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3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035
2023-08-08
37頁
17.86MB
1、1陸豐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年)2023年3月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LUFE-征求意見稿-NG本規劃是對陸豐市域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按照國家、廣東省要求,我市于2020年6月組織開展了陸豐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規劃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順應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要求,統籌構建全域美2、麗、高質高效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新格局。前 言P R E F A C E目 錄CONTENTS01 規劃概述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期限和范圍02定位目標發展愿景城市定位規劃目標03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落實區域融合發展使命構建“一核兩區、兩帶一廊”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三線”劃定與管控04 錨固通山達海的生態空間維育“一帶三屏三廊”的生態保護格局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05 打造集中高效的農業空間構建“一帶一心五區”的農業空間格局統籌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推進鄉村振興“帶帶相連”06 建設中心集聚的網絡型城鎮空間優化城鎮體系構建“兩帶四片區”產業空間布局健全高質量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073、 優化陸海聯動的海洋空間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分類分段落實海岸線精細化管控加強海島資源保護與開發管控構建“一核一帶五港”的漁港經濟區布局08 健全國土空間要素支撐體系構建順暢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健全市政基礎設施與綜合防災體系建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體系加強城鄉風貌引導09 實施保障機制明確規劃傳導落實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建立規劃體檢與評估機制規劃概述 指導思想 規劃原則 規劃期限和范圍51.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廣東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4、“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汕尾市委“三五三”工作謀劃,聚焦“奮力裂變發展,實現藍色崛起”的總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新發展階段,順應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要求,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戰略部署,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的“四統一”原則,圍繞深化用途管制與“放管服”改革,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和支撐體系,形成推進現代化新陸豐建設的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新陸豐。6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把握發展趨勢,明確發展目標與時序,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5、化建設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統籌全域全要素配置,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戰略引領全域統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計劃,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底線約束,確保生態安全、國土安全、糧食安全,堅持保護優先、節約集約,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協調人、地、產、城關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底線思維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規劃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水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民生優先協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注重文明傳6、承、文化延續,處理好城鄉建設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促進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加強風貌管控,注重人居環境改善,體現城市精神、展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傳承文化彰顯特色堅持“多規合一”,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類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嚴格執行規劃,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建立協同治理的規劃實施機制,共筑美好家園,實現城鄉共建、共治、共享。