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天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1094
2023-08-07
45頁
14.21MB
1、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注:本次成果為公示版,最終成果以審批文件為準天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天柱縣人民政府2023年4月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前言PREFACE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國家、省、州戰略部署,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水平,建設湘黔接邊區域中心城市、打造黔東片區重要節點,天柱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天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2、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 號)、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黔黨發202134號)、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黔東南自治州“黎從榕”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實施意見的精神,按照貴州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黔東南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要求,銜接相關專項規劃。圍繞“四新”大力推動“四化”,支撐全州“東部開放橋頭堡、山地城鎮化魅力新家園”的主體定位,奮力譜寫天柱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3、2 0-2 0 3 5 年)區位條件天柱縣位于貴州省與湖南省交接處,東界湖南省會同縣,南鄰湖南省靖州縣與本省錦屏縣,西連本省三穗縣,北接本省玉屏縣、湖南省芷江縣和新晃縣,是貴州的東大門、川渝黔通往廣西、廣東、浙江、江蘇的重要門戶。從經濟區位來看,天柱縣鄰近黔中經濟區邊緣,是長江經濟帶區域中的城市之一,是黔中經濟區連接泛珠三角經濟區之間的重要節點。人口和經濟社會情況天柱縣2020年縣域常住人口達到27.36萬人(七普數據),GDP總值81.54億元,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均位居全州前列。行政區劃天柱縣下轄4個街道、11個鎮、2個鄉。概況G E N E R A L S I T U AT I O N天 4、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目錄contents01 規劃總則02 戰略引領描繪發展愿景03 空間統籌優化空間格局04 轉型升級壯大產業發展動能05 要素保障筑牢設施支撐06 資源保護繪就山清水秀07 品質提升建設幸福城區08 實施管控完善實施機制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01 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本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5、次全會和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搶抓國發20222號文重大機遇,聚焦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和“四區一高地”的定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體現戰略性、提高科學性、強化權威性、加強協調性、注重操作性,實現國士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推動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1.1 指導思想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6、 2 0-2 0 3 5 年)1.2規劃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全局謀劃,協同發展堅持底線管控,政策引導堅持節約集約,高效利用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品質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規劃基期年為 2020 年近期至 2025 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至 2050 年縣域:天柱縣行政轄區范圍,包括4個街道、11 建制鎮、2 鄉,國土面積為2177.56平方公里。中心城區:主要涉及鳳城街道、聯山街道、邦洞街道及社學街道部分區域。規劃范圍縣域/中心城區兩個空間層次近期/遠期/遠景1.2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期限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7、劃(2 0 2 0-2 0 3 5 年)02 戰略引領、描繪發展愿景2.1 目標愿景2.2 規劃定位2.3 空間戰略2.4 優化細化鄉鎮主體功能區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近期2025年 遠期2035年 展望2050年天柱縣落實貴州發展“一二三四”總體思路,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生態文明建設爭創新佳績、改革開放創新邁出新步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社會文明實現新進步、社會治理得到新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協調性顯著增強,宜居天柱建設實現新跨越。