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城市道路超薄瀝青罩面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19446
2023-08-04
28頁
238.86KB
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備案號:J-20 DB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 DBJ50/T-20城市道路超薄瀝青罩面技術標準Technical standard for ultra-thin asphalt overlay of urban roads(征求意見稿)20XX- XX - XX發布 20XX- XX - XX實施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城市道路超薄瀝青罩面技術標準Technical standard for ultra-thin asphalt overlay of urban roadsDBJ50/T-XX-XXX主編單位:中設工程咨詢(重慶)股份有限公司批準部門:重慶市2、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施行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前 言根據關于下達2020年度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制訂修訂項目立項計劃(第一批)的通知(渝建標202031號)的要求,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工程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制本標準。本標準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和符號、基本規定、材料要求、混合料設計、施工及檢驗等方面。本標準由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由中設工程咨詢(重慶)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在本標準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中設工程咨詢(重慶)股份有限公司(地址:重慶市江北區港安二路2號2幢;郵政編碼:400025;電3、話:023-67095268;傳真:023-67095268;網址:本標準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審查專家: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審 查 專 家:目 次1 總則12 術語和符號22.1 術語22.2 符號33 基本規定43.1 一般規定43.2 原路面檢查與評價44 材料要求64.1 一般規定64.2 瀝青64.3 粘層材料74.4 粗集料84.5 細集料94.6 填料95 混合料設計105.1 一般規定105.2 目標配合比設計105.3 生產配合比設計115.4 生產配合比驗證116.施工及檢驗126.1 一般規定126.2 混合料的拌制136.3 混合料的運輸146.44、 混合料的攤鋪146.5 混合料的壓實及成型156.6 接縫166.7 開放交通及其他166.8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與檢查16本標準用詞說明19引用標準名錄20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 and 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33 Basic provisions43.1 General provisions43.2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xisting pavement44 Material requirements64.1 General provisions64.2 Asphal5、t64.3 Binder material74.4 Coarse aggregate84.5 Fine aggregate94.6 Filler95 Mix design105.1 General provisions105.2 Target mix design105.3 Production mix design115.4 Production mix design verification116 Construction and inspection126.1 General provisions126.2 Mixing of