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金融辦公、商業樓內支撐拆除施工方案(2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0603
2023-08-04
27頁
6.88MB
1、內支撐拆除施工方案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2.1工程概況表12.2內支撐支護概況22.3工程重難點分析33、施工部署33.1項目部組織架構43.2管理人員職責43.3時間安排43.4施工順序安排54、施工準備54.1人員準備54.2機械安排54.3材料準備64.4場地準備65、施工工藝及方法65.1內支撐施工平面布置圖65.2內支撐拆除剖面布置圖75.3內支撐與護坡樁及主體結構的位置關系95.4每道內支撐拆除順序平面布置圖95.5內支撐拆除方法及操作架體搭設125.6水鋸切割及繩鋸切割拆除135.7靜態破碎邊梁拆除166、換撐及監測施工措施177、質量控制標準188、安全文明施工192、9、鋼筋混凝土拆除應急預案1910、現場實景圖201、編制依據序號名 稱編號1商業金融(xx區銀河商務區K地塊C2商業金融項目)施工圖2商業金融(xx區銀河商務區K地塊C2商業金融項目)施工組織設計3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術規程JGJ147 4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 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程JGJ46 6建筑施工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66- 7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JGJ130A- 2、工程概況2.1工程概況表序號項 目內 容1工程名稱商業金融(xx區銀河商務區K地塊C2商業金融項目)2工程地址3建設單位4設計單位5監理單位6施工單位7承攬范圍地下車庫3、及主樓裙房的主體結構,砌筑工程,初裝修施工,機電預留、預埋施工。9建筑功能辦公、商業樓。10層 數地上:A、B、C棟21層,裙房2層。地下:A、B、C棟5層,裙房3層,車庫5層。11質量目標北京市結構長城杯金杯2.2內支撐支護概況本工程C塔塔樓東、西、北三側護坡樁采用三道內支撐進行支撐,第一道內支撐標高為57.20m,位于地下三層墻位置,距離地下四層頂板1.5m,第二道內支撐標高為53.60m,位于地下四層墻位置,距離地下五層頂板1.5m,第三道內支撐標高為49.50m,位于地下五層墻位置,距離基礎底板1.5m。第一道內支撐由LL1(400400mm)、ZCL1(600600mm)、YL1(64、00800mm)組成,第二、三道內支撐由LL1(400400mm)、ZCL1(600600mm)、ZCL2(800800mm)、YL2(8001000mm)組成。其中LL1、ZCL1、ZCL2為支撐梁,YL1、YL2為邊梁,在完成基坑防塌陷功能后,將隨結構施工逐步拆除。本次涉及拆除為三層的內支撐,每層約500m,其中跨中梁約370m,邊梁約130 m;跨長約4m的LL1 400400mm梁約21根,跨長約5m的斜梁ZCL2 800800mm梁約45根,跨長約4m的ZCL1 600600mm 南北向支撐梁約8根,跨長約4m的東西向支撐梁ZCL2 800800mm梁約22根。施工由下而成配合主體結5、構施工一次拆除。2.3工程重難點分析2.3.1本工程受環境地域影響,施工難度大, C塔西側基坑上口用地紅線距圍擋約2.5米,C塔北側基坑上口用地紅線距圍擋約2米,C塔東側基坑上口用地紅線距圍擋約7米,C塔南側為裙房基坑,給內支撐碎塊拆除后的存放、外運造成極大難度。2.3.2本工程內支撐拆除順序為第三道內支撐第二道內支撐第一道內支撐,第三道及第二道內支切割成塊后因第一道內支撐位于其正上方,故切割塊外運至能夠吊裝的位置比較困難。2.3.3由于C樓北側及西側肥槽寬度只有400mm左右,內支撐邊梁為600mm、800mm寬,故邊梁拆除時保護下部鋼筋甩頭是本工程的重點。