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經濟8、更加發達、環境更加優美、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更加幸福的新天柱。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天柱,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2.1目標愿景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黔東湘西接邊中心城市,黔東南東部門戶全國重要的鋇鹽精深加工基地,鋇化工產業示范區黔東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縣全域旅游示范縣落實新國發 2 號文,貴州省圍繞“四新”抓“四化”及“橋頭堡”的戰略部署,主動肩負黔東門戶,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重要節點,全州“四化”主戰場的戰略使命。2.2規劃定位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9、 2 0-2 0 3 5 年)開放對接 區域聯動綠色發展 安全保障四化協同 提質增效嚴格落實清水江生態走廊的總體保護要求,統籌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加強水源涵養、生態修復和永久基本農田周邊的生態環境保護,確定發展底線,加強分區管控。強化通道建設,融入國家大走廊,擴大對外開放程度。積極對接省內外中心城市與重要城市群,打造區域發展節點,發揮門戶作用,推動與黔東湘西對接協同,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立足資源優勢,促進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以縣城、各類園區的發展建設為載體,推動全縣產業的集聚發展。發揮壩區及清水江沿江資源優勢,把握山地資源,推進農文旅結合發展,形成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2.3空間10、戰略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落實國家和省確定的農產品主產區功能要求全面傳導落實黔東南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鄉鎮主體功能定位農產品主產區13 個疊加能源資源富集區5個城市化地區4 個疊加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1 個2.4優化細化主體功能區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3.1 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格局3.2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3.3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4 構建優質高效的農業空間3.5 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3.6 打造宜居適度的城鎮空間3.7 塑造山水人文魅力空間03 空間統籌、優化空間格11、局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加速融入滬昆、貴廣、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走廊,加快與黔中城鎮群、長株潭城鎮群、北部灣城鎮群的對接交流,融入黔中1小時、長株潭2小時、北部灣2小時經濟圈。向東對接湘西地區,積極參與黔東湘西區域山地特色農業產業區帶、湘黔民族文化旅游產業帶和貴湘跨省產業協作。向北對接黔東北地區,積極參與黔東北黔東南生態特色農業區和省級東部產業發展帶建設,融入省域東部旅游精品線路。融圈強縣,深化區域合作增強縣城綜合發展能力,提升城市能級,發揮重點縣城作用,支撐全州“一核三軸三群”的開發格局,助推高質量發展引領。依托滬昆走廊,對接凱麻12、產城融合示范區。依托銅仁從江城鎮發展軸,積極對接“黎從榕”城鎮組群、黔東城鎮組群。對接三群,融入州域發展大格局對接黔東北湘西,發揮湘黔結合部優勢3.1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加快高速公路建設,提升與區域的交通聯絡依托城際鐵路線,實現東聯西通航空水運雙向助力促進區域設施安全保障完善加快推進天柱會同、天柱玉屏高速公路建設,啟動天柱榕江高速前期研究,形成十字型對外交通廊道,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實現快速通達的快捷交通聯系。依托銅仁天柱從江城際鐵路建設,融入滬昆和貴廣廊道,通過周邊樞紐,基本實現快速通達國內主要區域中心城市。推進13、天柱支線機場建設,支撐全州航空事業發展。推進清水江四級航道建設(天柱至錦屏段),加快沿江天柱港建設;推動機場建設,開辟空中走廊,增補完善區域航空水運服務。建設魚塘水庫(擴建),作為州域骨干調蓄工程;推進三穗天柱錦屏天然氣管道工程的建設,搭接凱里至三穗的省域天然氣支線管道;協調推進凱里天柱懷化聯通光纜路由,促進區域設施安全保障完善。3.1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耕地保護任務目標32.479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28.2384萬畝堅持底線思維,優先落實耕地保護任務,將布局集中、用途穩定,具有良好水利設施的高產、穩產優質耕地優14、先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生態保護紅線537.15平方公里將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敏感脆弱及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城鎮開發邊界18.8451平方公里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內要注重集約節約用地,引導城市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按照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劃定3.2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一帶兩區、一廊兩屏、一核兩軸”基于天柱的資源稟賦和自然地理格局,銜接區域發展戰略,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帶兩區:沿清水江特色產業15、示范帶、中部現代農業產業區、東部和西部特色農林經濟發展區。