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278
2023-08-10
31頁
8.16MB
1、 20192019年,中共中央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做出重大部署,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做出重大部署,按照國家和山西省及太原市的要求,萬柏林區人民政府組織按照國家和山西省及太原市的要求,萬柏林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了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021-2035年)。年)。太原市萬柏林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東與迎澤區、太原市萬柏林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東與迎澤區、杏花嶺區和小店區隔河相望,南接晉源區,北鄰尖草坪區,杏花嶺區和小店區隔河相望2、,南接晉源區,北鄰尖草坪區,西與古交市接壤,行政區劃隸屬太原市。萬柏林區氣候四季西與古交市接壤,行政區劃隸屬太原市。萬柏林區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是典型的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域內分明,晝夜溫差較大,是典型的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域內生態要素眾多。萬畝生態園、九院狼坡獅子崖、玉泉山森林生態要素眾多。萬畝生態園、九院狼坡獅子崖、玉泉山森林公園、長風城郊森林公園等特色景區橫布,成為太原市民修公園、長風城郊森林公園等特色景區橫布,成為太原市民修養生息、休閑養生息、休閑游玩、親近自然的絕佳去處。游玩、親近自然的絕佳去處。我們堅信,未來的萬柏林,作為市域的中心城區,將打造我們堅信,未來的萬柏林,作為市3、域的中心城區,將打造成為開放創新、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美麗包容之區成為開放創新、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美麗包容之區!全域規劃范圍為太原市萬柏林區行政管線范圍,總全域規劃范圍為太原市萬柏林區行政管線范圍,總面積面積289289平方公里,涉及全區平方公里,涉及全區1414個個街街道辦以及太原市道辦以及太原市林場。林場。中心城區范圍由城鎮開發邊界內集中連片的區域構中心城區范圍由城鎮開發邊界內集中連片的區域構成,北起北中環、興華街區域,南至長風商務區、神成,北起北中環、興華街區域,南至長風商務區、神堂溝區域,東起汾河濱河西路,西至西山山腳。堂溝區域,東起汾河濱河西路,西至西山山腳。2050年規劃遠景年萬4、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全域及中心城區示意圖Planning objectives and urban nature 規劃目標與城市性質 規劃目標 戰略定位1.1規劃目標2035年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得到有效管控,農業空間更加綠色高效、生態空間更加安全優美,城鎮空間更加集約高質,魅力空間更加特色彰顯,支撐體系更加完善可靠,國土空間治理更加智慧系統,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萬柏林。2050年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萬柏林。1.2戰略定位 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一流創新生態活力區 現代服務業發展樣板區 智能制造業聚5、集區 生態文旅產業引領區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 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統籌劃定三區三線 優化全域空間分區 Build a new patter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2.1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融入太忻一體化經濟建設區太原國家區域中心城區落實省委省政府“一群兩區三圈”空間布局,立足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構建以太原都市區為核心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城市群。“一群兩區三圈”萬柏林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2.2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優化三大空間6、布局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留足糧食安全的農業空間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確定全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53.4766公頃,基本農田面積578.2731公頃。保障生態安全底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261.96公頃。堅持節約集約、緊湊發展,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8606.3749公頃。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三線管控示意圖2.3優化全域空間分區 合理劃分覆蓋萬柏林全域全類型的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調整優化國土空間保護和開發利用格局,實現全域全類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全區共劃定生態保護區(核心生7、態保護區、生態保護修復區)、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城鎮發展區(城鎮集中建設區、城鎮彈性發展區、特別用途區)、農業農村發展區等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并配套實行分區管制制度進行差異化管理。