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項目CRTS型無砟軌道揭板試驗施工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22581
2023-08-08
20頁
203.36KB
1、CRTS型無砟軌道揭板試驗施工綜合方案終CRTS型無砟軌道揭板試驗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TB10005-2010)2、CRTS型板式無砟軌道自密實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TJ/GW112-2013)3、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CECS203:206)4、自密實混凝土設計與施工指南(CCES 02-2004)5、鋼筋焊接網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14-2003)6、鋼筋混凝土用鋼筋焊接網(GB/T1499.3-2002)7、冷軋帶肋鋼筋(GB13788-2008)8、冷軋帶肋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95-2003)9、高速鐵路CRTS型板式無砟軌道隔離層用2、土工布暫行技術條件(TJ/GW113-2013)10、高速鐵路CRTS型板式無砟軌道彈性緩沖墊層暫行技術條件(TJ/GW114-2013)11、高速鐵路無砟軌道嵌縫材料暫行技術條件(TJ/GW119-2013)12、鐵路混凝土工程鋼筋機械連接技術暫行規定(鐵建設201041號)13、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 107-2010)14、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 (鐵建設2006158號)15、高速鐵路軌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16、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601-2009)17、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18、CRTS型3、板式無砟軌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指導意見(試行)(工管線路函2012159號)19、高速鐵路軌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4-2010)20、設計相關文件、施工圖。二、工程概況xx客專遼寧段TJ-2標三工區起訖樁號為DK292+835DK297+451.2,正線全長4616.2m。線路包括3座隧道、3段路基,其中隧道總長4294m、路基總長322.2m,均位于直線段。全線采用CRTS型板式無砟軌道結構設計形式。CRTS型板式無砟軌道由鋼軌、彈性扣件、軌道板、自密實混凝土層、隔離層、底座等部分組成。路基、隧道地段無砟軌道結構高度分別按838mm、738mm、設計。鋪板1652塊。其中工點劃分4、及配板布置如下表:序號工點 名稱里程長度配板布置1黃家溝隧道DK292+835DK293+0572222(3-P5600)+1(4-P4925)+1(3-P4925)+9(3-P5600)2區間 路基DK293+057DK293+26020317(2-P5600)+(2-P4925)4同盛 隧道DK293+260DK297+0403780222(3-P5600)5區間DK297+04067(2-P5600)+(2-P4925)+(2-P4856) 路基DK297+103+(3-P4856)+(3-P5600)6郭杖子隧道DK297+103DK297+3952922(3-P5600)+1(4-P5、4925)+14(3-P5600)7區間 路基DK297+395DK297+451.256.2(3-P5600)+ (2-P4856)+ (3-P4856)+ (3-P5600)合計4616.2P5600:1604塊;P4925:30塊;P4856:18塊;共1652塊。