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030
2023-08-08
38頁
9.92MB
1、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前 言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為深入貫徹國家和自治區戰略要求,建立和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資源保護利用,促進全域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特組織編制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遠期至2035年,對興業縣全域1468平方公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2、復規劃管理工作,以及編制下層次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基本依據。目前,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已形成成果草案,秉承開門辦規劃的理念,現依法開展草案公示,公示時間為2023年4月4至2023年5月3日,規劃熱忱期待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吧!PREFACE興業概況縣域總面積:1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83萬人城鎮常住人口:19.14萬人城鎮化率:37.66%發展情況 規劃期限2025年2035年2050年規劃近期規劃目標年遠景展望 規劃范圍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3國土面積1468平方公里下轄13個鎮3個街道203、1個行政村目 錄貫徹新發展理念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發展定位與城市性質1.4 規劃目標1.5 開發保護戰略統籌全域空間格局2.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2.2 劃定三條控制線守護綠色生態空間3.1 構建生態安全格局3.2 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3.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打造現代農業空間4.1 優化農業空間格局4.2 嚴格保護耕地資源4.3 分類引導鄉村建設構建高效城鎮空間5.1 提升城鎮空間結構5.2 城鎮等級體系建設低碳穩固支撐體系6.1 提質升級產業發展空間6.2 打造低碳高效交通脈絡6.3 構建開放共享服務體系6.4 建設安全韌性基礎設施6.5 保護彰顯特色魅力空間塑造現代生態田4、園城市7.1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7.2 完善中心城區服務體系7.3 推動城市更新盤活利用7.4 構建藍綠開敞空間體系7.5 推進舊城提質有機更新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8.1 規劃傳導8.2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8.3 完善實施保障機制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貫徹新發展理念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發展定位與城市性質1.4 規劃目標1.5 開發保護戰略PART01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五個更大”重5、要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的發展要求,落實關于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的戰略部署要求,全面摸清每一寸國土空間的本底條件和適宜用途,科學劃定空間格局和功能分區,整合制定綜合空間管控措施,優先構建交通等基礎設施網絡框架,有機疊加各類空間開發利用布局,系統整合各類空間性規劃核心內容,編制形成融發展與布局、開發與保護為一體的“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謀劃可持續發展的美麗國土空間。6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從國家宏觀發展6、戰略、區域發展與合作格局,以及自治區加快城鎮化跨越發展的角度出發,確定適應發展要求的興業縣城市定位、城市主要職能和城市規模。區域協調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彰顯特色原則生態優先集約用地立足現實,既要從興業縣現實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城市建設時序要求出發,又要解放思想,面向未來,預見到城市長期的可能,充分估計不可預見因素,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進行合理引導,為未來持續發展留有充分的余地。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經濟、社會和各項建設發展的新特征和新問題,明確城市建設發展必須服務于和服從于經濟建設發展的基本要求,引入經營城市的新理念,提高城市競爭力,按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堅持節約資7、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走建設資源集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之路,把生態環境和脆弱資源的保護置于優先考慮的地位,全面推進土地、水、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1.3 發展定位與城市性質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發展定位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城市性質玉貴走廊特色產業基地現代生態田園城市7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以新材料、健康食品制造為特色的產業基地彰顯文化底蘊的生態宜居城市立足自然資源特色稟賦,以生態文明建設、區域協同、城鄉統籌、三產融合為抓手,緊抓區域融合8、發展機遇,深化玉貴、粵桂合作,加快大灣區產業轉移承接,強化面向大灣區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將興業縣建設成玉貴走廊特色產業基地,現代生態田園城市。