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3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307
2023-08-10
37頁
11.28MB
1、朔州市平魯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朔州市平魯區人民政府朔州市平魯區人民政府二二三年二月二二三年二月01總 則1.1指導思想1.2規劃原則1.3規劃期限及范圍011.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區域協同、全域統籌傳承文化、品質宜居底線管控、格局優化多規合一、智慧規劃保護優先、節約集約1.2規劃原則 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為2026年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2050年。1.3規劃期限及范圍規劃范圍本規劃范圍為平魯區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括下轄的2鎮10鄉,即井坪鎮、鳳凰城鎮、陶村鄉、下面高鄉、白堂鄉、榆嶺鄉、向陽堡鄉、下水頭鄉、西水界鄉、高石莊鄉、雙碾鄉、阻虎鄉行政管轄范圍,總面積2314.90平方公里。02目標與戰略2.1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戰略定位2.2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目標2.3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戰略022.1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戰略定位【全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重要節點】【晉北煤炭轉運樞紐】【全省綠色農產品示范區】【京津冀生態屏障】【全省清潔能源第一3、區】022.2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目標城鄉統籌目標積極推進與朔城區一體化建設,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推進農村撤村并點工作,加強規劃與建設產業轉型目標以轉型跨越發展為目標,以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為重要抓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構建多元支撐產業格局。社會發展目標努力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完善醫療、教育、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文化、體育、養老設施、安全防災設施等社會人文領域的資源配置。生態環境目標加強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和流域綜合治理,建立穩定的區域生態網絡;加強水資源和能源的循環利用,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應用規模;提高城鄉生產和生活污水、4、垃圾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水平,加強大氣環境的監測和治理。02區域協同發展戰略重視對外聯合,加強對外經濟聯系與協作,融入晉北城鎮群建設,加強對各鄉鎮在功能定位、發展重點、空間布局等方面的整合,構建分工協作的體系,增強競爭合力,提升各鄉鎮集聚力。產業轉型提升戰略通過資源合理配置和政策有效引導,強調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建設煤電能源、制造業、物流基地,最終實現產業的整體轉型。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注重特色產業扶貧;發展更高質量的教育、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及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努力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鎮格局優5、化戰略強化平魯城區核心功能,積極引導生產要素向城區集聚,強化區域綜合服務職能。完善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著實提高城市服務與承載能力,推進城鎮化進程。生態保育崛起戰略踐行“兩山理論”,學習“右玉精神”,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強造林工程,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實施生態恢復工程,突出對采空區的治理和合理利用,構建網絡式的區域生態系統。文旅融合發展戰略以“鳳凰古城”、“門神故里”為核心打造晉西北旅游集散地,依托鳳凰古城、北固山等著力打造邊塞文化旅游產品,突出邊塞文化旅游、避暑休閑旅游、特色旅游和鄉村旅游等品牌形象。2.3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戰略03總體格局與結構3.1國土空間6、保護開發格局3.2底線劃定與約束3.3規劃分區與管控3.4用途結構調整優化033.1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平魯區總體空間形成“一心、兩軸、三極、四區”的結構。“一心”:指大城區,包括井坪區、向陽堡新區、白堂新區,井坪區是核心,向陽堡是工業企業的主要承載地,白堂鄉是工礦區的主要服務點。“兩軸”:兩條發展軸,依托國道336的橫向發展軸,依托省道212的縱向發展軸。“三極”:以鳳凰城鎮、向陽堡鄉和榆嶺鄉為主的城鎮發展極,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四區”:分別指綜合產業區、煤電循環產業區、生態農業區、邊塞文旅區。033.2底線劃定與約束永久基本農田平魯區永久基本農田面積676.06平方公里,占7、全區面積的29.20%。生態保護紅線平魯區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為427.69平方公里,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18.48%。城鎮開發邊界平魯區城鎮開發邊界26.97平方公里,全部為集中建設區。033.3規劃分區與管控為落實國家和山西省主體功能區定位,對朔州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做出綜合部署和總體安排,依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總體格局,按照主體功能,遵循全域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的原則,劃分一級分區,主要分為保護與保留和開發與利用兩大類。