一張藍圖協同實施1.2 規劃原則71.3 規劃期限和范圍陸域海域海域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7、年。陸域面積1702.88k(含華僑管理區)海域面積3242.12k(領海線以內,包括東沙群島)大陸海岸線191.91km規劃范圍:規劃期限:2021-2035年本規劃范圍包括陸豐市行政轄區內全部陸域和管轄海域國土空間。其中: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包括東海街道、城東街道、河西街道以及河東鎮、潭西鎮、上英鎮部分區域,總面積147.39平方公里。南 海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定位目標 發展愿景 城市定位 規劃目標92.1 發展愿景粵東藍色崛起示范區汕尾高質量發展強引擎老區振興發展排頭兵2.2 城市定位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粵東海洋經濟和能源產業發展示范區102.3 規劃目標l2025年年8、基本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為深圳都市圈與汕潮揭都市圈有機銜接的樞紐城市,持續實現“四個走在前列”,做到汕尾綜合實力最強縣、老區振興發展排頭兵、全國老區蘇區第一方陣的“三個領跑”,努力躋身全國百強縣和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l 2035年年基本建成粵東藍色經濟崛起示范區、現代化濱海城市,全面建成具有全國一流競爭力的能源產業基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深圳都市圈同城化水平全面提升,融入“雙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全市經濟實力、創新能力、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實現更高水平互聯互通,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9、體系。l 2050年年全面建成粵東藍色經濟崛起示范區、現代化濱海城市,沿海經濟帶發展格局中的節點城市,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發展示范城市、全國知名紅色城市,具有高水平公共服務的幸福宜居家園。人口與城鎮化目標人口與城鎮化目標規劃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為145萬萬,城鎮化率72%。分階段發展目標分階段發展目標11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落實區域融合發展使命 構建“一核兩區、兩帶一廊”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統籌“三線”劃定與管控123.1落實區域融合發展使命共同維育山海湖河生態格局,維育峨眉嶂生態屏障,保護沿海生態保護帶。發揮支點引領作用,協同共建汕尾市域“兩帶兩廊三區、一主兩極一示范”的空間發展格局。擔當10、“汕尾明珠”東支點積極落實汕尾新材料產業園,加強產業協同,支持陸豐優勢企業參與汕潮揭都市圈生物醫藥、石化、新能源等重大項目建設。依托豐富海洋資源,協同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產業。積極攜手潮汕揭全面接軌深圳深化“灣區總部+陸豐生產基地”產業協同模式,共同建設產業合作平臺載體。善用深圳羅湖對口幫扶機制,形成“特區帶老區”格局。著力打造“灣+區+帶”產業轉移承接地,積極承接“雙區”及珠三角的優勢產業轉移。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硬聯通”,構建與大灣區核心城市1小時經濟圈。加快港口資源整合,規劃建設深港碼頭,發揮海洋區位和口岸全方位開放優勢。全力融入“雙區”133.2 構建“一核兩區、兩帶一廊”國土空間總體格11、局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即“大東?!?,將東海、上英、潭西、河西、河東、城東納入“大東?!币惑w化發展版圖,依托便利的區域交通條件,形成集聚全市資源優勢的發展極核?!耙缓恕币I“兩區”優化北部生態維育與鄉村振興區北部生態維育與鄉村振興區:以現代農業及生態旅游業為主導功能,促進農業生產效能提升,生態環境保育和水源保護。南部濱海城鎮發展區南部濱海城鎮發展區:依靠沈海高速、汕汕高鐵、濱海旅游公路等基礎設施牽引,在資源環境可承載范圍內,鼓勵利用現有資源,拓展發展空間,加速推進城鎮化?!皟蓭б焕取毖睾=洕l展帶:沿海經濟發展帶:依托海工基地、汕尾新材料產業園、海上風電、港口碼頭等已有基礎,積極培育海洋產12、業,打造陸海聯動的“黃金海岸”和藍色經濟區。廣惠汕發展帶:廣惠汕發展帶:以深汕高速公路、G324國道、廈深鐵路、汕汕高鐵為依托,形成市域城鎮生長與空間聚合軸,引導要素流通和空間集聚。汕梅發展走廊:汕梅發展走廊:以S240省道為依托,串聯中心城區、西南、大安等城鎮,向北延伸至陸河,引導北部生態經濟發展。143.3 統籌“三線”劃定與管控市域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過程方案,以最終審批為準)優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陸域與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共1521.02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82.5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1438.46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內13、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364.1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54.62萬畝,包括華僑管理區,下同)萬畝,包括華僑管理區,下同)。