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眾征求意見稿)(3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1105
2023-08-07
37頁
19.68MB
1、美麗美麗繁榮繁榮和諧和諧幸福幸福保康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3.04為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 2019 18號)、湖北省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并監督實施方案(鄂政發2019 26號)的要求,保康縣于2020年啟動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年(以下簡稱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生態文明思想,落實湖北省“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襄陽市“襄陽市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堅持以人為本、綠色發展理念。圍繞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幸福保康”的發展目標,聚焦農業、生態、城鎮三大空間,統籌保康縣國土空2、間格局,堅守底線安全,提高空間效率與品質,提升空間治理能力,為支撐保康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更加安全的發展空間提供國土空間要素保障。規劃是對保康縣行政轄區內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修復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注重發展質量與生態文明、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發展的空間政策,是指導各類開發建設、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與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是編制保康縣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目前規劃已形成草案,為廣泛凝聚社會共識,現面向社會公眾公開征詢意見。規劃期限保康縣是楚國源頭和楚文化的發祥地,是襄陽市唯一的全山區縣,擁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自然風光以“雄、奇、秀、幽、險”著稱3、。2021年-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3221.55平方公里縣行政轄區的管轄范圍,共包括縣域、中心城區兩個層次。縣域范圍中心城區范圍0102030507040608目標定位與空間戰略p 1.1發展定位p 1.2規劃目標p 1.3開發保護戰略構建開放協同的國土空間格局p 2.1區域協同發展格局p 2.2國土空間總體格局p 2.3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營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建設美麗富饒的農業空間p 3.1生態保護格局p 3.2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p 3.3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p 3.4統籌推進生態修復p 4.1農業發展格局p 4.2嚴格保護耕地p 4.4、3引導村莊分類發展打造高效集約的城鎮空間p 5.1城鎮發展格局p 5.2謀劃產業空間p 5.3提升城區品質彰顯楚源文化的山水人文特色p 6.1全域旅游發展目標p 6.2全域旅游發展格局p 6.3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建立安全高效的支撐體系p 7.1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p 7.2建立城鄉均等公共服務體系p 7.3構建現代化的市政防災體系完善規劃傳導和實施保障機制p 8.1加強規劃實施傳導p 8.2健全實施保障01p 1.1發展定位p 1.2規劃目標p 1.3開發保護戰略 發展定位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84.09%,空氣優良率常年大于95%。橫沖已納入國5、家森林康養基地名單,官山、黃龍觀等一批康養基地正在推進。推進現有景區升級,打造1個5A級景區,5個4A級景區。把鄉村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襄陽唯一的全山區縣,襄陽西部生態屏障,加強生態修復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發展綠色礦產經濟。規劃目標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025年經濟發展量增質優,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對外開放水平大幅提高。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治理效能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旅游吸引力不斷增大,旅游服務體系更加完善,6、初步建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全國森林康養基地。2035年形成科學合理、布局有序的縣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建立多元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工業、旅游、特色農林產業協調發展,實現保康經濟產業綠色崛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基本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普及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美麗繁榮和諧幸福保康基本建成,全面建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全國森林康養基地。2050年形成開發與保護協調并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國土格局,全面建成生態優先、高質量、高品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山區強縣。開發保護戰略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生態筑底,嚴守紅線嚴格落實上級各項保護目標,科學劃定生態7、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加強國土空間整體保護、系統修復與綜合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生態系統修復,堅持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優先的思路,嚴格建設管控,以生態廊道為主體串聯生態板塊,構建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機制,支撐襄陽西部生態屏障維育。中心集聚,軸帶引領促進資源要素集聚配置,強化土地資源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等進一步向中心城區、重點鎮集中,形成中心集聚效應。結合交通條件的優化,加強城鎮聯系,推城鎮軸帶發展,形成“中心集聚,軸帶引領”的縣域城鎮整體空間發展格局。