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4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040
2023-08-08
46頁
8.68MB
1、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3年3月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戰略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關于國土空間規劃的工作要求,結合青龍滿族自治縣的實際情況,編制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全縣國土開發利用在空間和時間上做出的總體安排,是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依據,是編制各類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的基礎和依據。通過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動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建設實力、活力、富裕、美麗、幸福、平安青龍。前 言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01規劃總則/04 02戰略目標/0703劃定三線,構建國土空間格局/1104整合資源,促進全面鄉村振興/1605提高站位,筑3、牢生態安全屏障/2006優化產業,重塑城鎮空間格局/2407精益求精,提升城區空間品質/2908以人為本,推進人文自然保護/3509高效便捷,完善基礎設施體系/4010落實管控,保障規劃順利實施/45目 錄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規劃總則 指導思想 規劃范圍與期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以來的歷次全會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4、劃發展,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現戰略性、提高科學性、強化權威性、加強協調性、注重操作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整體謀劃青龍滿族自治縣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快形成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1.1指導思想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規劃范圍:青龍滿族自治縣行政轄區,包括13個鎮、11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10個社區,396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3506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5、劃范圍1.2規劃范圍與期限 規劃期限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目標與戰略 城市性質 發展目標 發展戰略建設以生態為主導、資源為支撐,文化為先導的民族特色園林城市民族特色園林城市科學整合礦產資源,扎實推進鋼鐵、鑄造等項目延伸發展,大力構建高端鑄造產業鏈條2.1城市性質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充分發揮豐富旅游資源的優勢,打造協同發展的旅游休閑聚集地立足資源優勢,對接京津需求,加大品牌宣傳推廣,建成生產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特色農業產業基地依托豐富風光資源,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協同6、光伏、風電、儲能一體化發展,建設新型能源產業基地新能源產業基地鋼鐵和高端鑄造產業基地“京津冀遼”旅游休閑城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2025年2050年2035年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生態環境更加優化,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立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建成,對外物流通道基本暢通,民族特色園林城市初步建成,創新能力有所提高。全面建成“京津冀遼”旅游休閑城市、鋼鐵和高端鑄造產業、新型能源產業、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成知名民族特色園林城市。進一步提出“魅力青龍,綠色之城”的發展愿景,作為對青龍縣發展目標的高度概括,成為青龍人民共同的發展理念和行動綱領。到2057、0年,全面彰顯青龍縣的獨特魅力,全面建成全國知名民族特色園林城市。2.2規劃目標與戰略切實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森林、濕地監督管理的統籌協調,大力推進國土綠化,保障生態安全。把準產業發展的主方向,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多元發展。建設鋼鐵和高端鑄造產業、新能源產業、現代農業全鏈條,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綠色轉型和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引領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新發展。強化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實現旅游興縣。以建設高品質的和諧宜居生活城鎮為目標,積極發展青龍中心城區,加強集聚功能,建成城鄉一體化的組合城鎮。2.3 發展戰略 區域協同發展 統籌劃定重要控制線 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8、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劃定三線,構建國土空間格局完善重點產業分工協同發展促進旅游發展區域攜手聯動共建長城文化公園,推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共建滿族文化旅游環線、共建山地旅游走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打通交通線路、推動高壓燃氣輸送管線共建、完善高壓電力廊道。打造完整產業鏈、提升區域競爭力,實現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取得較大發展。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共治共保共同推進燕山生態修復工程、加強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協調流域水生態治理。3.1 區域協調發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實施耕地用途管制制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9、質量不降低。