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間安全作業指引(征求意見稿)(1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2904
2023-08-08
17頁
63.14KB
1、廣東省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間安全作業指引(征求意見稿)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23年3月目錄1引言12基本要求13有限空間作業24事故應急救援611引言為切實加強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保障有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和健康,提高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技術水平,特制訂本指引。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受限但人員可以進入、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施工作業活動。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以及其他與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間安全生產有關的單位,必須遵守有限空間管理相關2、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和規范性文件,依法承擔有限空間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2基本要求2.1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單位應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責任制、作業審批制度、現場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應急管理制度等。2.2發包管理建設單位不具備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條件的,不能作業,應將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工程發包給具備相應安全生產條件的承包單位實施,即應滿足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所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安全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裝備、人員資質和應急處置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建設單位對作業安全承擔主體責任,承包單位對其承包的有限空間作3、業安全承擔直接責任,應嚴格按照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要求開展作業。建設單位應與承包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雙方的安全管理職責,或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建設單位應對承包單位作業方案、內部審批手續等事宜進行審批,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問題的,應當及時督促整改。2.3管理臺賬存在有限空間的施工單位應根據有限空間定義,辨識本單位所轄范圍內的有限空間,確定有限空間的數量、位置、名稱、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可能的事故及后果、防護要求,作業主體等基本情況,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并及時更新。2.4安全警示對辨識出的有限空間作業場所,應在顯著位置設置安全4、警示標志或安全告知牌,以提醒人員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2.5安全專項培訓施工單位應對有限空間作業分管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專項安全培訓。參加培訓的人員應在培訓記錄上簽字確認,并妥善保存培訓相關材料。如有限空間監護作業被納入特種作業目錄中,則監護者應持有效的地下有限空間作業特種作業操作證。2.6安全防護設備設施施工單位應配置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裝備,使用的設備、設施必須符合國家有關安全標準,具有相應的合格證書。對設備應加強管理和維護保養,確保處于完好狀態,發現影響安全使用時,應及時修復或更換。3有限空間作業本部分5、規定了有限空間作業的要求,有限空間作業各階段風險防控關鍵要素見下圖:有限空間作業各階段風險防控關鍵要素3.1作業前準備3.1.1作業方案制定與審批作業前,施工單位應如實提供有限空間類型、內部設施及外部環境等基本信息,應對作業環境進行安全風險辨識,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編制作業方案,并經本單位相關人員審核和批準。應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作業前對作業方案、人員、設備等方面進行審批,并簽字確認,未經審批不得擅自開展有限空間作業。有限空間作業必須履行審批手續,執行許可制度。可參照有限空間作業申請表及有限空間安全作業表見附表A、B。3.1.2安全交底施工現場負責人應對6、實施作業的全體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告知作業內容、作業現場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作業安全要求及應急處置措施等,并履行簽字確認手續。