產業升級,動能轉換以培育壯大實體企業為目標,推進工業發展模式、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大力推進余家湖保康8、工業園轉型升級;二是做大做強礦化工業,提高磷產品附加值,實施磷化工業補鏈、延鏈、強鏈;三是提檔升級農產品加工業,盤活城關工業園閑置土地、廠房資產,大力引進龍頭企業,發展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突出特色,彰顯魅力堅持“全域旅游化”理念,優化全域空間布局,營造“楚國故里、靈秀保康”形象定位。堅持規劃引領、試點先行,突破性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打造森林康養品牌。支持堯治河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進橫沖、黃龍觀建設國家4A級旅游景區。鄉村振興,城鄉共榮以人居環境改善、鄉村產業發展為重點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突出發展茶葉、核桃、蔬菜、中藥材、煙葉種植,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和物流配送,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深入實施“擦亮小城9、鎮”建設行動,讓小城鎮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紐帶、鄉村振興的龍頭。02p 2.1區域協同發展格局p 2.2國土空間總體格局p 2.3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02 區域協同發展格局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充分發揮保康在鄂西特別是“一江兩山”區位優勢,推動保康與十堰、神農架聯動發展,深化文化旅游、交通物流等區域協作,拓展合作深度和廣度,助力湖北省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和襄陽市都市圈高質量發展。保康縣屬于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是國家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重點落實湖北省“兩屏多廊一網多核”的生態保護格局、襄陽市“一帶三屏九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與十堰市、神農架林區共筑鄂西北秦10、巴山生態屏障。湖北省生態保護格局圖湖北省戰略空間示意圖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橫貫東西的荊山主山脈作為生態主要廊道。串聯五道峽國家自然保護區及鳳凰山、龍坪森林公園等重要生態源地,向西連接神農架林區,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廊道。一核:城鎮發展核心區一廊:生態主廊道三帶:南河流域城鎮發展帶、沮河流域城鎮發展帶、清溪河流域城鎮發展帶由城關鎮、后坪鎮、黃堡鎮共同構成,依托現有的文化行政中心,完善交通集散、居住、商業、公服配套等功能,加強其綜合性服務功能。依托三大流域的主要交通通道,加強沿線的城鎮的聯系與產業合作,推進共同發展。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縣域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圖統籌劃定三條11、控制線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 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農業核心空間生態核心空間城鎮核心空間縣域“三線”劃定圖p 3.1生態保護格局p 3.2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p 3.3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p 3.4統籌推進生態修復03 生態保護格局橫貫東西的荊山主山脈12、作為生態主要廊道。以南河、沮河、清溪河等主干河流為依托,發揮河流生態廊道作為水鳥遷徙和水源涵養重要通道的生態功能。一屏:大巴山生態保護屏障四廊:荊山生態主廊道、清溪河生態廊道、沮河生態廊道、南河生態廊道多道串珠:依托各級生態廊道串聯重要生態節點以西部與神農架林區、興山縣交界的大巴山高地作為外圍生態綠色屏障。依托不同等級生態廊道等線性要素為載體,串聯自然保護地、重要水庫、湖泊、濕地等主要生態功能區,形成串珠成鏈式生態廊道體系。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一屏四廊多道縣域生態保護格局圖 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縣域自然保護地分布圖堅持尊重自13、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對的保護。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地,根據自然保護地功能定位合理分區,實行差別化管控措施。指保護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的區域,具有較大面積,確保主要保護對象安全,維持和恢復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及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指保護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和自然景觀,具有生態、觀賞、文化和科學價值,可持續利用的區域,確保森林、海洋、濕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貴自然資源,以及所承載的景觀、地質地貌和文化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保14、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構建山體保護體系,按照“保護優先、統籌兼顧,因地制宜、有效實施”的原則,加強山體保護和管理。開發建設應根據實際情況避讓山體保護范圍,結合自然天際線加強對建筑高度控制。分級保護林地資源,嚴格保護公益林和天然林,提高低質林地的生態防護功能。在遵守國家耕地保護政策的前提下,有序推進綠化造林。加強流域重點水源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用水保障能力;優化用水結構,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保護;以“河長制”為抓手,全面推行河流水域環境保護提升水環境質量。優化礦產開發利用結構,促進礦山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按照“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推進綠15、色礦山建設工作;銜接三條控制線,優化礦產開發格局。統籌推進生態修復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縣域生態修復規劃圖鞏固生態系統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匯碳能力加強生態系統碳匯基礎支撐森林生態修復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與景觀生態修復開展退化林修復、低效林改造保護原生植被與重建生境推進森林病蟲害防治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加強中小流域綜合整治加強洪水調蓄工程建設提升重要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地連通性,提高生物多樣性重點加強五道峽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大廢棄礦山治理力度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程p 4.1農業發展格局p 4.2嚴格16、保護耕地p 4.3引導村莊分類發展04 農業發展格局有機農業發展核心區包含店埡鎮、龍坪鎮、城關鎮、過渡灣鎮,是保康茶葉、蔬菜、藍莓等主要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貿易集中區域,其他鄉鎮規劃為有機農業發展拓展區。