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056
2023-08-08
40頁
19.68MB
1、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草案公示草案公示隴縣人民政府隴縣人民政府二二二三年三月二三年三月PREFACE前言前言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譜寫隴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和寶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結合隴縣實際,編制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現2、狀評估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落實中省市戰略要求,優化縣域國土空間發展格局,對全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資源要素配置、國土整治和生態修復、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城鄉風貌塑造、區域協調發展等作出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規劃是對寶雞市國土空間規劃的細化落實,是實現全縣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空間保障,是編制縣級專項規劃、詳細規劃、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隴縣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括10鎮,總面積2276.95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年-2035年目標年2035年,近期目標年2025年,規劃基期2020年3、縣域范圍圖建設宜居宜業城鎮空間重大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塑造特色鮮明文化空間維育山清水秀生態空間目標定位與空間戰略1.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營造優質高效鄉村空間2.3.4.5.6.7.10.目目錄錄contents提升中心城區空間品質9.自然資源保護開發利用8.指導思想規劃原則戰略定位規劃目標0101目標定位與目標定位與空間戰略空間戰略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五新”戰略任務,融入“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國4、家戰略,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貫徹落實寶雞市“加快建設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區”的戰略目標,規劃聚焦“五區”建設,實施“六大工程”,按照“12345”高質量發展思路,優化全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動國土空間向可持續、高質量、高效率發展。指導思想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原則以人為本 協調發展因地制宜 彰顯特色生態優先 底線管控戰略引領 全域統籌全國知名羊乳產業基地全國知名羊乳產業基地西部原生態山水旅游度假目的地西部原生態山水旅游度假目的地省際區域性重要交通節點省際區域性重要交通節點陜西西部重要生態屏障陜西西部重要生態屏障戰略定位戰略定位規劃目標規劃目標至2035年,建成布局合理、高效有序的國土空間5、開發保護格局,綜合實力躋身全省先進行列。形成鄉村空間優質高效,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城鎮空間集約節約的格局。鄉村空間優質高效有序和美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穩固城鎮空間集約節約宜居宜業文化空間特色鮮明魅力彰顯基礎設施安全順暢智慧共享0202優化國土空間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總體格局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開發保護戰略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科學劃定三條控制線區域協同發展生態優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全縣國土空間整體保護、系統修復與綜合治理,構建以“千山、關山屏障+千河廊道”為主的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機制。產業聚能以開發區、科技園、文化園、特色產業園等產業園區為載體,強化產業聚集,完善全產業鏈打造百億6、生態乳都和全域旅游目的地。交通先導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布局,推進區域交通樞紐建設,打造連接陜甘寧毗鄰地區交通廊道。品質提升保護城市藍綠空間與歷史文化空間,保障城市重大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安全設施用地需求,建設宜居宜業高品質隴州。開發保護戰略開發保護戰略關山-千山生態屏障全縣綜合服務和產業發展核心千河谷地高質量發展示范帶北部黃土梁塬旱作區中部千河谷地高效農業區南部關山臺塬旱作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一屏一核一帶三區科學劃定三條重要控制線科學劃定三條重要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保障全縣生態安全底線,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環境脆弱敏感7、以及其他有必要納入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現狀耕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優先確定耕地保護目標,將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城鎮開發邊界充分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堅持反向約束和正向約束相結合,避讓資源環境底線、災害風險、歷史文化保護等限制性因素,守好底線;嚴控新增建設用地。