2.3.4內支撐拆除時保證基坑周邊6、護坡磚穩定是本工程的重點,故結構換撐是本工程的重點。3、施工部署3.1項目部組織架構3.2 管理人員職責分工序號職務姓名負責內容1項目經理蘇楠施工整體部署3總工程師羅陽正方案指導、負責技術、質量工作總負責4安全總監宋少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5工程經理胡小冊人員、機械、材料組織、現場協調6材料員陳淋進場材料協調10技術員郭巍施工方案編制,技術交底、安全交底編制,技術落實,技術協調11電氣主管姜振華施工現場電專業總負責、總協調12水暖主管王征施工現場水專業總負責、總協調13測量員譚程對支護樁進行監測3.3時間安排由于整個場地有限、施工難度較大,按進度計劃,具體回填工作安排如下:C塔內支撐拆除施工部位拆7、除時間換撐時間第三道內支撐 7月 6月第二道內支撐 8月 7月第一道內支撐 9月 8月備注:一切以實際進度為準。3.4施工順序安排基礎底板周邊肥槽單側支模澆筑C15混凝土C塔基礎底板施工完成及拆除第三道內支撐地下五層周邊肥槽單側支模澆筑C15混凝土地下五層外墻外側防水施工地下五層頂板施工完成拆除第二道支撐地下周邊四層肥槽單側支模澆筑C15混凝土地下四層外墻外側防水施工地下四層頂板完成拆除第一道支撐。4、施工準備4.1人員準備C塔內支撐拆除工程由北京祥龍通達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承包,具體施工人員安排如下:樓座施工部位項目人數備注C塔第三道內支撐拆除水鋸、繩鋸切割80由于施工困難,可適當增加人數剔8、鑿、打孔灌漿、破碎30吊裝及水平運輸12第二道內支撐拆除水鋸、繩鋸切割80剔鑿、打孔灌漿、破碎30吊裝及水平運輸12第一道內支撐拆除水鋸、繩鋸切割80剔鑿、打孔灌漿、破碎30吊裝及水平運輸124.2機械安排序號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三輪車輛5土方運輸2手推車輛20坑內運輸3蛙式打夯機臺10回填土壓實4鐵鍬把30-40土方搬運5篩子(孔徑4060)個46水鋸臺10主要LL1切割7繩鋸臺10主要ZCL1、ZCL2切割8鉆孔機把20YL1、YL2備注:一切以實際用量為準。4.3材料準備(1)藥劑。(2)潔凈拌和水。(3)水桶、拌和盆和水瓢。(4)捅棍(水平灌裝)。(5)防護眼鏡。(6)橡膠手套。(7)備9、用潔凈水。4.4場地準備由于周邊場地狹小,幾乎沒有可利用的場地,唯一能夠停大型設備的場地在南側,而需要施工部位在北側。故采用水平運輸至南側再用起重機垂直起吊的方法來施工。如水平運輸條件不成熟時,則采用東側入口,白天將垃圾塊堆放在入口處,夜晚借道路進行外運,盡量利用現有塔吊,在最大起吊量內將大塊切割成最大化。5、施工工藝及方法基礎底板周邊肥槽單側支模澆筑C15混凝土C塔基礎底板施工完成及拆除第三道內支撐地下五層周邊肥槽單側支模澆筑C15混凝土地下五層外墻外側防水施工地下五層頂板施工完成拆除第二道支撐地下周邊四層肥槽單側支模澆筑C15混凝土地下四層外墻外側防水施工地下四層頂板完成拆除第一道支撐。510、.1內支撐施工平面布置圖5.2內支撐拆除剖面布置圖 C塔7015吊重參數依據大原則先拆除第三道內支撐,再拆除第二道內支撐,最后拆除第一道內支撐,拆除時拆除一道內支撐后等換撐完成后再拆除上部的內支撐,每道內支撐拆除時內支撐水平支護梁尺寸分4種規格: 平支護梁LL1,400400 每跨長約4米重量約1600Kg,故切割時兩端切割。 北向支護梁ZCL1,600600每跨長約4米重量約3600Kg;故切割時每跨分兩段。 斜向及東西向支護梁ZCL2,800800每跨長約5米重量約7600Kg;故切割時每跨分三段。 邊腰梁8001000每米重量約 Kg。拆除總體采用施工方法為:依據塔吊最大起吊限重將梁切割11、成能夠吊裝的范圍,LL1、ZCL1、ZCL2主要采用水鋸、繩鋸相結合的切割方法,邊梁YL1、YL2及剩余梁頭主要采用靜態破碎的施工方法。基礎底板墊層施工完成基礎底板肥槽單側支模澆筑C15混凝土拆模板后底板側面防水施工C塔基礎底板施工完成及拆除第三道內支撐地下五層肥槽單側支模澆筑C15混凝土地下五層外墻外側防水施工(接基礎底板防水)地下五層頂板施工完成拆除第二道支撐地下四層肥槽單側支模澆筑C15混凝土地下四層外墻外側防水施工(接地下五層防水)地下四層頂板完成拆除第一道支撐。