1.4 規劃目標人均生產總值排名玉林市前列,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繼續完善;新材料、健康食品、現代服務業“三大百億工程”目標得以實現;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生活幸福度不斷提高;科技教育加快發展,居民素質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具有興業特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成兩灣產業融合產品供應基地、鈣基新材料產業示范區、健康食品制造業示范區,成為區域有影響力的工業強縣;建9、成文化旅游強縣、教育強縣、健康興業,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興業”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得到鞏固,現代化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基本完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成功轉型,生態安全、經濟發達、城鄉和諧、文化繁榮、人民富裕的局面全面形成,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特色農業強縣、新興產業強縣。202520352050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8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全力打造新材料、健康食品、現代服務業三大百億產業,有序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將興業打造成為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1.5 開發保護戰略興業縣10、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產業興縣戰略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糧食生產安全,優化農業產業布局,積極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推進農業聚集發展,將興業縣高質量打造成為廣西鄉村振興示范縣。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全域旅游創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盤活優秀歷史文化,驅動文旅產業供給側創新,力爭將興業縣打造成為首府南寧度假旅游的“后花園”和粵港澳大灣區康養旅游勝地。全域旅游戰略縣城山水格局進一步凸顯,縣城主軸進一步明晰,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文化特色更加彰顯,縣城發展能級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縣城核心競爭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品質提升戰略大力提升城鄉公共設施和服務能11、力,圍繞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優化醫療衛生、教育、養老托育、文旅體育、社會福利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城鄉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城鄉融合戰略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繼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新方式,打造生態宜居的興業縣。綠色發展戰略9統籌全域空間格局2.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2.2 劃定三條控制線PART022.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11構建“一心三軸、兩區兩屏障”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興業縣城中心城區。強化中心城區的集聚功能,輻射帶動縣域各12、城鎮共同發展。三軸:沿福昆線(S511-G424)集產業、交通和城鎮為一體的綜合發展主軸;沿S206(興業-玉林)城鎮發展次軸和蒲塘-石南-城隍聯通南北向城鎮發展次軸。兩區: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約的南部綜合發展區;特色農業產業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基地,輻射“兩灣”的北部農業發展區。兩屏障:即縣域東北部的大容山寒山生態屏障與縣域西南部圣山山區形成的天然生態屏障。一心三軸兩區兩屏障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2.2 劃定三條控制線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12落實國家、自治區要求,把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13、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特點、彰顯本地優勢和特色。永久基本農田落實耕地保護任務,將集中連片、用途穩定、質量較高的優質耕地和高標準農田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保障糧食安全。