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052
2023-08-08
35頁
9.39MB
1、汝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汝陽縣自然資源局2023.04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RUYANG酒祖【草案公示】前言2汝陽縣隸屬河南省洛陽市,地處豫西伏牛山區、北汝河上游,是杜康酒的發祥地,史稱“酒祖之鄉”,縣城位于汝河北岸,故稱汝陽。汝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道路,形成汝陽縣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為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2、凝心聚力,共同繪就“汝”此幸福的高質量發展空間藍圖,期待您的參與!總則General戰略目標Strategic target 國土開發保護總體格局Overall pattern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010203城鄉統籌與鄉村振興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Resource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cent3、ral urban areas 支撐保障體系Support and guarantee system國土空間治理能力Land space governance capacity04050607083目錄汝陽概況國土根據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數據,汝陽縣國土總面積為1328.08平方公里。人口截止2020年,全縣戶籍人口53.28萬人,常住人口43.48萬人,城鎮化率46.16。經濟2020年汝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8:43:49。451.11.2年度工作內容概述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工作完成具體情況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01總則61.1 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以習近4、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集中落實、系統集成重大戰略舉措,進一步提升汝陽縣服務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探索高質量創新發展新路徑。生態優先原則: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內涵式、集約式、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彰顯汝陽生態特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原則:發揮汝陽特色和優勢,落實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空間戰略,加強全域功能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空間安排和政策協調,促進更加充分、均衡的發展。以人為本原則:堅持以人5、民為中心,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點保障基本民生需求、著力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加強綜合防災能力建設,推進城鄉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均好性配置。問題目標導向原則:按照“問題目標策略機制”的邏輯,因地制宜制定規劃方案和實施措施,發揮規劃在空間治理中的基礎性公共政策作用。71.2 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汝陽縣行政轄區,總面積為1328.08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203582.12.2年度工作內容概述城市愿景和發展定位工作完成具體情況目標戰略02戰略目標2.1 城市愿景和發展定位城市愿景發展定位綠色建材和酒祖文化產業示范引領基地伏牛山生態文化旅游康養度假基地公共服務6、體系完善的生態宜居山水城9發揮杜康文化和品牌效應,創新白酒產業發展模式,實現酒產業的文化反哺和品牌化發展。積極打造低碳綠色產業鏈,形成集新能源研發及生產為一體的示范性環保型工業園區。建立“洛陽-汝陽-汝州綠色建材和文化旅游產業聯盟”。102.2 目標戰略階段目標到2025年,全域穩步推進國土綜合整治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農業、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格局得到優化。發展戰略到2035年,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規劃目標全面實現,高質量國土空間格局基本形成。高標準的資源保護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筑牢黃河淮河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山、林、田、水(湖、庫)、生態基底。保護西泰山、大虎嶺等生態資源。建設以北汝河、馬7、蘭河為主體的水系生態廊道。提升水資源承載能力和土地資源承載能力。高水平的保護與發展戰略按照按照“梯度分布、產業集聚、功能互補”的思路,優化汝陽縣的空間發展格局,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積極引導勞動力向優勢地區集聚。強化區域差異分工協作,統籌生態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效能的轉型創新戰略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建立網絡化基礎設施體系和覆蓋城鄉均衡布局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不同類型功能復合的城鄉生活圈,推進設施共建共享。建設生態宜居魅力城市、現代安全韌性城市。高品質的宜居城鄉戰略113.13.23.3年度工作內容概述總體格局工作完成具體情況主體功能區成功項目詳細展示底線管控03國土開發8、保護總體格局123.1 總體格局形成“1233”高效串聯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即“一帶,雙心,三軸,三片區”的縣域空間總體格局。一帶:北汝河生態保護帶。北汝河穿城而過,是汝陽重要的生態核心。