5.3內支撐與護坡樁及主體結構的位置關系C塔西側及北側護坡樁與主體結構之間的距離約為400mm,東側距離為1200mm左右,12、第一道內支撐邊梁YL1寬度為600mm,第二、三道內支撐邊梁YL2寬度為800mm,故C塔西側及北側內支撐梁邊梁施工完成后處于結構外墻的正上方,上部內支撐邊梁拆除后才能夠進行結構施工。內支撐與護坡樁及主體結構的位置關系平面布置圖如下:5.4每道內支撐拆除順序平面布置圖本工程內支撐拆除總體原則為:從中間往兩側、左右對稱同時拆除施工,不得跳躍進行拆除。每道內支撐具體拆除步驟如下: 將LL1進行拆除。 拆除斜向梁ZCL1或ZCL2。 拆除邊梁YL1或YL2。 拆除縱橫向支撐梁ZCL1、ZCL2。 拆除豎向鋼柱(三道內支撐梁全部拆除后)。具體施工順序見下圖:5.5內支撐拆除方法及操作架體搭設拆除第三道13、內支撐時在基礎底板上搭設操作架體,架體立桿下墊廢舊方木,拆除第二道內支撐時操作架體搭設在地下五層頂板上,架體立桿下墊廢舊方木,地下五層頂板支撐體系不拆除,拆除第三道內支撐時操作架體搭設在地下四層頂板上,架體立桿下墊廢舊方木,地下五、四層頂板支撐體系不得拆除。立桿縱橫間距為1m,橫桿步距為1.2m,立桿外側搭設連續剪刀撐,頂部及底部分別搭設一道水平剪刀撐,每三跨搭設一道斜向剪刀撐。5.6水鋸切割及繩鋸切割拆除(1)拆除前確認支撐加固有效,然后再用機械拆除, 以確保拆除時的安全。(2)機械拆除部位主要針對水平支撐的LL1及LCL1部分,機械設備主要考慮用500水鋸進行切割,能夠提高時間效率。(3)14、在需拆除部位劃線標定施工順序,然后固定設備檢查線路在確認安全的狀況下開通電源和水源,開機進行試切割,正常后即可正式切割,在快切開時確認拉索與手拉葫蘆為緊固狀態,切割結束后用手拉葫蘆慢慢放置在樓面運輸車上。(4)垃圾清理:將切割的混凝土塊及時吊至地面裝車運走。(5)當拆除LCL2時則采用繩鋸施工,其施工方法按照上述順序進行。(6)本工程拆除施工時應依照從中間往兩側逐段拆除進行,且必須左右對稱同時施工,標定施工順序后必須按照順序進行不得跳躍進行。具體施工順序見附圖。水鋸切割繩鋸切割支護次梁繩鋸切割支護主梁繩鋸切割支護梁拆除后塊狀構件吊裝示意5.7靜態破碎邊梁拆除靜態破碎邊梁: 由于邊梁體量大且與原15、護坡樁連為一體,只能采取靜態法拆除;為保證拆除的安全性,先用水鋸沿垂直方向切開,間隔距離為每三個一段,破碎時每間隔一段拆除一段。(1)該方法的原理:首先將梁中箍筋、勾筋剔開割斷,然后在梁的上面按間距300,打32孔,裝填混凝土膨脹劑,在當前氣溫下,12小時候混凝土梁可自然爆裂,再用風鎬將爆裂的混凝土剔除。此時剔除的混凝土塊體積約200mm200mm200mm;約20Kg左右。(2)操作前準備:首先確定當地氣溫、藥劑溫度、拌合水溫度、鋼筋混凝土梁的溫度、容器溫度是否與要求相符合;檢查藥劑包裝是否破損。操作前請確定已準備好以下材料物品:藥劑、潔凈拌和水、水桶、拌和盆和水瓢、捅棍(水平灌裝)、防護眼16、鏡、橡膠手套、備用潔凈水。(3)設計布眼:孔距與排距的大小與混凝土強度及布筋有直接關系,硬度越大、混凝土強度越高、布筋密鋼筋粗時,孔距與排距越小,反之則大。本工程采用間隔200或300mm孔距。靜態破碎節點示意圖(4)鉆孔:本工程確定用直徑為32mm的鉆頭。鉆孔內余水和余渣應用高壓風吹洗干凈,孔口旁應干凈無土石渣。(5)鉆孔深度和裝藥深度:混凝土塊鉆孔深度為目標破碎體80%-90%,裝藥深度為孔深的100%。(6)裝藥:1)向下的眼孔,可在藥劑中加入22-32%(重量比)左右的水(具體加水量由顆粒大小決定)拌成流質狀態(糊狀)后,迅速倒入孔內并確保藥劑在孔內處于密實狀態。2)鋼筋混凝土剛開裂后17、,可向裂縫中加水,支持藥劑持續反應,可獲得更好效果。(7)剔鑿混凝土破碎劑在常溫下(15-20)可自然膨脹,控制5-8小時后將混凝土破碎;待混凝土破碎后用風鎬剔除。(8)清理鋼筋及垃圾用氣割或專用切割機去除鋼筋,然后清運垃圾。破碎后形狀6、換撐及監測施工措施本工程換撐施工時,第三道內支撐拆除時,采用基礎底板肥槽澆筑C15混凝土進行換撐,第二道內支撐拆除時,采用地下五層墻柱頂板混凝土施工完成且肥槽澆筑C15預拌混凝土后進行換撐,第一道內支撐拆除時,采用地下四層墻柱頂板混凝土施工完成且肥槽澆筑C15預拌混凝土后進行換撐。根據設計變更及基礎護坡樁的圖紙設計要求,換撐混凝土強度為不低于C15,且主體結18、構及肥槽強度必須達到80%。 