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制止各類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為,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不允許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全市城鎮開發邊界面積75.24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均為城鎮集中建設區。城鎮開發邊界內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按照城鎮集中建設區、城鎮彈性發展區和特別用途區進行分類管理。14、城鎮開發邊界外按照主導用途分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建設管制方式。錨固通山達海的 生 態 空 間 維育“一帶三屏三廊”的生態保護格局 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164.1 維育“一帶三屏三廊”的生態保護格局市域生態保護格局規劃圖守護一條沿海藍色生態帶守護一條沿海藍色生態帶串聯虎舌沙洲、玄武山-金廂灘風景名勝區、金廂鎮“黃金海岸”、海甲嶺、湖東十二湖、麒麟山等濱海生態資源,統籌沿海產業園區、港口碼頭建設等陸海功能,保護陸海生態環境。維育三大生態屏障維育三大生態屏障保護北部峨眉嶂、西部烏面嶺、南部獅山生態屏障。加強生態屏障區域內自然山體地貌保護,推進生態公益林、碳匯林建設,強15、化山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功能。構建三大功能復合的生態廊道構建三大功能復合的生態廊道依托螺河、烏坎河、鰲江等水系,構建聯通山水、功能復合的東、中、西三大生態安全廊道網絡,維育基本生態服務功能,保障市域生態本底安全穩定,分隔城鎮組團防止蔓延發展。174.2 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陸豐市自然保護地面積整合優化陸豐市自然保護地面積68.29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包括1處省級風景自然公園、1處市級自然保護區、2處縣級自然保護區、3處縣級森林自然公園及1處濕地自然公園。序號自然保護地名稱等級類型面積(公頃)1汕尾玄武山-金廂灘省級風景自然公園省級風景自然公園2604.002汕尾陸16、豐碣石灣海馬市級自然保護區市級自然保護區1022.333汕尾陸豐三溪水候鳥縣級自然保護區縣級自然保護區1093.954汕尾陸豐陂洋土沉香縣級自然保護區縣級自然保護區67.005汕尾陸豐白水寨縣級森林自然公園縣級森林自然公園1347.166汕尾陸豐南泉坑縣級森林自然公園縣級森林自然公園177.587汕尾陸豐清云山縣級森林自然公園縣級森林自然公園348.548汕尾陸豐陸湖縣級濕地自然公園縣級濕地自然公園168.51合計6829.07優化調整后自然保護地臺賬表自然保護地實行差別化管控和保護利用,基于各類自然保護地功能分區,制定建設項目負面清單與人為活動的限制要求,根據保護對象與保護目標制定保育與修復17、措施。打造集中高效的 農 業 空 間 建設“一帶一心五區”的農業空間格局 統籌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推進鄉村振興“帶帶相連”195.1 建設“一帶一心五區”的農業空間格局市域農業空間格局規劃圖南塘農產品加工物流南塘農產品加工物流中心中心以陸豐東站為核心,構建農業物流服務體系,支持物流配送中心、專業批發市場、冷鏈物流基地的配套設施建設。一帶一帶一帶一心一心一心五區五區五區北部優北部優質水果種植質水果種植區區、中、中部部特特色色精精品農產品區品農產品區、南部南部都都市農市農業業旅游旅游區區、西、西部部現代糧食現代糧食產產業業區區、東、東部部現代糧食現代糧食產產業業區區沿海沿海漁業綜漁業綜合示合示范范18、帶帶在碣石灣、三甲沿海城鎮,結合現狀已建的漁港,重點發展遠洋捕撈、海水養殖、水產品深加工業,大力發展“海洋漁業+旅游”,積極發展文化娛樂型、觀光體驗型、展示教育型等多元化現代休閑農業旅游。205.2 統籌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永久基本永久基本農農田田保護與保護與利用利用劃定永久基本劃定永久基本農農田田保護區面積保護區面積36413公公頃頃,主要分布在潭西鎮、上英鎮、博美鎮、內湖鎮等。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構建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管機制,強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考核機制。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至2035年,劃定永久基本劃定永久基本農農田儲備田儲備區區470公公頃頃。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按照19、一般耕地管理。非農建設項目選址時應避免占用儲備區;確實不可避免占用儲備區的,按占用一般耕地辦理手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劃至2035年,新增高新增高標標準準農農田田3800公公頃頃。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V V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耕落實耕地保地保有量有量保護保護任務任務嚴格落實耕嚴格落實耕地保地保有量有量38967公公頃頃的目標的目標,采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遵循實有耕地面積基本穩定、耕地數量質量并重,做到保護優先、應保盡保。