生態保護紅線,堅持嚴格保護、分級管控、損害追責、違法嚴懲的原則。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環境準入機制,采用準入清單進行管理?!叭齾^三線”是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是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底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以城鎮開發建設現狀為基礎,綜合考慮資源承載能力、人口經濟現狀分布與增長趨勢、城鎮發展階段和發展潛力,統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管控城鎮建設用地總量。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3.2統籌劃定重要控制線,指青龍10、縣城。綜合中心、核心引擎。,指承秦高速城鄉發展帶、國道230城鄉發展帶、長城文化旅游發展帶。,北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中部產業發展集聚區和綠色高效農業種植區、南部水源生態涵養區。,以重點鎮作為有力支撐,一般鎮為有效補充,統籌推進城鎮化發展。3.3 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嚴格按照禁止、限制和鼓勵勘查及開采礦種利用,合理設置礦業權區塊,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提高節約利用水平。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區域和開發邊界外圍零星分散城鎮用地組成。主要服務于城鎮集中建設和人民生產生活。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嚴格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鼓11、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農田質量。生態保護紅線之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的自然區域,以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為主。生態保護紅線圍合區域,以保護核心生態資源為功能導向,參照生態保護紅線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能源控制區3.4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 優化農業空間格局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加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整合資源,促進全面鄉村振興青龍婁杖子食用菌現代產業園、青龍河上游蘋果現代農業園、青龍肖營12、子現代農業園、青龍茨榆山現代農業園、青龍三星口鄉現代農業產業園長城沿線雜糧產業區、星干河流域中藥材產業區、沙河流域和起河下游板栗產業區、青龍河上游蘋果產業區四區規劃打造“四區規劃打造“四區五五園”農業發展格局。園”農業發展格局。五園4.1 優化農業空間格局引導鄉村分類有序發展將396個村莊分為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保留改善類和搬遷撤并類村莊。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產業深度融合,完善緊密型聯結機制,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加大鄉村綠化美化力度,13、建設森林鄉村。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持續深化文明村鎮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提升農民生活滿意度。4.2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123農村建設用地整理農村建設用地整理中低產田提質改造中低產田提質改造通過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建成“旱能澆、澇能排、渠相連、路相通”高標準農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布局,保障農村教育、醫療、文娛、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護傳統歷史文化和特色風貌。加快實施耕地提質改造土地整治14、項目,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耕地質量,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持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4.3 加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 構建生態保護格局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 系統推進生態修復提高站位,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四區青龍河生態保護帶、都源河星干河生態保護帶、起河生態保護帶、沙河生態保護帶和小沙河生態保護帶提升重要生態節點,打造“四區提升重要生態節點,打造“四區五五帶帶”生態格局。”生態格局。五帶都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源涵養區、青龍湖水源保護區、祖山山地旅游區和南山生態經濟區5.1 構建生態保15、護格局用水總量控制加強水源地保護與管控加強自然河湖水系保護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明確礦產資源利用目標調整勘查開發方向區域加強礦產資源管控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林地資源總量保護加強公益林管理落實森林分級管控推進林地資源合理利用落實濕地保護任務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濕地資源利用管控建設濕地資源監測體系水資源保護利用林地資源保護利用礦產資源保護利用濕地資源保護利用水林礦濕5.2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河湖濕地綜合修復治理森林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礦山地質生態環境修復 明確修復治理重點項目 提升森林資源生態功能 提升水源涵養功能 加強水土流失治理 加快青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 實施重點流域綜合治理 實施水16、源地生態修復 加強地下水保育 科學開展國土綠化 統籌確定造林綠化空間 加強森林質量建設 開展天然林、公益林保護與提升工程 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嚴格落實生產礦山修復措施 多方舉措開展礦山生態修復12345.3 系統推進生態修復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 構建新型城鎮格局 城鎮等級體系 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優化產業,重塑城鎮空間格局“1”:青龍縣城,綜合服務中心?!?”:4個重點鎮,大巫嵐鎮、肖營子鎮、雙山子鎮、祖山鎮“19”:一般鎮(鄉),茨榆山鎮17、龍王廟鎮、隔河頭鎮、婁杖子鎮、馬圈子鎮、八道河鎮、土門子鎮、涼水河鎮、木頭凳鎮、鳳凰山鄉、大石嶺鄉、三星口鄉、平方子鄉、三撥子鄉、朱杖子鄉、官場鄉、干溝鄉、安子嶺鄉、草碾鄉6.1 構建新型城鎮格局6.2 城鎮等級體系工貿帶動型現代農業型城郊服務型中心城區大巫嵐鎮 肖營子鎮雙山子鎮 祖山鎮茨榆山鎮 龍王廟鎮隔河頭鎮 婁杖子鎮馬圈子鎮 八道河鎮土門子鎮 涼水河鎮木頭凳鎮 鳳凰山鄉大石嶺鄉 三星口鄉平方子鄉 三撥子鄉朱杖子鄉 官場鄉安子嶺鄉 干溝鄉草碾鄉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做強做優食品加工產業;做精做專文旅康養產業;延伸發展鋼鐵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新建材產業;推進傳統產業綠色發展。