熱能采暖、生物質成型燃料采暖以及組合采暖等方式。供熱工程規劃建設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巴謝河流域坪莊溝上游段,按10年一遇設防,那勒寺鎮至果園鎮段城鎮,按20年一遇標準設防。洮河流域達板城區段按50年一遇設防。唐汪段按20年一遇設防。沿劉家峽庫區城鄉建設嚴格按照庫區最高1735水位線控制。穿過城鄉居民點的其他支流及對城鄉居民點有影響的山邊沖溝設計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防洪排澇工程規劃規劃達板鎮、河灘鎮新建二級消防站,加強中心城區消防設施完善12、及更新改造,推進達板消防設施及消防市政管網建設。縣域西部鄉鎮消防安全與臨夏市消防體系聯防聯控。改善鄉鎮消防取水條件,完善消防設施配備。企業和燃料庫需根據要求配備企業微型消防站或消防器材。消防工程規劃東鄉族自治縣屬于第二組地震動參數區,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重要的生命線工程、重要設施、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及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等重要建筑物及易發生次生災害的設施應提高一等級設防。2035年,中心城區人均有效緊急避難場所面積不低于1/人,固定避震疏散場地應不小于2m/人。抗震防災規劃加強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工作。對威脅城鎮居民和重要交通、工程設施安全的嚴重地質災害點進行有計劃防治。涉及地質災害隱患13、點的居民點進行評估,有序推進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對地質災害隱患不穩定的區域采取永久治理工程,建設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完善各級地質災害應急指揮系統及應急分隊。地質災害防治體系氣源接自蘭州河口站至合作市輸氣管線,在縣城、達板以及河灘設置天然氣門站。燃氣工程規劃統籌中、西、南部鄉鎮生活垃圾運至臨夏市垃圾焚燒處理廠處理。東部鄉鎮生活垃圾轉運至中鋪垃圾焚燒廠。環衛工程規劃40強化規劃傳導,保障規劃有效實施強化規劃傳導,保障規劃有效實施保實施保實施41規劃傳導規劃傳導保實施保實施42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保實施保實施43公眾征求意見版公眾征求意見版東鄉族自治縣東鄉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GENERAL TERRITORIAL AND SPATIAL PLAN OF DONGXIANG COUNTY|(20212021-20352035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