三、揭板試驗總體安排3.1 場地選擇 充分利用現有場地,避免增加臨建工程量以節約成本,此次揭板試驗場地選在三工區2號拌和站。3.2 揭板試驗設置揭板試驗應模擬現場實際工況進行,工藝性灌注試驗需連續灌注5塊軌道板。底座板選擇澆筑路基L1-1型底座(2-P5600)1塊;隧道Ls-1型底座(3-P5600)1塊,縱坡分別采,3和66、.4。底座橫向伸縮縫按設計值設置。試驗段施工流程為:底座( 含限位凹槽) 施工隔離層及彈性墊層施工自密實混凝土鋼筋網片及凹槽配筋安裝軌道板模擬鋪設。 工藝性試驗所使用的機具、材料全部采用與正式施工時相同的機具、材料,人員應為相對固定的無砟軌道施工作業人員。3.3 施工計劃(1)技術培訓計劃: xx年7月10日至xx年7月15日(2)底座板施工計劃: xx年7月15日至xx年7月17日(3)隔離層和彈性墊層施工計劃: xx年7月20日(3)揭板試驗計劃: xx年7月21日至xx年8月15日四、試驗目的驗證和完善混凝土配合比及各項施工性能,確定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掌握CRTS型板式無砟軌道底座板、7、伸縮縫、隔離層、彈性緩沖墊層、軌道板粗鋪和精調、自密實混凝土灌注等工序的施工工藝流程,著重解決關鍵工序的施工方法。對底座自密實混凝土層施工模板設計進行檢驗,并不斷優化,形成一套成熟完備的施工工裝及機具設備。解決CRTS型板式無砟軌道鋪設時存在的關鍵、難點問題。鍛煉施工隊伍,培訓施工人員。模擬線上施工組織,形成成熟的施工組織方案。五、資源配置5.1 設備儀器配置揭板試驗主要施工設備包括底座施工設備、自密實混凝土施工設備和自密實混凝土試驗儀器、設備。5.1.1 底座板主要施工設備底座板施工主要分為隧道和路基兩種類型,主要施工設備見表4.1-1。 表5.1-1底座板主要施工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單位8、數量備注1混凝土拌合站HZS180臺12混凝土運輸車7.5m3臺24底座板模板套45限位凹槽板模板套86吊車25T臺17振搗設備套49電焊機臺212全站儀臺114鋼筋網片吊裝架套15.1.2 軌道板施工主要設備表5.1-2軌道板主要施工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自密實混凝土模板套42載重汽車臺13吊車25T臺14混凝土拌合站HZS180臺15混凝土運輸車7.5m3臺26軌道板運輸車臺17三角規套48三向調節設備臺29吊耳套310扳手把105.1.3 自密實混凝土施工主要設備表5.1-3 自密實混凝土主要施工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HZS1臺1混凝土攪拌站802汽車吊25T9、臺23砼運輸車7.5m3臺34噴霧器臺45灑水車臺16吹風機臺27模板套48壓緊裝置套45.1.4 自密實混凝土檢驗儀器、設備表5.1-4 自密實混凝土主要試驗儀器、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溫度計臺42坍落度筒臺23直尺臺65秒表臺46含氣量測定儀臺1 續上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7J環臺18L型儀套19橫豎膨脹率試驗裝置套15.2 人力資源配置 現場配架子隊隊長1名為高斌元、技術主管1名為方慶、技術員1名為王亮、領工員1名為楊大春,安全員1名為殷建華。施工人員配置見表5.2-1。