mixture136.3 Transport of mixt6、ure146.4 Spreading of mixture146.5 Compaction and shaping of mixture156.6 Joints166.7 Open traffic and others166.8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and inspection16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this standard19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01 總則1.0.1 為規范超薄瀝青罩面材料、設計和施工質量控制,制訂本技術標準。【條文說明】本條規定了編制本標準的目的。為了適應城市7、道路建設發展的需要,促進經濟與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提高城市道路性能,確保路面的耐久性,規范城市道路超薄瀝青罩面的設計、施工及檢驗,制定本標準。1.0.2 本標準適用于采用超薄罩面的城市道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以及路面翻新,處治路面麻面、松散、抗滑性能不足等表面病害。也可用于隧道路面和橋面加鋪,減少加鋪層對凈空、恒載的影響。【條文說明】重慶市市域范圍包括重慶市主城都市區及管轄的各區縣。1.0.3 城市道路超薄瀝青罩面的設計、施工和質量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和重慶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條文說明】國家和重慶市現行規范和標準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城市道路路面設計規范、公路瀝青路8、面設計規范、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現行城市道路與公路的路面標準。2 術語和符號2.1 術語2.1.1 超薄罩面 ultra-thin overlays 將間斷級配的大孔隙熱拌瀝青混合料直接鋪筑在已噴灑改性乳化瀝青黏結層的路面上,厚度一般為15mm25mm,可快速開放交通的薄層瀝青路面結構。2.1.2改性乳化瀝青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在制作乳化瀝青過程中同時加入聚合物膠乳,或將聚合物膠乳與乳化瀝青成品混合,或對聚合物改性瀝青進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瀝青成品。2.1.3 SBS改性瀝青 SBS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瀝青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9、性劑,通過剪切、攪拌等方法使SBS均勻地分散于瀝青中,同時,加入一定比例的專屬穩定劑,形成SBS共混材料,利用SBS良好的物理性能對瀝青做改性處理。2.1.4破乳速度break time稀漿混合料拌合過程中,乳化瀝青或改性乳化瀝青中瀝青和水分離,瀝青微粒吸附到石料上而水析出的時間。2.1.5 溶劑型粘結劑 solvent asphaltic waterproof binding coating以瀝青為基料,添加各種有機高分子材料,由有機溶劑溶解稀釋而制備的防水粘結材料。2.1.6高彈瀝青 high-elasticity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通過加入改性劑使瀝青動穩10、定度達到7000次/mm以上,低溫彎曲極限應變可達到7000,形變達到400時的破壞次數為3萬次以上的瀝青。【條文說明】為微應變的單位符號,微應變是應變的百萬分之一。2.1.7 易密實高彈超薄罩面 easily mixed and compacted ultra-thin overlays采用易密實高彈改性瀝青為結合料,按照特定級配,經拌和、攤鋪、碾壓,形成厚度不大于2.5cm的瀝青混合料罩面。2.2 符號PCI 路面損壞狀況指數(Pavement Surface Condition Index);RQI 路面行駛質量指數(Pavement Riding Quality Index);BPN 11、擺值(British Pendulum Number)TD 構造深度(Texture Depth)SFC 橫向力系數(Sideway Force Coefficient)3 基本規定3.1 一般規定3.1.1 超薄罩面層適用于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功能性罩面,不應作為結構補強層使用。