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易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308
2023-08-10
31頁
17.39MB
1、易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易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草案公示版2023 年1 月2023 年1 月易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一、公示時間2023年1月20日-2022年2月19日,為期30日二、公示方式1、易門縣自然資源局網站:http:/ 實 金 平 縣戰 略 定 位,明確 發 展 目 標。概況11規劃期限和范圍規劃范圍即易門縣行政轄區范圍,面積1526.55平方公里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經濟發展:易門縣GDP年均增速達17%,位居玉溪市的第5位,全省第44位,2021年全縣人均GDP實2、現101975元。人口和城鎮化: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易門縣現狀常住人口15.17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減少2.54萬人,下降14.36%,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1.26%。概況小街鄉六街街道龍泉街道銅廠鄉浦貝鄉綠汁鎮十街鄉易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落 實 金 平 縣戰 略 定 位,明確 發 展 目 標。概況1明確目標落實“一區兩城”戰略定位22.1 發展定位2.2 發展目標西南循西南循環經濟環經濟科創城科創城滇中菌滇中菌鄉山水鄉山水公園城公園城昆玉同城昆玉同城化發展先 化發展先 行 區行 區2.1 發展定位2.2 發展目標2025 年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3、的協調性大幅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昆玉同城化取得實質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縣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一區兩城”初步成形。2050 年生命共同體空間體系完全形成,易門與安寧協同發展顯著增強,中國西南循環經濟科創城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形成更富活力、更具魅力的“公園城市”“美麗花園”“幸福家園”。2035 年形成更加“安全、繁榮、和諧、魅力”的高品質國土空間,經濟實力明顯提升,參與國內和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能力明顯增強,循環經濟得到大力發展,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科4、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區兩城”全面建成。123 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縣域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國土空間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昆玉同城化發展先行區、滇中菌鄉山水公園城、西南循環經濟科創城。2.落 實 金 平 縣戰 略 定 位,明確 發 展 目 標。概況1區域協同融入滇中,構建昆玉同城發展的先行區3 與昆明進行跨區域組建產業聯盟,構建“總部+基地”、“終端產品+協作配套”的產業互動新格局。重點對易門的鉑族貴金屬資源5、回收利用產業進行跨區域布局,延伸產業鏈,利用昆明的人才和技術優勢補齊短板,將易門打造為“中國鉑都”。規劃滇中城市群高速環線和滇中城際鐵路環線、易門至新平高速公路、玉溪至易門至楚雄城際鐵路,將易門打造成為連接滇西南和滇西、聯通滇中城市群的重要交通節點。共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支持兩地市基礎教育交流協作,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擴容。共建優質高效醫養服務體系,支持兩地居民就醫同城化,鼓勵共建醫養中心和養老服務設施,支持兩地建立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同步開展生態功能區生態修復,探索跨行政區山體修復合作,協同開展交界地區礦山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協同開展元江流域上下游水土流失治理、水6、污染防治及水生態修復,共建綠汁江生態景觀廊道。重點強化與安寧深度合作,合力推進設施合作共建、產業協作共興、資源開放共享,形成優勢互補、雙向開放、協作共贏的協同發展格局,著力構建“安寧易門”昆玉協同發展區。重點打造昆玉同城化發展的先行區重點打造昆玉同城化發展的先行區強化交通聯系強化交通聯系強化設施共建共享強化設施共建共享共筑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共筑區域生態安全格局推動產業協作推動產業協作滇中城市群對內聯系度圖2.落 實 金 平 縣戰 略 定 位,明確 發 展 目 標。