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瑞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4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19315
2023-08-04
45頁
35.93MB
1、20232023年年4 4月月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RUILI CITY市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021-2035年)年)草案公示稿草案公示稿-目錄目錄 -CONTEXT -CONTEXT -01 邊境口岸之城,印象胞波瑞麗02 融入區域格局,明確目標戰略03 統籌三區三線,優化國土空間04 堅持生態優先,筑牢生態屏障05 保護耕地資源,振興美麗鄉村06 優化城鎮體系,強化城鎮建設07 強化要素支撐,提升城市韌性08 優化城區布局,打造魅力瑞麗09 健全傳導機制,保障規劃實施01邊境口岸之城,印象胞波瑞麗1.1 瑞麗印象2、1.2 指導思想1.3 規劃原則1.4 規劃期限和范圍234511.1 瑞麗印象一個美麗的內陸口岸城市,中國的西部門戶中華經濟圈、東盟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的交匯點,邊境貿易為主祖國邊陲的一顆“綠寶石”滇西南邊疆國土綠色生態安全屏障獨特濃郁的民族風情,神奇的人文地理奇觀熱區寶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花開四季,果結終年瑞麗,一個美麗的地方 世界傣源,魅力胞波,天涯地角,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二十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謀劃,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3、把瑞麗建設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新創業生態宜居現代化口岸城市、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先行區、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引擎。突出區位、開放和改革優勢,以經濟發展為核心要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度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主題,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建設自貿試驗區德宏片區為統領,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提高教育體育事業質量和醫療衛生水平,4、進一步鞏固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譜寫好中國夢美麗瑞麗新篇章。1.2 指導思想以瑞麗建設中緬國際口岸城市為背景,加快推進瑞麗口岸通道與腹地產業,強化中緬邊境地區沿線城鎮協調,促進中緬跨境地區開放合作,提高瑞麗與周邊地區的協同發展,實現區域共建、共享、共治,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促進中緬跨境地區、德宏州、云南省等多級聯動發展。1.3 規劃原則堅持創新發展,探索開發開放新路徑區域協調,形成區域發展合力依托內外優勢,引導分區發展依托周邊關聯的區位優勢和自身豐富多樣的發展資源,突出區域各空間單元的差異化發展路徑,形成錯位競爭和協同互補的發展格局,通過差異化的分區引導方式,以差異化解差距。加強中心城市研5、究,構建國際口岸城市建設路徑通過瑞麗中心城市的上下聯動、建設路徑、政策創新與空間對應、交通樞紐打造、口岸對開等多重路徑,加強瑞麗國際口岸城市的整體帶動與發展。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筑牢邊境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處理好城鄉發展與生態資源保護的關系,提出合理的發展框架和控制要求,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鄉建設運營模式。完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遷移廊道建設,優化邊境生態安全格局,提高邊境生態安全多重應對基礎,筑牢邊境生態安全屏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訪緬成果,積極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承擔自貿試驗區、中緬經濟走廊、對緬重要口岸的開放6、功能。建設國際陸港,構建全國沿邊開放新高地,發揮對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功能。堅持對內對外開放協調,承擔兩江流域發展的重要區域功能,實現芒瑞隴聯動發展。瑞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范圍為瑞麗市行政區劃范圍,總面積約944.77平方千米。1.4 規劃期限和范圍 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p 規劃范圍p 規劃期限瑞麗市市域范圍圖錢景泰 攝02融入區域格局,明確目標戰略2.1 區域協調2.2 總體定位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目標李勇華 攝p 構建中緬沿邊一體化發展地區,建設中緬經濟合作區先行區l 構建國際化的中緬沿邊經7、濟一體化地區;l 建設中緬經濟合作區先行區;l 口岸對開,對外形成“口岸對開、跨境合作”的中緬開放共建城市組團。