【條文說明】超薄罩面適用于城市道路的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結構強度足夠、表面狀況尚好的路面,允許的路面損壞類型和程度包括:輕微不規則裂縫、輕微龜裂、輕微車轍、麻面、輕微松散、泛油和磨光。3.1.2 超薄瀝青罩面養護應包括道路基本信息收集、路面檢查與評價、設計、施工、工程質量控制等工作內容。【條文說明】針對需超12、薄瀝青罩面道路需收集原道路道路基本信息資料,主要包括:原始設計資料、施工和竣工資料、歷次維修養護資料以及交通量的調查。其中:路面原始設計資料資料應包含地勘資料、設計施工圖、原路面結構組成和厚度、各結構層材料資料;施工和竣工資料應保護:施工組織及施工工藝、變更資料、施工及交竣工試驗檢測資料;歷次維修養護資料應包括針對路面的養護維修作業的時間、位置、規模、更換結構層材料及厚度等;交通量調查應包含設計基準期初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軸載譜,調查期年平均日交通量、當量軸載作用次數、交通量增長率等。3.1.3 超薄罩面的厚度應以減少混合料離析、便于壓實為原則。公稱最大粒徑為13.2mm的超薄罩面厚度宜為20213、5mm,公稱最大粒徑為9.5mm的超薄罩面厚度宜為1520mm,公稱最大粒徑為4.75mm的超薄罩面厚度宜為812mm。【條文說明】根據罩面瀝青混合料最大公稱粒徑的不同,罩面厚度一般分為2025mm和1520mm兩種。對于不同道路等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罩面層厚宜選用2025mm,以保證其抗滑、抗重載性能。城市次干道、支路罩面層厚宜選用1520mm。3.2 原路面檢查與評價3.2.1 原路面的檢查與評價應符合城鎮道路養護技術規范CJJ36的規定。3.2.2 針對原路面的檢查應包含路面外觀檢查、路面內部結構狀況檢查、路基路面排水狀況檢查、原路面技術狀況檢測。【條文說明】城鎮道路養護技術規范CJJ14、36規定了道路路面檢查與評價的內容及方法。其中:外觀檢查主要包括各種路面損壞的位置、形態、嚴重程度等;路面內部結構狀況檢查主要包括結構損壞類型、病害層位、病害嚴重程度、層問粘結狀況、結構層材料性能等,可通過開挖、鉆芯取樣等方式進行檢查;路基路面排水狀況主要包括路表排水設施狀況、結構內部排水狀況、地下排水狀況等,可通過人工調查、滲水儀檢測等方法檢查。3.2.3瀝青混凝土路面技術狀況評價的內容及指標應包括路面狀況指數(PCI)、行駛質量指數(RQI)、抗滑系數(BPN、TD或SFC)和路面綜合評價指標(PQI),相應的技術狀況評價標準應符合表3.2.3的規定。表3.2.3 瀝青混凝土路面技術狀況評15、價標準評價指標快速路主干路、次干道支路PCI757065RQI3.604.983.004.982.804.98BPN3735-TD0.420.42-SFC3735-3.2.4 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狀況評價的內容及指標包括路面行駛質量指數(RQI)、路面狀況指數(PCI)和路面綜合評價指標(PQI),相應的技術狀況評價標準應符合表3.2.4的規定。表3.2.4 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狀況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快速路主干路、次干道支路PCI757065RQI3.604.983.004.982.804.98【條文說明】針對原路面技術狀況評價依據城鎮道路養護技術規范CJJ36將評價標準分為A、B、C、D四個等級,16、表3.2.3、表3.2.4為結合A、B兩個等級相應技術要求進行編制,既進行超薄罩面的路面技術性能需達到城鎮道路養護技術規范路面技術狀況評價標準中B級及以上指標水平。4 材料要求4.1 一般規定4.1.1 超薄罩面用材料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驗,經評定合格后方能使用。4.1.2 原材料應按照品種和規格分開存放,不可與其他材料混雜存放,并采取防雨措施。4.2 瀝青4.2.1 超薄罩面膠結料應根據使用場合選擇道路石油瀝青、SBS改性瀝青、橡膠瀝青、高粘改性瀝青、易密實高彈改性瀝青等,道路石油瀝青、SBS改性瀝青技術指標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的規定。高粘改性瀝青及易密實高彈改性瀝青指17、標應分別符合表4.2.1-1及4.2.1-2要求。