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蒙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047
2023-08-08
29頁
6.51MB
1、蒙陰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TERRITORIAL SPATAIL MASTER PLANNING OF MENGYIN蒙陰縣人民政府2023.02公示版序言PREFACE蒙陰縣,因地處蒙山之陰而得名,隸屬山東省臨沂市,位于山東省中南部、臨沂市西北部,地處泰沂山脈腹地、蒙山之陰;東鄰沂水、沂南縣,西靠新泰市,南依蒙山與費縣、平邑縣交界,北與沂源縣接壤。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蜜桃之都,山東省長壽之鄉。近年來,蒙陰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生態立縣、生態富民、生態強縣“三步走”實踐路徑,探索了一條“生態好、群眾富、可持續”的綠色發展2、之路,成為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和全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示范縣,正在奮力向美麗富強幸福新蒙陰邁進,爭取建成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動能轉換生態經濟實踐區、全國知名的高品質康養勝地、沂蒙精神傳承弘揚示范區。本規劃是蒙陰縣實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藍圖;同時也是全縣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基礎,為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1.規劃概述1.1規劃期限與規劃范圍1.2規劃原則與規劃目標2.總體戰略2.1發展定位2.2目標愿景3.國土開3、發格局3.1總體空間格局3.2農業空間格局3.3生態安全格局3.4城鎮發展格局3.5重要控制線目錄CONTENTS4.規劃重點4.1生態優先,繪就綠水青山蒙陰畫卷4.2區域協同,融入濟臨一體化協作區4.3創新驅動,塑造特色產業新型優勢4.4復合高效,完善重大要素支撐體系4.5發展特色,打造鄉村振興蒙陰典范4.6弘揚精神,推動文化旅游繁榮發展4.7品質提升,打造宜居宜業智慧城區5.實施保障5.1制定近期實施重點5.2健全規劃實施保障1.1規劃期限與規劃范圍1.2規劃原則與規劃目標規劃概述規劃概述01規劃期限與規劃范圍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蒙陰縣行政轄區,包括1街道、8鎮、1鄉(蒙陰街道、常路鎮、4、高都鎮、聯城鎮、桃墟鎮、垛莊鎮、坦埠鎮、野店鎮、岱崮鎮、舊寨鄉),總面積1601.6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1規劃原則與規劃目標規劃原則因地制宜,彈性發展區域協同,全域統籌落實戰略,科學部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目標生態安全創新高效協調共贏文化凸顯開放互聯堅 持 生 態 優先、綠 色 發展,尊 重 自然 規 律,堅持 山 水 林 田湖 草 生 命 共同 體 理 念,科 學 有 序 統籌布局生態、農 業、城 鎮等功能空間。品質宜居積極融入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多項措施鼓勵蒙陰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進行新舊動能轉換,提5、升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單位用地產出率。處理好城鄉統籌、融合問題,縮減城鄉差距,在公共服務配套、道路交通方面對鄉村傾斜,統籌鄉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充分挖 掘蒙陰紅色文化、知青文 化、軍旅文 化、民俗文 化、歷史文 化特色,融 入產業發展 和國土空間建設。通過交通提升、產業提升、政策推動加大蒙陰的對外開放與交流,抓住新基建機遇,提升門戶城市的交通樞紐、物流功能,培育開放高效的空間載體。以共享、品質、宜居為理念,以人為本,以環境提升、配套提升為手段,推進城市轉向宜居生活型城市。1.22.1發展定位2.2目標愿景總體戰略總體戰略02發展定位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內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兩山理論實踐創6、新示范區濟臨一體化首位融合地區2.1城市性質總體定位山東省重要的生態+紅色旅游目的地臨沂市“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以綠色經濟為主導的山水宜居城市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和配套服務水平提升,新舊動能轉換、科技創新取得一定發展,建成高端裝備制造、科技孵化、生態旅游、紅色文化教育突顯城市,拓展對外交流,國際貿易,區域城市地位提升,成為地區物流樞紐。資源利用率顯著提升,城區重心向東側轉移。