全縣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39.71萬畝。生態保護紅線將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保障生態系統完整性、連通性,筑牢生態底線。全縣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5.23萬畝。城鎮開發邊界嚴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城鎮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優化,集約適度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防止城鎮規模盲目擴張和建設用地無序蔓延,推動城鎮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全縣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4.61萬畝。114、2守護綠色生態空間3.1 構建生態安全格局3.2 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3.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PART033.1 構建生態安全格局14三區東北部水源涵養區、西南部生態修復區、南部綠色發展與生態保護統一示范區。多節點涵蓋廊道與廊道的交匯連接處以及具有較高生態服務功能的生境斑塊處。適當開展生態修復,保障種群擴散和遷徙,確保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多廊由郁江水系武思江、瓦塘江、畫眉河、大洋河及南流江(興業支流)構成的河流生態廊道,發揮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過濾污染物、調控洪水等生態功能。兩屏構建大容山生態功能區及西南部圣山山區兩大天然綠色生態屏障,發揮保持水土、凈化環境、涵養水源、保育生物多樣性、阻15、滯污染等多項功能。圖例圖例14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14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3.2 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圖例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15自然保護地分布圖將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劃定為自然保護地,包括廣西玉林大容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廣西龍泉巖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占全縣國土面積的1.63%。優化整合自然保護地實施各類自然保護地分區差別化管控。除滿足國家特殊戰略需要的有關活動外,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原則上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僅允許16、以下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戰略性礦產資源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遠景調查等公益性工作;已依法設立的油氣采礦權在不擴大生產區域范圍,以及礦泉水、地熱采礦權在不擴大生產規模、不新增生產設施的條件下,繼續開采活動;其他礦業權停止勘查開采活動。差別化管控自然保護地3.3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嚴格水資源總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根據南流江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加強需水管理,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制止對水資源的無序開發和過度開發。至2035年,用水總量控制在2.71億立方米以內,每萬元 GDP 用水量降至92立方米。強化水資源保護,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水功能區管理,明確河湖管控空間,對馬坡水庫、鐵聯水庫17、等水源地進行生態系統凈化。至2035年,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主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7%以上;重點地區以及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水環境質量及水生態環境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加強林地資源保護,開展造林綠化行動完善林地資源保護體系,引導節約用林,重點保護大容山水源涵養重要區、自然保護地內的公益林以及水源涵養林,有序安排年度造林綠化任務,至2035年,穩定全縣森林覆蓋率。優化林地結構,構建全域林網體系根據生態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合理加強公益林培育。以公益林或天然林,以及風景名勝區、公園綠地、防護綠地等為載體,優化水網、路網、綠道網的植物群落,構建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的林網體系。優化礦18、產資源開發利用根據興業縣礦產資源分布特點,科學劃定1個礦產資源重點開采區、3個礦產資源集中開采區、1個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礦產資源“三率”水平至少達到90%。全面構建綠色和諧礦山格局明確所有新建礦山須按照綠色礦山要求進行建設,至2023年,應建礦山綠色礦山建成率達100%。分類有序退出不符合綠色礦山標準的礦山企業。