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315
2023-08-10
20頁
44.11MB
1、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二二三年五月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鎮海 目 錄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一、前 言 02 二、鎮海概況 04 三、目標定位 06四、全域空間格局 10五、專項支撐 24六、實施保障 34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傳導落實國家、省、市各級國土空間規劃意圖,我區開展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編制工作(以下簡稱規劃),目前已形成征求2、意見稿。規劃是全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是編制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要求,現將規劃予以公示。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02/03鎮海 前 言寧波市“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圖自然地理格局鎮海區地處寧紹平原東端,東部沿海。地形狹長,地勢西北、東南兩端高,中間平,甬江由西南流向東北入海,構成南緣邊界,總體呈“一水二山七分地”的格局。現狀人口與經濟發展規劃基期年(2 0 2 0 年)全區常住人口5 1.0 5 萬3、人,現狀城鎮化率達8 9.9 1%。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1 0 3 0.1 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6.6 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 5 7.6 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 6 5.9 億元。產業特色鮮明。鎮海主導產業包括綠色石化、新材料、數字經濟、先進裝備制造業、大宗商品貿易等。科創資源豐富。鎮海是長三角南翼科技人才最富集的地區之一,集聚了甬江實驗室、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國科大寧波材料工程學院、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等眾多高能級科創平臺。文化積淀深厚。鎮海擁有1 1 0 0 多年歷史,素有海天雄鎮、浙東門戶、院士之鄉、商幫故里、人文梓蔭的美譽。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鎮海區下轄5 個街道、2 個鎮,分別為4、招寶山街道、蛟川街道、莊市街道、駱駝街道、貴駟街道、九龍湖鎮和澥浦鎮。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為2 0 2 0 年,規劃期限為2 0 2 1-2 0 3 5 年,其中近期目標年為2 0 2 5 年,規劃目標年為2 0 3 5 年。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04/05鎮海 鎮海概況用地用海現狀圖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06/07鎮海 目標定位人口規模至2 0 3 5 年,全區規劃總人口約6 5 萬,其中,中心城區人口約5 6 萬,規劃城鎮化率達到9 5%。總體發展定位綜合考慮鎮海優勢特色、發展潛5、力和使命擔當,圍繞“再造一個鎮海”的目標方向,規劃提出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新材料科創策源地、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福地”的目標定位,到2 0 3 5 年實現“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科創強區、品質之城”的愿景。近遠期發展目標到2 0 2 5 年,圍繞“再造一個鎮海”的目標,全區科創和人才戰略首位度進一步提升,科創、石化“雙引擎”戰略牽引成效顯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資源開發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更加綠色、低碳,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差距顯著減小。到2 0 3 5 年,實現“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科創強區、品質之城”的愿景,基本實現高6、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綜合實力一流、創新能力一流、生態環境一流、民生品質一流、治理效能一流。鎮海 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08/09發展策略轉變模式,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盤。