表4.2.1-1 高粘改性瀝青技術要求檢測指標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針入度(25,5s,100g)0.1mm4070JTG E20 T06045延度cm40JTG E20 T0605軟化點90JTG E20 T0606閃點230JTG E20 T0611溶解度99JTG E20 T0607彈性恢復2590JTG E20 T0662動力粘度60Pas200000JTGE20 T0620RTFOT(或TFOT)后殘留物質量變化-1.01.0JTG E20 T0610JTG E20 T0609針入度比(25,5s,100g)70JTG E20 T06018、45延度cm25JTG E20 T0605表4.2.1-2 易密實高彈改性瀝青技術要求檢測指標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延度5cm50JTG E20 T0605軟化點75JTG E20 T0606旋轉粘度135Pas1.5JTG E20 T0625彈性恢復2595JTG E20 T0662RTFOT(或TFOT)后殘留物質量變化1.5JTG E20 T0610JTG E20 T0609延度5cm30JTG E20 T0605【條文說明】工程中應用的聚合物主要是SBS、SBR、EVA和PE類,SBS在高低溫性能、彈性恢復性能和感溫性能方面均有突出的優點,其改性效果最佳;EVA的高溫穩定性與PE相當,但19、低溫延度稍好一些,其改性效果次之;PE除對瀝青的高溫性能有所改善外,其他性能都沒有明顯改善,改性效果最差。對于用作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的面層,無論是炎熱地區、溫暖地區、還是寒冷地區,都應優先選用SBS改性瀝青;EVA改性瀝青適用于炎熱地區和一般溫暖地區,但不宜用于寒冷地區;而PE改性瀝青除可用于炎熱地區外,溫暖和寒冷地區均不適用。4.2.2 橡膠改性瀝青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2.2的規定。表4.2.2 橡膠改性瀝青技術要求檢測指標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針入度(25,5s,100g)0.1mm5070JTG E20 T0604延度5cm15JTG E20 T0605軟化點55JTG E20 T06020、6旋轉粘度135Pas3JTG E20 T0625閃點230JTG E20 T0611溶解度97.5JTG E20 T0607彈性恢復2560JTG E20 T0662儲存穩定性,離析,48h軟化點差異3JTG E20 T0661RTFOT(或TFOT)后殘留物質量變化1.0JTG E20 T0610JTG E20 T0609針入度比(25,5s,100g)%60JTG E20 T0604延度5cm10JTG E20 T06054.3 粘層材料4.3.1 在瀝青混凝土路面加鋪超薄罩面時,應灑布0.3-0.5kg/m2改性乳化瀝青粘層粘層或溶劑性粘結劑,改性乳化瀝青應符合表4.3.1-1的規定。21、表4.3.1-1 改性乳化瀝青技術要求檢測指標單位要 求試驗方法破乳速度快裂JTG E20 T0658粒子電荷陽離子(+)JTG E20 T06531.18mm篩上剩余量%0.1JTG E20 T0652恩格拉粘度E25115JTG E20 T0622蒸發殘留物性能試驗含量%62JTG E20 T0651針入度(25,5s,100g)0.1mm60150JTG E20 T0604軟化點55JTG E20 T0606延度5cm20JTG E20 T0606三氯乙烯溶解度%97.5JTG E20 T0607彈性恢復25%60JTG E20 T0662貯存穩定性1d%1JTG E20 T06555d22、%5JTG E20 T0655與礦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積2/3JTG E20 T0654【條文說明】1、陽離子乳化瀝青可適用于各種集料品種,陰離子乳化瀝青適用于堿性石料,本標準建議采用陽離子乳化瀝青。2.貯存穩定性根據施工實際情況選擇實驗天數,通常采用5d,乳液生產后能第二天使用完時也可選用1d。個別情況下改性乳化瀝青5d的貯存穩定性難以滿足要求,如果經攪拌后能夠達到均勻一致并不影響正常使用,此時要求改性乳化瀝青運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攪拌裝置的貯存罐內,并不斷地進行攪拌,否則不準使用。4.3.2 在水泥路面加鋪超薄罩面時,宜使用溶劑性粘結劑,溶劑性粘結劑應滿足路橋用溶劑性瀝青基防水粘結涂料JT/T 23、983的技術要求。4.4 粗集料4.4.1 為保證瀝青加鋪層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擠,宜采用玄武巖、輝綠巖或石灰巖,且破碎石料干燥、表面粗糙無風化、不含泥土或雜質、針片狀顆粒含量少。4.4.2 粗集料技術指標應符合表4.4.2的規定。表4.4.2 粗集料技術要求檢測指標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集料壓碎值%18JTG E42 T0316洛杉磯磨耗損失%20JTG E42 T0317表觀相對密度%2.60JTG E42 T0304吸水率%2JTG E42 T0304針片狀顆粒含量%8JTG E42 T0312軟石含量%0.5JTG E42 T0320堅固性%12JTG E42 T0314水洗24、法0.3mm部分)%12JTG E42 T0340砂當量%60JTG E42 T0334亞甲藍值g/kg25JTG E42 T0349棱角性(流動時間)s30JTG E42 T03454.6 填料4.6.1 應采用石灰巖經磨細得到的礦粉,不應使用回收粉。