概況1結構重塑構建“一核兩軸,兩廊三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44.1 總體發展格局4.2 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4.3 優質高效的農業空7、間4.4 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4.1 總體發展格局縣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兩廊綠汁江干熱河谷生態廊道扒河生態廊道三區 滇中融合發展區 紅河谷-綠汁江熱區產業發展區 高原特色山林生態發展區一核:龍泉、六街、浦貝融合發展核兩軸:入昆南北城鎮發展軸區域東西聯動發展軸“一核兩軸,滇中融合,兩廊三區,環山抱水”的空間格局“一核兩軸,滇中融合,兩廊三區,環山抱水”的空間格局一核兩軸兩廊三區保護山清水秀生態空間構建“兩屏、一環、多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構建云南龍泉國家級森林自然公園,確保全縣自然保護地體系面積不減少保障糧食安全的農業空間融入區域,構建“一帶三區多點”的農業產業格局;優化農業結構,合理布局8、農業生產空間;推進農業空間綜合整治建設集約高效的城鎮發展空間打造構建“1+2+1+3”的縣域城鎮規模結構體系,“一核兩軸兩帶多點”的城鎮空間格局,推動壩區一體化發展優化三大空間布局4.2 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兩屏:西部生態屏、東部生態屏西部生態屏以林業培育、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石漠化治理、水利流失等為重點;東部生態屏以森林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功能等為重點。一環:綠汁江、扒河生態帶形成的“U”形生態保護環以流域綜合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為重點。多廊:中部南北生態廊、南部東西生態廊東西、南北重要生態廊以水源保護、森林公園保護、水源涵養等為重點生態連接通廊重點是預留生態綠地,加強各生態功能之間的連續9、,形成生態安全網。構建“兩屏、一環、多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構建“兩屏、一環、多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體系整合易門縣翠柏自然保護區、龍泉自然保護區、腳家店恐龍化石保護區等保護區,統一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評估和考核機制強化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和人為活動的監測,研究制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督辦法。縣域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4.3 優質高效的農業空間一帶以龍泉壩子、六街壩子、浦貝鄉南北走向的優質集中耕地資源為本底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帶。三區滇中高速環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中部高山綠色農業發展區;綠汁江河谷熱區特色農業發展區。多點糧油種植、野生菌培育、中藥10、材、板栗及油橄欖種植、休閑莊園等構成的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和示范園。構建“一帶三區多點”的農業產業格局構建“一帶三區多點”的農業產業格局優化農業結構,合理布局農業生產空間優化農業結構,合理布局農業生產空間 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做強高原特色農業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立足易門立體氣候特征、優化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提高農業現代水平。確保糧食安全,明確農業生產目標合理確定易門糧食生產功能區、特色農業發展區。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滇中引水工程,加大易門中部壩區、綠汁江河谷等重點區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農業灌溉用水;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實施土11、地流轉、開展整治,打破田塊邊埂對農業生產效率的限制。縣域農業產業格局圖4.4 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構建“1+2+1+3”的縣域城鎮體系構建“1+2+1+3”的縣域城鎮體系1 個中心城區打造10-15萬人的中心城區。即龍泉街道與易門縣省級產業園區。是引領、輻射、帶動全市發展的經濟極核,多向開放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是昆玉同城化先行發展的核心載體。1 個重點鎮打造1個人口1-2萬人的重點鎮,即綠汁鎮,工業遺產資源稟賦條件較好,發展動力和人口集聚較強的城鎮。2 個縣域節點打造2個人口2-5萬人的縣域城市節點,包括六街街道、浦貝鄉。承擔文化旅游、商貿等部分縣域服務功能。3 個特色化小鎮打造3個專業化特色小12、城鎮,即小街鄉、銅廠鄉和十街鄉,主要發揮服務鎮域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商品集散功能。