因本工程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的專業第三方檢測單位進行監測,故護坡樁動態以第三方監測單位出具的監測報告為準。同時內支撐拆除期間我項目內部進行值班輪換監測并留存資料,監測方法按第三方監測方案。第三方監測方案審批表7、質量控制標準7.1堅持“以預防為主”,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詳見附錄):在拆除工程中,對邊坡的位移進行隨時檢測,發現邊坡的位移量超標時,立即停止施工;待采取有效補救加固措施后再進行。7.2原材料、設備的質量控制7.2.1原材料,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必要時進廠后應做復檢實驗。7.2.2加強設備的現場存放管理,根據不同的設備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嚴防設備的人為及自然破19、壞。8、安全文明施工8.1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領導小組,有組織、有領導的開展安全管理活動。8.2內支撐拆除時下方嚴禁施工,以防止混凝土塊掉落砸傷。8.3施工人員需戴安全帽,高空作業時系安全帶,使用切割機械的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8.4施工現場嚴禁吸煙,施工時不得大聲喧嘩,注意力要集中。服從指揮,統一安排,做到文明施工。8.5破碎的混凝土塊嚴格按照方案進行水平運輸。8.6每拆除一道內支撐前,必須按照交底搭設換撐架體,并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繼續施工。9、內支撐拆除應急預案9.1拆除應急預案組織機構組 長:蘇 楠 電話:副組長:羅陽正 電話:組 員:胡小冊、周愛軍、王迪、譚程、楊再志、宋少巖20、佘印、郭巍等。9.2應急崗位職責組長職責:負責現場勘察、召集隊伍、調集資源、下達工作任務。副組長負責制定救援方案措施,向指揮長提出資源計劃。應急組員:負責保護現場對現場進行救護工作。9.3可能發生的地點、原因、性質、后果對C區地下支護梁進行拆除施工其中包含次梁切割、混凝土主梁拆除、邊梁的靜態破碎拆除工作。拆除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事故為:工作人員的墜落受傷或墜落物的傷人事故,拆除物體放塊過程的翻轉及對保留結構形成的沖擊隱患。9.4預防措施為防止拆除時的意外事故發生,應建立拆除作業安全技術責任制,拆除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和人身防護用品,未經落實不得施工,在腳手架上作業人員應遵守安全21、規范要求,在拆除物現場對外圍進行隔離,擺好施工標志,安排專人看管,不許任何非本拆除施工人員穿行,對拆除物不停進行檢查,發現有缺點或隱患時,必須立即報告及時解決,在確認安全后方可再行施工。如果施工時發生人員的傷害應及時進行搶救,并與就近醫院聯系,使傷員在最短時間得到救治。9.5緊急響應措施拆除時一旦發生傷害事故,應立即報告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組長及時通知其它成員趕到現場,及時組織人員、物質、資金進行救護工作,對傷員進行止血、包扎,對骨折人員采取固定等措施并與醫院聯系。9.6事故調查、處理方法事故發生后及時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調查,應本著對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未嚴肅處理不放過,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并寫出事故分析調查報告,上報主管部門同時制定有效的應急預案控制措施,避免此類事故的再次發生。應急路線圖10、現場實景圖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