有限空間作業班組應每日開展安全“晨會”,對作業現場存在的安全風險和防范措施進行交底。3.1.3設備檢查施工單位應對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用品、應急救援裝備、作業設備和用具的齊備性和安全性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立即修復或更換。當有限空間可能為易燃易爆環境時,設備和用具應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3.1.4封閉作業區域施工單位應在有限空間作業前使用圍擋錐筒、警戒線、護欄等有效設施封閉作業區域,并在作業區域顯著位置設置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警示標志或安全告知牌,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占道7、作業的,應設置相應的交通安全設施。夜間作業的,應設置警示燈,地面人員應穿著高可視警示服。3.1.5開啟出入口作業人員應站在有限空間外上風側開啟出入口,進行強制通風,然后使用氣體檢測設備檢測有限空間內氣體。3.1.6安全隔離施工區域周邊存在安全隱患情況時,應采取關閉閥門、加裝盲板、封堵、導流等隔離措施,阻斷有毒有害氣體、蒸氣、水、塵埃或泥沙等威脅作業安全的物質涌入有限空間的通路。3.1.7作業環境級別判定有限空間作業應嚴格履行“先通風后檢測再作業”的原則,檢測結果應填寫氣體檢測記錄表(見附表G),施工負責人根據氣體檢測數據,依據本指引的相關規定對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危險有害程度進行分級(見附表F)。8、經檢測,有限空間內氣體濃度不合格的,必須對有限空間進行強制通風。通風時,應輸送清潔空氣,嚴禁使用純氧。單開口的有限空間,通風設備出風口應置于作業區底部進行送風,多開口的有限空間,應采用送、排風相結合的通風方式,確保有效通風。通風后,應對有限空間內氣體再次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合格,方可作業;檢測結果不合格,還應繼續進行強制通風,直到檢測結果合格為止。2級和1級環境應依據本指引通風量要求進行強制通風,達到3級環境條件方可實施作業。3.1.8個體防護與電氣、照明和通訊檢測結果合格后,作業人員在進入前還應根據作業環境選擇并佩戴符合要求的個體防護用品與安全防護設備,主要有: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呼9、吸防護用品、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照明燈和對講機等。應當按照設備配備標準發放防護用品,并作好登記(見附表H)3.2有限空間作業3.2.1有限空間作業必須符合下列規定:a)作業時,應進行全過程氣體檢測;b)嚴禁在1級和2級環境中作業,進入3級環境中作業時,監護者應對作業面氣體濃度進行實時監測。c)作業人員佩戴氣體防護裝具、安全帶、安全帽等防護用品;d)進入有限空間須設臨時爬梯;e)有限空間內水泵運行時,符合安全規程;f)有限空間作業必須嚴格控制作業人數,有限空間內一次的作業人員不宜超過2人,同時配備的專職監護者人數不得少于2人,監護人員不得擅離職守;g)監護人員應密切觀察作業人員情況,隨時檢查有10、限空間內設備安全運行情況(空壓機、供氣管、通訊、安全繩)等,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h)管徑小于0.8m的管道嚴禁作業人員進入;i)有限空間內人員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j)潛水作業應符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076-2015)相關要求;k)作業現場應配備搶救器具,以便在非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3.2.2有限空間作業“兩把鎖管理制度”作業點位實施封閉“兩把鎖”管理。有限空間作業點位非作業狀態應全封閉圍蔽并上兩把鎖,兩把鎖鑰匙分別由項目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保管。有限空間作業點位顯著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嚴格按照施工方案設置相關安全防護措施。建立有限空間作業每日圍蔽開11、鎖制作業制度。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應重點審核以下有限空間安全作業條件,符合安全作業條件,并在有限空間作業兩把鎖開鎖作業核查表(詳見附表C)記錄簽名方可開鎖,準許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建立有限空間作業每日上鎖撤場制度。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應重點審核以下有限空間作業撤場條件,符合條件,并在有限空間作業兩把鎖上鎖撤場核查表(詳見附表D)記錄簽名方可上鎖,準許人員撤場并上鎖有限空間作業點位圍蔽設施。3.2.3有限空間作業時應嚴格落實“七不”措施:a) 未經風險辨識不作業;b) 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不作業;c) 不佩戴勞動防護用品不作業;d) 沒有監護不作業;e) 電氣設備12、不符合規定不作業;f) 未經審批不作業;g) 未經培訓演練不作業。3.2.4在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施工單位現場責任工程師、專職安全員與監理單位相關人員全程旁站,不得擅離職守,對現場作業條件進行確認,與作業人員保持信息溝通,發現異常情況時發出撤離警報,并協助作業人員撤離。作業期間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作業人員應立即撤離有限空間:a)作業人員出現身體不適。b)安全防護設備或個體防護裝備失效。c)氣體檢測報警儀報警。d)監護者或施工負責人下達撤離命令。e)出現其他安全隱患的。