縣域國土空間三條控制線規劃圖區域協同發展區域協同發展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區域發展戰略,融入“一圈一軸三帶”的空間格局;推動寶雞平涼聯動發展,引導隴縣等節點城市綠色發展;推動隴縣千陽一體協同發展。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格局持續推進隴縣與千陽以及毗鄰甘肅五區縣等的奶山羊產業區域聯動;構建麟隴能源產業8、經濟帶;加強龍門洞景區與周邊市縣等特色宗教文化旅游資源協同發展。加強產業協作發展推動隴縣通用機場項目建設,建成陜甘兩省高速通道、銀渝高鐵,預留寶雞至隴縣的第二綜合高速通道。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加快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筑牢關山、千山生態屏障,守護千河流域生態廊道。加強渭河、涇河、千河等秦嶺北麓水資源流域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筑區域生態保護安全格局0303營造優質高效營造優質高效鄉村空間鄉村空間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村空間格局分類引導村莊發展鄉村空間格局鄉村空間格局縣域農業空間規劃圖“三區”覆蓋“多園”發展北部黃土梁塬旱作區中部千河谷地高效農業區南部關山臺塬旱作區打9、造以奶山羊、核桃、食用菌、烤煙、中蜂、蘋果等特色種養殖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綠色食品加工園、果畜循環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等融合發展區引導村莊分類發展引導村莊分類發展集聚提升類村莊科學合理確定村莊發展方向,有序推進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鼓勵存量挖潛。城郊融合類村莊納入城鎮建設統籌安排,加快推動與城鎮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城鎮資金、人才等要素雙向流動。特色保護類村莊統籌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保護傳統村落整體風貌,改善其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合理利用村莊特色資源。搬遷撤并類村莊堅持搬遷撤并與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結合,依托適宜區域進行安置。縣域村莊分類發展規劃圖65個23個12個4個010、404維育山清水秀維育山清水秀生態空間生態空間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保護格局自然保護地體系國土綜合整治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生態保護格局格局關山千山生態屏障依托關千山脈打造隴縣西部生態保護屏障。千河生態保護帶以千河干流為主的生態保護帶。一帶一屏多點多廊千河支流生態保護廊道建立蒲峪河、咸宜河、梁甫河、甘溝河、北河、水銀河、石罐溝等生態廊道。生態節點包括陜西隴縣秦嶺細鱗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陜西龍門洞省級森林自然公園、陜西關山省級森林自然公園等。縣域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自然保護地管理規則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核心保護區外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11、下,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包括科學研究和科普宣教、防災減災救災、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軍事國防、疫情防控、考古和文物保護、古生物化石調查發掘、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且無法避讓的線性基礎設施、通訊和防洪、供水設施建設等。隴縣自然保護地體系陜西隴縣秦嶺細鱗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陜西龍門洞省級森林自然公園陜西關山省級森林自然公園國家級自然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體系1處2處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實施國土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用地整理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農村建設用地整治ABC生物多樣性保護林地修復水生態系統修復DE地質環境修復礦區修復推進山水林12、田礦系統修復0505建設宜居宜業建設宜居宜業城鎮空間城鎮空間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優化城鎮規模體系構建產業空間格局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優化城鎮規模體系優化城鎮規模體系縣域城鎮體系結構圖“一核三心”一核:中心城區三心:東風鎮、天成鎮、溫水鎮3個重點鎮,輻射帶動區域村莊發展的中心“一軸多點”一軸:城鎮發展軸多點:八渡鎮、曹家灣鎮、固關鎮、河北鎮、新集川鎮等5個特色小城鎮綜合型:中心城區工貿型:東風鎮、溫水鎮農業型:河北鎮、曹家灣鎮旅游服務型:天成鎮、八渡鎮、新集川鎮、固關鎮構建產業空間格局構建產業空間格局縣域產業空間規劃圖依托中心城區以綠色食品加工、新型材料、電商物流、對外貿易和現代13、服務業等產業為主的縣域產業發展核心。一核現代生態產業發展帶:依托344國道和514省道形成;旅游休閑產業發展帶:依托G344國道,S510省道和X302縣道等形成。生態休閑旅游板塊:以天成鎮、八渡鎮為主,重點發展生態觀光、鄉村旅游;農旅融合體驗板塊:以新集川鎮、固關鎮為主,重點發展道教文化、民族文化體驗、紅色旅游和特色農產品生產;現代工業循環板塊:以中心城區、東風鎮、溫水鎮為主,重點建設隴縣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李家河煤炭產業園。兩帶三板塊123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構建城鎮社區生活圈完善城鎮社區生活圈:按照15分鐘步行可達區域,以1000米范圍為基準,完善健康便利舒適低碳的社區生活圈14、。