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19257
2023-08-04
33頁
35.56MB
1、桑植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2023年4月注:本版本為征求意見版,具體以批復版本為準前言前言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按照國家、省、市部署要求,我縣于2020年6月開始組織編制桑植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01目前,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為了讓公眾充分了解規劃內容,現進行成果公示,征詢公眾意見。規劃也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下位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2、的基本依據。規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落實新發展理念,是桑植縣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目錄目錄01 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4 規劃范圍1.3 規劃年限02 發展目標與戰略2.1 總體目標2.2 城市性質03 區域協同發展04 國土空間格局4.1 生態保護格局4.3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05 支撐體系5.1 促進產業升級綠色發展5.2 構建高效暢行交通系統06 規劃實施保障6.1 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023.2 產業協同3.1 交通縫合3.3 旅游聯動4.2 開發利用格局4.6 保護水3、清山綠的生態空間1.2 規劃原則4.5 打造全面振興的農業空間4.4 細化鄉鎮主體功能分區5.3 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5.5 彰顯紅色文化人文底蘊5.4 建設綠色韌性基礎設施6.2 完善規劃傳導機制4.7 構建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PART 1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4 規劃范圍1.3 規劃期限031.2 規劃原則1.1 指導思想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關于自然資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湖4、南省“三高四新”發展新部署,牢牢把握“長江經濟帶”、“革命老區振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戰略機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科學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空間,統籌各類發展空間需求,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全面提高桑植縣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桑植縣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紅色旅游樣板區、革命老區振興快進區提供空間保障。PART 1規劃總則1.2 規劃原則規劃是對湖南省、張家界市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空間發展戰略的細化落實,是落實縣域發展規劃的空間保障。為確保規劃編制的科學性,編制過程始終堅持戰略引領,全域統5、籌發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堅持區域協同,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品質發展;堅持問題導向,重視精準發展;堅持文化傳承,推進特色發展。戰略引領,全域統籌發展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區域協同,城鄉融合發展以人為本,注重品質發展問題導向,重視精準發展文化傳承,推進特色發展04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為2021-2025年。