2.1 區域協調至臘戌至臘戌至八莫至八莫至芒市至芒市九谷畹町木姐姐告芒令丙午弄坎南坎弄島邦坎姐蘭銀井賀弄芒滿l 三城聯動:高質量打造芒市州域中心城市、國際航空口岸城市;瑞麗現代化國際口岸城市、中緬胞波之城;隴川中緬陸水聯運前沿港城市、熱區資源精深加工城市。l 五岸協同:立足瑞麗口岸、畹町口岸、章鳳口岸、芒市航空口岸、瑞麗鐵路口岸,全面推進通關業務一體化、檢驗檢疫一體化、邊檢業務一體化,全面建成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綠色“五型”口岸,打造進出口貨值千億級口岸群。l 九區支撐:高水平高8、質量建好開發開放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芒市省級工業園區、隴川工業園區。加快建設中緬瑞麗木姐邊境經濟合作區,謀劃建設芒市國際空港經濟區、中緬隴川雷基邊境經濟合作區。p 對內強化“芒瑞隴”三城聯動發展,打造沿邊德宏城鎮圈2.1 區域協調面向印度洋的國家陸路邊境自由貿易試驗區中緬經濟走廊上的現代化國際口岸城市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沿邊國際陸港2.2 總體定位p 城市職能p 總體戰略定位中緬邊境經濟貿易中心,帶領自貿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國際商貿服務核心;國際文化交流和民族特色文化產業交流傳播職能;國際綠色休閑度假職能。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目標u國土空9、間保護水平大幅提升u國土空間開發效率顯著提高u國土空間品質持續優化u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全面建成03統籌三區三線,優化空間格局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2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呼曉宏 攝l雙河環繞:即強化瑞麗江、南宛河的流域保護;l兩軸協同:即依托瑞弄高速公路的畹町瑞麗弄島東西向城鎮發展主軸和 依托瑞隴高速公路的木姐一瑞麗一隴川南北向城鎮聯動軸;l十區聯動:即7個重點城鎮發展區(包括國際商貿旅游服務片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姐告片區、進出口加工區、弄島大宗商品交易片區、陸港國際物流倉儲芒令片區、陸港國際物流倉儲芒滿片區、畹町生物醫藥片區)、中部生態屏障區和西部、北部特色農業示范區。3.1 國土空10、間開發保護格局p形成“雙河環繞、兩軸協同、十區聯動”總體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圖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8957.28公頃。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按照國家要求,統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加強生態保護,嚴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33632.29公頃。引導城鎮開發建設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全市城鎮開發邊界劃定面積6403.12公頃。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1604堅持生11、態優先,筑牢生態屏障4.1 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4.2 建立完善的自然保護地體系4.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4.4 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4.1 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p構建“一山、一區、一江一河”生態空間格局l一山:以全市生態資源最豐富、生態系統最典型、生態功能最重要的勐秀 戶育山脈作為自然生態屏障;l一區:以銅壁關自然保護的3片區(戶永山片區、植物園片區、南宛河片區)為重點保障生物多樣性;l一江一河:加強瑞麗江和南宛河流域保護。生態空間格局圖4.2 建立完善的自然保護地體系p自然保護地體系格局構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的自然保護地體系p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實行分區差別化管控4.3自然資源保12、護與利用p 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p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p 河流濕地保護與利用4.4 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筑牢滇西生態安全屏障,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u以生態保護紅線、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瑞麗江大盈江風景名勝區、瑞麗江、南宛河、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為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水環境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地質災害防治;u積極挖潛耕地、林地后備空間,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呼曉宏 攝05保護耕地資源,振興美麗鄉村5.1 疏落有致的農業空間5.2 加強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5.3 面向鄉村振興的村莊分類引導l一園: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以姐相鎮、戶育鄉、勐秀鄉、弄島鎮13、為主,重點發展優質水稻、冬早蔬菜和咖啡、柚子、石斛、檸檬等特色經濟作物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l兩區:都市休閑農業功能區。