雙心:縣城綜合核心、產業新城核心三軸:旅游發展軸、綠色產業發展軸、綜合發展軸三片區:南部生態保護區、城鎮核心發展區、基本農田集中區133.2 主體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蔡店鄉、陶營鎮、柏樹鄉、劉店鎮重點生態功能區:十八盤鄉、三屯鎮、靳村鄉、付店鎮、王坪鄉城市化地區:城關鎮、小店鎮、內埠鎮、上店鎮143.3 底線管控嚴守國土空間控制底線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其他重要控制線統籌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鎖定城鎮空間將城鎮建成區、一9、定時期內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區域納入城鎮開發邊界。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障農業農村空間將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嚴格保護生態保護紅線,錨固生態空間將自然保護地等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劃為生態保護紅線。歷史文化保護線將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范圍納入歷史文化保護線。礦產和能源開發邊界以縣域礦產資源地質條件和賦存為基礎,統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劃定礦產和能源開發邊界。154.14.24.34.4年度工作內容概述城鎮體系工作完成具體情況城鄉生活圈成功項目詳細展示產業布局工作存在不足之處鄉村振興04城鄉統籌與鄉10、村振興164.1 城鎮體系縣域中心城市縣域副中心蔡店鄉陶營鎮柏樹鄉上店鎮三屯鎮劉店鎮王坪鄉付店鎮靳村鄉十八盤鄉小店鎮內埠鎮城關鎮中心城區縣域副中心重點鎮一般鎮構建“縣域中心、縣域副中心、重點鎮和一般鄉鎮”四級城鎮體系7個重點鄉鎮4個一般鄉鎮蔡店鄉小店鎮陶營鎮上店鎮三屯鎮劉店鎮付店鎮十八盤鄉柏樹鄉靳村鄉王坪鄉1個縣域中心城關鎮1個縣域副中心內埠鎮(包含汝陽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174.2 城鄉生活圈縣域生活圈鄉鎮生活圈村(社區)生活圈服務全縣的醫療、教育、文化、體育、商業、娛樂等高品質服務設施。配套服務鄉鎮的文教體衛設施及商業服務設施。配套基礎教育、醫療、體育、商業等居民日常生活服務設施,服務社區11、村莊。完善縣域、鄉鎮和村(社區)三級城鄉生活圈體系縣域中心蔡店鄉陶營鎮柏樹鄉上店鎮三屯鎮劉店鎮王坪鄉付店鎮靳村鄉十八盤鄉小店鎮內埠鎮縣域鄉鎮村(社區)服務全縣服務鄉鎮服務社區、村莊184.3 產業布局中心城區產業新城北部產業高質量發展區中部現代城市區南部生態保護示范區國道344發展帶高速產業發展帶云夢山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瑞云山前坪水庫風景區西泰山風景區鳳凰山杜康文化公園大虎嶺森林體育公園雙心:中心城區、北部產業新城三帶:沿濟鄧線的文化旅游發展帶、沿國道344和汝河的橫向發展帶、沿二廣高速產業發展帶三區:北部產業高質量發展區、中部現代城市區、南部生態保護發展示范區構建“雙心引領、三帶聯動、三區協12、同”的產業空間布局194.4 鄉村振興河南省現代農業發展標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城鄉融合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創新開放發展,促進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全面振興,實現繁榮鄉村、美麗鄉村、人文鄉村、善治鄉村與共富鄉村。洛陽市高效現代農業發展引擎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典范205.15.25.3年度工作內容概述自然資源保護工作完成具體情況國土綜合整治成功項目詳細展示生態修復05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215.1 自然資源保護自然保護地體系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構建以自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嚴格保護恐龍國家地質自然公13、園、大虎嶺省級森林公園和北汝河省級濕地公園。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耕地保有量,提高耕地質量,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強化公益林管理,加強林地資源保護管理,實行分級管控。明確礦產資源重點區域及開采總量,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強水資源剛性約束,優化水資源調配,加強水環境保護。225.2 國土綜合整治大力推進農用地整治通過整理溝渠、田坎等其他農用地,補充耕地數量。農用地綜合整治建設用地綜合整治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進糧食產能穩步提升。開發耕地后備資源充分挖掘耕地后備資源,不斷增強保障發展能力。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全面提升農村居住環境,推動鄉村振興。盤活城鎮低效用地盤活“三未14、土地”助推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開展工礦廢棄地整治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原則,推進工礦廢棄地整治。235.3 生態修復水生態修復森林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土壤污染生態修復以北汝河、馬蘭河、玉馬水庫、前坪水庫及虎盤水庫等重要水系水源沿岸為重點區域,構建覆蓋全縣域的河網水系生態廊道,實施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修復。大力推進環主干道路、河流兩岸等重點通道綠化和林地質量提升,完善縣域內生態綠廊綠網,主要對南部山區、北部丘陵區進行森林系統修復,提高森林的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豐富生物多樣性。開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程,重點修復縣域南部礦山集中連片區域,因地制宜的推進礦山復墾、土地平整15、水土保持等措施,實現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修復。深化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建立健全監管制度,重點實施土壤污染治理,強化未污染耕地保護,確保土壤污染“零增量”,保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246.16.26.3年度工作內容概述空間結構工作完成具體情況服務設施體系成功項目詳細展示藍綠空間06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6.4成功項目詳細展示城市更新256.1 空間結構規劃通過“構建核心、強化軸廊、優化分區、突出門戶”四大策略,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六片區”的空間結構1 1行政文化、商業服務和公共服務的核心區,共同構建的“復合城市中心”。