落實耕地保有量保護任務開展耕地后備資源潛20、力評估,確定耕確定耕地地后備資源潛力后備資源潛力3247公公頃頃,重點儲備區主要分布在碣石鎮、南塘鎮和甲西鎮等街鎮??茖W高效利用宜耕后備資源拓展耕地價值,通過土地綜合整治,形成“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連”的景觀,打造以耕地景觀、農業生產、農產品為基礎的生態農業觀光區域。挖掘耕地景觀價值215.3 推進鄉村振興“帶帶相連”構建構建“帶帶帶帶相連、六片相連、六片示示范、多點引領”范、多點引領”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格局格局6+13 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在“濱海走廊”“龍潭湖谷”“山水畫廊”“谷鄉慢城”“浪漫荷香”“薪火藍灣”6條鄉村振興示范帶的藍本上,新規劃“海甲漁歌、麒麟望?!睘I海休閑觀光帶、“星河21、攬月、夢里水鄉”田園河流風光帶以及“和美陸安、香山古韻”的壯麗山川景象帶等13條鄉村振興景觀示范帶,構建“6+13”鄉村振興示范帶體系。6 片省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10個共同富裕示范村大安-西南融合發展示范片、潭西都市農業示范片、金廂紅色文化示范片、南塘休閑農業示范片、甲西濱海休閑示范片、八萬-陂洋生態休閑示范片。堅持“多規合一”理念,強化規劃引領,保障鄉村合理發展空間,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提升村莊規劃的實用性和管控水平,打造第一批10個共同富裕示范村,包括東海鎮烏坎村、上海村,大安鎮南溪村,西南鎮青塘村,甲西鎮博社村,金廂鎮下埔村,城東鎮高美村,上英鎮浮頭村,橋沖鎮溪碧村,河東鎮青山村。市域“622、+13”鄉村振興示范帶布局示意圖建設中心集聚的網絡型城鎮空間 優化城鎮體系 構建“兩帶四片區”產業空間布局 健全高質量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236.1 優化城鎮體系市域城鎮(村)體系規劃圖構建構建“中心“中心城區城區-副中心副中心-重點重點鎮鎮-一一般般鎮鎮 其他”五級 其他”五級城鎮城鎮結結構構體系體系包括東海街道、城東街道、河西街道,規劃城鎮人口為40萬人。中心城區為碣石鎮,規劃城鎮人口為15-25萬人。副中心重點鎮包括星都經濟開發區、南塘鎮、甲子鎮,規劃城鎮人口為5-10萬人。一般鎮包括河東鎮、上英鎮、潭西鎮、大安鎮、西南鎮、八萬鎮、陂洋鎮、博美鎮、內湖鎮、橋沖鎮、金廂鎮23、湖東鎮、甲西鎮、甲東鎮,規劃城鎮人口5萬人以下。其他包括大安農場、銅鑼湖農場、華僑管理區,規劃城鎮人口5萬人以下。246.2 構建“兩帶四片區”產業空間布局市域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圖廣惠汕城鎮發展帶廣惠汕城鎮發展帶依托廣惠汕城鎮發展帶,構建東承西接的區域格局,加強與“雙區”在交通、產業、生態建設等方面的規劃銜接。北部北部生態農生態農旅旅產產業片業片區區依托西南、大安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八萬、陂洋森林小鎮建設,發揮銅鑼湖農場、華僑管理區等農產品種植優勢,打造農旅融合的生態發展區。東翼東翼能能源裝備源裝備產產業片業片區區依托陸豐核電站、海工基地、甲湖灣電廠、汕尾市新材料產業園等,打造粵東能源基地。西翼24、西翼戰略新戰略新興產興產業片業片區區借助東海經開區及星都經濟開發區納入汕尾高新區的契機,進一步發展循環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產業;聯動汕尾紅草園區,發展數字經濟。南部南部沿海沿海旅游旅游產產業片業片區區發揮金廂銀灘、玄武山旅游區等旅游資源優勢,打造濱海旅游產業集中片。沿海經濟發展帶沿海經濟發展帶依托沿海經濟發展帶,發揮玄武山、金廂灘、金沙灣等生態文旅資源,利用陸豐核電站、海工基地、甲湖灣電廠等能源裝備資源,著力打造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四片區兩帶256.3 健全高質量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統籌協調市域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布局,建立“中心中心城區城區 重點 重點鎮鎮和和一一般般鎮鎮 社 社區區/中心中25、心村村和和農村農村居民點”居民點”三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教教育育設施設施幼兒園幼兒園:規劃新建45所公辦幼兒園,推動落實學前教學前教育育“5080”行動。小學小學:按千人學位數80的標準規劃和補足基礎教育設施,結合居住區和人口分布,服務半徑400-500米米,服務人口0.8-1.5萬人萬人。中學中學:千人學位數40,中學服務半徑800-1000米米,服務人口3-5萬人萬人。公公共文共文化化設施設施文化設施面積0.3m2/人;重點建設陸豐市新時代市民廣場,提升陸豐市文化中心,完善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功能與服務;建設陸豐非遺動漫文創產業基地;推動331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標升級。26、全全民民健身健身設施設施公共體育設施用地面積0.6m2/人;推動陸豐市人民體育場升級改造,建設新時代市民廣場文體中心;東海街道、碣石鎮、甲子鎮至少建設1處處11人人制足球場制足球場及配套設施,其他各街道、鎮(場、區)至少建設1處處5人人制制的的足球場足球場及配套設施,各行政村結合村級文化活動室,配置室外活動空間。構筑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平醫療衛醫療衛生生設施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用地面積0.8m2/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8張/千人;全面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完善331個社區(村)衛生服務網點建設,為市民(村民)提供優質便捷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社社會福會福利設施利設施社會福利設施27、用地面積0.4m2/人,機構養老設施床位數40張/千人;50%以上的養老機構建立醫養結合機制,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266.4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引引導導中心中心城區城區集聚集聚發展,發展,形成形成“一一軸軸三帶,三三帶,三心心四組團四組團”的的“豐豐”字型空間字型空間結結構構一一軸軸:中央山海主軸。