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新區國土空間規劃方案(含湘江科學城規劃)(公示稿)(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255
2023-08-10
43頁
20.93MB
1、2035公示稿湖南湘江新區國土空間規劃(含湘江科學城規劃)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3.05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XIANGJIANG NEW AREA,HUNAN102前言湖南湘江新區國土空間規劃(含湘江科學城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湘江新區面向2035年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治理、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本規劃作為省級專項規劃,是對湘江新區空間開發利用與保護作出的專門安排,具有承上啟下、統籌協調的作用,是區域內各地編制各類空間規劃的基本遵循。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2、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規劃著力提升新區科技創新引領能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探索綠色建設新模式,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湘江新區形成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新格局。perfact69%252123603這里是湘江新區三湘四水、千年岳麓,湖南湘江新區,地處湘江之濱,岳麓山下,是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肩負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國家使命,擔當湖南省“三高四新”的重要責任。規劃面積:現狀人口:藍3、綠空間:規劃范圍:規劃期限:注:本文為公示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平方公里萬人包括岳麓區全境,望城區和寧鄉市部分區域,以及九華新片區、湘陰新片區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湘陰新片區九華新片區岳麓區寧鄉市望城區金龍組團虞公港組團04目錄1 10 0戰略引領,明確新區發展目標定位戰略引領,明確新區發展目標定位2 20 0全域統籌,構建新區保護開發格局全域統籌,構建新區保護開發格局3 30 0農業高效,保障安全穩定農業空間農業高效,保障安全穩定農業空間4 40 0生態綠色,保護山水共生生態空間生態綠色,保護山水共生生態空間5 50 0城鎮集聚,建設集約高效活力新區城鎮集聚,建設集4、約高效活力新區6 60 0文化彰顯,塑造岳麓新韻魅力新區文化彰顯,塑造岳麓新韻魅力新區7 70 0要素支撐,完善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要素支撐,完善基礎設施服務保障8 80 0重點突破,高水平建設湘江科學城重點突破,高水平建設湘江科學城9 90 0強化實施,提升全域空間治理能力強化實施,提升全域空間治理能力contents05戰略引領,明確新區發展目標定位 發展愿景與戰略定位 開發保護目標與戰略1 10 01.1 發展愿景與戰略定位發展愿景戰略定位06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湘江樣板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湘江樣板1.2 開發保護目標與戰略開發保護目標開發保護戰略07國土空間格局安全有序,現代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5、,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質生活的標桿。建成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農業空間美麗優質、城鎮空間集約高效、國土空間協同融合的“多規合一”空間新格局,成為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的湘江樣板。生態引領,建設綠色生態新范式從兩型先導兩型先導走向生態引領生態引領創新賦能,探索前沿創新新路徑從創新集聚創新集聚走向創新策源創新策源開放鏈接,打造開放活力新平臺從潛力地區潛力地區走向戰略中樞戰略中樞文化彰顯,樹立一流品質新樣板從人文富集人文富集走向多元魅力多元魅力2025年2035年08全域統籌,構建新區保護開發格局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2 20 02.1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服務構建xxx06、9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將布局集中、用途穩定、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設施的高產、穩產、優質耕地納入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框定總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鎮無序蔓延。