規劃范圍為桑植縣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括23個鄉鎮(城關鎮為澧源鎮),國土總面積3475.3475.2929平方公里平方公里。051.3 規劃期限1.4 規劃范圍PART 1規劃總則2.1 總體目標2.2 城市性質06PART 2發6、展戰略與目標PART 2總體目標與戰略072.1 總體目標規劃至2025年縣域交通格局明顯優化,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城鎮品質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融合發展達到較高水平。規劃至2035年縣域良好的對外對內交通格局全面形成,全縣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發展質量全面優化、生態環境全面提升,美麗桑植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對外開放水平明顯增強,改革活力充分展現;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全面建成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紅色旅游引領樣板區、革命老區振興快進區。082.2 城市性質山水生態和山水生態和紅色文7、化紅色文化特色凸顯的旅游名城特色凸顯的旅游名城PART 2總體目標與戰略3.1 交通縫合3.2 產業協同3.3 旅游聯動09PART 3區域協同發展PART 3區域協同發展3.1 交通縫合 協同湘西鄂地區,打通革命老區致富路,協同湘西鄂地區,打通革命老區致富路,“后花園后花園”變變“前庭前庭”加快桑龍高速建設,黔張常鐵路提速,與現有交通線路組成對接湘西的交通網絡。湘西對接:湘西對接:鄂西對接:鄂西對接:加快安張鐵路與桑鶴高速的規劃建設,并對連接鄂西的道路進行提質升級,更好地對接鄂西。加快桑慈高速的規劃設計,加強與洞庭湖地區和長株潭地區的聯系。加快瑞中公路建設,推進瑞中(瑞塔鋪-中湖)、定大(定8、家峪-大溶溪)、天劉(天子山-劉家坪)、竹黃(竹葉坪-武陵源黃龍洞)等旅游公路項目,構建更加便捷快速的聯景通景路網,更好融入全市旅游大循環。10 構建經濟開發新格局,打通對接長江經濟帶的產業通道構建經濟開發新格局,打通對接長江經濟帶的產業通道3.2 產業協同長江產業經濟帶協同發展模式圖11借助東西向交通走線,打通桑植慈利石門常德的產業通道,加速融入長江經濟帶,實現產業轉移對接。PART 3區域協同發展做強做強“飛地經濟飛地經濟”,深化產業對接協作深化產業對接協作創辦“飛地”園區,做強“飛地經濟”,深化與湖南自貿區長沙片區等區域的對接協作,實現經濟同飛、發展同向,助推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桑植縣發9、展飛地經濟模式示意圖整合資源,實現湘鄂西旅游聯動發展整合資源,實現湘鄂西旅游聯動發展3.3 旅游聯動與宣恩縣和鶴峰縣在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兩方面形成合力,通過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資源的整合,積極融入鄂西山水民俗旅游廊道。加強與重點旅游城市及武陵山片區縣市的協同合作,積極融入大湘西生態旅游圈和張崀桂黃金旅游線路。12PART 3區域協同發展宣恩縣宣恩縣恩施市恩施市張家界張家界張崀桂黃金旅游線張崀桂黃金旅游線大湘西生態旅游圈大湘西生態旅游圈鄂西山水民俗旅游廊道鄂西山水民俗旅游廊道鶴峰縣鶴峰縣民俗文化資源整合民俗文化資源整合桑植縣桑植縣紅色文化資源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整合133.3 旅游聯動p 打通澧水打通10、澧水-苦竹河苦竹河-溫塘溫塘-茅巖河景觀帶茅巖河景觀帶p 加快溇水自然風光帶水上路線建設加快溇水自然風光帶水上路線建設張家界看山,桑植看水,形成張家界看山,桑植看水,形成”山山-水水-(草)灘(草)灘“多類型的旅游產品多類型的旅游產品p 核心打造:核心打造:建設劉家坪、洪家關紅色旅游特色小鎮建設劉家坪、洪家關紅色旅游特色小鎮p 線路打造:線路打造:打造桑植五道水(芭茅溪)打造桑植五道水(芭茅溪)-洪家關洪家關(劉劉家坪家坪)-)-永定城區紅線旅游線路永定城區紅線旅游線路p 節點建設:節點建設:重點建設桑植陳家河、橋自彎、龍潭坪等紅色旅游節點重點建設桑植陳家河、橋自彎、龍潭坪等紅色旅游節點凸顯紅11、色文化,助力張家界紅綠旅游交相輝映凸顯紅色文化,助力張家界紅綠旅游交相輝映優勢互補:與張家界形成優勢互補:與張家界形成”山山-水水-(草)灘(草)灘“旅游聯動發展旅游聯動發展PART 3區域協同發展澧水澧水苦竹河苦竹河溫塘溫塘茅茅巖河巖河水上游覽路線水上游覽路線溇水自然風光帶溇水自然風光帶水上路線水上路線澧源鎮澧源鎮天門山風景名勝區天門山風景名勝區九溪城風景名勝九溪城風景名勝區區江埡水庫江埡水庫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張家界旅游風景區分布圖4.1 生態保護格局4.2 開發利用格局4.3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4.6 保護水清山綠的生態空間4.5 打造全面振興的農業空間4.7 構建集約高12、效的城鎮空間144.4 細化鄉鎮主體功能分區PART 4國土空間格局PART 4國土空間格局154.1 生態保護格局 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構建“一山兩水多區塊”的縣域生態保護格局。