一核:特色農業加工核兩區:有機農業發展核心區、有機農業發展拓展區多基地:多個特色產業基地以縣城為核心打造有機農產品加工核,以有機加工和有機農產品營銷為重點,發展有機加工業,建設有機農產品加工園區和有機農產品交易中心。主要包括茶園基地、核桃基地、中藥基地、蔬菜基地、煙葉基地和養殖基地。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一核兩區多基地縣域農業空間規劃圖 嚴格保護耕地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17、規劃(2021-2035年)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儲備規范耕地占補管理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責任。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必須依法履行補充耕地義務,切實落實耕地“占一補一”、“占優補優”的要求。嚴格實施耕地保護目標,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立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耕地保護格局,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在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上,按照“質量不降、布局穩定”的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經依法批準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在儲備區耕地中補劃。加強對于優質耕地的保護和建設,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糧食產能,提高高標準農田比重。引導18、村莊分類發展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主要包括現有規模較大、發展條件較好的中心村、重點村和其它仍將存續的規劃發展村莊,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在原有規模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主要包括城市近郊區及縣城城關鎮周邊、處于城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之外的村莊,具備成為城市后花園的優勢,也具有向城市轉型的條件。重點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主要包括特色文化、特色景觀等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是彰顯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統籌保護、利用的關系,保持村莊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主要包括因避災避險、脫貧攻堅、生態19、建設等需要搬遷撤并的村莊,和人口流失特別嚴重的村莊。實施村莊搬遷撤并,統籌解決村民生計、生態保護等問題。p 5.1城鎮發展格局p 5.2謀劃產業空間p 5.3提升城區品質05 城鎮發展格局“城關黃堡后坪”一體化城鎮發展核中心城區是保康縣綜合發展極核,承擔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服務中心職能;黃堡鎮是縣城部分功能轉移承接區;后坪為城市客廳,承擔保康旅游集散中心功能。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縣域城鎮發展格局圖城鎮發展主縱軸依托G241,保宜高速串聯過渡灣、城關、后坪、馬良、店埡。城鎮發展主橫軸依托S366、G241、G346,保神和谷竹高速串聯馬橋、后坪、城關、黃堡。北部發展次20、軸依托S468、G346串聯馬橋鎮、寺坪鎮、過渡灣鎮。南部發展次軸依托S307、G241、S305串聯歇馬鎮、馬良鎮和兩峪鄉。中心城區(城關鎮)馬橋鎮馬良鎮歇馬鎮寺坪鎮黃堡鎮后坪鎮龍坪鎮店埡鎮過渡灣鎮兩峪鄉 謀劃產業空間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縣域產業發展空間格局圖引領產業生態旅游業一主支撐產業礦化工業新型工業特色農業現代服務業多元產業體系依托中心城區形成現代服務業發展核,提升中心城區服務能級,帶動全縣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山生態旅游區,高山森林密布文化生態旅游區,涵蓋楚源文化、堯文化、茶鄉文化城郊生態旅游區,田園水色風景一核三區四園余家湖保康工業園,發展先進制造業馬橋周灣工業21、園,發展精細磷化工高端產業馬良磷化工產業園,發展磷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城關農業園,發展特色有機農產品加產業提升城區品質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城區活力發展軸,以清溪河為骨架構建中心城區空間格局,東西兩岸擁河發展,串聯城市各功能分區一軸兩核三區兩個發展核心,包括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城南門戶展示中心老城綜合服務區、北部產城融合區、南部產業拓展區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結合地形和城市綠地景觀風貌,以高品質環境承載居住用地,同時限制污染嚴重的資源加工產業,禁止單純擴能,加強現有企業技術改造,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打造產城人文高度融合的樣22、板區。北部產城融合區以綜合城市服務功能為主導,是縣域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商貿服務業,改善整體風貌,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和高標準建設,規劃打造鄉鎮商貿中心、特色商業街。圍繞打造全縣生態旅游觀光農業區和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扎實推進,重點選擇保康最具優勢和潛力的有機茶、優質油、花卉、食用菌、綠色蜂蜜等農產品加工產業,結合已建成的堯治河酒業、佰蒂藍莓園,形成縣城農產品加工園區。職住均衡城北工業街頭綠地道路體系居住品質公共服務核心綠地城區門戶工業園區文旅服務提升城區品質老城綜合服務區南部產業拓展區p 6.1全域旅游發展目標p 6.2全域旅游發展格局p 6.3歷史23、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06 全域旅游發展目標圍繞“楚國故里靈秀保康”的形象定位,將保康打造為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4個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橫沖蠟梅谷堯治河大水林場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5A)堯治河旅游度假區5個4A級旅游景區五道峽九路寨橫沖蠟梅谷黃龍觀 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縣域旅游發展格局規劃圖堯治河、九路寨、五道峽、天子湖、橫沖、蠟梅谷、黃龍觀等核心景區寺坪天子湖風情小鎮、過渡灣蠟梅風情小鎮、城關溫泉風情小鎮等風情小鎮風景廊道南河風景道、湯池風景道、保谷風景道等格欄坪村、陳家灣村、車峰坪村西坪村、天子坪村等美麗鄉村縣域服務中24、心主要景區特色鄉村風情小鎮縣城服務中心核心景區美麗鄉村風景廊道五位一體 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縣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積極挖掘和保護保康縣歷史文化資源,收集并整理縣域歷史文化資源臺賬,梳理及深化保康縣文化標識體系。