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版)(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19335
2023-08-04
40頁
15.32MB
1、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版】前 言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和建設現代化2、新青海為總體目標,全面推進區域高質量安全發展。規劃落實“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蘭西城市群”、“海東-西寧都市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東西部協作區”等區域發展戰略,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全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推動國土空間結構的優化,為實現“五個新海東”的發展做出“平安貢獻”。規劃全面分析平安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劃定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態空間、生活空間,從戰略性、科學3、性、協調性和操作性四個方面開展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目錄01 規劃總則02 目標愿景03 總體格局04 塑造山清水秀生態空間05 營造特色優質農業空間06 打造集約高效城鎮空間07 建立獨具魅力人文體系08 構建安全韌性設施網絡09 保障機制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態空間、生活空間,加快構建綠色、集約4、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支持平安區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051.1 指導思想戰略引領,全域統籌落實國家安全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對平安區空間發展作出戰略性系統性安排,明確空間發展目標,優化農業生產格局、生態保護格局、城鎮發展格局,確定空間發展策略,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方式,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科學規劃,綠色發展堅持底線思維,優先劃定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水資源安全等資源安全邊界,避讓災害風險和自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底線,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和城鎮空間,強化空間韌性。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5、間格局,走出一條保護優先、綠色低碳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以人為本,集約集聚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水平,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導要素高效集聚,嚴格實施資源總量和強度管控,強化存量資源盤活利用,加快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布局。一張藍圖,協同實施堅持“多規合一”,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類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嚴格執行規劃,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建立協同治理的規劃實施機制,建設美麗國土空間,共筑美好家園,實現城鄉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6、35年)061.2 規劃原則小峽街道平安街道三合鎮洪水泉回族鄉石灰窯回族鄉古城回族鄉巴藏溝回族鄉沙溝回族鄉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07規劃范圍平安區行政轄區,規劃總面積為73460.58公頃;包括2個街道辦事處,6個鄉鎮,111個行政村。規劃期限本輪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3 規劃范圍與期限目標愿景2.1 城市定位和發展目標2.2 發展愿景2.3 區域協同城市定位蘭西城市群中部崛起城市發展先行區青海省東部綜合交通門戶樞紐青海省高原富硒特色產業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園林城市發展目標青海省東部交通樞紐青藏高原新型產業示范基地商貿物流、7、旅游康養融合發展的現代宜居城市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092.1 城市定位和發展目標全面貫徹西部大開發、蘭西城市群和西寧-海東都市圈等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綠色轉型和城鄉統籌發展,建成具有更高水平和生態文明新時代特征的“經濟強區、旅游城市、美麗平安”。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城市。開放經濟體制、空間、平臺日益完善,交通物流一體化、集裝化、網絡化、社會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與蘭西城市群聯系加強,與西寧-海東都市圈一體化程度提升,基本形成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城市特色風貌更加彰顯,綠色交通體系初步建立,城市智慧低碳水平穩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人8、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城市品質大幅提升。2050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生態屏障更加穩固,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安全韌性全面提升,城市群協同發展,都市圈輻射引領,城鄉品質大幅提升。