依托山水格局和文化特色,以云蒙湖、孟良崮、岱崮、蒙山形成文化大IP,打造全系列旅游產業鏈,建設全國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對接濟南都市圈科技創新孵化,形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現代化智能制造集群,成為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資源7、利用高效,城湖一體化基本形成。全面建成科技文明、文化突出、生態宜居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城市。全面實現城市活力高效、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品質優良、科技創新與技術轉化一站式完成。202520352050建成區域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和生態旅游目的地城市建成智能制造集群和開放共贏的全國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全面建成科技文明、文化突出、生態宜居的美好城市目標愿景2.23.1總體空間格局3.2農業空間格局3.3生態安全格局3.4城鎮發展格局3.5重要控制線國土開發格局國土開發格局03縣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圖雙核兩帶、四山多溪總體空間格局雙核中心城區云蒙湖生態核心兩帶梓河生態保護帶東汶河生態保護帶四山北部大龍王山-和8、山山脈金山-中山-老松山山脈中部鳳凰山山脈南部蒙山山脈多溪坦埠西河、莫莊河、蒙河組團生態廊道其他多條溪流與水庫系統3.1農業空間格局3.2以耕地保護為重點,結合三調現狀以及農業發展情況,通過地類疊加分析等技術手段,劃分四種農業種植片區。沿河谷高標準農作物區全縣的高標準農田、水澆地和旱地沿河谷地勢較平坦區域分布,是全縣的主要產糧區。河谷景觀果林區沿河谷外圍果園和景觀林區,注重觀賞屬性。生態農業果園連片區區域大面積的果園區域,兼顧觀賞、生產、生態三重屬性。山地生態保護林區多為地勢較高,或生態較敏感區域的林地,以自然林地為主。農業種植區分布圖生態安全格局3.301建立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9、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蒙陰縣自然保護地集中在南部蒙山區域、中部云蒙湖區域及北部岱崮地貌區域,整合優化后自然保護地總數5個,包括山東云蒙湖國家濕地自然公園、山東蒙山國家森林自然公園、臨沂中山寺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臨沂岱崮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和臨沂岱崮地方級地質自然公園。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02構建長效穩固供水保障體系。加快骨干水網工程建設,科學實施江河湖庫水系連通,構建縣級骨干水網體系;規劃建設城鄉一體、標準較高、運營有力、監管到位的農村飲水安全供水網絡和長效運行機制。加強水資源保護利用03保護岱崮地貌,保證山體完整。避免大型修建,防止山體破壞。加強綠化節點的建設和修復。制定保護政策,防止人為破壞10、。根據國家和山東省、臨沂市相應法律法規,結合岱崮地貌實際情況制定和修改岱崮地貌保護和損害賠償政策,保證政策具有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的作用。開展綠化防護,礦區邊坡整治;廢棄工礦復墾,重建生態景觀;營造山體公園、打造綠色開敞空間。強化岱崮地貌與山體保護04積極推進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建設以森林公園、生態林場等為主,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均明顯的保護體系,保護和恢復山林植被、創造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在保持行政區域基本完整和地域連片的基礎上,劃分為三個林地利用區。推進森林資源保護城鎮發展格局一核:城湖一體核(中心城區、云蒙湖區、垛莊鎮區);兩軸:沿京滬高速城鎮發展軸、沿董梁高速城鎮發展軸;11、一環:全域旅游發展環;四區:中部城湖一體區、北部生態與旅游發展區(野店、坦埠、岱崮、舊寨)、兩端城鄉統籌發展區(垛莊、高都、常路)、南部生態休閑區(桃墟、聯城);三重點:3個重點鎮(岱崮鎮、坦埠鎮、常路鎮)。以高速為城鎮主要發展軸,以城湖一體區為核心,根據各鄉鎮生態環境、產業和資源特色,人口與經濟化水平規劃確立“壯大城湖一體區、極化中心城區;強化小城鎮,集聚居民點”的發展策略,確定了“一核兩軸、一環四區三重點”的城鎮體系格局。3.401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優先將長期穩定利用、具有良好水利設施的高產、穩定耕地和高標準農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禁耕地“非農12、化、非糧化”。02嚴守優化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將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禁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僅允許有限的人為活動。