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1087
2023-08-07
37頁
10.60MB
1、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征求意見的公告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著力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新格局,按照國家、省、市工作部署,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組織編制了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當前已形成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成果草案,為進一步增強規劃科學性和可實施性,按規劃編制程序要求,現開展成果草案公示,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凝聚公眾智慧。一、公示時間2023年4月20日2023年5月19日,為2、期30天。二、公示網址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管委會:http:/三、公眾意見收集途徑(1)電子郵件反饋:(2)紙質意見郵寄地址:十堰市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股(郵件標題或信封封面請注明“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意見建議”字樣)(3)聯系電話:國土空間規劃股0719-5660969熱忱期待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我們重視您的每一條寶貴意見和建議!2023年4月20日前言PREFACE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以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規劃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是一定時期內區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具有戰略性、協調性、綜合性和約束性。04 流域治理與生態保護05 文化遺產保護10.1規劃傳導10.2近期實施計劃10.3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10.4規劃實施保障體系06 旅游發展6.1全域旅游協同6.2旅游服務提檔07 鄉村振興7.1鄉村分類引導7.2分區建設指引08 支撐體系8.1綜合交通8.2公共服務8.3市政設施8.4綜合防災09 中心城區9.1空間結構9.2風貌結構目錄01 規劃總則1.1規劃原則4、1.2規劃范圍及期限02 目標定位與空間戰略2.1目標定位2.2人口規模2.3空間戰略03 底線管控與總體格局3.1底線管控3.2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3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管控4.1流域綜合治理4.2生態保護格局4.3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5.1物質文化遺產保護5.2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武當文化類)10 實施保障規劃總則01 規劃原則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期限:本次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規劃范圍: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312平方公里(其中武當山鎮所轄行政范圍291.08平方公里)。戰略引領、區域協同生態優先、底線管控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全域統籌、城鄉融合數字治理、公眾參與5、1.1規劃原則1.2目標定位與空間戰略02 目標定位 人口規模 空間戰略-05-中華文化高地世界級旅游景區和旅游度假區國家級文旅康養示范區規劃目標:規劃定位:人口規模:規劃至2035年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總人口規模15萬人(包含6萬旅居人口)。國際旅游勝地東方康養福地2.1目標定位2.2人口規模文化復興戰略旅游躍升戰略生態發展戰略三大戰略提出“文化價值提煉”、“文化遺產彰顯”、“文化工程搭建”三大舉措,挖掘梳理武當作為世界級文化的內涵與底蘊,構建武當文化價值體系,恢復大武當格局,加強文化交流與品牌建設。提出“旅游+”體系構建、“綜合服務提檔”、“旅游品牌打造”三大舉措。構建“旅游+”復合型產業體6、系,提升武當山旅游服務綜合水平,助力武當旅游產業實現能級躍升。提出“山水城市建設”、“濱水岸線修復”、“山林景觀保育”三大舉措。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3空間戰略底線管控與總體格局03 底線管控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管控建立健全耕地監管體系,嚴格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生態保護紅線為保障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以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促進區域生態平衡。嚴保永久基本農田嚴控城鎮開發邊界嚴格實7、行建設用地總量與強度雙控,強化城鎮開發邊界對開發建設行為的剛性約束作用,同時考慮城鎮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適當增加布局彈性。3.1底線管控-05-構建“一軸一環,一核多點”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一軸:綜合城鎮發展軸,依托福銀高速、316國道等東西向交通廊道形成綜合城鎮發展軸。一環:文旅發展環,依托南部武當山及北部太極湖,山水成環,景湖聯動,構建文旅發展環。一核:武當山中心城區,含新老城區,實現一體化聯動發展。多點:指重點發展的四谷五園,即山上的五龍宮求道谷、金頂-紫霄問道谷、八仙觀養生谷、瓦房河休閑谷,以及山下的康養園、水趣園、武術園、影視園和榔梅園。一帶:環太極湖生態帶;兩屏:北部丘陵生態屏障與南部8、武當山生態屏障;圣境:世界級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錨固“一帶兩屏擁圣境”國土空間保護格局3.2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圖-05-生態保護區: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原則上按禁止開發的要求進行管理,范圍內原有的村莊、工礦等用途應嚴格控制建設行為的擴展并根據實際發展需要逐步引導退出。生態控制區:以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為主嚴格控制開發活動,除重大道路交通設施、市政公用設施、旅游設施或公園建設外,一般不進行其他建設性活動。