18、提升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加快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增強供應鏈安全性穩定性。積極積極發展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提升產業園區能級著力提升產業園區能級堅持產業園區錯位發展;完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創新產業園區管理模式。推動文旅康養一體化推動文旅康養一體化打造生態旅游、康養旅游、文化旅游和特色鎮村旅游四大旅游品牌,推動文旅康養一體化,全方位提升旅游資源吸引力。6.3 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嚴控建設用地嚴控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總量和強度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引導工業向開發區集中,人口向城鎮19、集中,住宅向社區集中,推動農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鎮集聚,產業向功能區集中。精準配置建設精準配置建設用地增量用地增量建設用地增量重點保障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給排水、供電、燃氣、熱力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文體、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城鎮低效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用地再開發對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的城鎮存量建設用地,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禁止類、淘汰類、不符合安全和環保要求、“退二進三”產業用地,城中村納入低效再開發。提高工業用地提高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節約集約利用各類重點產業“進園入區”,推廣工業“標準地”供應,加強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工業用地的處置力度,加強經濟效益產出低效20、工業用地的處置。消化處置批而消化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地未供和閑置地嚴格執行“增存掛鉤”制度,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通過改善供應條件、調整規劃指標、優化招商引資環境等方式分類消化存量土地。6.4 促進建設用地集約利用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 營造特色彰顯的景觀風貌 提升居住與公共服務品質 打造公共空間與藍綠網絡 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組織精益求精,提升城區空間品質西部“一軸”:以燕山路作為城鎮發展的主軸線,是縣城主要的東西向生活性干道,兩側以商住建筑為主?!耙粠А保撼浞掷枚缄柡觾蓚葍灻赖娜宋木坝^和自然景觀,建設親水景觀帶?!叭M團”:即中部組團、城西組團和城東組團?!拔逯行摹保喊ㄖ胁康男姓?1、業中心、南部的休閑中心、西部的醫療康養中心、東部的教育中心和文體中心。中部東部7.1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六大城市風貌分區:醫療康養現代服務業風貌控制區傳統城市風貌優化控制區文體科技綜合服務風貌控制區現代產業風貌控制區南山生態文化風貌控制區溝谷地帶特色風貌控制區城市總體風貌定位:城市總體風貌意向:。城市總體風貌結構:。7.2 營造特色彰顯的景觀風貌建立可預期、可負擔、可選擇、可宜居、可持續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打造更舒適、更生態、更便捷、更活力、更就近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學有所教文有傳承弱有善助體有健魄老有頤養病有良醫應保盡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用地;控制小規模零散居住用地開22、發,鼓勵大規模居住項目;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應規模,同時保證住宅用地供應平穩有序;堅持土地新增供應與存量挖潛相結合,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7.3 提升居住與公共服務品質構建的城市公共空間體系。構筑的藍綠空間結構“一帶”:都陽河沿線景觀帶。“四園”:南山森林體育公園、龍島公園、城東綜合公園、城西濕地公園。“九廊”:結合現狀的排水河渠,布置綠帶,構建城區生態綠廊?!岸帱c”:通過見縫插針、填空補齊、搬遷改造等方式,增設街頭綠地,為居民提供晨練、茶余飯后休閑游憩娛樂的活動場所。7.4 打造公共空間和藍綠網絡對外交通:承秦高速、青遷高速、國道230(大冷公路)道路結構“六橫十二縱”:“六橫”北環路(大冷公23、路)、燕山路、都山路、祖山路、都陽路和南環路;“十二縱”G230(大冷公路)、八一街、栗香街、索倫街、康乾街、八旗街、滿韻街-清風街、本源街、都源街、乾新街、起河街、星干街。構建綠道系統,形成綠道網絡。驛站公廁綠道休閑設施綠道休憩設施都陽河兩岸綠道,在現有濱河綠道基礎上結合南山公園建設形成貫通整條都陽河的濱河綠道。城北溝谷地帶綠道,將北部溝谷地帶濱河綠地和郊野公園聯系起來,構建東西向登山步道,設置以步行及自行車慢行系統為基礎的多條健身綠道。7.5 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組織山體綠道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24、見稿 構建全域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構建歷史文化景觀格局 塑造全域特色與城鄉風貌以人為本,推進人文自然保護保護山水格局保護青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山水格局,保護縣域特有的山水特色。保護自然保護地保護縣域內都山自然保護區、祖山風景名勝區、青龍湖濕地公園、南山森林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在全縣形成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分類系統。