3.2.5作業監護與通風作業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方式對有限空間作業面進行實時監測,一種是監護人員在有限空間外使用泵吸13、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對作業面進行監護檢測;另一種是作業人員自行佩戴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對作業面進行個體檢測。除實時監測外,作業過程中還應持續進行通風。當有限空間內進行涂裝、防水、防腐,以及焊接等動火作業時,應持續進行機械通風。3.3作業后清理有限空間作業完成后,作業人員應將全部設備和工具帶離有限空間。清點人員和設備,確保有限空間內無人員和設備遺留后,關閉進出口。解除本次作業前采取的隔離、封閉措施,恢復現場環境后安全撤離作業現場。4事故應急救援4.1施工現場事故頻發的有限空間作業包括:防水施工、暗挖施工、頂管施工、盾構施工、拆模作業、電氣焊作業、油漆噴涂作業、防腐保溫作業、冬季明火保溫施工、人工挖孔14、樁作業;各類管井保養維修清理及升級改造作業、清淤作業、內燃機(水泵、汽柴油發電機等)作業等。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安全施救指南(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的要求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如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及時啟動“救援實施”工作,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安全施救基本流程。4.2施工單位必須制定中毒、窒息淹溺、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灼燙、坍塌、掩埋和高溫高濕等安全風險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進行應急救援演練。4.3施工單位應將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演練納入本單位應急演練計劃,組織開展桌面推演、現場實操等形式的演練,提高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能力。應急演練結束后,對演練15、效果進行評估,撰寫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修訂完善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4.4發生安全風險事故時,監護人員應立即啟動救援預案,用作業人員自身佩戴的安全帶、安全繩將其迅速救出。同時報警請求救援,并立即按要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4.5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搶救時,搶救人員必須佩戴好便攜式供壓縮空氣的隔離式呼吸器、五點式安全帶,系好安全繩等,在做好個人安全防護和專人監護下進行,切忌盲目施救。4.6被救人員救出后應立即送往醫院搶救或先將傷者迅速脫離現場,移至通風良好和有新鮮空氣的地方,松解中毒、窒息者領扣和褲帶,快速脫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襪等,防止毒物繼續進入體內,視傷者情況采取心肺復蘇法施16、救。15附表A有限空間安全作業申請表施工單位(章)作業名稱施工單位作業地點施工單位負責人監護者作業人數作業人員計劃開工日期計劃竣工日期主要作業內容作業前準備、氣體檢查、氣體檢查、管渠封堵、有限空間作業、拆堵作業、作業后清理、其他堵水作業前準備工作落實情況設置安全標志、設置安全警示標識、設置警示燈、設備安全檢查、開啟出入口、氣體檢測、作業環境級別判定、機械通風、二次氣體檢測、二次判定、個體防護、電氣設備和照明安全、其他主要存在風險中毒、爆炸、個體防護、橡膠充氣管塞爆裂、電氣設備和照明安全、其他安全防護措施防毒用具、皮叉、防護服、防護鞋、手套、安全帽、安全色、安全帶、職業用高可視性警示服、墜落防護17、 連接器、墜落防護 緩沖器、墜落防護 安全繩、墜落防護 速差自控器、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自給開路式壓縮空氣呼吸器、防曬及防暑降溫藥品和物品、其他作業前人員培訓交底主要內容建設單位意見建設單位蓋章(蓋章)施工單位意見施工單位公章(蓋章)監理單位意見監理單位公章(蓋章) 申報日期: 年 月 日附表B有限空間安全作業表施工單位(章):施工單位作業表填報人填報日期作業人監護人作業地點區 路道街井號計劃作業時間作業任務管徑水深潮汐影響防護措施1提前開啟井蓋自然通風情況(井數和時間)2降水和照明情況3氣體檢測結果4. 擬采取的防毒、防爆手段(穿戴防護裝具、人工通風情況)負責人意見(簽字)安全員意見(簽字)18、監理意見(專監)(簽字)年體檢或作業前體檢結果附 注附表C有限空間作業兩把鎖開鎖作業核查表施工單位(章):作業名稱施工單位作業地點作業日期施工單位負責人監護者作業人數作業人員主要作業內容作業前準備、氣體檢查、氣體檢查、管渠封堵、井下作業、拆堵作業、作業后清理、其他是否符合安全作業條件是否全面辨識有限空間風險,并建檔立冊,在所有有限空間現場醒目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是否是否建立完善有限空間安全規章制度和作業流程,特別是強化作業前、作業中的通風和檢測管控措施。是否是否為員工配備個人勞動保護用品,特別是配齊配全通風檢測作業儀器、呼吸器等各類應急保障用品。是否是否落實有限空間作業中的安全監護措施,特別19、是按要求配備監護人員。是否是否確保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設備設施安全,特別是電氣設備符合防爆、安全等規定。是否是否嚴格落實有限空間作業許可申報審批管理。是否是否定期組織員工開展常態化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并且有計劃地開展有限空間應急救援演練。是否是否結合施工現場作業條件,以有限空間作業風險識別、有限空間作業應急處置為重點,執行班前教育制度。是否作業人員確認作業人員確認已掌握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兩把鎖”管理制度的各項工作要求和入場開鎖作業安全措施。