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基礎教育布局專項規劃方案(2022-2035年)(草案)(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290
2023-08-10
20頁
4.11MB
1、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深圳市教育局 2023年5月 深圳市基礎教育布局專項規劃(2022-2035年)(草案)公示公示讀本讀本 幼有善育 學有優教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2018年9月10日)前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擺在重要位置,凸顯了新時代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根基,承載民生幸福,關系城市未來,對實施2、科教興國戰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支撐作用。“十三五”以來,我市全面落實基礎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基礎教育各項工作,教育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深圳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作出了重要貢獻。進入新時代,我市基礎教育面臨擴規模與提質量的雙重挑戰,在國家賦予深圳新的戰略定位要求下,為加快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目標,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會同市教育局組織編制了深圳市基礎教育布局專項規劃(2022-2035年),本規劃基礎教育學校包含幼兒園、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高中階段學校。本規劃是明確未來基礎教育發展目標和空間布局的專項規劃,既是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指導下層次3、規劃編制和近期學校建設的重要依據。01 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基礎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基礎教育各項工作,教育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較好地保障了適齡人口入學需求 較好保障了適齡人口入學需求 千方百計加快基礎教育學校建設,經過多年努力,截至2022年,我市已建成基礎教育學校2809所,在校生237萬人,在校生總規模居特大城市前列,較好地保障了超大規模移民城市適齡人口的入學需求。大部分適齡人口可就讀家門口學校 推動各類基礎教育設施均衡布局,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大部分孩子可就讀家門口學校。規劃預控與城市人口規模相匹配的基礎教育用地 堅持教育用地優先保障,依托法定圖則編4、制,預控與城市人口規模相匹配的基礎教育用地,從規劃層面保障基礎教育設施需求空間。5 城市人口較快增長,對我市基礎教育學校規劃建設帶來挑戰 我市陸域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土地開發強度接近50%,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僅為55.4平方米,是全國土地開發強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建設用地高度建成的實際導致規劃基礎教育設施實施難度較大。6 基礎教育學位需求增長較快 我市人口規模較快增長、人口規模大且年輕,導致基礎教育學位需求增長較快,需更多空間來保障基礎教育學位需求。規劃基礎教育設施實施難度較大 6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強力推進學校規劃建設 發布百萬學位建設計劃 2020年發布百萬學位建設計劃,新增公辦普高學5、位11.8萬座、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4萬座、幼兒園學位14.5萬座。推動學校建設提速 20202022年累計新開辦公辦普高30所,新增公辦普高學位6.7萬座,公辦普高錄取率穩步提升,高中學位壓力有所緩解;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和普惠性幼兒園比例有所提高,辦學結構更加優化。不斷完善頂層設計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關于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學位建設促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進一步明確深圳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路徑。7 深圳中學坪山創新學校 中國科學院理工大學 附屬實驗高級中學 深圳市蓮花二村幼兒園 福田紅嶺實驗小學 新沙小學 南方科技大學 附屬中學 紅山中學高中部 上沙實驗幼兒園6、 02 主要內容 進入新時代,我市基礎教育設施規劃和建設面臨擴規模與提質量的雙重挑戰,本規劃將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提出五大規劃策略,為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目標提供空間保障。發展目標 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戰略,按照“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的愿景,結合深圳實際,構建規模適宜、布局均衡、集約共享、品質一流的基礎教育設施體系,推動深圳逐步成為國內基礎教育發展城市范例。2025 2035 9 到2025年,建成一批高品質、集約共享的基礎教育學校,可提供270萬座基礎教育學位,基礎教育設施布局更加均衡,初步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目標。