祖山風景名勝區青龍湖花果山景區都山自然保護區南山8.1 構建全域歷史文化保護體系青龍河8.1 構建全域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保護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縣域內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縣域內省25、級非遺4項、市級非遺11項、縣級非遺105項。保護特色村落保護邊杖子村、東山村、南胡哈村、頭道窩鋪村等民族地域特色村落,加強風貌管控和鄉村文化傳承與利用。青龍滿族青龍滿族文化之城文化之城陽山古洞五鳳山景區花果山景區祖山景區花廠峪景區黃金溶洞都山自然保護區一突出文化傳承,塑造若干特色文化節點,如干溝滿族文化古鎮、官場頭道窩鋪特色村落等。以青龍城區為全縣歷史文化中心,依托南山文化博物館、滿韻風情街等構建兼具歷史人文和現代氣息的歷史文化展示核心區。核三 帶三 點青龍滿族文化之城三條文化展示帶若干特色文化節點長城文化展示帶、青龍河文化展示帶、滿族文化展示帶8.2 構建“一核三帶多點”歷史文化景觀格局冷26、口冷口溫泉溫泉青龍湖青龍湖干溝古鎮依托現有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構建山、水、關、山、水、關、城城四大要素構成的全域景觀風貌格局。塑造自然山水、滿族風情、現代氣息、長城風韻的城鄉風貌。都山都山祖山祖山南山南山五鳳山五鳳山花果山花果山北部都山原生態自然風貌區中部青龍河山城水韻風貌區東部糧馬古道人文景觀風貌區南部長城古韻風貌區青龍城區大巫嵐雙山子肖營子鎮山山水水關關城城長長城城8.3 塑造全域特色與城鄉風貌都山青龍湖長城縣城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 構建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 提供全域均衡的公共服務 建設綠色27、堅韌的基礎網絡 打造安全韌性的國土空間高效便捷,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建立分級協同的綜合交通體系:強化鐵路、公路的一體化布局和無縫銜接,促進鐵水聯運、公鐵聯運等模式有效發展。鐵路:承秦鐵路、遷青寬鐵路、山刀鐵路。公路:構建“東出西聯、承南啟北”的公路主體交通軸。高速公路:承秦高速、秦沈高速、青遷高速、秦赤高速。優化干線公路網,形成“三橫、六縱”格局三橫:S205(柞子嶺-孤山子段)+S507G508(承秦界-青龍鎮段)+G230(冀遼界-青龍鎮段)城祖公路+S251六縱:S206、G230、G508、S205、S202、S201。9.1 構建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建設三級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打造優質的公共28、服務體系建設三級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打造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縣級鎮/鄉級社區/村級打破行政區域,統籌布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強資源整合,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多種形式,推進設施共建共享,形成城市服務農村、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h城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鎮、鄉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社區、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9.2 提供全域均衡的公共服務 供排水基礎設施從基本滿足走向安全可靠重點解決安全保障和供應不足問題。高標準規劃排水防澇系統,充分利用現有水系,優化河道布局。建設“滲、蓄、滯、凈、用、排”的海綿城市體系,盡量減少開發建設對雨水徑流的影響。能源利用能源利用從粗放走向高效從粗放走29、向高效合理規劃變電站建設,完善電網體系,保障供電安全。推進電力、天然氣、供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生物質能和太陽能光熱、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強環境處理加強環境處理能力能力采用低影響開發模式,優化能源結構,加強污水、垃圾等設施處理能力。推廣垃圾分類,實施垃圾源頭減量,推廣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減少大氣排放。運用數字化信息平臺解決問題運用數字化信息平臺解決問題從分散控制管理逐步變為智能統籌管理,建設智能化信息化市政基礎設施。構建市政管線管理與調度統一平臺,實現數據查詢、事故應急調度、公眾服務等功能。9.3 建設綠色堅韌的基礎網絡 構建安全和應急防災體系構建安全和應急防30、災體系 保障水安全保障水安全 提升綜合防災水平提升綜合防災水平健全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健全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增強抗震能力增強抗震能力完善消防體系完善消防體系加強危化品生產、儲存、運輸全流程管理加強危化品生產、儲存、運輸全流程管理高標準建設城市生命線工程高標準建設城市生命線工程保障供水安全提升防洪標準提高排澇能力構建公共安構建公共安全體系全體系健全綜合應健全綜合應急體系急體系健全災害預健全災害預防體系防體系9.4 打造安全韌性的國土空間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 明確規劃落實與傳導 規劃實施保障 建立并監31、督實施“一張藍圖”制定近期實施計劃落實管控,保障規劃順利實施建立縱向和橫向傳導機制,縱向明確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規劃對所轄各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詳細規劃管控引導要求,橫向發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專項規劃的指導和約束,保障總體規劃確定的核心內容的有效傳導與實施落地。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調查體系,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落實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完善項目生成決策機制,合理確定重點任務的年度安排和行動計劃;建立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推進建立差異化績效評價與考核制度平臺建設。搭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規劃檢測評估預警機制。明確近期實施目標,明確重點工程項目,銜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對縣城規劃近期做出統籌安排,提出近期實施目標和行動計劃。10 落實管控,保障規劃順利實施注:1.本規劃所有內容和數據以最終批復版為準。2.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發現版權問題,請與青龍滿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