2.2 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五麓融城、八水入江、一核引領、三廊共興”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五麓融城八水入江新區國土空間結構示意圖10保護烏山-蓮花山、谷山7、-烏山、岳麓山-象鼻窩-蓮花山、大王山、白泉山(長株潭綠心)5條分隔城市組團的山體綠廊。結合8條通江連山的主要河流水系,塑造高品質城市開敞空間,提升城市公共活力。包括:溈水河、八曲河、馬橋河、大澤河、龍王港河、靳江河、觀音港河、白泉河。環岳麓山綜合服務核湘江西岸科創發展走廊岳麓-坪浦創新組團寧鄉智造組團望城創享組團一核引領聯合岳麓山大學科技城、梅溪湖城市副中心、市府片區、濱江片區等區域,共同形成環岳麓山綜合服務核心。三廊共興以湘江西岸科創發展走廊、湘江西岸現代服務走廊、長寧先進制造業發展走廊形成支撐城市發展的骨架,有機串聯城市綜合服務中心和重要功能節點,鏈接各城市組團,引導城市有序生長。11農8、業高效,保障安全穩定農業空間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 構建特色都市農業格局 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推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3 30 03.1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12湘江新區耕地成片整治實景3.2 構建特色都市農業格局農業空間規劃圖13北部平原高效農業區中部都市休閑農業區南部山林生態農業區保護河流沖積平原,以烏山街道、金洲鎮為核心,構建以農業科技研發、觀光休閑農業、高效設施農業等于一體的平原高效農業區。依托山林生態資源,以蓮花鎮、雨敞坪鎮、夏鐸鋪鎮為核心,打造以戶外游憩、山林野趣體驗、農業休閑旅游為主的山林特色農業區。發揮城市消費優勢,以烏山街道、白箬鋪鎮為核心,以靠近城區的區位優勢,打造以農業休閑觀光9、農耕體驗為主的都市休閑農業區。3.3 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構建“一圈一帶多群”的和美鄉村發展格局美麗鄉村發展格局圖14一圈:依托北橫高速、南橫高速、岳臨高速組成的近郊高速環形成近郊美麗鄉村圈。一帶:以岳寧大道串聯蓮花鎮、雨敞坪鎮,形成美麗鄉村示范帶。多群:提升特色鄉村風貌,改善鄉村近郊都市旅游發展。農業發展類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7%71%18%4%近郊美麗鄉村圈3.4 推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151農用地整治加強對閑置、低效的零散耕地、農用地的統籌利用,有效提升耕地質量,加大撂荒耕地復耕力度,劃定烏山-金洲農用地整治重點區。2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對農村散亂、廢棄、閑置和低效的建設用地調10、整改造,提高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劃定白箬鋪建設用地整治重點區。3土地復墾開展工礦建設廢棄地、公路建設取土廢棄地等的復墾。在損毀土地復墾潛力調查評價基礎上,按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統籌復墾土地利用方向、規模和時序。4國土綜合整治重點工程依據地形地貌特征、國土空間整治潛力、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生態保護條件,劃定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3個,分別為雨敞坪鎮、夏鐸鋪鎮、歷經鋪街道。靳江河蓮花段鄉村田園風貌16生態綠色,保護山水共生生態空間 筑牢生態安全格局 完善生物多樣性網絡 建設全域公園體系 加強生態修復4 40 04.1 筑牢生態安全格局“一帶、一屏、五楔、八廊、多11、點”的生態安全格局一帶一屏生態安全格局圖17湘江生態帶,加強湘江及兩岸生態保護和建設,保護水源保護地和生物多樣性功能。南部山區生態屏障,保護蓮花山-觀音山等深丘地區山體生態。五楔包括烏山-蓮花山、谷山-烏山、岳麓山-象鼻窩-蓮花山、大王山、白泉山(長株潭綠心)5處山麓林地斑塊,打造山地生態綠楔。八廊多點溈水河、八曲河、馬橋河、大澤河、龍王港河、靳江河、觀音港河、白泉河8條匯入湘江的骨干河流廊道,以水為脈,構建通山連江的生態通廊。林地、濕地郊野公園和垸區,強化生態網絡,提供郊野游憩空間。4.2 完善生物多樣性網絡圖紙根據實際圖幅靈活排版圖例維護生物多樣性圖18生態源地生態斑塊生物廊道構建由公益林12、自然保護區、山體修復空間、生態保護極重要和重要區組成的生態源地。