表5.2-1人員配置表序號作業內容人員名稱數量備注1軌道板潤濕普工2名2軌道板封邊普工4名3軌道10、板固定普工2名4混凝土運輸叉車司機1名連續梁處橋上運輸5吊車司機2名材料裝卸及自密實混凝土灌注6水車司機1名供應水7混凝土罐車司機3名混凝土運輸9普工8名裝料、倒運及上料10混凝土攪拌操作人員2名操作攪拌樓11混凝土灌注普工4名12混凝土檢測試驗員2名13技術負責技術員2名14現場管理、協調隊長1名現場指揮、協調合計34名六 、自密實混凝土技術要求6.1 原材料技術要求6.1.1 水泥水泥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的混合材料為礦渣粉。水泥的應性能符合TB/T 3275的規定。6.1.2 磨細礦渣粉磨細礦渣粉的性能應符合TB/T 3275的規定。6.1.3 細骨料細骨料選用級配合理、質地堅固、吸水11、率低、空隙率小的潔凈天然河沙,細度模數不大于2.7,含泥量(按質量計)不大于2%,其他性能應符合TB/T 3275的規定。6.1.4 粗骨料粗骨料應選用粒形良好、質地堅固、線脹系數小的潔凈碎石。骨料采用二級配骨料混配而成,最大公稱粒徑不大于16mm,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大于5%,含泥量不大于0.5%,其他性能應符合TB/T 3275的規定。6.1.5 減水劑減水劑應選用品質穩定且能明顯提高自密實混凝土耐久性的高性能減水劑,減水劑與水泥及礦物摻和料之間應有良好的相容性,其性能應符合TB/T 3275的規定。6.1.6 引氣劑引氣劑應選用與水泥、礦物摻和料、減水劑等之間具有良好相容性的外加劑,其性能應12、符合TB/T 3275的規定。6.1.7 黏度改性材料黏度改性材料應選用能夠改善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能且不降低自密實混凝土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材料,其性能應符合表5.1-1的規定。表6.1-1年度改性材料的性能序號項目技術要求1Cl-含量(按折固含量計)0.6%2堿含量(按折固含量計)1.0%3黏度比150%4用水量敏感度12kg5擴展度之差50mm6常壓泌水率比50%7凝結時間差初凝-90+120min終凝8抗壓強度比3d90%928d100%1028d收縮率比100%6.1.8 膨脹劑膨脹劑應選用性能符合GB23439規定的型膨脹劑。、6.1.9 拌合水拌合水性能應TB/T 3275的規定。13、6.2 自密實混凝的性能要求自密實混凝土的性能應符合表6.2-1的規定,其中拌合物性能為參考指標表6.2-1自密實混凝土性能項目技術要求坍落擴展度680mm拌合物性能擴展時間T50037sJ環障礙高差18mmL型儀充填比0.9泌水率0含氣量3.0%6.0%豎向膨脹率01.0%硬化體性能56d抗壓強度40.0MPa56d抗折強度6.0MPa56d彈性模量3.001043.80104MPa56d電通量1000C56d抗鹽凍性(28次凍融循環剝落量)1000g/m256d干燥收縮值40010-6有害物質含量氯離子含量不大膠凝材料總量的0.10%.堿含量不大于3.0kg/m3.三氧化硫含量不大于膠凝材14、料總量的4.0%.6.3 自密實混凝土灌注質量要求自密實混凝土灌注質量應符合表6.3-1的規定 表 6.3-1自密實混凝土灌注質量項目技術要求厚度符合設計要求充盈度自密實混凝土與軌道底面和底座表面接觸良好,充盈飽滿表面狀態表面無松軟發泡層表面密實、平整、無露石、漏筋、以及蜂窩等現象。表面無面積大于50cm2以上的氣泡,面積6cm2及以上的氣泡的面積之和不宜超過板面積的2%表面無可見裂紋表面無明顯的水紋續上表項目技術要求表面狀態表面無泌水現象斷面狀態切開斷面上骨料分布均勻,無骨料堆積、漿骨分離、上下貫通氣孔、蜂窩等現象側面狀態側面不應有空洞、麻面側面應平整、凸出或凹進軌道板邊緣的混凝土厚度不應超15、出10mm七、自密實混凝土配制7.1一般規定 自密實混凝土應根據軌道板的結構特點、施工條件以及環境條件等進行設計。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應在綜合其工作性能、力學性能、收縮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其他必要性能的基礎上進行選定。 