03集約節約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堅守底線思維,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格局,堅持因地制宜,科學研判城鎮發展方向,合理預測人口與建設用地規模,保障重大項目順利落實,有效推動城鎮集約節約發展。重要控制線3.54.1生態優先,繪就綠水青山蒙陰畫卷4.2區域協同,融入濟臨一體化協作區4.3創新驅動,塑造特色產業新型優勢4.4復合高效,完善重大要素支撐體系4.5發展特色,打造鄉村振興蒙陰典范4.6弘13、揚精神,推動文化旅游繁榮發展4.7品質提升,打造宜居宜業智慧城區規劃重點規劃重點04生態優先 繪就綠水青山蒙陰畫卷堅持生態文明理念,進行系統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4.1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加強退化林木改造;對空白斷檔、綠化景觀效果差的地塊進行全方位、高標準綠化、打造、提升。梳理農田結構布局,再現梯田形態;適地種田,充分利用花果景觀,打造農業鄉村游;連片推進,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力度。使湖泊具備積蓄雨水、農田灌溉、建筑用水、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優化湖泊格局,通過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措施提升湖泊生態14、價值。適地種草,宜草則草;結合地形和土壤情況,恢復草地生態系統;消落以重點撫育白茅、蘆葦等為代表的鄉土草本優勢群落;提升鳥類棲息地功能。護山理水營林疏田優湖豐草蒙陰縣生命共同體生態修復修-山體修復:以植被補植、生態固土修復山體裸露崖壁;護-保護山體:對山體自然狀態完整的部分進行嚴格保護;混-植物混交:由單一林逐漸轉為涵養能力更強的混交林;連-漫山串聯:將孤立的林木串聯成整的林帶,漫山連海。加強污水排放管理,加強中心城區河道梳理整治工作;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改善河道流水水質,恢復河道生境;采取“上堵下排”的原則,修建堤防、護岸工程;系統開展水體生態修復,營造水下森林。區域協同 融入濟臨一體化協作區15、蒙陰縣主動對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形成以專用汽車及工程機械制造、優質果品及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為主導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4.2立足國家部署濟南與蒙陰革命老區建立對口合作機遇,蒙陰未來可接駁濟南科創發展產業輻射,打造濟南新興產業生產配套和服務基地,成為臨沂對接濟南的北大門。做強縣域產業,實施“產業集群”戰略 光伏發電 納米科技 關鍵戰略材料3+2+1產業體系3大傳統優勢產業2個戰略新興產業1個配套產業 綠色建材 裝配式建筑 現代商貿 物流運輸創新驅動 塑造特色產業新型優勢借高速聯區域重承接筑巢引鳳 毛紡織業 紡織服飾業 工程機械 礦山機械 汽車配件 挖16、掘配件 果品加工 高端酒業高端裝備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建材物流運輸4.3產業功能分區裝備制造業紡織業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建筑特色食品加工圖例物流運輸高都鎮常路鎮蒙陰街道蒙陰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垛莊鎮孟良崮工業園沂蒙農業創業創新示范園田家嶺工業區岱崮鎮野店鎮坦埠鎮舊寨鎮云蒙湖聯城鎮桃墟蒙山縣域工業產業聚集區鄉鎮工業產業聚集區產業功能分區規劃圖縣域工業產業聚集區以蒙陰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孟良崮工業園為主要落位。產業類型為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食品加工等產業為主。鄉鎮工業產業聚集區以沂蒙農業創業創新示范園(雙創園)、常路鎮田家嶺工業區以及高都鎮為主要落位。產業類型以綠色建筑、新能源新材料、特17、色食品加工、物流運輸為主。創新驅動 塑造特色產業新型優勢4.3構建全年齡友好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復合高效 完善重大要素支撐體系4.4老有所養細化完善政策保障、加快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病有所醫完善覆蓋城鄉、服務均等的醫療衛生體系。學有優教開展全方位教育、推進義務教學優質均衡發展。體有康健強化公共體育服務保障、提高共建能力。遵循“城鄉統籌、聯建共享、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的原則,健全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文有所化、學有優教、體有康健。健全“縣鎮村”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明確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要求和設施配置標準。