依托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現狀水庫等資源,建設生態斑塊,構筑區域生態網絡節點。3條山體生態廊道,包括:湘北垸區-烏山-谷山-八曲河-湘江生態廊道、溈山山區-蓮花山-岳麓山生態廊道、韶山山區-大王山-靳江河生態廊道。6條二級生態廊道,包括骨干河流與區域交通綠化廊道。4.3 建設全域公園體系19風景名勝區自然公園郊野公園保護岳麓山風景名勝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香山國家森林自然公園、金洲湖國家濕地自然公園、洋湖國家濕地自然公園、烏山省級森林自然公園、象鼻窩省級森林自然公園。溈水-八曲河郊野公園、白泉山郊野公園、九江廟-獅峰山郊野公園等13、,推進以湖泊濕地、森林、垸子為主體的郊野公園建設。城市公園合理布局市區級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游園等,形成層級豐富、布局均衡的城市公園體系。4.4 加強生態修復20湘江生態帶修復加強湘江水環境的系統保護,嚴格落實飲用水源地保護,保障湘江水源安全。山林生態涵養區修復加強山體林地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實施11處礦山生態修復。河道生態修復以溈水河、八曲河、馬橋河、大澤河、龍王港、靳江河、觀音港、白泉河8條骨干水系治理為重點,建設新區重要河流生態廊道。21城鎮集聚,建設集約高效活力新區 優化新型城鎮空間格局 打造創新引領的產業體系 完善優質共享公共服務設施 促進節約集約用地5 50 05.114、 優化新型城鎮空間格局一核湘江新區空間結構規劃圖22聯合梅溪湖城市副中心、岳麓山大學科技城、麓谷片區、市府片區、濱江片區等區域,共同形成環岳麓山綜合服務核心。構建“一核 三走廊 五組團”的城市空間格局三走廊湘江西岸科創發展走廊:構建引領未來的科技創新復合走廊;湘江西岸現代服務走廊: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軸、充滿活力的現代服務業走廊;長寧先進制造業發展走廊: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廊。五組團岳麓-坪浦創新組團望城創享組團寧鄉智造組團九華創智組團湘陰臨港產業組團5.2 打造創新引領的產業體系雙核引領湘江西岸科創走廊格局圖23岳麓山大科城構建“雙核引領、四圈聯動、軸帶支撐”湘江西岸科創走廊大15、科城知識創新圈四圈聯動濱江科創服務軸軸帶支撐湘江科學城望城應用轉化圈科學城前沿創新圈高新區技術創新圈科技創新轉化軸5.2 打造創新引領的產業體系湘江新區產業布局圖24優化“三軸多園”產業空間布局三軸湘江西岸現代服務業軸、湘江西岸科創軸、長寧先進制造業發展軸。多園長沙高新區、望城經開區、寧鄉經開區、寧鄉高新區、岳麓高新區等。5.3 完善優質共享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示意圖251主中心4副中心5片區中心N社區中心規劃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片區中心、社區中心四級公共中心體系。四級公共中心體系兒童友好成長社區趣味慢行的兒童學徑兒童關懷的公服設施自然生態綠地公園趣味多樣的游憩空間青年發展活力16、社區階梯式住房靈活的運動場地多元的文化街區幸福的綠色通勤老年友好適老社區社區醫療設施長者食堂老年學堂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安靜閑適的交往空間豐富的購物街區全齡友好型新區梅溪湖科學城、高鐵西城、濱江新城、寧鄉主城大科城-洋湖中心、麓谷中心、大澤湖中心、金洲新城中心、望城中心結合軌道站點,按照社區15分鐘服務圈布局社區中心體系科學城濱江新城高鐵西城大澤湖大科城-洋湖金洲新城望城麓谷梅溪湖寧鄉主城5.4 促進節約集約用地26嚴控總量,避免城鎮無序蔓延嚴格遵守2035年城鎮開發邊界,促進城鎮節約集約發展。落實“增存掛鉤”,加快批而未供等閑置土地處置。統籌城鎮低效用地再利用,聚焦6處重點片區更新,推動岳麓、17、望城等老城地區空間織補與功能提升。主要保障戰略平臺,引導城市開發重心由濱江轉向縱深。注重科學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模式。落實“增存掛鉤”,按照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則,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加快盤活新區范圍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存量土地。提高用地效率,強化功能混合,預留發展彈性,保障未來發展需求。