選定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時,應根據實際工況和環境條件要求,通過實驗確定合理的拌合物性能實際控制指標和坍落度經時損失值。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選定后,應開展現場工藝性灌揭板試驗,并根據揭板試驗結果調整并確定施工配合比。當混凝土原材料、施工環境溫度等發生較大變化時,應及時重新設計調整其配合比。7.2 配合比要求 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宜采用絕對體積法進行設計或計算。選定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合比參16、數應符合以下規定:1)膠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580kg/m3;2)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 3)單位體積漿體總量不宜大于0.40m3。自密實混凝土中宜適量摻加優質的粉煤灰、細磨礦渣粉等礦物摻和料。不同礦物摻和料的摻量應根自密實據混凝土的性能通過試驗確定。自密實混凝土中宜摻加減水劑、引氣劑、膨脹劑、黏度改性材料等外加劑。所摻外加劑對硬化自密實混凝土的性能無負作用,具體參量應通過實驗確定。7.3 初步配合比選定 咨詢方提供的初步配合比見表7.3-1表7.3-1自密實混凝土初步配合比(kg/m3)配合比水泥礦粉膨脹劑沙子碎石減水劑引氣劑水粘度改性材料理論配合比2601784527835835617、.121.53173八、自密實混凝土施工工藝混凝土灌注混凝土養護是軌道板的檢查攪拌機清洗、加料軌道板底清理攪拌方量確定軌道板壓緊混凝土攪拌、性能檢測軌道板預濕封邊施工是否合格否原材料貯存管理計量系統標定、檢查配合比工藝參數輸入否8.1 自密實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圖1 自密實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圖8.2 施工要求灌注前,應確認軌道板標高、方向及平順度滿足要求,檢查精調爪及扣壓裝置的受力狀態及緊固程度,檢查通過后方可進行自密實混凝土灌注施工。8.3 軌道板壓緊限位裝置為防止灌注自密實混凝土時軌道板上浮和偏移,精調完成后直線段設置軌道板壓緊裝置,曲線地段設置軌道板壓緊和限位裝置。8.3.1 壓緊限位裝置18、構成及布置壓緊裝置由花籃螺栓、扁擔型型鋼、螺栓等組成。直線段設置5道壓緊裝置,曲線段設置5道壓緊裝置,3道防側移裝置。限位裝置采用在壓緊梁上部加焊型鋼,曲線外側型鋼伸至底座側面,壓緊后用2個螺栓頂住底座板,曲線內側型鋼在底座板頂面用螺栓頂住軌道板,從而防止軌道板偏移。 8.3.2 安裝步驟軌道板在精調前,將封邊裝置提前放置在軌道板周圍。在精調完成后再根據底座板預留孔位置進行安裝封邊和壓緊裝置,在兩側同時使用力矩扳手按照40N.m擰緊力對壓緊裝置進行緊固。施工時注意底座板預留孔角度向下傾斜,壓緊裝置布置圖見底座板施工作業指導書。8.4 軌道板封邊及預留排氣孔8.4.1 軌道板封邊軌道板封邊采用模19、板封邊,模板上粘貼透氣模板布。通過壓緊裝置下方槽鋼預留的2個水平螺栓,對模板進行加固,兩塊板縫處用X鋼架及木楔加固,封邊時注意用力均勻,防止把精調好的軌道板擾動。粘貼透氣土工布時注意側面及底面必須與模板對齊。8.4.2 排氣孔設置在軌道板四個邊角圓弧處預留4個排氣孔,且排氣孔口上邊緣高于板底,并在排氣孔附近設置收集裝置,以防溢出的自密實混凝土污染底座板。8.5 軌道板板腔潤濕由于軌道板易吸水,灌注時,混凝土將會把自密實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吸附到混凝土空隙中并置換出空氣,使自密實混凝土內部產生較大的氣泡。為此,自密實混凝土灌注前須對軌道板底進行潤濕。軌道板預濕采用旋轉噴霧槍施工,在灌板前1小時分別從20、三個灌漿孔及四個出漿孔伸入軌道板進行霧狀噴射,足夠濕潤的標志是表面稍微潮濕。