綜合服務中心1 1由綠地、公共空間構成的城市綠環,把縣城南北串16、聯起來。城市綠環3 3杜康大道發展軸、劉伶路發展軸和瑞云大道發展軸。發展軸線6 6老城片區、仰韶片區、紫羅片區、云夢片區、南部新城片區、瑞云片區居住片區心環軸區完善縣級群眾文化設施,完善面向前青年、中年、老年全齡段,多元化的文化設施體系。進一步擴大河洛書苑等小規模、多點位的文化設施覆蓋。266.2 服務設施體系至2035年,全縣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不斷做大做強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改革創新,在特色發展中持續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教育:資源均衡,拓展職教服務文化:面向多元,構建支撐體系完善基層體育設施建設,結合街頭綠地、口袋公園,增加開放空間和戶外運動場地配置,建立與生活圈相匹配的多17、級體育公園。體育:開放融合,推廣全民體育醫療:完善體系,織牢公共衛生服務網構建“縣級-街道-社區”三級公共衛生服務設施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服網絡。千名老人擁有各類養老床位數達到40張。推進“樂養居”建設水平。養老: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6.3 藍綠空間構建“一廊、三帶、多軸、多節點”的藍綠空間格局1 13 3N NN N廊帶軸點一廊:汝河、馬蘭河生態廊道;三帶:外圍鳳凰山、云夢山、瑞云山山體景觀輻射帶;多軸:多條山水景觀軸線。多節點:分布于中心城區的多個景觀節點,即文化廣場、云夢生態園、杜康文化園、塔坡公園、云夢公園、豐收公園和文廟公園。286.4 城市更新拆除清退。對于公共綠地、重18、要生態廊道、高壓走廊等范圍的用地應予以拆除清退,保障生態優先,實施拆除復綠或公園建設。整治提升。完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整治周邊綠化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消除安全隱患,完善配套設施,增加公共空間。拆除重建。居住條件較差、配套設施不足的城中村等居住空間,注重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前提下,整合土地資源,騰退空間提升品質,改善人居環境。010203297.17.27.3年度工作內容概述綜合交通規劃工作完成具體情況安全能力提升成功項目詳細展示基礎設施鞏固07支撐保障體系307.1 綜合交通規劃30以交通樞紐支撐對外開放,接入國家高鐵走廊,結合高鐵場站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加密高等級公路網絡,強化汝陽與洛陽城區及19、周邊縣市的快速連通構建全域高效綜合交通體系八橫:朝陽路、文化路、人民路、杜康大道、杜鵑大道、汝河南路、瑞云大道、錦程路;九縱:下店路、興榮路、南北大街、隆盛路、鳳山路、劉伶路、古嚴路、五里橋路、云夢大道八橫九縱的主城區骨干路網快捷可靠的公共交通體系構建以區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旅游公交為特色,城鄉一體、模式多元、運行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317.2 安全能力提升縣城防洪應按50年一遇標準設防,排澇標準按30年一遇,防山洪設防標準為30年一遇避難疏散實現應急避難場所服務全覆蓋,全縣應急避難場所人均面積不低于2平方米。抗震防災城區抗震設防標準按6度設防,地震重點防護區及重點設施相應提高一度20、,即按7度設防消防安全規范設置城鎮消防站布點,實現消防救援5分鐘可達覆蓋率90%以上。應急醫療結合醫院、社區衛生中心、避難場所、人員密集區,設置應急保障醫院、臨時醫療衛生場所及防疫場地。31防洪排澇人防工程建立縣級、防護片區級、街道級三級指揮體制。完善指揮、控制、通信、情報、警報為一體的人防指揮通信系統。327.3 基礎設施鞏固建設“多元互補”的綜合能源供給體系打造“高速、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A節能降耗,優化能源結構。源網并重,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發展、完善多源互補的清潔供熱體系。構建多方向、多途徑氣源互聯互通的燃氣供應系統。完善網絡結構和信息基礎設施,完善共建共享機制,實現“多桿合一”。加快21、5G、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覆蓋全域的智慧城市網絡信息系統。強化供水安全保障完善排水體系規劃A積極推進前坪引水工程建設,統籌城鄉、協調布局供水設施,加大中心城區、各鎮鎮區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逐步建設安全、高效、經濟的城鄉供水系統。縣域完善排水系統,中心城區及各鄉鎮區采用雨污分流制,逐步實現污水的集中收集和處理。系統治理城市內澇,提高雨水管渠、內澇防治標準,保障城市防澇行泄通道。338.18.2年度工作內容概述規劃傳導體系工作完成具體情況實施保障體系08國土綜合治理能力348.1 規劃傳導體系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22、水資源開發利用公共服務設施綜合交通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完善規劃傳導體系。以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為統領,嚴格底線控制,分解約束性指標,統籌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要求,促進多規合一有效落實。建立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將各類國土空間現狀調查成果、各級國土空間規劃成果,接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構建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統一信息監管平臺。建立國土空間動態監測指標體系完善預警和動態監測機制。強化規劃傳導和用途管控358.2 實施保障體系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搭建全過程、全方位的公眾參與平臺,建立城市發展重大問題和重大項目規劃咨詢機制,引導各領域專家和公眾在規劃編制、決策和實施中發揮作用,探索建立多方協商、共同締造的社區治理方式,引導和鼓勵市民、企業等參與規劃制定、決策和實施。加強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綜合監管、重點監測和動態評估,建立健全一體化監測預警評價機制。強化監測評價結果應用,實行差異化管控政策和措施。開展規劃實施評估和城市體檢按照“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建立常態化規劃實施監督機制,將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結果作為編制、審批、修改規劃和審計、執法、督察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