一廊一屏:落實清水江生態走廊的保護要求,發揮苗嶺生態屏障的功能,強化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流域岸線空間管控、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等,維護區內生態安全。一核兩軸: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培育特色小城鎮,實施鄉村振興,帶動縣域整體發展。3.3優化總體格局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一核兩區三點四帶多基地”一核兩區三點四帶多基地依托縣城構建全縣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儲運、集散、交易、配送的綜合中心,輻射帶動全縣農業產業發展。中部現代農業發展區山地特色農林經濟發展區培育白市江東、遠口、石洞16、建設縣級農業發展節點,引導培育農產品加工、物流冷鏈等,聯動周邊發展。清水江農林復合產業帶緩坡丘陵種植帶高山種植帶壩區優質糧油產業帶圍繞特色產業建立和培育多個生產基地,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發展。3.4構建優質高效的農業空間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區位優勢分析自然資源分布旅游資源分布人口密度3.4構建優質高效的農業空間引導鄉村分類指位于縣城近郊區,或者是屬于鄉鎮集鎮所在地,村莊享受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輻射,但是下一步暫不能納入鎮區或城區的村。城郊融合類村莊(30個)現有規模較大,后續發展中仍將持續保留并發展的村,注重激活產業、優化環境、增添17、活力,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村莊。集聚發展類村莊(24個)包含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重要景點周邊等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14個)現有規模較大,后續發展中仍將持續保留并發展的村,注重激活產業、優化環境、增添活力,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村莊。整治提升類(46個)暫不分類村莊(2個)拆遷撤并類村莊(0個)按照要求,近期發展方向尚不能明確的村莊,可暫不做分類,留出足夠的觀察和論證時間,在下一層面工作中進一步明確。指生存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發,人口流失特別嚴重的,及位于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村莊。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18、0 2 0-2 0 3 5 年)“一廊兩屏多節點”3.5保護山青水秀的生態空間一廊沿清水江形成的生態走廊。兩屏依托縣域西部山脈、自然保護地(將軍坡省級森林公園)及清水江沿線山體、林地等構建苗嶺生態安全屏障。多節點結合金鳳山、長嶺坡、大陵山等重要山體形成多個生態節點,發揮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維護生態安全、水源涵養等功能。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3.6打造宜居適度的城鎮空間“一核引領 兩軸聯動 四點支撐”一核引領:天柱中心城區,作為天柱縣城鎮化集聚和產業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兩軸聯動:為南北向面向省際的銅仁從江城鎮發展軸和東西向聯通湖南的天黃會城19、鎮發展軸,帶動沿線的城鎮發展。四點支撐:以遠口鎮、白市江東鎮、高釀鎮、藍田鎮四個發展基礎較好的鄉鎮作為重點鎮,輻射聯動周邊鄉鎮,推進片區整體發展。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3.7塑造山水人文魅力空間“一帶兩心三區”一帶:清水江流域文化帶。依托清水江流域,結合沿線的家祠文化、木商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形成南北向的文化魅力體驗帶。兩心:分別依托縣城和坌處三門塘形成全縣的兩處文化魅力核心三大魅力區:三大魅力片區:東部“木商流動、多元輝映”魅力片區。中部“農耕永續、鄉村振興”魅力片區。西部“自然交往、文化洗禮”魅力片區。天 柱 縣 國 土 空20、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4.1 新型工業化4.2 農業現代化4.3 旅游產業化04 轉型升級、壯大產業發展動能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構建“1+5+N”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一區一帶兩園”的新型工業化空間格局依托天柱省級經濟開發區(培育),形成“一區一帶兩園”的新型工業化空間格局。以G242國道為紐帶,以區域內觀周、聯山兩片區域為重要載體,打造東西部協作產業帶。依托省級化工園區,打造現代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載體。在邦洞街道的燈塔村、永安村規劃建設新型建材產業園,大力建材產業。