重點保護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張家界國家地質公園、湖南南灘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溇水風景名勝區等重要生態區塊,確??h域生態總體格局的穩定。多區塊多區塊兩水兩水一山一山重點保護八大公山生態屏障,充分發揮其在水土涵養、資源保護、氣候調節和區域生態穩定性維護方面的屏障作用。重點保護澧水與溇水,加強水體保護與治理,保護優質耕地,發展生態13、旅游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164.2 開發利用格局 一主一主以“1+4城鎮群”為縣域城鎮體系的核心,包括澧源鎮、瑞塔鋪鎮、利福塔鎮、洪家關白族鄉、劉家坪白族鄉,強化中心城區的引領作用。兩副兩副打造兩個副中心。東部副中心城鎮官地坪鎮,著力打造旅游休閑副中心;西部副中心城鎮陳家河鎮,打造商貿物流副中心。四帶四帶依托桑龍公路、桑慈公路形成兩條東西向發展帶;依托官瑞公路和桑鶴公路形成兩條南北向發展帶。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產城融合、旅城融合,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多元化發展,打造高效、優質的“一主兩副四帶四區”新型開發利用格局。四區四區差異化打造東部發展區、北部發展區、西部發展區、中部發展區等多個經濟發展區。P14、ART 4國土空間格局174.3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29216.93公頃(43.83萬畝),占縣域國土總面積的8.41%。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28909.30公頃(193.36萬畝),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活動。統籌城市發展需求,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促進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1822.25公頃(2.73萬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上下聯動,統籌15、劃定 逐級落實,嚴格管控PART 4國土空間格局4.4 細化鄉鎮主體功能分區 農產品主產區農產品主產區包括陳家河鎮和官地坪鎮,總面積427.45平方公里,占桑植縣國土總面積的12.30%。該區域主要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重點生態功能區重點生態功能區包括龍潭坪鎮、八大公山鎮、五道水鎮、廖家村鎮、橋自彎鎮、人潮溪鎮、涼水口鎮、芙蓉橋白族鄉、馬合口白族鄉、走馬坪白族鄉、空殼樹鄉、河口鄉、沙塔坪鄉、上河溪鄉、上洞街鄉、竹葉坪鄉16個鄉鎮,總面積2584.83平方公里,占桑植縣國土總面積的74.38%。該區域實施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明確區域內產業準入清單,嚴格限制各類建設活動,控制人為活動對16、自然生態系統的干擾,嚴禁不符合生態功能定位的開發利用活動。城市化地區城市化地區包括澧源鎮、瑞塔鋪鎮、利福塔鎮、劉家坪白族鄉、洪家關白族鄉5個鄉鎮,總面積463.01平方公里,占桑植縣國土總面積的13.32%。該區域優先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保障區域內產業用地。18PART 4國土空間格局194.5 打造全面振興的農業空間 中部農耕休閑片中部農耕休閑片區區積極打造積極打造“四片多基地四片多基地”的農業生產格局的農業生產格局 包含澧源鎮、瑞塔鋪鎮、利福塔鎮、洪家關白族鄉、劉家坪白族鄉、上洞街鄉、橋自彎鎮、芙蓉橋白族鄉、空殼樹鄉9個鄉鎮。該區域應大力推動糧油、有機17、綠色優質蔬菜、名優水果、油菜觀光等產業提質增效。西部農業加工片區西部農業加工片區包含陳家河鎮、涼水口鎮、廖家村鎮、沙塔坪鄉、上河溪鄉、河口鄉6個鄉鎮。應重點發展獼猴桃、有機茶葉、水稻、油茶、藥材等農業產業。