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02.2 發展愿景加強與蘭西城市群協同發展推動蘭西城市群交通一體化建設共筑蘭西城市群生態安全格局強化平安在蘭西城市群的核心承載力,加強城市節點和重點城鎮交通連接;協同共建曹家堡綜合交通樞紐,推進公鐵空多式聯運一體化,提升機場、高鐵站點與重點區域連接效率,加強干線公路與城市道路有效銜接,優化樞紐內部交通組織。推動建設產業分工合作的區域資源要素關系,共同提升城市群產業輻射帶9、動力,構建協同高效的區域產業新格局;加強與城市群旅游合作,共建中部河湟文化旅游帶,協調資源布局和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做強文化旅游知名度。加強蘭西城市群產業協作發展落實青沙山山脈生態屏障和河湟谷地生態廊道保護要求,共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12.3 區域協同總體格局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統籌劃定國土空間控制線一軸:沿湟水河形成的河湟東西互通發展軸。兩心:平安中心、河湟中心。兩帶:城鎮發展帶和南北互聯發展帶。三區:核心城市建設區、城鄉農牧綜合發展區和山林生態協調區。區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10、-2035年)13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構建“一軸兩心兩帶三區”的總體格局基本原則底線思維,保護優先多規合一,協調落實統籌推進,分類管控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加強耕地“三位一體”保護,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劃定在長期穩定利用耕地上,對永久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結合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及生態功能極敏感脆弱區域分布,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維護生態安全格局。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堅持底線思維、節約集約,遵循嚴控增11、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質量的要求,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促進城鎮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43.2 統籌劃定國土空間控制線4.1 生態保護格局4.2 自然資源保護利用4.3 自然保護地體系4.4 生態修復塑造山清水秀生態空間一屏:青沙山生態屏障。三區:湟水河生態保護與城市經濟發展區、淺山生態保護與農牧發展區、腦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四廊:湟水河、祁家川河、白沈溝河和巴藏溝生態廊道。五心:寺臺溝飲用水源保護地、響河峽飲用水源保護地、葉峽溝水源地、東溝林場和峽群寺森林公園五個生態重要核心。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1-2035年)164.1 生態保護格局規劃構建“一屏四廊縱橫,三區五心拱衛”的生態保護格局重點生態功能區格局優化圖山水濕保護山體生態系統,落實山體保護責任。保障水資源供需平衡,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科學修復退化濕地,維護生物多樣性。林田草擴大生態公益林面積,保障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占補平衡,提高耕地質量,優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劃定基本牧草地邊界,加強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建立互為依托、良性循環生態關系。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74.2 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類型名稱級別森林公園峽群寺省級森林自然公園省級區域自然保護地分布圖推進平安區13、“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優化自然保護地體系,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84.3 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生物多樣性,優化自然保護地體系山體濕地林地水資源重點修復西溝峽、大沙溝、元石山礦山等生態環境,以元石山、博鋒、博發礦山為重點修復對象,推進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實施元石山鐵鎳礦礦山生態修復項目重點開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天然林和重點防護林保護工程,提升林地生產力,構筑高質量森林屏障。重點開展祁家川河、巴藏溝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開展南部山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修復工程,營造健康的 水生態環境。大力開展小微濕地建設,因地制宜14、擴大河湖淺灘濕地面積,減少污染物排放,保護水生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94.4 生態修復實施生態空間整治修復,促進生態體系良性循環營造特色優質農業空間5.1 農業空間格局5.2 特色農業體系5.3 耕地保護5.4 鄉村振興三區:東部片區、中部片區、西部片區。三帶:省道S102沿線農業融合發展帶、白沈溝農業融合發展帶、巴藏溝農業融合發展帶。一核:三合農牧產品服務核。五園:白沈溝富硒果蔬產業園、洪水泉牦牛養殖產業園、洪水泉富硒馬鈴薯與食用菌產業園,大紅嶺田園綜合體產業園、石灰窯大牲畜養殖產業園。區域農產品主產區格局規劃圖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15、2035年)215.1 農業空間格局規劃構建“三區三帶,一核五園”的農業空間格局休閑旅游平安驛特色小鎮創意農場、休閑農莊主題餐飲、有機餐廳度假酒店、民俗文化市場流通冷鏈物流特色農產品展銷電商平臺特色種植品牌塑造質量管控產品服務疾病防控檢驗監測安全追溯副產品加工銷售塑造“高原硒都健康平安”品牌培育五大特色產業,積極融入海東“河湟硒谷”區域品牌戰略,重點發展馬鈴薯、飼草、果蔬、食用菌、養殖等五大特色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依托平安區農業資源、產業基礎和富硒等品牌優勢,加快富硒農業向富硒產業轉型建設現代化富硒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六大現代化富硒產業園區,重點培育具備一二三產融合,產學研融合,跨產業融合16、的現代化程度較高和產業配套體系較好的富硒產業園區。