預濕時應注意不得在隔離層表面形成明水、積水。灌注混凝土前10分鐘再檢查一次軌道板下方的混凝土底座板表面狀況,查看其表面是否有積水和霧化不徹底等現象。預濕有積水或者不預濕都會影響灌注質量。8.6自密實混凝土施工準備8.6.1原材料檢驗及貯存自密實混凝土原材料進場后,應對原材料的品種、規格、數量以及質量證明書等進行驗收核查,并按相關標準的規定取樣和復檢。經檢驗合格的原材料方可進場。對檢驗不合格的原材料,應按有關規定清除出場。自密實混凝土用原材料的料源應相對固定、不同批次原材料的品質應基本一致,施工過程中應加強試驗檢驗對原材21、料的均質性嚴格控制。各種原材料根據其性能及用途實行專倉專儲、儲料倉應具備防雨、防水、防曬以及防污染的功能并標識清楚。骨料應加強儲備,進場后及時進行篩砂和洗石,雨天進場的砂或經清洗后的石料應堆放2天后使用,使其含水量均勻。各種材料在使用前應認真進行核對,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8.6.2拌和站管理自密實混凝土在采用配有自動計量系統的強制式HZS120型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拌和站站長、試驗及操作人員應每周對計量系統進行自校,確保混凝土原材料稱量偏差符合:膠凝材料(水泥、礦物摻合料、粘度改性材料、膨脹劑)1%,外加劑1%,骨料2%,拌合用水1%的要求。生產自密實混凝土前,裝載機司機應對22、合格倉內的骨料進行翻拌,使其含水率均勻。試驗人員要取具有代表性的試樣嚴格測定粗、細骨料的含水率并及時開具施工配合比。一般情況下,骨料的含水率每班抽測2次;陰雨天氣應增加含水率測試次數并按測定結果及時調整施工配合比。每工作班上料前,拌和站站長應向裝載機司機進行口頭交底,嚴格按照起鏟線進行作業(不得低于地面15cm),生產過程中嚴禁鏟底混用。混凝土膨脹劑應提前運至指定位置,現場應配有經檢定的電子臺秤(100kg)和配料過程記錄簿,投料人員應由拌和站長指定專人,生產過程中不得隨意更換。認真記錄材料投料時間及稱量重量并注意人身安全。(5)自密實混凝土原材料必須采用專倉專用。8.7 混凝土拌合攪拌時,宜23、先向攪拌機投入粗骨料、細骨料、水泥和礦物摻和料等攪拌,攪拌均勻后,再加入拌合水和外加劑,并繼續攪拌至均勻為止,上述每一階段的攪拌時間不宜小于30s,總攪拌時間不宜小于3min。每工作班批量生產前必須對自密實混凝土拌合物進行開盤鑒定,檢測拌和站前三盤混凝土工作性能,只有混凝土滿足工作性能要求時方可繼續生產和出站。8.8 混凝土運輸應選用能確保澆筑工作連續進行、運輸能力與混凝土攪拌機的攪拌能力相匹配的混凝土罐車運輸自密實混凝土。每車運輸混凝土數量,根據現場軌道板灌注塊數及運距確定,避免因數量不匹配而廢棄,造成浪費。運輸過程應快捷、方便,盡量減少混凝土的轉載次數和運輸時間以確保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的均24、勻性,在運到澆筑地點時不發生分層、離析和泌漿等現象,并具有相應的工作性能。運輸自密實混凝土過程中,應對運輸設備采取保溫隔熱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溫度升高(夏季)或受凍(冬季),禁止對混凝土進行二次加水。自密實混凝土從攪拌開始到灌注結束的時間不宜超過120min。施工現場應隨時與攪拌站聯系,確保灌注的連續性,防止出現滯留時間過長或供料不及時的情況。當罐車到達澆筑現場時,應使罐車高速旋轉20-30s 方可卸料。混凝土到達現場后,各項指標檢驗合格后方能灌注。自密實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對運輸車采取保溫隔熱措施,防止局部自密實混凝土升溫過高(夏季)或受凍(冬季)。自密實混凝土灌注料斗內應安裝有攪拌裝置。825、.9 混凝土灌注自密實混凝土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根據運距遠近、道路暢通狀況、現場灌注能力等綜合考慮每車混凝土的運輸方量。