礦粉應干燥、潔凈,能自由地從礦粉倉流出。4.6.2 填料技術指標應符合表4.6.1的規定。表4.6.1 礦粉技術要求檢測指標單位質量要求試驗方法表觀密度g/cm32.50JTG E42 T0352含水量%1JTG E42 T0103烘干法粒徑范圍0.6mm%100JTG E42 T03510.15mm%90100JTG E42 T03510.025、75mm%75100JTG E42 T0351外觀無團粒結塊親水系數1JTG E42 T0353加熱安定性實測記錄JTG E42 T0355【條文說明】施工中應保持礦粉干燥無結團,成團的礦粉不得直接使用。5 混合料設計5.1 一般規定5.1.1 超薄罩面主要用于恢復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解決中輕度裂縫、路面松散等病害,在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加鋪超薄罩面時宜使用SMA、OGFC、EMC等抗滑性能較好的級配的瀝青混合料。【條文說明】當使用SMA時膠結料宜采用SBS改性瀝青,當使用OGFC時膠結料宜采用高粘改性瀝青,當使用EMC時膠結料可采用SBS改性瀝青、高粘改性瀝青或高彈改性瀝青。5.1.2 超薄罩26、面配合比設計,應按照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驗證三個步驟,確定礦料級配及最佳瀝青用量。【條文說明】使用SMA、OGFC級配時,配合比設計應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附錄C、附錄D的方法進行。使用EMC級配時應按本標準的5.25.4進行。5.2 目標配合比設計5.2.1 使用EMC級配時采用馬歇爾方法進行配合比設計,以孔隙率作為配合比設計主要指標,目標配合比設計的試驗方法應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附錄B熱拌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圖B.1.3流程及相關要求進行設計。EMC-10型、EMC-13型混合料礦料級配應符合表5.2.1-1的規定,路用性27、能應滿足表5.2.1-2的規定。表 5.2.1-1 超薄罩面混合料礦料級配范圍級配類型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EMC-10100100901003244233316261222818616610EMC-13100901006476294122321525112171741459表5.2.1-2 EMC-10/13礦料級配類型的瀝青混合料技術要求試驗項目單 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擊實次數(雙面)次75JTG E20 T0702試件尺寸mm101.6mm63.5mmJTG E20 T0702空隙率VV36JTG 28、E20 T0705礦料間隙率VMA13.0JTG E20 T0705瀝青飽和度VFA6075JTG E20 T0705穩定度 MSkN8.0JTG E20 T0709凍融劈裂試驗殘留強度比85JTG E20 T0729殘留馬歇爾穩定度%85JTG E20 T0709低溫彎曲應變me2500JTG E20 T0715車轍動穩定度(60,0.7MPa)次/mm3000JTG E20 T0719注:當采用易密實高彈改性瀝青時,馬歇爾穩定度、動穩定度等強度試件在試驗前應常溫放置不小于72h。【條文說明】級配設計時應采用3組不同的初選集料級配,初選集料級配應以2.36mm篩孔通過率處于設計級配范圍中值上29、下一定范圍進行選擇和調整。礦料級配曲線應順滑,且在0.3mm0.6mm范圍內不出現“駝峰”,當調整無法達到要求時應及時更換材料重新設計。5.2.2 確定目標配合比后應對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水穩定性、低溫抗裂性能進行檢驗,并滿足表5.2.1-2的技術要求。5.3 生產配合比設計5.3.1 EMC級配的生產配合比設計應以原材料通過間歇式拌合機二次篩分后從熱料倉取樣為基礎進行設計,以目標配合比確定的級配為目標級配進行級配設計,確定各熱料倉的比例,生產配合比設計確定各熱料倉的供料比例應大體平衡。5.3.2 瀝青用量的確定應以目標配合比設計確定的最佳瀝青用量OAC、OAC0.3%等3個瀝青用量進行馬歇爾30、試驗和試拌,通過室內試驗及從拌合機取樣試驗綜合確定生產配合比的最佳瀝青用量,由此確定的最佳瀝青用量與目標配合比設計的結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5.4 生產配合比驗證5.4.1 生產配合比驗證應使用拌合機按照生產配合比結果進行試拌、鋪筑試驗段,并取樣進行馬歇爾試驗,同時從路面鉆取芯樣觀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確定生產用的標準配合比。