大力發展鋇為重點的現代化工首位產業;21、發展壯大黃金加工、新型建材、民族醫藥、特色生態食品、優質輕工等五大產業;圍繞新型工業化與高質量發展及人民生活需求,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提升發展能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4.1 新型工業化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聚焦“壩區、林區、園區”發動產業攻勢,按照“54321”的思路,著力提升主導、特色產業發展水平,推進農業產業鏈現代化,加快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業大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培育壯大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鏈推動農業產業“接二連三”,持續鞏固拓展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展目標發展思路鞏固提22、升“五個基礎產業”扶持壯大“三個新興產業”做強做優“四個特色產業”糧油產業蔬菜產業山地生態畜牧產業生態家禽產業生態漁業中藥材產業食用菌產業茶產業精品水果產業休閑農業蜜蜂產業花卉產業4.2 農業現代化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構建1+5+N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一城 兩心 三區 三線 多點”的縣域旅游產業空間格局4.2旅游產業化一城:推進資源開發,完善設施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帶動全縣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構建城旅融合模式。兩心:依托縣城和坌處形成的兩個旅游服務核心。三區:清水江百里畫廊旅游景區、三十里水景長廊旅游景區及南部山地康養休閑度假區。三線:23、高原壩區農業體驗田園風光觀光線、水上百里畫廊自然山水苗族民俗歌節文化觀光線、侗族北部方言歌會民俗觀光線多點:環九龍山度假休閑游樂體驗區、三門塘景區、四十八寨歌節歌場、三十里水景文化長廊景區等展示節點,深入鎮村,聯動發展。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5.1 構建綜合交通體系5.2 強化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5.3 完善基礎設施和安全韌性體系05 要素保障、筑牢設施支撐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加快構成“1131”(一機場一高鐵三高速一航運)綜合交通體系。機場:推進天柱機場開工建設,打通空中航道24、。高鐵:推進從江(洛香)天柱玉屏城際鐵路的實施。航運:推進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項目建設進程,建立水運航線。高速:東向天柱會同高速公路,東向天柱玉屏高速公路,推動天柱至榕江高速前期研究,實現與滬昆、貴廣、包茂通道的互聯互通。5.1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補齊短板,提標擴面重點優化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分級布置,加強公共服務設施能力的提升。中心城區5.2 強化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小城鎮地區鄉村地區按 照 城 鄉 統 籌、“1+N”鎮村聯動的發展模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布局鎮區與鄉村的公共服務設施,實施公共服務聯動,促進25、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提升以教育、醫療為重點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以示范小城鎮建設為引領,實施“8+X”配套設施提升工程。強化生活圈重點鎮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升教育、醫療服務水平,加強文化體育、福利設施薄弱項建設。社區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城市生活圈高 品 質 設 施 共 享城鎮生活圈覆蓋城鄉公平均等30分鐘15分鐘1小時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供水實施水網建設大會戰,加快骨干水源工程、供水管網工程和民生水利保障工程建設。推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大力提升城市(縣城)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效能,逐步完善全縣污水排放及收集26、處理系統建設,實施防洪排澇工程。完善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體系,建設鄉鎮垃圾收運系統。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逐步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電信工程積極推進天柱縣智慧城市智慧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特色小鎮、農業園區、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的智慧化建設。加強縣級郵政快遞轉運中心建設,力爭實現縣級郵政快遞集散中心全覆蓋。加強鄉鎮寄遞場站建設,促進鄉鎮郵政局所補建網點平穩運營。排水環保環衛工程郵政設施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多能綜合發展,構建能源保障體系。著力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全面實現國家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目標。能源穩定體系5.3 完善基礎設施和安全韌性體系天 柱 縣 國 27、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整治修復工程消防工程搬遷避讓工程防汛抗旱工程人防工程整治修復工程5.3 完善基礎設施和安全韌性體系完善城市消防安全體系,優化消防安全布局,合理布局消防隊站、消防訓練場、消防訓練基地等各種消防配套設施,保障消防通道暢通,為城市防災預留足夠的城市空間,確保火災撲救的需要。