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嘉禾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3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19212
2023-08-04
32頁
13.51MB
1、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嘉禾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JIAHE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JIAHE(2021-2035 年)【公眾征求意見稿公眾征求意見稿】嘉禾前言PREFACEPREFACE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簡稱江城縣)為云南省普洱市下轄縣。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環繞故名江城。江城縣位于云南省南部,與越南、老撾兩國接壤。嘉禾鄉地處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北部,東連曲水鎮,南接國慶鄉,西連寶藏鎮,北與墨江縣和綠春縣隔江相望,嘉禾鄉地形呈不規則長方形,斜貫于李仙江西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瑤人2、尖山,最低點在奪糯河與李仙江匯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全鄉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對嘉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安排,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和實施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嘉禾所有規劃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空間保障對各類專項規劃、詳細規劃提出指導和約束規劃緊密結合嘉禾發展實際,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規劃實施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識別嘉禾國土空間本底和資源稟賦,以落實江城縣重大戰略和區域協同發展為導向,明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空間戰略和目標定位,統籌優化三類空間劃定三條控制線,明確規劃分區和優化空間結構。嘉3、禾2035JIAHE嘉禾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規劃期限規劃范圍包括嘉禾鄉轄區全域國土空間行政區域面積547.0653 平方公里轄 10 個行政村:江西村、聯合村、李仙村、巴嘎村、平掌村、明子山村、洛灑村、隔界村、南旺村、中會村規劃期限為2021-2035 年,基期年為2020 年,近期至2025 年,遠期至2035 年規劃層次鄉域、中心鎮區2 個空間層次2035JIAHE目錄CONTENTSCONTENTS嘉禾2035JIAHE0102030405060708明確未來發展定位與目標愿景統籌高效集約的國土空間格局打造綠色穩定的農業生產空間構筑多元復合的生態保護空間建設美麗宜居的城鄉發展空間搭建安4、全韌性的支撐體系塑造高品質的中心集鎮建立高質量的空間治理體系01明確未來發展定位與目標愿景1.1 規劃定位1.2 規劃目標到 2025 年,嘉禾國土空間保護格局基本建立,李仙江流域保護利用取得明顯成效,生態安全屏障持續筑牢。基本形成集約高效、宜居適度、山清水秀,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建成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綠色低碳示范鄉鎮。到 2035 年,國土空間格局更加集約、高效、有序,自然和人文魅力不斷彰顯,建成以多元民族文化為特色,以熱區農特產品加工、旅游業為突破的農旅型特色鄉鎮和江城面向滇中、滇東南的前沿鄉鎮。銜接江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立足區域資源稟5、賦,銜接江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立足區域資源稟賦,高起點謀劃發展定位為:高起點謀劃發展定位為:以多元民族文化為特色,以熱區農特產品加工、旅游業為突破的農旅型特色鄉鎮1.1 規劃定位1.2 規劃目標202520252035203502統籌高效集約的國土空間格局2.1 構建特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格局2.2 強化底線管控2.3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沿路沿江經濟發展帶沿路沿江經濟發展帶鄉駐地核心鄉駐地核心鄉域發展軸鄉域發展軸構筑“一心、一帶、一屏、兩軸、多點”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心:江西鄉駐地核心一帶:依托李仙江沿線一級路形成的沿路沿江經濟發展帶一屏:以巴6、嘎尖山、瑤人尖山等為主體形成嘉禾的生態屏障兩軸:一條依托國道 219 聯動洛灑-江西鄉駐地-李仙江東西向鄉域發展軸一條依托中會公路、鄉道 009 聯動中會-南旺-隔界-江西鄉駐地-聯合-明子山的南北向鄉域發展軸多點支撐:是指中會、南旺、隔界、巴嘎、洛灑、明子山、平掌村委會形成的以服務于本村的綜合服務區2.1 構建特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格局一心一帶一屏兩軸多點支撐巴巴嘎嘎尖尖尖尖瑤瑤人人山山山山生生態態屏屏障障2.2 強化底線管控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守糧7、食安全底線,嚴守耕地保護底線不突破,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變用途。