高聯系度較高聯系度龍泉龍泉六街龍泉綠汁綠汁其他區域六街浦貝構建“1+2+1+3”的市域城鎮規模結構體系一核兩軸兩帶多點構建主城區和浦貝;六街形成的城鎮化發展核心區域形成南北城鄉發展軸;生態文化游憩軸帶打造熱區產業發展帶;山區經濟產業帶打造一批帶動力強、發展性好、宜居度優的特色小城鎮“一核兩軸兩帶多點”的城鎮空間格局“一核兩軸兩帶多點”的城鎮空間格局縣域城鎮體系結構圖4.4 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發揮地形優勢,構建壩區空間一體化發展軸線發揮地形優勢,構建壩區空間一體化發展軸線一心一軸兩片易門中心城區,包括易門縣城、梅13、曾產城融合片區與大椿樹循環經濟片區依托武易高速等城市交通廊道,形成浦貝-龍泉-六街一體化發展軸線六街街道和浦貝鄉兩大功能集聚片區規劃易門中心城區與南北向的重點鄉鎮街道形成“一心,一軸,兩片區”的壩區一體化發展格局壩區一體化結構示意圖4.4 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2.落 實 金 平 縣戰 略 定 位,明確 發 展 目 標。概況1生態優先強化資源環境底線約束55.1 科學劃定各類控制線5.2 保護自然資源,實施生態修復5.1 科學劃定各類控制線 統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優先把龍泉14、國家森林公園、水源保護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極重要區、生態系統極極脆弱區等必須嚴格控制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全縣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401.4 平方公里,占縣域國土面積約26%。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統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劃至2035 年,最終劃定易門耕地保護目標約193.9 平方公里,易門縣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約144.8 平方公里,占縣域國土面積約9.5%。防止城鎮無需蔓延,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包括現狀及規劃的集中連片的城鎮建設用地,建制鎮的集鎮區,易門省級工業園區,以及國家、省、市確定的重大建設項目用地。劃定全縣城15、鎮開發邊界約19.4 平方公里,為現狀規模的1.38 倍,占縣域國土面積約1.3%。5.2 保護自然資源,實施生態修復水資源綜合利用能源利用與結構優化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 完善河湖水系網絡 保護河湖水域和岸線保 護飲用水水源地提升水環境質量 節約集約利用水資源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推進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高質量發展 明確林業資源保護與利用目標 實施森林生態系統提升工程 嚴格林地用途管制 嚴格落實耕地管控,確保耕地長期穩定利用 提升耕地質量 提高耕地生態功能 加強礦產資源評價和勘查 合理調控開采總量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216、.落 實 金 平 縣戰 略 定 位,明確 發 展 目 標。概況1強化支撐構建健康宜居舒適的人居環境66.1 高效互聯的交通網規劃6.2 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規劃6.3 藍綠開敞空間規劃6.1 造高效互聯互通交通網建設通用機場建設通用機場“一縱一橫一聯”的鐵路網“一縱一橫一聯”的鐵路網一體化對外道路通道一體化對外道路通道高標準建設易門縣建設A3級通用機場,積極對接昆明國際機場,成為玉溪市多層次的航空服務體系的重要節點。“一橫”:城際鐵路滇中城市群環線鐵路“一橫三縱”的高速公路網“一縱”:規劃祿豐-易門鐵路“一聯”:草鋪至易門鐵路專用線爭取增設易門鐵路站、六街、綠汁鐵路站 紅塔區-易門雙柏城際鐵路,推17、進實現滇中城市群內部1小時鐵路交通圈“一橫”玉楚高速和晉寧至易門高速“三縱”武易高速 易門至新平 易門銅廠至祿豐恐龍山高速 連接昆楚大高鐵落實玉溪至楚雄城際鐵路(易門段)滿足與昆明、楚雄、玉溪等地區的物貨物流通需求 實現軌道站點與城市高度融合,空間重組,換乘高效化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 6.2 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完善品質型與基礎型相結完善品質型與基礎型相結合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合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品質型:體現“山水公園城”提升區域形象與綜合競爭能力;基礎型: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符合人們新時代生活需求。品質型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品質型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布局打造易門行政、醫療、教育、體育、康養、產業、文18、化旅游、信息八大中心。以社區生活圈為基本單元配置以社區生活圈為基本單元配置基礎型公共服務設施基礎型公共服務設施城市社區生活圈:以鄰里中心建設為核心,以15 分鐘步行為半徑,服務社區全生活鏈需求。鄉村社區生活圈:以中心村為和訊,以30分鐘步行范圍為半徑,完善新型農村社區需縣域基礎設施規劃圖 6.2 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規劃構建三類社區生活圈構建三類社區生活圈根據易門城鄉特征,劃分城鎮活力生活圈、鄉村品質生活圈和產業智造生活圈三類社區生活圈。構建覆蓋中心城區的15 分鐘社區生活圈,根據易門中心城區功能布局,劃分城鎮活力生活圈5 個,鄉村品質生活圈10 個,產業智造生活圈10 個。城市藍線劃定城市藍線劃19、定依托河流水系現狀,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合理劃定“藍線”。