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16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利用林地資源促進礦產資源保護與開發打造現代農業空間4.1 優化農業空間格局4.2 嚴格保護耕地資源4.3 分類引導鄉村建設PART044.1 優化農業空間格局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19、-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18以農業特色為分區,以示范性農業基地為核心,構建“三區聯動,中心耦合”的農業發展格局。三區聯動三區聯動:即北部生態農業經濟區、東部農旅經濟區、南部現代農業觀光區聯動發展。中心耦合中心耦合:憑借大平山石南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帶與旅游服務中心,對農業生產及農業觀光旅游進行路徑鏈接、資源耦合。縣域農業空間規劃圖4.2 嚴格保護耕地資源 壓實耕地保護責任落實上級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對耕地保護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定期考核,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終身追責。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確需占用耕地的,必須履行占補平衡義務。對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及20、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實行年度“進出平衡”。多渠道補充耕地大力開展農用地綜合整治,深入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因地制宜適度開發耕地后備資源,多渠道補充耕地。全面提高耕地質量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完善田間道路系統和灌、排水系統,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194.3 分類引導鄉村建設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20特色保護類集聚提升類結合村莊環境提升,強化集聚、完善設施。重點提升村莊的公共服務配套水平,發揮公共服務配套對人口和產業的集聚輻射作用,引導村莊布局從分散走向集中21、。城郊融合類保留現有特色,打造城市后花園。作為未來城市拓展用地的主要后備區,嚴格按照建設用地引導邊界進行管控,以城中村改造形式作為城市建設用地存量。利用特色資源,推動保護與鄉村發展良性互促。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農村地區文化遺產遺跡;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保留鄉村特色,促進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嚴格限制新建、擴建活動。原則上不新增公共服務設施,引導人口逐步向外疏解,控制與生態環境保護無關的各類設施的配套與建設。村莊分類指引搬遷撤并類4個64個122個20個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搬遷撤并類特色保護類加強統籌分類引導,優化鄉村總體布局。構建高效城鎮空間5.1 提升城鎮空間結構5.2 城鎮等級體系22、PART055.1 提升城鎮空間結構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22以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引領,以雙評價、雙評估為基礎,基于自然資源要素本底,構建“一心、三軸、兩區、四節點”的城鎮空間結構。由石南鎮、葵陽鎮組成主城區,推動主城區”西承東接”雙向拓展,打造縣域創新發展關鍵增長極和產城融合示范區。沿福昆線構建“西承東接”、產城融合的玉貴城鎮發展主軸;沿 S206接受玉林延伸帶動的興業東部城鎮發展次軸;由中心向南北帶動城鎮發展的蒲塘-石南-城隍城鎮發展軸。北部農業發展區;南部綜合發展區。一心三軸兩區四節點山心鎮、大平山鎮、城隍鎮、蒲塘鎮四個重點發展鎮。縣域國23、土空間總體格局圖5.2 城鎮等級體系23興業縣城,縣域發展極核,城鎮常住人口大于15萬人。大平山鎮、山心鎮、城隍鎮、蒲塘鎮,城鎮常住人口2-3萬人。沙塘鎮、北市鎮,城鎮常住人口2-3萬人;龍安鎮,高峰鎮、賣酒鎮、洛陽鎮,城鎮常住人口1-2萬人;小平山鎮城鎮常住人口小于1萬人。縣域中心重點鄉鎮一般鄉鎮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名稱規劃職能職能發展指引中心城區玉林市的副中心城市之一,縣域發展集核。大平山鎮縣域東部門戶,以機械制造、商貿物流、休閑旅游為主的重點鎮。縣域交通樞紐,以商貿物流、電子信息與新能源為主的重點鎮。山心鎮城隍鎮縣域南部重點城鎮,積極發展24、休閑旅游、商貿為主的重點城鎮。蒲塘鎮縣域北部重點城鎮,以農產品交易,商貿物流為主的城鎮。賣酒鎮以小商品交易為主的城鎮。北市鎮以生態休閑、養身健身為主題的旅游型城鎮。龍安鎮以休閑旅游、生態宜居為主的城鎮。小平山鎮以農業種植、木材加工為主的小城鎮。洛陽鎮以農業種植、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鎮。高峰鎮以農業種植為主的農業型小城鎮。沙塘鎮以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鎮。綜合型商貿型旅游型農業型建設低碳穩固支撐體系6.1 提質升級產業發展空間6.2 打造低碳高效交通脈絡6.3 構建開放共享服務體系6.4 建設安全韌性基礎設施6.5 保護彰顯特色魅力空間PART066.1 提質升級產業發展空間興業縣國土25、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25以綠色發展為主線,推動產業要素沿主要區域通道軸向集聚,以優勢產業基礎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延伸新興產業鏈。發揮粵桂合作優勢,積極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構建以農旅融合為特色,現代工業為引領的高效產業體系。