堅守底線,嚴格保護生態安全格局,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管控,完善海洋資源管理。同時,通過精準配置增量,加大存量挖潛,促進流量增效實現精明增長,促進空間利用向集約緊湊、功能復合、低碳高效轉變。雙輪驅動,做強綠色石化和做優科技創新。高標準建設綠色石化產業拓展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推動節能減排、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同時,圍繞新材料、智能制造、集成7、電路、電子化學品等重點領域培育和保障第二支柱產業,推進甬江科創區鎮海片區建設,強化甬江兩岸功能和空間協同,推進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園,超前布局培育先進前沿材料、芯片制造、第三代半導體等未來產業,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開放鏈接,加強區域協同和城鄉融合發展。全面融入長三角、爭當甬舟一體化橋頭堡。加強寧波市域一體聯動發展,推動翠屏山中央公園、甬江科創區、沿海產業走廊等重大平臺的共建共享。統籌鎮海區內部城鎮功能板塊協調布局,加強科產城融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重點把中部生態郊野地區打造成為富有生態人文魅力的城鄉花園。空間整治,推動全域國土空間提質增效。通過“大騰挪、大整治、大提升”,全面開展農用地、建設8、用地、生態空間的整治修復工作,以空間騰挪促進空間重塑,以環境整治提升城鄉品質,以產業提升助推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環境品質和土地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品質共享,提升城區品質、亮顯空間特色。促進公共服務設施普惠共享,提高優質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供給能力,重點打造“宜學、優學、品學、樂學”的基礎教育名區和醫療衛生均好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的健康幸福鎮海。挖掘鎮海區千年人文底蘊,亮顯“外城內鄉”田園城市的空間特色,完善綠道、精品線等生態魅力網絡,為市民提供更富有價值的生態產品。共建重大平臺向北加強與余慈城區聯動,共建寧波大都市“北翼”。圍繞翠屏山中央公園,發揮中心城區和余慈城區功能聯系的紐帶作用,探9、索生態區域的“兩山轉化”和鄉村振興路徑,突出九龍湖片區都市休閑農業和運動休閑度假功能特色。向南加強甬江兩岸協同,共建甬江科創區。結合寧波甬江科創區的建設要求,支撐寧波科創策源中心建設,發揮鎮海區科創和制造業發展的優勢和特色,協調兩岸空間和功能發展,重塑空間品質,完善公共服務、綜合交通和市政設施的配套。向東加強陸海統籌,打造沿海臨港產業集聚帶。打通濱海產業交通廊道,加強與慈溪慈東濱海新區和北侖青峙、大榭等產業園區的聯動發展,在石油化工、化學品制造、精細化工等產業細分領域擴展上中下游產業鏈。向西加強城區功能互融,促進寧波中心城北部空間集聚高效。加強鎮海新城與江北莊橋片區的功能銜接,加強鎮海集成電路10、產業園與江北新興產業育成區的產業協同發展,共同推進片區有機更新,提升環境品質和空間利用效率。區域協同發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堅持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積極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在區域產業分工中發揮鎮海區創新優勢,打造上海大都市圈的創新節點,推進城區服務水平、創新輻射能力、品質宜居吸引力的全面提升。落實浙江省“四大建設”,發揮沿海創新走廊與義甬舟大通道交匯的重要作用,打造甬舟一體化的橋頭堡,聯動舟山群島新區、甬舟溫臺臨港產業帶建設,做強臨港石化、臨港裝備制造業,培育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碳匯等新興產業,積極探索交通、市政等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共建、生態共保共11、治等方面合作。鎮海 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10/11全域空間格局 區域協同規劃圖一區域協同規劃圖二鎮海 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12/13全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形成“一核兩廊四區”的網絡化開放型全域空間格局。“一核”,指以寧波植物園為紐帶,聯動駱駝箭港湖中心、莊市同心湖中心、貴駟文勝湖中心,共同打造鎮海區城市發展核心。“兩廊”,指生態活力文化廊和甬江科創大走廊。加強甬江兩岸協同發展,共建寧波市甬江科創區。“四區”,指科產城融合區、都市田園區、綠色產業區和海洋發展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12、劃圖鎮海 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14/15農業空間農業發展格局全區形成“一帶兩片多點”耕地保護空間格局。