5.4.2 標準配合比的礦料合成級配中,至少應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稱最大粒徑篩孔的通過率接近優選的工程設計級配范圍中值。對確定的標準配合比,宜在此進行車轍試驗和水穩定性檢驗。6.施工及檢驗6.1 一般規定6.1.1 在加鋪超薄罩面層之前,應31、對路面存在的病害進行處理,并徹底清除原路面泥土、雜物、油斑、熱熔標線。達到加鋪超薄罩面層要求。【條文說明】1、原瀝青路面存在裂縫病害時:寬度小于 5mm 的裂縫可清潔后不進行單獨處理;寬度為 5mm15mm 的裂縫應進行貼縫處理,貼縫帶厚度須 22.5mm,寬度須 3040mm;寬度大于 15mm 的裂縫應進行直接灌縫或開槽后灌縫處理,灌縫深度須大于 15mm。 存在車轍病害時:深度 15mm 以下的車轍可直接進行罩面;深度 15mm 以上的車轍必須進行銑刨處理,保證車轍病害處的最小攤鋪厚度大于罩面用混合料的公稱最大粒徑尺寸。 局部破損有坑槽、松散、擁包等病害時,應進行徹底挖補。2、原水泥路面32、有斷板、碎裂、沉陷時,必須進行挖除,并換板處理。相鄰板塊之間有錯臺時應進行銑刨處理。 水泥面板之間接縫應用瀝青膠砂填充,保證水泥面板之間連續、平整、接縫內部飽滿。6.1.2 瀝青路面狀況良好時,可對路面進行清潔和病害處治后直接加鋪超薄罩面。瀝青路面存在深度2cm車轍、松散、泛油等病害或在水泥路面上加鋪時,施工前宜對原路面采取精銑刨處理,處理后路面構造深度應控制在0.8mm1.2mm。【條文說明】確定路面銑刨深度時應考慮原路面路側護欄高度和薄層罩面加鋪厚度,計算最小銑刨深度,銑刨深度應控制在1.5cm0.5cm。6.1.3 在水泥路面上加鋪超薄罩面應在原水泥路面接縫進行灌縫和鋪貼抗裂貼,并符合瀝33、青加鋪層用聚合物改性瀝青抗裂貼JTG/T 971的技術要求。【條文說明】水泥路面接縫灌縫材料宜使用70#基質瀝青、改性瀝青,為提升灌縫材料的強度可將瀝青與礦粉按一定比例混合料使用,瀝青與礦粉的混合質量比例宜控制在瀝青:礦粉=0.30.5。抗裂貼應使用浸附瀝青的自粘式抗裂貼,瀝青軟化點應80。6.1.4 當使用骨架密實型級配時應采用異步施工,密實型或空隙型超薄罩面可采用同步或異步施工。采用異步施工時,灑布粘層油后嚴禁運料車外的其他車輛和行人通過,并對進入施工區的運料車輪胎進行清潔。【條文說明】對于SMA、EMC等密實型級配瀝青混合料,宜采用瀝青灑布設備和瀝青混合料攤鋪機,分步完成粘結層的灑布和瀝34、青混合料的攤鋪。對于OGFC等開級配瀝青混合料,保證粘結層與超薄罩面層用同一臺施工設備同步噴灑和攤鋪。6.1.5 超薄罩面施工時氣溫應高于10,且均不得在雨天、路面潮濕情況下施工。6.1.6 超薄罩面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應進行嚴格控制,不同類型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范圍見表6.1.7。表6.1.6 超薄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工序瀝青品種SBS類高粘改性瀝青橡膠改性瀝青易密實高彈改性瀝青瀝青加熱溫度165175180190175185145155集料加熱溫度190220190220190200175195混合料出廠溫度170185170185170185160180混合料廢棄溫度19519519535、195攤鋪溫度160170165140初壓溫度150160155130碾壓終了溫度901009580開放交通溫度505050506.2 混合料的拌制6.2.1 超薄罩面瀝青混合料必須采用間歇式拌合機械拌制,拌和機械的計量和測溫裝置在拌和超薄罩面瀝青混合料前必須機械檢定/校準,并由第三方機構出具檢定/校準合格證書。冷料供料裝置需經標定得出集料供料曲線。6.2.2 拌和廠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的要求。6.2.3 拌和廠冷料倉數量應滿足配合比要求,不宜少于3個,熱料倉篩網宜按4檔配置。6.2.4 SBS改性瀝青、高粘改性瀝青、橡膠改性瀝青應采用工廠化方式制備,具備條件時橡膠瀝青36、和易密實高彈改性瀝青宜在拌合站進行生產。【條文說明】易密實高彈改性瀝青采用現場生產時,瀝青儲存罐應具有攪拌和循環功能,生產時應將瀝青在150160下攪拌、循環,時長不低于6h。6.2.5 超薄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溫度應進行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出廠時應逐車檢測瀝青混合料的溫度。6.2.6 間歇式拌和機每盤的生產周期宜不少于48s,干拌時間不少于8s,現場根據拌和情況可適當延長拌和試件。6.2.7 瀝青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料、無結團成塊或嚴重的粗細料分離現象,不符合要求時不得使用。