一產三產二產三大特色農業三旅融合2+1+6全域旅游農業觀光體驗民俗文化旅游自然風景觀光工業研學參觀高效集約農業觀光體驗民俗文化旅游自然風景觀光工業研學參觀生態菜籃子特色果園子安全米袋子特色生態構建區域協同、三產融合的產業協作鏈6.2 打造低碳高效交通脈絡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26形成“兩大26、鐵路”高低搭配的格局構建便捷快速城鄉公路網絡完善城鄉客運體系黎湛鐵路電氣化改造升級;推進南玉深高速鐵路(興業段)和興業高鐵站建設;改造升級現有興業縣火車站,完善公交換乘等配套設施。形成“兩縱兩橫”的高速公路網;規劃形成“四橫三縱”的等級公路網絡;村域鄉道達到四級公路標準,基本解決農村斷頭公路問題。完善興業縣火車站城市客貨運綜合樞紐;加強農村客運站和公交線路建設,實現鄉鎮和行政村客運車輛通達率達到100%。構建互聯互通、區域協同的綜合交通格局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6.3 構建開放共享服務體系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27建設興業縣城市綜合服務中心,為市民提27、供完善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黨群服務等綜合設施。縣級綜合服務中心縣級公共服務副中心在山心鎮、大平山鎮、城隍鎮、蒲塘鎮建設縣級公共服務副中心,配置周邊相鄰鄉鎮及鎮區共同使用的鎮區級公共服務設施。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在沙塘鎮、北市鎮、龍安鎮,高峰鎮、賣酒鎮、洛陽鎮、小平山鎮建設鄉鎮級公共服務中心,為鄉鎮提供公共服務和三農發展服務。社區(村)公共服務中心以中心村為重點,建設村級(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優質邊界的基礎公共服務。構建“1+4+7+N”的四級公共中心結構體系構建“兩級六類”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多元化,完善社區生活圈中小學幼兒園布局。完善文化設施體系,加28、快文化設施建設。完善縣鎮兩級體育設施網絡建設,延伸村莊社區體育設施布局。加強縣城綜合醫院及專科醫院建設,推進多功能復合的鎮村醫療體系。優化養老服務供給,醫養結合,集中打造社會福利設施。強化集聚效應,打造多個商業服務中心,完善生活圈商業布局。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商賈云集文化薈萃全民康體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社區生活圈級公共服務設施6.4 建設安全韌性基礎設施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28供水工程排水工程電力工程通信工程燃氣工程環衛工程實現城鄉一體化供水,加強水源地建設,強化水源保護,擴大城鎮供水設施服務半徑,建設服務覆蓋周邊鄉村的供水設施,加快智慧水利29、建設。增強污水設施建設的超前性和冗余度,中心城區、鄉鎮、村莊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100%、95%、60%以上。推進雨污分流和清污分流改造,加強再生水回用。提高220千伏供電分區運行可靠性;推進110千伏配電網深入負荷中心。加強現代信息網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合理布置城鎮通信設施,保障村莊通信設施建設。逐步建立以天然氣為主的氣源工程建設,加強燃氣設施安全防護,建設清潔高效的能源供應設施。完善環衛設施建設,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提高垃圾處理能力,合理布局垃圾轉運站,全縣設置13處轉運站,加強農村垃圾處理。6.5 保護彰顯特色魅力空間整合和拓展自然、文化資源,有機融合旅30、游、農業等產業要素,構建“兩廊三區多節點”的魅力空間格局,加速實現興業縣生態功能改善與提升,文化傳承與彰顯,游憩活動豐富與升級和縣域經濟均衡與發展。構建“兩廊三區多節點”的魅力空間格局圖例圖例兩廊:為紅色嶺南文化廊道和山水田園廊道。多節點:以歷史文化、自然生態、鄉村旅游等特色要素形成14個魅力節點。三區:大容山自然保護區、嶺南鄉村文化區和紅色古鎮文化區。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29縣域歷史文化保護和魅力空間規劃圖塑造現代生態田園城市7.1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7.2 完善中心城區交通系統7.3 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水平7.4 構建藍綠開敞空間體系7.531、 推進舊城提質有機更新PART077.1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31形成“兩軸三核雙廊四組團”空間結構結構城市南向拓展軸,由老城區向南部高鐵新城拓展,拉開城市框架;葵陽-石南一體化發展軸,由老城區向西聯動葵陽鎮。兩軸三核石南老城文化娛樂核心,高鐵新城商業發展核心,葵陽宜居核心。四組團北部產業組團,圍繞石鼓塘形成市場和物流集聚片區;老城綜合組團,行政辦公、文化娛樂、商業服務等功能的綜合片區;葵陽宜居組團,完善葵陽鎮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宜居生活片區;高鐵新城組團,圍繞對外交通樞紐,重點布局現代商業、商務辦公、創意設計、會展酒店等功32、能,打造城市門戶形象。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7.2 完善中心城區服務體系 優化城市道路系統 提升公交服務水平 完善靜態交通系統 構建品質綠色交通一是打造城區高等級外環公路,有效分離過境交通。二是優化骨干道路布局,形成“四橫四縱”主干路網,強化片區交通通達能力。三是提升交通微循環,推行“小街區、密路網”模式,提升城區路網密度。推行公交優先戰略,不斷提升公交線網覆蓋率,加快公交場站建設。優化高鐵站前廣場、公共停車場、新能源場站等設施布局。加快智慧交通基礎設施發展,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推動低碳交通建設。