統籌城鄉社區生活圈:按照區位條件、慢行可達、方便使用等原則,結合村莊布局和周邊農村居民生活需求,統籌考慮生活圈公共服務和生產服務設施配置。優化公共服務設施文化活動中心(青少年、老年)體育場(館)、全民健身中心社區服務中心自行車騎行道小型多功能運動場公園廣場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學校鄰里中心居住街坊商業網點社區食堂跑步道、散步道警務室健身房托老所幼兒園小學商業中學規劃鄉村生活圈共劃分為8個鎮級單元,104個村級單元中心城區按照15分鐘層級配置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健康管理、為老服務、終身教育、文化活動、體育健身、商業服務、行政管理和其他設施十五分鐘層級5-10分鐘層級鄉村社區生活圈按照2大社區生活15、圈劃分5-10分鐘社區生活圈,所有的社區生活圈服務要素配置均需同時滿足基礎保障類及品質提升類要求0606塑造特色鮮明塑造特色鮮明文化空間文化空間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鄉特色風貌塑造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推進自然景觀遺產保護重點保護關山草原、牛心山、老爺嶺、高寒川、雷音山以及景福山等自然景觀遺產。統籌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省級傳統村落1處文物保護單位:“7+12”的省、縣兩級文保單位歷史建筑:市級公布歷史建筑1處近現代革命文物:省級近現代不可移動文物2處線性廊道:咸宜道、回中道整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國家級1項、省級5項、市級8項、縣級38項非16、物質文化遺產和67位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強化歷史文化傳承展示加強文化館、博物館、非遺館等遺產展示設施建設,建成博物館系列旅游產品。重點建設隴縣博物館、社火文化非遺館等項目。推動非遺項目實地展示,打造系列主題產品推動非遺進入關山草原等重點景區、主要商場、城市更新項目等,擴大非遺項目影響力,增強群眾文化自覺。打造文化產業集聚空間推動文化與創意產業結合,促進文創產業集聚和發展,推進隴縣社火、非遺美食等項目向旅游商品展示,打造非遺特色工藝產業。城鄉特色風貌塑造城鄉特色風貌塑造延續縣域山水格局,統籌自然山水環境與歷史文化要素,重塑城鎮風貌與美麗鄉村景觀,塑造獨具特色的魅力國土空間,構建“一主兩副引領、兩帶17、三區相承”城鄉風貌格局。“一主兩副引領“兩帶三區相承”現代都市景觀風貌主中心傳統文化風貌副中心生態風貌副中心千河城鎮風貌帶、特色景觀風貌帶東部千山黃土梁塬風貌區西部低山草原風貌區中部河谷川塬田園風貌區東部千山丘陵梁塬風貌區中部河谷階地田園風貌區西部關山低山草原風貌區按照“千山綠脈、黃土風情”的風貌定位,通過水土流失治理和特色種植,展現雄美的山地、縱橫的梁塬景觀。按照“千水之濱、田園風光”風貌定位,以田園風光為環境本底,依托千河生態綠帶,建設舒緩開敞田園景觀。按照“關山沃野、生態田園”的風貌定位,保護關山山區的自然山體景觀環境,以低山草原特色風光為優勢本底,建設獨具特色的生態田園景觀。0707重18、大基礎設施重大基礎設施支撐體系支撐體系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體系堅固完善的公用設施體系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體系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體系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體系01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鐵路高速鐵路+普通鐵路+專用鐵路+旅游軌道“一高兩普一軌一專線”的鐵路大通道:銀渝高鐵、寶中鐵路及復線、渭北旅游軌道、隴縣至李家河運煤專線。02公路“四橫八縱”的公路網。“四橫”:X301、隴清高速、S514、X302。“八縱”:Y214、銀昆高速、G344、S222、隴靈高速、X224、X226、X209。高速公路+干線公路03樞紐機場樞紐:隴縣通用機場。鐵路樞紐:隴縣高鐵站,隴縣站、19、關山草原站。公路樞紐:客運站8處,一級站1處,三級站1處、五級站6處;物流園區2處。鐵路客貨運+公路客貨運樞紐綠色完善的公用設施體系綠色完善的公用設施體系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給水01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截污、治污縣協調,中心城區和各鎮采用分流制排水體制。完善污水、污泥處理,提升再生水擴大利用。排水02基于現狀電力設施負載及分布情況,對現有變電站進行擴容和新建變電站保證供電質量,新建1座330kV隴州變,新建1座110kV李家河變。供電03按照“三網融合、設施共建”理念,統籌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包括5G)、互聯網和廣20、播電視網建設。通信04中心城區和各鎮以集中熱源站為主,重點發展生物質能、分布式燃氣鍋爐等清潔供熱方式。農村宜采用沼氣采暖、生物質爐采暖、太陽能采暖。供熱05推進居民生活“鎮鎮通管輸天然氣”,鼓勵工業“煤改天然氣”和“油改天然氣”,改善全縣能源結構。燃氣06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環衛07全縣一般建筑抗震按8度設防,人防、醫院、學校、供水、供電、通信等生命線工程提高一度設防。城鎮對外交通性干道為主要救災通道、城鎮主干道為疏散干道。人防設施建設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人均人防工程面積按1.0平方米標準建設。千21、河、北河防洪標準按 50 年一遇設防,水銀河堤防標準按 20 年一遇設防。千河、北河、水銀河洪水采取蓄泄結合、以泄為主的防治措施。山洪溝治理采取小流域綜合整治為主,加大排洪設施的排水能力。提高洪澇災害防治能力健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劃分地質災害高危險區、中危險區、低危險區、極低危險區,明確災害區域、災害發生點。適當提高防災建設標準,做好抗災減災觀測、預防及非工程性防災減災措施。提升地質災害應對能力健全全縣消防大隊和消防通信及指揮體系,中心城區保留現狀消防站,新建1座一級消防站;重點鎮建專職的消防隊(或站);一般鎮成立群眾義務消防隊;林場建立林場消防隊。