北起河圖嶺,貫通東海大道,南抵碣石灣畔。三帶:三帶:G324城鎮發展帶、運河生態休閑帶、濱海活力帶三三心心:老城核心、行政文化核心、高鐵樞紐核心四組團四組團:老城組團、新城組團、濱海組團、河西組團27優化陸海聯動的 海 洋 空 間 海洋經濟發展規劃 分類分段落實海岸線28、精細化管控 加強海島資源保護與開發管控 構建“一核一帶五港”的漁港經濟區布局287.1 海洋經濟發展規劃陸豐市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示意圖粵港澳大灣區“藍色糧倉”粵東清潔能源與先進制造業基地汕尾市海洋經濟發展主戰場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依托優越的海洋資源,突出發揮沿海經濟帶重要支點功能,建設海洋經濟強縣,成為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的主力軍,助力陸豐“裂變發展、藍色崛起”。發展定位297.2 分類分段落實海岸線精細化管控7.3 加強海島資源保護與開發管控嚴格嚴格保護保護岸線岸線59.01公里公里,主要包括上英-潭西海堤、碣石港、湖東港等區域岸線。限制開限制開發發岸線岸線65.51公里公里,主要包括碣石港29、三甲海堤等區域岸線。優化優化利用利用岸線岸線67.39公里公里,主要包括東海岸岸線、甲子港岸線、湖東甲西岸線、田尾山岸線等區域岸線。陸豐市共有海島196個,均為無居民海島。到2035年,劃定適度適度利用利用類類海海島島47處處、特、特殊殊利用利用類類海海島島1處處、保保留類留類海海島島148處處,其中適度利用類海島中包括農林漁業海島37處、交通與工業用島10處。加強保護區內海島保護,推進海島保護區建設,嚴格保護國防用途海島,適度利用可開發利用的無居民海島,維持保留類海島現狀。7.4 構建“一核一帶五港”的漁港經濟區布局一一核核:甲子甲子漁漁港港一帶:一帶:現代現代海海洋洋漁業漁業產產業業經濟30、發展帶經濟發展帶五五港港:甲子甲子、碣石碣石、湖湖東、東、金廂金廂、烏坎烏坎漁漁港港30健全國土空間要素支撐體系 構建順暢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 健全市政基礎設施與綜合防災體系 建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體系 加強城鄉風貌引導318.1 構建順暢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構建構建現代現代化化綜綜合合交通交通體系體系,融入粵港澳融入粵港澳大大灣灣區區“一一小小時時經濟區經濟區”高鐵+城際+普鐵鐵路運輸系統高高鐵鐵:廈深鐵路、汕汕高鐵城城際際:深汕惠城際、深汕城際普鐵普鐵:疏港鐵路(規劃預留)客運樞紐客運樞紐:陸豐站、陸豐東站、陸豐南站鐵路樞紐公路運輸系統貫通貫通“兩橫兩橫三三縱縱”高”高快速路。快速路。兩橫31、:深汕高速、珠東高/快速路(規劃);三縱:興汕高速、興汕高速陸豐支線(規劃)、揭惠高速、揭惠高速南延線(規劃)。升升級級改造改造“四橫四橫六六縱縱”干線干線公公路。路。四橫是指G324、G228、S241、沿海旅游公路;六縱是指S510、S240、S238、X133、X139、X145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公路客運+貨運樞紐客運樞紐客運樞紐:陸豐粵運汽車總站、陸豐站汽車客運站、陸豐南站汽車客運站、南塘汽車客運站貨運樞紐貨運樞紐:星都物流園、南塘物流園、甲子物流中心航道網絡航道港口與碼頭大星山甲子航道、螺河河口航道、烏坎西線航道、碣石航道、烏坎東線航道、湖東作業區航道、甲子航道港港口:口:湖東港、烏32、坎港、金廂港、碣石港、甲子港碼頭碼頭:核電站碼頭、海工基地碼頭、甲湖灣電廠碼頭、汕尾新材料產業園碼頭市域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圖汕尾新材料產業園碼頭32健全堅韌穩固健全堅韌穩固的城市的城市安全安全體系體系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給水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市域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保障城鄉發展需求。供電提升管輸天然氣覆蓋率,鼓勵工業“煤改天然氣”和“油改天然氣”,改善全市能源結構。燃氣按照“控制存量、適度增量、生態節地”的原則,合理規劃殯葬設施。殯葬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33、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環衛發展分布式清潔能源供熱,實現重點產業園區全面集中供熱。供熱按照“三網融合、設施共建”理念,統籌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包括5G)、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建設。通信堅持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截污和治污相協調,完善污水、污泥處理,提升再生水品質擴大應用;完善雨水排放,強化治理積水點、易澇區。排水螺河及東河河堤按50年一遇防洪(潮)標準設防。陸豐市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取20年,在遇到各階段重現期范圍內暴雨時,中心城區地面積水的設計標準為:居民住宅和工商業建筑物底層不進水,道路中車道的積水深度不超過15cm。建立和完善臺風34、內澇、雷電監測預警系統,提高臺風、暴雨、雷電等災害性天氣的預測、預警水平;改善排水防澇系統、整治易澇點,高層建筑設置避雷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內澇和雷電的災害損失和影響。