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32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圖33、7.3 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水平15min生活圈興業城區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33按照步行15分鐘可達的要求,圍繞宜居、宜養、宜學、宜購,合理布局商業、文化、體育、衛生、教育、娛樂、休閑等共享設施,打造兒童和老人友好型的一體化“居住生活圈”單元,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務。中心城區15分鐘生活圈分布圖7.4 構建藍綠開敞空間體系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青山抱城、一軸引領、兩帶支撐、藍綠織錦、四區輝映、多核點綴”的藍綠生態網絡青山抱城、一軸引領兩帶支撐藍綠織錦、四區輝映多核點綴筆架山、東山、佛香山環抱34、興業,南北城市景觀軸引領,九寨江、馬騮江特色景觀帶支撐。水系綠地構成的多條景觀帶串聯4個功能分區和多個歷史文化核心節點。347.5 推進舊城提質有機更新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重點推進石南老城區、龐村、玉貴東路兩側及高鐵新城組團用地的改造更新,以保護優先,突出特色;以人為本,提升品質;漸進更新,可持續發展;鼓勵功能符合和空間集約利用為總體原則,對不同區域采取不同更新策略及措施。對石南老城區年久失修、配套設施缺損、環境臟亂差的舊住宅區,采用就地整體成片綜合改造模式。補建配套設施,維修房屋。整治住宅區周邊環境,局部拆遷進行集中安置,局部進行城鄉風貌改造35、,可配以商業開發。龐村歷史文化厚重但是缺乏觸媒項目引領片區發展,古村商業氛圍不足,對龐村老街鼓勵采取小規模、漸進式更新改造。依托現有入村主路進行立面環境整治,打造龐村古街。舊工業區活化更新玉貴東路兩側工業企業產出效益差,占地面積大、污染嚴重。統籌置換成居住用地和公服用地,或采取轉型文旅地標改造方式,提升城區環境質量和文化品質。利用具備條件的邊角地、濱水地建設口袋公園。對城市空閑地、裸土地等綠化“禿斑”進行景觀綠化治理。四大重點更新片區35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8.1 規劃傳導8.2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8.3 完善實施保障機制PART088.1 規劃傳導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6、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37編制年限+目標+重點管控內容約束性指標+剛性管控要求分區主導功能+風貌管控重要控制指標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傳導傳導目標指標定位+指標主導功能控制線+用途管制鄉鎮級縣級市級落實自治區、玉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和管控要求。落實縣級三條控制線劃定范圍,落實國土分區,明確城鎮村體系,確定獨立或共同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鄉鎮,對鄉鎮提出職能結構、產業空間等引導要求。在本規劃的指導約束下,編制專項規劃編制清單,由縣政府組織,結合部門事權,確定專項規劃的編制部門,分層、分級落實本規劃的目標和各項指標,重點推進資源保護利用類、人居環境改善類、基礎設施提升類37、和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類四類。對詳細規劃的約束性要求和編制指引分解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綠地和水域等約束性指標;明確需要傳導的分區和用途管制規則、城市四線、公共服務設施及市政設施布局原則和標準、地下空間功能分區、城市安全體系管控要求等;通過開展總體城市設計,提出開發強度分區、密度等控制指標,高度、風貌等空間形態控制要求。落實上位規劃銜接專項規劃向下傳導鄉鎮級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加強政策引導,研究制定規劃實施在人口、環保、產業、土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加強宏觀監測預警及各項配套政策。以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為載體,分階段落實總體規劃的目標任務,規劃實施過程中加強與國民經濟38、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政府年度重大工程安排和財政支出相銜接,指導城市建設實施和土地利用管理。加強規劃法規和規劃知識宣傳普及,完善規劃信息公開、宣傳發布等制度。加強規劃編制的全過程公眾參與,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成為代表公眾參與規劃實施的主體,加強社會各界對規劃實施的過程監督。按照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的規劃層次,分層、分級落實總體規劃的目標和各項指標。發揮本規劃對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指引作用。各類下位規劃需嚴格貫徹本規劃的核心理念與規劃要求,開展規劃編制工作。8.2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8.3 完善實施保障機制強化規劃傳導指引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強化規劃實施控制豐富實施配套政策 梳理興業縣“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摸清各個部門訴求,合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按照項目類別及實施時間,對重點項目分級分類;優先保障民生基礎設施項目。將項目選址范圍與國土空間規劃進行銜接;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訴求。興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民民興業興業盛之城盛之城梳理項目清單分級分類實施制定實施計劃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