以勐卯街道為主,可視地景理念為指導,農產品供給與園藝觀賞相結合,發展都市休閑農業;跨境農業合作示范區(畹町緬甸九谷)。以畹町鎮為主,充分利用緬甸優質農田,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構建“農業跨境合作示范區”。5.1 疏落有致的農業空間p構建“一園兩區”的農業空間格局農業空間格局圖l 嚴控耕地規模:嚴管農業結構,禁止非農建設違規占用耕地,加強耕地后備資源儲備,落實耕地保護目標。l加強耕地質量提升:推進耕地提質改造和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加強新增耕地培肥改良,推廣深耕輪作,有效保障耕地質量14、。l維護耕地生態:以發展特色農田、效益農業為重點,因地制宜實施農田生態建設 將生態因素引入土地整治工程建設中,強化耕地生態功能。l嚴格耕地用地管制:明確耕地主要用于糧食、油、糖等農產品及飼草料生產,嚴禁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嚴格耕地“進出平衡”、“占補平衡”。5.2 加強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p全面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耕地分布圖5.3 面向鄉村振興的村莊分類引導區位條件較好、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產業突出、資源條件優越、對周邊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有發展潛力的村莊。規劃對村莊改造提升、強化產業支撐作用,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集聚發展類整治提升類繼續保留且相15、對集中、村莊建筑風貌凌亂、存量建設用地資源豐富、整體需整治提升的村莊。規劃以村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用好各類存量用地并嚴控制建設用地增量??h城及重點特色鎮近郊區的村莊。加快推動與城鎮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在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滿足城市消費能力需求。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邊境沿線以及守邊固邊的村莊。在保護的基礎上適度發展特色產業,合理安排新增宅基地和產業發展用地需求。拆遷撤并類自然災害頻發、飲用水源保護地、重大項目建設、人口流失特別嚴重的村莊。規劃嚴格限制新建、改擴建活動,突出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建設用地整治的安排。21個,抵邊沿邊村寨2個,分散型村莊4個,瑞麗16、市城鎮周邊2個,生態環境敏感村莊5.3 面向鄉村振興的村莊分類引導以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傳導,根據不同類型村莊的發展需要,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制;農場、林場等推進控制詳細規劃編制。做好村莊地區建設空間保障,強化村莊規劃對農村基礎設施布局的指引,開展與村莊規劃充分銜接的風貌引導,體現瑞麗的地方特色、民族傳統。構建村莊規劃編制體系改善農村人居化境06優化城鎮體系,強化城鎮建設6.1 優化城鎮空間格局6.2 完善城鎮職能體系杜軍 攝6.1 優化城鎮空間格局p 構建“兩軸十區、口岸對開、一主一副、二重二特”的帶狀組團化城鎮空間格局l 兩軸:瑞弄高速公路的畹町瑞麗弄島東西向城鎮發展主軸、瑞隴高速公路的17、木姐一瑞麗一隴川南北向城鎮聯動軸;l 十區:城鎮發展區、國際商貿旅游服務片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姐告片區、進出口加工區、弄島大宗商品交易片區、陸港國際物流倉儲芒令片區、陸港國際物流倉儲芒滿片區、畹町生物醫藥片區、中部生態屏障區和西部、北部特色農業示范區。主城區:勐卯街道重點以自貿區及其城市拓展功能區構成,主要承擔國際綜合服務、國際文化交流、國際商貿服務、城市綜合服務、國際陸港、邊境綜合旅游服務等功能,是瑞麗國際口岸城市建設的核心空間,也是自貿區跨境金融、跨境貿易的核心戰略空間。重點鎮1、弄島鎮弄島鎮積極利用自身所處區位和弄島通道邊境政策優勢,大力發展弄島大牲畜交易與加工基地,同時積極預留,建設面向18、緬甸八莫的門戶口岸。重點鎮2、戶育鄉積極利用進出口加工基地,大力發展進出口加工產業,同時積極利用工業發展機遇適當提升綜合服務業。特色鎮1、姐相鎮積極利用壩區農業和中緬跨境農業合作優勢,積極打造邊境熱區現代農業基地。特色鎮2、勐秀鄉積極利用山地特色優勢,做好山區生態屏障基礎上打造山地鄉村旅游小鎮。p 各鄉鎮職能引導6.2 完善城鎮職能體系副中心:畹町鎮城市發展核心空間主要由芒滿通道周邊口岸經濟區、畹町特色小鎮集中建設區和畹町生物制藥產業園等三大部分構成。畹町城市副中心主要承擔國際倉儲物流、國際進出口加工、抗戰文化展示與挖掘、口岸綜合服務、生物制藥等功能。07強化要素支撐,提升城市韌性7.1 引導19、產業空間科學合理布局7.2 建設中緬邊境國際交通樞紐7.3 構建高品質公共服務體系7.4 構建綠色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7.5 構建安全韌性公共安全體系7.6 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利用與傳承7.7 特色城鄉風貌與魅力空間塑造依托瑞麗邊境口岸優勢、自然資源、熱區氣候資源、現有產業基礎構建包含:國際貿易、國際倉儲物流、金融服務、出口加工工業、珠寶玉石、特色農業為主體的六大產業體系p 構建現代產業集群重點保證進出口加工制造基地、芒令國際物流綜合保稅園、芒滿跨境物流園區、芒棒國際生物產業園區、弄島邊境經濟合作區等產業園區的發展空間。