北部農業體驗片區北部農業體驗片區包含五道水鎮、八大公山鎮、龍潭坪鎮3個鄉鎮。應重點發展桑植白茶、林下中藥材種植、大鯢養殖、蜂蜜、粽葉等農業產業。東部綠色農耕片區東部綠色農耕片區包含官地坪鎮、馬合口白族鄉、竹葉坪鄉、走馬坪白族鄉、人潮溪鎮5個鄉鎮。應重點發展桑植白茶、煙葉、高山蘿卜等農業產業。多基地多基地在全縣范圍內因地制宜地布局以“三葉兩材”(茶葉、粽葉、煙葉、食材、中藥材)為主的農業生產基18、地。PART 4國土空間格局以生命共同體理念推進全要素保護以生命共同體理念推進全要素保護 推進桑植縣“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與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清山綠的生態空間。堅持生態保育、生態建設和生態修復并重,加強對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等地天然公益林、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控制水土流失,強化山脈生態保護屏障功能。嚴格保護澧水、溇水及其支流水體及水質環境,強化流域治理,加強河湖水系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提高水系連通性,恢復河道生態功能,構建流域相濟、多線連通、多層循環、生態健康的水網體系。重點保護森林集中地區,包括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楊竹溪、汪家埡、九龍山、楊彎,西坪,朱家彎,茶園坪,19、五道水、龍潭坪等9個野生植物自然保護小區。開展耕地防護與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綜合治理,實施堤岸和坡面防護等水土保持工程,增強耕地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從改善永久基本農田環境質量狀況、優化格局和空間結構等多方面共同推進生態整治,形成具有多功能屬性的生態安全格局。重點對南灘草原內草地資源的規劃保護,穩步實現草地資源更新和合理的利用,草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畜牧規模擴大,經營管理逐步規?;?、現代化,畜牧產品多元化,加快與旅游的充分融合,提高草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山山水水林林田田草草4.6 保護水清山綠的生態空間 20PART 4國土空間格局214.6 保護水清山綠的生態空間 開展全域國土綜20、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開展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是落實“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點內容。水 環 境 修 復水 環 境 修 復森 林 生 態 修 復森 林 生 態 修 復濕 地 生 態 修 復濕 地 生 態 修 復礦 山 生 態 修 復礦 山 生 態 修 復水 土 流 失 治 理水 土 流 失 治 理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PART 4國土空間格局4.7 構建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 構建等級合理協調有序的城鎮體系構建等級合理協調有序的城鎮體系 城鎮體21、系引導表等級數量鄉鎮中心城區3澧源鎮、利福塔鎮、瑞塔鋪鎮重點鎮4陳家河鎮、官地坪鎮、劉家坪白族鄉、洪家關白族鄉一般鄉鎮16龍潭坪鎮、橋自彎鎮、人潮溪鎮、八大公山鎮、涼水口鎮、廖家村鎮、五道水鎮、走馬坪白族鄉、芙蓉橋白族鄉、馬合口白族鄉、河口鄉、空殼樹鄉、沙塔坪鄉、上河溪鄉、竹葉坪鄉、上洞街鄉做強做優中心城區。重點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產業,建設成為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居住和生活的重要載體。加快發展重點鄉鎮。發揮重點鎮的人口聚集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規劃陳家河鎮、官地坪鎮、劉家坪白族鄉、洪家關白族鄉為重點鄉鎮。提質增效一般鄉鎮。重點提升一般鄉鎮基礎設施和公共22、服務配套水平,規劃其他鄉鎮為一般鄉鎮。22PART 4國土空間格局5.1 促進產業升級綠色發展5.2 構建高效暢行交通系統5.3 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5.4 建設綠色韌性基礎設施5.5 彰顯紅色文化人文底蘊23PART 5支撐體系PART 5支撐體系5.1 促進產業升級綠色發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構建“三葉兩材”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體系體系產業產業布局布局三葉茶葉主要集中于八大公山鎮、人潮溪鎮、陳家河鎮、五道水鎮、沙塔坪鄉、上河溪鄉、洪家關白族鄉等鄉鎮。