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白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3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1156
2023-08-07
35頁
72.44MB
1、白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謀劃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社會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空間保障。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國土空間有效保護、有序開發和高效利用為主線,對白水縣全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文化空間、資源要素配置、整治修復、支撐體系、中心城區規劃等作出的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優化縣域自然資源配置,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構建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機制,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結合白水實際,編制白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前言一 規劃總則二 目標定位三 總體格局四 資源配置 五 支撐體系六 中心城區七 實施保障CONTENTS目錄 1.1指導思想1.2規劃范圍1.3規劃期限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重要戰略部署。以白水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3、,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生態安全底線,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生態保護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合理安排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整體謀劃新時代白水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黃土高原高質量發展示范縣。1.2 規劃原則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作為根本目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推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協調發展與安全關系,促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實現國土空間永續利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4、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與治理,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持底線思維立足白水發展實際,找準發展切入點,明確實現路徑,發揮自身優勢,精準分類施策。補齊發展短板,形成特色鮮明、市場前景廣闊的支柱產業,加快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集群,推進白水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延續歷史文脈,突出地域特色、時代特征。依托四圣文化、白水蘋果、杜康白酒等核心資源,在區域城鎮體系中精準定位,錯位發展,培蓄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比較優勢。堅持文化傳承堅持區域協調,融合發展。落實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加強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形成生態環境同保共治、產業分工協作高效、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開放協5、調、城鄉共融的發展格局。堅持節約集約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白水縣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包括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空間層次。縣域范圍為縣級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國土面積為983.95 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管控國土面積為 67.14 平方公里,其中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國土面積為 12.82 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規劃期為 2021-2035 年。規劃基期年 2020 年,規劃目標年 2035 年,近期目標年 2025年,展望至 2050 年。2.1戰略定位2.2發展目標2.3區域協同目標定位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區2.1 戰略定位堅持“生態立縣、文化興縣、產業強縣、城鎮帶動、創新驅動”的總體思6、路,著力在優化空間結構布局、補齊短板上下功夫,努力把發展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舉全力打造:“全國蘋果產業示范區、華夏字圣酒祖文化圣地、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區、渭北能源工業基地”。渭北能源工業基地華夏字圣酒祖文化圣地全國蘋果產業示范區2.2 發展目標落實國土空間底線管控,完善城鎮體系規劃。山水林田湖草空間管控落實到位,城市綠色、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形成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的國土空間發展新格局。區域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歷史文化、城市特色得到彰顯。建成生態環境友好、社會服務完善的區域綜合性節點城市。國土用途管制全覆蓋,城市山水格局進一步優化。基本建成重要的區域性交通樞紐、高效的醫療衛生體系7、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彰顯歷史文化特色。2035 年2025 年2.3 區域協同搶抓“一帶一路”、鄉村振興、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依托榆藍、菏寶高速公路,積極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和大西安經濟圈建設,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承接沿線產業轉移,開展全方位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開拓縣域發展新格局。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近期吸引投資與旅游、中期吸引大范圍產業轉移,遠期吸引高端創新產業孵化。以承接產業轉移和加強科技合作為重點,打造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生態休閑和文化旅游度假勝地、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加快物流集散中心建設,打造現代物流、科技物流、智慧物流為目8、標,依托背靠陜北、面向關中、橫貫縱穿的交通區位優勢,加快建設連通滬陜晉蒙物流大通道。完善設施配套和政策制定,建好園區平臺和信息平臺。總體格局3.1開發保護總體格局3.2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3.3保障美麗祥和的鄉村空間3.4守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3.5建構和諧宜居的城鎮空間3.1 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帶、兩廊、一核、兩軸、四區”四區倉頡文化傳承區、蘋果產業示范區、商貿物流先行區、生態旅游休閑區一帶縣域北部雁門山脈、黃龍山脈自然生態保護帶。