建立統一的流域防洪體系,城鎮防洪排澇設施要與流域防洪規劃總體安排相協調。規劃天柱縣城區防洪排澇標準不低于 20年一遇。加快城鎮堤防、河道整治和水庫建設,增強區域防洪能力。在山洪隱患嚴重的地區嚴格控制新建工程,建立覆蓋城鄉的山洪監測、救災和應急體系。強化人防訓練演練及疏28、散場地、人防預備指揮所、防空防災教育基地等設施建設;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和地下綜合管廊、地下交通隧道等地下工程必須兼顧人民防空功能;充分利用學校操場和公園、綠地、廣場、道路等城市公共空間建設平戰結合人防工程。針對搬遷居民應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建設標準。對不宜采取工程治理的、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居民點,實施主動避讓、異地重建,根據受災人口數量及災害點穩定性情況進行有序搬遷。加快推進天柱縣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災害“早發現、早預警、早撤離”的標準,針對工程措施要多措并舉排危除險,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特別要防止群死群傷事件發生,依據威脅人口財產及災害定穩定情況進行統籌考慮29、有序治理。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06 資源保護、繪就山清水秀6.1 水資源保護利用6.2 礦產資源保護利用6.3 林草資源保護利用6.4 河湖濕地系統功能保護6.5 耕地資源保護利用6.6 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分級保護6.1水資源保護利用嚴格管控臨水邊界線和邊緣邊界線,把岸線保護作為岸線利用的前提。加強水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實現在保護中有序開發、在開發中落實保護。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禁止任何與水源保護無關的項目建設,禁止使用農藥和化肥;禁止向30、水域排放污水,已設置的排污口必須拆除;禁止堆置和存放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和其他廢棄物;禁止設置油庫;禁止從事種植、放養禽畜,嚴格控制網箱養殖活動;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動和其他活動。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不準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須削減污水排放量,保證保護區內水質滿足規定的水質標準;禁止設立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有毒物品的區域。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禁止建設城市垃圾、糞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廢棄物的堆放場站;不得使用不符合GB508485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要求的污水進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保護水源林,禁止毀林開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天 柱31、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加大提升鋇鹽產品研發能力,建設鋇鹽研發中心。打造重晶石資源循環利用的鋇化工產業鏈,加大鋇渣綜合利用。積極推進重晶石壓井級和高端粉體生產企業建設,實現生產規模化和產品系列化,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把天柱建成中國主要的鋇化工循環經濟和重晶石高端粉體供應基地,把鋇產業培育成百億級產業,形成鋇化工產業集群礦產資源管控 禁止在城市建設用地范圍、重要基礎設施周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范圍內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活動。擬設立礦業權區域需協調好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公益林的關系,禁止采礦用地占用耕地、林地。對現狀仍然在采32、礦的地區,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手段強化政府對礦產資源的調控力度;提升開采智能化水平,提升資源產品科技附加值;遵循市場規律,合理制定開采量與開采種類,提升資源保障能力;以地礦融合為手段,引導礦區走向城、礦、鄉一體化發展新道路。對礦山修復治理地區,將廢棄礦山、采煤塌陷地納入全縣生態安全格局統籌考慮,體現系統治理思維;科學評價復墾、復綠潛力,宜耕則耕、宜綠則綠;以規劃統籌修復治理工程,明確重點區域、優先治理區域;建立長效監管評估制度,鞏固治理成效。推進重晶石“開采 、研發、精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一體化發展重晶石產業6.2礦產資源保護利用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33、0 3 5 年)生態公益林和位于生態控制區內的森林資源用材林的采伐限額山體管理機制草地開發建設嚴格保護生態公益林和位于生態控制區內的森林資源嚴格落實林地占補平衡程序加快工礦廢棄地等生態修復加大造林力度,增加林地面積,改善生態環境嚴格控制用材林的年采伐限額,實行森林采伐許可制度更新造林的面積和株樹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積和株樹嚴禁采伐特種用途林中名勝古跡及自然保護區的林木,對其他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只準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對山體實施“生態控制區+保護名錄”的管理機制在生態控制區范圍內除必要科研、氣象等公共設施,嚴禁任何開發建設、破壞山體活動嚴格控制草地亂開發建設,堅持草畜平衡制定合理的放牧、輪牧、休34、牧管控模式對草地嚴重退化區域,實行退牧還草,撒播種植適宜性草種,增強生態系統多樣性制定林草管控措施確立林草資源保護目標明確森林覆蓋率明確林地保有量明確森林蓄積量明確草地保護面積6.3林草資源保護利用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推進濕地生態系統建設嚴格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重點對區內高標農田進行提質改造。