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 嚴守耕地底線 嚴格耕地資源保護 推動美麗鄉村振興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 Strictly observe the bottom line of cultivated land 3.1嚴格耕地資源保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加強耕地生態保育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耕地戰略儲備機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快耕地碎片化治理,減8、少耕地細碎化程度,提高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土壤保護提質力度,推動中低產田改造和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等工作。有序推進25以上坡耕地以及生態保護紅線內耕地退耕還林還草,在特定區域探索輪作休耕,開展污染耕地阻控修復工作,提升耕地生態功能與價值。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全面落實耕地占卜平衡,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擴寬補充耕地來源,統籌落實耕地保護任務。率先在農產品主產區內,選擇與現狀耕地連片分布、有水源灌溉條件的宜耕農用地,優先劃入耕地戰略儲備區。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3.2推動美麗鄉村振興 實施人口進城、產業上山政策 鼓勵9、發展小雜糧、蔬果種植 鼓勵搬遷騰退的建設用地復合利用,發展鄉村民宿、農產品初加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農村產業。萬柏林區西山區域村莊大部分處于地下采礦擾動區,村莊地質安全隱患大,且公益林、生態紅線等生態限制要素分布較廣,村莊多數為空心村,已進行移民搬遷。搬遷后村莊需結合西山文化旅游示范區進行統籌建設。鼓勵農村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將符合規劃的農村宅基地、低效存量集體建設用地作為區域生態文化旅游服務設施用地。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生、傳統手工業等產業深度融合。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3.3農村10、土地綜合整治農用地整治農用地整理對農用地結構進行優化配置和合理布局,改造和完善農業基礎配套設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田生態環境。宜耕后備資源開發重點推進山地等地帶重點區域的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合理確定開發時序,切實提高開發利用率,有效補充耕地資源。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村莊建設用地整治尊重村民意愿,以存量建設用地規模較大、人口流失、受自然災害影響較為嚴重的村莊為主要對象,有序推動建設用地減量整治并復墾耕地。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 守護綠水青山,推動綠水發展 Protect green water and green mountains and prom11、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water 4.1加強自然資源保護水體資源森林資源草地資源 堅守水資源底線,控制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以水定產、以水定域、以水定人,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嚴格取水審批,促進地下水保護和漏斗修復,推動集約節約用水。優化林地布局,嚴格林木采伐限額和范圍,按照“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持續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嚴格保護天然林和永久性生態公益林。加強林地用途管制,全面落實林長制。加大天然草地保護力度,堅決杜絕在亞高山草甸和稀疏草地盲目造林、林帶中盲目鏟草等行為,持續提升草原生態功能和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12、35年)公示稿4.2 推進生態系統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森林生態修復 通過地質環境治理,地形地貌重塑、植被重建、景觀恢復等方式,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加強水環境污染防治和重要地下水水源涵養,推動汾河等重點河流的生態修復。推進退化防護林修復和低質低效林改造,加強中幼林及未成林撫育。土壤污染防治 開展污染調查,加強污染源頭防控,提升涉污農用地、城鎮用地及工業用地的土壤環境質量。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 提升城市品質,建設宜居家園 優化中心城區格局 健全住房保障體系 推動城市有機更新 構建城市藍綠格網 完善城鄉公服體系 Improve urban q13、uality and build livable homes 5.1優化中心城區格局規劃中心城區形成“三軸、三區”的空間結構。長風城市發展軸迎澤大街城市發展軸千峰和平城市發展軸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城市集中發展區西山組團發展區高鐵新城發展區“三軸”迎澤大街城市發展軸長風街城市發展軸千峰-和平城市發展軸“三區”5.3推動城市有機更新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舊城鎮更新推動老舊居住區有機更新,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合理配置。舊村莊更新積極開展城中村、城邊村的綜合整治和部分城中村的整體改造工作。舊工礦更新積極開展14、老工業區的更新改造,根據實際情況予以拆除或功能置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歷史城區更新對歷史城區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有機更新”,形成多方參與下的小規模漸進式的保護更新模式。其他消極空間更新視實際情況進行更新。5.2健全住房保障體系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賃并舉 促進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同步發展,構建商品房公共租賃房、共有產權房、社會租賃住房等多層次多樣化的住房供應體系。