農田保護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區內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鼓勵開展土地整治。城鎮發展區:區內建設行為按詳規管理城鎮發展區內所9、有建設行為應按照詳細規劃進行精細化管理,城鎮發展區外原則上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鄉村發展區:根據具體土地用途進行管理區內嚴禁集中連片開發建設,村莊建設用地和各類配套設施用地按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指標進行管控。3.3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管控流域治理與生態保護 流域綜合治理 生態保護格局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4指導思想規劃原則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綠色低碳發展落實十堰市三、四級流域單元,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范圍內流域隸屬于官山河劍河流域片區及丹江口水庫流域片區武當山流域劃分圖4.1流域綜合治理一帶10、環太極湖生態帶五廊東河、劍河、水磨河、西沙河和瓦房河五條生態水廊兩屏南部武當山生態屏障、北部丘陵生態屏障4.2生態保護格局構建“一帶五廊兩屏”的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全域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嚴格水功能區劃管理,劃定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區和水土保持防治區,并重點管控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的一級和二級保護區。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嚴格林地用途管制,優化林地資源結構,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程,提高林業科技支撐,促進森林資源自然修復,保護珍稀野生生物棲息地。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明確丹江口水庫各類岸線管控要求,強化岸線資源保護,推進丹江口庫區庫濱帶治理,開展以城鎮段為重點的生態修復。4.3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岸線資源保護與利用11、文化遺產保護05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武當文化類)即武當山風景名勝區。規劃要求以古建筑群保護為核心,實施重點保護、重點展示,強化整體保護要求。世界文化遺產 1處即武當山古建筑群(含49處遺產點)。依據實施操作指南中關于保護界限的要求,針對世界文化遺產點劃定保護區,分為遺產區、緩沖區兩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6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湖北省實施辦法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公布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鄂政辦發 2015 29號的相關規定,對各級文物進行修繕和保護。5.1物質文化遺產保護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20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武當武術武當山宮觀道樂武當山廟會呂家河民歌武當神戲省級武當山道教醫藥武當道茶炒制技藝武當山傳說武當武術(三豐太極拳)市級武當山道茶炒制技藝武當山凍豆腐制作技藝武當山朝山進香習俗玄天上帝傳說5.2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武當文化類)旅游發展06 全域旅游協同 旅游服務提檔全域旅游協同聯動全域,協同發展6.1統一做線路統一布設施分區顯特色景區互聯環線服務設施布局特色產業鏈條 協同發展,原則先行 規劃四大旅游功能區,推進全域旅游發展道文化核心旅游景區鄉村休閑旅游體驗區太極湖康養度假區文化古鎮旅游體驗區串連故事 打造環線梳理交通 暢游武當業態整合 產業集群空間優化 品質提升發13、掘特色 突出長板產業互補 錯位發展全域旅游功能分區圖旅游服務提檔提檔綜合旅游品質6.2提質綜合旅游配套數字化賦能旅游主題化旅游場景多元化旅游項目全時段旅游體驗聯動旅游服務豐富產品供給推動景區、博物館等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產品,建設景區監測設施和大數據平臺,發展沉浸式體驗、虛擬展廳、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務。數字展陳智慧文旅大數據管理”云游武當”線上景區統籌交通、住宿、餐飲、旅游服務,推出“一站換乘”、“一票游覽”、“一條環線”等旅游服務整合項目,提高資源復合配置水平,統一服務標準,綜合提升旅游服務配套水平。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以景點為平臺,打造山水游、度假游、鄉村游、研學游、科普14、游等旅游線路,開發系列旅游產品,豐富完善旅游產品體系,進一步提升游客體驗感、滿意度。立足道文化,圍繞神話傳說、人物故事、非遺技藝等,汲取關鍵特征要素全方位打造主題化旅游氛圍,給予游客沉浸體驗。以旅游為需求引擎,發揮武當IP優勢,通過文旅、養旅、武旅、農旅等多產業融合,豐富業態,打造多元旅游項目,促進全域旅游多元協同發展。圍繞武當山四季景觀特色、重要節慶賽事等,構建全時全季全域旅游,同時,增設夜間休閑娛樂項目,利用“夜經濟”補全游客體驗鏈。鄉村振興 鄉村分類引導 分區建設指引07鄉村分類引導合理規劃村莊布局,引導村莊分類發展7.1建設發展應引導多數村莊向新型鄉村社區轉變,綜合考慮城鎮化、旅游服務15、和村莊自身發展需要,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逐步強化服務城市發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的作用。切實保護村莊格局、風貌以及自然景觀等整體空間形態與環境,全面保護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傳統民居等。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傳統習慣,加快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合理利用村莊特色資源,發展旅游和特色產業,形成特色資源保護與村莊發展的良性互促機制。在原有規模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保護保留鄉村風貌。鼓勵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強化主導產業支撐,促進村莊產業功能拓展與業態延伸,促進農村土地高效利用。規劃注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項目安排,因16、地制宜優化用地布局,改善提升村莊生活、生產、生態品質;重點統籌協調村民建房需求和人居環境整治,用好各類存量并嚴控增量。