優化用地結構盤活存量,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新區層面政府主導綜合開發節地模式片區層面內涵挖潛資源共享節地模式項目層面地上地下立體開發節地模式立體式、系統化模式注重模式創新,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走在國家級新區前列27文化彰顯,塑造岳麓新韻魅力新區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 塑造山水洲城特色風貌6 60 18、06.1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嚴格保護文物保護單位全面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整體保護歷史文化風貌區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28包括新民學會舊址、長沙國王陵遺址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嚴格保護岳麓書院歷史文化街區。全面保護區內文物、優秀歷史建筑等環境要素和歷史信息,保護和延續城市肌理、空間布局、街巷尺度,保持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整體保護岳麓山歷史文化風貌區。蔡鍔墓,愛晚亭,新民學會舊址,湖南大學早期建筑群,曾國藩墓,岳麓書院,禹王碑,長沙國王陵遺址(原名:漢代長沙王陵墓群)國家級8 處雷鋒塑像、湖南第一紗廠舊址、岳麓山忠烈祠、麓山寺、半山亭、長沙會戰碑、唐生智公館、湖南師范大19、學早期建筑群等省級35 處岳麓書院麓山寺忠烈祠湖南大學大禮堂雷鋒塑像湖南大學校辦公樓彰顯“百里畫廊,山水洲城”風貌格局,打造“山襯城、水潤景、岳麓韻、書院氣”的風貌特色6.2 塑造山水洲城特色風貌湘江新區風貌格局29塑造多元魅力的湘江風光帶風貌系統將自然景觀融入現代城市建設和市民生活打造“山水洲城”特色景觀區域打造高品質環湖城市空間構建山城交融的和諧關系塑造多樣的城市濱水景觀30要素支撐,完善基礎設施服務保障 建設便捷高效交通體系 建設綠色智慧市政設施 建設韌性安全防災系統7 70 07.1 建設便捷高效交通體系謀劃長株潭都市圈“深水港”虞公港313條直連軌道:長沙西站-黃花機場-瀏陽軌道快線20、(S2線)、軌道6號線、軌道10號線。2條主要直連快速通道:繞城高速、岳麓大道-三一大道。提升樞紐能級,強化對外鏈接:打造長株潭“西部門戶”,1小時內直達長株潭“3+5”城市群,3小時內溝通周邊中心城市。高效直連黃花國際機場最快 45 分鐘內直達提升通江達海能力,融入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貨物直達洋山港,降低長株潭都市圈物流成本。協同區域打造“一環+十射”高鐵網絡,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新區鐵路客運:依托渝長廈、長衡城際、滬昆高鐵在長沙西站、湘潭北站形成雙十字樞紐。新區鐵路貨運:協同河東地區,依托京廣鐵路,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7.1 建設便捷高效交通體系完善交通體系,提高運行效率:實現河東-河西21、組團聯系時間不高于 30 分鐘,新區全域 45 分鐘通達覆蓋。打造軌道交通網絡,強化片區功能聯系構建“十”字型快軌網,服務新區與長株潭各功能區之間中長距離的快速聯系。規劃“一環、六橫、三縱”軌道普線網。32構建與城市一體、均衡服務的道路體系規劃“五縱八橫”快速路網體系,實現湘江新區各功能中心間長距離的快速聯系。規劃“十三縱十五橫”的結構性主干路,承擔跨組團及內部功能片區間的道路交通聯系。7.1 建設便捷高效交通體系打造綠色交通,提高出行品質:加強綠道建設,優化慢行交通,構建城市智慧交通系統。33串聯新區內山川、江灘、公園、景區等自然和人文資源,規劃“山林”、“濱水”、“城市”三大類主題綠道。規22、劃在商業、居住與產業組團劃分不同的慢行分區,發展交通穩靜化社區,增強慢行交通的可達性,打造全齡友好慢行網絡。打造高品質慢行網絡建設網絡化的綠道體系金星路城市綠道梅溪湖濱水綠道金星路慢行廊道大科城社區穩靜化交通大力發展智能網聯產業,加快構建智慧樞紐、智慧道路、智慧公交、智慧停車體系,探索建設新區智慧交通示范項目。構建人、車、路環境協同智慧交通體系自動駕駛測試區新區無人駕駛汽車阿波羅環衛智慧基礎設施排水燃氣7.2 建設綠色智慧市政設施電網34構建“網絡堅強、結構合理、運行靈活、安全可靠、優秀高效、綠色低碳、智能互動”的城市智能電網。供水完善“湘江干流為主水源地,多水源地互補”的供水格局。到203523、年,城區實現污水全截污、全收集、全處理。加強多氣源和應急氣源建設。著力構建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建設智能感知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大腦和智慧支撐平臺、智慧應用場景。構建綠色、高效、智慧、安全的市政基礎和防災系統,支撐新區可持續發展。以聯通共享為原則,建設水源、能源、信息源的支撐體系,高標準建設共享的鄰避設施;以智能互聯為原則,建設面向未來的數字城鎮;以安全共保為原則,構筑現代化城市安全體系。7.3 建設韌性安全防災系統35防洪:嚴守防洪標準,完善現代區域防汛保障體系。排澇:逐步提高全區排澇標準,提高排澇能力。城市消防站轄區范圍全覆蓋,優化城市消防站布局,有效降低接到出動指24、令后到達責任區邊緣的時間。防震抗震防震抗震學校、醫院、大型文化娛樂及體育設施,大型公共商業、大型交通樞紐、生命線工程等均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全區規劃人均人防隱蔽面積1.5平方米,防空警報實際覆蓋率100%。