一帶:繞城耕地帶。兩片:西北九龍湖耕地集中片、東北澥浦耕地集中片。多點:多個耕地重點保護點,包括莊市、蛟川中部等多個耕地集中連片分布區域。耕地保護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情況,保證基本農業生產,保障優質耕地糧食生產能力,做到對區域耕地數量和質量上的雙重保護,確保耕地長期穩定。鄉村振興因地制宜,采取“集聚建設、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并”措施,分類施策,差異化引導鄉村振興,塑造山水林田湖大美空間形態,全面實現“農業強、村莊美、農民富13、”目標。鄉村振興格局圖 農業空間規劃圖鎮海 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16/17生態空間生態保護目標夯實鎮海區山海環繞,“外城內鄉”中央花園的綠色生態基底,構筑結構完整、過程穩定、功能健全的生態安全體系,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建設與鎮海科創強區、品質之城相得益彰的“藍綠交織、翠山環抱、百鳥爭鳴”的生態空間。生態保護格局打造“一園多廊、山海環繞、兩楔滲透”的全域生態格局。以繞城生態廊道為載體,打造公共開放復合功能的中央綠色花園,以中央花園為核心,向九龍山、海域、甬江以及城區多方向延伸,形成“橫縱交錯、脈絡分明、山海環繞”的多條綠色廊道體系。自14、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全區規劃自然保護地1 處,為九龍湖省級濕地公園。遵循“保護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適度發展生態養殖、林下經濟、生態休閑、科普宣教、自然體驗、森林康養等活動。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鎮海 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18/19海洋空間海洋空間格局構建“一帶一核一廊兩區”的海洋高質量發展總體格局。“一帶”是指濱海發展帶,“一核”是指鎮海港,“一廊”是指甬舟聯系走廊,“兩區”是指臨港產業區和港口樞紐區。陸海統籌管控高效利用工業岸線,嚴格保護自然岸線,確保海島現有砂質岸線長度不縮短,延長海岸線整治修復長度,增加15、海洋保護區面積,提高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對近海及海岸濕地進行有效保護,大幅提升海洋保護區生態系統的生態特征和生態功能,發揮海洋生態服務功能,形成沿海土地空間保護開發新格局。海岸帶保護與利用嚴格自然岸線占用和海岸線建設管控,加強生態岸線整治修復,確保自然岸線和海島自然岸線“長度不減少”。嚴格管控鎮海區圍填海項目數量,最大程度避免降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促進陸海統籌與綜合管理。海島分類保護與管控鎮海區內無居民海島包括七里嶼和七里峙西礁,均為一般保護海島。建議島群內所開展的活動,以海洋旅游、海洋漁業和海島農林業等海洋一、三產業發展為主,或是以保留為主,暫不開發。陸海統籌戰略格局圖鎮海 16、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20/21城鎮空間城鎮體系 落實寧波市域城鎮體系結構,鎮海區形成“中心城區+一般鎮”兩級體系。1、中心城區 包括招寶山街道、蛟川街道、莊市街道、駱駝街道、貴駟街道的核心區域,規劃人口約5 6 萬人。主要承載區級政治、文化、金融、商貿中心功能,其中沿甬江臨江片打造科創中心,中部鎮海新城片打造科產城融合發展高地,濱海石化區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基地,后海塘片打造港航物流中心。2、一般鎮 包括九龍湖鎮和澥浦鎮,總規劃人口約9萬人。九龍湖鎮全面支持翠屏山中央公園建設,重點打造運動休閑旅游功能,同時培育生態型創新經濟,促進城鄉融合17、發展。澥浦鎮重點打造石化園區后方綜合性配套服務基地,加快產城融合發展,同時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生態魅力經濟。城鄉生活圈鎮海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分為四級,包括“市區級公共服務設施1 5 分鐘生活圈-1 0分鐘生活圈-5 分鐘生活圈”,承擔城區綜合服務功能和日常生活服務功能,提供全方位、全時段的綜合服務,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礎公共服務網絡,落實現代化城鎮未來社區和未來鄉村建設要求,構建宜居宜業的高品質生活環境。鎮村體系規劃圖全域城鎮體系規劃表等級名稱個數城鎮人口職能分工中心城區莊市街道駱駝街道招寶山街道貴駟街道蛟川街道 5 56以鎮海老城、鎮海新城和濱海產業片為載體,鎮海老城推動存量更新,18、改善環境品質。鎮海新城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濱海產業片重點發展綠色石化,完善石化上中下游產業。一般鎮九龍湖鎮澥浦鎮 2 9合計 7 65城鄉生活圈規劃圖九龍湖鎮以九龍湖景區為核心載體,重點發展文旅服務和醫療康養產業。澥浦鎮重點完善石化園區綜合性服務配套功能,同時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友好型產業。