落實永久基本農田面積 1188.73公頃。嘉禾鄉不涉及壩區。永久基本農田主要呈帶狀分布在河流周邊。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的建設活動。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 10938.32公頃。以城鎮開發建設現狀為基礎,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形成集約緊湊的城鎮空間格局,管控城鎮建設用地總量。防止城鎮規模盲目擴張和建設用地無序蔓延,推動城鎮由外延擴張向內涵8、提升轉變。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22.81公頃,均為城鎮集中建設區。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區域僅為嘉禾鄉政府所在地。2.3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主要為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為適應國家能源安全與礦業發展的重要陸域采礦區戰略性礦產儲蓄區等區域。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主要為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區域。城鎮開發邊9、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主要包括鄉鎮政府所在地。基于自然地理格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安全要求,為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主體功能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城市戰略定位,強化底線管控,劃分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制定管控規則。規劃分區包括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03打造綠色穩定的農業生產空間3.1 保障農業生產格局3.2 加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3.3 農用地實施整治提升中藥材種植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瑤人尖山古茶山基地瑤人尖山古茶山基地李李仙仙江江橡橡膠膠產產業業示示范范帶帶糧食主產區生態茶10、園種植示范區3.1 保障農業生產格局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基地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為發展方向,構建“一帶兩區三基地”的農業空間格局,形成“特色產品引領,立體多元共生”的產區發展特征。一帶兩區三基地李仙江橡膠產業示范帶:以李仙江沿岸為重點區域,推動天然橡膠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糧食主產區:受 一江多山 的地理特征影響,呈帶狀布局。生態茶園種植示范區:加大古茶樹資源保護和可持續開發利用,建設綠色有機生態茶園。以“基地引領、培育龍頭、打造品牌”為思路,建設 古茶山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推進茶葉、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發展。3.2 加強耕地和永久基本11、農田保護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強化耕地數量、質量和保護。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占用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和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年度“進出平衡”制度,積極拓展補充耕地途徑。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逐級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檢查考核。農業種植調整不得破壞耕作層,全面推進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加強耕地坡改梯、早改水、土壤培肥改良等。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有效提高耕地質量和產能。3.3 農用地實施整治提升加強農用地綜合整治加強農用12、地綜合整治統籌推進現有耕地提質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減少耕地碎片化,優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質量。適度開發宜耕后備資源適度開發宜耕后備資源加強宜耕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合理確定土地開發的用途和規模,適度開發耕地后備資源,做到耕地開發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相協調。合理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合理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理念,開展農用地、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等國土綜合整治工程,構筑嘉禾鄉美麗國土空間。