公共衛生公共衛生堅持預防為先、平戰結合原則,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空間網絡。36重點突破,高水平建設湘江科學城 規劃選址 功能定位 規劃策略 空間布局8 80 08.1 規劃選址規劃選址湘江科學城規劃范圍圖37依據“五好”原則,科學確定規劃選址,規劃范圍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花溪欣苑解放垸片區洋湖片區大王山片區九華經開區暮云奧體中心湘江科學城選址位置圖生態本底好優選生態、風景更優越的片區,吸引優25、秀人才與科學創新平臺落戶。科研基礎好優選科創資源相對集聚、科創環境優、潛力大的片區。交通區位好優選交通區位優勢突出、出行便利、可達性高、與周邊城市板塊聯系便捷的片區。用地條件好優選建設適宜性高、限制條件少、有充足建設用地增量的城市戰略發展片區。配套環境好優選基地及周邊居住、公共服務等生活配套較好的片區,利于近期建設及人才和項目引進。8.2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38湘江科學城核心目標: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核心示范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核心示范區創新成果策源地創新人才集聚區創新產業增長極創新生態共同體創新發展新引擎8.3 規劃策略立足“四個結合”明確四大策略39堅持高端、前端、26、尖端相結合堅持科學、科技、科創相結合堅持形態、業態、質態相結合堅持宜居、宜業、宜學相結合科學為綱建設多元融合的科創簇群創新為核構筑引領未來的功能體系生態為基營造自然共生的山水丘城人本為要塑造近悅遠來的理想家園8.4 空間布局空間結構湘江科學城空間結構圖40湘江科學城將構建“一軸、兩帶、六組團、八片區”的總體空間結構。一軸科創主軸推進湘江兩岸協同發展,共筑融城發展格局兩帶科教產融合創新帶高精尖產業創新帶科教產融合創新帶串聯大科城、科學城和湘潭興隆湖片區高精尖產業創新帶串聯高新區、科學城和湘潭大學城、九華經開區六組團六個科創功能組團科教融合示范區、前沿科學創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創新區、產研融合創新區27、(湘潭)、成果轉化區、戰略產業集聚區八片區八個近期重點片區智能網聯片、科技孵化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大學科創中心、總部創新中心、興隆湖創新中心、國際人才小鎮、科學展示交流中心科創主軸科創主軸41強化實施,提升全域空間治理能力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 完善全域空間治理機制9 90 09.1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加強對各縣(市、區)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與傳導加強與專項規劃的銜接與傳導加強對詳細規劃的傳導42建立“格局、指標、控制線、要素”四類傳導內容體系,確保新區國土空間規劃重要內容在市級層面的銜接及在下一層次分解落實。建立健全各類空間性專項規劃編制、審批、調整協調機制。各專項規劃應與新區國土空28、間規劃進行銜接,在總體目標和重點管控內容上與國土空間規劃保持一致。城鎮開發邊界內,各編制單元應落實總規中的功能定位、核心指標、管控邊界。城鎮開發邊界外,結合村莊分類與布局規劃編制村莊規劃,統籌全域規劃建設與精細化管理。規劃傳導9.2 完善全域空間治理機制43健全“多規合一”數據庫,形成全域全要素的基礎數據庫。完善“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形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測、評估、預警全周期管理。推進“多規合一”體系建設編制審批實施監測評估預警國土空間規劃在規劃編制、規劃實施、規劃監測評估等階段和環節,配套規劃政策體系,確保規劃落地和全流程高效管控。建立政策機制保障構建全流程政策保障體系成立新區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統籌新區全域,審議國土空間規劃全周期管理重大事項,保障“一張藍圖干到底”。建立新區協同管理機制完善面向新區各部門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提升協作效率。完善部門協同聯動機制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自然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空間管控傳導等制度,完善土地資源配置政策。健全國土資源開發保護政策研究和制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監督、評估和動態調整的全過程配套法規、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完善規劃實施法規政策人車房路山水林田湖草地平臺中心人車房路山水林田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