鎮海 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22/23產業空間布局高水平打造“1 2 2”制造業產業集群,即1 大支柱產業綠色石化、2 大主導產業新材料和先進裝備制造業、2 大新興產業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和智能家居家電(電子制造)。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布局未來產19、業,形成發展新動能。提升發展3 個戰略產業園,包括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集成電路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融合發展7 個產業社區,包括物流樞紐港產業社區、蛟川產業社區、臨俞產業社區、光明產業社區、駱駝產業社區、澥浦產業社區以及西河產業社區。劃定一、二級工業控制線,優化鎮海區工業產業布局,推進產業與城市協同發展。全面落實“1 1 3”服務業產業集群化發展行動,錯位打造甬江科創區(鎮海片)、鎮海老城樞紐港片區、鎮海新城核心商務片、北部生態旅游休閑片區,形成服務業集群化發展新格局。城市更新 鎮海區城市更新以“宜居宜業科創品質強區”為總體目標,創新驅動,依托現狀產業優勢,推進低效產業空間轉型升級;品質提升,20、依托教育配套、歷史人文優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歷史街區活化、濱江風貌提升,打造老幼友好、特色鮮明的城市生活區。三線”空間管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強化底線約束,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在納入耕地保護目標的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上按照“應劃盡劃”的要求,從嚴、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錨固生態本底,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堅持嚴格保護、分級管控、損害追責、違法嚴懲原則進行管控。城鎮開發邊界在確保優良生態環境和充足農業生產空間的前提下,根據城市空間結構最優、運行效率最高等原則,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鎮海 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24/2521、專項支撐綜合交通推動港口綠色轉型發展,構建高效的海鐵聯運體系為充分發揮鎮海港區功能,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構建由蕭甬鐵路鎮海支線、杭州灣貨運鐵路、石化區內鎮海煉化鐵路專用線組成鐵路貨運通道,依托鎮海物流園區和貨運鐵路形成鎮海貨運樞紐,打造“中遠距離+近距離”海鐵聯運體系。打造高速公路網絡,強化對外交通聯系打造“兩橫兩縱”高速公路網絡,“兩橫”為繞城高速、杭甬高速公路復線,聯系上海、杭州、臺溫和寧象方向,“兩縱”為甬舟高速、余慈東西橫線,聯系舟山、余慈方向。完善道路網絡體系,支撐鎮海與主城區融合發展構建由骨架干道與主干路總體形成“十二橫十一縱”的路網骨架,形成“內聚外聯“的路網形態,提升區域內外供給22、能力,強化區域交通聯系,支撐鎮海與主城區的融合發展。構建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提高與城市重大片區快速直連能力構建由“快線+普線”組成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提高鎮海與城市其他重大片區的快速直連能力,推動城市交通綠色低碳發展,實現三江片區1 小時通勤圈。綜合交通規劃圖鎮海 公共服務文化設施:按照“區級有三館兩宮兩中心,鄉鎮街道有綜合文化站或文體活動中心,社區有文化活動站,5 0 0 人以上行政村有農村文化禮堂”的要求,構建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教育設施:提升基礎教育水平,培養基礎人才,統籌本區基礎教育資源,整合提升,優化布局,形成資源共享、功能清晰、結構優化的教育體系。中心城區按不低于常住人口的423、 0%0千人指標配置學前段教育設施,7 2%0 8 0%0千人指標配置小學段,3 6%0 4 0%0千人指標配置初中段,高中段由全市統籌。體育設施:按照各區“5+1”基本體育設施配置要求,優化體育設施布局。規劃至2 0 3 5 年,實現一場兩館(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全覆蓋,完善各級各類體育設施,滿足全民健身、體育訓練、體育產業的多樣需要,人均體育用地設施用地面積達0.8 m2/人。醫療設施: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以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為核心,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公共衛生服務網絡。規劃至2 0 3 5 年,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8.0張。