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預防工程地質災害發生;加強地質災害的普查工作,并根據地質災害勘查結果,強化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完善預警機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地震斷裂帶探測,新建、改建、擴建一般建設工程按照基本烈度VII度設防,重要建(構)筑物應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的規定設防。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按照高于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完善消防力量及消防安全體系,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達到國家有35、關消防規劃建設標準和規范的要求。加強消防隊伍的科技化、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災害事故救援體系。8.2 健全市政基礎設施與綜合防災體系構建構建綠綠色色安全安全的的基基礎礎設施設施網絡網絡防汛抗洪氣象監測地質災害防震抗震消防安全338.3 建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體系市域歷史文化遺存分布圖重點重點保護保護歷史文歷史文化化名名城城名名鎮鎮名名村村、傳統傳統村村落、落、歷史文歷史文化化街街區區,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1處:碣石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處:石寨村;中國傳統村落2處:石寨村、大樓村;廣東省傳統村落2處:官田村、迎云寨村;省級歷史文化街區1處:碣石鎮玄武山-中所街歷史文化街區36、。嚴格嚴格保護保護國家國家級、級、省省級、級、市市縣縣級級文文物保護物保護單位單位,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元山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陸豐縣總農會舊址、馬路頂林氏宗祠、張威紀念亭、廣德禪院、周恩來渡海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積積極極保護與保護與活活化化利用利用南南粵粵古驛古驛道道本體本體及及相相關遺存關遺存,包括本體遺存1處:觀音嶺古道,相關遺存4處:鎮海石、水師亭、水月宮、廣福橋。分分類類保護保護非非物物質質文文化化遺遺產產代代表性項表性項目目,包括國家級4項、省級11項、市級15項、縣級32項。保護一保護一般般不可移動不可移動文文物物319處處、不可移37、動革命不可移動革命文文物物20處處、歷史歷史建建筑筑13處處、古樹古樹270株株。348.4 加強城鄉風貌引導l北部北部山山區生態區生態景觀景觀區區北部山體連綿,圍繞八萬、陂洋、大安、西南等地,形成郊野生態公園群,以生態維育為主,凸顯山體森林平緩、連綿起伏的生態風貌。l中中部部淺山淺山城鎮城鎮景觀風貌景觀風貌區區分類引導東海老城區、新城片區、鎮村地區景觀風貌,形成連片田園綜合體、城郊景觀示范帶等大地景觀,將田園變公園,展示陸豐“城在螺河邊、人在花園里”的美麗新形象。l南部濱海南部濱海休閑休閑旅游旅游風貌風貌區區著重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濱海岸線,結合沿海旅游公路、濱海一線公共建筑,打造系列濱海景觀38、節點,形成陸海融合的粵東濱海風貌。藍綠新城山海陸城善美田園城鄉風貌定位城鄉風貌特色分區35實施保障機制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 建立規劃體檢與評估機制36“一年一一年一體體檢檢”:重點對城鄉發展運行和規劃實施總體情況進行全面體檢監測,對違反規劃管控要求的行為進行及時預警?!拔濉拔迥暌荒暌辉u估評估”:重點對規劃階段性實施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作為規劃調整的重要依據。省市級陸豐市級鄉鎮級傳導傳導目標指標定位+指標主導功能控制線+用途管制總專編制年限+目標+重點管控內容約束性指標+剛性管控要求總體規劃專項規劃銜接“十四五”規劃,分類分級鋪排項目實施時序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水平39、;提升金融、物流、商貿、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水平;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工程裝備、石化、港口、漁業、生物醫藥等海洋經濟。鄉村振興 加快推進“5+2”農村綜合改革;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打造市域“五大特色農業功能區”;提升全市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水平。市級以上重大交通設施市級以上重大公服市政、安全設施 重大水利、能源、環保設施、信息、文化、體育、教育、衛生、福利、消防、人防、防洪、避險通道等設施。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 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整治、低效閑置建設用地盤活;水生態修復、土壤污染治理、礦山生態修復。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運輸系統;形成“兩橫三縱”高快速路、“四橫六縱”干線公路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港口與碼頭建設。9.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9.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9.3 建立規劃體檢與評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