有序開展土地復墾有序開展土地復墾有序推動農村廢棄宅基地、工礦廢棄地等閑置建設用地拆舊復墾,騰挪建設用地指標,增加有效耕地。至 2035 年,通過實施國土綜合整治,全面提升耕地保護水13、平,實現全域耕地面積、質量相對穩定:全面提升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逐步構建農田集中連片村莊宜居聚集、產業集聚升級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新格局。04構筑多元復合的生態保護空間4.1 構筑生態保護格局4.2 生態保護修復4.3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李仙江生態保護帶李仙江生態保護帶4.1 構筑生態保護格局巴巴嘎嘎尖尖尖尖瑤瑤人人山山山山生生態態屏屏障障筑牢區域生態安全屏障錨固“一帶、一屏、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一帶一屏多點李仙江生態保護帶以巴嘎尖山、瑤人尖山等為主體形成嘉禾的生態屏障明子山水庫水源保護地、李仙江熱帶雨林等生態保護節點李仙江熱帶雨林明子山水庫水源保護地天公廟梁子大坡頭梁子馬鹿山4.214、 生態保護修復針對全域生態問題,明確重要生態修復目標,制定生態修復策略,提出生態修復解決區域自然生態環境問題,恢復“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森林生態修復重點區森林生態修復重點區 對區域內采伐火燒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等區域作為森林生態修復的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重點區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重點區 將江城縣公益林(國家級和省級)、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等級評價中的極重要區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修復的重點區域。面積20093.34 公頃。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規劃區大部分區域屬于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南側有帶狀的地質災害一般防治區規劃中有 4 個地災隱患點(滑坡)。15、規劃對全鄉地質災害點綜合采取“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工程措施”的防治防御措施。水土流失修復重點區水土流失修復重點區 將江城縣水土流失極脆弱區納入水土流失修復重點區域,面積為 2746.21 公頃,每個村均有分布。4.3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水資源林地資源耕地資源能礦資源以巴嘎尖山、瑤人尖山等為主體形成嘉禾的生態屏障;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為核心,以產業發展為重點,統籌城鄉綠化。加強林地資源保護管理,實行分級管控。規范林地保護,除必須的工程建設外,嚴格控制占用森林,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變林地用途。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內砍伐、捕撈、狩獵、開荒、開礦、采砂、采藥、焚燒、放牧、排污。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16、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嚴控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力相協調。通過防洪治理、水域綜合整治等措施,加強鎮域內李仙江、羅那河、江西河、大岔河等河溝水系保護,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增強水土保持能力。上級下達嘉禾鄉耕地保護目標 2232.27 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 1188.73公頃,基期年耕地面積 2237.60 公頃,滿足耕地保護目標。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實施最嚴格的農用地保護制度和建設用途管制制度,禁止一切與糧食無關的用途開發,主要承載糧食生產和農業景觀文化傳承功能。加快推進李仙江輸電網建設,全面完善水電對內輸送網絡;17、提高電網等級,加快電網配套建設,形成高低壓協調配套、輸變電便捷暢通、發供配為一體的電力網絡。強化開采規模準入管理,提高規模化集約化開采水平,推進礦山規模化發展,促進礦產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05建設美麗宜居的城鄉發展空間5.1 鎮村體系構建5.2 城鄉生活圈構建5.3 產業空間布局鄉駐地鄉駐地中心村中心村中心村中心村至規劃期末,形成“中心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鎮村體系。在鄉域內以鄉駐地作為鄉域發展中心,促進及帶動中心村、基層村經濟的發展,以中心鎮區的發展來增強和提高輻射能力,進而推動鄉域經濟的發展。