社會福利設施: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24、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26/27加快養老設施、福利院建設,優化提升社會福利設施服務效率和水平,全面建成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鎮海 綠地水系構建區域綠地、公園綠地、防護綠地三級綠地體系,形成以森林為支撐、以公園為主體、以廊道為紐帶的公園綠地體系,逐步實現“3 0 0 米見綠、5 0 0 米見園”。區域綠地:包括濕地公園、旅游風景區、郊野公園以及生態保育綠地;公園綠地: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以及游園;防護綠地:包括鐵路防護綠地、高速公路防護綠地、快速路防護綠地、城市主要河道防護綠地以及化工區防護綠地。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5、(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28/29鎮海 歷史文化保護全面保護與彰顯歷史文化資源 歷史城區:招寶山歷史城區 歷史地段:鎮海口海防史跡保護區、貴駟老街、莊市老街 歷史文化名村:十七房村(省級)、憩橋村(市級)中國傳統村落:十七房村 地下遺址:魚山、烏龜山、應山等古遺址發揚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2 項省級、3 項市級和1 1 項區級。分類保護,根據遺產特征,實行搶救性保護、傳承性保護或生產性保護。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30/31鎮海 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32/33市26、政安全建設韌性可循環的城市水系統,遠期新建北部生活水廠,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結合生活污水廠設置再生水廠,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構建城市排水和工業排水格局,強化污水提質增效,增強污水廠互聯互通。提高雨水系統建設標準,增加抵御內澇能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建設低碳多元的能源供給系統,新建嵐山動力中心、5 0 0 k V 變電所等大型能源項目,圍繞電廠、變電所配置相應電力通道,加快推進綠色分散式能源建設。提高城鄉燃氣普及率,加強燃氣配套設施建設,增強與周邊城市主管網聯絡。建設資源化分類的固廢處置系統,新建鎮海可回收分選中心,實現垃圾源頭化、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加強固廢資源循環利用,構建生態共生的資源循環27、體系。建設科學智慧的綜合防災系統,加強防臺抗潮、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寒保供、安全防控、環境治理等防災減災骨干工程建設。健全救災物資儲備體系,科學規劃、穩步推進各級救災物資儲備庫(點)建設和數據庫建設。鎮海 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示版 34/35全域國土空間綜合整治整治思路:鎮海區堅持全區一盤棋、規劃一張圖的城鄉統籌理念,在全面排摸全區整治潛力的基礎上,圍繞“農用地提質增量、生態環境修復提升、建設用地集聚增效”三大重點,系統推進“農用地綜合整治、生態空間修復、村莊綜合整治、工業用地整治、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等整治任務。整治格局規劃形成“山海江城28、金鑲玉”的空間格局。通過活心、強邊,推動中部綠脊空間提升和外圍產城要素融合,實現資源重組、功能重塑、空間重構、產業重整、環境重生。全域空間整治結構圖規劃傳導落實強化區級總規的指導作用,在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中落實區級總規的核心指標和強制性內容,逐級落實劃定各類控制線。搭建信息平臺以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為基礎,采用國家統一的測繪標準和測繪體系,整合各類空間關聯數據,完善國土空間“一張圖”基礎信息平臺,為各類空間規劃、管理、決策、服務提供信息輔助。強化監測預警構建“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規劃監測機制,作為指導規劃調整或修編的支撐。公眾參與機制完善國土空間規劃發布、宣傳和信息公開制度,讓公眾更好地了解規劃、參與規劃,發揮公眾對規劃的監督作用。實施保障寧波市鎮海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02/03鎮海 ZHENHAI 鎮海 ZHENHAI 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科創強區、品質之城寧波市鎮海區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主管部門: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鎮海分局本規劃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文件為準攜手共創贏未來