洛河干流、白水河干流及其支流流域生態保護廊道。兩廊一核中心城區城市發展核。菏寶高速城鎮發展軸、榆藍高速產業聚集軸。兩軸3.2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9、積22820.68公頃,占全縣耕地面積的87.62%。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684.64公頃,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2.73%。劃定縣域城鎮開發邊界面積共計1914.99公頃。嚴格保障永久基本農田合理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3.3 保障美麗祥和的鄉村空間打造“兩帶、五塬、多點”的農業空間格局兩帶洛河流域現代農業帶、白水河流域特色農業帶。五塬大楊塬、史官塬、堯禾塬、北井頭塬、雷村塬。多點城關街道、杜康鎮、雷牙鎮及史官鎮以糧食種植為主;林皋鎮、堯禾鎮及北塬鎮以蘋果種植為主;西固鎮以有機蔬菜種植為主。3.3 保障美麗祥和的鄉村空間構建布局優、產業興、鄉村美、鄉風淳的城鄉發展新格局。統籌優化鄉10、村空間布局,推進全域土地整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布局優加強村莊分類引導,合理實施用地減量化。產業興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鄉村美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鄉風淳延續傳統鄉土文脈。3.4 守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構建縣域“一帶、兩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一帶:雁門山脈、黃龍山脈生態安全屏障。兩廊:洛河干流、白水河干流及其支流流域生態保護廊道。多點:縣域重要的生態節點,包括林皋湖、鐵牛河水庫、故現水庫、方山、云臺山等重要的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河湖濕地等。兩軸菏寶高速城鎮發展軸、榆藍高速產業集聚軸3.5 建構和諧宜居的城鎮空間規劃形成“一核、兩軸、四11、區”的城鎮空間結構一核中心城區,作為縣域政治、經濟、文化和綜合服務核心。四區倉頡文化傳承區、蘋果產業示范區、商貿物流先行區、生態旅游休閑區3.5 建構和諧宜居的城鎮空間規劃形成“六區”的縣域產業布局結構縣域綜合服務區蘋果示范區白酒產業區生態康養區能源制造區倉頡文化研學區3.6 獨具魅力的文化空間一核 老城區兩帶 西部歷史文化保護帶 東部歷史文化保護帶三區倉頡歷史文化保護區杜康歷史文化保護區雷公歷史文化保護區資源配置4.1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4.2林地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4.3水資源保護與利用4.4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分區引導增量用地差異供給。嚴控新增,深挖存量,充分釋放存量土地12、資源潛力,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進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林地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優化林分結構,增加林地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修復濕地資源,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嚴格控制用水總量,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合理配置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強重要礦產資源勘查,優化礦產資源保護與開發布局,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強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空間管控。支撐體系5.1道路交通系統5.2公共服務系統5.3市政基礎設施5.4城鄉風貌引導5.5土地整治與空間修復5.1 道路交通系統以“四縱三橫”國省干線公路為主骨架,以“六縱五橫”縣道為次骨架,以“十二縱八橫”鄉道為補充,13、以通村公路為網絡,構建功能清晰、布局結構合理的區域公路系統。5.2 公共服務系統統籌中心城區、鎮村公共服務設施總體布局,引導縣域公共服設施均衡配置,完善鎮村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遵循“補短板、擴供給、提質量、促創新”的布局思路,公共服務設施層級體系分為三級:縣共享級(區縣級)、街道/鎮共享級(15 分鐘生活圈級)、村/社區共享級(510 分鐘生活圈級)。5.3 市政基礎設施給水排水電力信息燃氣環衛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結合供水工程現狀,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堅持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截污和治污同步推進,完善污水、污泥處理;加大中水的利用力14、度,擴大中水利用范圍;完善雨水排放設施,強化治理積水點、內澇區。堅守安全底線,構建規模合理、分層分區、安全可靠的電力系統,提高電力抗災和應急保障能力。以智能電網為支撐,完善電力設施建設,保障城鄉發展需求。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形成覆蓋全縣的充電網絡。按照“智慧城鄉”統籌規劃,建立覆蓋城鄉的信息網絡設施,推進與落實通信管道“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工作,推動5G普及寬帶提速,助力白水打造成“無線城市”、“智慧城市”、“5G城市”。充分發揮天然氣在能源體系中的基礎支撐作用構建白水天然氣高、次高、中壓系統管網,形成多氣源互補、調度靈活的現代化供氣系統。實現垃圾分類處理處置,配套設置相應的15、末端處理設施,加強垃圾資源化利用,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55%以上。5.4 城鄉風貌引導洛河農耕風貌區建筑要求與環境相協調,色彩選擇主要采用低明度色調,使用原生態的土色、木色,配以局部白色、黃色墻體和門窗進行點綴。方山生態風貌區區域村莊綠化景觀塑造應充分融入方山森林公園及周邊綠化,在保護好良好的生態基底的前提下,結合農宅建設,優化提升村莊綠化景觀水平。白水河城鄉共融風貌區嚴格控制開發強度,住宅建筑形式以“一”字型為主,“L”型、三回合為輔;戶型以單體、雙聯、聯排等為主;屋面采用坡屋頂或平坡結合屋頂形式。運用鄉土植被、人文歷史、地方藝術等16、展現地域景觀要素,區域綠化景觀塑造應將周邊自然景觀納入城鎮統籌共融區,以人工景觀綠化為主,以自然景觀綠化為輔,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景觀體系。5.5 土地整治與空間修復構建白水縣高品質國土生態格局,統籌整治修復建設安排,提升空間治理服務水平,確定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任務目標與布局,明確土地綜合整治、生態整治修復、礦山整治修復、災害整治修復等四大方面整治修復任務目標和重點區域,確定整治修復重點工程的規模、布局和時序安排。中心城區6.1城市性質6.2空間結構6.3路網體系6.1 城市性質華夏字圣酒祖文化圣地,中國蘋果之鄉,以清潔能源、特色食品加工業、文旅康養為主導的生態宜居旅游城市。至20317、5年,規劃中心城區范圍6714.03公頃,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1281.67公頃,總人口規模12萬。6.2 空間結構形成“兩核、四軸、四片區”的城市空間結構。兩核老城區、高新區。四片區四軸老城區、綜合服務區、高新區食品加工區、高新區裝備制造區。倉頡路綜合服務發展軸、白宜路特色產業發展軸、高新區快速干道產業發展軸、果鄉大道商貿物流發展軸。6.3 路網體系規劃中心城區建成“四縱八橫”的城市主干路網絡格局,平面構成為方格網狀形態,道路間距控制在300600米。“四縱”指白宜路、彭衙路、倉頡路、東環路元鶴路;“八橫”指雷公路、東風街、杜康街、果鄉大道、思齊街、永益街、高新區快速干道、通富路。實施保障實施保障01020304加強組織協調注重監測評估強化動態管控健全實施監督7 實施保障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白水縣自然資源局聯系。黃土高原高質量發展示范縣黃土高原高質量發展示范縣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1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