6.3 混合料的運輸6.3.1 超薄罩面混合料的運輸宜采用具有自卸功能的汽車運輸,應保證有足夠的運輸能力。6.3.2 37、應設置專門的調頭區供運料車掉頭,運料車不得急剎車、急彎掉頭使粘層造成損傷。運料車的運力應稍有富余,施工過程中攤輔機前方應有運料車等候,宜待等候的運料車多于4輛后開始攤鋪。6.3.3 運料車每次使用前后必須清掃干凈,在車廂板上涂薄層防止瀝青粘結的隔離劑或防粘劑,但不得有余液積聚在車廂底部。從拌和機向運料車上裝料時,應多次挪動汽車位置,平衡裝料,以減少混合料離析。運料車運輸混合料宜用苫布覆蓋保溫、防雨、防污染,冬季施工或長距離運輸時宜在車廂側面加裝保溫板。6.3.4 應采用插入式溫度計檢測混合料到場溫度,運料車應在車廂側面中部設置專用檢測孔,孔口距車廂底面約30cm。6.4 混合料的攤鋪6.4.138、 超薄罩面應采用履帶攤鋪機,攤鋪機履帶應定時清潔,攤鋪時受料斗應涂刷薄層隔離油或防粘結劑。6.4.2 攤鋪前應將熨平板升溫至100以上,當采用高粘瀝青或橡膠瀝青做膠結料時,熨平板溫度應不低于130。6.4.3 一臺攤鋪機的攤鋪寬度不宜超過7.5m,采用多臺攤鋪機前后錯開1020m,兩幅之間宜設置3060mm的搭接。【條文說明】采用多臺攤鋪機攤鋪超薄罩面時,由于超薄罩面厚度較薄,縱向搭接寬度過大容易導致混合料在搭接處聚集,造成壓實困難和麻面、泛油等現象,因此應盡可能減小搭接寬度。6.4.4 調解攤鋪機振動夯板的頻率和振幅,以提高超薄罩面初始壓實度。熨平板加寬段應仔細調節至攤鋪的混合料沒有明顯離析39、痕跡。6.4.5 攤鋪機的螺旋布料器兩側應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螺旋布料器攪籠應盡量靠近兩側擋板。6.4.6 攤鋪機的攤鋪速度應根據拌和機產能、施工機械配套情況及攤鋪厚度確定,攤鋪速度宜為36m/min,最大不超過8m/min,且均勻不間斷攤鋪。當使用同步攤鋪機時,攤鋪速度可適當提高。6.4.7 攤鋪完的瀝青層未經壓實前施工人員不得進入踩踏,不宜用人工反復修整,缺陷嚴重時應整層鏟除。6.4.8 攤鋪遇雨時應立刻停止施工,已攤鋪的瀝青層因遇雨未行壓實的應予以鏟除。6.4.9 采用同步攤鋪超薄罩面時應采用專用同步灑布攤鋪設備進行鋪筑,施工設備應包含 受料斗、傳送帶、帶加熱功能的乳化40、瀝青儲罐、智能噴灑系統、寬度可調節的振 動熨平板等部分,可一次同步實施乳化瀝青噴灑、混合料攤鋪及熨平,乳化瀝青 噴灑與混合料攤鋪時間間隔不應超過 5s。6.5 混合料的壓實及成型6.5.1 超薄罩面施工應配備足夠數量的壓路機,選擇合理的壓路機組合方式及碾壓步驟,以達到最佳碾壓效果。壓路機的碾壓遍數及組合方式依據試鋪段確定。6.5.2 碾壓應按照初壓、復壓、終壓(包括成形)三個階段進行,碾壓機械組合、碾壓遍數及松鋪系數應根據混合料類型由試驗段確定。混合料的碾壓應參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執行。6.5.3 碾壓過程中應保持清潔,混合料粘輪應立即清除。當使用膠輪壓路機揉搓碾壓時,41、應及時涂抹隔離劑或噴水,防止粘輪現象。對于鋼輪可刷隔離劑,嚴禁刷柴油、機油。當采用向碾壓輪噴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劑)的方式時,應采用自動控制的噴灑器使其成霧狀,不得漫流。6.5.4 壓路機的起動、停止必須減速緩慢進行,不得在未碾壓成型路段上轉向、調頭、加水或停留。在當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種機械設備或車輛,不得散落礦料、油料等雜物。6.6 接縫6.6.1 超薄罩面的施工必須接縫緊密、連接平順,不得產生明顯的接縫離析。相鄰兩幅橫向接縫應錯位l m以上。接縫施工應用3m直尺檢查,確保平整度符合要求。6.6.2 攤鋪時采用梯隊作業的縱縫應采用熱接縫,將已鋪部分留下l00200mm寬暫不碾壓,作42、為后續部分的基準面,然后作跨縫碾壓以消除縫跡。6.6.3 當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產生縱向冷接縫時,宜加設擋板,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卻前用鎬刨除邊緣留下毛茬的方式,但不宜在冷卻后采用切割機作縱向切縫。先在已壓實路面上行走碾壓新鋪層l50mm左右,然后壓實新鋪部分。6.6.4 橫向接縫應采用垂直的平接縫,宜趁尚未冷透時用鑿巖機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層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縫成直角連接。當采用切割機制作平接縫時,宜在鋪設當天混合料冷卻但尚未結硬時進行。刨除或切割不得損傷下層路面。切割時留下的泥水必須沖洗干凈,待干燥后涂刷粘層油。鋪筑新混合料接頭應使接茬軟化,壓路機先進行橫向碾壓,再縱向碾壓成為一體,充43、分壓實,連接平順。6.7 開放交通及其他6.7.1 攤鋪、碾壓結束后,且路面溫度低于50后,即可開放交通,需要提早開放交通時,可灑水冷卻降低混合料溫度。