配置功能復合、配套完文有所化構建18、惠及全民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弱有所扶提升救助服務能力、完善社會福利設施體系。復合高效 完善重大要素支撐體系4.4構建高品質互聯互通的道路交通體系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蒙陰縣未來道路交通規劃主要以補齊短板,提高服務為重點,促進形成對內銜接,對外聯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骨架。3條高速:京滬高速、蒙邳高速、董梁高速2條國道:G205、G3423條省道:S231、S335、S234全國知名的農業綠色發展示范縣生態經濟發展先導區區域鄉村振興發展典范戰略定位發展特色 打造鄉村振興蒙陰典范4.5小康社會成果得以進一步鞏固,鄉村治理水平、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明顯提高,鄉村人居環境得以明顯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19、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20252035鄉村振興取得突破性進展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縣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弘揚精神 推動文化旅游繁榮發展歷史文化保護以“積極保護,整體創造”為整體思路,處理好保護與更新的關系,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開發建設協調統一。以“在保護中求發展,在發展中嚴格保護”為原則,將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轉化為形式多樣的旅游服務產業,使歷史文化保護與現代化城市發展相互協調,恰當的讓新的歷史不斷融入蒙陰縣。4.6弘揚精神 推動文化旅游繁榮發展4.6精準投入圍繞“紅色、生態”2張牌,依托“蒙山、孟良崮、云蒙湖、岱崮”四個知名資源,打造20、紅色教育+綠色康養“雙色IP”。環線激活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打造一條旅游風景大道,作為旅游發展帶,連接分散的景點,并通過次級線路帶動全域旅游發展。旅游發展策略世界地質名山 紅色傳承高地打造重點景區IP,集中投入 打造旅游環線,激活全域旅游南岸組團古城組團經開組團雙創組團中心組團城市核心品質提升 打造宜居宜業智慧城區一心:以云蒙路、蒙恬路、汶河北路、劉洪路圍合區域為中心,成為城區重要的核心發展區;一帶:東汶河生態景觀帶東西橫穿中心城區,城區重要的生態景觀休閑帶;兩軸:以蒙山路、新城路為城市發展軸,支撐城區主要發展骨架;五組團:雙創組團、古城組團、中心組團、經開組團、南岸組團。4.7一心一帶兩軸五21、組團多廊道5.1指定近期實施重點5.2健全規劃實施保障實施保障實施保障05制定近期實施重點5.1交通設施水利設施能源設施文化旅游產業項目濟萊臨高鐵、董梁高速、蒙邳高速、京滬高速公路萊蕪至臨沂(魯蘇界)等G205 改線、東外環改線、南外環道路、恒昌路北延等道路建設工程蒙陰縣第一橡膠壩、第二橡膠壩、莫莊河橡膠壩等除險加固工程雙堠水庫、板崮前水庫等蒙陰縣華皮嶺抽水蓄能項目、泗水沂水天然氣管道蒙陰分輸站等岱崮地貌旅游提升工程、孟良崮紀念館提升工程、石龍灣濕地建設項目等蒙山乾城金水灣旅游度假區、桃墟環蒙山民宿、十里桃鄉桃花源精品民宿項目、石馬莊萌樂世界項目等專用汽車產業園區、臨工產業園區、綜合物流園、蒙22、陰縣大健康產業園、御苑生物食藥用菌產業綜合體、云蒙太陽城國際康養項目等鄉村振興益客現代高效農業項目、金葵農業現代桃產業示范園、云蒙湖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結合蒙陰縣“十四五”規劃,建立近期重點項目庫,加快推進實施。規劃實施保障提升規劃信息化水平。整合自然資源、經濟社會、空間規劃等相關數據,構建國土空間規劃大數據體系。完善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制定下位規劃的編制計劃,強化審查審批管理,確保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核心內容向下有效傳遞。對所有國土空間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因地制宜明確分區準入、用途轉換等管制規則。健全自然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制度,完善增減掛鉤、增存掛鉤、人地掛鉤等政策,創新人口、產業、財稅、金融等體制機制。提升規劃信息化水平健全規劃傳導機制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加強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建立規劃實施評估指標體系和“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定期評估制度,同步建設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估預警系統。健全規劃實施保障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