粽葉主要位于五道水鎮、龍潭坪鎮、河口鄉、芙蓉橋白族鄉等鄉鎮。煙葉主要分布于官地坪鎮、龍潭坪鎮、人潮溪鎮等鄉鎮。兩23、材食材主要分布在人潮溪鎮、竹葉坪鄉、八大公山鎮等鄉鎮。中藥材主要集中于廖家村鎮、五道水鎮、人潮溪鎮、陳家河鎮、八大公山鎮、橋自彎鎮、瑞塔鋪鎮、洪家關白族鄉、竹葉坪鄉等鄉鎮。一產:構建一產:構建“三葉兩材三葉兩材”的農業產業體系的農業產業體系245.1 促進產業升級綠色發展二產:培育二產:培育2+2+12+2+1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三產:發展三產:發展3+N3+N服務體系服務體系農產品精深加工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白茶粽葉粽葉青錢柳絞股藍桑樹中藥材中藥材油茶大鯢加工食用油飼料蛋白蔬菜食材蔬菜食材新型建材和新材料新型建材和新材料鋰電池原材料加工產業裝飾石材新型墻體材料新型涂料建材產業能源開發能源開發優質水24、資源利用(農夫山泉)光伏發電風電開發文旅商品開發文旅商品開發少數民族特色手工藝品紅色教育培訓產品白族文化工藝品紅色歷史文化紀念品風景特色旅游紀念品生物醫藥生物醫藥保健美容產品中醫藥健康產業養生養老產業保健美容食品動植物活性提取產業鏈原料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市場指向型市場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市場指向型市場指向型3 3+N N25PART 5支撐體系5.1 促進產業升級綠色發展旅游產品體系發展思路:紅色當頭,三色融合旅游產品體系發展思路:紅色當頭,三色融合以縣城為中心,建立縣級以縣城為中心,建立縣級-鄉鎮級鄉鎮級-村級三級現代物流體系村級三級現代物流體系紅25、色產品體系紅色產品體系紅色研學教育紅色研學教育旅游產品體系旅游產品體系綠色產品體系綠色產品體系彩色產品體系彩色產品體系起義紀念館起義紀念館文化廣場文化廣場紅軍體驗園紅軍體驗園紅軍長征步道紅軍長征步道紅色文化旅紅色文化旅游綜合體游綜合體紅色文化影視紅色文化影視文旅小鎮文旅小鎮康養度假區康養度假區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登山步道登山步道趣味漂流趣味漂流培育基地培育基地生物多樣性生生物多樣性生態研學基地態研學基地綠色產品綠色產品民宿酒店民宿酒店民歌小鎮民歌小鎮文化傳承中心文化傳承中心主題公園主題公園特色村寨特色村寨主題廣場主題廣場民俗體驗園民俗體驗園紅色文化廣場紅色文化廣場紅色文化影視城紅色文化影視城現代農26、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紅軍長征紅軍長征步道步道濕地公園濕地公園紅色研學紅色研學基地基地特色特色村寨村寨濱水登山步道濱水登山步道趣味漂流趣味漂流加強縣城物流中心樞紐地位,支撐張家界旅游商貿物流結構體系加強縣城物流中心樞紐地位,支撐張家界旅游商貿物流結構體系 以桑植縣城為中心,涵蓋瑞塔鋪鎮、利福塔鎮、洪家關白族鄉和劉家坪白族鄉的“1+4”城鎮圈,打造桑植縣商貿物流中心,為整個桑植縣服務,同時作為支撐張家界全域旅游服務的重要節點。提高鄉鎮商貿物流中轉地位,完善桑植縣商貿物流體系提高鄉鎮商貿物流中轉地位,完善桑植縣商貿物流體系 在縣級商貿物流中心的基礎上,在各個鄉鎮建立商貿物流中轉中心,作為整個縣級物27、流體系中的中間環節,具有服務鄉村,強化縣城商貿物流的重要作用。夯實鄉村商貿物流送達系統,實現夯實鄉村商貿物流送達系統,實現“特產走出去,物資送進來特產走出去,物資送進來”在縣級商貿物流中心以及鄉鎮級商貿物流中轉節點的基礎上,在各個鄉村建立商貿物流網點,滿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同時為桑植縣特色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真正實現“特產走出去”。鄉鎮商貿物流節點縣級商貿物流中心=交通樞紐+商貿中心物流中心=交通節點+商貿節點物流節點鄉村商貿物流網點=交通站點+商貿網點物流網點鄉鎮商貿物流節點26PART 5支撐體系275.2 構建高效暢行交通系統構建構建南南 通北達、承西啟東城鄉快速交通網通北達、承西28、啟東城鄉快速交通網通用機場:通用機場:規劃在官地坪鎮建設A2類通用機場兩鐵路:兩鐵路:一橫一縱的鐵路骨架,黔張常鐵路以及安張鐵路三高速:三高速:桑龍高速、桑慈高速、桑鶴高速干線公路:干線公路:構建“三橫五縱”干線公路網PART 5支撐體系285.3 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 分四大層級打造縣域社區生活圈,按圈層配置公服設施分四大層級打造縣域社區生活圈,按圈層配置公服設施規劃目標:通過公平均等、差異多樣、臨近便捷、集約高效的布局配置,打造有一定區域影響力、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的學習型、健康型、安全型與和諧型城區,樹立桑植公共服務新標桿。