明確耕地保護任務嚴格落實上級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有關要求,嚴格規范永久基本農田上農業生產活動,明確耕地利用優先順序,提出加強穩定耕地保護和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建設措施。對城鎮開發邊界中的耕地進行“占補平衡35、”。并對其他草地、裸土進行綜合評價,并參考“雙評價”、生態保護紅線等結果,對指標數據均達宜耕條件,具備開墾潛力的土地作為耕地后備資源基于天柱縣社會經濟、基本農田建設等實際情況,重點對區內高標農田進行提質改造。6.4河湖濕地系統功能保護6.5耕地資源保護利用圍繞清水江及支流重點建設一批,“四在農家 美麗鄉村”水文化景觀帶和特色主題水景濕地公園。采用多種工程措施進行河湖生態綜合治理,使用河湖底泥疏浚與處理等工程措施,對底泥污染超標的河湖進行整治。構建生物鏈條,對水生生物和魚類增殖的水體污染提出控制措施。在河湖周邊和支流入河口等區域,因地制宜建設規模合理的人工濕地,控制水體污染,保護與修復水鳥和其它36、野生生物的生境。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構建“三山一江、兩核三區、一帶多點”的歷史文化保護格局三山一江兩核三區一帶多點即境內分水嶺山脈、金鳳山、黃哨山脈和清水江流域,強化對境內自然地理格局的保護。兩核為依托縣城形成的歷史人文核心、依托坌處形成的家祠文化核心。三區分別為縣域北部的自然人文融合保護區、中部的歷史人文綜合保護區和南部的特色民族文化保護區。保護沿清水江形成的流域文化帶和沿江分布的各類歷史文化要素構成的空間格局。針對各類歷史文化遺存提出具體保護要求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自然保護地及自然人文景觀6.6河湖濕地系統功能保護少數民族特37、色村寨傳統村落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他歷史文化遺存景觀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07 品質提升、建設幸福城區7.1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7.2 優化城市路網7.3 構建城市藍綠空間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7.1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引導城區向北發展,推進城市產城融合進程;利用老城區建設基礎,推進城區向東拓展,延伸城市的生活和服務空間北拓東延南部和西部受到地形限制較大,規劃充分尊重自然地理格局,保護飛機大壩、小沖南坡哨一帶山體、金鳳山景區、省級森林公園等,控制城38、市向西側和南側蔓延西南控制構建1個城市級服務中心,3 個組團級服務中心,多個社區中心一城天柱中心城區兩片鳳城片區、邦洞片區一帶鑒江-郎江景觀帶多組團老城組團更新優化城東組團品質提升聯山組團產城融合邦洞組團提質更新工業組團產業升級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7.1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落實縣級近期建設重點項目,銜接社區生活圈配置要求完善中心城區用地布局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7.2優化城市路網對外交通:依托G242(改線)、天黃高速、天柱會同高速、天柱大龍高速、銅仁天柱高速強化39、對外聯系。城市道路:依托金鳳大道、外環線(規劃)兩條縱線強化城市兩個片區多個組團的聯系,各組團結合地形地貌和現狀交通情況,完善組團內部交通組織。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7.3構建城市藍綠空間“一帶 兩山 多點”“一帶”城市濱河景觀“兩山”金鳳山、將軍坡“多點”三星公園、半島公園等城市公園及城西公園、城東公園等郊野公園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0-2 0 3 5 年)08 實施管控、完善實施機制8.1 完善規劃管理機制8.2 建立規劃”一張圖“8.3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天 柱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40、2 0 2 0-2 0 3 5 年)摸底各部門規劃期間重點建設訴求,形成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表 充分評估,合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摸底匯總 按照項目類別及實施計劃,對重點項目進行分類分級 優先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類項目梳理項目清單 根據項目選址范圍或擬選址范圍,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空間。制定實施計劃8.1完善規劃管理機制構建“縣-鄉鎮“協同的縱向傳導機制建立部門協同的橫向銜接機制完善規劃落地的實施管理機制建立科學有效的規劃監測評估預警機制逐步建立完善的地方法規政策體系8.1建立規劃一張圖8.1保障近期項目實施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全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管理系統,結合天柱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指標體系,建立差異化的監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