為了減少自密實混凝土的擴展度損耗,運輸時間在30min以內的,每車混凝土數量按照4塊板拌合(6m3);運輸時間在3060min以內的,每車混凝土數量按照3塊板拌合(4.5m3);運輸時間在60min以上的,每車混凝土數量按照2塊板拌合(3m3)。同時,灌注前應注意以下事項:自密實混凝土入模前,試驗人員應在監理工程師見證下檢測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坍落擴展度、擴展時間T500、含氣量和泌水率等拌合物性能并記錄。對于不符合混凝土性能指標的嚴禁使用,并按照廢棄混凝土集中處理。(2)灌注26、前應檢查軌道板四周模板的密封情況,軌道板之間橫向邊縫的密封情況,不得漏漿,不得污染基礎工程。在混凝土灌注前應將底座混凝土表面土工布和軌道板下面噴霧潤濕,且不得產生積水,并檢查軌道板的支撐和限位裝置是否牢固。 (3)灌注時軌道板灌注孔位置覆蓋一層土工布,防止混凝土污染軌道板,灌注自密實混凝土宜從軌道板預留中間灌注孔進行灌注,四角圓弧段預留排氣孔,以利于灌注時排除空氣。灌注時直線段軌道板上設置的下料管露出軌道板上表面高度不宜小于0.7m,曲線地段軌道板上設置的下料管露出軌道板上表面高度不宜小于1.0m。 灌注液面高度直線段宜在30-40cm之間,曲線段控制在40-50cm之間(為防止灌注高度偏高,27、造成軌道板上浮,直曲線灌注高度均應按照下限控制)。自密實混凝土灌注速度不宜過快,宜采取“慢-快-慢”方式灌注,應保證下料的連續性和混凝土拌合物在軌道板下的滿空間連續流動。(4) 混凝土進入灌注料斗前,經過溜槽這一裝置,可以明顯減少氣泡的產生,溜槽長度不小于1.5m,且放砼操作人員與灌注孔液面控制人員協調配合,時刻注意灌注料斗液面,保持一定的液面高度,避免將空氣帶入到板腔內。(5)通過下料管口模板內混凝土下降情況和在觀察孔觀察混凝土流動狀態,隨時檢查混凝土在軌道板下的流動情況,當流動情況不良時及時進行調整混凝土下料速度。灌注過程中,通過軌道板2個觀察孔及模板四角排氣孔觀察自密實混凝土在板下流動情28、況,待四角排氣孔內自密實混凝土漿面全部超出軌道板面時,關閉灌注料斗閥門,停止灌注。灌注完畢后,清除灌注孔位置以及四角排氣孔位置多余的混凝土。(6)施工中安排專人監測軌道板狀態,嚴禁踩踏軌道板。當灌注至2/3左右時,應降低灌注速度,以便空氣排出。自密實混凝土入模溫度宜控制在530,在炎熱夏季灌注自密實混凝土時,應避免模板和混凝土直接受陽光照射。 (7)自密實混凝土灌注過程中,使用百分表,對灌注過程中軌道板的上浮、偏移情況進行監控。 (8)每塊軌道板自密實混凝土應一次性灌注完成,灌注速度不宜過快,每塊板灌注時間控制在812min。且應采取先快后慢方式,下料應連續。灌注結束后3h內不得移除軌道板上灌29、注孔處硬質下料管和防溢管。 (9)自密實混凝土灌注完后,扣壓裝置和防側移裝置在混凝土終凝后方可拆除。強度達到10Mpa以上,確保混凝土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除軌道板壓緊裝置和四周模板。 (10)在自密實混凝土開始初凝時在灌注和觀察孔中插入“S”形鋼筋,然后用灌注混凝土封堵,頂面抹成球面,高出軌道板頂5mm。然后覆蓋薄膜保水養護。 (11)軌道板鋪設后必須及時(不得滯后鋪板面5天或200塊)進行平面及高程復測檢查。8.10 拆模與養護自密實混凝土的帶模養護時間不應少于3d。(2)自密實混凝土終凝后方可拆除壓緊裝置和防側移固定裝置。(3)當自密實混凝土強度達到10MPa以上,且表面及棱角不因30、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除軌道板四周模板。(4)拆模宜按立模順序逆向進行。不得損傷軌道板四周自密實混凝土。當模板與自密實混凝土脫離后,方可拆卸、吊運模板。(5)拆模后應立即對自密實混凝土采取土工布包裹、養護莫覆蓋或噴養護劑等保濕養護措施,保濕養護時間不少于14d。在冬季或夏季拆模時,若天氣產生驟然變化,應對自密實混凝土采取適當的保溫(冬季)隔熱(夏季)措施。(6)用于自密實混凝土的養護水與自密實混凝土表面溫度之差不得大于15。冬期灌注的自密實混凝土的臨界抗凍強度不宜小于設計強度的70%。