桑植縣縣域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生活圈層級:規劃將縣域分為城鎮社區生活圈29、鄉村社區生活圈兩個層面。城鎮社區生活圈構建“15 分鐘、10 分鐘”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鄉村社區生活圈構建“鄉集鎮、村組”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PART 5支撐體系5.4 建設綠色韌性基礎設施 供水網絡安全可靠供水網絡安全可靠29縣城保留和新建水廠共6處(含利福塔和瑞塔鋪水廠),各鄉鎮根據具體情況保留或擴建城鄉一體化供水設施,確保鎮區及周邊鄉村用水安全,偏遠鄉村地區可以采用山泉水、水庫和地下水,共建供水設施或自建供水設施。縣城保留和新建污水處理廠4處(含瑞塔鋪和利福塔),各重點鎮建設污水處理廠,其他一般鄉鎮根據規模情況建設污水處理廠或污水處理設施,鄉村各戶建設化糞池,收集生活污水,處理后資源化30、處理。保留現有LNG儲配站1座,儲罐容積為200m3,近期新增建設200m,遠期建設300m,同時加快建設管道燃氣,主要對縣城及周邊鄉鎮(澧源鎮、利福塔鎮、瑞塔鋪鎮、洪家關白族鄉、劉家坪白族鄉集鎮區域)供氣,其余鄉鎮采用LNG液化氣化站的形式供氣。規劃保留現狀220kV桑植變電站,新建220kV桑植西變電站,保留現狀5座110kV變電站;新建4座110kV變電站,即110kV利福塔變、110kV河口鄉變、110kV龍潭坪變、110kV馬合口變。保留現有的8座35kv變電站,龍潭坪鎮規劃新增35KV變電站1座。排水系統集約高效排水系統集約高效電力系統多元保障電力系統多元保障燃氣系統多源穩定燃氣系31、統多源穩定PART 5支撐體系305.5 彰顯紅色文化人文底蘊 構建構建“一區兩線一區兩線”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桑南旅游發展先行區規劃范圍包含位于桑植南部、緊臨核心景區的9個鄉鎮。規劃構建四大旅游先行板塊,一是以洪家關、劉家坪為重點的紅色旅游核心區,二是以瑞塔鋪、空殼樹、芙蓉橋、走馬坪、竹葉坪為重點文旅融合休閑區,三是以利福塔為重點的奇山秀水體驗區,四是以縣城澧源鎮為中心的旅游服務集聚區。旅游北線:打造以休閑觀光、戶外運動為主體的南灘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及溇水風景名勝區旅游北線。旅游西線:打造以生態科考、觀光游覽為主體的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游西線。一區一區兩線兩線PART 5支撐32、體系6.1 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6.2 完善規劃傳導機制31PART 6規劃實施保障PART 6規劃實施保障邊界清晰的規劃邊界清晰的規劃編制體系編制體系單元規劃單元規劃控制性詳細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單元指引單元指引中心區控規產業區控規一般區控規鄉鎮總規鄉鎮總規村莊規劃村莊規劃分區指引分區指引鎮村一體統籌村莊規劃專項專項規劃規劃專項指引專項指引行行動動規規劃劃評評估估體體檢檢國國土土空空間間規規劃劃“一一張張圖圖”縣級總規縣級總規公服公服生態生態整治整治風貌風貌產業產業教育教育等等326.1 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以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協調各類規劃,形成“兩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體系。圍繞權責統一、剛彈結合、編管結合等特點,健全規劃傳導機制,保障規劃有序、有效實施。開發邊界外開發邊界外開發邊界內開發邊界內總體規劃總體規劃單元規劃單元規劃詳細規劃詳細規劃空間維度空間維度時間維度時間維度規劃編制規劃編制近期實施近期實施社會經濟社會經濟五年規劃五年規劃年度項目計劃年度項目計劃土地年度供應計劃土地年度供應計劃建設建設項目項目管理管理近期行動近期行動計劃計劃年度建設計劃年度建設計劃項目實施方案項目實施方案規劃條件納入依規劃制定行政許可縱縱向向規規劃劃傳傳導導6.2 完善規劃傳導機制 建立縱向傳導、橫向銜接、滾動實施的規劃傳導機制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3
3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