保護與保留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開發與利用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033.4用途結構調整優化農用地結構調整嚴格保護耕地,保證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8、;適當擴大園地面積,保持林地資源優勢,使面積略有增加;其他農用地面積略有減少。建設用地結構調整加強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合理調整建設用地內部結構,確保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各類建設用地應以內涵挖潛為主,盡可能利用未利用地。規劃期間,基礎設施用地相應增加,農村居民點用地適度減少,城鄉建設用地結構進一步優化。生態用地結構調整嚴格保護全區土地生態環境。規劃期內加強對大沙溝河、源子河流域的生態建設,加強等級以上公路兩側的防護林建設,重點保障管涔山、洪濤山生態功能。04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4.1國土綜合整治4.2生態修復044.1國土綜合整治國土綜合整治戰略創新用地機制,用足用9、活土地政策,積極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農村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盤活利用、工礦廢棄地復墾,加大造地力度,保障開發區和省市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國土綜合整治目標構建三大紅線,恢復和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結合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結合鄉村產業振興,深化鄉村綜合整治城鎮地區綜合整治城鎮深入推進“兩下兩進兩拆”專項整治,持續推進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打通勝利路,拉大城市框架。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大力開展農用地綜合整治推進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整治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推進鄉村歷史文化保護044.2生態修復推進“三區一地”生態修復治理平魯區山體遍布、生態脆弱、煤田密集、開采年久,區10、內有大片的采煤沉陷區、山體裸露區、露天開采區和工礦廢棄地(合稱“三區一地”),亟待修復治理,任務十分嚴重。推進城區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平魯城區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要以南山公園、森林公園、井坪街道舊城改造、北坪移民新村、新開發住宅小區為重點,提高城區綠化水平,鞏固綠化成果。推進農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農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要開展耕地質量監測、耕地質量調查與農田環境評價,試驗推廣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農業資源化利用,加大秸稈還田力度,減少對農田的污染破壞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平魯區水土流失治理要分類進行,水土流失程度較輕、降雨條件適宜、人口密度較小地區生態以自然恢復為主;強化水土流失嚴重、人口密度較大、人口資源環11、境矛盾突出地區的人工治理力度。05城鄉統籌與鄉村振興5.1城鄉統籌發展5.2推進鄉村振興055.1城鄉統籌發展優先保護耕地、林地等重要農業和生態用地優先保障耕地,確保實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目標。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結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結構,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引導村莊用地減量提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優化城鎮空間,提高民生用地保障和服務水平構建以人為本的城市空間,重點增加平魯區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用地供給,實現高品質生活。合理調控居住用地供給節奏,優化居住用地供給結構,在產業單元內加大居住用地供給力度,提升產城融合水平。055.2推進鄉村振興村莊12、建設用地管控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為契機,加強建設用地管理與整治,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布局結構,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城鎮村莊用地布局優化推進中心城區重點鄉鎮一般鄉鎮三級城鎮布局體系形成,并制定完善各級城鎮空間的發展規劃,形成中心城區與城鎮節點適度集聚、輻射帶動鄉村功能增強、城鄉統籌開發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布局。加強村莊發展引導,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優化農村生產生活與生態空間布局,發揮好土地利用規劃的引領作用,確保產業發展用地優先保障與數量保障;設施農用地管理服務更精準,監管更高效;要創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用于鄉村產業發展的方式,簡化產業發展用地審批手續。06歷史文化保護與城鄉風貌塑造6.1歷史文13、化保護6.2城鄉風貌塑造066.1歷史文化保護構建“兩帶三組團”的歷史文化保護整體格局。兩帶:即兩條文化帶,依托長城旅游公路,建設長城文化帶。依托省道212打造集古跡觀光、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復合文化帶。三組團:為三個文化組團,即東南部以平朔露天煤礦為主的工業文化組團、西南部以門神文化景區的門神文化組團、北部以鳳凰城鎮為主的邊塞文化組團。066.2城鄉風貌塑造統籌整體空間格局,加強形態指引建立特色風貌分區,加強風貌管控完善綠道系統,提升出行環境品質構造低緩有序的整體高度格局構建疏密有致的開發強度分區分級打造重點地區特色風貌07國土空間支撐體系構建7.1綜合交通規劃7.2公共服務設施配置7.3市政14、基礎設施完善7.4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077.1綜合交通規劃交通發展目標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逐步構建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村道為一體的、功能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融入呼包鄂榆同朔經濟圈,打造晉北煤炭轉運樞紐。