線上銷售線下銷售積極發展富硒功能型食品、富硒保健品、富硒醫藥、富硒化妝品等富硒產業精深加工精深化現代化品牌化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區有機富硒食用菌種植、有機富硒果蔬種植、有機富硒杏子種植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25.2 特色農業體系加快富硒特色農牧業現代化發展,奮力建成高原硒都明確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范圍,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遏制耕地“非農化”堅決防止耕地“非糧化”,切實穩定糧食生產,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探索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考核機制、構建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管機制。開展耕地集中連片17、提升工程,做好“兩區”劃定。“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35.3 耕地保護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五類兩級完善職能控制引導人口集中、產業集聚要素集約、功能集成中心村一般村穩定發展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統籌安排危房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項工程,按照村莊實際需求配置設施。集聚提升強化主導產業支撐,完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村莊環境品質,增加村莊集聚能力和對周邊的服務能力。城郊融合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與城區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強化其服務城市發展的作用。特色保護加強核心資源要素的保護,注重村莊的傳統格局、歷史文脈及生產生活方式的延續18、,加強與自然風貌、田園景觀的融合。搬遷撤并嚴格限制新建、擴建活動,統籌考 慮擬遷入或新建村莊的基礎設施和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45.4 鄉村振興構建“兩級五類”的村莊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打造集約高效城鎮空間6.1 城鎮空間格局6.2 城鎮等級體系6.3 產業發展策略6.4 產業空間布局兩心:平安中心和河湟中心。一副:三合鎮。多點:古城回族鎮、沙溝回族鎮、石灰窯回族鎮、洪水泉回族鄉、巴藏溝回族鄉。一軸:河湟東西互通發展軸。兩帶:沿省道102形成的城鎮發展帶和沿省道202形成的南北互聯發展帶。城市化地區格局優化圖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19、年)266.1 城鎮空間格局規劃構建“兩心一副多點,一軸兩帶”的城鎮空間格局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圖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7中心城區:平安街道和小峽街道。重 點 鎮:三合鎮和古城回族鎮。一 般 鎮:沙溝回族鎮、石灰窯回族鎮、洪水泉回族鄉、巴藏溝回族鄉。6.2 城鎮等級體系規劃形成“中心城區重點鎮一般鎮”的三級城鎮體系6.4 產業空間布局規劃構建“一軸三帶,三區多園”的產業空間格局一軸:產城融合發展軸。三帶:三合溝產業發展帶、白沈溝產業發展帶、巴藏溝產業發展帶。三區:北部產業發展區、中部產業發展區、南部產業發展區。多園:富硒產業園、有機富硒養殖產業園、有機富硒食用菌產業園、有20、機富硒果蔬產業園、大紅嶺田園綜合體、紅土莊村醬蒜加工示范園、駱駝堡村苦蕎加工示范園、外向型加工園。區域產業布局規劃圖圖例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86.3 產業發展策略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高原富硒現代農業規模化、品牌化,促進加工制造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旅游康養等現代服務業。建立獨具魅力人文體系7.1 歷史文化保護體系7.2 歷史文化體系規劃7.3 全域旅游空間布局7.4 城鄉風貌管控區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7.2 歷史文化體系規劃規劃構建“一軸、兩心、三帶”的歷史文化保護格局一軸:河湟文化發展軸。三帶:多元民族文化核心、平戎驛站核心。三帶:祁家川河湟文化發展帶、白沈21、溝河湟文化發展帶、巴藏溝湟文化發展帶。圖例物質遺產非物質遺產夏宗寺洪水泉清真寺竹馬子青繡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07.1 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梳理平安區歷史文脈,繼承和弘揚平安的優秀傳統文化,完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一心:旅游服務中心。一廊:湟水河城市旅游廊道。一環:全域旅游景觀環線。四區:旅游集散綜合服務區、宗教文化傳承區、富硒藥泉康養區、溝域運動康樂區。三帶:祁家川旅游景觀帶、白沈溝旅游景觀帶、巴藏溝旅游景觀帶。區域旅游體系規劃圖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17.3 全域旅游空間布局規劃構建“一心四區、一廊三帶、一環連通”的全域旅游空間布局山林風貌區城22、鎮風貌區民俗風貌區農業風貌區濱水風貌區沿山濱水田園老城樞紐城市突顯“山-水-城”的城市格局,劃定全域特色風貌區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27.4 城鄉風貌管控城市設計重點管控地區構建安全韌性設施網絡8.1 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8.2 提供全民共享的公服體系8.3 建設安全韌性基礎設施網絡區域綜合交通規劃圖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48.1 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打造“航空+鐵路+公路”多式聯運交通體系公路網:京藏高速、南繞城高速、平阿高速、G109、民小公路、S102、S206、S304。