5.4構建城市藍綠格網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汾河北排洪渠玉門河九院沙河5 5虎峪河淺山綠帶西環繞城高速綠帶西山中央公園上莊公園東社公園漪汾公園玉泉山公園玉門河公園和平公園礦山公園長風公園中心城區藍綠空間15、格局圖中心城區藍綠空間結構打造“一河四川、兩帶多廊、多點鑲嵌”的藍綠空間格局一河四川汾河、北排洪渠、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兩帶多廊西環繞城高速綠帶、淺山綠帶,淺山地區由河道、鐵路綠帶、太古高速公路綠帶形成的多條綠色廊道多點鑲嵌中心城區的小型街頭綠地、片區中心綠地、組團綠地等點狀綠地5.5完善城鄉公服體系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縣域城鄉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構建網絡化、多層級、功能復合的市級-區級-社區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市級區級社區 以省、市級公共服務設施為載體,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服務全市及更大范圍,強化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服務能力和吸引力。以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為載體,16、提高各類設施質量和數量,服務城區范圍,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設施的影響力及輻射力。以15分鐘步行范圍為空間尺度,配置居民生活所需的管理、醫療、文體、養老、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作為城鄉居民生活的基本單元。演繹古都風情,彰顯三晉魅力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塑造城鄉特色風貌 Demonstrate the style of the ancient capital and highlight the charm of the Three Jin Dynasty西山城郊森林公園萬畝生態園長風城郊森林公園狼坡獅子崖四達溝生態園桃花溝、偏橋溝國家礦山公園華岳森林公園玉泉山森林公園西山楓情森林公園一線天景區6.17、1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圍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2條主題旅游線路線路一中國煤炭博物館、西山生態城郊森林資源、歷史建筑、礦業遺址、紅色文化資源等教堂、寺廟、民俗文化等線路二6.2塑造城市特色風貌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結合太原市總體城市設計,規劃6類風貌區和1個都市基底風貌片區。p西山風貌區:彰顯區域山川形勝,打造西山文化旅游景觀風貌帶。p工業風貌區:打造太原獨有的工業建筑風貌。p山水風貌區:強調建筑與自然的融合,嚴格控制建筑高度。p創新風貌區:體現當代城市風貌,打造太原特色的創新城市風貌。p18、汾河沿線風貌區:強調建筑與汾河景觀的融合。p都市基底風貌區:在建成區的基礎上采用“新而中”的建筑風格。強化要素保障,增強安全韌性 完善綜合交通體系 提升市政基礎設施 建設安全韌性城市 Strengthen element guarantee and enhance safety resilience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7.1完善綜合交通體系鐵路p 高速鐵路 太綏高鐵(客運)p 普通鐵路 西南貨運環線(貨運)樞紐場站p 太原高鐵西站、太原汽車客運西站p 高速公路 太古高速公路p 國省干線 規劃省道:保留現狀省道104,太古公路提升為省道318p 縣鄉道路 25219、縣道(化客頭-河口線)、242縣道(西苑南路-官地礦)、226縣道(杜兒坪-關頭公路)公路系統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7.2提升市政基礎設施 規劃期末,初步建成以大中型蓄水、引水、提水、調水工程為骨干,以地表水源為主多種水源統一調配、互相補濟的區域性供水體系。水資源 持續走好煤炭產業“減、優、綠”之路,做精“煤”、做大“氣”、做好“電”、做強“新能源”這四篇文章。改善能源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促進節能減排,堅持綠色、低碳、高效發展。能源體系 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收運、處理和管理體系,基本實現固體廢棄物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環境衛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進一步完20、善中心城區綜合垃圾處理場的處理設施及規模,規劃在其余各鄉鎮建設綜合垃圾處理填埋廠。固廢處理 建設“市政+物聯網”“市政+云計算”、“市政+大數據”、“市政+GIS”的管理管控體系。打造先進的信息通信網絡,建立“陸、空、天”一體化的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智慧城市加強森林火災撲救能力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提高抗震減災能力提高消防安全水平加強重大危險源管控加強采煤沉陷區治理完善人防工程建設提高公共衛生安全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切實保障規劃實施 空間規劃體系 實施保障體系 Effectively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落實國家和省級空間規劃體系要求,明確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下層次國土空間規劃和詳細規劃的管控引導要求,橫向發揮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其他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政策法規體系社會參與機制信息共享與合作機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機制規劃管理監督考核機制體檢評估和維護機制萬柏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9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