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版)(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284
2023-08-10
19頁
8.26MB
1、鐵嶺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版鐵嶺市自然資源局2022年12月前言|PREFACE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地區高質量綠色永續發展,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規范有序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生態文明體系建設,立足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戰略定位,編制鐵嶺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規劃主要闡述規劃期內全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戰略,確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目標任務與方針政策,統籌安排自然與人工生態系統全要素、全域各項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活動,明確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分區和重點工程,整體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2、性,促進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繪就和美宜居幸福家園的美好圖案。p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包括鐵嶺市行政轄區內陸域和水域國土空間。p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準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中期目標年為2030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鐵嶺市位于遼寧省北部,松遼平原中段;處于遼寧省、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三省交界處;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松遼平原中段,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鐵嶺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整體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生態環境質量優越。01 現狀基礎與生態問題02 生態修復格局與分區03 總體要求與規劃目標04 重點工程05 保障措施目錄|CONT3、ENTSp 現狀基礎自然資源要素健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環境質量較高,生態系統相對穩定。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保護能力較高。p 生態問題p 部分生態系統受到損害,生態修復任務繁巨p 空間用途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面臨空間資源約束挑戰p 生態空間品質不均衡,生態系統的質量和功能有待提升p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總體格局立足鐵嶺市國土空間自然本底特征、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適應性,按照“夯實東南部山地丘陵區生態安全基底,引導中部、西部高質量協調發展,強化中部集聚提升和生態建設,促進西部綠色轉型”的總體思路指引,構建“一核一帶四區多廊多點”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總體格局,引導鐵嶺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4、活動實施。為鐵嶺市城區生態環境品質提升核,優先保護鐵嶺城市的“山、水、林”生態格局,完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維護和強調整體生態格局的連續性,形成完善的生態網絡,形成高效的維護城市居民生態服務質量、維護土地生態過程安全的景觀格局,打造鐵嶺市的生態“綠心”。一核 為京哈高速生態修復提升帶,構建生態綠帶,把自然公園、自然保護區、公園綠地和道路綠地等點線面結合起來,為珍稀植物和野生動物的遷徙、棲息及保護提供有力保障。一帶 中部平原生態修復與人居環境提升區、東部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育區、中部農業生態修復與生境質量提升區和西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與礦山生態修復區。四區 主要為柴河、凡河、東遼河、招蘇臺河、5、亮子河、二道河、清河、寇河等生態修復提升綠廊,開展岸線保護和生態修復,連接城區和山地,形成連續完整、結構穩定的河流、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多廊 主要針對清河水庫、柴河水庫、南城子水庫和榛子嶺水庫開展生態修復和水質治理,提升各水庫生態環境安全。多點p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分區中部平原生態修復與人居環境提升區中部平原生態修復與人居環境提升區 以城市生態系統質量提升、城市建設用地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等為重點,對區域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修復與保護。東部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育區東部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育區 實施清潔生產工程和畜禽養殖提升工程,建立生態產業體系,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中部農業生態修復與6、生境質量提升區中部農業生態修復與生境質量提升區 以提高水土保持、農林(果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目標,重點對區域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河流生態保護修復,推進生態系統保護整合優化。西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與礦山生態修復區西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與礦山生態修復區 以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礦山生態修復等為重點,對區域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修復與保護。p 基本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規劃引領,協調發展規劃引領,協調發展 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家、區域和省級重大戰略,按照國家和遼寧省相7、關政策法規、技術規程要求推進規劃編制。問題導向,科學修復問題導向,科學修復 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立足鐵嶺市域自然地理格局、生態系統狀況,遵循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綜合考慮區域氣候、水文、地形地貌、人口等因素,因地制宜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保護優先,自恢為主保護優先,自恢為主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在生態環境上把保護放在首位,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盡量避免人類對生態系統的過多干預。改革創新,多元共治改革創新,多元共治 結合鐵嶺實際,創新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組織、實施、考核、激勵等機制和適應性生態管理模式。深化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8、構建責權明確、協同推進、務實有效的管理格局。p 總體目標按照“推進生態安全、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美麗鐵嶺”的總體要求,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態理念,依托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基本方針,依據遼寧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鐵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2021-2035)、鐵嶺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等目標任務、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基本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鐵嶺。p 分期目標2 0 2 52 0 2 5 年 目年 目標標到2025年,初步構建全市統籌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格局,鄉村空間格局有所優化,城市生態韌性水平穩步提升,9、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2 0 3 02 0 3 0 年年 目目標標到2030年,“一核一帶四區多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得到鞏固,全市自然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水平持續提升。2 0 3 52 0 3 5 年年 目目標標到2035年,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功能大幅度提升,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機制運行順暢,退化生態系統得到全面修復,基本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鐵嶺。A水域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加強流域水生態協同治理,系統治理有效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問題,穩步提升重點區域水源涵養功能。B農業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實施黑土地保護,突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優勢區,集中力量打造集中連片、旱10、澇保收、節水高效、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C城鎮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建設健康循環城市水系統,建設植被緩沖帶和隔離帶,保護河湖水域空間。D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工程集中解決區域性重大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加快歷史遺留礦山治理,穩步開展在建、生產礦山系統修復,促進礦山綠色可持續發展。E山水項目生態修復重點工程以“遼西北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為主線,分區分類實施“固沙、凈水、復綠、沃田”生態系統一體化修復,達到“沙固、山青、水秀、田良”的總體目標。充分對接遼寧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要求、重點工程部署,針對鐵嶺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重點問題、重點任務目標、重點區域進行重點工程部署。p 鼓勵公眾參與p 強化評估監管成立鐵嶺市生態保護修復行業組織,組建專家委員會,集合不同領域行業專家智慧,進一步提高生態保護修復的科學性和專業性。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實施評估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監管信息化建設p 完善政策體系構建實施監管體系完善配套制度體系p 健全各項機制p 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堅決維護規劃實施健全重大工程實施協同機制探索創新社會資本參與機制穩定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建立空間序列傳導機制建立時間序列推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