通過深化文教融合,強化歷史文化的展示與利用,強化價值引領,創新傳播方式來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嚴格保護保康46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重點構建沮河文化長廊,嚴禁任何對文物本體造成破壞的行為,加強文物周邊環境整治。嚴格保護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保康17項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發掘、整理、保護和恢復各類代表保康地方文化的傳統民俗、技藝等非物質文25、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寬文物向公眾開放的渠道,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展示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文化價值。促進文化、旅游與現代技術相互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楚源文化旅游。活化利用歷史文化資源p 7.1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p 7.2建立城鄉均等公共服務體系p 7.3構建現代化的市政防災體系07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國省干線為支撐,形成保康縣“五橫三縱”干線公路網,推進國省道的改造升級和重要路段改線工程,實現保康縣至各個鄉1.5小時快速通達,各個鄉鎮1小時快速進入高速公路。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依托鐵路、高速公路以及國省干線等交通基礎設施,以保康縣城區為26、中心向外輻射,形成“三橫一縱”四條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依托保康通用機場(規劃)建設航空樞紐,依托保康公鐵換成中心建設客運樞紐,依托馬良貨運站(規劃)建設貨運樞紐。橫一線G346橫二線G346、G241、X077朱金路、S468、S307橫三線S307、S336、G241、S224橫四線S307、G241、S305橫五線由縣、鄉道組成縱一線S468縱二線G241縱三線X072、S244、X073、X074五橫三縱橫一線麻竹高速公路、G346國道橫二線保神高速公路、S336省道、S307省道橫三線鄭萬高鐵縱一線谷竹高速、保宜高速、G241國道三橫一縱 建立城鄉均等公共服務體系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7、(2021-2035年)形成四級配置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推動城鄉公服設施均等化按照“縣城重點鎮一般鎮(鄉)社區(中心村)”形成四級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結合各級公共服務中心,明確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要求,推進各級公服建設,補齊現狀設施短板,推動城鄉公服設施均等化。等級教育設施文化設施醫療設施福利設施體育設施縣城級專職業學校,高級中學,特殊教育學校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縣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療中心、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縣級及以上養老機構、福利院綜合體育場館、單項體育場館、全民健身中心、專項訓練基地重點鎮級高級中學(按需),初級中學文化中心鎮衛生院鎮級養老院、福利院(按需)足球場,多功能運28、動健身中心一般鎮級初級中學文化站鎮衛生院鎮級養老院(按需)足球場,多功能運動健身中心社區級(中心村)小學,幼兒園、托兒所文化室、文化廣場社區衛生站、村衛生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足球場(按需),多功能運動健身點1個縣城級4個重點鎮級6個一般鎮級多個社區級縣域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 構建現代化的市政防災體系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電力設施優化電網結構、建設一個覆蓋城鄉的智能、高效、可靠、綠色的電網。燃氣設施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引入天然氣管線,發展重點鄉鎮管道煤氣,改善縣域燃氣結構。通信設施加快推進寬帶普及提速,全面提升寬帶網絡速度與性能,擴大無線網絡覆蓋范圍,提升用戶端接入能力。供29、水設施兼顧近期、遠期,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確保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促進供水工程可持續發展。污水設施統籌協調污水處理站點的空間布局,充分結合現狀地勢等因素,完善管網布置。環衛設施加快城鄉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提升城鄉環境衛生服務水平。提升抗震設防標準,構建避難疏散體系避讓地質災害高發區,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建立防洪治澇體系,推進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建立綜合消防體系,合理設置消防站點地災防治防洪排澇消防安全抗震避難p 8.1加強規劃實施傳導p 8.2健全實施保障08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加強規劃實施傳導 以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協調各類空間規劃,形成以縣、鄉鎮二級聯動,總體規劃、詳細規30、劃、專項規劃三類規劃共同構成的保康縣“二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嚴格實施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管控措施。加強設計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藍線、綠線、紫線、黃線、縣級公益設施用地的“剛性管控”,強化逐級傳導。突出功能分區的剛性傳導和彈性管理,推動下位規劃逐步細化用途管制。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開發邊界內控制性詳細規劃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生態修復保護綜合交通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林地保護規劃傳導傳導支撐傳導落實保康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健全實施保障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定期綜合評估制度。完善規劃實施監測預警的各項設施,建立動態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建立重點項目臺賬銜接上級國土空間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規劃明確縣級以上重大建設項目,建立重點項目臺賬數據庫。分類保障項目建設落實省、市、縣政府重大戰略部署,確定項目重要性和優先級,優先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類項目。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審查與管理國土空分析評價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應用社會公眾服務指標模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