p 集中產業園區的空間布局7.1引導產業空間科學合理布局p 構建“一軸五區”產20、業空間布局一軸:交通串聯發展軸五區:五個重點產業區域,包括商貿金融發展區、口岸產業發展區、一江兩國旅游建設區、壩區農業發展區、山地生態旅游及特色農業發展區等五個重點產業區域。7.1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瑞麗邊境風情旅游功能區、畹町邊關小鎮旅游功能區、中緬邊境鄉村休閑旅游功能區、一江兩國旅游功能區及瑞麗江休閑康體旅游帶。發展壯大文旅經濟,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健康旅游業、文博會展旅游、美食旅游、跨境旅游。打造“世界傣源、胞波瑞麗”文旅品牌,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市、邊境旅游試驗區、國際知名康養旅游度假圣地、面向南亞東南亞重要旅游集散地。p 推動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發展重點保證進出口加工制造基地、芒令國際物流21、綜合保稅園、芒滿跨境物流園區、芒棒國際生物產業園區、弄島邊境經濟合作區等產業園區的發展空間。p集中產業園區的空間布局Ruili7.2 建設中緬邊境國際交通樞紐u提升跨境輻射,加強口岸建設提升跨境輻射,加強口岸建設u增加外部通道,提速內外銜接增加外部通道,提速內外銜接u強化周邊協同,打造沿邊一體強化周邊協同,打造沿邊一體u構建內部骨架,完善路網布局構建內部骨架,完善路網布局u加快站場建設,鞏固運輸保障加快站場建設,鞏固運輸保障u優化特色交通,促進城鄉統籌優化特色交通,促進城鄉統籌建設“市-鄉鎮-社區(村)”三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就近滿足居住、就業、交通、教育、文化、醫療、休閑等需求。鄉鎮級村 級22、市 級完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構建宜居宜業城鄉生活圈構建“15分鐘-10分鐘-5分鐘”城鄉生活圈,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確保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構建“15分鐘-10分鐘-5分鐘”城鄉生活圈建設市-鄉鎮-社區(村)三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7.3 構建高品質公共服務體系環衛系統規劃瑞麗市中心城區改擴建垃圾轉運站1座,新建垃圾轉運站10座,其他鄉鎮新建垃圾轉運站6座,全市市域范圍內共規劃修建17座垃圾轉運站,為小型轉運站;燃氣系統至規劃末期市域范圍內年總用氣量為11095.39萬Nm/a,其中居民用氣量為4267.46萬Nm/a,公共建筑用氣量為853.49萬Nm/a、工業總用氣量為3413.97萬Nm23、/a及CNG汽車用氣量為2560.48萬Nm/a;綜合管廊圍繞城市市政公用管線布局,對綜合管廊進行合理布局和優化配置,構筑服務核心區的綜合管廊系統,推動規劃區的開發建設進程,逐步形成和城市規劃相協調,使城市道路下部空間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全力打造具有超前性、綜合性、合理性、實用性的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綜合管廊系統。給水系統保障重大重要給水設施建設空間,到2035年,瑞麗城鎮綜合用水36.93萬m/d。瑞麗共建成4座水廠,其中新建2座,擴建2座,總供水能力達39萬m/d;排水系統根據城市用水量預測污水量,2035年瑞麗市污水量約為22.94萬m/d。至2035年,瑞麗市共建成9座水廠,其中新建624、座,擴建1座,保留現狀2座,日處理能力達23.6萬m/d;電力系統為確保瑞麗市電力負荷增長需求,優化電網整體布局,有效緩解過載等安全隱患,規劃形成以瑞麗江一級電站以及瑞麗、漢弄2座現狀220千伏變電站為依托的市級主干電網站點體系,并同步建設電力通道;通訊系統加快推進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物聯網、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信息消費,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的重要基礎保障;7.4 構建綠色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7.5 構建安全韌性公共安全體系地質災害防治以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治為重點,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定期監測巡查,制定地質災害防治緊急預案;洪澇災害防治中心城區不低于100年一遇洪水25、標準設防;市域根據規劃人口規模及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分區設防條件等,按50-10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防;抗震救災至2035年,實現I、II、III類應急避難場所在城鎮范圍內服務全覆蓋。全市應急避難場所人均避難面積不低于2平方米;氣象災害防御建立立體氣象監測網絡,全面提升氣象災害綜合防御能力;消防減災完善瑞麗市消防安全體系,保障消防安全,預留重大重要消防設施空間。強化中心城區高層建筑、地下建筑、大型城市綜合體滅火及應急救援裝備;人防工程加強人防及地下空間互聯互通,2035年人均人防面積達到1平方米,在城市地下交通、物流、停車等方面最大限度發揮人防的平戰結合功能;邊境安全加強邊防基礎設施建設,深入26、推進“數字邊防”“智慧邊防”“智慧邊檢”工程建設,織密邊境一線監控網絡。