6.7.2 鋪筑好的超薄罩面應嚴格控制交通,做好保護,保持清潔,不得造成污染物。6.7.3 檢查施工車輛輪胎,嚴禁輪胎附有混合料、石子、泥塊的車輛在超薄罩面上行駛。嚴禁車輛在超薄罩面上急剎,轉向和掉頭時應先啟動車輛然后打轉方向盤。6.8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與檢查6.8.1 超薄罩面混合料質量檢查的項目和頻度應按照表6.8.1的規定進行,同時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的要求,如實計算產品的合格率,單點檢驗評定方法應符合相關試驗要求44、。表6.8.1 超薄罩面混合料質量檢查的項目與頻度要求礦料級配,與生產設計標準級配的差(%)0.075mm逐盤在線檢測2(2)計算機采集數據計算2.36mm5(4)4.75mm6(5)0.075mm逐機檢查,每天匯總1次,取平均值評定1總量檢驗2.36mm24.75mm20.075mm每臺拌和機每天上、下午各1次2(2)T07252.36mm5(3)4.75mm6(4)瀝青含量(油石比),與生產設計的差(%)逐盤在線檢測0.3計算機采集數據計算逐盤檢查,每天匯總1次取平均值評定0.1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有關規定每日每機上、下午各1次0.3T0722馬歇爾試驗穩定度(kN)45、每日每機上、下午各1次符合設計要求T0702、T0729流值(mm)符合設計要求空隙率(%)符合設計要求殘留穩定度每工作日1次符合設計要求T0702、T0729車轍試驗每工作日1次符合設計要求T07196.8.2 超薄罩面現場質量控制要求應符合表6.8.2的規定。表6.8.2 超薄罩面現場檢測質量控制要求項目檢查頻度質量要求或允許差試驗方法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外觀隨時無油斑、離析、輪跡目測接縫隨時緊密、平整、順直、無跳車目測、三米直尺施工溫度每車料一次符合規范規定T0981厚度(mm)均值1個點/200m不小于設計值鉆孔法合格值設計厚度-10%寬度(m)檢測每個斷面不小于設計寬T091146、滲水系數(ml/min)1個點/200m符合設計要求T0971構造深度(mm)EMC、SMA路面1個點/200m0.7T0961OGFC路面1個點/200m1.0T0961平整度(mm)連續檢測1.2T0932 本標準用詞說明1 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于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作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作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作的:正面詞采用“宜”或“可”;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47、采用“可”。2 條文中指明必須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按執行”或“應符合的要求(或規定)”。20引用標準名錄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092城鎮道路養護技術規范 CJJ36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 CJJ37城市道路路面設計規范 CJJ169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 CJJ 1橡膠瀝青路面技術標準 CJJ/T 273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JTG D50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JTG F4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 JTG E20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 JTG E42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 JTG E60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技術規范 JTG 5142公路瀝青路面預防養護技術規范 JTG/T 5142-01路橋用溶劑性瀝青基防水粘結涂料 JT/T 98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DB J5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