完善消防救援保障體系提高抗震人防保障水平安全22、韌性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0808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保護開發利用開發利用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林草資源保護利用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保護利用嚴控用水總量,千河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水質類標準,優良率達到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01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劃定河道管理范圍線,控制管理范圍線內建設02推進南峽溝水庫、糧食溝水庫、木拉石溝水庫建設和段家峽水庫大壩加高工程03構建“兩網、三區”的林網體系,營造豐富的林地景觀風貌;重點實施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中央森林生態效23、益補償、林長制、森林碳匯指標轉化為森林資源生態效益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林地資源保護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施草原植被修復和沙化土地綠化,加強退化草原治理。黃土梁塬丘陵地區以小流域為單元,重點發展牧草種植產業,提高草地覆蓋度。草地資源保護合理配置建設用地,優先保障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以及產業發展用地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快釋放存量建設用地空間,對低效用地進行再利用,加快改造城中村、更新老城區,加大低效產業用地整治力度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通過農村廢棄建設用地復墾、農村建設用地布局優化等24、多種措施,積極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再利用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提高民生用地保障和服務水平、提升產業用地利用效率和國土綜合整治水平、引導村莊建設用地集約發展建設用地結構優化保障煤炭、磷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加大重點礦區礦產資源勘查。01嚴格控制礦產資源開發強度,優化礦產資源開采布局,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02提高礦產資源供給保障、優化礦山規模結構、加大礦產資源領域循環經濟發展支持力度,鼓勵礦業企業形成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生產過程。030909提升中心城區提升中心城區空間品質空間品質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推進社區生活圈建設完善道路交通25、體系構建公共空間與藍綠網絡千河生態景觀活力長廊一廊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按照“東擴、南移、西進、北控、中疏”的發展方向,構建“一廊兩心、三軸五區”的空間結構布局,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的中心極核。東西向商貿配套發展軸、南北向綜合服務發展軸南岸新城綜合服務發展軸三軸綜合服務中心產業配套中心兩心老城綜合服務區、東部商務發展區、北部休閑宜居區南岸新城發展區、隴縣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區重點配置中學、小學、商超、行政辦公、文化體育活動設施等。推進社區生活圈建設推進社區生活圈建設按照15分鐘、5-10分鐘生活圈,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劃定2個“15分鐘”生活圈,15個“5-10分鐘”社區生活圈,26、社區生活圈覆蓋率達到100%。15分鐘生活圈集中配置對出行敏感的服務設施,重點滿足老人、兒童生活需求等。5-10分鐘生活圈完善道路交通體系完善道路交通體系優化道路體系,完善交通設施倡導綠色出行、推動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完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級道路體系,構建形成“網格式”的骨架網絡;堅持“窄馬路、密路網、完整街道”的理念;主次干路形成“七橫四縱”的道路系統結構。提倡“公交+慢行”的出行模式鼓勵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區交通組織模式,構建公交網絡服務體系;結合“綠地、景觀、廣場”等開敞空間,布局慢行網絡系統,建立安全、舒適、連續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公共空間和藍綠網絡公共空間和藍綠網絡構建“一心四帶27、一環多園”藍綠交織的公共空間網絡以社火廣場、濱河公園為主的開敞空間核心一心四帶一環千河、北河、水銀河以及沖溝形成的濱水生態綠化帶沿G344國道、北環路構成的生態防護綠廊多園各組團、各社區的公園綠地、廣場構建“綜合性公園社區公園游園”公園綠地體系綜合性公園社區公園游園1010建立規劃實施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保障機制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建立規劃分層編制審批機制制定分期實施和行動計劃實行國土空間規劃全周期管理建立詳細規劃分層編制審批機制建立詳細規劃分層編制審批機制制定分期實施和行動計劃制定分期實施和行動計劃實行國土空間規劃全周期管理實行國土空間規劃全周期管理落實深化縣級規劃確定28、的單元劃分方案和單元規劃指引,城鎮開發邊界內構建“單元詳細規劃地塊開發細則”的詳細規劃分層編制體系,城鎮開發邊界外以鄉村單元劃分方案為依據編制詳細規劃。落實深化縣級規劃確定的單元劃分方案和單元規劃指引,城鎮開發邊界內構建“單元詳細規劃地塊開發細則”的詳細規劃分層編制體系,城鎮開發邊界外以鄉村單元劃分方案為依據編制詳細規劃。銜接省、市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張圖”信息平臺,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將綜合國土空間基礎數據、規劃成果、管控邊界、審批信息等動態更新入庫,不得擅自更改底圖、數據,確保數據規范、上下貫通、圖數一致,加強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1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