特色保護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整治提升類村莊集聚提升類村莊對人口流失特別嚴重的小規模村莊實施撤村合并政策,此類村莊不開展居民點搬遷工作,只作行政區劃合并調整。充分尊重現有村莊布局,在滿足基本生活的需求基礎上,合理優化資源配置,因地制宜增加鄉村生產生態等設施。搬遷撤并類村莊7.2分區建設指引村莊建設根據湖區、城區、景區、山鄉區四區進行分區建設指引。湖區、城區、景區、山鄉區湖區-養生太極湖城區-休閑田園城景區-問道武當山以“休閑園林城”為發展愿景,以打造一個靜雅脫俗的道韻小鎮為目標,17、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綜合提升城鎮人居環境質量。城區建設應嚴格遵守歷史文化保護規劃相關用地、高度、開發強度、風貌等管控要求,強化全域道韻特色風貌打造。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自然保護地重點地區,該區開發建設受到多重制約,需嚴格遵守生態保護紅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遺產(古建筑群)等相關保護與管控要求。景區范圍內村莊建設,應與各景區開發和項目建設緊密結合,以古建筑群保護與生態保護為核心,保留原設施與房屋,利用現有資源,植入導覽、商業、民宿、驛站、體驗等功能,盤活景區限制村舍,帶動鄉村振興。山鄉區-情醉山水鄉依托丹江口水庫、武當山等區域自然風光,打造以“康養、農旅”為主題的山鄉康養農旅聚落,全景呈現武18、當山下的鄉村生活方式。充分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合理開發利用,精細化發展特色旅游產業,打造一個養心養身的世外桃源,建設國際養生休閑目的地。支撐體系08 綜合交通 公共服務 市政設施 綜合防災構建便捷高效的區域聯系強化區域交通聯系依托襄渝鐵路、十宜鐵路、十洛鐵路、福銀高速、十淅高速等區域交通設施,構建便捷高效的區域聯系。四橫:316國道、316國道連接線、玄岳大道(316國道武當段新建工程)、太和路;四縱:黃蒿連接線、太極湖西路、太極湖東路、南北貫穿線;三環:金沙坪環線、瓦房河環線、樃梅溪谷環線。完善“四橫、四縱、三環”公路網8.1綜合交通全域綜合交通規劃圖優化基19、礎服務職能,建成包括文化活動、醫療服務、中小學教育等服務設施,滿足鄉鎮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文化完善文化服務設施體系教育完善全齡教育設施體系體育完善體育服務設施體系醫療完善醫療服務設施體系養老完善養老服務設施體系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8.2公共服務建立鎮級-社區(村)級兩級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健全便民服務職能,建設日常基本保障性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滿足居民文化交流、衛生服務等需求。鎮級公共服務中心社區(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規劃近期保留現狀1處水廠,遠期進行擴容。給水規劃保留現狀污水廠1處,另新建1處,建設高質量污水收集系統。城鎮新建地區采用雨污分流制,全域逐步20、完善排水系統。規劃保留現狀3處變電站,新建2處35kV變電站,保障供電安全可靠。打造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布局5G基礎設施。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開放融合的能源體系。推動垃圾分類和焚燒發電處理,加強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城鄉垃圾生活處置全覆蓋。電力能源排水通訊環衛8.3市政設施不斷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群眾幸福生活指數構建安全韌性的城鎮01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02 提高流域防洪排澇能力03 提高地質災害防御能力04 提高綜合防震抗震能力05 健全消防安全保障體系06 提升人防保障能力07建立公共衛生安全防治體系0821、 強化重大危險源安全保障能力預防為主,防抗避救相結合,建立立體化救援體系,多元化應急聯動,常態化網格管理,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急難險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建設安全韌性的城鎮。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8.4綜合防災中心城區 空間結構 風貌結構09一軸依托316國道形成綜合城鎮發展軸兩帶劍河生態帶、環太極湖景觀帶兩區新城區(含新城綜合服務組團、新城居住組團、休閑度假組團、文化交流組團),打造新城公共服務核心;老城區(含景區綜合服務組團、歷史文化組團、老城居住組團),打造老城歷史文化核心。四園康養園、水趣園、武術園、影視園9.1空間結構打造“一軸兩帶,兩區四園”22、城區空間結構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圖休閑度假組團新城綜合服務組團新城居住組團康養園水趣園武術園塑造“山水嵌構、古跡點綴”城區風貌結構自然風貌南山為屏,北嶺為基,湖景相依人工風貌點、線、面相結合點:梳理武當山中心城區內宮、觀、庵、廟、門、橋、井等歷史要素,以及其他文旅設施落點。線:結合中心城區內歷史要素、文化要素,劃定歷史性街道、特色街道,并與沿湖景觀帶、316國道以及其他主要交通線串聯成網。面:結合各片區主要功能,劃分三類片區:歷史風貌區、特色風貌區和一般建成區,進行風貌管控與引導。9.2風貌結構中心城區風貌結構圖10實施保障 規劃傳導 近期實施計劃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規劃實施保障體系專項規劃(23、公服設施規劃、市政工程規劃、綜合防災規劃、綜合交通規劃)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總體規劃為基礎,明確規劃縱向傳導內容,加強橫向指導約束,指導各級各類規劃編制實施。明確近期實施目標,有序安排近期建設計劃,按照民生優先、市政基礎設施優先,銜接”十四五”規劃,分類分級排定項目實施。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湖北省國土空間規劃十堰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村莊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規劃傳導10.1近期實施計劃10.2構建國土空間“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整合各部門空間規劃、項目管理、行政審批信息系統,形成全覆蓋、全系統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國土空間精細化治理提供智能化手段。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10.3一張圖應用規劃成果審查與管理指標模型管理國土空間規劃分析評價監督評估預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規劃監督機制組織保障機制政策配套機制評估調整機制績效考核機制數字監管機制規劃實施保障體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