加強城市門戶通道跟蹤監測,強化跨區域人員流動和疫情信息的動態化監測評估預警和信息共享,協同建立跨界地區防控機制。7.6 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利用與傳承p 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u保護城市傳統自然山水空間;u保護城市傳統格局和特色風貌;u保護文物古跡;u保護歷史建筑;u適度科學利用。p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l 搶救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得到妥善保存;l 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館;l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相結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間藝術旅游區塊。7.7特色城鄉風貌與魅力空間塑造p“一屏雙壩、兩27、片三江、三區四城、多點輝映”的魅力空間08優化城區布局,打造魅力瑞麗8.1 優化中心城區格局8.2 優化路網結構,提高路網密度8.3 提升中心城區品質,增強市民幸福感8.4 中心城區“四線”管控合理劃定四線8.1 優化中心城區格局p 中心城區規劃分區4.物流倉儲區5.交通樞紐區6.戰略預留區1.商業商務區2.綜合服務區3.居住生活區8.2 優化路網結構,提高路網密度中心城區內規劃建設瑞麗鐵路客運站、芒令鐵路貨運站(瑞麗東站)和畹町鐵路客運站。主城區形成“五橫五縱”的主干道格局“五橫”:環城北路、卯喊路、團結-金泉路、金滇路、畹弄大道;“五縱”:乘象路、環城西路、人民路、姐崗路、瑞章路。合理劃定28、四線8.3 提升中心城區品質,增強市民幸福感p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u城鎮社區生活圈構建u行政辦公設施u文化設施u教育設施u體育設施u醫療衛生設施u社會福利設施u其他設施合理劃定四線8.3 提升中心城區品質,增強市民幸福感p 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給水排水電力燃氣通信環衛綜合管理8.4 中心城區“四線”管控p 合理劃定四線“四線”指城市“綠線、紫線、黃線、藍線”,是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國土空間規劃中確定的、必須管控的四類控制線。p 加強“四線”管理“四線”范圍內用地功能應符合上述規定,不得改作他用,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以及批準的規劃進行建設開發。不得批準在“四線”范圍內進行建設。因特殊情況,29、需要臨時占用“四線”內用地的,必須依法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在“四線”范圍內,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設施應當限期遷出。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紫線是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范圍界線,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界線。黃線是指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規劃中確定的、必須控制的城市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09健全傳導機制,保障規劃實施9.1 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9.2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落實上位規劃,包括規劃目標、規劃指標30、規劃坐標的落實。傳導鄉鎮規劃,將上級規劃約束性指標細化落位到空間,對鄉鎮指標進行統籌分配,細化用途分區。細化傳導管控體系建立規劃實施評估、調整、考核、問責等規劃管理相關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督和管理,保障規劃有效實施。建立監測評估機制深化完善土地要素配置、存量低效用地盤活、城市用地混合開發利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水資源保護利用、林地資源保護利用等政策。完善配套政策落實國家、省、州重大戰略,為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推進重大項目分層分類保障,對納入實際項目庫的建設項目予以國土空間資源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落實重大項目保障9.1 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9.2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p 縱向構建l 縱向構建市級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的傳導體系,逐級分解傳導核心指標和管控內容,下位規劃要落實上位規劃的目標指標、底線管控、空間布局及要素配置等內容。p 橫向構建l 橫向構建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的傳導體系,構建專項規劃編制清單及計劃,并依據縣總體規劃按清單編制各類專項規劃。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1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