2020常住總人口 10514 人常住總人口 10000 人常住總人口 10000 人202518、2035結合產業布局、人口變化趨勢預測人口規模,合理安排人口流動及梯度轉移:中心鎮區5.1 鎮村體系構建中心鎮區中心鎮區中心村中心村基層村基層村江西村(鄉政府駐地)平掌村南旺村中會村隔界村李仙村巴嘎村聯合村洛灑村明子山村鄉鎮級生活圈鄉鎮級生活圈(輻射半徑 5km)(輻射半徑 5km)村級生活圈村級生活圈(輻射半徑 3km)(輻射半徑 3km)村級生活圈村級生活圈(輻射半徑 3km)(輻射半徑 3km)5.2 城鄉生活圈構建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城鄉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城鄉兩級生活圈,建設“中心鎮區一行政村”兩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中心鎮區級生活圈行政村級生活圈自然村自然村依托鄉鎮集鎮區構建滿足19、鄉鎮所在區域的公共服務、發揮基層公共服務作用的同時,也為實現區域公共服務設施均衡發展奠定基礎。承擔片區服務中心的任務,配置片區級高等級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車行 30 分鐘服務圈,輻射整個片區。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點,統籌布局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求的各類服務要素,形成鄉村社區生活圈的服務核心,發揮基層公共服務作用。配置村級片區服務設施,打造車行 15 分鐘服務圈,服務村級片區。以出行時間為尺度打造步行 30 分鐘服務圈,滿足居民生產生活基本保障需求。中心鎮區級行政村級山水聯動旅游發展環山水聯動旅游發展環李仙江橡膠產業示范帶李仙江橡膠產業示范帶李仙江橡膠產業示范帶李仙江橡膠產業示范帶中心鎮區20、綜合產業發展核中心鎮區綜合產業發展核中藥材種植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瑤人尖山古茶山基地瑤人尖山古茶山基地南部特色農業片區南部特色農業片區中部農旅融合區中部農旅融合區北部生態農業片區北部生態農業片區5.3 產業空間布局結合鄉駐地和各行政村自然條件,區位條件和現狀經濟發展情況,嘉禾鄉域產業布局空間結構布局為:“一帶、一核、一環、三區、三基地”一帶一核一環李仙江橡膠產業示范帶中心鎮區綜合產業發展核山水聯動旅游發展環三區三基地北部生態農業片區、中部農旅融合區、南部特色農業片區瑤人尖山古茶山基地、中草藥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06搭建安全韌性的支撐體系6.1 交通設施規劃6.2 水利設21、施規劃6.3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6.4 綜合防災設施至綠春至綠春至寶藏至國慶落實公路、高速等重要交通規劃,加強鎮域道路系統與各類對外交通設施的鏈接;完善鎮域內靜態交通設施,夯實農村交通基礎,改善村民出行條件;全面提升改造農村道路建設水平,搭建城鄉一體化發展通道完善內部網絡,加強鎮村、產業節點之間道路連接。公路公路客運站客運站農村道路硬化農村道路硬化1 條鐵路普洱至蒙自鐵路2 條高速墨江至勐康口岸高速、勐綠高速1 條一級公路江城縣李仙江流域經濟干線2 條二級公路江城縣一嘉禾鄉一綠春縣;嘉禾鄉-寶藏鎮-康平鎮客運站:提升改造嘉禾集鎮(江西)1 處客運站;規劃中會、南旺、隔界、洛灑、李仙、巴嘎、聯合、22、明子山、平掌 9 處客運招呼站碼頭:規劃下寨碼頭、居浦渡碼頭加快實施農村道路硬化工程,實現組與組硬化路百分百通達,村與村等級公路百分百通達6.1 交通設施規劃6.2 水利設施規劃水源保護地水源保護地明子山水庫(規劃)明子山水庫(規劃)聯合水庫(規劃)聯合水庫(規劃)戈蘭灘電站戈蘭灘電站(裝機容量450000kW)(裝機容量450000kW)居甫渡電站居甫渡電站(裝機容量 85000kW)(裝機容量 85000kW)岔河電站岔河電站(裝機容量 320kW)(裝機容量 320kW)明確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邊界。推進水利普查以外其他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因地制宜安排河湖管理保護控制帶。嚴格岸線分區分23、類管控、嚴格依法依規審批涉河建設項目、嚴格管控各類水域岸線利用行為。到 2025 年,新建聯合水庫;到 2035 年新建明子山水庫及嘉禾鄉供水工程,進一步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證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 10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 10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 0.53 以上。加強水域空間保護,保障水生態水安全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城鄉供水安全6.3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1 1建設安全生態的供水系統2 2建設綠色高效的污水系統3 3建設綠色安全供電系統4 4建設智慧靈活的通信系統5 5建設綠色安全的燃氣系統6 6建設完善的環衛系統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保障水資源安全、推進水質提升工作,加24、快生活集中供水設施新建改造工程,建設安全高效的供水體系。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中心鎮區采用雨污分流制,農村地區采用分散處理,提高污水、污泥處理水平。近期規劃采用液化氣罐供生活生產能源使用,結合商戶設置代送點,統一收集后到鎮液化氣換瓶點罐裝。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嘉禾鄉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保障城鄉發展需求。加快推進5G、百兆光網、智慧專網、衛星網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中心集鎮 5G 網絡全覆蓋。