鐵路網:蘭新高鐵、西成鐵路、蘭青鐵路。樞紐網:曹家堡國際機場、海23、東西站、平安驛站及各級客貨運站節點。市(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優化市(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構建合理分級的社區生活圈。社區級/村組級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形成“1+5+N”的公共服務體系。鎮(街道)級/鄉集鎮級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各級基本公共設施建設,引導周邊鄉村向鄉鎮聚集,打造便于居民出行生活的鄉鎮生活圈。市(區)級綜合服務中心鎮(街道)級/鄉集鎮級服務中心社區級/村級服務點鎮(街道)級/鄉集鎮級服務中心鎮(街道)級/鄉集鎮級服務中心鎮(街道)級/鄉集鎮級服務中心社區級/村級服務點社區級/村級服務點社區級/村級服務點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布局體系,構建城鄉融合的社區生活圈體系。改善養老服務設24、施體系健全醫療服務設施體系構建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完善文化教育設施體系優化體育健身設施體系5min10min15min文以惠民幼有善教體有所健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完善無障礙服務設施體系弱有眾扶“15分鐘”社區生活圈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58.2 提供全民共享的公服體系構建“市(區)級-鎮(街道)級/鄉集鎮-社區級/村組”三級公共服務設施布局體系給水工程建立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統,保障居民生活飲用水安全。至2035年,城鄉總用水量約11萬立方米/日。城鄉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管網漏損率降低到10%以下。燃氣工程規劃以澀寧蘭輸氣工程為氣源。至2035年,平安區城鎮居民生活氣化25、率達到90%,全區基本實現燃氣供應。排水工程堅持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截污和治 污相協調,提升再生水品質擴大應用。預測至2035年,污水排放系數近取0.85,污水集中處理量為7.2萬立方米/日。環衛工程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供電工程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區域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預測至2035年,平安區用電負荷約1000兆伏安。網絡通信按照“三網融合、設施共建”理 念,統籌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包括5G)、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建設。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6、(2021-2035年)368.3 建設安全韌性基礎設施網絡構建綠色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抗震避災提高防震抗震能力。確定平安區地震烈度為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 重力加速度。防洪排澇增強區域防洪工程,加強防洪排澇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科學劃定洪澇風險控制線,加強防洪排澇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確定湟水河防洪標準中心城區段按100年一遇設防。祁家川河、白沈溝河和巴藏溝等主要河流,沿線的重點村鎮按不低于20年一遇設防,其他區段按10年一遇設防。人防工程完善人防工程體系。規劃大型的城市綠地、高地、廣場作為戰時疏散集結地或災時人員應急避難場所,其規模不小于2平方米/人,服務半徑不大于1.5千米。消防防護優化27、消防體系。綜合考慮風向、地形、周圍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打造現代化智慧消防體系建設。防疫體系健全公共衛生防疫設施體系。建立以疾控中心、區醫院、中醫院、鄉鎮衛生院等醫療救治設施為主的疫情救治機構體系,合理配置各類應急服務設施。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78.3 建設安全韌性基礎設施網絡構建“精準評估,科學劃分,合理避讓,預留空間”的城市安全體系保障機制9.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9.2 近期實施機制9.3 體檢評估機制平安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99.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9.2 近期實施機制9.3 體檢評估機制落實上位規劃傳導鄉鎮規劃指導專項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明28、確強制內容“一張圖”信息管理和實施監督系統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建設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測、評估、預警以及公眾服務的基礎信息平臺,為國土空間的精細化 治理提供支撐。建立公開、透明、制度化的動態維護機制,根據規劃實施體檢評估結果進行動態維護。近期建設的核心:認清城市發展現狀問題、明確解決措施。宏觀把控現狀建設用地存量,統計現狀廢棄地,盤活土地 存量。引領全區建設用地指 標分配,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明確重點城鎮及村莊整治目標,完善重點區域設施配套,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改善居 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鎮化進程。確定近期重點發展項目,合理評估近期項目實施 的可能性及建設成本,預期未來建設成效。梳理現狀土地資源梳理城鄉規劃體系確定近期項目多元文化平戎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