綜合交通系統布局規劃1.優化鐵路建設2.加快航空建設3.構建高速公路網絡,完善對外交通銜接4.提高干線公路的通行能力,提升道路等級5.全面推進縣鄉村公路提檔升級077.2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教育規劃醫療設施福利設施文化娛樂設施體育設施077.3市政基礎設施完善建設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體系完善綠色循環的排水工程系統完善節能環保的供電系統建設靈活調度的燃氣供應系統發展多能互補、清潔安全的供熱15、體系完善環衛收集轉運系統通信設施規劃077.4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防洪排澇規劃平魯區城區按三等城市防護區標準設防,城區河道防洪標準定為50年一遇,其他河道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抗震規劃為增強城區綜合抗震能力,最大程度地減輕地震災害,抗震設防標準為:一般工程以地震基本烈度度設防,生命線工程提高一級設防。消防規劃在保留現狀消防站的基礎上,在北坪片區建設一座普通二級消防站,服務于北坪工業園區和周邊村莊,保留鳳凰城鎮消防站。其他鄉鎮建設鄉鎮志愿消防隊。人防規劃一類防護區為平魯區的中心城區(井坪鎮),是人民防空工程重點發展區域,規劃期內將逐步形成以指揮工程為核心、人員掩蔽工程為主體、防空專業隊工程和醫療救16、護工程為重點。二類防護區為鳳凰城鎮、白堂鄉、陶村鄉、下水頭鄉、雙碾鄉、阻虎鄉、高石莊鄉、西水界鄉、下面高鄉、向陽堡鄉、榆嶺鄉,規劃期內以疏散地域建設為重點。08中心城區規劃8.1總體結構和規劃分區8.2用地布局與功能優化8.3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8.4公共安全與綜合防災8.5城市控制線劃定8.6城市更新088.1總體結構和規劃分區城區空間結構為:一城兩區三帶。“一城”:即平魯區中心城區“兩區”:分為井坪城鎮建成區、北坪工業集聚區。“三帶”:指城區河道以及沿河道分布的景觀綠帶。城區大沙溝河、溪泉河、淤泥河由北向南依次分布。088.1總體結構和規劃分區中心城區規劃分區分為交通樞紐區、居住生活區、林業17、發展區、綠地休閑區、商業商務區、特別用途區、一般農業區、綜合服務區。8.2用地布局與功能優化 優化居住用地結構布局 公共服務中心體系構建 完善社區生活圈 藍綠開敞空間及綠地系統 道路網布局與慢行系統 基礎設施網絡布局8.3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平魯中心城區地下開發重點區域主要分布在井坪片區主干道兩側以及北城防護片區,主要的作用為地下車庫。088.4公共安全與綜合防災 防洪防澇規劃 抗震工程規劃 消防工程規劃 人防工程規劃8.5城市控制線劃定 城市綠線中心城區內公共綠地、防護綠地、生態綠地等對城市發展和區域協調具有重大功能意義的綠地。城市藍線中心城區內確定的河、湖、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18、地域界線內的區域。城市紫線規劃區紫線示意范圍包括:井坪城址、平魯縣郵電局舊址、兵役局舊址、福壽堂藥店舊址、新華書店舊址、井坪南梁戰國秦漢墓群和李林烈士陵園。城市黃線中心城區內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必須控制的城市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以內的區域。劃定長途汽車站、城市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電廠、110千伏變電站、燃氣門站、消防站、網通平魯分公司、郵政局、廣播電臺的城市黃線范圍。08規劃根據空間布局,確定城區有機更新的重點區域為井坪片區西側老城區以及濱河西路以南至平安街處老舊街區,城市更新空間單元為北坪片區居住區單元。更新城區在規劃期內優先補齊短板,改善街區設施不全和環境質量差等現象,優化19、功能布局與開發強度。以雄樓為核心,北至濱河西路,南至平安街的核心街區為平魯區城中心商業街區,也是老城區中軸線核心區域,代表平魯區城市形象,需要重點建設街區空間,預留空間視廊,提升城區整體品質與活力。規劃期內更新建設應當遵循避免大拆大建、完善功能為主、保留城區原真性的原則。8.6城市更新09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9.1規劃傳導9.2近期建設9.3實施保障099.1規劃傳導鄉鎮規劃指引市級縣級鄉鎮級傳導目標指標傳導戰略布局引導指標管控控制線管控名錄管控分區管控專項規劃編制指引專項規劃編制清單詳細規劃編制指引中心城區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099.2近期建設本規劃的建設規劃分為兩期,近期為2021-202520、年,遠期為2026-2035年。近期行動計劃(2021-2025年)民生工程建設行動計劃包括,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完善教育、醫療、體育、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等項目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歷史文化建設具體行動包括,加強文物古跡保護與修繕;加強歷史城區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整治;健全歷史文化保護機制。綜合交通具體行動包括,完善全域道路網、推進區域性重大交通設施建設;結合新區建設及舊區更新改造,完善中心城區交通網絡體系;加強公共停車場建設。產業轉型建設具體行動包括,加快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與生態、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事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整合現有園區,推進綜改示范區建設;立足省會優勢,強化服務功能,構建區域性中心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行動包括,完善城市公共供水能力,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完善電源及電網供電系統;加快黑臭水體治理,推進中心城區雨污分流工作,對承擔重要排水功能的溝渠進行綜合整治。099.3實施保障落實和細化主體功能區等政策優化細化主體功能區分區和定位強化主體功能區戰略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作用健全完善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的配套政策體系規劃實施政策措施財政金融實施優惠和獎勵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扶持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生態補償制度人口政策實施差異化土地政策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9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