到2035年,規劃預控基7、礎教育學位364萬座,建成學位不少于300萬座,全面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目標。預留彈性、規模適宜 規劃考慮在粵港澳大灣區、深莞惠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背景下,我市常住人口規模仍將穩步增長。結合素質教育小班化教學需求、入學政策等因素,綜合確定基礎教育設施規模。五大策略 著眼未來,超前謀劃 結合教育需求,綜合確定規模 10 區域協同發展示意圖 結合居住人口空間分布,根據十五分鐘生活圈需求,按照幼兒園5分鐘、小學10分鐘、初中15分鐘就學要求,均衡布局,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空間匹配、布局均衡 考慮我市高中全市招生且大部分孩子住宿的特點,高中主要結合各區(新區)人口和潛力用地情況進行布局。五大策略 8、義務教育和幼兒園 高中 2035年規劃人口分布(模擬圖)11 優化標準、集約共享 12 五大策略 福田、羅湖等土地資源相對緊張的地區,采用相對集約的用地標準,大鵬、鹽田等土地資源相對寬裕的地區,采用相對寬松的用地標準。因地制宜確定用地標準 鼓勵學校在滿足日照要求、消防疏散等要求前提下通過提高生均建設用地指標,滿足優質特色教學所需教學空間。提高生均建設用地指標 引導學校運動場地相對獨立布局,并設置獨立出入口,向周邊居民分時共享體育場地(館)、圖書館等空間,適應社區居民對體育和文化設施的多元需求,提高學校文體設施的利用效率。鼓勵學校向社會分時共享文體設施 深圳第二十五高級中學(福田區)羅湖外國語高9、中(羅湖區)深圳外國語學校高中園(光明區)廣東實驗中學深圳分校(龍崗區)結合深圳土地資源緊約束特點,優化基礎教育設施規劃標準。12 分時共享體育場地(館)示意圖 因地制宜、提升品質 13 五大策略 融合周邊街區環境和自然景觀,因地制宜的開展學校設計和建設工作。因地制宜,開展學校詳細設計 引導學校設計按照集約節約和預留發展空間的原則,盡量集中緊湊布局,預留未來發展空間。集中布局,預留未來發展空間 面向未來綜合素質教育、智慧校園等教學需求,提供豐富的教學功能空間和靈活開放的交流場所。面向未來,提供豐富多樣空間 以建設百年學校、精品學校為目標,打造一批高品質校園,在有限的空間內為孩子們創造無限的可能10、。校園設計依山就勢 與街道融合的校園設計 結合寬連廊設置交往空間 校內攀巖墻 科技創新實驗室 13 分層傳導、逐級落實 五大策略 本規劃明確各區高中選址、義務教育和幼兒園規劃學位指標,通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下發至各區,各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優化落實高中選址、分解義務教育和幼兒園學位指標,詳細規劃明確義務教育和幼兒園具體選址。14 全市高中布局方案 規劃方案 規劃在保留現狀高品質學校基礎上,通過對現狀學校挖潛改造、新增建設用地選址高中、存量用地開發貢獻高中等多種方式增加高中學位。規劃期末,預控高中用地約13.7平方公里,可提供高中學位60.8萬座,形成全市相對均衡布局的高中空間格局,助力高質量普及11、高中階段教育目標實現。15 規劃高中空間布局圖 16 規劃方案 按照規劃傳導要求,規劃結合各區(新區)組團人口及居住空間布局,按照均衡布局、供需平衡原則,將規劃預控的228萬座義務教育學位指標分解至10個行政區(新區)及82個組團,詳細規劃按照深圳市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要求,結合片區人口分布和潛力用地情況落實選址。通過逐級傳導,形成全市均衡布局的義務教育空間格局。16 全市義務教育布局方案 規劃義務教育空間布局圖 規劃方案 按照規劃傳導要求,規劃結合各區(新區)組團人口及居住空間布局,按照均衡布局、供需平衡原則,將規劃預控的76萬座幼兒園學位指標分解至10個行政區(新區)及82個組團,詳細規劃按12、照深圳市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要求,結合片區人口分布和潛力用地情況落實選址。通過逐級傳導,形成全市均衡布局的幼兒園空間格局。17 全市幼兒園布局方案 規劃幼兒園空間布局圖 03 實施保障 提出六大保障措施推動規劃順利實施。本規劃提出的義務教育和幼兒園學位規模,在詳細規劃中予以落實和細化,詳細規劃結合片區人口和潛力用地情況落實具體選址;本規劃提出的高中選址方案,在詳細規劃中予以落實和優化,原則上在高中用地規模不減少、位置更優的前提下,可在行政區范圍內進行騰挪置換。健全規劃實施保障體系 加強組織領導 發揮市領導掛帥、各部門參與的教育領域項目指揮部的統籌協調作用,統籌協調基礎教育學校建設工作,全力推動基13、礎教育建設全面提質提速。加大財政投入 加大基礎教育經費投入,逐步提高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社會投入所占比重。19 統籌整體推進 結合教育“十四五”規劃,開展近期建設學校選址工作。統籌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計劃立項和規劃審批,保障基礎教育學校有序建設。強化規劃傳導 鼓勵校園使用方深度參與學校規劃設計,充分發揮深圳市學校規劃與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作用,匯集集體智慧努力實現學校設計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全面提升學校規劃設計水平。鼓勵多方參與 加強監測評估 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共建共享機制建立,搭建多方協同工作平臺,逐步實現基礎教育設施全生命周期的統一臺賬管理。根據基礎教育招生報名以及我市經濟和人口發展情況,對基礎教育需求規模、學校規劃和建設等內容進行監測評估。19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我市將持續加大基礎教育空間保障力度,促進教育公平,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好的教育”和“孩子們成長得更好”的期盼,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 20
物業資料
上傳時間:2021-01-15
24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