簽名:項目經理核查意見符合安全作業條件,同意開鎖作業。 不符合安全作業條件,不同意開鎖作業。簽名: 總監理工程師核查意見符合安全作業條件,同意開鎖作業20、。 不符合安全作業條件,不同意開鎖作業。簽名: 核查日期: 年 月 日附表D有限空間作業兩把鎖上鎖撤場核查表施工單位(章):作業名稱施工單位作業地點作業日期施工單位負責人監護者作業人數作業人員主要作業內容作業前準備、氣體檢查、氣體檢查、管渠封堵、井下作業、拆堵作業、作業后清理、其他是否符合安全撤場條件進場作業人員 人,已撤出有限空間作業人員 人,有限空間內已無人員滯留。是否進場作業設備和工具 臺(套),已撤出有限空間作業設備和工具 臺(套),有限空間內已無設備工具滯留。是否是否已排除現場安全隱患,并圍蔽有限空間作業點位。是否作業人員確認作業人員確認已掌握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兩把鎖”管理制21、度的各項工作要求和上鎖撤場安全措施。簽名:項目經理核查意見符合安全撤場條件,同意上鎖撤場。 不符合安全撤場條件,不同意上鎖撤場。簽名: 總監理工程師核查意見符合安全撤場條件,同意上鎖撤場。 不符合安全撤場條件,不同意上鎖撤場。簽名: 核查日期: 年 月 日附表E常見有害氣體容許濃度和爆炸范圍氣體名稱比重(取空氣比重為1)最高容許濃度(mg/m3)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mg/m3)爆炸范圍(容積)說明硫化氫1.19104.3-45.5一氧化碳0.97203012.5-74.2非高原20海拔2000米300015海拔3000米氰化氫0.9415.6-12.8汽油3-22、43004501.4-7.6一氧化氮1.031530不燃硝基甲烷0.55501005-15苯2.716101.3-2.65甲烷0.555-15注:1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指以時間為權數規定的8小時工作日的平均容許接觸水平。最高容許濃度指工作地點、在一個工作日內、任何時間均不應超過的有毒化學物質的濃度。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指一個工作日內,任何一次接觸不得超過的15分鐘時間加權平均的容許接觸水平。(1)氧的最低含量應符合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分級條件規定;(2)氫隨井蓋開啟外溢,可免測;(3)當氧的含量符合要求時,氮和二氧化碳可免測。2經常接觸最高容許值采用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002規定者。323、短時間接觸閾限值指15min內有害氣體濃度的加權平均值在工作日的任何時間,有害氣體濃度不應大于此值。操作人員在此濃度下操作時間不應超過15min.同時每工作日最多重復出現4次,其時間間隔至少60min。附表F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分級表級別條件1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環境為1級:1)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2)可燃性氣體濃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3)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大于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19)規定的限值。2級氧含量為19.5%23.5%,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環境為2級:1)可燃性氣體濃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且不大于24、爆炸下限(LEL)的10%;2)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大于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19)規定限值的30%且不大于該規定的限值;3)作業過程中易發生缺氧,如熱力井、燃氣井等有限空間作業;4)作業過程中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氣體濃度可能突然升高,如污水井、化糞池等有限空間作業。3級符合下列所有條件的環境為3級:1)氧含量為19.5%23.5%;2)可燃性氣體濃度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3)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不大于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19)規定限值的30%;4)作業過程中各種氣體濃度值保持穩定。注:有毒25、有害氣體、可燃氣體濃度的限值應選取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 2.1)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或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無最高容許濃度和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的物質,應選用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附表G氣體檢測記錄表項目檢測位置檢測時間檢測內容及數值作業環境級別判定氧氣(%)可燃氣體(%LEL)硫化氫(ppmmg/m3)一氧化碳(ppmmg/m3)其他氣體(ppmmg/m3)初始評估檢測再次評估檢測監護檢測個體檢測檢測人員(簽字):監理人員(專監簽字): 時間: 年 月 日附表H防護用品發放登記表施工單位:序號崗位/工種員工姓名防護用品名稱型號數量領用人簽字備注發放人: 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