當自密實混凝土的強度達到100%的設計強度后,軌道板方可承受全部設計荷載。九、自密實混凝土灌注質量檢驗自密實混凝31、土灌注質量符合表 5.3-1自密實混凝土灌注質量表的要求。厚度采用鋼尺檢測;充盈度采用目測或錘擊法檢測;表面泡沫層采用目測或錘擊法檢測;表面密度采用目測或切開斷面目測檢測;表面氣泡鋼尺或百格網板兩側;裂紋采用目測或放大鏡觀察;流水痕和泌水采用目測檢測;斷面均勻度采用沿長度方向切開2個斷面目測和沿寬度方向切開1個斷面目測檢測;側面空洞、麻面采用目測檢測,側面平整度采用鋼尺或角尺檢測。十、施工質量保證措施10.1 施工注意事項 把好 原材料進場驗收關,試驗人員須對每批進場砂石料的 粒徑、細度模數、含泥量進行檢測,確保原材料質量相 對穩定。自密實混凝土入模前,檢測技術條件規定的 拌合物性能指標且滿足32、相關要求。灌注自密實混凝土前檢查軌道板四周封邊情況,應嚴密不漏漿。軌道板 固定限位裝置應安裝穩固,軌道板兩側所施加的扭緊 力矩應基本一致。板下空腔已潤濕但無積水,為防止 灌注過程污染軌道板面,可在灌注孔處鋪放一塊2 m 見方的土工布。灌注時通過調節灌注漏斗閥門改變灌 注速度,且應保持連續下料,避免從灌注漏斗處帶入空氣。灌注完成后按技術規范要求進行養護作業,10.2 離縫現象控制 控制原材料質量,保證原材料進場質量相對 穩定,如粒徑、細度模數、含泥量等指標應滿足技術規范要求。 灌注自密實混凝土之前,板底潤濕充分但不 能有積水。 自密實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標在技術條件要 求范圍內根據現場實際,如材料33、質量變化等做適當 調整。 合理控制灌注速度,根據氣溫條件適時調整 灌注節奏( 按不大于20 min 控制) 。 在自密實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適時拆除軌道 板精調支座。 在自密實混凝土終凝前后適時拆除封邊模板 并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 10.3氣泡現象控制 控制原材料質量,保證原材料進場質量相對穩定。 根據原材料質量情況微調外加劑添加量。 根據工藝性試驗情況合理設置排氣口位置, 灌注時保證排氣充分。 合理控制灌注速度,灌注過程及時向灌注料 斗內補充混凝土,保證連續灌注。 10.4泌水現象控制 灌注自密實混凝土之前,潤濕板腔,但不能有 積水,更不能往混凝土內加水。 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比中外加劑摻量。 采34、用混凝土輸送車運輸自密實混凝土時,卸 料前應高速轉動罐體20 30 s。 已經出現離析的混凝土不要使用。 超過可工作時間( 120 min) 的自密實混凝土 不能用于軌道板灌注。 10.5灌注不飽滿控制 保證自密實混凝土各項性能指標,如: 坍落擴 展度、 T 500、障礙高差、充填比等滿足技術條件要求。 灌注自密實混凝土之前,應充分潤濕板底,但 不能有積水。 根據揭板工藝性試驗確定的工裝設置排氣口 位置,根據灌注時漿料排出情況確定結束灌注時間,并 按“先關閉排氣口、再停止灌注混凝土”的順序作業。 根據揭板工藝性試驗確定的灌注工藝控制灌 注節奏。 已經出現離析的混凝土不要使用。 超過可工作時間的自密實混凝土不能用于軌 道板灌注。十一、施工安全保證措施(1)熟悉和掌握自密實混凝土攪拌及運輸的操作規程。(2)自密實混凝土灌注采用龍門吊、隨車吊或者吊車時,要保證中轉罐與吊鉤之間的牢固穩定,起吊和移動范圍嚴禁站人,防止墜落傷人。(3)自密實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嚴禁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4)施工過程中應設專職安全人員全程監控。(5)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指揮,確保施工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