主要河道中,岔河大溝、三五大河藍線寬度控制在15-30 米,以及龍泉水庫、南屯水庫、合作水庫等水體的本體和岸線范圍。城市藍線劃定城市藍線劃定規劃區綠線劃定包括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街旁綠地等。6.3 藍綠開敞空間規劃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 中心城區藍綠系統和開敞空間規劃圖2.落 實 金 平 縣戰 略 定 位,明確 發 展 目 標。概況1多元融合彰顯“滇中菌香”的魅力空間77.1 彰顯地方特色魅力空間7.2 加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7.3 構建全域山水人文格局7.1 彰顯地方特色魅力空間突出“滇中水城”特色突出“滇中水城”特色 20、保護城市山水格局 塑造藍綠交融空間 構建不同尺度、主題、特色的濱水空間節點突出“菌鄉易門”特色突出“菌鄉易門”特色 擴大易門野生菌文化影響力 做強“菌鄉易門”品牌 延伸相關產業鏈突出歷史文脈突出歷史文脈 保護縣城歷史格局 保護縣城人文景觀遺跡 保護縣城特色傳統文化突出生態特色突出生態特色 因地制宜建設易門生態城鎮 保護全域森林、水域和農田 從城市建設、生活、生產中體現生態特色7.2加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重點保護銅廠、浦貝、十街民族自治鄉。重點保護與傳承轄區內彝族、傣族、哈尼族等特色民俗文化、民族建筑、古遺址遺跡和文化空間。根據自身特色實施景觀保護,彰顯文化空間,強化文化環境氛圍。保護歪頭山村、舊21、縣村、十街村、核桃箐村等4個村落的傳統街巷格局、自然景觀風貌、歷史文化遺跡,促進村落旅游發展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保護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要求對易門縣域21處文物保護單位和其它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通過維護、傳承文化傳統,提升全民素質,展現易門文化特色。建立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建立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構建易門“中華特色菌鄉、滇中山水魅力城、生態宜居公園城”加強歷史文化傳承與活化加強歷史文化傳承與活化充分挖掘易門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加強菌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工業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弘揚。發揮“文化中樞”作用。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精品展覽、教育活動22、,強化文化輸出。實施“文化+”戰略。系統整合資源,結合工業遺產、美麗鄉村、生態旅游、特色小鎮、文化產業園等建設,推動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打造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實現區域文化產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民族文化保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業遺產保護對綠汁鎮的8處工業遺產,進行綜合評估,根據工業遺產的自身特點進行分層次保護,促進工業遺產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7.3 構建全域山水人文格局構建“一核三點、兩帶三區”的總體風貌格局構建“一核三點、兩帶三區”的總體風貌格局一核:龍泉街道特色風貌核心,發揚菌鄉特色;三點:綠汁、六街、浦貝三個特色鄉鎮,延續文脈,打造特色鄉村;兩帶:綠汁江自然23、生態風光帶、扒河自然生態風光帶,維護元江生態安全;三區:山林生態特色風貌區,展現滇中深林生態本底。縣域總體風貌格局規劃圖 11.實施傳導,明確戰略指引。8強化管控構建全域空間規劃治理體系制定近期實施計劃制定近期實施計劃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完善實施保障體制完善實施保障體制 以戰略重點為牽引,對重大平臺及納入省、州及縣級項目庫的重點項目予以國土空間資源保障和政策支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合理編制年度實施計劃及各類專項行動計劃,保證規劃的落地實施。明確縣級總體規劃對鄉、鎮級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等下層次規劃的縱向傳導體系。以戰略指引、指標管控、控制線管控、用途管控、名錄管控為核心,多途徑傳導鎮級總體規劃;以單元層面的控制指引傳導詳細規劃。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全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完善動態實施監管、評估預警和公眾參與機制。構建全域空間規劃治理體系做規劃要“走新路”,堅持可持續發展;“守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接地氣”,堅持從實際出發。感謝您提出寶貴意見!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易門縣自然資源局聯系易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1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