6.4 綜合防災設施韌性安全防災減災構建災害綜合防治體系25、提高防災減災標準提升集鎮綜合防災能力保障防災減災空間提高應急抗災能力完善韌性防災設施建立完善由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和應急處置組成的災害綜合防治體系。提高城市綜合防災和安全設施建設配置標準,完善各類防災設施布局,構建網絡化分布式避難疏散體系。統籌各類防災資源,高效集約配置。提升應急物資、應急避難疏散、應急醫療、城市生命線應急保障系統等綜合應急能力。組織建設鄉村應急救援隊伍。提升集鎮消防救援能力,提升集鎮抗震能力。強化地質災害分區應對;嚴格危化品安全管控;預控公共衛生應急空間;構建高效安全的避難疏散體系。防洪除澇優化消防安全布局抗震人防以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為防控重點,兼顧新型風險防控26、,增強富源應對災害的抗沖擊力、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構建分區分級的安全空間體系建立中心鎮區-行政村-自然村三級鄉村安全空間體系,分級分類完善防災設施配置。07塑造高品質的中心集鎮7.1 優化中心鎮區空間結構中心集鎮:構建“心一軸四片”的功能結構中心集鎮:構建“心一軸四片”的功能結構心心軸軸依托鎮政府辦公區、綜合文化中心及東部入口商業區,形成中心鎮區的行政文化中心依托規劃東西向主干道形成帶動中心發展的集鎮發展軸,引導中心鎮區未來發展方向四片四片文教配套區文教配套區商業服務區商業服務區綜合服務區綜合服務區宜居生活區宜居生活區中心鎮區居民集中生活區由規劃提升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及現狀幼兒園構成主要依托中心27、鎮區東部現狀入口商業,形成展示銷售嘉禾特色產業、為過境人流車流提供食宿服務的商業區域以文化設施、便民商業服務、客運設施及醫療衛生設施為主,并包括規劃街頭綠地、廣場,為中心鎮區居民文化休閑活動提供場地,更展現當地民族風情特色7.1 優化中心鎮區空間結構08建立高質量的空間治理體系8.1 強化規劃傳導8.2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8.1 強化規劃傳導在國家、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上,落實“鄉鎮級”“鄉鎮級”和“總體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一級三類”“一級三類”規劃的縱向銜接,不得突破上位規劃確定的國士空間規劃分區、約束性指標、三條控制線、空間管28、控要求重要名錄、重大政策和制度等強制性內容,細化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定位目標、總體格局、三類空間布局、區域協調、資源要素、生態修復、重大工程等內容。省級總體規劃側重協調性側重統籌性側重實施性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市級總體規劃落實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特定領域的專項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縣級總體規劃鄉鎮級總體規劃傳導傳導傳導落實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提出各類自然資源保護、國土綜合利用管控、鄉鎮域空間格局統籌鎮區空間彈性規劃和村莊建設底線管控等要求。確定目標、指標、空間布局等方面約束性要求和技術指引;與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等相銜接。重要控制指標、功能布局、要素配置、空間29、形態(高度、風貌)等。8.2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加強規劃銜接明確實施責任強化要素保障“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與落實規劃之間的銜接協調是保障規劃體系完整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除加強與國家、省、市縣規劃的銜接外,還要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專項規劃的銜接。各類規劃銜接的重點應當包括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向目標任務、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重要資源開發以及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重大行動等。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實施責任,強化制度、規劃和政策的綜合協調,促進規劃聯動,統籌推進實施。各級各部門要完善市場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約束性指標和戰略任務由各級各部門按照總體規劃提出的目標分解細化、認真落實,實現規劃總體目標和任務順利完成。加強政策保障,用好用活國家和省市各項政策,在貫徹落實好普惠性政策的同時,加快制定符合發展實際的政策和措施,使政策真正成為規劃實施的有力保障。加強資金保障,圍繞重點建設項目和重點扶持項目,積極擴大資金來源,優化資源配置,為發展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經濟基礎。加強士地保障,實施差別化土地管理政策,保障重大項目用地需求,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構建嘉禾鄉級總規數據庫,納入江城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實現對鄉鎮規劃的精準實施、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和定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